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種植白山葯
「小白嘴白山葯」是優質的白山葯品種。該品種營養價值極其豐富,經化驗分析,每百克中含有碳水化合物19.9--21.5克,蛋白質1.9--2.25克,鐵﹑鋅﹑銅﹑錳的含量也很高,除此之外還富含人體所需的副腎皮素﹑黏液質﹑膽鹼﹑澱粉﹑糖蛋白﹑游離氨基酸﹑止杈素﹑維生素C﹑澱粉酶﹑薯蕷皂苷元等,可謂營養極其豐富.
白山葯苗的選擇,土地的選擇對白山葯的成長至關重要,白山葯種植對土地要求極為嚴格,須是優質的白沙地,且連續種植不得超過2年,如果超過2年不僅對白山葯的外觀有影響,容易有黑頭現象,且對營養成份出有影響。白山葯苗的選擇維護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需要層層篩選,細心照料。只有優良的山葯苗才能長出優質的白山葯。
白山葯栽培要點:
(一)、地盤選擇
選擇地勢高燥、排水優越、土層深沉、松軟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塊,要求上下土質一致,如基層有較薄的粘重土層,挖溝時挖去,也可栽種。山葯不克不及輪作,普通應隔2年輪作1次。
(二)、開溝整地
長根種類按行距1m,在田間挖南北向深溝,溝寬28~30cm,深140cm。挖時將上基層土辨別堆放在溝的兩側,溝底20cm的沙土當場挖翻樓碎。經晾曬幾天後,先將底層土耬平踩實,再辨別填入基層土、上層土,每填20cm耬平踩實1次,要拾凈一切瓦礫雜物。為便於開溝,普通都是先隔行開挖,待填平半條溝後,再開挖剩下的半條溝。
(三)、種塊處置
在栽種前20~25d選契合所栽種類特徵的無病塊根上端較硬的根頭作種,將其下端斷面在消石灰粉中蘸一下,然後放太陽下曬幾天,以殺菌和促進抽芽。用根頭繁衍不克不及擴展栽種面積,若要添加繁衍系數,必需將塊根割斷繁衍。即選長1m左右,橫徑2.5~4.5cm的較細塊根,切分紅15~20cm長的若干小段,並用毛筆標志上、下端,然後將每個斷面蘸石灰,橫放太陽下曬種,不斷曬到段頭有細裂痕為止。曬種期要輕拿輕放,以防擦傷。還要做好防風、防雨和防霜凍任務。
(四)、栽種
在本地氣溫上升到12℃以上,地溫不變到達10℃以上時栽種。華北地域多在4下旬,長江流域多在4月上、中旬,華南地域則在3~4月。栽種前要在大田四周挖深圍溝,深達1m左右,寬0.6~0.8m,並與外溝相通。田長超越20m的還要加開腰溝,以包管多旱季節敏捷排水。然後在栽種行中心拉繩,按行距1m沿繩開淺溝,深5.6cm,在溝頂用10~12cm粗的鋼筋棍按株距20cm一一打洞,深化鬆土層底部。將種白山葯的上端順溝走向橫放在洞口上,以指導重生的塊根垂直下伸,發展粗細平均,到達出口和收買的規范。排放好一溝後,隨即覆土起壟,壟高10cm。
(五)、施足基肥
下種後到出苗前,將栽種溝兩側行間泥土深翻20~30cm,施入基肥。有機肥和無機肥要共同施用,施腐熟廄肥或糞肥2000~4000kg/667m2,外加尿素20~25kg,過磷酸鈣15kg,硫酸鉀25~35kg,並與翻土充沛夾雜。
(六)田間治理
1.支架引蔓:白山葯一出苗就要實時搭支架引蔓向上發展,普通用細竹竿或樹枝插搭人字架,架高以2~2.5m為宜。如因資料所限,至少也要高達1.5m。支架要安插結實,避免被台風吹倒。
2.中耕填土:發展前期應勤中耕除草,普通每隔半月進行1次,直到莖蔓已上半架為止,今後鏟除雜草。要將架外的行間泥土挖起一局部填到架熟行間,使架內構成高畦,架外行間構成深20cm、寬30cm的畦溝,以便旱季排水。
3.追肥:在莖蔓已上半架時追施1次,依據植株長勢施尿素10~15kg/667m2。旺苗偏少,弱苗偏多,以求全田均衡開展。今後在莖蔓滿架時,若有黃瘦脫力景象,可再追施1次。
