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產業鏈支撐

產業鏈支撐

發布時間:2021-01-09 21:25:38

⑴ 我國實現從產業鏈末端的世界工廠向自主創新的什麼轉變

中國已經從產業鏈末端的「世界工廠」,向自主創新的「中國智造」轉變。據世界版銀行數據顯示,按現價美元測權算,2010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自此以後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2017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世界的份額高達27.0%,成為了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1)產業鏈支撐擴展閱讀:

中國早已超越單純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取勝的階段。據統計,2019年中國全球價值鏈更長和附加值更高的全球價值鏈環節貿易比重已提高到接近60%,其中科技創新研發能力和自主品牌競爭力的影響權重不斷加大,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光伏、通訊、電力、醫療器械等價值鏈不斷延伸拓展,這些產業鏈新動力不是短期疫情所能改變的。

隨著中國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施行,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中國「磁場」魅力定然只增不減。

⑵ 網紅炫富的背後,又是怎樣的一條產業鏈在支撐著他們的「奢侈」

網紅炫富其實也是一種吸引眼球的手段,也是讓大家看看,多關注他,讓自己的點擊量和流量迅速的增加,後邊也有一個強大的團隊在支撐著他們

⑶ 什麼是「八大支柱產業」

1、石油化工產業
重點方向:石油化工產業重點向石化產業集群、精細化工材料、化工與精細化工、石油儲備基地等4個方向發展。形成原油、石油煉制、清潔油品、潤滑油產業鏈;有機原料、合成材料產業鏈;特種纖維產業鏈等一批產業鏈。
2、 有色冶金產業
重點方向:有色冶金產業重點向鋁冶煉及加工產業、碳素及加工產業、鐵合金及加工產業、鋼及鋼材產業等4個方向發展。形成煤炭開采、發電、電解鋁產業鏈;煉鐵、煉鋼、鋼材、鋼板產業鏈;電解鋁、鋁合金板帶箔材、汽車輪轂產業鏈等一批產業鏈。
3、 裝備製造產業
重點方向:裝備製造業重點向風電裝備產業、汽車及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石化裝備集群、自動化信息產業集群、專用設備產業集群等5個方向發展。形成風力電機、塔架、風電葉片、風電零部件生產及成套設備產業鏈;零部件配套、整車研發、生產、工程機械、汽車產業鏈等一批產業鏈。
4、 能源和新能源產業
重點方向:重點向生物能源、水電產業、火電及煤綜合利用、熱電聯產、太陽能光伏光熱產業、核電等6個方向發展。形成生物質發電、生物質液體燃料和生物能源生產產業鏈;水電開發、電網建設、熱電聯產、智能電網產業鏈;核能供熱技術推廣、成套設備製造和配套產品生產一體化產業鏈等一批產業鏈。
5、 戰略性新興產業
重點方向:重點向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葯產業、新材料產業、航空航天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等5個方向發展。形成網路設備、系統集成等信息網路產業鏈;人用疫苗、治療用生物製品產業鏈;航空航天技術研究中心、研發、設計、飛控儀器航空航天產業鏈等一批產業鏈。
6、 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
重點方向:重點向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現代物流、現代創意農業、特色種植業、特色養殖業等5個方向發展。形成玫瑰、百合種植、初加工、深加工產業鏈;休閑、觀光等現代創意農業產業鏈;紅鱒魚、奶牛養殖、初加工、深加工等一批產業鏈。
7、 現代服務業
重點方向:重點向改造提升商貿服務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新型服務業、面向民生的公用服務業、大眾服務業等6個方向發展。通過加快改造和提升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賓館業等傳統服務業,改造提升倉儲、配送業等工作重點,形成現代服務業的各個產業鏈。
8、 文化旅遊產業
重點方向:重點向打造標志性旅遊節會品牌、黃河文化旅遊、絲路文化、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產業等6個方向發展。通過整合全市旅遊節會資源,打造聞名全國的黃河文化旅遊品牌和沿黃經濟帶;大力發展傳媒、出版、演藝、策劃等文化產業,形成文化旅遊業的各個產業鏈。

