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十三五期間,青海省光伏產業鏈的發展規劃有哪些
十三五期間,青海省光伏產業鏈的發展規劃如下:
亞洲硅業多晶硅三期項目建成投產,黃河水電、亞洲硅業、日晶光電切片項目預計年底前建成試投產;
漢能公司300 MW薄膜太陽能電池、聚光科技公司200MW高倍聚光光伏發電系統項目將建成投產;
光伏逆變器、支架、邊框等相關配套產業也得到快速成長;
陽光電源光伏逆變器項目建成投產
㈡ 太陽能電池產業是怎樣發展的
現階段以光電效應工作的薄膜式太陽能電池為主流,而以光化學效應工作的濕式太陽能電池則還處於萌芽階段。據Dataquest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共有136個國家投入普及應用太陽能電池的熱潮中,其中有95個國家正在大規模地進行太陽能電池的研製開發,積極生產各種相關的節能新產品。1998年,全世界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其總的發電量達1000兆瓦,1999年達2850兆瓦。2000年,全球有將近4600家廠商向市場提供光電池和以光電池為電源的產品。
目前,許多國家正在制訂中長期太陽能開發計劃,准備在21世紀大規模開發太陽能,美國能源部推出的是國家光伏計劃,日本推出的是陽光計劃。NREL光伏計劃是美國國家光伏計劃的一項重要的內容,該計劃在單晶硅和高級器件、薄膜光伏技術、PVMaT、光伏組件以及系統性能和工程、光伏應用和市場開發等5個領域開展研究工作。
美國還推出了"太陽能路燈計劃",旨在讓美國一部分城市的路燈都改為由太陽能供電,根據計劃,每盞路燈每年可節電800度。日本也正在實施太陽能"7萬套工程計劃",日本准備普及的太陽能住宅發電系統,主要是裝設在住宅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發電設備,家庭用剩餘的電量還可以賣給電力公司。一個標准家庭可安裝一部發電3000瓦的系統。歐洲則將研究開發太陽能電池列入著名的"尤里卡"高科技計劃,推出了"10萬套工程計劃"。這些以普及應用光電池為主要內容的"太陽能工程"計劃是目前推動太陽能光電池產業大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日本、韓國以及歐洲地區總共8個國家最近決定攜手合作,在亞洲內陸及非洲沙漠地區建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他們的目標是將佔全球陸地面積約1/4的沙漠地區的長時間日照資源有效地利用起來,為30萬用戶提供100萬千瓦的電能。計劃將從2001年開始,花4年時間完成。
目前,美國和日本在世界光伏市場上佔有最大的市場份額。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發電廠,其功率為7MW,日本也建成了發電功率達1MW的光伏發電廠。全世界總共有23萬座光伏發電設備,以色列、澳大利亞、紐西蘭居於領先地位。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太陽能電池行業以每年15%的增幅持續不斷地發展。
Dataquest發布的最新統計和預測報告顯示,美國、日本和西歐工業發達國家在研究開發太陽能方面的總投資,1998年達570億美元;1999年646億美元;2000年700億美元;2001年將達820億美元;2002年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
㈢ 求一篇"談太陽能對未來的積極影響"為題的論文
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新能源,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光伏發電是太陽能利用的一種方式,因其節能和環保的效果,受到廣泛的重視。最近幾年光伏發電發展迅速,光伏技術不斷進步,光伏發電的成本不斷的降低,各國紛紛出台各種政策支持,使得光伏發電成為最近幾年發展最迅速的產業。各國紛紛出台相關的政策和規劃,積極發展光伏產業。在國際大環境下,立足國內的能源現實,中國政府也出台相關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長期以來,人們就一直在努力研究利用太陽能。