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十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哪些
1、中視傳媒 (中央電視台控股的一家傳媒類A股上市公司,國內最早進入高清晰度電視製作領域的企業之一,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2 、華誼兄弟 ( 在1994年創立,中國最知名的綜合性娛樂集團之一,上市公司,最成功的民營影視公司之一,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 。
3 、東方傳媒SMG ( 中國最大的省級廣電媒體及綜合文化產業集團之一,最具創新活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廣電傳媒,上海東方傳媒集團 )。
4 、鳳凰傳媒 ( 全國最具影響力和規模最大的出版發行公司之一,出版發行行業龍頭企業,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5 、新華傳媒 ( 橫跨出版發行和報刊經營行業的大型傳媒企業,華東地區最大的文化傳媒企業之一,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6 、浙報傳媒 ( 國內首家媒體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的大型傳媒集團,居於文化傳媒行業領先地位,浙報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7 、電廣傳媒 ( 中國傳媒行業的領先者,跨媒體/跨地域/綜合性傳媒產業集團,中國文化企業30強,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
8 、光線傳媒 ( 中國民營傳媒領域先鋒和領袖,大型電影電視節目製作和發行商,大型上市公司,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
9、 華聞傳媒 (以多個垂直領域業務為基礎,橫跨報紙/廣播/網路的綜合傳媒集團,極具潛力品牌,華聞傳媒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10 、粵傳媒 ( 首家獲得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上市的報業傳媒公司,大型文化傳媒企業,廣州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2. 2012年文化產業品牌20大事件是什麼
1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成就文學經典品牌
2012年全國掀起一股「莫言熱」,莫言成為了文學經典的品牌代言人,其代表作《檀香刑》、《生死疲勞》等小說成為讀者搶購的目標,其獲得茅盾文學獎的《蛙》更是占據各類圖書排行榜的首位。莫言的個人商業價值暴增,有人估計,莫言以後的版權收入可能超過1000萬元,影視劇改編版權收入至少也有500萬元,如果加上廣告代言等,幾項收入保守估算也有2500萬元左右。
2 《中國好聲音》樹立音樂選秀新品牌
浙江衛視打造年輕音樂人的夢想,其「勵志」、「專業」成就了中國電視音樂節目的新高度。浙江衛視和星空傳媒巧妙合作,探索了中國電視歷史上真正意義的首次制播分離運作模式。在浙江衛視的廣告招標會上,「中國好聲音」整個節目的總標價達10億元,其中總冠名權的標底價為9000萬元,最終由加多寶公司以2億元高價拍得。
3 《人再冏途之泰冏》創票房品牌
投資3000萬元的《人再冏途之泰冏》,整體票房超過12億元,也是近10年來首日票房最高的國產喜劇片,投資方光線傳媒在影片上映三天股價累計上漲11.5%。國產影片的票房紀錄被不斷刷新,從《唐山大地震》到《畫皮2》、《泰冏》,國產影片沖破12億元票房高峰,表明中國電影市場在急速增長。
4 報刊藉助資本打造品牌成新時尚
2012年6月19日,粵傳媒向《廣州日報》定向增發的3.42億股股票正式在深交所上市交易,《廣州日報》成為繼《浙江日報》上市之後第二家整體上市的報業集團。人民日報傳媒廣告有限公司2012年正式在京揭牌,其他如《湖南日報》、《河南日報》、《大眾日報》、《南方日報》等省級報業集團在2012年裡正按照「一媒介一公司」的體制要求,藉助資本力量做大做強。
5 《舌尖上的中國》鍛造了中國紀錄片品牌
《舌尖上的中國》全片只有7集,卻通過普通人的故事,將不同地域的美食圖景串聯起來,引發了觀眾對美食背後的自然、歷史、人文、勞作、鄉愁、親情、儀式等系列元素的體驗,節目的人文關懷為中國電視的發展提供了方向。這部紀錄片為各方面帶來了巨大商機。很多地方特產暢銷,旅遊線路成熱門,央視依靠該記錄片獲得了可觀的廣告收入,版權也熱銷國外。
6 大連萬達成就電影巨無霸品牌
2012年5月,大連萬達集團和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國AMC影院公司簽署並購協議,並購總交易金額為26億美元,萬達購買AMC影院100%股權並承擔該公司所有債務。同時萬達集團承諾,並購後將投入不超過5億美元的運營資金,萬達集團並購與將要投入的資金達到31億美元,這是萬達集團邁入國際化戰略的第一步。
7 中華書局百年的不老品牌
2012年,中華書局迎來百年華誕。1912年,25歲的陸費逵主持創辦了中華書局,書局剛創辦,就出版了風行全國的《中華教科書》。目前,中華書局已形成了古籍整理與學術著作、大眾普及讀物、中小學教育、漢語工具書、文化遺產和藝術5大類出版格局,成為國內圖書出版界的巨艦。
8 《甄嬛傳》造就了「甄嬛體」品牌
2012年年初,電視劇《甄嬛傳》一播出,收視率就一路看漲,電視劇中妃嬪的爾虞我詐,被觀眾移植到現代職場的勾心鬥角,引起強烈共鳴,並在網路里形成了「甄嬛體」。
9 「微形」帶來全新微品牌
