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讀「我國地形面積比例圖」完成18~19題山地面積占我國陸地面積33%,這對下列哪種產業發展最為不利(
我國地形復雜多樣,陸地地形的基本類型在我國都有分布;其中,丘陵占總面積的10%,山地佔33%,高原佔26%,盆地佔19%,平原佔12%.我國山地面積廣大,山地由於受自然環境的限制,不太適合發展種植業及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故選:D.
⑵ 近年來,昆明市周邊農村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其發展方向最可能是()A.擴大水稻種植面積B.大規模
近年來,昆明市周邊農村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根據其有利的氣候條件是四季如春,降水豐沛,大力發展花卉、蔬菜、瓜果等種植業.
故選:C.
⑶ 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包括哪些內容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糧食生產的總體發展趨勢是:產量增加,面積減少
,比重下降。全國糧食產量連續邁上40000萬噸(1984年40731萬噸)、45000萬噸
(1993年45649萬噸)和50000萬噸(1996年50454萬噸)三大台階。糧食播種面積,
1980年為117234千公頃(17.59億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80.1,1990年為
113466千公頃(17.02億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76.5,10年間面積減少3768千
公頃(5600多萬畝),比重下降3.6個百分點;2000年為108463千公頃(16.27億畝)
,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69.3,10年間面積又減少5000千公頃(7500萬畝),比重
下降7.2個百分點。
小麥生產發展呈現兩個特徵:一是產量增長更加迅速。全國小麥產量連續邁
上8000萬噸(1983年8139萬噸)、9000萬噸(1986年9004萬噸)、10000萬噸(1992年
10159萬噸)、11000萬噸(1996年11057萬噸)和12000萬噸(1997年12329萬噸)五個
台階。以1980年產量為100,1990年全國糧食產量指數為139,2000年為144,產量
最高的1998為160;而1990年小麥產量指數為178,2000年為180,產量最高的1997
年達223。由於小麥產量增長速度快於全部糧食產量增長速度,小麥在糧食產量中
的比重也出現上升,1980年為17.2,1990年為21.7,2000年為21.5。二是小麥播
種面積的發展呈現先升後降格局。全國小麥面積最高記錄出現在1991年,為30948
千公頃(4.64億畝)。以1991年為分水嶺,此前小麥面積有增有減,在波動中呈現
上升趨勢;此後小麥面積也是有增有減,在波動中呈現下降趨勢,特別是最近幾
年來北方春小麥和長江流域紅小麥面積下降較多。
糧食在面積減少的情況下產量快速增長,主要原因:一是土地和價格等政策
因素有利。80年代初期土地實行家庭承包經營,連續大幅度提高糧食的政府收購
價格,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90年代以來逐步放鬆政府對生產的控制,引入市
場機制,提高政府收購價格,實行保護價收購政策,延長土地承包期,也激勵農
民發展糧食生產。二是品種改良和栽培技術進步。雜交技術的推廣,優良品種的
不斷涌現,使糧食品種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糧食品種每更新換代一次,單產提高
10左右。農民已由世世代代自留種子,轉向使用商品種子。水稻旱育拋秧、小麥
精量播種、玉米地膜覆蓋等栽培技術的推廣,也有助於糧食單產提高。1980年全
國糧食單產為2745公斤/公頃,小麥為1890公斤/公頃;1990年全國糧食單產為
3930公斤/公頃,小麥為3195公斤/公頃;2000年全國糧食單產為4261公斤/公頃,
小麥為為3738公斤/公頃。三是投入增加。除國家投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外,農民
自身對糧食生產的投入也在增加。以化肥為例,全國化肥使用量,1980年為
1269.4萬噸(折純,下同),1990年為2590.3萬噸,10年增長了1320.9萬噸;2000
年為4146.3萬噸,10年間又增長了1574萬噸。約70的化肥用於糧食生產,糧食生
產對化肥等的使用已形成嚴重依賴。
二、糧食生產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
(一)品種和品質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優質專用產品快速發展。各地適應市場
需求,淘汰劣質品種,壓縮大路品種,發展優質專用產品。2000年全國優質專用
小麥面積比例達到17.5,比1998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從2001年夏收情況看,優
質專用小麥面積又比上年增加1300千公頃(2000萬畝),達到6000千公頃(9000萬畝
),佔小麥面積的比重提高到22.5。優質專用小麥品種的發展和商品率的提高,一
定程度上替代了進口。通過近年來的調整,適口性差、出米率低、市場滯銷的劣
質早秈稻種植面積大幅度壓縮,優質品種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水稻品質的整體