我們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陽能,只佔太陽表面發出的全部能量的二十億分之一左右,這些能量相當於全球所需總能量的3-4萬倍,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次,宇宙空間沒有晝夜和四季之分,也沒有烏雲和陰影,輻射能量十分穩定。因而發電系統相對說來比地面簡單,而且在無重量、高真空的宇宙環境中,對設備構件的強度要求也不太高。再者,太陽能和石油、煤炭等礦物燃料不同,不會導致"溫室效應"和全球性氣候變化,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正因為如此,太陽能的利用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大家正在競相開發各種光電新技術和光電新型材料,以擴大太陽能利用的應用領域。特別是在近10多年來,在石油可開采量日漸見底和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這兩大危機的夾擊下,我們越來越企盼著「太陽能時代」的到來。從發電、取暖、供水到各種各樣的太陽能動力裝置,其應用十分廣泛,在某些領域,太陽能的利用已開始進入實用階段。 1974年至1997年,美日等發達國家硅半導體光電池發電成本降低了一個數量級:從每瓦50美元降到了5美元。此後世界各國專家大都認為,要使太陽能電站與傳統電站(主要是火電站)相比具有經濟競爭力,還有一段同樣長的路要走——其成本再降低一個數量級才行。目前美國等國家建的利用太陽池發電的項目很多。在死海之畔有一個1979年建的7000平方米的實驗太陽池,為一台150千瓦發電機供熱。美國計劃將其鹽湖的8.3%面積(約8000平方千米)建成太陽池,為600兆瓦的發電機組供熱。今年6月,亞美尼亞無線電物理所的專家宣布,已在該國山地開始建造其「第一個小型實驗樣板」型工業太陽能電站。該電站使用的渦輪機不是新的,而是使用壽命已屆滿而從直升機上拆下來的渦輪機,裝機容量僅100千瓦,但發電成本僅0.5美分/千瓦小時,效率高達 40%—50%。 俄羅斯學者在太陽池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一家公司將其研製的太陽能噴水式推進器和噴冷式推進器與太陽池工程相結合,給太陽池附設冰槽等設施,設計出了適用於農家的新式太陽池。按這種設計,一個6到8口人的農戶建一個70平方米的太陽池,便可滿足其100平方米住房全年的用電需要。另一家研究機構提出了組合式太陽池電站的設計思想,即利用熱泵、熱管等技術將太陽能和地熱、居室廢熱等綜合利用起來,使太陽池發電的成本大大下降,在北高加索地區能與火電站競爭,並且一年四季都可用,夏天可用於空調,冬天可用於採暖。 對於淡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來說,太陽池還有另一項不可多得的好處:據專家測算,在近海淺水區建一個面積2163平方千米、深1.2米的太陽池,可為10吉瓦的發電機組供熱,並可每年產淡水2立方千米。 在歐美一些先進國家,目前正在廣泛開展應用「光電玻璃幕牆製品」,這是一種將太陽能轉換矽片密封在(尤如夾層玻璃)雙層鋼化玻璃中,安全地實現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生態建材。美國的「光伏建築計劃」、歐洲的「百萬屋頂光伏計劃」、日本的「朝日計劃」以及我國已開展的「光明工程」將在建築領域掀起節能環保生態建材的開發應用熱潮,極大的促進了太陽能在新型建材產品中的應用。 在發展中國家,各國也在積極發展利用太陽能。如菲律賓早在九九年,政府已批出了首個太陽能計劃,在澳洲政府「海外援助計劃」的協助下,在全國 263個社區安裝1000個太陽能系統。目前菲政府正在推行全球最大太陽能應用計劃,整個計劃耗資4800萬美元,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龐大的太陽能計劃。太陽能發電計劃共分兩期,受惠的除了民居外,還包括25個灌溉系統、97個凈水及分配系統、68間學校和社區中心,及35間診所。 由此看來,全人類夢寐以求的太陽能時代實際上已近在眼前,包括到太空去收集太陽能,把它傳輸到地球,使之變為電力,以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已不是一個夢想。由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與國家能源部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太陽能發電站,最近將在太空組裝,不久將開始向地面供電。 