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政府支持寧波發展物流產業的政策有哪些
寧波作為浙江省綜合物流中心和上海、蘇州一起被列為全國三大物流試點城市。
1)2001 年就已經建立省現代物流發展聯席會議制度。
2)2003 年制定了 《浙江省現代物流發展綱要》。
3)2005 年又制定了《關於加快浙江省現代物流業 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法規。
4)寧波市 2002 年制定了《關於加快我市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若干 意見》。
5)2003 年提出了《現代物流發展規劃》。
這以後每年都有新的引導政策 和發展管理方法等出台為寧波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坐標性指導。
上述這些舉措為全省現代物流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奠定了良好基礎。
② 寧波恆度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寧波恆度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2012-03-31在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專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江北區環城屬北路東段699號301室。
寧波恆度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205591582814C,企業法人徐亞波,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寧波恆度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經營演出及經紀業務。(在許可證件有效期內經營) 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策劃;企業品牌形象推廣策劃;教育信息咨詢(不含出國留學咨詢與中介服務、文化教育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市場調查;廣告服務;國內勞務派遣;會展服務;三維動畫設計;禮儀服務;商務信息咨詢;投資咨詢(除期貨、證券);服裝、影視設備及器材的出租。在浙江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329674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1149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寧波恆度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③ 寧波市人民政府的組成部門
寧波市政府辦公廳
寧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寧波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寧波市教育局
寧波市科技局
寧波市公安局
寧波市監察局
寧波市民政局
寧波市司法局
寧波市財政(地稅)局
寧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寧波市民族宗教事務局
寧波市國土資源局
寧波市規劃局(市測繪與地理信息局)
寧波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寧波市城市管理局(寧波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寧波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港口管理局)
寧波市水利局
寧波市農業局
寧波市林業局
寧波市貿易局
寧波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
寧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寧波市衛生局
寧波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寧波市審計局
寧波市環境保護局
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
寧波市糧食局
寧波市旅遊局
寧波市體育局
寧波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寧波調查隊
寧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寧波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寧波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寧波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
寧波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寧波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
寧波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寧波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中共寧波市委寧波市人民政府信訪局
寧波市人民政府口岸與打擊走私辦公室
寧波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寧波市人民防空辦公室
寧波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寧波市行政審批管理辦公室(寧波市公共資源交易工作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寧波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寧波市人民政府國內經濟合作辦公室
寧波市農業機械化服務總站(寧波市農業機械化管理局)
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寧波市供銷合作聯合社
寧波市社會科學院(寧波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寧波市分會/中國國際商會寧波商會
寧波市檔案局(館) 餘姚市人民政府
慈溪市人民政府
奉化市人民政府
寧海縣人民政府
象山縣人民政府
鄞州區人民政府
海曙區人民政府
江東區人民政府
江北區人民政府
鎮海區人民政府
北侖區人民政府 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寧波保稅區管理委員會
大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寧波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寧波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管理委員會
寧波杭州灣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
梅山島保稅港區管理委員會
④ 《浙江省文化產業「十二五」規劃》中,對發展文化產業提出了六條舉措:一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強調文化發
①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有利於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創新是文化繁榮的必由之路。②完善文化市場體系,夯實文化消費基礎,有利於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後文化,抵制腐朽文化。③提升文化科技含量和文化品牌建設,有利於促進文化資源的收集、選擇、傳遞和儲存,促進文化傳播、繼承和發展。④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的主體,加強文化人才培養,有利於壯大文化創新隊伍,打造精品文化,創造出更多的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⑤擴大文化對外貿易,實施走出去戰略,有利於加強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吸取世界優秀文化影響和外來文化的積極成果,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
⑤ 寧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領導分工
陳佳強:局長、書記
主持局黨政全面工作;
鄒大鳴:副局長、副書記、巡視員
分管組版織人事處、科技管理權處、廣播電影電視處工作;
孟建耀:副局長、黨委委員
分管計劃財務處、文物與博物館處工作;
舒月明:副局長、黨委委員
分管文化市場管理處、新聞出版處(版權管理處)工作;
酈寶夫:副局長、黨委委員
分管文化產業處(政策法規處)、行政審批處、文改辦工作;
王水維:副局長
分管文化藝術處(非物質文化遺產處);
孫玉強:副局長,黨委委員
分管辦公室(對外文化交流處)工作;
徐本傳:黨委委員、紀檢組組長
主持紀檢、監察工作;
江武吉:黨委委員、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總隊長(副局級)
主持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工作,協助分管廣電監測中心工作;
呂 勇:黨委委員、辦公室(對外文化交流處)主任
協助分管社團工作。主持組織人事處工作,分管社團工作辦公室。
汪志銘:副巡視員、文化藝術處處長
主持文化藝術處工作,協助分管專業文化、群眾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
李忠浩:副巡視員、組織人事處主任
協助分管文化市場管理等工作。分管文化市場管理處。
⑥ 文化產業振興發展規劃的政策措施
(一)降低准入門檻。落實國家關於非公有資本、外資進入文化產業的有關規定,根據文化產業不同類別,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途徑,積極吸收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參與國有文化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二)加大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通過貸款貼息、項目補貼、補充資本金等方式,支持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建設,支持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及跨區域整合,支持國有控股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領域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支持大宗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出口。大幅增加中央財政「扶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文化體制改革專項資金規模,不斷加大對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支持力度。
(三)落實稅收政策。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中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研究確定文化產業支撐技術的具體范圍,加大稅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四)加大金融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積極倡導鼓勵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大力開發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文化企業「走出去」的貸款擔保業務品種。支持有條件的文化企業進入主板、創業板上市融資,鼓勵已上市文化企業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等再融資方式進行並購和重組,迅速做大做強。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發行企業債券。
(五)設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按照有關管理辦法,由中央財政注資引導,吸收國有骨幹文化企業、大型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認購。基金由專門機構進行管理,實行市場化運作,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推動資源重組和結構調整,促進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