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湘西州旅遊產業的發展

湘西州旅遊產業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10 18:35:29

① 湘西州應該怎樣去發展工業才有希望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中,作為我省後發地區的湘西州,如何探索工業發展的路徑,選擇什麼樣的發展路子,怎麼樣去發展,走出一條貢獻突出、後勁強足、發展持續的道路。值得我們去探討。 一、理清發展思路。從湘西州工業發展歷程看,不論是生產總值提升,還是結構調整的變化,湘西工業發展思路與發展方向還沒真正明確。發展什麼樣的工業?怎麼發展工業?什麼工業為主導?什麼工業為支柱等問題至今沒有形成共識。同時現有工業向何處去?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如何將現有工業做大做強?也都沒有一個定論。為此,湘西州必須有正確認識,全州發展什麼樣的工業,各縣發展什麼樣的工業,都必須跳出長官意識,擺脫官員任期局限,制定中長期發展目標,給工業發展進行准確定位。就目前湘西工業而言,應該將礦產品開采加工業作為支柱工業產業,將生物工業作為主導工業產業,將涉旅遊工業作為新興工業產業,將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作為重點工業產業,將生產性服務性工業作為先行工業產業。對目前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從增強工業內涵入手,加強工業內部管理,構建有效的管理體制與機制,用好、用活、用足各種資源,改變現有工業的發展思維,應從既期利益轉向長遠利益,從單純追求利潤轉向綜合追求效益。同時給予現有工業企業正確的導向與管理調控,要制定工業企業發展的扶持性政策,也要制定工業企業發展的限制性政策,確保工業企業發展有序、合理、長遠。 二、體現民族特色。湘西州具有豐富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錳、鋅、鈣、鎂、磷、銅、鐵、釩、鉀等種類繁多的礦產資源;生態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和豐富的山地資源,這就是湘西州工業發展的優勢。發展湘西工業就必須從這些資源入手,發揮資源的絕對優勢、比較優勢,讓湘西資源的差異性、特色性、互補性充分發揮出來。要進一步深化礦產資源的開采與加工,引導礦產資源開采業加工業走精、深、優的發展道路,加強技術投入,引進新工藝,開發新產品,建立新鏈接,改變粗放經營的模式,擺脫市場對產品的束縛,強化品牌意識,提高礦產資源產品的附加值,這樣既確保了礦產資源的高效永續利用,也確保了不可再生性礦產資源的使用安全。對生態文化旅遊資源,除要發展以旅遊業為中心環節的第三產業,更要抓住文化生態旅遊資源對工業發展蘊含的商機,通過旅遊產品工業、工業與旅遊業聯姻、工業產品標識文化符號等形式,提高工業對文化生態旅遊資源的利用,不能再讓這大好的資源閑置。也要通過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生物制葯業來讓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多樣性體現到工業發展的多樣性上來。在大力扶持經老爹公司為龍頭的涉農工業之外,還要大力發展依靠湘西本土資源的煙、酒、水、果、菜、醋、茶等工業,更要從摸清資源,搞好發展規劃,切實加大支持力度,著力大展依靠天然植物資源的中葯加工業,培育新的工業增長點。同時,必須讓民族特色、民族符號、民族情感融入到工業發展中來,通過諸如士家織錦、土家酸乾菜等項目工業化運作,產品民族符號標識,廣告宣傳民族特點渲染等不同途徑,實現工業與民族的共榮。 三、優化工業布局。湘西州工業結構調整以及各縣市工業發展的現狀,必須在工業發展思路清晰、方向定位的前提下,對現有工業結構還要適度調整,對工業布局進行重新審視。就結構來說,所有制結構當前並不在於還要怎麼轉變,要做的是如何將國有集體工業做大做強,如何將非公有工業引導上正規,增強不同所有制工業的內部發展實力。要改變當前這種重工業占絕對主導地位的現狀,通過發展生物制約、農產品工業、旅遊工業等來提高輕工業的比重,使輕重結構合理。全州及各縣市要在總體布局的前提下,認真挖掘縣內資源,利用比較優勢發展工業,工業發展好的縣要走重質量、拓市場、創品牌的發展道路,工業發展差的縣要分析問題所在,改變不合理的發展方式,調整競爭力弱的行業與產品。產品結構的優化不在於數量的增加,而在於質量的提升,樹立經營品牌意識,創造有民族特色的工業產品和工業品牌。至於工業布局,湘西州應該制定統一規劃,可以構建諸如花垣瀘溪礦產資源開采加工中心、龍山永順特色農副產品製造加工中心、吉首鳳凰古丈旅遊產品製造中心等,並加以政策的扶持與管制,從而讓各縣市工業發展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對現有各縣市工業布局要加大調整力度,對重復建設、市場發展空間不足的要予以管制或以取締,對有發展潛力且效益較好的工業企業要進行地區整合,該合並的要合並,該重組的要重組,在本區域內逐步實現工業布局合理,形成多個工業增長點,帶動湘西州工業的全面發展。 四、增強發展內力。針對湘西州工業發展內力不足,聚集效應低的特點,必須從推進工業技術創新、推進工業集群發展來增強工業的發展內動力。要引導企業轉變對技術創新的認識,重視企業自身技術創新的運作機制,從引進科技人員,設置科技創新部門,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等基礎環節入手,搞好企業自主創新。要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宏觀管理與調控,通過對技術創新突出的企業實行稅費減免等政策鼓勵企業加大對技術創新的投入,給企業以推力,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通過稅費比重調高或強化管理來控制不重視技術創新企業的發展,給企業產生自主創新的壓力,從而轉向技術創新。當然也要通過引導企業狠抓技術改造,實施科技專項等措施來培育創新型企業,提升企業的優勢。要通過培育骨幹企業培育工業發展中心,通過打造發展平台引導產業集聚,實現產業內的規模化生產,減少產業鏈運行的成本,拉近產業內企業的距離,實現工業企業的集群化,提高工業企業的集聚效應。當前,湘西州必須著力培育礦產、食品、制葯、旅遊工業的核心企業,為產業行業的集群化提供前提條件,也要打造專業工業園區,諸如生物制葯工業園、農副產品加工製造工業園、礦產品開采加工工業園等,引導企業的群居化,引導園區專業化發展。作為政府,要從政策制定、基礎投入、管理運營運等方面增強園區的承載能力。 五、優化服務供給。為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方位、高質量的社會化服務是各級政府的應盡之責。首先,在大力發展工業企業的同時,更要注重生產性服務業與公共性服務體系的建設,讓社會公共服務與工業共生、共融。要協調好銀企關系,為中小工業企業解決流動資金難的現實困難,也可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行」等不同的方式,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突破中小企業融資瓶頸,從而為中小工業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要結合國家、省的交通規劃,加大對交通的投入,縮短湘西州工業與市場的距離,也要大力建設現代物流基礎,發展快捷綜合運輸體系,降低企業運作成本。同時也要通過完善電信業務、推廣電子商務、構建信息平台等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也要發展與規范法律、咨詢、評估、會展等行業,構建專業化社會化的服務體系。州縣(市)兩級政府還要確保民族政策、貧困地區政策落到實處,這不僅是湘西州的一種政策優勢,更是一種民族特色的體現。要努力爭取國家財稅政策的支持,充分利用好民族自治的稅收減免政策,減輕企業負擔;要積極爭取國家對貧困地區項目、資金、人才的支持,增強工業企業發展的資本力與智力水平。 六、強化環保意識。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工業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本質要求。考慮湘西州三十年工業發展環境欠帳巨大的現實,我們必須樹立「綠色工業」理念,增強工業發展中的生態文明意識,在政策制定、實施、監督中得到體現,也要通過引導與監管來加強企業家踐行綠色生產理念。要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再生利用,實現工業生產的低能耗、低排放、高效果。現實中必須加大循環經濟模式在礦產資源開采加工中的應用與推廣,加大對礦藏的綜合開發與利用,大力推行共生礦與伴生礦的加工與提煉,大力實施廢棄礦渣等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提高礦產資源的精深廣加工,提高礦產資源的開發深度。要通過推進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強度,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程度。對礦產資源開采加工、農副產品製造加工要大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勞動力、資本、土地以及其他綜合生產要至少的利用效率,特別是對煤電消耗過大企業要加大監察力度,該關停的關停,該整改的整改,不能因為眼前利益而浪費能源與資源。同時更要給予低能耗、資源利用程度高的企業實施政策優惠,甚至政策性獎勵。在加大資源、能源利用的引導與監管力度的同時,還要加大對工業企業污染的防治。要從市場准入把關,認真堅決落實環評標准;要加大企業環保執法力度,環保部門認真履行自已的職責,改變受當地政府左右的狀況,在執法過程中嚴把項目審批關,抓好三廢治理,鞏固治污成果。以此形成產前、產中、產後環環相扣,生產、產品、市場彼此交織的企業環境監評體系,實現工業生產與自然的和諧共進。

