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電影電視劇產業發展歷程

電影電視劇產業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2021-01-11 21:31:00

Ⅰ 電視劇的國內發展歷史

1、60、70年代,破冰與蹣跚學步

195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的開播標志著中國電視事業開始了。一個多月後的6月15日,北京電視台播出了家庭倫理劇《一口菜餅子》,該劇成為中國第一部電視劇。電視劇全長只有二十分鍾,這也成為了我國電視劇發展初步探索階段的重要精神支柱。

2、80年代,這是一個難以逾越的經典年代

被無數人緬懷的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看電視成為人們頗為時尚的精神消費。這段時期,1981年,王扶林導演完成了第一部內地長篇電視劇《敵營十八年》,初剪版本為10集,後剪成9集在春節播出,掀起極大反響,它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電視連續劇。

(1)電影電視劇產業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說起80年代末期,經典是一個推著一個出來的,而且這段時期的經典作品伴隨著很多膾炙人口的主題曲。比如,1986年,中國第一部採用特技拍攝的電視劇《西遊記》播出,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

這版《西遊記》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 1986年,上海電視台製作的電視連續劇《濟公》應運而生,每晚家家窗戶里傳出的都是「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主題歌。

還有,1987年春節,36集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第一次以日播的形式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當《枉凝眉》在劇中唱得千回百轉之際,最高收視率創下了空前紀錄,造就了中國電視劇史「難以逾越的經典」。

Ⅱ 簡介中國電視劇的發展史

1、中國第一座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的前身)在 1958年5月1日開始播內出,同年6月15日,即播放了中國容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
2、1958~1966年,僅北京電視台就播放了幾十部直播電視劇。
3、「文化大革命」使電視劇的發展陷於停頓。中國唯一一部電視劇:《帝國主義的反修斗爭》
4、中國第一部連續劇:《射鵰英雄傳》(1976年)1976年後,中國電視劇取得長足的進步 5、1980年,中國第一電視劇獎:飛天獎創建
6、1981年播放了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後十八年》。1985年年產電視劇一千多部,其中有許多上乘之作,如單本劇《新岸》、《新聞啟示錄》、《走向遠方》等,連續劇《武松》、《今夜有暴風雪》、《尋找回來的世界》、《四世同堂》等。
7、中國的電視劇蓬勃發展1980年~1999年
註解:我國第一部電視劇和連續劇是台灣中視在1969年播出的晶晶,而不是一口菜餅子,在1958年到80年前是大陸紅色電影的高潮時期,我們和香港一樣,是80年後才開始涉足電視劇。

Ⅲ 電影的發展歷程

1893年,T.A.愛迪生發明抄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群眾性放映。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發展和中下層居民迅速增多,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入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1903年E.S.鮑特的《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和《火車大劫案》,使電影從一種新奇的玩藝兒發展為一門藝術。影片中使用了剪輯技巧,鮑特成為用交叉剪輯手法造成戲劇效果的第一位導演。 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入場券為5美分鎳幣)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當時影片都是單本一部的,產量每月400部,主要製片基地在紐約,如愛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維太格拉夫公司。

Ⅳ 中國電視劇和電影產業發展經歷的主要變化是什麼

是更加流水線化,製作周期更短。

Ⅳ 國產電視劇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

今年是我國電視劇誕辰60周年。1958年6月15日,隨著北京電視台《一口菜餅子》開播,中國電視事業開始了。正如《一口菜餅子》,早期電視劇主要聚焦在農村現實題材和政治宣傳,大多有「廟堂之高」的深遠立意。而接下來1962年的《綠林行》、1966年的《焦裕祿》等電視劇,都是以正面典型人物作為作品主體。這一時期的電視作品起到了較強的教化功能,但作為文化藝術作品,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娛樂性。這一時期我國的電視劇總體處於起步階段,各方面都在萌芽。

如果說《士兵突擊》展現了新時代軍人的成長歷程,那麼《亮劍》就是一部總結過去軍旅精神的追溯之作。該劇為中國觀眾發掘了中國式的「巴頓將軍」,讓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成為國民印象之一,直到現在,「亮劍精神」還常常被引用,不斷輻射到其他行業。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Ⅵ 中國電影電視發展歷史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的誕生到2019年,中國的電影已走過了整整114年的歷程。在這百年的中國電影歷史長河中,中國電影的發展史離不開中國武術的熔入。

