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深圳市印刷行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印刷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屬於傳統行業。有人認為印刷行業是夕陽行業,事實版並非如此,只有夕陽技術沒有權夕陽行業。如今的印刷技術已非遠去的雕版印刷術所能想像,高科技的印刷機器不斷涌現逐漸淘汰舊有的印刷機器。未來印刷行業將充滿著更加殘酷的競爭,長期看來終將是優勝劣汰,但就目前深圳印刷行業看來更多的是惡性價格競爭充斥於行業內,使得大量劣質印刷品流入客戶手中,不僅損害用戶利益更有損行業聲譽終至整體受損,總體來說未來的印刷行業發展是樂觀的,一部分兢兢業業、認認真真、責任感強的印刷企業最終將成為優勝者!一部分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粗製濫造、毫無責任心甚至損人利已的印刷企業終將被淘汰!
華彩新印刷--頂級特種紙名片彩卡、宣傳單畫冊、書刊等印刷、高難度印刷!質優價平!優質服務!
⑵ "深圳物流行業發展的前景分析"論文.
給點時間,這個肯定要發費點時間來整理哦,
⑶ 深圳在發展低碳經濟方面有哪些優勢
中國能源報:據了解,到2015年,深圳市新能源產業總產值計劃達2500億元以上,新能源發電裝機總規模達到840萬千瓦以上,佔全市總裝機規模的50%以上。深圳市提出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主要是側重於培育哪些新能源產業?
沈毅:我們在加大新能源產業培育力度方面,重點是加快推動新能源優勢領域的產業化進程,重點培育太陽能、新能源汽車、儲能、生物質能、風電及核電配套等新能源產業,迅速壯大產業規模,促進新能源產業成為深圳市的新興支柱產業。
比如說,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重點是薄膜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集熱產品生產,鼓勵太陽能電池生產設備及輔助設備製造,加速裝備製造產業化。
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方面,重點支持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天然氣汽車的生產,以及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的製造加快發展儲能產業,加快儲能電站的建設與推廣應用等。
在培育風電產業方面,重點發展兆瓦級以上風力發電控制系統、風力發電設備和新型風機裝備,加快促進風電控制系統設備、風力發電設備和新型風機製造產業化、規模化等。
擴大生物質能產業規模方面,將實施若干大規模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引進吸收國外大型垃圾焚燒爐排技術,創建自有品牌,迅速推進垃圾焚燒發電設備產業化。
推動核電配套產業發展方面,將培育以電氣設備為主的核電站輔助設備產業群,支持發展通信系統、測量儀控等核電領域配套產業發展。
中國能源報:此次規劃主要的任務和目標包括哪些方面?
沈毅: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擴大新能源供應規模,推廣新能源產品應用,創新產業發展體制機制,促進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
在具體目標上,我們可以用這樣一些數字量化一下:到2015年,太陽能產業產值要達到400億元;新能源整車製造能力要達到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業總產值超過800億元;儲能產業產值達560億元以上;風電產業產值達150億元;生物質能產業產值達60億元;核電配套產業產值達30億元。
中國能源報:能不能把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各項任務作一些具體介紹?
