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長江三角洲區域產業聯動發展研究

長江三角洲區域產業聯動發展研究

發布時間:2021-01-11 17:27:22

1. 「長江三角洲地區主要城市分布圖」(圖10)和「1978-2007年上海三大產業產值比重變化統計圖」(圖11)。 上

(1)上海港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便於港口建設;通江達海,海陸聯運,交版通便捷;腹地廣闊權,經濟發達,商品豐富;有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上海市作為依託
(2)第一產業所佔比重一直很小,且逐漸下降;第二產業所佔比重由1978年的占絕對優勢,下降到2007年的不足50%;第三產業所佔比重則從1978年的約佔20%,上升到2007年的約50%

2. 我國主要的一些產業集群為什麼多集中於長三角地區呢

國家發改來委日前正式印發了《長自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根據規劃,長三角城市群的總體定位為建設面向全球、輻射亞太、引領全國的世界級城市群。
根據這個定位,長三角城市群將加快在以下發展定位上實現突破:最具經濟活力的資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排頭兵;美麗中國建設示範區。
規劃明確,長三角城市群發展的中期目標為,到2020年,基本形成經濟充滿活力、高端人才匯聚、創新能力躍升、空間利用集約高效的世界級城市群框架。

3.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構成中,比重最大的是第二產業,該產業的快速發展,對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有哪些負面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構成中,比重最大的是第二產業,第二產業的快速發展使耕地面積減少,環境污染加劇等;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為正面影響.根據題意.
故選:D.

4. 長三角地區三次產業結構

長三角地區三次產業結構

長三角、珠三角和全國三次產業構成比較(單位:%)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1990年 2004年
長江三角洲 15.8 4.6 57.0 55.9 27.2 39.6
珠江三角洲 14.4 3.8 44.2 53.8 41.4 42.4
全國 27.1 15.2 41.6 52.9 31.3 31.9
(四)兩個三角洲是我國重要的國際貿易基地,兩地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佔全國的60%以上。

2004年,長三角和珠三角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7430.1億美元,佔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64.4%,比2000年的57.9%提高了6.5個百分點。其中,長三角為4012.3億美元,佔全國比重為34.8%;珠三角為3417.8億美元,佔全國比重為29.6%。

2000―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與全國進出口貿易額比較(單位:億美元)

2000年 2004年
進出口總額 出口額 進口額 進出口總額 出口額 進口額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計 2744.3 1473.5 1270.8 7430.1 3905.2 3524.8
長江三角洲 1235.8 671.0 564.8 4012.3 2083.0 1929.3
珠江三角洲 1508.5 802.5 706.0 3417.8 1822.2 1595.6
全國總計 4742.9 2492.0 2250.9 11545.5 5933.2 5612.3
長三角佔全國比重(%) 26.1 26.9 25.1 34.8 35.1 34.4
珠三角佔全國比重(%) 31.8 32.2 31.4 29.6 30.7 28.4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佔全國的比重(%) 57.9 59.1 56.5 64.4 65.8 62.8
註:2000年珠江三角洲未包括惠州市區、惠陽市、惠東縣和博羅縣。

(五)兩個三角洲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佔全國比重為25.8%,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2004年,長三角和珠三角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18155.6億元,佔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5.8%。其中,長三角為13650.7億元,佔全國的19.4%,珠三角為4504.9億元,佔全國的6.4%。

2001-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年均增長22.8%,比全國年均增長20.9%高出1.9個百分點。

2000-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與全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單位:億元)

2000年 2004年 2001-2004年年平均增長率(%)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計 7973.6 18155.6 22.8
長三角 5677.7 13650.7 24.5
珠三角 2295.9 4504.9 18.4
全國總計 32917.7 70477.4 20.9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佔全國的比重(%) 24.2 25.8
長三角佔全國的比重(%) 17.2 19.4
珠三角佔全國的比重(%) 7.0 6.4
(六)兩個三角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超過全國的一半。

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達到310.0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37.9%,佔全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51.1%。其中,長三角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比2000年增長87.4%,佔全國的比重由27.5%上升到34.6%;珠三角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比2000年下降11.3%,佔全國的比重由27.7%下降到16.5%。

2000-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與全國外商直接投資比較(單位:億美元)

2000年 2004年 2001-2003年年平均增長率(%)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計 224.8 310.0 8.4
長三角 112.0 209.9 17.0
珠三角 112.8 100.1 -2.9
全國總計 407.2 606.3 10.5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佔全國的比重(%) 55.2 51.1
長三角佔全國的比重(%) 27.5 34.6
珠三角佔全國的比重(%) 27.7 16.5
註:長三角是上海、江蘇和浙江合計數,珠三角是廣東省合計數。