4.澆灌排水:山葯為耐旱作物,但為求豐登,也要恰當澆水。普通在第1次追肥前後,如遇亢旱不雨,泥土充沛發白,應輕澆1―2次,至泥土表層潤濕即可。今後到夏秋之交,如遇乾旱酷熱天色繼續1周以上,也要早晨澆涼水抗旱。白山葯更怕澇,多旱季節要實時清溝排水,到達田無積水。
B. 小白嘴白山葯的種植歷史
安平縣曹庄村位於滹沱河北岸,白山葯種植歷史悠久。清朝末年,該村農民就有種植蔬菜,趕集賣菜的習慣。那時農民就把白山葯當做一種時令蔬菜種上一兩畦或四五畦,收獲後在農村集市上出售或當做滋身健體的補品贈送給坐月子(生孩子)和生病的親朋好友食用。由於產量低而成為稀罕珍品之物。
一九六三年,滹沱河出現洪澇災害,曹庄村耕地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橫渠,因滹沱河北大堤上有一大閘將洪水阻攔,泥沙淤積在耕地上有一米多深,因而造成該村耕地上層為沙質土壤,下面則是沃土這樣得天獨厚的土地條件,此種土質非常適合白山葯的生長。歷經多年,該村農民培育出俗稱「小白嘴」的優質白山葯品種。
實行生產責任制以來,廣大農民有了種植自由權,農民開始將白山葯由菜園種植轉移到大田種植,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僅該村種植就高達500多畝。白山葯種植已逐漸成為一種產業,進而輻射到周邊村莊,種植面積連方成片,達兩千多畝,產量可達五百萬公斤。
近幾年來,曹庄白山葯美名遠揚,本地絲網商戶當做安平特產饋贈商友,得到高度贊揚。現「小白嘴」白山葯已遠銷北京﹑天津﹑廣州﹑上海等大中城市,受到當地市民的青睞,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為了將白山葯產業做的更大更強,形成種植﹑管理﹑儲藏﹑運輸﹑銷售一條龍,2013年六月份該村成立了「安平縣曹庄白山葯合作社」,注冊了「曹家莊」白山葯商標品牌,統一印製了包裝箱以及禮品盒,為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曹庄村必將成為「小白嘴」白山葯的集散地和銷售中心。現大量供應白山葯,歡迎新老客戶前來洽談采購。
安平縣創佳白山葯種植專業合作社是安平縣一家集開發、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標准化企業。擁有完整、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公司的誠信、實力和產品質量獲得業界的認可。
白山葯富含黏液汁、膽鹼、蛋白質、多酚氧化酶、維生素C、甘露多糖、植酸、16種氨基酸、尿囊素和3、4—二羥基苯乙胺等,這些都是重要的滋補成份,可以補脾健胃,所以說白山葯不僅是重要的大補食品,而且是重要的葯材,因此自古就有「山葯山葯,山中之葯」的說法,常食有益身體健康。
C. 白山葯的簡介
白山葯, 纏絡性草質藤本,植株長勢中等,莖圓形,紫色,有時帶綠色條紋,右旋,長3~5米;分支較少。單葉,莖下部葉片互生,中上部葉片對生,極少輪生;葉片長6.0厘米(4.1~8.0),寬6.2厘米(3.5~9.0),葉柄長5.4厘米(3.2~8.5);兩面光滑,無柔毛,表面深綠色,背麵灰白色;全緣或淺波狀緣;基部深心形、寬心形.塊莖長圓柱形,長90~120厘米,直徑3~5厘米,單株重1000~1900克,栽子較長,長10-20厘米;斷面純白色,緻密,品質優;表皮褐色,密生須根,瘤大而密,口感細膩,營養價值高,純綠色食品,無污染,自古就有「山葯山葯,山中之葯」的說法。 種名:薯蕷(yù)
拉丁語學名:Dioscorea opposita
別 名:山葯、懷山葯、淮山葯、土薯、山薯、玉延。氣味:(根)甘、溫、平、無毒。
英文名字:nagaimo,yamaimo,Chinese yam,Japanese mountain yam,Korean yam;
