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

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

發布時間:2021-01-10 13:06:24

❶ 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

(1)表1顯示,自~2010年以來A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逐年上升,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偏低。(2分)圖1顯示,2006~2010年以來A市文化產業投入增長率、文化產品出口額增長率、文化產品消費增長率逐年穩步上升,但文化產品消費增長率增速相對偏慢,文化消費比重過低。(2分)
(2)①積極推動文化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2分)增加對文化產業的投入,提高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中的比重,生產適銷對路的文化產品。(2分)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增強文化產品的出口競爭力。(2分)
②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該市應積極增加居民收入,拉動文化消費力。(2分)同時積極引導居民轉變消費觀念,理性消費,改善消費結構,避免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的傾向。(2分)

❷ 為什麼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之所以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從根本上說,是由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決定的,是由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決定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即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性質和變革;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即上層建築必須積極為經濟基礎服務,促進其形成、鞏固和發展。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文化屬於上層建築中的意識形態范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堅持正確的思想輿論導向,堅持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創作出更多的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反之,如果違背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渲染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和封建迷信,鼓吹錯誤甚至是反動的思想觀念,製造低級庸俗的精神垃圾,勢必干擾和破壞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可見,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是我們黨在新時期對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狀況規律的創造性運用,是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保證。
把社會效益放在發展文化產業的首位,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對經濟效益的合理追求。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既是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條件,也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產業有了較快發展,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但從總體上看,我國文化產業規模還較小,經濟效益也不十分理想。目前,我國文化和相關產業創造的增加值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約3%,而發達國家普遍達到10%左右。借鑒發達國家發展文化產業的成功經驗,加快發展我國文化產業,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產業和文化產品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努力實現理想的經濟效益,是實現科學發展、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觀需要。因此,我們必須處理好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做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

❸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黨和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中華文化史掀開新的

答案D
此題以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文化事業得到新發展為背景專,考查學生理解屬和認識問題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判斷各選項觀點表述是否正確,排除觀點錯誤的選項。A項說法錯誤,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是發展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事業。B項錯誤,我們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C項不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

❹ 為什麼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為什麼發展文化產業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產品的意識形態屬性和商品屬性所決定的,是文化產業實現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產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導社會的意識形態屬性,也有通過市場交換獲取經濟利益、實現再生產的商品屬性。在兩種屬性中,意識形態屬性是文化產品的特殊性,商品屬性是文化產品的普遍性。意識形態特殊性,是指文化產品與一般的商品不同,不僅僅具有與一般物質產品一樣的使用價值和使用功能,而且承載著一定的思想和精神內涵,作用於人們的思想和心靈,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准則。物質產品有使用周期,精神產品沒有使用周期。好的文化產品,即使作為物質形態的產品已經消失,但其所承載的思想觀念等精神價值會永遠留存下去,影響幾代甚至幾十代人。因此,要充分認識文化產品的意識形態特殊性,決不能把文化產品等同於一般的物質產品。
文化產品的商品屬性,主要是指大多數文化產品與其他商品一樣也要進入市場,經過市場交換才能為更多的人所購買和消費。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文化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都必須和市場緊密結合,發生等價交換行為,都要以盈利為目的,才能實現其經濟價值,保證文化企業的生產和擴大再生產。這是文化產品的普遍性。
文化產品具有的這兩種屬性,要求我們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正確處理好兩種效益的關系。
第一,要認識到文化產品的這兩種效益從根本上是一致的,可以實現有機統一。
第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產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時也會發生沖突,要求我們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第三,要鼓勵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者在講求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努力追求經濟效益,實現兩個效益的有機統一。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❺ 我國為什麼要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文化落後就如同是一個頭腦簡單,直至發達的人,最終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要大力推進文化建設,積極發展文化產業,提高全國人民的文化素質,提升國民教育水平。 發展科技,科教興國。

❻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什麼要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簡單點:
人沒精神、沒思想就是個僵屍、傀儡,在說了『和平演變』知道不?前蘇聯就是這樣玩完的,在說了中華民族正在重塑自我。。。。。。
所以必需如此,必需擁有文化的主陣地。。。。。。

❼ 我國應該怎樣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產業

推動文化產業建設,一定要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道路前進,採取各種方式,大膽創新,將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使經濟和文化更好的結盟,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結合起來,注重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贏。而且在二者發生矛盾的時候,應該以社會效益為首要和重點,堅決杜絕忽視社會效益,片面注重經濟效益的錯誤做法。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使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相互促進,協調發展,讓人們享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幸福生活。

❽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需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嗎

①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文化資源配置的合理配置。②切實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綜合運用財政、稅收、信貸杠桿鼓勵各類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加快發展文化產業。③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必須毫不動搖地支持和壯大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企業,毫不動搖地鼓勵和引導各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⑤堅持改革開放,著力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堅持發展多層次、寬領域對外文化交流格局,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與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