② 求湘西的歷史和文化史資料

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門戶」,與湖北、貴州、重慶三省市接壤,素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全州總面積15486平方公里,現轄吉首、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順、龍山8個市縣,人口259.30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68.7%。州府設在吉首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鳳凰、乾城、永綏、瀘溪等縣和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分屬沅陵專區和永順專區。

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轄吉首、古丈、瀘溪、鳳凰、花垣、保靖6縣,代管永順、龍山、桑植、大庸4縣。年底,4縣亦屬直接管轄。1955年3月,更名為湘西苗 猛洞河漂流族自治州。195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轄原管10縣。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後改縣為市。1988年,大庸市和桑植縣劃歸大庸市(地級市,即今張家界市),湘西州所轄為龍山、永順、保靖、古丈、花垣、瀘溪、鳳凰7縣和吉首市至今。

因湘西州域東與張家界市毗連,南與懷化地區接壤,西與貴州省銅仁地區和重慶市黔江地區相鄰,北與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交界,枝柳鐵路貫穿州境5縣市,故州府吉首市為湘鄂渝黔邊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湘西物華天寶,資源十分豐富,投資開發潛力極大。

交通狀況

航空:

湘西境內沒有機場,附近有張家界荷花機場、懷化芷江機場和貴州銅仁大興機場。

鐵路:

湘西境內只有一條鐵路——焦柳鐵路穿過,運輸從北到南依次經過永順、古丈、吉首、瀘溪、鳳凰境內。

公路:

209國道和319國道與1828省道交錯貫通,負擔著湘西州的重要運輸職責。

常吉高速於2008年底已開通,這也是杭瑞(G56杭州至瑞麗)高速的組成部分,湖南境內依次經過常德—桃園—沅陵—白沙—瀘溪—吉首, 常吉高速的開通預示著湘西大門從此敞開,將有效刺激湘西的旅遊經濟。

自然地理

湘西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武陵山脈自西向東蜿蜒境內,系雲貴高原東緣武陵山脈東北部,西騎雲貴高原,北鄰鄂西山地,東南以雪峰山為屏。東部、東北部與湖南省懷化市、張家界市交界;西南與貴州省銅仁地區接壤;西部與重慶市秀山縣、酉陽縣毗連,西北部與湖北省恩施州相鄰,系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湘西州境域,南北長約240公里,東西寬約170公里,土地總面積15462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7.3%。州域耕地面積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森林面積亦有降有升。2005年,境域耕地面積為13.24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6%,其中,水田9.4萬公頃,旱地3.8萬公頃;森林面積68.34萬公頃。

湘西自治州境,地處雲貴高原北東側與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結合部,武陵山脈由北東向南西斜貫全境,地勢南東低、北西高,屬中國由西向東逐步降低第二階梯之東緣。西部與雲貴高原相連,北部與鄂西山地交頸,東南以雪峰山為屏障,武陵山脈蜿蜒於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撥800~200米,西北邊境龍山縣的大靈山海撥1736.5米,為州內最高點;瀘溪縣上堡鄉大龍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為州內最低點。

西南石灰岩分布極廣,岩溶發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殼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鄉周圍最為典型。東西部為低山丘陵區,平均海撥200~500米,溪河縱橫其間,兩岸多沖積平原。地貌形態的總體輪廓是一個以山原山地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並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區地貌。

湘西境內主要山脈有粵閩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脈支脈和潮梅交界的蓮花山系——鳳凰山脈。鳳凰山脈的主峰鳳凰大髻,海拔1497.8米,是全市最高山峰。

鳳凰山脈

它坐落於湘西城區北面約40公里處,主峰鳳凰大鬢海拔1497.8米,是湘西州的最高峰。主峰山勢巍峨屹立,終日雲霧繚繞,銀瀑飛瀉,雄偉壯麗;山上奇花異草,蒼松翠柏。站在頂峰環視,群山俯伏腳下,湘西城遠近景色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烏崬山是鳳凰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391米。烏崬山頂峰西側的天池是鳳凰山風景區中最迷人的一處。天池是由古火山口形成的,面積約4萬平方米(60畝),常年泉水噴涌。無風時節,波平如鏡,青山、藍天、白雲映入水中,格外秀美。池中繁殖著稀世奇珍四腳魚(學名蠑螈,屬於兩棲類動物),還有軟殼石螺及各種蛙類和高山蝶類。夏日,山上涼爽如秋,天池碧波盪漾;冬天,池水冰冷透骨,嚴寒時水面還有數寸厚冰,有時山上還紛紛揚揚飄灑著雪花,頗有北方冬天的景色,是粵東奇景。烏崬山上有很多石景,形狀獨特的奇岩怪石,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聯翩。

鳳凰山是畲族發源地,以龍犬為圖騰,有許多美麗的民間傳說。現鳳凰山的石鼓坪村是畲族的聚居地。鳳凰山是我國著名產茶區之一、茶場有2萬多由,品種有石古坪烏龍、名花、奇蘭、黃淡、鐵觀音、本山和大紅肉桂等、其中最出名的是鳳凰單叢,1982年被評為全國32種名茶之一。

湘西州境主要河流水系,南有沅江幹流過境,酉水幹流、武水幹流橫穿西東,花垣西鄉河的上中游段由南向北經茶洞入境。

沅江全長1,033公里,流域面積89,163平方公里,發源於貴州省都勻縣雲霧山雞冠嶺,於德山入洞庭湖。幹流從瀘溪縣浦市鎮小熟坪上游約1.0公里入境,流經浦市鎮、白沙鎮、武溪鎮會武水,下流至大龍溪出境,過境里程約/10公里,在州境流域面積1,158.8平方公里。

酉水是沅江的最大一級支流,自古有南北二源之稱。北源為主幹流,發源於湖北省宣恩縣酉源山,往南迂迴蜿蜒於湖北省的宣恩、來鳳,湖南省的龍山和重慶市的秀山、酉陽邊境,其中有56公里成為湘、鄂、川省界。幹流南經龍山縣灣塘水電站、重慶市酉陽縣西酬鎮至秀山縣石堤鎮與秀山河匯合。南源稱秀山河,發源於貴州省松桃縣山羊溪。南北二源在秀山石堤匯合後,下流10餘公里經大橋村入州境,至隆頭左會南下的洗車河,下江口右會花垣河,過保靖縣城後左會泗溪河、猛洞河、施溶溪,右會白溪和古丈河,爾後從鳳灘水電廠大壩出州境.經沅陵縣城匯入沅江。酉水幹流全長477公里,流域面積18,530平方公里,其中屬州境的幹流長度222.5公里,流域面積9,098平方公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18萬千瓦,可能開發量74.83萬千瓦。