2012年,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正式上線,諸多地方黨報集團或主流報業與騰訊合作,推出了諸如大申網(解放日報)、大浙網(浙江日報)、大湘網(瀟湘晨報)等地方門戶網站。2012年,微電影由草根走向主流,由於微電影製作周期短、投資少,可在各種新媒體平台播放,2012年,微電影呈井噴狀態,逐漸名人化、機構化、產業化、主流化。
10 文化科技融合形成新園區品牌
2012年頒布首批16家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初步形成文化科技創新的地域格局。如湖北武漢東湖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內,依託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國家多媒體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開展民族文化科技保護、文化演藝產業發展、高新技術博覽服務、多語言雲翻譯等重大項目。
11 演藝巨頭正在形成品牌
2012年,杭州宋城旅遊和北京保利劇院的營業收入均超5億元,分別排在全國演出機構年營業收入第一名和第二名,而第三名的國家大劇院2012年營業收入為4.2億元,全國排在前十名的演出機構年營業收入都在1億元以上,中國演藝巨頭正在形成。
12 新媒體打造新的電子商務品牌
2012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與天貓兩大電商網站,一天的時間吸引了2.13億獨立用戶訪問,訂單數超過1億筆,實現銷售額191億元,同比增加260%。截至2012年11月底,淘寶和天貓兩家網站交易總額突破萬億元大關,這一數字與排名全國第17位的省份的GDP總量相當。
13 轉企改制再造品牌輝煌
2012年4月27日,人民網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第一家在國內A股上市的新聞網站,也是第一家在國內A股整體上市的媒體企業,被稱為「中國官網第一股」。人民網發行價為每股20元,共募資13.8億元。人民網作為人民日報的官方網站,以企業身份成功進入資本市場,無疑為中國報業資源整合與模式創新提供了極好的案例。
14 亞洲聯創製造本土演藝品牌
亞洲聯創上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5年前開始與外國團隊合作,2007年第一次引進英文版《媽媽咪呀!》,經過創新打磨,亞洲聯創於2011年推出中文版《媽媽咪呀!》。2012年,亞洲聯創除了推動《媽媽咪呀!》在二、三線城市的巡演以外,特別推出了中文版《貓》,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體系和標准化營銷流程。
15 東方夢工廠欲造數碼巨頭品牌
2012年2月18日,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聯合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與美國夢工廠動畫公司在上海合資組建上海東方夢工廠影視技術有限公司。東方夢工廠首輪投資達3.3億美元,由中方控股55%,美方持股45%。東方夢工廠主要以自營及合作的形式,進入動畫技術研發、動畫影視製作、版權發行、衍生產品、演藝娛樂、數碼游戲、主題樂園等多個領域。
16 過雲樓藏書創下中國古籍拍賣紀錄
2012年6月4日,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在匡時拍賣以2.16億元競得由海內外孤本、宋版《錦綉萬花谷》全八十卷領銜的「過雲樓藏書」。此後,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組織古籍善本研究專家對「過雲樓藏書」逐本清點核查,除原有5件已由文物部門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古籍外,還有多部古籍善本或可進入國家一級文物之列,這批藏書品相和價值大大超出預期。
17 投資巨大打造品牌文化園區
2012年,有「新中國電影搖籃」之稱的長春電影集團在海南海口投資436億元、圈地近7000畝建造「環球100」電影主題公園。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陝西西安曲江新區已完成二期規劃,簽訂了投資總額高達870億元的文化產業項目。
18 水晶石數字科技公司唱響國際品牌
作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官方數字圖像服務供應商,水晶石為倫敦奧運會提供了場館設計可視化模擬、宣傳推廣數字影像製作、體育演示等科普教育傳播、開幕式及所有儀式的數字內容等服務,由此,水晶石公司成為國際焦點。
19 文博會成就文化會展品牌
2012年5月18日至21日,第八屆深圳文博會成功舉辦,會展期間,主展館、分會場、相關活動點總參觀人數達348.36萬人次,總成交額達1432.90億元,同比增長15.05%,深圳文博會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文化產業博覽會。
20 文化品牌企業和文化品牌人物凸顯品牌價值
3.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公司怎麼樣