中國電影第一個產業時期是1922年—1937年。上世紀20年代,已經開始向私營化的產業發展,當時社會的資本環境與行業內的准備日漸成熟,民族工商業獲得了空前的機遇得以迅猛發展,個人/社會資本,更准確地說是「游資」的逐漸充盈,使得很多資本家們投資的目標開始瞄準電影這一新興行業。在這個行業里,人才和技術上的儲備正在豐滿,張石川、鄭正秋、羅明佑、黎民偉和後來的邵氏兄弟等一批電影人都是從搖籃期走過來的先驅者,他們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獵了電影行當中創作、製片甚至發行、放映幾個方面,所積攢下來的經驗使之成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中堅。在技術上,初期設備使用和攝制過程都要依靠外國技術人員,但有了像羅永祥、董克毅、吳蔚雲等最早的一批技術人才的加盟,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具備了上述條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為標志,電影公司迅速增長,到1924—1926年達到了高峰,據統計中國共開設有175家電影公司,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1937年後,上海電影業因時局波動而變化,以「明星」消亡、「聯華」解體、「天一」南遷為標志,老影業逐步消亡。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黃金歲月和產業蓬勃時期在抗戰炮火聲中戛然而止。1945年抗戰勝利,憋了一肚子勁兒的電影人拍出了一批以《小城之春》為代表的傑作。1949年2月,經過短期的籌備,在建國前夕的4月上旬,電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隸屬中共中央宣傳部領導,袁牧之任局長。電影局成立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建立國家電影製片廠。1950年,列寧和斯大林同志說著一口東北味兒普通話的蘇聯片《列寧在十月》上映。從此配音譯製片變成中國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21世紀後,對於電影業市場化的確定和認知,已經在全行業達成了思想的統一,但客觀上講這是經歷了一個過程的。1993年,10部「分賬大片」的引進和1999年中美談判結束,中國加入WTO開始進入倒計時,這兩大事件都著實給尚處於懵懂之中的中國電影業上了「市場」的一課。與狼共舞,是中國電影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在與國際接軌的不斷磨合中,才能漸漸地觸摸到市場的脈搏。「打破橫向的區域界限,打破行業割裂狀態,在大市場、大規模、全方位和全行業的基礎上,進行縱向資產聯營,進而重組市場,實現符合電影發展規律的新格局。」2001年,隨著市場觀念的深入人心,「院線制」的建設規劃被提上議程,12月18日出台了《關於改革電影發行放映機制的實施細則》,經過2002、2003兩年的強力推動,到了2004年,「中國已建成的36條電影院線,加入影院已經達到1188家,銀幕數為2396塊,比院線成立初期增加了316家影院和815塊銀幕。票房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影院有5家,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達到了15家以上。」

Ⅶ 中國電影電視業的發展歷程

1895年,世界第一部電影誕生,人類的藝術創造和文化理想進入了嶄新的歷史紀元。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伴隨著世界電影的進程,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以其鮮明的民族個性和審美特徵,取得了輝煌成就,鑄就了歷史豐碑,為世界電影做出了獨特的藝術貢獻。
民俗電影時期
這一階段從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前期,以陳凱歌的《黃土地》、張藝謀的《紅高粱》以及《霸王別姬》、《活著》為代表。中國電影邁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並開始在國際上受到關注,取得了金熊、金獅、金棕櫚、威尼斯等一系列大獎。這一時期的中國電影以封建家庭為背景,表現了在中國封建專制時期罪與罰的悲劇故事。這些題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外國民眾對中國的誤解,但卻使更多的人對中國產生了興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國電影人如鞏俐、葛優、張藝謀等中國電影人成長為世界電影人。
獨立電影時期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國電影業最低潮時期,一方面是由於我國政府對電影行業的審查過為嚴格,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電視文化的沖擊。在這種艱難的歷史背景下,第6代中國電影人從邊緣文化姿態、下層民眾的生活以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等角度出發製作了一定量的作品,在世界各大電影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洗澡》、《頭發亂了》等。
跨國電影時期
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的電影產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新階段。中國電影的巨大進步使得電影回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僅去年一年我國電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達19億,超過了國內票房收入(28億)的2/3。以古典題材、義俠主題、異戀故事、武打橋段為表現手法的中國電影贏得了國際市場的廣泛好評。《英雄》、《天下無賊》、《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便是這一時期的傑出代表。與此同時通過電影這一巨大的廣告載體,中國的文化也越來越為海外所知悉。

Ⅷ 國產電視劇的發展歷程

1、中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1958年6月15日)
2、中國第一部連續劇:《敵營十八年》(1981年2月5日)
3、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1976年)中國唯一
一部電視劇:《帝國主義的反修斗爭》
4、1980年,中國第一電視劇獎:飛天獎創建
探索期(1978-1985):海納百川的年代 年代劇目1978年《三家親》1979年1979年《巧入敵後》1980年《喬廠長上任記》1981年《敵營十八年》1982年《武松》1983年《高山下的花環》1984年《華羅庚》1985年《新星》

成長期(1986-1989):名著拍攝的高峰
年代劇目1986年《濟公》1987年《紅樓夢》1988年《西遊記》1989年《公關小姐》成熟期(1990-1995):平民情結的回歸
年代劇目1990年《十六歲的花季》1991年《編輯部的故事》1992年《封神榜》1993年《北京人在紐約》1994年《我愛我家》1995年《宰相劉羅鍋》發展期(1996-2000):娛樂風氣的興起
年代劇目1996年《水滸傳》1997年《一場風花雪月的事》1998年《還珠格格》1999年《永不瞑目》2000年 《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繁榮期(2001-2008):多元題材的匯集
年代劇目2001年《康熙王朝》2002年《金粉世家》2003年《血色浪漫》2004年《家有兒女》2005年《武林外傳》2006年《亮劍》2007年《金婚》2008年 《闖關東》 2009年 《愛情公寓》

Ⅸ 中國電視劇的發展歷程

中國的抄電視劇幾乎是與中國電襲視事業一並誕生的。自1978年以後,中國電視劇復甦、發展,迅速成長為與社會、時代緊密相連,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擁有大量觀眾的藝術樣式。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電視劇日益豐富多彩,各種題材、風格、樣式的作品爭奇斗妍,藝術表現領域和表現方式也不斷得到拓展。

閱讀全文

與電影電視劇產業發展歷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