(七)地方財政實力增強,人均財政收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6倍。

2004年長三角和珠三角財政一般預算內收入達3362.0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的12.7%,比2000年的12.4%提高了0.3個百分點。其中,長三角一般預算內收入達2426.3億元,佔全國的9.2%;珠三角一般預算內收入達935.7億元,佔全國的3.5%。

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人均財政收入達到3153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6倍。2000-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與全國財政收入比較

2000年 2004年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合計(億元) 1658.1 3362.0
長三角(億元) 1059.2 2426.3
珠三角(億元) 598.9 935.7
全國總計(億元) 13395.2 26396.5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佔全國的比重(%) 12.4 12.7
長三角佔全國的比重(%) 7.9 9.2
珠三角佔全國的比重(%) 4.5 3.5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人均財政收入(元) 1601 3153
全國人均財政收入(元) 1057 2031
(八)兩個三角洲地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6 倍。

2004年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361元,是全國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倍。其中,長三角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431元,是全國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倍;珠三角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290元,是全國的1.8倍。

2000-2004年長江和珠江三角洲與全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較

2000年 2004年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元) 10952 15361
長三角(元) 8809 13431
珠三角(元) 13094 17290
全國(元) 6280 9422
長江和珠江三角洲為全國的倍數(倍) 1.7 1.6
長三角為全國的倍數(倍) 1.4 1.4
珠三角為全國的倍數(倍) 2.1 1.8
註:珠三角僅包括以下8個城市: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東莞市、中山市、

惠州市區和肇慶市區。

5. 目前,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其原因正確的是

答案A
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主導區位因素是廉價、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長江三角洲勞動密集型產版業向中西權部地區轉移,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區工資水平低,但這不是唯一原因,我國西部大開發的產業政策,使中西部地區投資環境日益改善是一重要原因。勞動密集型產業對資源的消耗比較少,對其依賴性差,中西部地區市場容量比東部地區要小得多。

6. 長江三角洲和遼中南地區的主要工業中心和主要工業部門和發展工業的條件

沿海地區集中了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
①遼中南地區有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
②大連有造船、石油化工等工業部門,鞍山以鋼鐵工業為主,沈陽以機械工業為主,遼陽以化學工業為主,由此可見,遼中南地區是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基地。
③鞍山靠近鐵礦產地,故發展了鋼鐵工業,遼陽靠近遼河油田,故發展了化學工業,由此可見本區的工業分布靠近資源產地,而且交通便利。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是滬寧杭工業的核心長江沿線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為中心的沿江經濟發達地帶;
:①上海有鋼鐵、紡織、機械、化學等工業,輕、重工業都很發達。
②上海附近煤、鐵資源比較缺乏。
③南京主要有鋼鐵、化學、機械等工業,杭州主要有紡織、化學、機械等工業,附近很少有煤、鐵等資源,主要是市場需求帶動了這些工業的發展。上海水、陸、空運輸都十分便利,四通八達,可以通過便利的交通運輸,運進煤、鐵等資源,發展鋼鐵工業;同時市場需要也帶動了鋼鐵工業的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新技術開發試驗區。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的科技含量高.

7.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的區域聯動發展

長三角將迎產業整體升級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送審稿)於2006年制定,提出未來長三角地區的發展將是以上海為「核心」,以沿長江、沿杭州灣等6個「發展帶」為框架的區域聯動發展。「一核六帶」被視為該區域總體布局的框架。
徐逢賢透露,「一核六帶」是此次《規劃》的重點內容。據悉,規劃包含的主要內容還包括長三角地區內蘇北、滬寧、杭州灣等區域的具體劃分;各區域內將振興的重點產業是哪些;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將「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由上海擴大到了長三角,這一區域整體的產業升級迫在眉睫。而由此帶來的產業轉移和升級,也將給長三角的發展注入更大的動力。
相關專家表示,長三角地區在經濟發展水準、產業結構、居民生活質量、職工收入差距、地域文化背景、現代服務業發展等方面發展並不平衡。此外,由於對推進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重視和認識程度不一,出現了諸多城市將發展定位為「上海的後花園」的現象。
徐逢賢認為,《規劃》實施將有效打破這些不平衡。從產業結構方面看,新政策將引導一大批高科技產業向該地區加速布局,使該地區產業結構進一步協調。從地區方面看,現階段最發達的上海市通過對口支援等方式將傳統產業直接轉移目標推向中西部地區,而不再向長三角其他城市轉移,長三角其他城市也將隨著經濟的發展,全面向內地轉移傳統產業。從城鄉差距方面看,蘇南及浙江平原地區已經成為目前國內城鄉一體化發展最快的地區,城鄉差距縮小,也有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8. 我國主要的一些產業集群為什麼多集中於長三角地區呢

1,地理優越,位於長江三角洲。
2,科技人才多,勞動力多。
3,上海為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帶動了整個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發展
4,國家政策的支持,特別是高新產業。

與長江三角洲區域產業聯動發展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