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脫貧攻堅是思想引導先行還是產業幫扶先行
思想引導是務虛,產業幫扶是務實。務虛是政策層面的,務實具體體現的。
『貳』 卓越集團李華都幫扶過塔縣哪些產業
卓越集團自幫扶塔縣以來,挖掘過許多塔縣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市場價值。比如,塔縣的雪回菊、瑪卡、沙棘答、黑枸杞這些產品,都被卓越作為「太陽禮盒」中的產品采購過。這些產品中,帕米爾雪菊和金杏的價值最高,最受消費者歡迎,所以卓越幫助塔縣老鄉在當地成立了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幫助當地人民推廣這兩樣產品。
『叄』 怎樣解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面臨農戶不願拆除舊房的問題
1、精準搬遷對象。明確搬遷程序選准搬遷對象是異地扶貧搬遷成功的前提,一定要因地制宜,偏遠山區條件艱苦、人口分布分散的農民,可根據條件,實行整村搬遷。
2、了解農戶基本現狀。進村入戶登記與傾聽駐村小組意見相結合,普查工作要深入細致,切實做到普查到戶、逐戶建檔立卡、完備檔案資料,確保應搬遷群眾全部登記造冊。普查工作要尤其注意對符合搬遷條件而又缺乏搬遷能力和意願的困難群眾進行詳實的調查摸底,建立專門的普查檔案。
3,嚴格執行工作程序。要嚴格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堅持群眾申請、初定對象、張榜公示、民主評議的標准化工作程序確定移民搬遷安置對象。對於自然環境特別惡劣地區的深度貧困群眾,搬遷意願特別強烈,將他們作為為搬遷安置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走「先難後易,整村搬遷」路子。
4、科學布局。根據當地資源條件和環境承載能力,科學布局安置區域,合理確定搬遷重點和規模,結合精準扶貧的有關要求,優先安排搬遷深度貧困戶。制定搬遷考核標准,不能只用單一指標衡量農戶是否貧困。圍繞困難群眾的搬遷安置要逐戶建立檔案、落實責任、嚴格考核、驗收銷號,防止工作中出現避重就輕、避難就易、「搬富不搬窮」的問題。
5,加強金融服務支持。著力「微型金融產品」的開發。即開發適合窮人需要的金融產品,鼓勵村鎮銀行發展、開展貧困村互助資金、小額信用貸款,繼續完善國家扶貧貼息貸款政策,積極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努力滿足扶貧對象發展生產的資金需求。
最後,社會資金支持。加大公益資金支持力度,在所得稅前減免用於異地扶貧搬遷等扶貧事業的捐贈。充分利用市場資源配置,推動市場開發,引導社會資金參與,鼓勵內外資企業進駐新村,並為之提供優惠政策。
(3)下步產業幫扶發展計劃擴展閱讀
最近隨全國政協民宗委到廣西、甘肅、雲南等民族地區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看到這項工作已取得多方進展。
由於搬遷區域主要分布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搬遷對象主要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發等生存環境差、不具備基本發展條件地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面臨諸多特殊困難和問題,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加深認識,因地制宜,逐步改進。
注重加強搬遷戶後續發展能力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自「八七扶貧」實施以來,有條件、有能力搬遷的群眾很多已遷出,尚未搬遷的相對缺乏市場經濟意識和生產生活技能。移民安置區受土地限制及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薄弱影響,普遍開發空間偏小,很難提供充足就業崗位。
搬遷群眾有的繼續耕種原籍承包土地,成為農忙住「老屋」,農閑住「新宅」的「兩棲」農民,他們普遍希望保留原有承包地。後續發展是檢驗易地扶貧搬遷成敗的關鍵。
建議各地結合搬遷群眾自身條件、就業意向、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對吸納一定比例搬遷群眾就業的企業,適當減免稅收。積極培育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力爭每個貧困戶都有企業可以依託。
完善搬遷項目申報、考核、驗收等程序銜接。易地搬遷用地從申報到獲批一般需要6至10個月,安置區規模較大工程一般要跨年度實施。而目前年度搬遷計劃及資金下達,與考核驗收同年度內進行,這勢必造成當年的搬遷任務無法在年底完成。
建議地方政府在年底前上報第二年本省區易地扶貧搬遷建議計劃,有關部門抓緊審核,力爭各項資金及早下達,給地方政府比較寬裕的實施時間。
在控制搬遷用地總量前提下,可以將用地審批許可權下放到省級主管部門。根據不同項目的工程量,實事求是確定工期,指導地方承接、用好來自各渠道的資金。
適當放寬易地扶貧搬遷用地政策。目前國家層面沒有單列扶貧搬遷用地指標,遷出地復墾難度大、效益低,「佔一補一、占優補優」的耕地佔補平衡政策難以落實。安置房建設項目需交納工程規劃許可證等十幾項費用,每平方米稅費200至300元,地方上負擔沉重。
建議針對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設立專項用地指標,允許地方政府綜合運用債務、專項建設基金和長期低息貸款支付安置點土地徵用費用。參照棚戶區改造項目辦法,國家和地方出台安置區建設、投融資平台稅費減免政策,指導地方用好用活用足土地增減掛鉤政策。
支持搬遷群眾參與住房建設同時防止因建房返貧。目前有關文件規定,中央補助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住房建設不能超過一定面積。而有些經濟條件稍好的搬遷戶希望,允許適當貸款,加上自己的努力,把房子建得寬裕些,否則後續建房成本會增加很多。
