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發展現狀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1-01-09 22:53:40

① 高端裝備製造的高端裝備製造發展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中國高端裝備製造園區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大力培育和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是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途徑,十二五期間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總的思路是這樣考慮的。面向中國工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重點發展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和服務型製造,做強做大,加快發展航空裝備和未經應用產業。提升軌道交通裝備水平,培育和發展海洋功能裝備,把高端裝備製造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實現中國裝備製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到2015年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綜合實力大幅度提升,基本滿足中國工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的需要。 1、產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形成若干高端裝備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集團和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專業化生產企業,建成若干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高端裝備製造急需區。
2、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初步形成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高端裝備技術體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裝備產品和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科技領軍人才。
3、基礎配套能力顯著提升。高端裝備所需的關鍵零部件、基礎件達到50%,關鍵自動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通用零部件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高端裝備是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他六個領域的重要支撐。比如新能源裝備、新材料裝備、高效節能環保裝備、電子信息裝備、新能源汽車生產線等等,考慮到各規劃之間的銜接,按照決定明顯的高端裝備製造的重點方向,十二五期間,重點選擇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航空裝備、海洋裝備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加快推進。
1、航空裝備方面,以市場為主線,組織航空研發、產業化、市場服務發展,大力發展系列支線飛機,重點突破發動機關鍵技術和裝備,空中管理系統和先進發展能力,建立有持續發展能力的航空飛機。
2、衛星產業發展,衛星以建立中國自主的安全可靠長期穩定運行的空間基礎設施以及應用服務體系為核心,制定和實施國家中長期空間基礎設施發展規劃,重點加強航天運輸系統應用衛星系統、衛星地面系統和衛星應用系統建設,大力發生衛星綜合應用的產業鏈,加快中國空間設施的衛星產業的快速發展。
3、軌道交通方面,要圍繞高速、重點、快捷三個方向,重點發展大型工程、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掌握系統集成和關鍵核心技術,提升關鍵零部件制度化水平,形成制度創新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集群,滿足中國軌道交通建設需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
4、海洋工程裝備方面,面向國內外海洋資源開發的重大需求,以海洋油具開發為主要突破口,大力發展海洋礦產資源裝備製造業,圍繞勘探、開發、生產、加工、儲運以及海上作業輔助、服務等環節的需要,重點發展大型水下系統和作業裝備等海洋工程裝備關鍵裝備,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總承包能力和專業化分包能力。
5、智能製造裝備方向,面向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重點推進智能儀表裝備、智能裝備等四大類產品,其中智能專用裝備主要包括大型智能工程機械、高效農業機械、智能印刷機械、自動化紡織機械、環保機械、煤炭機械、冶金機械等各類專用裝備,實現各種製造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精義化,帶動整體智能裝備水平的提升。
6、實施一批重大產業發展工程,加快推進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首先要以推進高端裝備規模化發展為目標,工程化、標准制定、市場應用等產業發展環節,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產學研用一體,重點實施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工程,空間工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創新提升工程、智能製造產業創新發展功能等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指裝備製造業的高端領域,「高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技術含量高,表現為知識、技術密集,體現多學科和多領域高精尖技術的繼承;第二,處於價值鏈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徵;第三,在產業鏈占據核心部位,其發展水平決定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歐美發達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歐洲、俄羅斯等在高端裝備製造業上仍處於全面領先地位,韓國、新加坡和中國、巴西、印度等新型國家則奮力追趕。中國高端設備製造業取得輝煌的成就,成功的根基在於多年快速發展的工業基礎和充足的人才儲備及技術儲備。 隨著信息網路技術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製造企業已經突破了原來傳統車間、企業、社會以及國家的限制,如波音787已經在40多個國家共同組織生產,完成復雜的機電產品的裝配和組成。由此可見,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製資源,融入全球的產業鏈,參與全球的協作與市場競爭是一大發展趨勢。
1、縱觀全球製造業發展趨勢,首先信息化加快了產品的開發周期,優化了開發流程。在20世紀40年代,產品的設計開發流程為產品規劃、產品設計、物理樣機、產品測試和生產;而到了本世紀,則是從產品規劃開始,歷經概念設計、數字樣機、詳細設計以及到物理樣機,直至最後的生產。對比來看,設計製造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生產流程也得到了優化。
2、其次,公共服務平台實現了發展的協同,降低了製造成本。世界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和戴姆斯·克萊斯勒聯合組建了汽車零部件采購平台。通過該平台,5萬家供應商開展協同采購,大大降低了製造成本。可見,社會化的分工和協作,構建了現代產業體系,而製造業企業從「大而全」向「專而精」的方向發展,利用核心的競爭力優勢的資源實現了利潤和附加值的最大化,真正重組了產業的價值鏈和企業的價值鏈,從原來鏈式的結合向網狀的結合轉變。
3、再次,環境的綠色化對製造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世界范圍內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間的矛盾突出,全球環境資源消耗速度超過地球生態自我更新速度達30%。中國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約佔GDP的10%左右,其中70%來源於製造業。
4、最後,推進製造業的服務化,占據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由於技術的進步和先進管理理念的應用,新產品真正處於生產製造環節的時間已經佔了很少部分,而大部分的時間處在研發、采購、銷售、存儲和售後服務。同時專業化又實現了成本最小化,製造業正在加快從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的轉變,製造的服務化已經成為先進製造發展新內容。
綜合以上幾點,高端裝備製造業正在向全球化、信息化、專業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而製造技術則正在向高速高精、自動智能、綠色低碳、高附加值、增值服務、物流聯動等方向發展。