《本草綱目》記載,薯蕷由於唐代宗叫李豫,為避諱而改為薯葯,又因為宋英宗叫趙曙,為避諱而改為山葯。山葯是六味地黃丸的組成葯物之一。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單子葉植物綱Liliopsida
目:薯蕷目 Dioscoreales
科:薯蕷科Dioscoreaceae
屬:薯蕷屬Dioscorea
種:山葯 D. opposita
地理分布
單子葉植物,10屬650種,廣布於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我國有薯蕷屬Dioscorea 1屬,約80種。
原產山西平遙、介休,現分布於我國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的江西、湖南等地區。
栽種者稱家山葯,野生白薯稱野山葯;中葯材稱淮山,淮山葯、懷山葯等。
因其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虛佳品,既可作主糧,又可作蔬菜,還可以製成糖葫蘆之類的小吃。
我國主產於河南省北部,山東、河北、山西及中南、西南等地區也有栽培。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切去根頭,洗凈,乾燥。
中國栽培的山葯主要有普通的山葯和田薯兩大類。普通的山葯塊莖較小,其中尤以古懷慶府(今河南焦作境內,含博愛、沁陽、武陟、溫縣等縣)所產山葯名貴,習稱「懷山葯」,素有「懷參」之稱,為全國之冠。
現國內有三個地方的山葯已申請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一種是「鐵棍山葯」其產自河南焦作沁陽;一種是「陳集山葯」其產自山東省菏澤市陳集鎮,包括「雞皮糙山葯」和「西施種子山葯」;一種為「佛手山葯」,產地為湖北武穴;另外,江西瑞昌市南陽鄉的山葯最近也申請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安平縣曹庄「小白嘴」白山葯也申請了國家專利。
D. 白山葯種植方法
白山葯的話,應該農貿市場上就有賣這個品種的菜籽,然後你正常的種植方法種到地裡面澆上水就可以。
E. 山葯什麼時候收獲
一、山葯的採收:
一般山葯應在秋季莖葉全部枯萎時採收,過早採收產量低,含水量多易折斷。如不急於上市,可在地里保存過冬,至遲可延遲到翌年3月中、下旬,萌芽前採收。
二、山葯的種植:
1、10月份挖出根,選頸短、芽頭飽滿,粗壯無病蟲害的山葯蘆頭,16~20厘米長折下,於日光下略曬2~3天使傷口癒合,放在室內或室外挖坑,坑的深度及蓋上厚度以使蘆頭不受凍為度。溫度5℃左右為好。
2、化凍後施足基肥,深翻26~33厘米,耕細整平,做成平畦或高壟,行距33~50厘米,株距16~20厘米,溝深16厘米,施腐熟的糞土和覆土,稍加鎮壓,栽後澆水。未出苗前用齒耙破除地錶板結,保持畦面濕潤,約15~20天出苗。
(5)白山葯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山葯有如下作用:
1.降血壓中葯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歸芍地黃丸等,都是有山葯配成的有名方劑,不僅用於治療腎虛病症,還用於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哮喘、神經衰弱和腰痛等病症。
2.延緩衰老現代科學證明,山葯能使加速有機體衰老的酶活性顯著降低。含山葯的八味地黃丸,主治產後虛汗不止。
3.抗腫瘤作用山葯塊莖富含多糖,可刺激和調節人類免疫系統。因此常作增強免疫能力的保健葯品使用。山葯多糖對環磷醯胺所導致的細胞免疫抑制有對抗作用,能使被抑制的細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復正常。
