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調

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調

發布時間:2021-01-10 03:57:23

Ⅰ 新能源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新能源重點細分行業發展現狀
1、太陽能
太陽能(000591)具有環保,效率高無枯竭危險的特性,在使用上對地理位置要求較低,因此我國光伏發電市場發展快速。在應用分布上,光伏發電36%集中在通信和工業應用,51%在農村邊遠山區的應用,小部分應用於太陽能商品如計算器,手錶等。除此以外,光伏的應用呈多樣化趨勢,與扶貧,農業,環境等相結合。例如,最近一兩年光伏農業大棚正在快速擴張中,光伏農業項目佔2015年上半年備案項目總數的30%左右,成為光伏應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政策扶持和國內市場需求被激發的情況下,光伏發電端增長迅猛。截止2015年9月底,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795萬千瓦。不過現在制約光伏產業發展的最大問題還在於我國企業在光伏技術領域還處於下游水平,並且主要市場需求還集中於國外。
2、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源是近幾年來發展快速的能源領域。其低污染性,分布廣泛性,並且總量豐富,使得它具有廣泛的應用性。生物質能源在利用上目前仍以直接燃燒為主。除此以外,生物質也可以應用在發電,和製造乙醇汽油燃料等。生物質能源作為後起之秀,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在我國,由於認識普及程度不足,政府補貼門檻過高,資源分散,收集程度落後等一系列問題,使得生物質能源在推廣中存在阻擾。不過,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進一步推向深入,生物質能源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以2014年營業收入為標準的方式,客觀反映了新能源產業內的格局動態變化。從收入規模來看,太陽能產業作為新能源產業的老大哥,其優勢正在縮小,而以生物質能為代表的後來者正奮起直追,縮小差距。
太陽能企業為6875億元,占總營收的24.27%;生物質能企業為4520億元,佔15.96%;風能企業為3270億元,佔11.54%。以儲能電池為主的其他新能源行業企業為1321億元,佔4.66%。這一變化基本反映了新能源產業格局的發展趨勢,生物質能作為新能源家族的後起之秀,其儲備充分、分布廣泛、綜合成本低(全生命周期)等優勢,發展勢頭迅猛,已成為各國政府及資本市場的新寵。
3、風能
風能由於受地理位置限制和對面積要求較高,其應用沒有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廣泛。但風能發電成本低,在條件優厚的地區風能發電成為當地發展新能源產業的一有利模式。隨著中國風電裝機的國產化和發電的規模化,風電成本有望繼續降低,加上持續性的政策優惠,風能行業發展呈現復甦跡象。
4、核能
核能盡管不是可再生資源,但核能幹凈,無污染,幾乎零排放的特徵讓核能發電在能量資源利用上頗受關注。目前我國正在運營的核電站13個,共22台機組。核電行業技術要求高,具備一級生產資質的企業少。作為核能行業的龍頭企業,廣核和中核的新核電技術的推出和應用,標志著我國已經擁有成熟的三代核電技術。目前國內核電產業鏈仍以國企為主導,在大型核電專用設備知道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核電的發展仍依靠國家政策,2016年內陸核電廠或開始動工,核能行業回暖。

Ⅱ 新能源產業現狀怎樣帶動經濟穩定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新能源行業在國內、外市場的雙重提振下,景氣度維持高位。全球光伏裝機在中國、日本、美國以及英國等國家的帶動下,預計全年新增裝機規模有望達到 58.5GW,較 2014年44GW的實際裝機量同比增長32.95%。 其中,中國光伏裝機規模1-9月已經達到9.9GW,同比增長 177%,預計全年裝機規模達 15GW 以上。
全球風電 2015年新增裝機規模也有望維持在50GW 以上,較2014年增長約 8.9%。雖然在增量上略顯不足,但包括印度、巴西等在內的新興經濟體裝機規模明顯增加,未來仍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我國風電裝機容量上半年在 9GW 左右,同比增幅約 42%,預計全年裝機規模達 23GW。
考慮到每年四季度均為光伏電站並網竣工的高峰期,預計 2015年全年我國光伏電站新增裝機規模突破 15GW 已成為大概率事件,基本完成年初國家能源局的規劃目標。
在完成 15GW 新增裝機容量的前提下,預計到「十二五」末期,我國光伏電站累計裝機規模可達 43.05GW,較「十二五」初期裝機規模增長 54.5倍,超額完成「十二五」光伏裝機 35GW 的目標,過去五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 170.84%。