水平有較大提高。2001年全國優質稻種植面積達16000千公頃(2.5億畝),比1998
年增加8000千公頃(1.2億畝),優質稻占水稻總面積的比重已超過50。為解決玉米
越區種植、含水率高、品質較差問題,近幾年東北地區大力推廣生育期短、脫水
快的玉米品種,玉米種植區整體退出了一個積溫帶,含水量下降了10到15個百分
點,明顯提高了玉米的商品品質。同時,一些地區還因地制宜地發展飼料玉米、
加工專用玉米,初步改變了我國玉米品種結構單一的狀況,形成了飼用、食用和
加工專用玉米共同發展的格局。
(二)主要糧食品種逐步向優勢產區集中,按比較優勢組織糧食生產的格局正
逐步形成。以小麥為例,華北地區適宜小麥發展的優勢得到進一步揮,北京、天
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6省市小麥種植面積佔全國小麥總面積的比重從1990
年的42上升到1999年的45,提高3個百分點;同期,6省市小麥產量佔全國比重從
47上升到54,提高了7個百分點(見下表)。水稻、玉米等糧食品種也逐步向優勢產
區集中。同時,一些各具特色、各顯優勢的作物帶、產業帶逐步形成,我國東、
中、西三大區域農業發展開始出現合理分工。東部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的外
向型農業長足發展,目前我國出口的農產品中75來源於東部地區;中部地區發揮
糧食生產優勢,逐步成為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西部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的生
態農業和特色農業發展步伐加快,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華北6省市在全國小麥生產中的地位
面積(千公頃) 佔全國比重(%) 產量(萬噸) 佔全國比重(%)
1990年 12783 42 4712 47
1999年 12852 45 6123 54
(三)以公司帶農戶的糧食生產組織形式正在形成。近幾年來,一些糧食加工
企業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積極引導和組織農民發展優質專用糧食生產,不
僅使專用的優質原料有了穩定的供應渠道,而且還有效地解決了農民在優化農業
結構中種什麼,為誰種的難題,從而走出了一條以加工帶動生產,以生產促進加
工的糧食生產和經營新體制,實現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例如,鄭州第二麵粉
廠按照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培育自己的優質原料生產基地,帶動農民發展優質
專用小麥生產。從1995年開始,該廠在河南省選擇條件比較適宜的近10個縣(區)
、29個鄉鎮,作為優質專用小麥種植基地,每年與當地農民簽訂購銷合同,確定
小麥品種和收購價格,提供種子和技術服務,引導和支持農民增加優質專用小麥
生產,取得明顯效果。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該廠分別收購優質專用
小麥600噸、2700噸、1.3萬噸和1.6萬噸,2000年超過6萬噸,呈逐年增長勢頭,
不僅較好地滿足了企業加工生產的需要,更為重要的是,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結構
調整,優化了糧食生產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該廠已擁有13.3千公頃(20
多萬畝)的優質專用小麥種植基地,帶動3.6萬農戶發展優質小麥生產。又如,長
春大成實業集團通過定向育種、定向種植、定向收購,不僅為企業自身提供了優
質原料玉米,滿足加工需要,同時也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新的途徑。該集團成立了
原料玉米基地公司,專門負責建立生產基地,通過基地鄉鎮政府與農民簽訂產銷
合同。從1998年開始,大成集團先後在全省35個鄉鎮建立原料玉米生產基地,面
積達86千公頃(129萬畝),種植農戶達5.9萬戶。其中,特用玉米基地8個,面積30
千公頃(45萬畝),種植農戶2.3萬戶;普通玉米基地27個,面積56千公頃(84萬畝)
,種植農戶3.6萬戶。湖南省在發展優質稻過程中,也採用了類似形式。
⑷ 6年過去了,放棄100萬年薪,回甘肅農村種地的北大博士,如今怎樣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愛恩斯坦
如果沒有理想的人生,就像一艘無舵的航船,飄飄盪盪,沒有方向。一個人擁有了理想,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沒有理想,成功對你就無從說起。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理想,萬一實現了呢?
6年前,北大博士賈存勤,為了心中理想,放棄100萬年薪的工作,回農村種肉蓯蓉。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在老家靖遠把幾萬畝的荒漠種成了一片綠地。
四、結語
今年,賈存勤已經44歲,他從小就夢想有一天走出山村,但走出山村後,他又有了一個新的理想。
如今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他用自己所學知識,把家鄉變成一片綠草,不再遭受風沙的侵害,同時還發展了「肉蓯蓉」產業,與當地農民一起致富。
對於賈存勤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面留言!