② 智能製造裝備的發展概況

根據《中國智能製造裝備行業價值鏈與市場前瞻分析報告》 分析,重點推進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自動化成套生產線,智能控制系統,精密和智能儀器儀表與試驗設備,關鍵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專用裝備的發展,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帶動工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精密和智能儀器儀表與試驗設備領域,要針對生物、節能環保、石油化工等產業發展需要,重點發展智能化壓力、流量、物位、成分、材料、力學性能等精密儀器儀表和科學儀器及環境、安全和國防特種檢測儀器。
在關鍵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領域,要重點發展高參數、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軸承、液壓/氣動/密封元件、齒輪傳動裝置及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等。
在智能專用裝備領域,要重點發展新一代大型電力和電網裝備,機器人產業,全斷面掘進機、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裝備等智能化大型施工機械,以及大型先進高效智能化農業機械等。
此外,還要以大飛機、支線飛機及通用飛機為應用對象,採用飛機製造、機床製造和材料生產企業相結合,重點發展復合材料制備裝備、自動輔帶/輔絲設備、構件加工機床、超聲加工/高壓水切割設備等。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18日在2011年國際現代工廠/過程自動化技術與裝備展覽會上表示,高端裝備製造業是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七大領域之一,其中智能製造裝備是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重點方向之一。
李東說,改造提升製造業、加快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是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的重要任務。實現由主要依靠規模增長的傳統工業化道路向主要依靠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調整優化技術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和行業結構,成為轉變工業發展方式的核心工作。
面向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重點推進智能儀表裝備、智能裝備等四大類產品,其中智能專用裝備主要包括大型智能工程機械、高效農業機械、智能印刷機械、自動化紡織機械、環保機械、煤炭機械、冶金機械等各類專用裝備,實現各種製造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精義化,帶動整體智能裝備水平的提升。

③ 裝備製造業的行業發展現狀

中國自主品牌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普遍不強,中低端產能過剩、競爭尤為激烈,很多產業的高端環節都被外資品牌牢牢掌控;同時,在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方面,長期以來一直被外資品牌「卡著脖子」。
我國裝備製造業「大而不強」已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及歐債危機的影響,我國裝備製造業面臨著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嚴峻形勢。在高端裝備方面,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開始將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裝備產品的生產和加工製造產業由海外開始陸續收回至本土,並採取了很多鼓勵政策,如稅收減免、補貼獎勵等,鼓勵投資商、製造商回歸本土。