沈毅:具體地說,首先在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方面,要加強自主創新,深化深港合作,跟蹤國內外技術發展趨勢,鞏固核能開發、太陽能電池、風電設備、新能源汽車、儲能電站等優勢技術,確保核心競爭力。建設新能源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各類研發機構,開展共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一批技術專利。
在加快推進產業化進程方面,要結合深圳市產業優勢和新能源發展趨勢,優先發展新能源開發、新能源裝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服務等四大領域。重點培育太陽能、新能源汽車、儲能、生物質能、風電及核電配套等新能源產業。大力發展太陽能並網服務,技術咨詢,工程建設,產品檢測檢驗,智能電網等新能源高端服務業。
在擴大新能源供應規模方面,加快太陽能並網/離網電站,太陽能、風能儲能電站,生物質能發電站,嶺澳三期核電站,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開展海上風力發電的前期工作,積極探索分布式能源系統開發與示範建設。
另外,在推廣新能源產品應用方面,也有建設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城市,在公共設施中積極推進太陽能-LED、風光互補等各類新能源照明產品應用、推進淺層地能應用等舉措;在創新產業發展體制機制方面,建立太陽能並網發電和產品應用的價格激勵機制,鼓勵各類用戶直接采購太陽能電量、創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運營模式、統一建設運營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⑷ 深圳的產業結構
縱觀深圳市20多年來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變化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非農化趨勢明顯。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由於受城市化發展和土地資源的限制,以及農業生產本身的特點所制約,其發展規模和速度,遠不及第二、第三產業,因而比重逐年降低。開放以前,深圳還是個落後的農業社會,但到1996年,第一產業在其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經下降到1.6%,深圳已成為一個完全的工業社會。深圳的經濟增長主要表現在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
其次,1993年以前,第二產業發展速度相對快於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比重相對穩定,三次產業構成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第一、第二產業的變動上。1993年以來,第三產業發展速度加快,佔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93年的42.9%上升到近幾年已接近50%。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已形成並行發展的格局。按發展趨勢估計,第三產業在深圳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將繼續上升。
第三,不斷優化和升級是深圳市產業結構變化的主趨勢。深圳的產業結構以「三來一補」作為起點,經歷了蛙跳式的演進,使幼稚的高新技術產業很快成長為深圳產業結構中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強經濟與技術的結合,使傳統產業逐步引退,高新技術迅速崛起,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不斷產生新的經濟亮點。近年來,深圳開始致力於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確立了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先進工業為基礎,第三產業為支柱的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經濟建設由數量型、資源消耗型的粗放經營方式向質量型、效益型、集約化經營轉變,走技術先進和內涵發展的道路,不斷推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第一產業注重扶持「三高」農業、創匯農業,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第二產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裝備水平和產品技術含量;第三產業以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產業、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推動全市第三產業上規模、上等級。三大產業結構由1979年的37:21:42調整到2000年的1.2:50.5:48.3,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
第四,各個產業產業內部的發展變化也相當明顯。農業生產打破「以糧唯一」的單一格局,按貿工農綜合發展的方向調整農業生產布局,使農村經濟從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朝著集約化經營和外向型方向發展。
第二產業內部結構不斷向著新型化的方向轉化,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則有不同的支柱產業。特區成立的前10年,「三來一補」的加工業是第二產業的主體,「八五」時期建築業成為了第二產業中發展最為迅速的行業。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從1990年初起步,近10年得到迅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深圳經濟發展第一增長點。1991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僅22.9億元,1998年達655.18億元,產值年均遞增54.2%,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8.1%提高到35%。隨著深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的不斷完善,深圳已經形成了計算機及其軟體、通訊、微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群,並在周邊地區形成了很強的產業配套縱深優勢。
⑸ 深圳產業升級的方向,高新技術產業現狀如何