武水是沅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花垣縣老人山、火焰洞一帶,於流東流6公里至鳳凰縣柳薄鄉消水坨,其中大部分水流滲入暗河,自大龍洞瀑布口而出,另一部分水流沿牛角河下13公里與大龍洞瀑布會流,始稱峒河。沿下經矮寨、吉首市區、抵張排寨會萬溶江,至河溪會沱江,始稱武水。續經黃連溪入瀘溪縣,至武溪鎮匯入沅江。武水幹流全長141公里,流域面積3,676平方公里,其中州境內為3,624平方公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1萬千瓦,可能開發量6。94萬千瓦。

沱江是鳳凰縣境最大的河流,為武水一級支流,上有二源:北源為烏巢河,發源於禾庫都沙南山峽谷中,灘險流急,天雨水漲,行旅多阻。沱江從西至東橫貫鳳凰縣境中部地區,流經臘爾山、麻沖、落潮井、都里、南華山、沱江鎮、官莊、橋溪口、木江坪等9個鄉鎮。至吉首河溪會武水,在武溪鎮匯入沅江。幹流全長131公里。在鳳凰縣境長96.9公里,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沱江的水位最高的1974年為305.9米,最低的1962年為300.39米,平均為300.93米。流量最大的是1974年6月30日為896立方米/秒、最小的是1966年6月21日為0.014立方米/秒,平均為11.89立方米/秒。

猛洞河發源於桑植縣八家田,流經龍山的猛必、汝池、永順的五家堡、勺哈、縣城,至下洞腳里會施河後於克皮匯人酉水於流。猛洞河以其豐富多彩,瑰麗神奇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構成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好圖畫,石門天鑿「不二門」,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均為天下絕。

花垣河是酉水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重慶市秀山縣椅子山和貴州省松桃縣木耳溪一帶,流經松桃縣城,從花垣縣茶洞入州境,經縣城會兄弟河後流至保靖縣江口匯入酉水。幹流全長187公里,流域面積2,797平方公里,其中湘黔兩省以河為界里程22.公里,在州境內幹流53.5公里,流域面積1,07平方公里。

流向辰水——綿江的小水系,在鳳凰縣境內有蘇馬河、茶田河、新地溪、白泥江,瀘溪縣內有踏虎溪、太平溪等,總計流域面積802.平方公里。其中自泥江340.26平方公里、太平溪196平方公里。

流向酉水幹流鳳灘水電廠大壩下游,有永順縣的明溪、古丈縣的草塘河和瀘溪縣內的酉溪河,總計流域面積875平方公里。其中明溪210平方公里、草塘河388平方公里、酉溪河377平方公里。

流向澧水的主要小水系有永順縣內的杉木河和賀虎溪,總計流域面積為1,246.7平方公里。其中杉木河1.070.7平方公里、賀虎溪176平方公里。

湘西州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徵。夏半年受夏季風控制,降水充沛,氣候溫暖濕潤,冬半年受冬季風控制,降水較少,氣候較寒冷乾燥。既水熱同季,暖濕多雨,又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熱偏少;光熱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後期常有失調,氣候類型多樣,立體氣候明顯。

氣候特點

一、冬暖夏涼,四季分明

州境8縣(市)的主要農耕區(指海拔500米以下,下同),年平均氣溫與≥0℃積溫雖然低於省內同緯度濱湖地區,但1月平均氣溫偏高,據1961~1990年氣象資料統計: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均在4.4℃以上,最高為5.2 ℃,比同緯度的濱湖區高0.4℃~1.2 ℃,冬季寒冷。

日數少10~17天,寒冷持續期短16~32天。盛夏多地形雨影響,夏季氣溫偏低,少酷熱天氣,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要比同緯度濱湖區低1。8 ℃~2.0℃。最高氣溫大於35 ℃的天數少8~15天。

據8縣市196l~1990年氣象資料統計:各地春季始於3月中下旬,時間75天左右;夏季始於5月下旬至6月中旬,時間110天左右;秋季始於9月中旬至10月初,時間65天左右,冬季則始於11月中下旬,時間115天左右,冬夏長春秋短。其中春季一般是陰雨連綿,氣溫逐漸回升。秋季前段是秋高氣爽,後多秋風秋雨。四季時問的長短,隨海拔升高,夏季縮短,冬季延長。

二、降水充沛,光熱總量偏少

州境位於全國降水偏多地區,降水集中期為4~6月(俗稱雨季),降水量約佔全年的41—47%。雨季開始時間自4月上旬由南向北逐漸開始,結束時間自7月初又由南向北逐漸結束,一般在7月中旬雨季基本結束。

州境光熱總量與全國、全省相比,要明顯低於同緯度的東部地區。多年平均氣溫低0.7℃(如保靖北緯28°41′和平江28°42′相比),≥10℃積溫少250℃,≥10℃活動積溫少185℃左右。龍山比華容、永順比常德等都相對要低。日照時數,由於州境8縣市都地處山區,日照時數相對濱湖區也要少得多,如保靖比平江年日照時數少520小時,其他縣市與同緯度濱湖區同樣偏少。