簡介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公司自(以下簡稱「中國文發集團」)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屬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中央企業系統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之一。中國文發集團其前身為中國印刷集團公司,現主要從事文創園區開發經營、文化產業投資、文化傳媒、印刷出版發行、技術研發與服務等文化產業相關業務,擁有全資、控股企業32家。主要從事文創園區開發經營、文化產業投資、文化傳媒、印刷出版發行、技術研發與服務等文化產業相關業務。
法定代表人:羅鈞
成立時間:2003-04-15
注冊資本:12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00000000037810
企業類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翠微路2號院
4. 深圳有什麼集團或者大的公司做文化產業
華強集團就是,深圳有很多大型集團都做文化產業。
5. 十大傳媒公司
一、中影CFGC(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發源地:北京市
品牌創立時間:1999年
始於1999年,電影行業知名品牌,國內大型電影製作與發行機構,專業從事影視製片製作、電影發行、電影放映及影視服務業務的上市公司。
二、華誼兄弟(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發源地:北京市
品牌創立時間:1994年
於1994年創立,國內頗具影響力的綜合性娛樂集團,在影視/音樂/娛樂經紀等領域居於重要地位的大型民營娛樂公司。
三、光線傳媒(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發源地:北京市
品牌創立時間:1998年
國內民營傳媒領域先鋒,旗下擁有光線影業/青春光線/彩條屋/小森林影業等多個品牌的大型傳媒娛樂集團。
四、博納影業BONA(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發源地:北京市
品牌創立時間:1999年
國內大型民營影視公司,從事影視製作/影視發行/影院投資/院線管理/藝人經紀等業務的全產業鏈布局的影視內容製作公司。
五、萬達影業(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發源地:遼寧省大連市
品牌創立時間:2011年
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隸屬於大連萬達集團北京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萬達影視集電影、電視劇的開發、投資、製作、宣傳、營銷、發行等多方位影視功能為一體,並專注於海外影視業務的發展。
六、上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品牌發源地:上海市
品牌創立時間:1896年
國內較具規模和實力的電影集團,以影視產品創作/生產/宣傳/銷售/發行/放映等為主,涵蓋「電影製作+發行+放映」的全產業鏈公司。
七、北京文化(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發源地:北京市
品牌創立時間:1997年
專注於構建電影/電視劇/綜藝/藝人經紀/新媒體/IP授權運營與文化旅遊於一體的全產業鏈平台,上市影視娛樂傳媒集團。
八、安樂EDKO
品牌發源地:中國港澳台香港
品牌創立時間:1950年
成立於1950年,從事電影製作/電影和影碟發行/收費電視頻道及廣告製作,香港老牌電影製作及發行公司。
九、寰亞
品牌發源地:中國港澳台香港
品牌創立時間:1994年
成立於1994年,亞洲頗具影響力的多元化華語娛樂內容提供者,從事電影製作及發行/演唱會及現場表演/藝人管理/音樂製作及出版等業務。
十、英皇電影
品牌發源地:中國港澳台香港
品牌創立時間:2000年
英皇集團旗下,香港較具規模與影響力的娛樂媒體公司,華語電影製作及發行業內享有較高地位,以電影投資/電影製作及發行為核心業務。
6. 有實力的傳媒公司都有哪些
1、中影集團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成立於1999年2月。中影集團是中國大陸唯一擁有影片進口權的公司,而且是中國產量最大的電影公司。由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器材公司。
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華韻影視光碟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單位組成。中影集團擁有全資分子公司15個,主要控股、參股公司近30個,1個電影頻道。
2、光線傳媒
光線傳媒成立於1998年,經過19年發展,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傳媒娛樂集團 。主營業務包括電視節目製作與發行,電影投資、製作、宣發,電視劇投資、發行,藝人經紀,新媒體互聯網、游戲等。
其日播娛樂資訊節目《中國娛樂報道》、《音樂風雲榜》均已連續播出10年以上,發行的電影《泰囧》(12.66億)《致青春》(7.26億)成為現象級影片。
2012、2013年投資製作發行影片20部,總票房超過40億。自有品牌手游《分手大師》已於2014年6月上線。2016年《美人魚》影片票房突破30億刷新華語電影票房紀錄。
近二年,光線傳媒成立彩條屋計劃,並先後發行了《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精靈王座》等動畫電影。光線通過持續的改進和創新,始終領導行業潮流,光線引人注目的E標已經成為娛樂界著名標志之一。