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下簡稱深圳高新區)成立於1996年9月,面積11.5平方公里,是國家重點支持的五大科技園區之一。2005年高新區工業總產值1367.58億元,同比增長25.7%,是96年高新區建區之初的13.7倍;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324.32億元,同比增長30.91%;工業增加值260.13億元,同比增長26.2%;出口87.46億美元,同比增長22.8%;累計實現稅收262億元。2005年高新區在佔全市0.6%的土地上實現每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118.92億元。高新區被國家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亞太經合組織(APEC)科技工業園區」、「 先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示範基地」和「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等。
管理模式:深圳高新區由市政府統一領導、統一政策、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實行「開放式」管理體制,即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之下,不改變政府各部門現有職權管轄范圍。三級管理體制是指:決策層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有關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方針、政策;管理層負責日常行政事物;服務層為企業和科研教育提供服務。在高新區建設中,政府的主導作用是:產業導向、制定政策、創造環境和提供服務。
投資環境:為促進和保障高新區的可持續發展,高新區條例已正式實施。高新區積極營造完善的產業生態,激情的人文生態和良好的環境生態,實現「三網合一」的寬頻網路,區內用戶可通過10M/100M信息口實現高速上網。高新區獲得ISO9002質量管理、ISO14000環境管理、SA8000社會責任管理三大體系認證。6萬余名園區人匯聚這里,體現「敢於冒險、勇於創新、寬容失敗、追求成功」的園區精神。
招商引資:隨著投資環境的日益完善,高新區招商引資的磁場效應愈加明顯,大批國內外企業竟相入駐,逐漸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群、生物工程產業群和新材料產業群。國內大企業有華為、中興、聯想、長城、TCL、創維、海王、東大阿爾派、創智等;跨國公司有IBM、菲利浦、康柏、奧林巴斯、愛普生、朗訊、哈里斯、湯姆遜等。
自主知識產權:2002年深圳高新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已佔「半壁江山」。華為、中興的程式控制交換、移動通訊和接入設備;長城的計算機系統;金蝶、創智的軟體產品;飛通的光器件;邁迪特、邁瑞的醫療器械;科興、匹基的基因工程產品;海王、海普瑞的醫葯產品;長園的新材料等,都在國內外佔有相當的市場份額。高新區聚集了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高水平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研發基地:許多企業都在高新區設立研發中心,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研發經費已超過銷售收入的10%,高新區已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核心、以企業為主體、以大學、科研院所為依託,輻射周邊地區,拓展國內外,「官產學研資」相結合的研究開發體系。兩院院士活動基地、大學研究院、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構成了服務中小科技企業的公共技術平台。
深圳虛擬大學園:名校在深圳,匯聚高新區。由41所海內外著名院校組成的深圳虛擬大學園,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已形成了高層次人才培養、大學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幾年來共培養碩士以上研究生8000餘名;各大學已在深圳創辦企業100多家,成果產業化項目100多個。虛擬大學園利用大學的有效人才、有效技術,在有效環境下,為深圳做出有效貢獻。
總裁俱樂部:深圳市創新總裁俱樂部是由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服務中心出資創辦,從事調查、溝通、協調、交流合作咨詢服務等非贏利社會服務的民辦非企業單位。俱樂部實行會員制,會員為高新技術企業、金融投資、中介服務機構、科研機構等單位的總裁,高科技產業管理與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個人且在單位擔任主要領導職務。旨在構築官、產、學、研、資總裁交流碰撞、共享互動的平台。
⑹ 北京和深圳哪裡更有發展前景為什麼
來深圳二十三年了,剛來深圳時,深圳CBD還只是一些縱橫交錯的道路,裡面還有很多菜地,現在,深圳CBD已經摩天樓林立,這片不足7平方米,全國大城市中面積最小的CBD,已經是全國實力最強的CBD,這只是深圳發展的一個縮影。
深圳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真的很難預測,但應當非常不錯。想想當年深圳一個小漁村,誰能想得到,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深圳 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119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經濟實力更是飛速發展,2017年GDP達到了2.2萬億元,超越了廣州,也超越了香港。三十多年前深圳人想方設法去香港甚至逃到香港,但現在深圳的城市環境,經濟實力,吸引了眾從香港人來到深圳工作生活。
深圳是中國的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的核心精神就是敢闖敢拼,勇於嘗試。曾經有一段時間,深圳被質疑,被拋棄,但事實說明,這些年,深圳並沒有被拋棄,相反,深圳經過經濟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IT產業,金融業,服務業,文化產業和一些新興產業,深圳科研投入的比例 在全國城市名列第一,科技創新能力也位居全國城市前列,近年來,深圳通過各種措施引進了大量的人才,深圳的人才吸引力也高居全國前列,這給深圳的持續發展集聚了動力。
深圳CBD風光(途蟲攝影)
深商,已經成為深圳的一張名片。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深圳 已經擁了一大批實力雄厚的本土企業,比如華為,中興,騰訊,邁瑞,華大基因,招商,平安等等,給這座城市沉澱了實力和底蘊。深圳依舊中國最具創新精神城市之一,最適合創業的城市之一,專利授權量全國遙遙領先。創新,為深圳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現在,深圳正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被提上國家級日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三大核心城市之一,深圳必將獲得更長足的發展,現在深圳蛇口前海自貿區建設火熱,新的跨海大橋深中通道正在建設中,珠三角一體化加速,深圳 機場,高鐵,海運等立體交通網,也十分有利於深圳的發展。未來,深圳 的發展前景是相當不錯的。
深圳 香蜜公園一景(途蟲攝影)
最後我們來看看深圳的城市定位,深圳,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性經濟中心和國際化都市,是中國高科技產業城市。從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排頭兵,到全國性經濟中心和國際化都市,深圳承擔著新的歷史使命,深圳 應當能完成新的歷史使命,發展會越來越好!