三、光熱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後期常有失調

州境8縣市,4~9月光熱水所佔全年比例,就平均而言分別為68.9%、71.%和73.0%。光熱水的配合在4~6月尚好,這時氣溫逐月升高,日照逐月增強,降水逐月增多。從7月中下旬開始,隨著雨季北移,副熱帶高壓西伸北抬,降水明顯減少。光照和氣溫為全年高值期的7~9月日照時數為550小時,佔全年的43%;積溫2,350 ℃,佔全年的40%,降水量卻僅佔全年的29%,且降水往往是強度大,有效性差,利用率低。所以光熱水的配合在後期較差,容易發生夏秋乾旱。

四、氣候類型多樣,立體特徵明顯在垂直方向上,隨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氣溫遞減0.55 ℃~0.60 ℃,雨量遞增30~50毫米,日照減少,無霜期縮短5天,喜溫作物生長季縮短6。5天,形成不同層次的氣候類型。

在水平方向上,由於不同的地形、坡向,接收太陽輻射的多少不一,迎來的氣流不同,光熱水存在較大差異,一般南向坡或開闊地形光強,氣溫高空氣較乾燥,北向坡或峽谷山澗則反之。州境山澗盆地多,由於冬季冷空氣難進或夜間逆輻射冷卻的影響,某一層次容易產生逆溫現象而生成暖帶,許多地區生成小「暖區」。在冬季出現異常低溫的情況下,暖區溫度要比一般地區高出2 ℃~9℃,暖帶溫度要比低層高出2℃~8 ℃。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湘西州土地總面積154.62274萬公頃。其中:耕地l 3,5萬公頃,建設用地3,9627公頃,未利用土地16、61萬公頃,土地開發儲備資源約4萬公頃。

水能資源:

州境內大部分區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良好,且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綜合利用的格局。境內核算忌水量213.7億立方米,區域內平均年徑流量為132.8億立方米;幹流長大於5公里、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44條,主要河流有沅江、酉水、武水、猛洞河等。水能資源蘊藏量為l 68萬千瓦,可開發108萬千瓦,現僅開發1 8萬千瓦。

生物資源:

湘西州堪稱野生動植物資源天然寶庫和生物科研基因庫。共有維管束植物209科、897屬、2206種以上。保存有世界聞名孑遺植物水杉、珙桐、銀杏、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鵝掌揪、香果樹等;葯用植物985種,其中杜仲、銀杏、天麻、樟腦、黃姜等19種屬國家保護名貴葯材;種子含油量大於10%的油脂植物230餘種;觀賞植物91科216屬383種;維生素植物60多種;色素植物12種。是中國油桐、油茶、生漆及中葯材重要產地。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脊椎動物區系28目64科,屬國家和省政府規定保護動物201種,其中一類保護珍稀動物有雲豹、金錢豹、白鶴、白頸長尾雉4種,二類保護有獼猴、水獺、大鯢等26種,三類保護有華南免、紅嘴相思烏。

礦產資源:

在州域已勘查發現63個礦種485處礦產地。已探明的主要礦產有鉛鋅、汞、錳、磷、鋁、煤、紫砂陶土、含鉀頁岩等,其中錳、汞、鋁、紫砂陶土礦居湖南省之首,錳工業儲量3106,57萬噸居全國第二,汞遠景儲量居全國第四。

旅遊資源:

湘西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奇秀,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之大統, 《神秘湘西遊》正唱響全國、走向世界。著名風景區有鳳凰古城、中國南方長城、里耶古城、猛洞河漂流、王村(芙蓉鎮)、吉首德夯苗族風情、棲鳳湖、龍山火岩溶洞、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舊址等,以及里耶秦簡、永順縣五代十國後晉天福午間的溪州銅柱、土家族千年古都老司城、鳳凰縣明代古建築黃絲橋城堡,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文學大師沈從文故居等。

沿革區劃

湘西州域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唐虞之時,有「蠻地」之稱,屬「三苗」范圍。夏,為「荊州之域」。商代,屬楚「鬼方」地域。西周至春秋,屬楚「黔中地」。戰國時屬楚黔中郡。西漢屬武陵郡。三國時初屬蜀,後屬吳。西晉、東晉屬荊州武陵郡。隋唐五代時期屬黔中道。朱為荊湖北路的辰州、澧州。元為湖廣行省恩州軍民安撫司、新添葛蠻安撫司和四川行省永順司。明置永順宣慰司、保靖州宣慰司,其餘為岳、辰兩州地。清置永順府和鳳凰、乾州、永綏直隸廳,東北部為澧州地。民國時期.1914一1922年為辰沅道。1938—1949年為第八、第九行政督察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鳳凰、乾城(今吉首)、永綏(今花垣)、瀘溪等縣和永順、龍山、保靖、古丈等縣分屬沅陵專區、永順專區。1952年8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成立,轄吉首、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6縣,並代管永順、龍山、桑植、大庸(今張家界永定區)4縣。年底,代管4縣亦屬直接管轄。1955年4月,湘西苗族自治區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州府設吉首,轄吉首、瀘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順、龍山、桑植、大庸10縣。1982年和1985年,吉首、大庸先後改縣設市。1988年,大庸市升為地級市(即今張家界市),同年12月31日,大庸市及桑植縣正式劃出湘西州。1989年至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轄8縣市。