4.可治皮膚病山葯中所含的尿囊素具有麻醉鎮痛的作用,可促進上皮生長、消炎和抑菌,常用於治療手足皸裂、魚鱗病和多種角化性皮膚病。
F. 白山葯需要什麼肥料
山為國際性重要農園藝作物之一,極適合在台灣栽培生產,慎選高產、優質且具抗病能力的適當品種,是發展山產業的首要措施。山的生產要求溫暖氣候,通常利用 30 ~ 80 公克左右的薯塊為種薯,在每年清明節前或二至四月間進行無性繁殖,此一期間溫度正逐漸上升,種薯即萌芽出土,其發芽適溫約為攝氏 17 ~ 18 度左右;莖蔓生長的適溫約為攝氏 25 ~ 26 度;新薯塊發育的適溫約為攝氏 22 ~ 23 度,故在每年十一至十二月間,塊莖的生長發育與充實達到最高峰。
就整個山生長期而言,溫度太高、太低或乾旱太久,均不利其生長發育;就年雨量而言,在六百至三千公釐的降雨量地區,均可栽植。山品種均具深根性,栽培場所的土壤宜深厚、疏鬆、且排水良好,一般以砂質土壤較宜,富含有機質者尤佳,栽培時應多施用有機肥料。
山的種植方式目前以採用塑料穴管為主,半圓形的穴管內需填放栽培介質,介質的種類對山的產量影響很大,如牛糞肥與蔗渣以 1 比 2 的比例混合的介質對塊莖產量具增產效果,較牛糞肥/砂/田土以 1/1/1 混合者產量高出約 50%。除了促進產量之外,利用穴管栽培可改良山塊莖的外表形狀,就薯形的整齊程度、薯皮的光滑、田間採收的省工及採收時塊莖的破損率而言,以穴管方式栽培的山都占盡優勢,其塊莖採收的破損率近乎零,無穴管方式栽培的塊莖破損則達 35% 以上。
山的生產大異於其它作物,它適宜在穴管內生長。
除了穴管栽培外,合理施肥或完全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料,可以增進山的產量與品質。有機肥料可以改善土壤成分,提供充分的營養,延長營養物質的釋放與利用的時間,增進根的呼吸作用,以及提供足夠的水分。剛開始長出新芽的山植株,其養分來自母薯,進入發育初期的山需要較多的氮肥,以促進它的生長,到薯塊開始形成期,鉀肥就特別重要。山似乎很容易從土壤中吸收磷肥,此外,若能增添鎂肥,也有助於產量的增加。
G. 白山葯種植一年後,第三年能從復種植嗎
白山葯種植一年後,第三年能重復種植
山葯的種植應盡量避免重茬,一般隔三年輪作一專次,並忌種花屬生、紅芋茬。要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地塊為好,要求上下土質一致,如下層有粘重土層和白沙崗土層,打溝時應徹底打碎,至少1~1.2米土層內不能有粘土、土沙粒等夾層。否則會影響塊莖的外觀,對品質也有影響。土壤以中性為宜,山葯栽培以南北方向為宜,可採取雙行種植或單行種植(根據個別地塊需東西種植時你可採取行距加寬),雙行種植時,大行距1.7~1.8米,小行距(溝內兩趟山葯的行距)40厘米,株距在20~25厘米,溝深85~100厘米,溝寬70厘米。整地整畦時要整平,預防澆水時澆不均勻。
H. 懷山葯的現在發展狀況
當前,焦作市政抄府、商家、科技人士在懷葯新產品開發方面,重視和投入的力度正逐步加大,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懷葯開放前景廣闊,焦作市政府為了開發祖國傳統「懷葯」資源,使懷山葯這一中國國粹發揚光大,弘揚祖國中葯文化,推動醫葯產業和我國支柱產業發展,提高我國道地中葯材在國際中草葯市場的競爭力,已成立了領導小組,提出了「懷葯」發展規劃設想,在不久的將來,「四大懷葯」將成為焦作的支柱產業發揚廣大,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I. 山葯幾月份成熟
一般每年3月中下旬栽種。10月收獲,花期6-8月,果期8-10月。山葯種子不易發芽,無性繁殖能力強,可用蘆頭和珠芽繁殖,生產周期l-2年。山葯在我國的大江南北都可以種植,因地區溫度的不同,種植時間也不一樣,華東地區一般在每年的清明前後種植。