深圳 人才公園一景(途蟲攝影)
深圳是中國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城市綠化好,空氣質量長期位開全國前十位。當然,沒有一座城市是完美的,深圳的經濟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問題,房價高,可利用土地少,發展空間受限,教育醫療還是短板等等,近年來深圳的教育,醫療等方面投入巨大,已經有顯著改善。
⑺ 深圳龍崗今後的發展趨勢如何
應該不錯
龍崗,擁有東瀕大亞灣、南鄰深圳特區和香港、西靠寶安、北通東莞和惠州的區位優勢。還有國際中轉大港鹽田港、平湖鐵路編組站的依託支持,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儲備豐富的土地資源,風光旖旎的黃金海岸,正在崛起的高新技術產業群,完善齊備的基礎設施,優惠靈活的政策措施,勤政高效的公務員隊伍,氣勢磅礴的龍城廣場,歷史悠久的客家文化。
龍崗區位於深圳市東部。該區於1992年11月11日與寶安區同時建制。區政府駐龍崗鎮。行政區域東臨大亞灣、大鵬灣,南連羅湖區、鹽田區及香港,西接寶安區,北靠惠州市、東莞市。大亞灣核電站在該區轄區內。龍崗區是深圳市面積最大的市轄區,總面積844.07平方公里,總人口133萬人,其中常住人口27.2萬人。下轄平湖、布吉、橫崗、龍崗、龍城、坪山、坪地、坑梓、葵涌、大鵬、南澳11個街道辦事處。
⑻ 深圳港的發展趨勢
深圳港將繼續按照國家交通部和廣東省政府於 1998年批準的《深圳港總體布局規劃》,回加快集裝箱泊位建設。至2010年,答深圳港規劃再建設10個集裝箱專用泊位,同時開發建設大鏟灣集裝箱專用港區。 屆時,深圳港對深圳市及華南地區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和貢獻也將更大。隨著深圳港的快速發展,深圳港不僅成為名符其實的華南地區集裝箱樞紐港,而且將通過與香港港口的優勢互補、互相促進,聯手構築亞太地區國際航運中心。
⑼ 深圳市佛萊邦科技有限公司的發展趨勢
現集團公司服務的汽車品牌有廣州豐田、海南馬自達、東風日產、東風豐田、別克、北京現代、廣州本田、上海大眾、東風起亞等。「完善服務、質量保證、節能環保、安全健康」!是佛萊邦企業經營的信念與堅持,我司始終將最好、最可靠、最穩定的產品呈現給客戶。
一、國內外市場的發展趨勢
1. 新車銷售已經成為微利行業。隨著新車產能迅速提高,消費者選擇增加,單車的銷售利潤不斷減少。另外廠家4S店的快速擴展,每個4S店的平均銷售車輛數在不斷的降低。
2. 事故車的維修量逐步下降。新的交通法的實施,電子監控設備的增加,公民安全意識的提高,交通事故率在逐年下降。
3. 傳統維修項目的利潤不斷下降。新車質量的提高,車輛的保修期延長,品牌快修連鎖店的發展,維修工人的人員成本逐步提高。
4. 中國的4S站也將和世界成熟市場上的4S站一樣,努力提高單車維修產值和利潤:提高事故車的來廠。提高客戶的滿意度,減少客戶的流失。
5. 提高保養車輛的產值
二、市場機遇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購車量的持續增長,汽車售後服務市場猛增,汽車作為一種高檔耐用商品,早已進入普通家庭,而後期的養護顯得更為持久和重要,進而引發一個巨大的產業——汽車養護業。
根據歐美國家統計,在一個完全成熟的國際化汽車市場中,汽車的銷售利潤在整個汽車業的利潤構成中僅佔20%,零部件供應的利潤佔20%,而50%~60%的利潤是從汽車服務業中產生的。
在西方發達國家,汽車養護業已佔到整個汽車後市場的80%左右,然而國內汽車養護市場卻正處於起步階段。經專家估算,一部使用周期為15年,價值10萬元左右的車輛,平均每年所產生的養護費用在2000元以上,車輛檔次越高,養護費用也就相應增加。預統計到2020年我國各種汽車的總保存量將達到3億輛,按每輛車均年消費3000元計算,到2020年,汽車養護業的市場額規模將高達1萬億元人民幣。
同時,隨著車主本身對汽車養護意識的提高,三分修,七分養的觀念逐漸被接受,據調查,目前我國60%以上的私人高檔汽車所有者給汽車做美容養護的習慣;35%以上的私人中低檔車所有者開始形成了給汽車做美容養護的觀念;45%以上的公用高檔汽車定時進行外部美容養護,種種數據表明,以養車為主,修車為輔的觀念現在已成為一種實實在在的消費行為,很多車主都願意為此買單。和日益艱難的汽車流通業相比,汽車養護業的穩健發展更具成熟性,可行性。
三、經銷商投資效益分析
國內經濟快速發展,老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汽車已經走下神壇,不再高不可攀,已經從原來的奢侈品轉變為普通的代步工具,汽車保有量每年開創新高,中汽協預測,09年國產汽車總銷量在1,020萬輛左右,比08年增長8.7%,其中乘用車745萬輛,增長10.2%(其中轎車增長7.9%,交叉性乘用車增長23%),商用車銷量275萬輛,增長5%。私人消費成為汽車市場的主體,從而也帶動起一個龐大的市場——汽車養護行業。
目前汽車4S店、汽修廠、汽配城、汽車快修店都是我們的終端渠道,舉個例子,在一個地級市,包括其所轄縣級行政單位,以上渠道,代理商只要有10個終端銷售點,每天一個銷售點平均消費5瓶產品,那麼每天總共銷售50瓶,每瓶的毛利潤大約40元,50瓶×40=2000元,這樣代理商一天的毛利潤可以達到2000元,30天×2000元=60000元。一個月的毛利潤為60000元。
四、開展增值保養項目的好處