人口民族

湘西州境很早就有人類活動,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類繁衍生息,人口不斷增多。州域(今8縣、市域)人口總量文字記載自唐代開始,唐開元二十八年(740),人口約2.46萬。至清嘉靖二十一年(1816),人口約8l_27萬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口總量大幅增長。1957年末,人口136 37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8.2人;1982年,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29人;1995年.總人口247.497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60人;2006年末,總人口270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74.6人。

湘西州現有民族43個,主體少數民族是土家族、苗族。2006年末,全州有少數民族人口203.36萬人,占總人口的75.3%。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土家族112.2萬人,占總人口的41.56%,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5.17%;苗族89.5萬人,占總人口的33.15%,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4.75%;其他少數民族1.66萬人,占總人口的0.6l%,佔少數民族人口的0.82%。其中,人口過千的少數民族有回族、瑤族、侗族和白族。

湘西各民族長期以來處於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態。土家族,自稱「畢茲卡」,主要分布在永順、龍山、保靖、吉首、古丈等縣市。苗族,自稱「果雄」,主要分布在花垣、鳳凰、吉首、瀘溪、古丈、保靖等縣市。舊時,土家、苗族多居住在比較偏僻的鄉村,漢族多分布於交通相對便利的河畔叉口、集鎮圩場。隨著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各民族不斷交往融合,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民族團結工作的加強,使民族關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生活在這里的各民族人民休戚與共,和睦共處,共同開發湘西這片熱土。

風土人情

土家住房多依山建築,一般是長方形,三間,中為堂屋。房屋建築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頂蓋瓦;有的編竹為牆,茅草為頂。

飲食以玉米、小米、蕎子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

服飾:男子用青藍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纏頭,喜穿對襟短衫,多紐扣;婦女穿無領開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著八幅羅裙,裙上綉有花紋、圖案,有的穿褲,褲腳有兩三條花邊;老人著大襟衣。

婚俗獨特的地方,就是哭嫁,哭的時間長,在離開娘家的前半個月就開始哭嫁,《哭嫁歌》的內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罵媒人等,多是訴說離別之情。有一人獨哭,有母親、姐妹同哭。喪葬:行土葬。節日有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趕年,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月大過二十九,月小過二十八。

禮儀與禁忌:土家族人有團結互助、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一家有事,大家幫忙。逢年過節到土家族人家裡作客,熱情的主人便會拿出幾個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兩面金黃開花的時候,幾吹幾拍,往裡面灌白糖或蜂蜜,雙手捧給客人。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區,主人將烤好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後,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過糍粑就咬,這時主人就會重新搶回去,吹打拍凈,蘸上糖給客人吃,爾後接二連三地烤好、拍凈、蘸糖,遞給客人。如果不懂規矩,接過來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個沒糖的就別想再吃了,主人還認為你對土家族人不尊重。

節日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不能扛鋤、穿蓑衣、擔空水桶進屋;不能用腳踏火坑及三腳架;在室內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和少婦坐在一條長凳上。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升格擴大區域以來,湘西州調整發展思路,確立和實施「農業穩市,工業立市,旅遊旺市,人才興市,依法治市,富民強市」的發展戰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236.5億元。引進了一大批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各類自動生產線,加速了傳統工業的改造,推動了新興工業的崛起。

目前已形成陶瓷、服裝、食品、電子、五金、醫葯、建材、化工、塑料等30多個主要門類的工業產品。2003年工業總產值408.7億元。湘西州是中國陶瓷出口主要生產基地。「名瑞」婚紗、晚禮服生產規模在國內同行業中名列前茅,在國際市場中享有盛譽。陶瓷、服裝、食品、電子等工業產業已出現一批知名品牌。湘西州糧食生產連年保持「噸糧市」榮譽。「鳳凰單叢」和「嶺頭白葉」等品牌名茶飲譽國內外,在全國名茶評比中多次奪魁。有茶葉、水產、水果等萬畝以上「三高」農業示範基地11個。

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迅猛,全市現有進出口企業700多家,各類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近1萬家,產品遠銷世界156個國家和地區。2003年外貿進出口總值11.64億美元。其中出口總值9.40億美元。累計合同利用外資18.2億美元。初步形成外向型經濟的新格局。

湘西州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瓷都」、「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等稱號。全市人民正在與時俱進,致力建設充滿活力、富有魅力的湖南「西大門」。

行政區劃

吉首市

面積1062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碼416000。

瀘溪縣

面積1569平方千米,人口29萬。郵政編碼416100。縣人民政府駐白沙鎮。

鳳凰縣

面積1751平方千米,人口37萬。郵政編碼416200。縣人民政府駐沱江鎮。

花垣縣

面積1111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416400。縣人民政府駐花垣鎮。

保靖縣

面積1746平方千米,人口27萬。郵政編碼416500。縣人民政府駐遷陵鎮。

古丈縣

面積1286平方千米,人口14萬。郵政編碼416300。縣人民政府駐古陽鎮。

永順縣

面積3809平方千米,人口49萬。郵政編碼416700。縣人民政府駐靈溪鎮。

龍山縣

面積3127平方千米,人口54萬。郵政編碼416800。縣人民政府駐民安街道。

③ 湘西州有座小縣城,人口31.27萬,為什麼是古樸神秘的「百里苗鄉」呢

湘西州是湖南省的一座自治州 ,全稱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 ,行政區劃上相當於地級市,位於湖南省的西北部。湘西州是湖南省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有著濃郁的苗鄉文化。隨著湖南省的經濟發展,湘西州的社會生活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湘西州位於湖南、湖北、重慶以及貴州省4省份交界之處,地理位置獨特,發展條件優越。再加上湘西州還有相關政策的扶持,湘西州的發展潛力和前景都非常不錯。