在我國,太陽能的利用也一直是最熱門的話題,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在集熱器(含太陽能熱水器)已成為太陽能應用最為廣泛、產業化最迅速的產業之一。1998年銷售總額達到了35億元,其產量位居世界榜首。我國的太陽能產業已開始運作。中國科學院宣布啟動西部行動計劃,將在兩年內投入2.5億元人民幣開展研究,建立若干個太陽能發電、太陽能供熱、太陽能空調等示範工程。目前河北保定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正加快建設我國規模最大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該項目集太陽能電池、組件及應用系統等為一體,一期工程完成後可達到年產3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能力,填補了我國在太陽能開發應用方面多項空白,並將大大推動太陽能電池用低鐵玻璃的生產、銷售市場。但從整體上分析,國內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由於起步較晚,尤其是在太陽能電池的開發、生產上還落後於國際水平,整體上仍處於產量小、應用面窄、產品單一、技術落後的初級階段。經粗略統計表明,國內目前僅建有5個(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年產量約有 4.5兆瓦(註:1兆瓦(MW)為1000千瓦),工廠設施仍停留在已有引進的生產線上。而國外不少企業已把眼光瞄準更為先進的薄膜晶體太陽能電池的開發與生產上。這種新一代的先進的薄膜晶體太陽能電池其轉換效率可高達18.3%,比目前平均轉換效率提高了3個百分點。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太陽能電池平均轉換效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專用材料國產化程度低,如封裝玻璃就完全依賴進口,低鐵含量的高透過率基板玻璃市場仍不能滿足需求,科研成果還沒有迅速及完全轉化為產業優勢。 目前國家計委和國家科委對發展太陽能技術及其應用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國內已有多家企業涉足。北新集團是最早率先組織專家對國內、國際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進行調查的單位之一。於1998年在國內首家引進了76千瓦國際上先進的屋面太陽能發電系統,至今一直運行穩定、效果良好。這套系統日均發電量為 12千瓦時以上,可滿足1個小康之家用電要求。該集團還與瑞士的ATLANTIS公司合資組建了北京-阿脫蘭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資生產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和屋面發電組件兩大系列、多個品種的光伏發電產品,並將這一世界領先的太陽能利用新技術引入了中國。 河北振海鋁業集團公司是德國皮爾金頓(Piikington)太陽能國際有限公司在中國獨家總代理,現已投入生產世界先進的太陽能電池玻璃封裝設備和配套材料,如德國凱米特化學製品有限公司的優質濕法玻璃層壓設備、濕法灌漿液(封裝介質)等。振海集團的基地於1999年11月已在我國率先安裝了 100多平方米的光電玻璃幕牆示範建築物,現已竣工投入應用,其運行使用效果良好,已成國內一大景觀及太陽能光伏發電工程的典範。 太陽能集熱管是清華大學的一項專利技術,經清華陽光公司的產業化生產,目前其年產量為世界第一,其產品性能為世界領先,清華陽光公司的曬樂牌太陽能集熱管及集熱裝置,用六七年時間完成了小試、中試到大規模生產,目前已經建成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的集熱管生產廠,每年可生產500萬支全世界集熱效率最高的全玻璃真空集熱管,預計這個項目的經營額再過3年將達到10億元。 2008年的奧運會,北京將成為我國在太陽能應用方面的最大展示窗口,「新奧運」將充分體現「環保奧運、節能奧運」的新概念,計劃奧運會場館周圍80%至 90%的路燈將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採用全玻璃真空太陽能集熱技術,供應奧運會90%的洗浴熱水。屆時在整個奧運會期間,我們將看到太陽能路燈、太陽能電話,太陽能手機、太陽能無沖洗衛生間等等以一系列太陽能技術的應用。我們的生活將充滿陽光!