④ 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方向

培育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是關系國家綜合實力、技術水平和工業基礎的一項長期的重點任務。「十二五」期間,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智能製造裝備的重點任務是: 以市場應用為先導,以重點產品研製為主線,統籌航空技術研究、產品研發、產業化、市場開發與服務發展,重點加快大型客機、支線飛機、通用飛機和航空配套裝備的發展,大型客機實現首飛,噴氣支線飛機成功研製,實現支線飛機年銷售100架,建立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航空產業體系。
——大型客機。以滿足國內中心城市點對點、點對樞紐機場的市場需求為目標,以市場需求量大的150座級為切入點,按照安全、經濟、舒適和環保的要求,研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150座級的C919單通道干線飛機,逐步形成產業化能力。開展未來型號前期研究。
——支線飛機。加快ARJ21-700型渦扇支線飛機研製,2012年前後取得中國適航當局的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形成產業化能力,實現批量交付;2013年取得國外適航證書。同時,針對不同用戶需求開展改進改型,適時啟動加長型、公務型、貨運型飛機研製,實現系列化。加快新舟60系列的改進改型和市場推廣;適時啟動新型支線飛機研製。
——通用飛機和直升機。在具有產業基礎的地區,優先發展社會效益好、市場需求大和經濟價值高的通用飛機,加快研製生產大型滅火和水上應急救援飛機,重點支持大中型特種飛機、中/重型直升機和高端公務機的發展,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展6座(含)以下輕小型通用飛機、水上飛機、無人機、特種飛行器和2噸(含)以下直升機,充分利用已有/在研成熟通用飛機平台,通過不斷改進、改型以及升級來滿足用戶需求。
——航空發動機。建立和完善航空發動機創新發展的工業體系,突破大型客機發動機關鍵核心技術,增強創新能力。加快新型航空發動機研製,開展大客商用發動機驗證機研製,2015年完成中法合作中等功率渦軸發動機的研製,建立發動機總裝生產線和實現批量交付。開展現有發動機改進改型。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面向相市場需要,採取多種方式發展輕小型發動機,發展發動機專項技術和相關配套件。
——航空設備。大力發展航空機載、任務、空管和地面設備及系統,促進專業化、系列化、貨架化和規模化發展,按照「系統、設備和器件」三個層次建立產業配套體系。以現有能力為核心,重點加快發展航電、通訊導航、液壓、燃油、環控、電源、起落架、二次動力、生活設施、防火、照明、健康監控等系統供應商,逐步發展多個系統的集成供應商。大力發展低成本通用飛機的系統和設備。 緊密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相結合,以建立我國安全可靠、長期連續穩定運行的空間基礎設施及其應用服務體系為核心,加強航天運輸系統、應用衛星系統、地面與應用天地一體化系統建設,推進臨近空間資源開發,促進衛星在農業、林業、水利、國土、城鄉建設、環保、應急、交通、氣象、海洋、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行業、區域發展以及公眾生活中的應用,形成航天器製造、發射服務、應用設備製造和衛星運營服務構成的完整產業鏈。
——航天運輸系統。繼續實施重大工程,完善現役運載火箭系列型譜,積極開展更大推力運載火箭關鍵技術攻關。
——應用衛星系統。統籌發展氣象、海洋、資源、環境減災衛星,構建完整體系,滿足多方面需求。積極發展新型通信廣播衛星。
——衛星地面系統。完善現有氣象、海洋衛星地面系統數據接收站,組建國家陸地觀測衛星數據中心;建設和完善通信廣播衛星地面系統、衛星地球站/地面關口站;建設和完善衛星導航基準站、衛星運行管理、衛星數據處理等地面配套設施。加強導航接收機、通信終端晶元等關鍵元器件和衛星地面設備的研製和產業化。
——衛星應用系統。實施遙感應用示範工程,提高我國空間數據的自給率,大力推進行業和區域應用。大力推進衛星通信在遠程教育、遠程醫療、應急通信等公共服務中的應用,積極支持直播衛星的應用服務。推進衛星導航在金融、電力、通信、交通、信息、農業、漁業等國家重點行業的應用,加強衛星導航應用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和標准體系建設。 滿足我國鐵路快速客運網路、大運量貨運通道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大力發展「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經濟適用、節能環保」的軌道交通裝備及其關鍵系統,建立健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試驗驗證平台和產品標准、認證認可、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升關鍵系統及裝備研製能力,滿足國內市場需要。大力開拓國際市場,使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全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動車組及客運列車。全面掌握動車組及客運列車技術,提高客運軌道交通裝備的可靠性、舒適性、可維護性,完善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研製,開發適應高寒、高熱、高風沙、高濕、廣域等不同系列的譜系化動車組,滿足跨線、跨網的旅客運輸提速提效需要。以高速動車組技術為基礎,結合城際交通實際,形成城際軌道交通裝備產品技術平台與產業化體系,滿足城際軌道交通需要。
——重載及快捷貨運列車。全面突破30t及以上軸重重載機車、160km/h速度快捷貨運機車和貨車技術,深入研究軸重與線路橋梁匹配關系、速度與牽引質量匹配關系、車輛與站場匹配關系等,開展全系列大功率交流傳動機車、大軸重重載貨車、快捷貨運列車的配套研發,研發製造滿足國際市場不同限界要求、不同供電制式的,覆蓋全部貨物運輸需求的系列貨運列車。