Ⅲ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就拿現在中國新能源產業中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吧,如果可以解決以下6個問題,那麼新能源行業就可以徹底起飛了。
1、無法解決的里程焦慮
電池的上限決定了電動汽車的上限,無論把能耗管理系統和風阻做的多麼出色,都只能錦上添花,而一味地增大電池也並不一定能帶來良性循環,電池越大、重量越大、安全隱患也越大,同時,電動汽車的最佳續航表現是城市而非高速,一輛續航500km的電動汽車上了高速往往只能跑300多km,相比之下,燃油車要穩定且出色的多。
2、缺乏充電站
即使每300km只有1個加油站,對燃油車來說也不是大問題,而電動汽車則不然,以加油站和充電樁數量最多的美國為例,其加油站和充電樁的比例為1000:1,也就是說充電樁的數量需要提升1000倍才能達到現有加油站的數量,但這遠遠不夠,如果電動汽車和充電樁的比例無法做到1:1甚至更多,充電將會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3、時間就是金錢
只需要3分鍾的加油時間,就可以為燃油車恢復100%的續航里程,而電動汽車根據快充、慢充的不同則需要2-9個小時不等,即使通過快充並只沖到80%,也需要長達45-60分鍾,電動汽車不是手機,充電的時候沒有任何作用。
4、很少有人提到電池組維護和更換的費用
確實,電動汽車幫你省下了很多油費,但這並不意味著節省的資金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因為無論一輛電動汽車提供什麼樣的質保,電池的自然損耗都不在質保范圍,那麼當意外事故或完成1200次左右的循環時(鋰電池的理論壽命),就必須要更換電池組,以特斯拉Model 3為例,不含稅的價格為1315元/kWh,那麼假如電池組為70kWh,總共需要花費9.2萬元。
5、電動汽車也需要化石燃料
不可否認,電動汽車自身屬於「0排放」,但這只是一種「污染轉移」的手段,真正的電力產生仍然需要化石燃料,盡管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核電已經存在,但是只佔了極小的一部分,煤炭、石油、天然氣仍然是電力產生的必要資源,以美國等發達國家為例,大約70%的電力來源於化石燃料,這個比例在發展中國家會更高。
6、強悍的加速很有趣,但持續的高速才是實力
由於電機本身的優勢,能夠幾乎0延遲地爆發最大扭矩,所以電動汽車擁有無與倫比的「零百」加速能力,但是這會消耗巨大的電能,而持續的高速行駛也會消耗更多的電能,這就使得高速工況下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大打折扣,所以電動汽車並不適合持續的高速行駛,但這根本不是燃油車需要考慮的事情。
不得不說,第4、5兩個理由最令人無奈,燃油車經過100年不間斷的發展和技術革新,才有了今天這樣的規模,而電動汽車想要在短短的10年、20年內取代,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電池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否則這個瓶頸永遠存在。

Ⅳ 新能源有什麼發展趨勢

2018年新能源行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531」新政利大於弊,未來光伏、風電成長空間巨大

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針分析

堅持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進一步完善新能源發電項目競爭配置機制,進一步優化風電光伏發電的建設布局,推動風電和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支持風電光伏分散式發展,持續強化可再生能源消納工作。是管理層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擬定的現行方針。

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穩步擴大,發電裝機達到7.06億千瓦

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穩步擴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在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5596萬千瓦,佔全部新增電力裝機的69%。而截至到2018年9月底,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06億千瓦,同比增長12%。這其中,包括水電裝機3.48億千瓦、風電裝機1.76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1.65億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1691萬千瓦。

以風電、光伏為例,在風電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風電新增並網容量1261萬千瓦,同比增長30%,風電發電量26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從新增並網容量區域分布來看,新增比較多的省份主要是內蒙古(193萬千瓦)、江蘇(156萬千瓦)、山西(117萬千瓦)、青海(110萬千瓦)、河南(86萬千瓦)、湖北(79萬千瓦),合計佔到全國新增容量的59%。

在此基礎上,風電熱門市場海上風電也在快速增長,今年前三季度,海上風電新增並網容量102萬千瓦,主要集中在江蘇(92萬千瓦)和福建(9萬千瓦)兩省,累計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305萬千瓦,主要集中在江蘇(255萬千瓦)、上海(30.5萬千瓦)、福建(19萬千瓦)。

更為值得欣喜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達到1565小時,同比增加了178小時。其中,棄風電量為222億千瓦時,同比減少74億千瓦時。全國平均棄風率為7.7%,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7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曾經困擾行業的棄風限電情況,正在全面改善。

