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創意農業有哪五大發展模式
創意農業的發展,基於不同的鄉村農業資源及社會環境,有著不同的發展模式,研讀國內外創意農業的發展案例,遠景設計院梳理出創意農業有五大發展模式:
(一)理念主導型模式
理念主導型模式最大的特徵,在於依託創意理念,結合時代發展潮流與時尚元素,賦予農業與鄉村時代特色鮮明的發展主題。
(二)文化創意型模式
該模式要求項目區具有一項或者多項突出的農業文明與民俗文化的積淀。以傳統民俗文化為基礎,抽提核心元素,對接社會發展趨勢,針對區域市場需求,依託休閑旅遊,開發以民俗文化休閑為發展形式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
(三)產品導向型模式
該模式重點落腳於特色農產品的創意開發。通過產品設計與營銷上的創意,保留農產品自然、生態的優良品質,融入文化創意元素,對接時下流行的健康、品質的消費潮流,將原有的農副產品進行品質與品牌的雙重提升,賦予農產品新時代的榮譽標簽,並與鄉土地理掛鉤,形成「特色產地的特色產品」固化品牌,實現創意農業的效益最大化。
(四)市場拓展型模式
市場導向型創意農業由旺盛的市場需求而促進發展。這類創意農業對傳統農業基礎沒有必須的要求,更多受區域市場的引導,把握市場動向,發展特定的受市場熱捧的鄉村農產品或相關鄉村休閑活動。市場拓展型模式擺脫了資源消耗型的價格戰「紅海戰略」,拓展消費者剩餘增加的休閑市場空間,從而實現農民與消費者共贏的「藍海戰略」。
(五)產業融合型模式
產業導向型模式充分利用鄉村既有的農業產業基礎,延伸發展,選擇第二、第三產業中的適宜實體,提升原有農產業的層次,延長原有農業產業鏈條,實現產業的進化與創意發展。
B. 農業三產融合應具有什麼樣的發展模式
農業三產融合抄應具有襲什麼樣的發展模式
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其實就是改革傳統的農業經濟模式。舉個例子:農場。傳統農場就是以養殖或者種植作為主要業務。如果將養種植的成果直接有本農村加工,同時,農場開始領養模式,設計觀光板塊,將休閑。旅遊也加進來。 即有農業,也有工業,又包含了第三產業。
C. 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主要有哪些
現代農業是一個動態的和歷史的概念,它是農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但不是一種回具體的農業類型,答它包括很多種形態:綠色農業、物理農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工廠化農業、特色農業、立體農業、訂單農業等等。棗庄台創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自創六合一現代農業模式,集精緻農業、休閑農業、設施農業、智慧農業、有機農業、循環農業於一體。現代農業不是一個單一的農業模式,它需要多種農業形態相配合。
D. 黑龍江創聯新農業發展模式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怎麼樣
黑龍江創聯新農業發展模式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是2014-04-15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內北區注冊成立容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哈爾濱高新區科技創新城創新創業廣場4號樓世澤路689號2106-32室。
黑龍江創聯新農業發展模式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301990942493758,企業法人孫紅江,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黑龍江創聯新農業發展模式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農業產業化研究和發展策略咨詢;企業管理咨詢、企業營銷策劃;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及倉儲物流項目咨詢(涉及許可經營的項目,經審批機關批准並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注冊後方可經營)。在黑龍江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37091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57家。
黑龍江創聯新農業發展模式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對外投資4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黑龍江創聯新農業發展模式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E. 「3+ 1」農業產業模式的含義
「結合自身優勢,我們將墊江推進效益農業的方式總結為『3+1+X。」該縣農委負責人表示。
獨具墊江特色的「3+1+X」到底是什麼?它如何促進該縣農業現代化發展?