⑷ 化工龍頭股票有哪些

粘膠短纖:中泰化學、002172奧洋科技、600409三友化工

PTA-滌綸長絲:601233桐昆股份、000703恆逸石化、002493榮盛石化

錦綸:600810神馬股份、000782美達股份

丁二烯:002408齊翔騰達、000059華錦股份

丙烯酸及酯:002648衛星石化

環氧丙烷:601678濱化股份

煉油、乙烯、丙烯:000059華錦股份、600028中國石化、601857中國石油

PVC:002092中泰化學

燒鹼:002092中泰化學、000422湖北宜化、600618氯鹼化工

純鹼:600409三友化工、000822山東海化

尿素:000422湖北宜化、600691陽煤化工、600426華魯恆升、000830魯西化工

磷肥:600096雲天化、000422湖北宜化、000902新洋豐

鉀肥:000792鹽湖股份

有機硅:603260合盛硅業、600596新安股份、600141興發集團

草甘膦:600389江山股份、600141興發集團、600596新安股份

製冷劑:600160巨化股份

(4)產業鏈支撐擴展閱讀:

龍頭股是某一時期在股票市場的炒作中對同行業板塊的其他股票具有影響和號召力的股票,它的漲跌往往對其他同行業板塊股票的漲跌起引導和示範作用。龍頭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維持一段時間。

1、龍頭股必須從漲停板開始,漲停板是多空雙方最准確的攻擊信號,不能漲停的個股,不可能做龍頭.

2、龍頭股必須是在某個基本面上具有壟斷地位。

3、龍頭股流通市要適中,大市值股票和小盤股都不可能充當龍頭。11月起動股流通市值大都在5億左右。

4、龍頭股必須同時滿足日KDJ,周KDJ,月KDJ同時低價金叉。

5、龍頭股通常在大盤下跌末期端,市場恐慌時,逆市漲停,提前見底,或者先於大盤啟動,並且經受大盤一輪下跌考驗。再如12月2日出現的新龍頭太原剛玉,它符合剛講的龍頭戰法,一是從漲停開始,且籌碼穩定,二是低價即3.91元,三是流通市值起動才4.5億,周二才6.4億,從底部起漲,炒到翻倍也不過10億,也就是說不到2-3億的私募資金或游資就可以炒作。四是該股日周月KDJ同時金叉,說明該股主力有備而來。五是該股在大盤恐慌末端,逆市漲停,此時大盤還在下跌,但並沒有影響此股漲停。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龍頭的起漲過程,也說明下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盤下跌,沒有龍頭出現。