㈣ 關於《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
《關於印發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計〔2012〕198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㈤ 光伏發電項目發展有多少年了
20世紀90年代後,光伏發電快速發展,到2006年,世界上已經建成了10多座兆瓦級光伏發電系統,6個兆瓦級的聯網光伏電站。美國是最早制定光伏發電的發展規劃的國家。1997年又提出「百萬屋頂」計劃。日本1992年啟動了新陽光計劃,到2003年日本光伏組件生產佔世界的50%,世界前10大廠商有4家在日本。而德國新可再生能源法規定了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大大推動了光伏市場和產業發展,使德國成為繼日本之後世界光伏發電發展最快的國家。瑞士、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芬蘭等國,也紛紛制定光伏發展計劃,並投巨資進行技術開發和加速工業化進程。
世界光伏組件在1990年——2005年年平均增長率約15%。20世紀90年代後期,發展更加迅速,1999年光伏組件生產達到200兆瓦。商品化電池效率從10%~13%提高到13%~15%,生產規模從1~5兆瓦/年發展到5~25兆瓦/年,並正在向50兆瓦甚至100兆瓦擴大。光伏組件的生產成本降到3美元/瓦以下。
2011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約為27.5GW,較上年的18.1GW相比,漲幅高達52%,全球累計安裝量超過67GW。全球近28GW的總裝機量中,有將近20GW的系統安裝於歐洲,但增速相對放緩,其中義大利和德國市場佔全球裝機增長量的55%,分別為7.6GW和7.5GW。2011年以中日印為代表的亞太地區光伏產業市場需求同比增長129%,其裝機量分別為2.2GW,1.1GW和350MW。此外,在日趨成熟的北美市場,新增安裝量約2.1GW,增幅高達84%。
其中中國是全球光伏發電安裝量增長最快的國家,2011年的光伏發電安裝量比2010年增長了約5倍,2011年電池產量達到20GW,約佔全球的65%。截至2011年底,中國共有電池企業約115家,總產能為36.5GW左右。其中產能1GW以上的企業共14家,占總產能的53%;在100MW和1GW之間的企業共63家,占總產能的43%;剩餘的38家產能皆在100MW以內,僅佔全國總產能的4%。規模、技術、成本的差異化競爭格局逐漸明晰。國內前十家組件生產商的出貨量佔到電池總產量的60%。
㈥ 光伏板塊就是光學光電子板塊嗎
光學光電子(申萬)指數收於1,503.28點,下跌3.39%。上證指數上漲1.75%,深證成指上漲2.00%,滬深300上漲2.39%,創業板指上漲0.49%,光學光電子指數跑輸滬深300指數5.78個百分點。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電子板塊本期跌幅排名第4位,下跌0.47%。在申萬電子板塊五個細分板塊中,光學光電子板塊周跌幅排名第2位,跌幅3.39%,跌幅第一位為半導體板塊,跌幅3.50%。光學光電子板塊本期表現波動幅度較大,整體進入調整期,同時隨著近期上市公司密集披露年報及一季報,板塊內各上市公司業績分化較為明顯,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投資機會。
重大事件:
1、ICInsights:2019年全球將新增9座12英寸晶圓廠,5座來自中國;2、京東方B11在建一條觸控一體化柔性OLED生產線;3、重慶最大光伏發電項目將5月全面建成。
核心觀點:
終端產業政策利好,帶動上遊行業升級發展長:3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了《2019年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擬支持項目名單》。自2018年12月起韓國部分地區已正式推出5G服務以來,包括美、日等國家都在加大對5G研發對投入,我國也在加速5G牌照等落地。而5G作為帶動光電器件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其應用場景包括智慧城市、VR/AR、智能家居等多個領域。未來建議持續關注國內led照明市場相關公司水晶光電、得邦照明的表現。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發布《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計劃》分2020年和2022年兩個階段,提出了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的具體目標。屆時,超高清產業總體規模有望超過4萬億元,超高清視頻用戶數達2億,4K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8K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㈦ 請問太陽能熱水器未來發展趨勢是怎樣的,我正在寫一篇有關太陽能熱水器的論文,主要是從技術角度分析