1.提高客戶的滿意度。中國惡劣的行車環境容易造成車輛道路堵塞、氣路臟、燃燒室積碳、燃燒惡化、四輪不平衡、方向跑片、制動效果差等問題,增值保養項目可以預防車輛問題的出項,減少客戶修車次數,提高車輛安全性、經濟性、動力性,延長車輛使用壽命,避免車輛大修。
2.提高維修站專業化的品牌形象。專業化「一站」式的預防保養項目,專業化的前台接待人員咨詢服務,幫助客戶提高養車水平,區別於小修理廠的保養模式,讓客戶感覺物有所值。
3.提高服務收益,增加單車維修產值,單車產值可以提高100-200元。
4.增加員工的收入和凝聚力。員工的收入隨著增值保養項目的開展而得到提高,員工的滿意 度也自然得到提高。另外增值保養項目也可以提供前台服務接待的專業知識和銷售技能培訓機會,降低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五、佛萊邦深度保養項目介紹
八大養護套餐:燃油系統清洗保養、冷卻系統清洗保養、剎車系統清洗保養、轉向系統清洗保養、發動機潤滑系統保養、自動變速箱保護、空調清洗保養、隔音防銹底盤裝甲。
佛萊邦汽車深度保養是藉助專業的產品,設備,技術,對車輛進行免拆,快速,深度,徹底,全面的保養,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汽車保養方案。
免拆:充分尊重汽車出廠時的裝配工藝,利用專業設備,進行不解體清洗,保養。
快速:每項服務流程所用時間大大短於傳統保養所需時間,符合客戶和特約店高效快捷的要求。
深度:大大優於傳統的常規保養工藝,不僅僅局限於傳統保養的查漏補缺與清洗,還增加了保護與修復等保養工藝。
⑽ 深圳的歷史,發展前景如何
從史料來看 早在1600年前,深圳地區就曾有過移民浪潮,內地人曾為開發新安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東官郡所轄六縣中,第一個就是寶安縣,縣治與郡治同在一處,系江海交通要沖,海防軍事重鎮。新安故城開創了深圳城市發展的源頭,成為深圳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中心。歷史的變遷經常表現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新安故城的發展變化也是如此。梁天監六年(507年),東官郡改為東莞郡,陳將郡治移至增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將寶安縣名改為東莞,縣治從南頭移到今天的東莞市。到了五代,宋、元以後,深圳在行政方面的隸屬關系都發生過一些變化。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南頭城,即明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廣州左衛千戶崔皓在原舊城址上修建的「東莞守御千戶所城」。明萬曆元年(1573年)從東莞縣又分設新安縣,以該所城為縣城。/據近幾年的考古發現,深圳迄今已有6000年的歷史。據有關地下考古挖掘和地面古代遺址的資料表明,深圳的歷史源遠流長。在大黃沙、大梅沙沙丘遺址發現的陶器、石器顯示,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 創造了深圳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目前已查明,深圳有文化遺址103處,古墓葬234處,古建築和歷史紀念建築68處,近現代史跡和革命紀念建築97處,舊海關稅 站和界碑等有12處。經過篩選,市政府已分3批公布了36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的大鵬城和「中英街」界碑於1989年被省政府確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深圳地處南中國海之濱,椰風海韻,細浪白沙,景色怡人,歷來被視為「華夏南大門、連陲風景線」。自東晉以來,深圳在政治、文化、經濟、交通及海防軍事等方面就有重要的地位。考古材料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勞動、生息、繁衍在深圳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
自秦之後,深圳百越族居民已統屬封建中央集權統制,漢在深圳已有鹽官之設,在南頭、西鄉、沙井、大鵬以及香港李鄭屋村等地,均發現漢代墓葬。從葬禮及出土文物看,當時已融合了先進的中原文化。
東晉南朝250多年間,是深圳鼎盛時期,置東官郡,領寶安、興寧等六縣,管轄范圍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陽一帶,當時的寶安縣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東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地區。
唐代深圳水域成了海路交通要沖。在南頭設屯鎮,駐有嶺南節度兵;宋代設「巡海水師營」,宋代以來,深圳成了中國南方海路交通貿易的樞紐,經濟上有著重大的發展。
明代是深圳歷史上的中興時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築南頭東莞守御千戶所城和大鵬守御千戶所城。稍後立南頭寨,形成寵大的軍事機構,為「虎門之外衛,、省會之屏藩」,抵禦倭冠、海盜以及其他外來侵略者。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南頭軍民在巡海道汪宏的率領下,在南頭海域殲滅了葡萄牙艦隊。