⑸ 網路小說產業鏈會成為中國支柱文化產業嗎

會的,因為需求巨大。但是文化產業是中國產業的雞肋,因為文化部和廣電。所以文化產業是受限的。

⑹ 廣西加快發展工業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的措施有哪些

2010年1月27日,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在南寧開幕。自治區主席馬飈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從廣西實際出發,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做優工業。從廣西實際出發,要把做大做強做優工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戰略和主攻方向,全力貫徹實施做大做強做優工業的決定及40個配套文件,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打造14個千億元產業 培育和發展4個新興產業。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加快「14+4」產業體系建設,堅持產業優先發展。為此,將全力打造食品、汽車、石化、電力、有色金屬、冶金、機械、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電子信息、醫葯製造、紡織服裝與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等14個千億元產業,培育和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環保、海洋等4個新興產業。
多舉措推動技術改造工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力度,突出抓好總投資4290億元的2093個新建、續建工業項目建設。比如,組織實施150萬輛汽車、200萬台發動機、1600萬噸煉油、100萬噸燒鹼、1萬台挖掘機、「兩化融合」示範等18個技術改造工程。
此外,自治區層面將重點抓好上汽通用五菱中型轎車、東風柳汽景逸轎車、柳工工程機械液壓元件研發製造基地、中化橡膠桂林公司高級子午胎產業化、玉柴鑄造中心等一批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項目,促進企業改造升級。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振興柳州、桂林、南寧、梧州、玉林等老工業基地。
推進廣西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一)深化思想認識,轉變觀念
各級各地區要形成以下共識:各產業集群不僅構成當今世界經濟的基本空間構架,還常常是一國或一地競爭力之所在。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是提高國家和地區競爭力以應對全球化挑戰的重要政策措施。從發達地區發展產業集群的成功實踐來看,各級政府及部門應把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程序倒過來,即從支持「企業一產業」,變為支持「集群一產業一企業」。實際經驗也反復證明,產業不興旺,單個企業也不會有什麼像樣的發展前途。廣西產業集群的建設與發展問題已引起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但有的地方重視程度不夠,亟待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工作要求。
1.充分認識到發展優勢產業集群是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的重大舉措。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今後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我區的奮斗目標是加快富民興桂新跨越步伐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須加快振興產業,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壯大經濟綜合實力,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提供強大的經濟基礎。
2.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工業化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經階段和必由之路,是我區加快發展的主導方向和核心戰略。必須堅持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以城鎮化促動工業化,相互支撐,聯動推進,走適合廣西區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快由工業化初級階段向中期階段邁進。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壯大優勢產業,是實施工業化城鎮化核心戰略的應有之義。
3.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大戰略舉措。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唯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培育出具有核心競爭能力、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才能延長產業鏈,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培育形成優勢產業集群。
4.是擴大開放與合作的重要平台。擴大開放與合作的基礎在於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不斷提升經濟實力,擴張市場規模,才能進一步促進開放與合作。當前,廣西正面臨國內外多區域合作新興機遇,抓住機遇,獲取資源,發展自我,既是發展優勢產業群的客觀需要,也是進一步擴大開放與合作的內在要求,只有發展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壯大經濟實力,才能進一步夯實開放與合作的基礎。
5.是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載體。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已成為新時期我國的基本國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據棄過去自我發展、自成一體的粗放型發展模式,按照比較優勢原則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形成產業整體優勢,降低產業發展的經濟成本和環境成本,構建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局面。
6.是加快建設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支撐。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是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站在歷史的新起點.立足廣西,放眼泛北部灣,把廣西置於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這一大背景下做出的戰略性決策。加快北部灣經濟區開發,走出一條不同於我國一些地區以往的發展路子,最重要的就是要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地發展現代產業,發展優勢產業集群,以支撐北部灣經濟區打造成為我國沿海發展新一極的宏偉目標。
7.是實現和提高我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當前,廣西經濟基礎薄弱,發展實力不強,一個重要原因是產業不大,優勢產業不強,產業集群遠沒有形成。壯大廣西經濟實力,必須著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大力培育各行業的龍頭企業,積極發展圍繞龍頭企業配套的中小企業,加快形成各類優勢產業集群,以增強優勢產業的國內外競爭力,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提供強大的產業基礎。
8.有利於縣域經濟及農村城鎮化建設。中小企業集群是農村城鎮化的基礎,在中小企業集中發展的區域,由於企業問的互動及資源的共享,形成區域經濟增長極,增長極的極化效應,源源不斷吸引周邊區域的各種要素,從而使這一區域形成一個人口密集區。有利於加快農民身份的市民化,生活方式的現代化和就業方式的非農化。
9.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一是中小企業集群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有效載體。二是產業集群的發展促進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從總體上看,農村中小企業集群發展較好的縣域,有著較高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一般都要高出當地的平均水平。
(二)加強組織協調,強化公共服務
1.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在自治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由自治區發改委、經委、農業、科技、財政、國土資源、國資、金融、稅收、工商、商務、環保、統計等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主席由自治區政府主要領導或常務副主席擔任。研究制定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的長遠規劃和政策措施,協調、解決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困難、問題和政策,並加強督查。
2.編制發展規劃。由自治區發改委牽頭,會同自治區經委等相關部門編制全區的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重點、措施和重點項目等。要強化規劃的指導作用,使產業集群規劃與當地建設規劃相銜接,並服從區域建設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為切人點,指導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及區域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引導相關聯行業企業向專業園區聚集,在全區形成較為合理的產業布局。
3.強化責任制。自治區發改委、經委等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相關責任,包括具體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的實施、政策的制定,財稅優惠政策的落實、投資項目的落實、土地、工商登記等。減少行政審批程序,實行政務一站式服務,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同時加強有關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咨詢、信息發布、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切實做好各項服務工作,提高行政效能。