花垣縣還是我國神秘古樸的“百里苗鄉”,是我國苗族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境內遺留著大量的苗語文、苗畫以及苗族哲學等眾多富有特色的苗族文化遺產。苗族境內的旅遊資源也是多種多樣,沈從文筆下的邊城茶峒就是一處非常有名氣的人文景觀。還有龍洞瀑布群、古苗河蚩尤風景區等地。

④ 為什麼吉首這個地方會成為湘西州的州府呢為什麼吉首現在要往乾州發展呢

歷史決定的,吉首老城區沒地方發展了,要發展只有往山上建房子,所以往乾州發展比較容易,都是平地。等乾州發展完了估計只有往山上發展了,跟重慶一樣。。

⑤ 湖南湘西城市發展怎麼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東側的武陵山區,版與湖北省、貴州省、權重慶市接壤,地理坐標在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是湖南的西北門戶,素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境內有漢、土家、苗、回、瑤、侗、白等30個民族,人口283萬,世居主體民族土家族佔41.5%、苗族佔33.1%。轄吉首市和瀘溪、鳳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順、龍山7個縣,總面積15461平方千米,首府吉首為湘鄂渝黔邊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湘西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投資開發潛力極大。是湖南省進入國家「西部大開發」的唯一地區。
現在湘西主要發展是開發旅遊項目,那裡消費水平其實和一二線城市差不多。總體來講經濟水平一直是一個在上升的趨勢,開發房地產項目,旅遊項目,還有湘西自產的本地自銷產品,很受外來人的喜愛,相信以後的湘西會越來越好的

⑥ 湖南省湘西州的地緣優勢

1、資源豐富。湘西地區大小河流密布,水力資源蘊藏量.32萬千瓦,可開發量582.47萬千瓦,分別佔全省的48.4%和53.7%,境內有五強溪、鳳灘、江埡和碗米坡等大型水電站。2003年,湘西地區有林地面積達389.3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62.9%,森林覆蓋率為62.34%,比全省高9.21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達11601.6萬立方米;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擁有金錢豹、娃娃魚、獨角獸等國家保護動物和南方紅豆杉、伯樂和珙桐等珍稀樹種。湘西地區已基本探明儲量礦產資源近百種,錳儲量居全國第2位,鉛鋅居全國第3位,汞居全國第4位,黃金、磷礦、重晶石、大理石等儲量均居全省首位。湘西地區山奇水美,風光秀麗,擁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張家界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面積達500平方公里,融山、水、洞和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自治州的鳳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里耶古城遺址及秦簡;懷化的沅陵黔中郡故城遺址、芷江抗戰勝利受降坊以及丹霞地貌群——通道萬佛山;邵陽的武岡雲山國家森林公園和被譽為南方「呼倫貝爾」的南山牧場。

2、具有較好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湘西地區處於五省交界之處,是湖南省通往雲貴渝的門戶地帶,也是全國東部地區經濟技術向西南輻射和西南地區物資向東流轉的必經之地,起著引東接西、連南通北的重要作用。湘黔、枝柳和渝懷鐵路呈「大」字型在此交匯,懷化火車編組站是全國九大鐵路編組站之一;320、319、209國道和上瑞、長渝高速公路貫穿其境;張家界機場已開通40多條航線,在建的懷化芷江機場即將建成使用;沅水、澧水通航能力較強。湘西地區已初步形成以鐵路、公路為主,航空、水運為輔的立體交通網路。

3、產業開發初具規模。從工業看,湘西地區共有規模工業企業804家,初步形成了以電力、冶金、食品、醫葯和化纖等產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發展了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重點骨幹企業。從農業看,境內大部分地區海拔較高,為發展延季及反季節蔬菜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雪峰蜜桔、漵浦棗子、獼猴桃、葯材種植業和湘西黃牛、乳業等養殖業均已形成較大的開發規模。從第三產業看,湘西地區充分利用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並通過改造和新建一批賓館酒店,提高接待能力,進一步發展壯大旅遊業,從而帶動了第三產業迅速發展。2003年,湘西地區旅遊景點接待能力達15.17萬人次/天,共接待國內遊客1364.23萬人,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0.16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30.87億元,增長9.7%。

⑦ 湖南旅遊業現已基本形成什麼格局

湖南是一個旅遊資源大省,地理區位條件優越,市場潛力巨大。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湖南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實力不斷增強,產業地位不斷提高,旅遊支柱產業的地位初步形成。率先推行「中部崛起、旅遊先行」的發展戰略是湖南經濟領跑中部崛起、加快湖南省工業化進程、推動湖南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預計到2020年,湖南基本建成旅遊強省(詳見表7-4)。