——城市軌道交通裝備。進一步加強城軌車輛系統集成技術研發,完善城軌車輛產品技術平台,形成適應各個國家不同技術標准要求的、滿足全球市場不同性價比、文化、環境等需要的多系列城軌車輛產品譜系,保持多樣性發展。開展低噪、低振動、節能產品,加強關鍵核心部件,如牽引系統、制動系統、轉向架、運控系統等,以及車輛車站機電設備、滅火系統、列車自動防護系統、列車自動駕駛系統等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工程及養路機械裝備。全面突破工程及養路機械裝備關鍵技術,向性能優異化、效率高效化、品種多元化、產品系列化、工作智能化、作業環保化發展,加快研製、批量製造高精度和高效搗固穩定車、高效清篩機、帶道砟分配功能的配砟整形車、道床綜合處理車、鋼軌打磨車和銑磨車、綜合巡檢車、高精度測量車、高速軌檢車、鋼軌探傷車、物料運輸車、接觸網綜合作業車、軌道吸污車、軌道除雪車等新產品,研製軌道電力牽引雙源制、高原型和多功能組合式工程及養路機械裝備。
——信號及綜合監控與運營管理系統。全面建成覆蓋高、中、低速鐵路和城際鐵路的中國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技術體系,全面實現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開展高速鐵路寬頻通信的關鍵技術、智能化高速列車系統數據傳輸與處理平台研究,開發城際先進的鐵路列控系統和城市軌道交通控制系統。完善大型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平台關鍵技術,突破基於一個信息共享平台的行車監控應用技術,實現行車、供電、機電、通信、防災、工務、車輛等綜合監控信息集成,形成綜合調度指揮系統。開展基礎設備設施領域的鐵路地質災害預報警系統研究,開展信息領域的軌道交通客站綜合自動化系統研究。
——關鍵核心零部件。重點開展為高速鐵路客車、重載鐵路貨車、新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等配套的輪軸軸承、傳動齒輪箱、發動機、轉向架、鉤緩、減振裝置、牽引變流器、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IGBT)器件、大功率制動裝置、供電高速開關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製造,提高質量水平,滿足整機配套需求。 面向國內外海洋資源開發的重大需求,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核心,重點突破3000米深水裝備的關鍵技術,大力發展以海洋油氣為代表的海洋礦產資源開發裝備,全面推進以海洋風能工程裝備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裝備、以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裝備為代表的海洋化學資源開發裝備的產業化,積極培育海洋波浪能、潮汐能、海流(潮流)能、天然氣水合物、海底金屬礦產開發裝備相關產業,加快提升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完善產業鏈,實現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快速健康發展。
——海洋礦產資源開發裝備。以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為重點,大力發展半潛式鑽井/生產平台、鑽井船、自升式鑽井平台、浮式生產儲卸裝置、物探船、起重鋪管船、海洋鑽采設備及其關鍵系統和設備、水下生產系統及水下立管等裝備;積極開展天然氣水合物、海底金屬礦產資源開發裝備的前期研究和技術儲備,為培育相關產業奠定基礎。
——海洋可再生能源和化學資源開發裝備。以海洋風能工程裝備為重點,大力發展海上及潮間帶風機安裝平台(船)、海上風機運營維護船、海上及潮間帶風力發電裝備等,全面推進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產業化;以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裝備為重點,促進海洋化學資源開發裝備的產業化;積極開展海洋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溫差能、海水提鋰、海水提鈾等開發裝備的前期研究和技術儲備。
——其他海洋資源開發裝備。以海上浮式石油儲備基地、海上後勤補給基地等裝備為重點,加快關鍵設計、建造技術的研究和攻關;積極開展海上機場、海上衛星發射場等裝備的前期研究,為工程研製奠定技術基礎。 圍繞先進製造、輕工紡織、能源、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發展的迫切需要,堅持製造與服務並重,重點突破關鍵智能技術、核心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開發智能基礎製造裝備和重大智能製造成套裝備,大力推進示範應用,催生新的產業,提高製造過程的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水平,加快推進信息化綜合集成和協同應用,促進「兩化」融合條件下的產業發展模式創新。
——關鍵智能基礎共性技術。圍繞感知、決策和執行等智能功能的實現,重點突破新型感測技術、模塊化與嵌入式控制系統設計技術、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系統協同技術、故障診斷與健康維護技術、高可靠實時通信網路技術、功能安全技術、特種工藝與精密製造技術、識別技術等九大類共性、基礎關鍵智能技術,加強對共性智能技術、演算法、軟體架構、軟體平台、軟體系統、嵌入式系統、大型復雜裝備系統模擬軟體的研發,為實現製造裝備和製造過程的智能化提供技術支撐。
——核心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重點開發新型感測器及系統、智能控制系統、智能儀表、精密儀器、工業機器人與專用機器人、精密傳動裝置、伺服控制機構和液氣密元件及系統等八大類典型的智能測控裝置和部件並實現產業化。
——重大智能製造集成裝備。重點開發石油石化智能成套設備、冶金智能成套設備、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設備、自動化物流成套設備、建材製造成套設備、智能化食品製造生產線、智能化紡織成套裝備、智能化印刷裝備等八大類標志性的重大智能製造成套裝備。
——重點應用示範推廣領域。根據我國智能製造技術和智能測控裝置的發展水平,立足製造業,在「十二五」期間重點選擇在電力、節能環保、農業、資源開采、國防科技工業、基礎設施建設等6個國民經濟重點領域推廣應用,分步驟、分層次開展應用示範,形成通用性、標准化的應用平台,加快推進技術、產業與應用的協同發展。