4.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產業集群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減少集群發展的束縛,激發產業集群發展的活力。如創新財稅體制,激勵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發展「飛地」經濟、促進優勢產業集群,實行稅收分享,市場一體化,土地管理,投融資體制等。
5.構建公共服務平台。建立健全中介服務體系,積極發展信息、技術、金融、法律、設計、策劃、研發、咨詢、審計、會計、價格認證、專利認證,為企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服務。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統籌規劃,圍繞優勢產業集群建立區域性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結合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推進專業市場的建設和升級,培育形成一批國際性、全國性的產品市場中心。推進質量監管、誠信監督、知識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加強價格協調,構建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
(三)積極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拉延產業鏈和拉近產業群
1.實施龍頭企業和名牌帶動戰略。支持龍頭企業重組、兼並、引進、收購,建立龍頭企業的激勵機制,對有突出貢獻的龍頭企業以及優秀企業家給予獎勵。制定龍頭企業的認定標准,重點支持一批產值高,帶動作用突出的龍頭企業發展,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傾斜,使之成為優勢產業集群的核心主體,發揮其在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中的龍頭作用,充分發揮集聚帶動效應,使之逐步衍生和吸引更多相關企業集聚。不斷通過創新立群、質量立群、信用立群和整體傳播,主動培育、優化和提升優勢產業集群整體形象,塑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與地區品牌相互輝映、互相促進。據分析,創出一個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地區品牌,是一個現代產業集群成功的重要標志。一個知名的地區品牌能創造出驚人的綜合價值,可以進一步促進行業企業的集聚,促進地方的招商引資,促進國內外采購者的進入。各級政府應利用業已形成的集群發展優勢和較高的知名度,通過加強區域經濟形象推廣,組織企業參加各種重要會展,為企業拓展商機的同時,打造自己的區域品牌。在產業集群發育較好的地方,要通過原產業集群中產業鏈的延伸,在上下游的一些環節上培育新的產業集群,增大產業集群之間的關聯性,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網路。各優勢產業也需要行業范圍內、產業集群范圍內的這種產業鏈的延伸和整合。
2.整合龍頭企業,強化產業鏈建設。加速龍頭企業強強聯合與重組,打造產業集群的內核,充分發揮其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鼓勵龍頭企業將配套件及特定的生產工藝分離出來,在集群內培育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進而提高省內配套率。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的作用,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企改革與重組,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培育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微觀主體。依靠市場的力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通過產業鏈直接為投資者提供市場,提供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降低企業交易成本,降低投資風險,提高資金回報率,吸引企業聚集形成產業集群。發育較好的產業集群,要通過原產業集群中產業鏈的延伸,在上下游的一些環節上培育出新的產業集群,增大產業集群之間的關聯性,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網路。貸款在產業鏈內循環可有效降低金融風險,因此打造產業鏈,會有效促進金融機構與產業集群的對接,使鏈上企業優先獲得信貸支持,有助於推動集群內中小企業的發展。
3.建立優勢產業下游產業發展鼓勵和補貼機制。廣西應積極爭取試行鋁土礦、水電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補償機制,政府對高額利潤的優勢產業資源初級加工徵收水資源費,按不少於30%的比例安排用於優勢產業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對高額利潤的優勢產業資源初級加工企業規定一定比例的利潤必須用於投資下游產業。承接優勢產業轉移項目所繳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自治區內各級所留成部分返還園區用於土地開發整治。對符合國家相關減免政策的可按規定辦理。
4.促進產業集群專業化分工。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自願的原則,引導集群企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和同行業分工發展。在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內設立園中園(配套中心)。凡優勢產業集群配套中心年配套產值達到5億元以上,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年配套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鼓勵產業集群核心企業將核心業務以外的業務剝離,衍生一批配套企業。凡我區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集群中配套企業(由核心企業業務剝離形成的配套企業)連續三年在國內同行業中綜合實力進入前十位或單個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進入前三位的,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
(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提升重點園區
1.改善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加快交通、通信、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降低產業集群的物流成本;提高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能源保障程度,完善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供水條件和環保、排水、排污、垃圾處理、綠化、生活設施配套等;優化綜合運輸網路布局,提高公路、鐵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設施的通行速度和運能,創造更優的投資硬環境,從而提高優勢產業集群聚集區承接產業的承載力和吸引力,把優勢產業集群打造成為我區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載體和平台。
2.發展提升重點園區。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整合、優化、提升現有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使園區發展規劃與優勢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相銜接,合理確定園區主導產業定位,大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企業知名產品品牌和區域品牌,發展提升一批產業集聚發展的重點園區和產業帶。
3.加強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支持產業集群集聚區的項目前期工作,建立項目庫;加快產業集群集聚區的重大項目建設,把集群的項目納入自治區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范圍;大力支持承接產業轉移的項目,支持產業集群的協作配套類項目。對投資超過3000萬元以上的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經自治區政府批准後統一納入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管理,簡化審批手續並享受有關項目建設費用減免優惠待遇,保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用地需要。優先保證產業集群重點企業煤、電、油、運等重要生產要素的供給。
4.建設專業市場。專業市場與產業發展有著內在的共生關系,專業市場的興旺能夠帶動產業的發展。各地要創造條件,圍繞特色產業辦市場,強化專業市場與特色產業的配套,通過市場建設加速產業集中,為產業發展提供穩定的市場空間。市場的建設與發展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進手段,不斷完善市場功能,擴大市場交易規模和輻射半徑,建立虛擬信息市場,發揮信息傳播作用,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
(五)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1.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是壯大我區優勢產業集群的有效途徑。當前,國際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的速度不斷加快,特別是我國東部地區受勞動力、土地、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制約,部分產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轉移趨勢,這為我區加快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必須站在全局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意義,順應趨勢,搶抓機遇,以更積極的姿態和更有力的措施,加快推進承接產業轉移的各項工作,促進我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緊緊圍繞推進我區新型工業化,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承接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我區經濟發展需要的產業為目標,以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為重點,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務環境、政策環境建設為保障,創造良好投資環境,積極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擴大就業,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緊緊圍繞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目標,以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為目標,注重產業鏈配套,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招商引資活動,重視技術、資金密集型重大項目的引進,引導集群企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和同行業分工發展,促進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一是努力拉長優勢產業的產業鏈,積極引進優勢產業上下游產品相關聯企業和項目,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二是拉近與優勢產業相配套的相關產業鏈,支持產業集群的協作配套類項目,大力延伸和拉長產業鏈。