在光伏方面,我國光伏發電市場也總體穩健,截止到今年9月份,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16474萬千瓦(光伏電站11794萬千瓦,分布式光伏4680萬千瓦)。在此背後,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454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新增1740萬千瓦,同比減少37%,分布式光伏則新增1714萬千瓦,同比增長12%。

從新增裝機布局看,華東地區新增光伏裝機為858萬千瓦,佔全國的24.8%;華北地區新增光伏裝機為842萬千瓦,佔全國的24.4%;華中地區新增裝機為587萬千瓦,佔全國的17.0%。而與風電一樣,全國來看,光伏遭遇棄光的情況也得到了明顯緩解,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光伏發電平均利用小時數857小時,同比增加57個小時;棄光電量40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1.3億千瓦時,棄光率為2.9%,同比降低了2.7個百分點。

在業界看來,光伏裝機增長重心正在向我國東部,電力市場消納條件比較好的地區轉移。同時,分布式光伏的增長更快,意味著管理層支持風電光伏分散式發展的政策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531」新政長期積極影響大於短期陣痛

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光伏行業密集出台了《關於2019年光伏發電項目價格政策的通知》、《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關於下達
「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計劃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

特別是4月13日,國家能源局對《關於完善光伏發電建設規模管理的通知》及《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辦法》兩個文件徵求意見。彼時,業內普遍認為,這兩個文件是對光伏行業進行規范管理的長效機制,管理層對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項目的管理辦法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

但緊隨其後,對於光伏行業影響似乎更為重大的一項政策,業界稱為「531」新政的《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頒布。

從「531」新政的內容來看,「暫停普通地面電站指標發放」、「分布式光伏規模受限」、「調低上網電價」等內容,看似是扼住了光伏行業命運的喉嚨。按照新政,地面電站、分布式電站和扶貧電站均由國家層面直接安排和管理。其中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建設規模,進一步下調光伏標桿上網電價,降低補貼強度。

這一變化曾令業界嘩然,前瞻數據亦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454.4萬千瓦,同比下降19.7%。其中,雖然分布式成為「逆」勢攀升的典型代表,但光伏電站新增裝機卻同比減少了37.2%。

此外,「531」新政發布後,在資本市場上,以光伏產業上市公司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上市公司股價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光伏組件企業形勢尤為嚴峻,凈利潤率降至1%以下,部分企業甚至出現虧損。而大部分光伏公司在第三季度的營收、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毛利率、現金流等財務指標上均出現了下滑。

不過,慌亂過後,越來越多的業界人士認為,「531」新政的頒布實為利大於弊。

雖然短期內光伏企業將面臨不小的挑戰,但在全球氣候變化、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共識,為了增強光伏發電的競爭力,盡早實現平價上網,「531」新政的頒布有助於提高行業門檻,進一步淘汰落後產能,產業結構也將不斷優化,具有積極意義。

如今,各界應該看到的是,在「531」新政的引導下,光伏產業正在加速淘汰落後產能,上下游越來越多的企業則更為積極地通過技術的革新,實現降本增效,主動迎合市場需求。

11月中旬,A股光伏板塊集體回暖,部分個股甚至呈現大幅上漲。在業界看來,這很大程度上,源於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的會議釋放了較為明確的光伏「十三五」裝機規劃上調信號。對於2018全年光伏發電量,業內人士預計可能接近40GW,比「531」剛出台時業內預計的「30GW以內」要好得多。不過,關於「十三五」全國光伏裝機規劃究竟上調至多少,目前仍是未知。而可期的光伏政策環境迎來邊際改善,有效扭轉此前「531」新政帶來的市場對光伏產業的悲觀預期。

目前,業內普遍預計2022年能夠實現平價,而現在正是平價上網的「最後一公里」。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相關報告,新政對於光伏企業的壓力將逐漸退去,光伏成本和價格仍將處於「快速下降通道」。接下來的光伏市場將呈現無補貼項目與補貼項目共存狀態,同時增強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心,待相關政策細化後,其有望重新激發下游應用端的投資熱情。隨之而來的還有行業信心,業界專家指出,2019年將有新一輪補貼指標,業界千呼萬喚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將正式實施。

風電競價預示平價上網已經來臨

今年,風電行業也迎來了《國家能源局關於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下簡稱《通知》)及《風電項目競爭配置指導方案(試行)》兩項新政,《通知》要求,新增核準的集中式陸上風電項目和海上風電項目應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和確定上網電價。這意味著,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時代的告終,風電平價上網已經到來。