表7-4湖南省旅遊業發展概況一覽表

湖南的旅遊服務水平與配套條件較好,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購、娛配套服務。以酸辣為特色的湘菜深受歡迎,特別是長沙小吃獲得「中國四大小吃」之一的美譽。長沙喜來登酒店等一大批高檔酒店為旅遊者提供了舒適的住宿環境;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滬昆鐵路、京廣鐵路、湘桂高鐵及蛛網式的高速公路為旅遊業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以自然景觀、紅色旅遊為突出特色的A級景區景點讓旅遊者流連忘返;五一商圈的海信廣場、河西金星路的王府井購物中心、長沙大道旁的運達中央廣場、星沙華潤萬象匯等商場內琳琅滿目的商品令旅遊者競相選購;歌廳、酒吧、超女等娛樂節目更為旅遊業增添了色彩

湖南旅遊業現已基本形成「以湖湘文化為特色,以長沙為中心,以張家界為龍頭,以8條精品旅遊線路為支撐」的格局。長株潭聯手的「紅色之旅」、郴州與永州攜手的「湘南旅遊」以及張家界、湘西州和懷化共同經營的「大湘西」構建了多層次的區域旅遊交流合作,以張家界武陵源、長沙嶽麓山、湘西鳳凰、衡陽南嶽、常德桃花源、岳陽岳陽樓為代表的品牌景區市場影響力不斷擴大。藉助參與泛珠三角和中部地區區域旅遊合作的機遇,湖南旅遊業開展得有聲有色。

⑧ 求有關湘西苗族的起源與發展的相關知識,越詳細越好。時間越早越好

苗族族稱古老,最早見於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蠻」、專「荊蠻」、屬「五陵蠻」等稱呼。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苗族的自稱,在湘西地區的苗族稱「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區稱「卯」、「猛」或「蒙」等。「猛」或「蒙」,黔東南苗語意為「樹心」,傳說楓樹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媽媽),「妹榜妹留」才生苗族遠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稱。局部地區稱為「嘎鬧」,意為烏,或許是古代烏氏族圖騰的遺跡。歷史上,曾按其服飾、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稱。1949年以後,統稱為苗族。

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遊怎麼樣

之前跟張家界旅行社夢工廠的旅遊團,體驗不錯,舒心,沒有另外加收費。景區有鳳凰古城,芙蓉鎮、猛洞河漂流等。

⑩ 湖南(岳陽)的旅遊產業介紹

一、引言

岳陽地理位置優越,旅遊資源豐富,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岳陽的旅遊業曾火爆一時,但是三峽截流後,受到水路客源減少的影響,岳陽旅遊業一直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本文將就岳陽旅遊產業發展思路進行有益探索。岳陽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是一江(長江)、四水(湘、資、沅、澧)、三省(湘、鄂、贛)的多元交匯點,北通巫峽,南及瀟湘。岳陽不但有京珠、京廣鐵路由南而北貫通,也擁有方便的水路交通。岳陽北依武漢,南靠長沙,西邊是湖南的大湘西旅遊圈,東邊亦可融入長三角旅遊圈,其旅遊區位可算是極佳,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相互交融,是集名山、名水、名樓、名人、名文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二、岳陽旅遊產業SWOT分析

(一)優勢
1、占據優勢區位,有利於發展旅遊。岳陽位於湖南省東北,有「湘北門戶」之稱,北臨長江,扼洞庭四水,有人形象地把岳陽所處的地理位置簡化成為一個「q」字:q的一豎指湖南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郴州-衡陽-長株潭-岳陽」經濟走廊,q的半弧形代表洞庭湖周邊地區,岳陽就是一豎與半弧交匯的頂點;在交通上,京廣大動脈穿過岳陽,給岳陽帶來大量的經濟流和客流;在旅遊區域布局上,在南部有現在正著手大力發展的長株潭經濟區,往西有湖南的強勢旅遊區——大湘西旅遊區,往北有經濟樞紐武漢,在更大的范圍上說,岳陽甚至可以融入更大的經濟旅遊合作,往東可以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往南可以與泛珠三角區域進行密切的合作。
2、旅遊資源豐富,具有多樣性。首先,岳陽文化古老悠久,積淀豐富,有與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齊名的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另外還有被譽為「情島」的君山,分布著二妃墓、柳毅井、飛來鍾等等名勝古跡。在岳陽城區內還有小喬墓、魯肅墓、文廟等等。自然資源方面,有煙波浩渺的洞庭湖、南湖風景名勝區、大雲山、五尖山等等。豐富多層次的旅遊資源為來岳陽旅遊的遊客提供了很大的選擇空間,可以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
3、旅遊產品豐富,滿足遊客購物需求。岳陽擁有很多高品質、富有特色的旅遊產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岳陽君山銀針,以三起三落著稱,古代譚元春還曾做詩贊許,可見其盛名;還有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岳州扇,與蘇州扇、杭州扇同享盛譽,成為工藝扇中的三姊妹。被譽為魚米之鄉的岳陽有獨特的食魚文化

閱讀全文

與湘西州旅遊產業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