促使集群內各產品實現互補,資源實現綜合利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實現優秀人才的合理流動。三是提高招商引資的廣度和深度。要發揮已引進集群企業的帶動作用,組建引進企業協會、同鄉會,與發達省市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拉動對發達省市的招商引資;要重點引進有實力的大企業集團、知名品牌和成長性好的企業;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利用本地的優勢條件有選擇性吸引關鍵性企業在本地落戶;要緊盯國內知名企業、院校和科研院所,採取風險投資、財政補貼等方式,引進技術、產品、項目和人才,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努力形成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3.積極開拓以東盟市場為重點的國際化經營。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應適應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需要,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著眼於泛北部灣區域國際經濟合作和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結構調整,樹立以東盟市場為重點的國際化經營總體思路。積極引導優勢產業集群內企業積極融入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大企業發展產品互補,中小企業發展配套加工,構築優勢產業集群內企業與全球生產體系的有機聯系。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集聚能力
1.產業政策支持。一是將重點產業集群列為優先發展目錄,明確布局。切實做到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前期工作支持優先、投資項目審批優先、政府資金扶持優先、基礎設施配套優先、土地使用指標優先安排。二是規劃建設一批優勢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作用,按區域協調發展和提升產業競爭力的要求,推動現有產業集群向創新型產業集群轉化。主要扶持建設包括支柱產業在內的若干個產業升級示範區.打造區域品牌,使產業升級示範區成為支柱產業的基地、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大發展的舞台、縣域經濟的主體、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主力,從而帶動產業集群更快更好地發展。
2.財稅政策支持。設立自治區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資金,自治區時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採取貸款貼息、無償資助、資本金投入等方式,支持優勢產業集群重點技術改造、技術創新項目建設及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自治區財政安排的基本建設資金、技術改造資金和科技資金,要重點支持優勢產業集群的項目前期工作、技術改造和技術研發。各市、縣政府也要結合實際,安排資金支持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的項目建設。對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地方可以將已收取的土地使用費等部分或全部返回,對產業集群項目徵收經營性收費適當減免。切實落實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優勢產業集群企業加快發展。
3.金融政策支持。建立銀企合作機制。積極運用授信、上市、發債、基金、融資租賃等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經營。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信用與擔保體系建設,做好對產業集群內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工作,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積極協調各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對國家和自治區立項的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對有效益、有還貸能力的企業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要優先安排、重點支持,對資信好的企業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額度,及時提供多種金融服務。加強對企業上市工作的協調服務,推進優勢產業集群內重點企業的培育、自導、推薦等上市工作。
4.土地政策支持。國土部門對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在項目土地使用指標上給予優先安排和保證,並優先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5.其他政策支持。對於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在項目的工商登記程序、通關包括檢驗檢疫邊檢等程序上提供便利。
(七)強化人才支撐,提高集群自主創新能力
1.加快人才隊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人才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關鍵。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要有一大批有膽識、有才華的人才,這既包括管理團隊,又包括技術研發團隊,還包括營銷團隊,同時要有一支熟練的技師技工隊伍。根據產業集群發展的規劃和目標,充分利用我區的教育資源,培養適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所需要的管理、科研、財經、技工等各類人員,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創造條件。
2.建設優勢產業集群人才小高地。通過建設優勢產業集群人才小高地,加快產業集群集聚區人才引進、培育和開發利用工作力度,創新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的市場機制,創造人盡其才和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環境。要大力加強基礎性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工作,為優勢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豐富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3.加快產學研相結合,鼓勵企業與院校合作共同培養人才和進行技術、產品創新。加強政府引導,緊緊依靠區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積極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科技成果和科研設備,共同攻關,加強企業創新和攻關能力,加強科研成果的轉化力度,為產業集群內企業的產品開發和技術提升提供有效智力支持。
4.促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集群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培育和發展技術研發中心,扶持集群企業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產業化,提升產業集群整體創新能力。加強對企業具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的支持,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支持和鼓勵企業創建國際、國家以及自治區級知名產品品牌。
5.設立產業集群技術交流平台建設專項資金。支持和鼓勵龍頭企業牽頭,建立集群內企業聯合建設集群技術交流平台,避免各自為戰的浪費與集群內的同業內耗,形成良好健康的集群創新環境。企業問通過技術交流平台合作開發的關鍵性生產技術,經自治區科技部門鑒定後,可享受自治區級獎勵政策。
(八)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優勢產業集群
1.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根據國家和自治區產業政策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降低物質消耗水平和污染排放,實現資源利用的再循環,從而實現資源合理高效利用。支持和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降低經濟發展帶給環境的危害。
2.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科技攻關力度,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將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支持和引導財政、信貸資金投向節能減排、技術進步等有利於增長方式轉變的領域,大力實施一批節能減排工程。
3.促進產業集群內三廢的綜合利用。把安全生產、文明生產和環境保護作為集群企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堅持「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依靠科技進步,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實現產業集群內「三廢」綜合利用,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和最少的廢物排放,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九)改善軟硬環境,降低創業門檻
1.構築服務體系。2.拓寬信息通道。3.降低創業門檻。 4.轉變作風加強行政效能建設。
註:因為容量有限,最後一部分有刪減。希望對君有幫助!!!另外,廣西政府網站上還可以查到最原始的資料。