⑸ 種植果樹國家有補助嗎
國家各個部委發布的農業種植類政策:
一、項目申報受理單位:供銷合作總社、農業綜合開發辦
項目名稱: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土地治理項
支持范圍:種植、養殖基地和設施農業項目;棉花、果蔬、茶葉、食用菌、花卉、蠶桑、畜禽等農產品加工項目;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項目。
資金補助數額:80—160萬元
申請申報時間:3月
二、項目申報受理單位:科技廳、科委
項目名稱: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支持范圍:現代種業、食品加工、飼料、生物農葯、農業機械裝備、生物質利用與生物能源、林產加工、鄉村環保、鄉村物流等涉農產業的重大技術成果轉化
資金補助數額:100-300萬元
申請申報時間:4月
三、項目申報受理單位:農業部
項目名稱:農產品促銷項目資金
支持范圍:主要用於組織農產品海外市場促銷、開展國內市場產銷對接、網路促銷、市場開拓等方面
資金補助數額:10-80萬
申請申報時間:6月
項目名稱: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旱澇保收標准農田示範項目
支持范圍:選擇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確定的800個產糧大縣(場)以外的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旱澇保收標准農田示範項目
資金補助數額:600元/畝,單項不超過10000畝
申請申報時間:5月
項目名稱:扶持「菜籃子」產品生產項目
支持范圍:重點扶持蔬菜(包括食用菌和西甜瓜等種類),適當兼顧果、茶,每個設施基地200畝以上(設施內面積,下同),每個露地基地1000畝以上
資金補助數額:5000元/畝,不超過300萬
申請申報時間:7-8月
項目名稱:種子工程植保工程儲備項目
支持范圍:從事蔬菜集約化育苗3年以上、已有年培育蔬菜優質適齡壯苗500萬株以上能力,近3年內未出現假劣種苗問題
資金補助數額:中央資金500萬內
申請申報時間:5-6月
四、項目申報受理單位:財政部
項目名稱: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和「一縣一特」產業發展試點項目
支持范圍:農業基礎設施、良種繁育、農業污染物防治、廢棄物綜合利用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公益性項目建設,以及新產品新技術推廣應用、農產品精深加工等
資金補助數額:500-800萬
申請申報時間:10月
項目名稱:一般產業化項目扶持
支持范圍:農產品、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種植、畜禽水產養殖等種植養殖基地,農產品加工,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
資金補助數額:50-150萬
申請申報時間:10月
五、項目申報受理單位:農業部、財政部
項目名稱: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
支持范圍:重點扶持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馬鈴薯貯藏窖、果蔬通風庫、冷藏庫和烘乾房等產地初加工設施
資金補助數額:先建後補,是具體情況
申請申報時間:9月
六、項目申報受理單位:供銷合作總社
項目名稱:新網工程
支持范圍:農副產品及農資配送中心、連鎖經營網點、批發交易市場改造;農副產品冷鏈物流系統改造;農副產品及農資市場信息收集與發布、農化服務體系、質量安全服務體系等公益性服務項目。
資金補助數額:200—400萬元
申請申報時間:4月
七、項目申報受理單位:國家扶貧辦
項目名稱:扶貧項目支持范圍:帶動農民增收性強的農產品加工產業
資金補助數額:500萬元
申請申報時間:不定
八、項目申報受理單位: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
項目名稱:現代農業園區試點申報立項
支持范圍:優質高產糧食生產基地、名特優新經濟作物(或林果業)規模種植基地、糧食等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冷鏈物流、生態觀光休閑農業等各類功能區
資金補助數額:1000-2000萬
申請申報時間:5月
項目名稱: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
支持范圍:糧食主產區,灌區位於或跨越農業綜合開發縣(市、區),灌溉面積為5~30萬畝
資金補助數額:單個項目的總費用不超過2000萬元
申請申報時間:8月
項目名稱: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
支持范圍:種植、養殖基地和設施農業項目;棉花、果蔬、茶葉、食用菌、花卉、蠶桑、畜禽等農產品加工項目;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項目
資金補助數額:300萬
申請申報時間:6月底
項目名稱:農業綜合開發專項-園藝類良種繁育及生產示範基地項目
支持范圍:品種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特色優勢和出口優勢。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且輻射帶動能力強,促進周邊群眾增收作用顯著。
資金補助數額:150萬元
申請申報時間:6-8月
九、項目申報受理單位:各省發改委、商務廳
項目名稱:冷鏈物流和現代物流項目
支持范圍:倉儲設施、運輸工具資金補助數額:100萬
申請申報時間:7月
上述種植類扶持項目只是中央財政扶持種植類的一部。國家對種植類的扶持只增不減,只多不少,申報時間每年略有差異。
⑹ 近年來,青海省互助縣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通過擴大種植面積,推廣標准化栽培技術,加強農業產品流通等工
小題抄1:A 小題2:D 小題3:C ⑺ 陝西農業30年的發展(種植業,畜牧業,現代農業,農村發展等方面)
30年日月新天。西部農業,正逐步改變單家獨戶的小生產經營方式,走上一條合作化、產業化、規模化農業發展之路。 ⑻ 中國的東北、華北等很多地區適合種植玉米,如今中國的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僅次於美國。近年來,隨著科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