太陽能
長期以來,人們就一直在努力研究利用太陽能。我們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陽能,只佔太陽表面發出的全部能量的二十億分之一左右,這些能量相當於全球所需總能量的3-4萬倍,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次,宇宙空間沒有晝夜和四季之分,也沒有烏雲和陰影,輻射能量十分穩定。因而發電系統相對說來比地面簡單,而且在無重量、高真空的宇宙環境中,對設備構件的強度要求也不太高。再者,太陽能和石油、煤炭等礦物燃料不同,不會導致"溫室效應"和全球性氣候變化,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正因為如此,太陽能的利用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大家正在競相開發各種光電新技術和光電新型材料,以擴大太陽能利用的應用領域。特別是在近10多年來,在石油可開采量日漸見底和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這兩大危機的夾擊下,我們越來越企盼著「太陽能時代」的到來。從發電、取暖、供水到各種各樣的太陽能動力裝置,其應用十分廣泛,在某些領域,太陽能的利用已開始進入實用階段。
1974年至1997年,美日等發達國家硅半導體光電池發電成本降低了一個數量級:從每瓦50美元降到了5美元。此後世界各國專家大都認為,要使太陽能電站與傳統電站(主要是火電站)相比具有經濟競爭力,還有一段同樣長的路要走——其成本再降低一個數量級才行。目前美國等國家建的利用太陽池發電的項目很多。在死海之畔有一個1979年建的7000平方米的實驗太陽池,為一台150千瓦發電機供熱。美國計劃將其鹽湖的8.3%面積(約8000平方千米)建成太陽池,為600兆瓦的發電機組供熱。今年6月,亞美尼亞無線電物理所的專家宣布,已在該國山地開始建造其「第一個小型實驗樣板」型工業太陽能電站。該電站使用的渦輪機不是新的,而是使用壽命已屆滿而從直升機上拆下來的渦輪機,裝機容量僅100千瓦,但發電成本僅0.5美分/千瓦小時,效率高達40%—50%。
俄羅斯學者在太陽池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一家公司將其研製的太陽能噴水式推進器和噴冷式推進器與太陽池工程相結合,給太陽池附設冰槽等設施,設計出了適用於農家的新式太陽池。按這種設計,一個6到8口人的農戶建一個70平方米的太陽池,便可滿足其100平方米住房全年的用電需要。另一家研究機構提出了組合式太陽池電站的設計思想,即利用熱泵、熱管等技術將太陽能和地熱、居室廢熱等綜合利用起來,使太陽池發電的成本大大下降,在北高加索地區能與火電站競爭,並且一年四季都可用,夏天可用於空調,冬天可用於採暖。
對於淡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來說,太陽池還有另一項不可多得的好處:據專家測算,在近海淺水區建一個面積2163平方千米、深1.2米的太陽池,可為10吉瓦的發電機組供熱,並可每年產淡水2立方千米。
在歐美一些先進國家,目前正在廣泛開展應用「光電玻璃幕牆製品」,這是一種將太陽能轉換矽片密封在(尤如夾層玻璃)雙層鋼化玻璃中,安全地實現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生態建材。美國的「光伏建築計劃」、歐洲的「百萬屋頂光伏計劃」、日本的「朝日計劃」以及我國已開展的「光明工程」將在建築領域掀起節能環保生態建材的開發應用熱潮,極大的促進了太陽能在新型建材產品中的應用。
在發展中國家,各國也在積極發展利用太陽能。如菲律賓早在九九年,政府已批出了首個太陽能計劃,在澳洲政府「海外援助計劃」的協助下,在全國263個社區安裝1000個太陽能系統。目前菲政府正在推行全球最大太陽能應用計劃,整個計劃耗資4800萬美元,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龐大的太陽能計劃。太陽能發電計劃共分兩期,受惠的除了民居外,還包括25個灌溉系統、97個凈水及分配系統、68間學校和社區中心,及35間診所。
由此看來,全人類夢寐以求的太陽能時代實際上已近在眼前,包括到太空去收集太陽能,把它傳輸到地球,使之變為電力,以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已不是一個夢想。由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與國家能源部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太陽能發電站,最近將在太空組裝,不久將開始向地面供電。