⑺ 旅遊規劃目標體系和支撐體系概念分別是什麼呢

你綜合理解以下解說,還有不明的請樓下的說說吧:

《旅遊規劃通則》指出:「旅遊發展規劃是根據旅遊業的歷史、現狀和市場要素的變化所制定的目標體系,以及為實現目標體系在特定的發展條件下對旅遊發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旅遊區規劃是指為了保護、開發、利用和經營管理旅遊區,使其發揮多種功能和作用而進行的各項旅遊要素的統籌部署和具體安排。」簡單概括,現有的旅遊規劃是圍繞產業發展目標進行的要素布局與配套安排。

從許多地區的旅遊規劃來看,一般就是從行、游、吃、住、娛、購來規劃,傾向於交通、賓館、旅遊商品紀念品的投資規劃。筆者認為,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換期,這種帶有計劃經濟痕跡的規劃對促進規范旅遊產業起了積極作用,但是,這種規劃忽略了一個市場准則:市場是產品交易的地方。沒有產品(商品)就不可能有市場。我們確定了美好的目標,但是缺乏實現目標的方法步驟,結果目標很難實現。通過規劃,資源並不能變成產品;即使編制了修建性規劃,修建出來,也只能算是一種半成品;還沒有成為完整的產品。沒有產品,就意味著要素布局與配套缺少主體的保障和實現的機制。這就是目前很多旅遊機構編制規劃後,不得不將規劃束之高閣的原因。

要發展旅遊產業,首先必須大力開發豐富旅遊產品,若干產品形成有機鏈條,若干鏈條形成某個地區的旅遊產業。旅遊產業就是在交通、住宿、通訊等公共設施基礎上,由旅遊企事業主體提供服務性產品而構成的。因此,筆者認為,旅遊產業規劃,必須打破目前這種僅僅從橫斷的要素進行研究部署規劃的格局,更重要的必須研究旅遊產品,研究企事業主體如何對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市場、交通、科技等要素進行整合與創造,形成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從而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簡單來講,筆者主張建立以旅遊產品為核心的規劃編制方式。