到了清朝嘉慶年間,新安縣居民已達到225979人。人口大增,農業生產和漁、鹽業得到很大的發展。
民國二年(1913年),新安縣復名寶安縣,治所仍設在南頭城。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才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深圳人民為民族解放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特別是抗日東江游擊縱隊,活躍在惠東,寶一帶,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並將困於香港的文化人士護送到解放區,為中國的文化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深圳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因此文物古跡豐富,風景名勝屯為數不少,如晉、隋時期的「晉績隋園」廟,唐代的海光寺,靈渡寺南唐的懷度寺,宋代的赤灣天後廟,明清兩面代的「新安八景」,以及伶仃山、龍岐澳、七娘山等。
到20世紀80年代,深圳被辟為中國第一經濟特區後,旅遊業發展異常迅猛,新建的旅遊景點及設施獨具魅力,並以其新奇、特、異的風格蜚聲海內外。
深圳金融業的優點和不足
深圳金融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實力和基礎,發展的有利條件很多,潛力很大。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深圳金融業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制約因素。
優點:經過20年高速發展,深圳已經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經濟規模和整體經濟實力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深圳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將對金融業發展提出新的更大的需求,同時也將有力地促進和支持金融業進一步走向規范化、市場化和國際化。另外,我國的入世使深圳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地位更加突出,也給金融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入世後,我國金融市場在漸進的全面開放過程中,仍需要一個實驗場進行探索與創新,從而率先實現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因為深圳金融業具有市場化、網路化、電子化水準較高,在運作機制、觀念上接近國際通行規則等有利條件,因而具備先行先試的優勢。 更令人振奮的是,未來創業板市場在深圳的設立,必將給深圳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創業板的設立勢必進一步強化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的地位,在深圳及全國掀起創業投資的熱潮,這也是深圳金融創新、金融現代化的巨大推動力。相信隨著創業板市場的成功創立和規模擴大,深圳金融業的吸引力、輻射力將日益增強。
不足:應該說是深圳金融業原有政策優勢的減弱相對弱化了深圳金融業的優勢。但這畢竟不是允許缺點存在的理由,重要的是要如何將這種不再有的優勢變為動力。另外,深圳金融制度經營環境也有待改善。現行金融執行機制與國際通行規則還有一定差距,比照國際先進的金融制度與法律體系,健全完善深圳金融制度和法律框架將是一個較長期的過程。其它的不足還包括金融中介服務體系有待完善,對金融人才的吸引力有待提高等方面。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推進,這些不足都將會逐漸得到改善。
......
目錄
一 回首 只有總結過去,才會更有效的創造未來
二 展望 只有展望未來,才會可持續發展
簡單介紹
今天的深圳,擁有430多萬人口,綜合經濟實力進入中國大陸城市的前4名,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居首位,已初步成為一個經濟繁榮、法制健全、環境優美、生態優良、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城市。深圳的崛起,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現實歷史性變革和取得偉大成就的精彩縮影與生動反映,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中國在新時期緊跟世界文明進步潮流、大步發展的進程。其中深圳金融仍將充分發揮經濟特區的新時期「帶頭」作用,在金融體制、機制、組織結構、技術和產品創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保持在規范化、市場化、國際化方面的全國領先地位,使深圳金融成為全國最有創新能力、市場化水準最高、開放度最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