在我國,太陽能的利用也一直是最熱門的話題,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在集熱器(含太陽能熱水器)已成為太陽能應用最為廣泛、產業化最迅速的產業之一。1998年銷售總額達到了35億元,其產量位居世界榜首。我國的太陽能產業已開始運作。中國科學院宣布啟動西部行動計劃,將在兩年內投入2.5億元人民幣開展研究,建立若干個太陽能發電、太陽能供熱、太陽能空調等示範工程。目前河北保定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正加快建設我國規模最大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該項目集太陽能電池、組件及應用系統等為一體,一期工程完成後可達到年產3兆瓦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能力,填補了我國在太陽能開發應用方面多項空白,並將大大推動太陽能電池用低鐵玻璃的生產、銷售市場。但從整體上分析,國內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由於起步較晚,尤其是在太陽能電池的開發、生產上還落後於國際水平,整體上仍處於產量小、應用面窄、產品單一、技術落後的初級階段。經粗略統計表明,國內目前僅建有5個(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年產量約有4.5兆瓦(註:1兆瓦(MW)為1000千瓦),工廠設施仍停留在已有引進的生產線上。而國外不少企業已把眼光瞄準更為先進的薄膜晶體太陽能電池的開發與生產上。這種新一代的先進的薄膜晶體太陽能電池其轉換效率可高達18.3%,比目前平均轉換效率提高了3個百分點。據業內人士介紹,我國太陽能電池平均轉換效率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專用材料國產化程度低,如封裝玻璃就完全依賴進口,低鐵含量的高透過率基板玻璃市場仍不能滿足需求,科研成果還沒有迅速及完全轉化為產業優勢。
目前國家計委和國家科委對發展太陽能技術及其應用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國內已有多家企業涉足。北新集團是最早率先組織專家對國內、國際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進行調查的單位之一。於1998年在國內首家引進了76千瓦國際上先進的屋面太陽能發電系統,至今一直運行穩定、效果良好。這套系統日均發電量為12千瓦時以上,可滿足1個小康之家用電要求。該集團還與瑞士的ATLANTIS公司合資組建了北京-阿脫蘭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資生產太陽能光伏發電組件和屋面發電組件兩大系列、多個品種的光伏發電產品,並將這一世界領先的太陽能利用新技術引入了中國。
河北振海鋁業集團公司是德國皮爾金頓(Piikington)太陽能國際有限公司在中國獨家總代理,現已投入生產世界先進的太陽能電池玻璃封裝設備和配套材料,如德國凱米特化學製品有限公司的優質濕法玻璃層壓設備、濕法灌漿液(封裝介質)等。振海集團的基地於1999年11月已在我國率先安裝了100多平方米的光電玻璃幕牆示範建築物,現已竣工投入應用,其運行使用效果良好,已成國內一大景觀及太陽能光伏發電工程的典範。
太陽能集熱管是清華大學的一項專利技術,經清華陽光公司的產業化生產,目前其年產量為世界第一,其產品性能為世界領先,清華陽光公司的曬樂牌太陽能集熱管及集熱裝置,用六七年時間完成了小試、中試到大規模生產,目前已經建成世界上生產規模最大的集熱管生產廠,每年可生產500萬支全世界集熱效率最高的全玻璃真空集熱管,預計這個項目的經營額再過不久將達到10億元。
㈧ 光伏發電項目國家補貼多少
光伏發電項目屬於新能源領域,而新能源領域涉及到項目還是比較多的。比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深圳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項目、深圳市新能源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等。
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
電子信息;2. 生物與新醫葯;3. 航空航天;4. 新材料;5. 高技術服務;6. 新能源及節能;7. 資源與環境;8. 先進製造與自動化。
【優惠補貼】企業所得稅由25%降至15%,最高補貼30萬。