就一個地區的旅遊發展而言,旅遊發展的目標與戰略,是由旅遊資源與市場共同決定的,而資源與市場的結合點,是產品,特別是產品的定位與成型,產品的調整與改造。比如:沒有博鰲論壇,我們不可能正確規劃出瓊海的旅遊戰略;沒有中視基地,無錫旅遊又如何去規劃;沒有將瓷藝轉化為瓷藝旅遊的產品,景德鎮又怎樣成為旅遊目的地?規劃最重要的,除了公共設施的條件及發展戰略外,就是運作主體必需清晰把握的產品整合與實現機制。

城市旅遊支撐體系是旅遊者順利完成城市旅遊活動的前提條件,是城市提供旅遊服務憑借的各種物質載體,是交通、住宿、餐飲、游覽、購物和康樂設施的總稱。我國許多城市旅遊支撐體系的規劃建設,只是以提供旅遊服務為目的,很少考慮本地旅遊特色的突出,沒有體現城市的旅遊形象。

⑻ 我國北斗全球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意味著什麼

我國北斗全球導航系統最後一顆衛星最近發射成功了,這意味著中國的導航系統將成為世界第4大導航系統,之前的美國的GPS,俄羅斯的導航系統和歐洲的伽利略他們都是獨立的導航系統,而我們沒有,我們不能落在他們後面,所以我們幾十年的努力終於讓北斗系統成型。


GPS系統應該說是人們最常見的應用最多的系統,但是GPS系統是有弊端的,你看它現在雖然不錯,但是它是美國的,如果有一天發生戰爭,對方限制了你的GPS許可權,人家發射的衛星人家掌握的後台,人家為什麼不能限制你呢?到時候你沒有導航你的導彈,你的飛機,你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將像無頭蒼蠅一樣,你連方向都找不到,那是個很大的安全隱患。我們上個世紀的時候就已經發現這個問題,因為在上世紀的戰爭之中就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只不過還不像現在這么現代化的戰爭,所以我們要擺脫外方的束縛,一定要有自己的導航系統。


我們的北斗導航系統在經度上其實是比現在的美國機皮還是系統精度高的,因為我們的衛星數量比他們多,大概多10顆或者11顆個人記不太清了,反正得到的信息上來看我們的定位精度比他們高,等我們的導航系統能夠大規模推行的時候,在世界范圍內也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畢竟我們要是自用的話,成本雖然有,但是它是最安全的,然後民用也相對來說更精準,我們不用擔心任何後台安全的問題。


一些關鍵性的領域我們是一定要自己去研發的,自己去做的不能都受制於人,比如說網上之前很熱烈的討論的一個話題,小小的圓珠筆頭我們到底能不能造,其實不是我們做不了,而是說投入那麼多錢沒有用,這也不算是一個什麼關鍵性的領域,我們從外國進口一些,所花費的成本比我們研發投入的成本低太多了,而且很多國家都有這種技術,沒有必要的事情,但是像衛星導航系統這種東西,我們花再大代價也得研究出來。

⑼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究竟是什麼費用

生活垃圾處理費是居民獲得生活垃圾處理服務所應支付的費用。

2002年6月,國家計委、財政部、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聯合下發《關於實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促進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化的通知》。

其中明確規定了建立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根據本通知,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可按戶數或居民數收取。

為充分體現生產者付費原則,促進生活垃圾減量化,通知要求有資質的城市可按城市生活垃圾量收取費用。

(9)產業鏈支撐擴展閱讀:

根據《2018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2017年全國202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超過2億噸,僅北京就有900多萬噸。

但多名發言者評價,垃圾分類制度雖然在我國已提出多年,但直到現在,即使在北京、上海這樣的最發達城市,垃圾分類規定仍形同虛設。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春賢看來,與傳統填埋、焚燒等方式相比,垃圾分類處理環節更多、標准更高,需要完整的產業鏈支撐。

「比如運輸,現在大多數的居民區、公共場所都有分類垃圾箱,但分類運輸不完善,即使前端做到了分類投放,在運輸環節卻又混合在一起,導致分類效果大打折扣。」張春賢建議,加強處理鏈建設。

草案第50條明確,按照產生者付費原則實施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這一規定在審議時引發熱議。收費是世界各國和地區處理生活垃圾的趨勢。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說,對生活垃圾收費必須顧及可行性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

閱讀全文

與產業鏈支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