3、華誼兄弟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民營娛樂集團,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創立,1998年投資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姜文導演的影片《鬼子來了》正式進入電影行業。
因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隨後全面進入傳媒產業,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在2005年成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2009年9月27日,證監會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公告,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得通過,這意味著華誼兄弟成為了首家獲准公開發行股票的娛樂公司; 也邁出了其境內上市至關重要的一步。
4、博納影業
博納影業集團是首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代碼BONA)的中國內地影視集團,是中國一家全產業鏈布局的、具有發行能力的影視內容製作公司。業務板塊主要包括影視製作、影視發行、影院投資、院線管理、廣告營銷、藝人經紀等等。
5、萬達影視傳媒
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隸屬於萬達集團,成立於2009年,影視傳媒公司的成立標志著萬達集團正式進軍影視行業,開展影視投資、製作、發行、放映及後產品等全產業鏈業務。
萬達集團以三年作為影視傳媒公司的考核周期,力爭做到行業第一。2017年11月,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獲2017年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獎。
7. 大型文化傳媒公司有哪些
大型文化傳媒公司就是出名,實力強的大型文化公司,從中國十大傳媒公司-文化傳媒品牌榜中榜來看,2015年最好的傳媒公司排名如下:
1
中視傳媒
(
中央電視台控股的一家傳媒類A股上市公司,國內最早進入高清晰度電視製作領域的企業之一,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2
華誼兄弟
(
在1994年創立,中國最知名的綜合性娛樂集團之一,上市公司,最成功的民營影視公司之一,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
3
東方傳媒SMG
(
中國最大的省級廣電媒體及綜合文化產業集團之一,最具創新活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廣電傳媒,上海東方傳媒集團
)
4
鳳凰傳媒
(
全國最具影響力和規模最大的出版發行公司之一,出版發行行業龍頭企業,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5
新華傳媒
(
橫跨出版發行和報刊經營行業的大型傳媒企業,華東地區最大的文化傳媒企業之一,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6
浙報傳媒
(
國內首家媒體經營性資產整體上市的大型傳媒集團,居於文化傳媒行業領先地位,浙報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7
電廣傳媒
(
中國傳媒行業的領先者,跨媒體/跨地域/綜合性傳媒產業集團,中國文化企業30強,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8
光線傳媒
(
中國民營傳媒領域先鋒和領袖,大型電影電視節目製作和發行商,大型上市公司,北京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9
華聞傳媒
(
以多個垂直領域業務為基礎,橫跨報紙/廣播/網路的綜合傳媒集團,極具潛力品牌,華聞傳媒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10
粵傳媒
(
首家獲得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上市的報業傳媒公司,大型文化傳媒企業,廣州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8. 如何提升文化產業品牌的核心價值和影響力
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其中提及旅遊、出版等多個文化領域。文化品牌建設是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短板所在。在消費者更加註重品質和品牌消費的背景下,如何通過提高文化產品質量和文化創新能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較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1、融合創新,品牌培育提升文化產業內涵
●中南大學文化產業品牌研究中心連續11年發布的《中國文化品牌發展報告》,共發布了373個中國文化品牌,覆蓋了影視、旅遊、出版、藝術品、動漫、互聯網等各領域。從中可以看出,我國文化品牌類別分布廣泛,文化品牌培育對文化產業提速起到了拉動和引導作用。
「中國文化品牌建設比文化產業自覺更早,近年來,在倡導文化自信和振興文化產業後,我們又有了新的品牌自覺意識。」中南大學文化產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友權說。在他看來,文化品牌是文化的精神價值與經濟價值的雙重凝聚,有著豐富含金量,只有品牌產品才有競爭力和感召力,文化產業要贏得市場、參與國際國內文化資本的激烈競爭、使自身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走品牌化之路。