二、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
【支持范圍】
(一)高新技術產品,包括:微電子科學和電子信息技術;空間科學和航空航天技術;光電科學和光機電一體化技術;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技術;材料科學和新材料技術;能源科學和新能源、高效節能技術;生態科學和環境保護技術;地球科學和海洋工程技術;基本物質科學和輻射技術;醫葯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技術;其他高新技術產品;
(二)利用國家及省部級科技計劃成果轉化的新產品,特別是對國民經濟基礎產業、支柱產業能起重大促進作用的新產品;
(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
(四)外貿出口創匯新產品,替代進口及引進技術消化吸收並實現國產化率在80%以上的新產品;
(五)採用國際標准或國外先進標準的新產品。
【資助標准】最高可獲得3000萬元的資助。
三、深圳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項目
【重點支持領域】互聯網、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等未來產業以及資源環境、安全生產等民生科技領域。
【資助標准】受科技研發資金、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和未來產業資金年度總額控制,單個項目資助強度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四、深圳市新能源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重點扶持領域】
智能電網。重點扶持輸電線路狀態檢測裝置及系統、柔性交直流輸電關鍵設備、高壓直流輸電關鍵設備、智能變電配電設備及系統、智能用電設備及系統、智能電網通信信息平台等。
太陽能。重點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高效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新型太陽能電池、太陽能並網發電、太陽能玻璃、太陽能光熱利用、太陽能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及太陽能-LED光電產品等。
核能。重點發展核電配套裝備製造、核電信息技術、核電站建設與運營綜合服務系統及核電供應鏈服務平台等。
風能。重點發展風電控制裝備、風力發電設備及新型風機設備製造等。
生物質能。重點發展垃圾焚燒發電,垃圾焚燒爐排和煙氣處理裝備及其他生物燃料等。
儲能電站。重點發展儲能材料、儲能裝備、儲能電站建設及應用(技術)等。
新能源汽車。重點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及關鍵零部件等。
頁岩氣。重點發展頁岩氣資源勘探、開采技術及裝備等。
【資助標准】最高可獲得3000萬元的資助。
國家針對高新技術領域方面的項目資助力度非常大,特別是超前,新穎,而且為目前技術領域所缺少的,最受國家重視。
㈨ 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指導思想與目標
(1)堅持以降低終端發電成本為中心
針對產業發展瓶頸技術,部署關鍵技術研發、核心工藝設計和重大裝備研製,實現發電成本的持續下降。
(2)堅持技術創新與示範工程相結合
以金太陽示範工程等為牽引,實現以典型示範工程帶動前沿關鍵技術突破、以產品推廣應用拉動光伏全產業鏈快速健康發展。
(3)堅持面向全產業鏈布局攻關
以材料、電池、系統及裝備為經線的太陽能全產業鏈布局;以晶硅、薄膜和新型電池為緯線的三類太陽電池技術統籌布局。按照研發、示範和推廣應用三個層次循序推進。
(4)堅持多層次技術研發和產業服務體系並舉
建立包括產業聯盟、平台基地、人才機制、標准規范和政策法規的可持續發展支撐體系。 「十二五」期間,實現光伏技術的全面突破,促進太陽能發電的規模化應用,晶硅電池效率20%以上,硅基薄膜電池效率10%以上,碲化鎘、銅銦鎵硒薄膜電池實現商業化應用,裝機成本1.2~1.3萬元/kW,初步實現用戶側並網光伏系統平價上網,公用電網側並網光伏系統上網電價低於0.8元/kWh,基本掌握多種光伏微網系統關鍵部件及設計集成技術,實現示範應用。太陽能熱發電具備建立100MW級太陽能熱發電站的設計能力和成套裝備供應能力,無儲熱電站裝機成本1.6萬元/kW;帶8小時儲熱電站裝機成本2.2萬元/kW,上網電價低於0.9元/kWh。突破太陽能中溫熱能在工業節能中的應用技術和太陽能建築採暖的長周期儲熱技術,並示範應用。初步建立太陽能發電國家標准體系和技術產品檢測平台,形成我國完整的太陽能技術研發、裝備製造、系統集成、工程建設、運行維護等產業鏈技術服務體系。