「3」:「重慶糧倉」+「重慶菜籃子」+「墊江白柚」
「『3,即要打好『重慶糧倉、『重慶菜籃子、『墊江白柚這三張墊江特色農業牌。」該縣農委負責人說。
「糧倉」,釋義為儲存糧食的倉庫,當然也可從另外一層含義去理解——盛產糧食的地區。
如何建好全市的「糧倉」,當好重慶的「菜籃子?」
墊江縣結合發揮自身農業技術與農田優勢,其中以種植水稻、玉米、小麥、高粱、油菜5大產品,實施部市級糧油作物萬畝高產創建和整鎮(周嘉鎮)推進,逐步利用集成技術,讓該縣糧油生產平衡增長。
在推進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工程建設中,該縣著重抓好糧油制種、技術研發、加工和高標准農田建設。除此之外,還把倉儲物流作為外部主要抓手,最終從種植技術研發到外部糧食運輸都達到「重慶糧倉」要求的標准。
在蔬菜種植方面,墊江縣放棄了以往的傳統營運模式,積極引進加工企業提高產品附加值。以榨菜為例,引進了涪陵榨菜集團入駐該縣坪山鎮建設加工廠,對榨菜進行深加工。
據了解,墊江縣去年完成糧食種植103萬畝、油料種植12.9萬畝,實現糧食、油料產量39.03萬噸、1.71萬噸,分別同比增長2.7%、8.7%。同時以圍繞「重慶菜籃子」基地縣建設目標,完成蔬菜種植30萬畝,增長19.76%;產量60萬噸,增長12.57%。
除此之外,墊江縣還將白柚產業作為推進效益農業的一大優勢品牌進行打造。
墊江白柚距今有170多年的栽培史,以果大色艷,汁多味濃,脆嫩化渣,甜酸適度,品質上乘聞名全國。但由於自花結實率低、生長勢極強、枝條直立性強、易徒長等原因,導致結果遲、產量低。
在過去的種植中,墊江白柚一直按照傳統方式種植,沒有對品種進行改良,再加上外界各品種柚子沖擊,導致品牌衰落。
如今,墊江縣如何圍繞白柚進行品牌重塑?
首先,建設一條柚子觀光產業帶,結合旅遊進行推廣;其次,通過舉辦白柚節,吸引人群進行品牌傳播;第三,管護好現有果樹,打造白柚標准化果園,通過嫁接柚樹、標准化栽植等方式,提升白柚產量與質量;最後以「加工果」、「禮品柚」等方式,提升產品附加值,塑造產品檔次。
2012年,墊江縣圍繞白柚品牌建設目標,大力推行標准化生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縣實現水果種植面積16.17萬畝,產量8.35萬噸,其中柑橘種植12.85萬畝,產量5.59萬噸;在黃沙鄉建設白柚精品園5000畝;在白家、永平鎮新建柑橘標准園2000畝;在包家鎮撫育管理1000畝柑橘幼齡果園;改造白家老果園2000畝,在杠家高換墊江白柚1373畝、46712株。
另外,利用柚子開發出來的「金柚紅」等系列酒也是該縣重點打造的品牌之一。它以技術研發及網路交易市場開拓為主要抓手,正逐步走向全重慶乃至全國。
「1」:鄉村旅遊,興一處產業,富一方百姓
鄉村旅遊作為旅遊產業的一個新領域,已經顯示出無限生機。旅遊經濟的附加值改變了農村單一的經濟結構,達到了興一處旅遊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城郊休閑示範區主要依託大、中城市,是環城遊憩帶的重要組成,定位為城市居民休閑的「後花園」。作為城鄉二元結構的重慶,鄉村旅遊資源豐富。特別是去年全市將推進農業現代化作為指導農村工作的主要思路,為鄉村旅遊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於墊江縣距離重慶主城近,且農業態勢發展強,已然具備發展城郊鄉村旅遊的潛力。
為此,墊江縣找准源頭,具體措施採取了「三帶五點」建設。
「三帶」,即打造明月山牡丹花景觀帶——貫通桂溪鎮至太平鎮道路,每年新栽1000畝牡丹,修建明月山天寶寨沿線登山步道,建設休閑度假村2個、牡丹人家4家;玉鼎山公園休閑步道帶——十里桂花長廊建設,制定玉鼎山公園規劃,修建玉鼎山公園登山步道;寶鼎山公園觀光帶——主要修建森林防火通道。