目前,我國風電行業實現快速規模化發展,但存在較為嚴重的棄風限電、非技術成本高等問題。業內專家表示,此次印發的《通知》及《指導方案》,意在解決這兩項不必要的成本,為實現風電平價上網掃清了障礙。

在風電新政發布後,有專家表示,風電建設管理辦法是地方政府自主確定年度建設規模,並通過行政審批確定具體建設項目,但在具體的指標分配上仍存在標准不統一、不透明、難以公平等問題。這會導致將風電資源配置給不具備技術能力和資金實力的企業;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消納條件不能得到有效落實,風電項目建成後不能及時並網。還有可能衍生變相向企業收費等問題,從而增加風電開發過程中的非技術成本。

《通知》提出,尚未配置到項目的年度新增集中式陸上風電和未確定投資主體的海上風電項目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並確定上網電價,各項目申報的上網電價不得高於國家規定的同類資源區標桿上網電價。同時,《指導方案》也將解決棄風限電,消除非技術成本作為項目競爭的前提條件。《通知》及《指導方案》將解決棄風限電,消除非技術成本作為地方政府配置風電開發指標規則和依據,消除不必要的成本,有利於發現風電的真實成本,加速風電平價上網到來。

與「531」新政相似,風電新政從長遠來看能夠解決我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但同樣,會對行業造成短期的陣痛,《指導方案》對競爭要素提出了要求。包括:對開發企業的能力,包括投資能力、業績、技術能力、企業誠信履約情況進行評價;對設備先進性,包括風電機組選型、風能利用系數、動態功率曲線保障、風電機組認證情況進行;對技術方案,包括充分利用資源條件、優化技術方案、利用小時測算、智能化控制運行維護、退役及拆除方案、經濟合理性等評價。

因此,風電企業要不斷提高技術研發能力,具備各環節的優勢資源整合能力,包括設備製造能力、EPC總包資質、工程建設優勢與項目運營等方面。具備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風電企業將會生存下來,經不住市場競爭考驗的企業或將被淘汰。

12月初,廣東省能源局印發《廣東省能源局關於廣東省海上風電項目競爭配置辦法(試行)》和《廣東省能源局關於廣東省陸上風電項目競爭配置辦法(試行)》,以促進海上及陸上風電有序規范建設,加快風電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市場化發展。這也是全國首個風電競價細則。

12月1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寧夏風電基地2018年度風電項目競爭配置評優結果的公示》。共有24家企業32個風電項目參與配置競爭,其中16個項目擬滿額配置,4個項目擬減額配置,平均承諾電價為0.4515元/千瓦時。

而這兩項地方政策的公布,都預示著未來電價仍有下降空間,風電平價上網正在加速到來。也為未來風電市場以及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新能源消納有待進一步改善

除上述光伏、風電兩項重要政策外,今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簡稱《計劃》),其中提到,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產業規模和技術裝備水平連續躍上新台階,為緩解能源資源約束和生態環境壓力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是,新能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日益凸顯,特別是新能源消納問題突出,已嚴重製約電力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為解決風電等清潔能源消納問題,建立清潔能源消納的長效機制,《計劃》中制定了,優化電源布局,合理控制電源開發節奏;加快電力市場化改革,發揮市場調節功能;加強宏觀政策引導,形成有利於清潔能源消納的體制機制;深挖電源側調峰潛力,全面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完善電網基礎設施,充分發揮電網資源配置平台作用;促進源網荷儲互動,積極推進電力消費方式變革;落實責任主體,提高消納考核及監管水平等相關措施。

同時,《計劃》中已經對我國未來光伏和風電的利用率以及棄用率提出了目標。2019年,要確保全國平均風電利用率高於90%(力爭達到92%左右),棄風率低於10%(力爭控制在8%左右);光伏發電利用率高於95%,棄光率低於5%;全國水能利用率95%以上;全國核電基本實現安全保障性消納。

2020年,要確保全國平均風電利用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力爭達到95%左右),棄風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力爭控制在5%左右);光伏發電利用率高於95%,棄光率低於5%;全國水能利用率95%以上;全國核電實現安全保障性消納。