關鍵指標如下:
(1)實現多晶硅材料生產成本降低30%,配套材料國產化率達到50%;
(2)晶體硅太陽電池整線成套裝備國產化,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晶硅整線集成「交鑰匙」工程能力;
(3)單晶硅電池產業化平均效率突破20%,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非晶硅薄膜電池產業化平均效率突破10%;
(4)突破100MW級並網光伏電站、100MW級城鎮多點接入生態居住小區光伏系統技術、10MW級光伏微網系統與10MW級區域建築光伏系統關鍵技術及設備;
(5)突破100MW級太陽能熱發電關鍵技術及裝備並建立核心產品生產線、測試平台和示範系統;通過系統集成掌握電站設計、優化和運行技術。
(6)突破區域建築跨季儲熱供暖技術及設備;
(7)完善太陽能中溫熱利用技術,並建立工業應用示範;
(8)突破太陽能分布式發電技術;
(9)建成太陽能利用實證性研究示範基地。
(10)在光伏直流並網發電、太陽能熱與化石燃料互補發電等創新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㈩ 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職業規劃
預測全球太陽能發電市場規模將從2005年的110億美元一路突飛猛進,到2015年將高達510億美元,2020年光伏發電在世界電力生產中所佔的比例將達1%,到2050年達25%左右,未來我國太陽能發電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太陽能發電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太陽能產業是自20世紀80年代以後得到迅速發展,2005年2月,《京都議定書》的生效更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向了新高潮,最近10年全球光伏發電產業的平均年增長率為30%,近5年年均增長率為40%。
目前世界上已經建成了10多座兆瓦級光伏發電系統,6個兆瓦級的聯網光伏電站。美國是最早制定光伏發電的發展規劃的國家。1997年又提出「百萬屋頂」計劃。日本1992年啟動了新陽光計劃,到2003年日本光伏組件生產佔世界的50%,世界前10大廠商有4家在日本。而德國新可再生能源法規定了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大大推動了光伏市場和產業發展,使德國成為繼日本之後世界光伏發電發展最快的國家。瑞士、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芬蘭等國,也紛紛制定光伏發展計劃,並投巨資進行技術開發和加速工業化進程。
我國利用太陽能發電尚處於起步階段。但是我國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開發利用的潛力非常大。全國三分之二以上地區的年日照大於2000小時,年均輻射量約為5900兆焦耳/平方米,屬於太陽能利用條件較好的地區。根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力爭使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8GW(百萬千瓦),到2050年將達到600GW(百萬千瓦)。按照中國電力科學院的預測,到205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的電力裝機將佔全國電力裝機的25%,其中光伏發電裝機將佔到5%。而目前,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僅為6.5萬千瓦。未來15年,我國太陽能裝機容量的復合增長率將高達25%以上,太陽能發電投資總額為950億元。
答案補充 小兒秋季腹瀉的病程一般在5天至8天,爸爸媽媽只要讓孩子遵醫囑吃葯,多飲水,並給孩子補充高營養、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一般均能自行好轉治癒。
1、鼓勵母乳喂養,尤以生後數月和生後第一個夏秋季節最為重要;
2、人工喂養時要注意飲食衛生,每次餵食前用開水洗燙食具,最好每日煮沸一次;
3、母乳和人工喂養都應按時添加輔食;
4、食慾不振或在發熱初期,應減少餵奶和其他油膩食物,多飲水,可用米湯代替;
5、夏秋季節,注意氣溫變化,及時添加衣被,少到公共場所人群聚集地方;
6、患營養不良、佝僂病和腸道外感染時,應及時治療,注意居室通風;
7、輕度病毒性腹瀉,可自動痊癒。以飲食調整為主,少食多餐,多飲水,多休息,一周左右可自愈;
8、如吐瀉較劇烈或高熱不退,有少尿、煩燥等脫水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