「五點」,即建設高安鎮金橋村荷花觀光點——規劃建設2.5公里產業大道,建設便道、環道、管道,建設觀景亭、農家樂、停車場,新栽植荷花2300畝(達到3000畝);長龍鄉長久村垂釣點——建設420畝精養魚池,栽植苗木300畝,建設新村1個30戶以上,修建道路1.5公里;黃沙鄉經濟林採摘點——管護好現有的果樹,嫁接白柚500畝;曹回鎮徐白村白芍觀光點——硬化道路2公里,沿路新栽1000畝白芍,建設千畝精品魚池,建設新村1個50戶以上;永安鎮三河口村水上體驗點——制定規劃,修橋1座,建設人行便道10公里。
如今的墊江縣通過具體落實鄉村旅遊,完善城郊休閑示範區,為該縣的各個鎮與村打開了一條「康莊大道」,為推動特色效益農業找到了新的門路。
「X」:為效益農業注入「X」元素
新民鎮位居渝巫路沿線,距墊江縣城10公里,該鎮近年來圍繞現代農業核心示範區、設施蔬菜
F. 創意農業發展的模式有哪些
創意農業的發展,是基於不同的鄉村農業資源及社會環境,有著不同的發展模式,我們遠景設計研究院研讀國內外創意農業的發展案例,梳理出創意農業有五大發展模式:
(一)理念主導型模式
理念主導型模式最大的特徵,在於依託創意理念,結合時代發展潮流與時尚元素,賦予農業與鄉村時代特色鮮明的發展主題。
理念主導型模式需要及時把握社會流行元素,如對「樂活生活」、「第三空間」、「旅居時代」、「生態社區」、「綠立方」、「低碳時代」等新的生活、生態理念的吸納與實踐,進而發揮區域示範作用。
該模式同時要求項目區具有相關農業品牌基礎、理念文化基礎;區位上,多位於大都市郊區,這樣才能既有文化底蘊,又有市場基礎。
(二)文化創意型模式
該模式要求項目區具有一項或者多項突出的農業文明與民俗文化的積淀。以傳統民俗文化為基礎,抽提核心元素,對接社會發展趨勢,針對區域市場需求,依託休閑旅遊,開發以民俗文化休閑為發展形式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
許多地區擁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傳統,可選擇創意開發的點較為多樣,但並不是所有的都適合。只有符合時代潮流、緊扣時代理念與消費需求的文化元素,才是較佳的資源。對於資源,也並非一味地復古、模仿,而應秉持「創造未來遺產」的理念,進行優化改進,實現創新傳承的目標。
文化創意型適用於具有突出文化傳統的鄉村地區,區位上,則不受太多局限,多為原生的鄉村文化傳承地或農業科技示範地。
(三)產品導向型模式
該模式重點落腳於特色農產品的創意開發。通過產品設計與營銷上的創意,保留農產品自然、生態的優良品質,融入文化創意元素,對接時下流行的健康、品質的消費潮流,將原有的農副產品進行品質與品牌的雙重提升,賦予農產品新時代的榮譽標簽,並與鄉土地理掛鉤,形成「特色產地的特色產品」固化品牌,實現創意農業的效益最大化。
產品導向型要求應具備區域農產品的資源優勢,或者規模優勢、先發優勢、品牌優勢,區位上,多位於近郊區。
(四)市場拓展型模式
市場導向型創意農業由旺盛的市場需求而促進發展。這類創意農業對傳統農業基礎沒有必須的要求,更多受區域市場的引導,把握市場動向,發展特定的受市場熱捧的鄉村農產品或相關鄉村休閑活動。市場拓展型模式擺脫了資源消耗型的價格戰「紅海戰略」,拓展消費者剩餘增加的休閑市場空間,從而實現農民與消費者共贏的「藍海戰略」。
這類發展模式市場指向性明確,創意點突出,多位於大城市郊區。
(五)產業融合型模式
產業導向型模式充分利用鄉村既有的農業產業基礎,延伸發展,選擇第二、第三產業中的適宜實體,提升原有農產業的層次,延長原有農業產業鏈條,實現產業的進化與創意發展。
這類模式,突出第二產業中的生態加工,及第三產業中的休閑度假產業,進而形成集創意農業種植、生態加工銷售、休閑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產業型發展模式。
產業導向型模式要求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及較好的產業延伸突破口;同時,要求區域交通便利,可進入性強。新都區龍橋鎮童裝產業園區規劃
這5大模式就是我們「遠景設計研究院-四零零-零二三-二二零六」根據我們遠景自身所總結出來的,這些方面也同時存在一些問題。
這些方面都是隨時在變化的。歡迎大家補充。
G. 農業有什麼新的發展模式
在現階段農業發展的新模式主要可分為以類型:
智慧農業,以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農內業生產技術為基礎容,為農業生產者提供從生產到經營的「智慧農業」能夠幫助農業生產者提高土地畝產,穩定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節約自然資源、並減少環境污染。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它要求把發展糧食與多種經濟作物生產,發展大田種植與林、牧、副、漁業,發展大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結合起來,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兩個良性循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
H. 農業產業集群的主要發展模式有哪些
【農業產業集群的主要發展模式】從主要類型和相關問題角度來看,我國農業產業化集群主要有以下幾種基本模式:
1、通過農業工業化生存方式建立涉農業產業化集群,並形成專業化小城鎮。例如:山東壽光蔬菜產業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蔬菜生產、蔬菜批發、種子生產等不同生產企業、服務企業集群;廣東東安的農林牧漁產業群,已形成的優勢農產品規模集聚區有淡海水產品、畜禽產品、林果蔬產品、特經產品和糧棉油產品五大板塊和相應等級群群落。
2、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農業科技化示範集群。例如:陝西楊凌示範區充分發揮楊凌的農科教整體優勢,經過6年多的發展,從開始的17家企業發展到現在的680多家,逐漸形成基礎農業、高新技術農業和農業服務化及科技創新群落。
3、通過新興的貿易集群帶動生產集群。這類形式的典型代表是都市農業服務業集群。例如:信宜市發展就是以典型的新興的貿易服務集群為代表,帶動周圍城鄉農業生產集群發展。
4、關聯產業發展的農業集群發展模式。如台商在福建農業投資范圍由原先的種植業、水產業和畜禽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擴大到農業關聯企業乃至觀光休閑農業,特別是出現了整個農業產業上中下游一體化配套投資的現象,除農業生產領域之外,還投資產後的加工、貿易、銷售和產前的種苗業、化肥、農葯、農用機械、農產品加工機械和食品加工包裝設備、農產品運銷設備等領域。這種農業集群化生產組織模式促進了產品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帶動投資地產業提升和整體經濟發展的同時,競爭力不斷加強,效益不斷提高。
5、大企業繁衍和小企業集聚形成農業企業集群。大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於企業資源的有限,很多企業為了集中企業的優勢資源,不得不剝離某些業務,這樣形成了很多小企業。也有些小企業以前是作坊式勞作,在獲得了新技術和資本支持下,逐漸形成了一家或幾家核心企業的集群發展模式。
【農業產業化集群】是在地理相近地域出現的、農業與相關產業相互支持的組織結合體,故農業產業化集群也具有一般產業集群的基本特徵,但是農業產業化集群具有不同於一般產業集群的基本特徵,既具有農業生產的技術特徵又具有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的組織化特徵。從目前典型的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的歷史來看,農業產業化集群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所依託的組織形式也是發展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