未來,對於光伏和風電行業的發展,有專家指出了以下幾點,抓緊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政策,分省確定電力消費中可再生能源最低比重指標;嚴格執行風電投資監測預警和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結果等監測辦法,在落實電力送出和消納前提下有序組織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積極推進平價等無補貼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率先在資源條件好、建設成本低、市場消納條件落實的地區,確定一批無須國家補貼的平價或者低價風電、光伏發電建設;按照《關於積極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進一步完善交易機制的通知》開展各種可再生能源電力交易,擴大跨區消納,進一步加強可再生能源的送出和消納工作。

風電、光伏未來仍是能源轉型主力軍

根據有關目標,2020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中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電量比重指標要達到9%,但2017年,作為絕對主力的風電和光伏發電量只佔全部發電量的6.5%,距離目標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在此基礎上,相關規劃顯示,2016年至2020年,我國風電新增投產要達到7900萬千瓦以上,2020年達到2.1億千瓦,其中海上風電500萬千瓦左右;太陽能發電新增投產6800萬千瓦以上,2020年將達到1.1億千瓦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未來,國家限制煤電、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不會改變;水電資源總量存在制約,開發成本不斷攀升,未來增長空間有限;核電建設受到整體社會氛圍制約,發展存在不確定性;生物質、潮汐、地熱等發電形式由於資源、成本、技術限制等多方面原因,發展規模也不大;綜合各個因素,風電和光伏將是未來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的主力軍。

Ⅳ 近幾年各種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情況

中國經濟信息網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報告數據還是比較詳實的,可以去看看

Ⅵ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1)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發展速度加快
(2)產業鏈尚不完整
(3)平均技術水平偏低、利用成本較高,產品競爭能力弱

Ⅶ 新能源行業未來發展如何

應該說新能源行業發展前途無量。

新能源也稱清潔能源。狹義地講專,新能源是指氫能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而廣義的新能源也包括在開發利用過程中採用低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氣、清潔煤和核能等。隨著「十一五」規劃的提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的確立,中國迎來了新能源飛速發展的契機。「十一五」規劃中將能源、資源等關鍵領域的重大技術開發放在了優先位置上,擬定了能源長期發展規劃,其中優化能源結構,加快發展核電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長期規劃中佔有重要分量,同時強調了節能優先、效率為本的原則。而《可再生能源法》的正式實施,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有償並網合法化,這為我國新能源產業打開國內市場帶來實質性的幫助,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實現規模化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前景是非常好的。

Ⅷ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態勢

新能源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把發展新能源作為順應科技潮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加之,我國提出區域專業化、產業集聚化的方針,並大力規劃、發展新能源產業,相繼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新能源產業園區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新能源產業園區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顯現出來。如新能源產業園區地區間分布不均衡;產業發展門類齊全、產業規模參差不齊;專門的新能源產業園區不足,綜合性的國家級或省級園區佔主導;圍繞新能源產業研發、製造及新型材料的發展相對成熟,新能源產業的應用相對較弱等。
新能源產業在我國的發展十分迅速。據調查,「十一五」期間,我國新能源呈跳躍式發展, 我國新能源年利用量總計3億噸標准煤,占當年能源消費總量的9.6%。各種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規模明顯增長,體現了我國新能源加速發展的趨勢。
「十二五」時期,我國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還將顯著上升,新能源將發揮調整能源結構、減排溫室氣體、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將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充分發揮水電在增加非化石能源供應的作用,按照集中與分散並重的原則,高度重視電網接入和電力市場消納,繼續推進網電規模化發展,提高網電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按照集中開發與分布式利用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推動太陽能的多元化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大型光伏電站, 重點支持與推廣與建築結合的分布式並網光伏發電系統的應用。提高太陽能發電的經濟性和統籌各類生物能資源,合理選擇利用方式,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源。
按照2015年非化石能源達到能源消費11.4%的目標以及培育和發展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部署, 我國在「十二五」期間將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可再生能源產業。
《上海市戰略性新型產業「十二五」規劃》指出,目標到2015年,上海要成為我國新能源技術領先、應用率先、產業高端的主要基地,產值達到1200億元。
如果說「十一五」是新能源發展的起步階段, 那麼,新能源將在「十二五」走向大規模應用,並將更加重視分布式能源的發展。
成思危院士在會上以」新能源與綠色經濟「為題做主旨報告,他在報告中透露,目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投資或將達5萬億人民幣。
2014年年報披露進入掃尾,119家新能源上市公司中已經有117家公布2014年年報,雖然相差兩家,但是2014年新能源行業中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水平,明顯好於2013年。2014年117家公司共實現465.3億元凈利潤,而2013年,這117家公司共實現凈利潤293.18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58.71%。

閱讀全文

與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