山葯從播種到塊莖收獲、貯藏越冬的整個過程叫生長周期。在山葯的整個生長周期中隨著一年四季氣候條件的變化,山葯有節奏地進行著發芽、芽條抽生、長葉、開花結果、塊莖生長膨大、落葉、塊莖休眠等生命活動。
相對應的生長時期分別為發芽期、甩蔓(條)發棵期、塊莖膨大期和休眠期四個時期。這種周期性的活動,不是簡單的周而復始,而是對每年的氣候變化,既有規律性又有差異的反應。
(9)白山葯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山葯的種植地域:
我國有發展山葯產業的良好基礎條件,勞動力資源豐富,大部分土地適宜種植,山葯栽培范圍非常廣泛。山葯主產地河南博愛、武陟、溫縣等地,山西、陝西、山東、河北、浙江、湖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等地也有栽培。
以廣西、河北、河南等地為主的幾大產地構成了國內主要山葯栽培區。一般將我國山葯種植地區分為五個生產區域和五個主產(省)區。
東北地區栽培山葯,主要集中在吉林和遼寧兩省,黑龍江種植面積不大。該地區山葯生長期較短,產量較高,品種多從山東、河北引入。
由於氣候、土質的原因,外形有所變化,如白皮山葯在東北地區栽培,表皮變成褐色,其它品種的表皮顏色會變得更深,塊莖也會變得更加粗壯。主要品種有:遼寧的群峰山葯、牛腿山葯,吉林的細毛長山葯(當地稱棒山葯、黑山葯)、麻山葯等。
華北地區的山葯栽培發展起步較早,面積最大。河南、河北、山東三省種植面積都達到1萬平方公里以上,均為我國主產區。名貴山葯品種多,品質好,味道醇正,價格也較高。應用方式豐富,且每年大量出口國外。該地區的山葯塊莖可在地里過冬,供應期從9月至翌年的3月,長達7個月。
種植品種主要有:河南的懷山葯、鎮平山葯,山東的濟寧米山葯、細毛長山葯,河北的麻山葯、農大短山葯、農大長山葯、大和長芋等。
J. 種植白山葯一畝地需要投資多少
種植山葯以前主要是人工比較多,現在種植方法提升了。
一,種苗4元左右一斤,一畝大概需要250斤這樣,種2300顆左右,用山葯豆的話1畝大概需要80斤這樣,價格也是4元左右一斤。看你的選擇了。
二,可以用打孔種植,需考慮設備和打孔人工,填充物的材料費用,填填充物人工。打孔種植是需要有打孔機設備的,或者簡單的手工打孔工具,孔里需填木糠或稻草,就是鑽孔+木糠和鑽孔+稻草的種植方法,這樣的種植的好處是讓淮山根莖順著孔一直往裡長,種出來的淮山外形筆直、易收獲。【收獲時節,輕輕鏟去上層的浮土,用手輕輕一拔,省時省力,整根淮山就出來了。】
三, 現在大多數都是用山葯定向生長槽+槽填充物,有一米的和一米二的,一顆山葯就需要用一條淮山定向生長槽。有薄,中,厚,加厚的選擇,價格綜合是0.45元左右一條,厚的可以重復利用2-3年,薄的可能用一年而已。【白玉淮山一畝是種2300顆左右哈,一顆葯用一個槽,這樣種植的好處是種出來的淮山又直又長,很好看,很漂亮,採挖很省人工】你自己看了哈。
四,施肥方面,看你用有機肥還是用農用肥了。種植時需要放一點,齊苗後施1次,以中後期施肥為主,前期長騰少施,中期比前期多一倍,後期施肥比中期多一倍的量, 具體看你施用的是什麼肥料了。可安市場價格咨詢肥料價格核算。
五,塔架。用長樹枝或竹枝等都可以,目的:增加光合作用面值是提高淮山產量。要買的話你
自己根據當地的價格核算哈。
六,防治病蟲害,淮山的病害甚少,基本不用防治,主要是地下害蟲方面的。此費用很少。
七,就是採挖的人工。
八,中國淮山之鄉是在廣西桂平市金田鎮,哪裡的淮山粉質葯用營養價值是最高。技術也是最為先進,比較有特色的。可以在網上搜索了解看看,還可以去當地學習。其中廣西桂平綠源基地的就很不錯。希望能幫得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