此次《意見》對旅遊、出版等文化領域的品牌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開發一批有潛質的旅遊資源,形成以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旅遊休閑區、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等為支撐的現代旅遊業品牌體系,增加旅遊產品供給,豐富旅遊體驗,滿足大眾旅遊需求;鼓勵傳統出版企業、廣播影視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加快發展數字出版、網路視聽等新興文化產業,擴大消費群體,增加互動體驗。
我國旅遊業近年來進入以品牌競爭為核心的發展階段,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品牌化之路提供了基礎——湘西文化濃郁的鳳凰古鎮、富有文藝情調的麗江、「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每年都吸引眾多慕名前往的國內外遊客。旅遊與其他業態的結合也催生了一系列知名品牌,如「印象系列」「又見系列」通過結合當地特色資源,將山水景色、傳統文化融入藝術表演,成為許多遊客必看的經典演出。
《意見》也對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數字化成為傳統出版業跨越發展的契機。鳳凰傳媒、中國出版集團等出版社都積極探索與互聯網結合,並與演藝、影視、游戲等行業合作打造全產業鏈。專家認為,隨著「文化+」的興起,創新意識、跨界融合意識在品牌建設中越來越重要。
2、補足短板,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
●提到國外的知名文化品牌,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日本的動漫,韓國的電視劇,美國的好萊塢電影等。這些擁有全球市場的文化品牌以其強大的影響力帶動了企業生產和市場消費。相比之下,我國文化產品的品牌效應不算突出,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更是鳳毛麟角。
「近年來,中外文化貿易逆差逐漸縮小,與我國『走出去』的民族文化品牌之間有著必然的關聯。」歐陽友權提到,培養民族文化品牌成長,並逐步走向國際化之路,將是未來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國文化品牌建設任重道遠,與發達國家相比,文化品牌影響力差距較大。」歐陽友權提出,在文化產品生產過程中,一些文化企業的套現思維導致了眼光短視,過度迎合市場,而忽略了對文化附加值的開掘,對市場的後勁支撐乏力。
在許多專家看來,我國文化品牌建設存在明顯短板。由於我國文化產業起步晚,發展方式較為粗放,產業附加值偏低,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產業鏈。例如好萊塢的衍生品收入大約占總收入的七成左右,票房收入僅佔三成;而我國則相反,票房收入占近八成。此外,文化品牌同質化問題嚴重,缺少自身特色,雷同的產品造成市場惡性競爭,如影視劇生產跟風現象嚴重,相同題材而製作粗陋的影視劇層出不窮,各地旅遊景點也常出現似曾相識的文化街區和類似的旅遊紀念品。
歐陽友權提出,當前我國的文化品牌呈「兩頭大、中間小」的業態失衡狀態。「兩頭大」是指傳統的老牌子,如國粹等傳統文化的世界認同度高,同時,與新興科技相結合的新品牌,如騰訊、阿里等新媒體、影視娛樂類品牌等成長快;「中間小」是指占絕大多數文化業態的行業品牌少,發展滯後,即資源依賴型的文化行業如文化旅遊、民族民間藝術、傳媒業等佔比很大卻品牌較少。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國文化產品的國際影響力還未達到應有高度。只有將優質內容凝練成文化品牌,才能進一步在國際市場實現快速、有效、大范圍傳播。」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指出。
3、提質升級,加強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
●《意見》提出,要凈化市場環境,建立更加嚴格的市場監管體系,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要清除制約因素,建立產品質量、知識產權等領域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健全黑名單制度,大幅提高失信成本;要制定激勵政策,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支持自主品牌發展。
目前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數量優勢明顯。然而當前階段更需要從注重數量到注重質量的轉變,發掘產品背後的內涵與深層價值。「德國八千多萬人口,卻為世界貢獻了兩千多個品牌,許多品牌限量生產,而不是迎合市場、越多越好,這就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品牌意識。」歐陽友權說。
《意見》提出,要「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為主要內容」,這也是文化領域品牌建設的方向所在。歐陽友權認為,文化品牌的未來發展要拓寬三大路徑:一是注重民族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二是扶持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意開發,三是品牌培育要有持之以恆的工匠精神,防止急功近利。
