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實體經濟的重要意義
實體經濟,指一來個國家生產的商自品價值總量。是人通過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經濟。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
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仍存在下行壓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風險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全球金融市場近期也出現較大波動,需要更加靈活地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為此,央行決定,自2015年8月26日起,實施降息及"普降+定向"降準的"雙降"組合措施。至此,去年以來,央行已累計進行4次降息、降准。此時降准降息,主要是為了進一步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同時,根據銀行體系流動性變化,適當提供長期流動性,以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發展實體經濟是一國立身之本,財富之源,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是構建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
Ⅱ 中國農業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一、陳雲林,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曾任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1961.09——1966.09,北京農業大學土壤化學系農葯專業學習。
二、鈕茂生,男,滿族,1939年10月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田水利系。曾任河北省省長,原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
三、任洪斌,男,漢族,1963年4月23日出生於遼寧省,籍貫吉林雙遼,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北京農業工程大學農機系農機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四、石元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我國著名土壤學家。1949年畢業於武昌文華中學,當年考入清華大學農學院,後合並為北京農業大學。1953年畢業於該校農學系,1956年土壤農業化學系研究生畢業。曾於1985年擔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1987—1995年任校長。 現為兩院院士,《中國農學通報》主編。
五、吳常信,1935年11月15日出生於浙江嵊縣,動物遺傳育種學家、畜牧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吳常信從北京農業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雲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鈕茂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任洪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元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常信
Ⅲ 中國足球在世界盃歷史上的最好成績
中國足球在世界盃歷史最好成績排第37名。
1998年,中國男足以混合編隊的新形式,在曼谷亞運會上,奪得了銅牌,因此在國際足聯的年終排名上,一下子躍升到世界第37位,取得了中國足球史上最高的世界排名。
國際足聯是從1993年8月份開始推出國際足聯排名榜,20多年間國際足聯排名榜幾次對評估依據進行調整,逐漸走向科學化。目前國際足聯排名榜主要依據以下5項數據進行打分,即比賽結果、進球數多少、比賽性質(主客場,還是中立場地)、比賽重要程度以及所在地區足球水平高低。
國際足聯的這一榜單目前最權威也相對真實地反映出各個國家隊的水平。
中國足球:在1994年之前,中國國內的足球隊均為專業隊,大多數由各地足球協會管理,名稱也以各省市的地名為主。此外,中國還有相當數量的下屬於不同國有事業單位的行業體協,比如鐵道部下屬的火車頭隊、軍隊下屬的八一隊、武警部隊的前衛隊等。
1992年6月,中國足協在北京西郊的紅山口召開了著名的「紅山口會議」,將以職業化作為足球改革的突破口。職業化的主要動機是讓各參賽球隊脫離原有的政府行政體育機制,完全以商業化和市場化作為生存發展的手段。
2016年4月,《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下稱《規劃》)出台。規劃分近期、中期和遠期三個時間段,近期要實現保基本、強基層、打基礎的發展目標;中期實現中國足球動力更足、活力更強、影響力更大,躋身世界強隊的發展目標;遠期則要實現足球一流強國的目標,中國足球實現全面發展。
Ⅳ 人類的科技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進入新世紀,人們已經認識到,人類的全面發展將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倚重科學技術,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將成為21世紀國際競爭的前沿。
信息科技正處在新的起跑線上。21世紀將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將在信息資源、信息處理和信息傳遞方面實現微電子與光電子結合,智能計算與認知、腦科學結合等,其應用將更加廣泛和多樣,給人類帶來全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計算機技術正孕育著重大變革,將出現以全新的理論和技術、材料設計的下一代計算機。此外,計算機的智能化趨勢已經顯現。網路的發展賦予信息科技全新的生命,全球高速寬頻網已嶄露頭角。網路將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同時,網路將逐漸滲透到所有的經濟活動領域,成為21世紀知識經濟繁榮的重要前提。
生物技術前景無限。到2003年,人類基因組30億個鹼基的序列將被全部測定,接著人類將進入破譯遺傳密碼、研究基因功能的後基因組時代。屆時,生命活動的最本質的過程和規律將被闡明。運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將遺傳密碼破譯無遺,還將對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進行結構模擬和葯物設計。正在發展的生物信息技術、生物晶元技術、幹細胞等關鍵技術,加上已經成熟的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等不僅使生物技術產業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產業,也將深刻改變人類的醫療衛生、農業、人口和食品狀況,同時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發展也向人類社會和倫理道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新材料科技將在新世紀引發新的產業革命。所謂新材料是指最近發展或正在發展中的具有比傳統材料更為優異的性能的一類材料,目前世界上的傳統材料已有幾十萬種,而新材料正以每年大約5%的速度增長。目前新材科研究的前沿和傑出代表是納米技術。這項技術通過對原子和分子進行加工,並且將其組裝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結構,控制小到肉眼看不到的一種材料,它為人類進入微觀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有觀點認為,納米科技將引發一場新的工業革命,成為21世紀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發動機,其作用可使微電子學在20世紀後半葉對世界的影響相形見絀。有人預言,納米技術所引起的世界性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將會比歷史上任何一次技術革命對社會經濟、政治、國防等領域所產生的沖擊更為巨大。
環境材料和智能材料的發展也引人注目。環境材料也稱綠色材料,指具有優良性能,又能與環境相協調,有利於保護環境的一類材料。智能材料則是能隨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其性能的一種材料,它可以滿足人類的特定要求,達到自診斷、自適應甚至自修復的目的。此外,有機功能高分子材料、低維材料、生物陶瓷材料、原位復合材料等也將有較快的發展。在新世紀,材料科學技術將和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海洋技術及航天技術進一步交叉融合,共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