⑤ 2016年中國裝備製造業發展現狀及未來五年發展趨勢研究

2016年中國裝備製造業發展現狀:

1、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裝備製造業增速繼續跑贏工業增速,增加值同比增長8.1%,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32.6%。裝備製造業的快速發展和佔比提高意味著工業結構的優化,我國工業正從工業化中期向後期過渡,主導產業也從重化工行業轉向高技術、高加工度的製造業,尤其是高端裝備製造業等。高端裝備製造業表現搶眼。

2、上半年,高端裝備製造業呈中高速增長,通用航空、衛星導航、工業機器人三大領域產值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工業機器人和通用航空成為兩大領跑行業,衛星導航和軌道交通增速相對平穩,而海洋工程裝備則在積極扭轉去年產業急速下滑的勢頭。截至2015年末,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已經超過6萬億元,占整個裝備製造業比重達到15%,圓滿完成了《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目標。


裝備製造業未來五年發展趨勢:

1、上半年,在高端裝備製造業政策方面,我國相繼推出了包括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等多個領域在內的「十三五」專項規劃,為未來五年的發展指明了重點方向,並有望在2020年達到25%。

2、未來我國裝備製造業水平將會得到整體提升,尤其是傳統裝備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速度要追上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速度,分化現象也應該會越來越不明顯,從而實現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

⑥ 高端裝備對產業的影響有多大

高端裝備製造業與傳統製造業的最大區別在於:傳統製造業依靠的是傳統工藝,技專術水平不高,勞動屬效率不高,勞動強度大,大多屬於勞動力密集和資金密集型產業。而高端裝備製造業依靠的是高新技術和高端裝備的競爭優勢,最容易取代傳統製造業。而傳統製造業與高端裝備製造業的最大差距在於科技實力,高端裝備製造業對傳統製造業予以改造和提升,是製造業發展的必然過程。

⑦ 高端裝備製造的重要性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必然成為帶動整個裝備製造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內,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容的重要支撐。
把高端裝備製造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和發展是走上創新驅動、內在增長軌道的必然選擇,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重點舉措。
中國面對全球競爭加劇,環境資源約束日趨嚴峻和高級人才短缺等挑戰,必須從戰略的高度重視以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來推動整個裝備製造業的振興,更有效地為各領域新興產業提供裝備和服務的保障。

⑧ 高端裝備製造的發展模式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的發展模式分為以下3種:
1.「需求—創新驅動」模式。是回指根據市場需求,答立足自主創新,依託其先進的科技水平,進行產品製造的一種模式。採用這一模式較多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世界一流國家。 2.「快速引進—完全吸收—拓展創新」模式。是指快速地將世界先進技術引入國內,使技術被消化吸收運用,並在此基礎上把已引入的技術進行拓展創新的一種產業發展模式。採用這一模式的是以日本為代表的較發達國家。 3.「引進—落後—再引進」模式。是指靠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或仿製國外產品進行產品生產,待該技術無法適應市場需求之時,會再次引進其他先進技術,如此反復循環地維持產業發展的一種模式。這些國家科技原創能力低,主要把引進技術、消化吸收作為獲得技術支撐的主要來源,而不考慮自主研發和創新。發展中國家一般都是此種發展模式,中國也是這一模式的最典型國家。

⑨ 高端裝備製造業主要包括哪些領域

主要包括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的高技術高附版加值裝備。權

高端裝備製造業是以高新技術為引領,處於價值鏈高端和產業鏈核心環節,決定著整個產業鏈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脊樑,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引擎。

大力培育和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是提升我國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是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對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由製造業大國向強國轉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9)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發展現狀擴展閱讀

大力培育和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是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途徑,十二五期間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總的思路是這樣考慮的。

面向中國工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重點發展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和服務型製造,做強做大,加快發展航空裝備和未經應用產業。

提升軌道交通裝備水平,培育和發展海洋功能裝備,把高端裝備製造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實現中國裝備製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綜合實力大幅度提升,基本滿足中國工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的需要。

⑩ 政府推進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有哪些建議意見

但聞人語響。

閱讀全文

與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