善用民族文化資源,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對我國文化「走出去」意義深遠。陳少峰指出,我國在對外品牌塑造和傳播方面不應局限於舉辦大型活動,還應逐步建立包括國家、社會、企業、城市、明星、項目產品等各層面的系列品牌。
「品牌是文化傳播的影響力來源,優質內容則是品牌形成的基礎。」在陳少峰看來,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堅持「內容為王」,這就需要形成保護知識產權的氛圍。
實際上,中國文化元素在世界市場很受歡迎,好萊塢的動畫電影《功夫熊貓》《花木蘭》都融入了中國元素,並獲得很高的票房和很好的口碑;而我國卻少有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類似作品,因此不僅要善於運用傳統文化資源,更需要加入創意,並結合市場需求加強現代運營管理。
9. 萬達文化產業集團的文化產業
2012年6月18日,北京市政府與大連萬達集團共同宣布,在北京市政府的積極倡導和大力支持下,把已經注冊在北京及其他地區的文化企業資源重新整合,在京成立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全力打造統一的萬達文化品牌。萬達文化產業集團成立後,2012年文化產業收入將超過2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文化企業。到2016年,萬達文化產業收入預計將突破400億元,躋身全球文化產業企業前20名。中國最大的文化航母已經起航。萬達文化產業集團涉及電影放映製作、大型舞台演藝、電影科技娛樂、連鎖文化娛樂、報刊傳媒、中國字畫收藏等6個行業,2012年預計收入超過200億元,2016年擬達400億元,屆時將成為世界級文化企業;趣游將投資20億元,建「輕游戲產業孵化基地」,打造中國最大的網頁游戲運營平台。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魯煒與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今天共同為萬達文化產業集團成立揭牌
佔有全球近10%的電影院線市場份額、注冊資本50億元、總資產高達310億元的中國最大文化企業——北京萬達文化產業集團12月1日宣告成立。無論是注冊資本還是資產,萬達都遠遠超過國內其他文化企業。它預計2012年收入有220億元人民幣,為中國之最,並可進入世界文化企業前40名行列。
王健林表示,根據全球知名咨詢機構羅蘭·貝格的報告,在世界文化企業排名中,萬達文化產業集團2012年收入可進入世界前40名;計劃2016年收入達400億元,進入世界前20名;2020年收入達800億元,進入世界前10名。
新成立的萬達文化產業集團之所以能有如此驕人的業績前景,關鍵在於它旗下共有11家公司,是「勢力范圍」覆蓋9個行業的「文化航母」——萬達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擁有亞洲最大的萬達院線和美國AMC影院公司,開業影城495家,電影屏幕6000塊,佔有全球近10%的市場份額。此外,它還擁有影視製作公司、影視產業園區、演藝公司、中國最大的連鎖量販KTV娛樂企業、《大眾電影》雜志、財經類周刊《華夏時報》等。甚至有資料顯示,20多年來,萬達美術館已收藏中國近現代百位一流大師的千幅館藏級作品,市值超100億元,多次代表中國參加對外交流活動。
北京市通州區區長岳鵬透露,萬達將在北京東部的通州區建設世界一流的主題公園——萬達文化旅遊城,拓展時尚文化旅遊業。
王健林表示,萬達文化產業集團落戶北京,與北京全國文化中心的定位密不可分。萬達集團決心在做大做強實業、十年內成為全球一流跨國企業的同時,把文化產業作為集團支柱產業重點發展。
2016年1月12日,萬達集團並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萬達集團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約230億元人民幣)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這是迄今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最大一樁文化並購。傳奇影業董事會主席兼CEO托馬斯-圖爾將留任,繼續負責公司的日常經營,並且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萬達的成功發展中。
10.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文發集團致力於建設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投資運營平台。多回年來,中國文發集團答在文化產業領域積極探索,堅持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在印刷出版領域中,已成功打造了「新華印刷」「科印傳媒」、「全印展」、「科印網」、「漢儀字型檔」等知名品牌。
法定代表人:陳彥
成立時間:2003-04-15
注冊資本:218431.431669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0000000003781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翠微路2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