易地扶貧搬遷的主體是貧困群眾,要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艱苦奮斗,主動脫貧。建議根據搬遷戶實際經濟能力,允許通過適當借貸或出工出力等方式參與住房建設。同時要堅決防止盲目擴大住房面積、脫離實際提高建設標准和過度裝修,杜絕出現因建房致貧返貧。
『肆』 如何加大幫扶村的主導產業帶動作用
加大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力度,切實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促發展。一是要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發展主導產業。要從幫扶村的實際出發,堅持「一村一策」,強化產業幫扶,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樹立商品意識和市場觀念,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鼓勵種植經濟作物和發展養殖業及多種經營,加快發展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不斷提高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水平,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二是要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要針對農民群眾看病難、購物難、出行乘車難等問題,完善農村醫療服務網路體系、農村商貿流通和農產品銷售服務網路體系、農村公交站點公共交通服務網路體系,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三是要加大農村扶貧解困工作力度。要建立健全針對農村低保戶、五保戶、特困戶、因病致貧戶和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的幫扶救助體系,加大幫扶救助力度,解決好農村低收入群體生活保障問題,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四是要大力提升農民增收水平。要採取有效措施,深化改革,穩步提升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主攻工資性收入,提高財產性、轉移性收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力度,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五是要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伍』 4+4產業幫扶是什麼意思
e通世界幫你解答: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
『陸』 什麼是結對幫扶的四個一
『』選准一項優勢主導產業、設立一筆貸款風險金、組建一個合作組織、落實一種幫扶機制內『』。
創新貧困容村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大力推進貧困村『』一村一品『』特色扶貧產業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發展貧困村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產業規模化發展,提高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組織化程度。
在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58個縣設立『』產業扶貧信貸通『』,支持貧困村建立『』選准一項優勢主導產業、設立一筆貸款風險金、組建一個合作組織、落實一種幫扶機制『』的四位一體產業扶貧新模式。
(6)下步產業幫扶發展計劃擴展閱讀
加強扶貧對象就業創業能力培訓。在教育部門普惠扶持政策的基礎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扶貧部門進一步加大扶貧對象培訓特惠扶持力度,增強其就地發展產業、進城進園就業、自我發展創業的能力素質。
對貧困戶新生代職業學歷教育和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技能培訓,提高專項扶貧資金補助標准,減輕扶貧對象經濟負擔。加強致富帶頭人培訓,鼓勵外出人員回鄉創業,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就業。
『柒』 省上給發的扶貧手冊起什麼作用
證明貧困戶貧困身份。
內容介紹:
《扶貧手冊》是一份用於登記貧困戶基本情況和幫扶情況的工作手冊,由國務院扶貧辦統一監制,各縣負責制發,貧困戶、村委會各執一冊。
其主要內容包括:家庭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幫扶責任人、幫扶計劃、幫扶措施和幫扶成效等六個方面。《扶貧手冊》能有效證明貧困戶貧困身份,並便於隨時核查對其幫扶情況。
(7)下步產業幫扶發展計劃擴展閱讀
扶貧手冊填寫說明:
一、識別標准,都填國家標准。
二、貧困戶屬性,分五保貧困戶、低保貧困戶、一般貧困戶。
三、主要致貧原因:因病、因殘、因學、因災,缺土地、缺水、缺技術、缺勞力、缺資金,交通條件落後,自身發展力不足。致貧原因必須具體,如因病,要填寫是什麼病,如因學,要填寫幾個小孩在哪上什麼學等等。
四、幫扶措施:
1.、產業發展:
(1)在學習技術上:如「幫助學習種養鵝技術」「幫助學習養竹鼠技術」等。
(2)在產業發展上:如「幫助引導養鵝200隻」「幫助引導種優質水稻2畝」等。
(3)在產業入股上:如「參與村黃桃產業入股脫貧」「參與村養雞產業入股脫貧」「參與村裡魔芋產業入股脫貧」等。
2、勞務就業:如「幫助聯系工廠企業就業」
3、教育助學:如「雨露計劃」
4、小額信貸:如「幫助聯系小額貼息信貸」
5、危房改造:如「幫助申報危房改造」
6、易地搬遷:如「幫助申報易地搬遷」
7、醫療保障:如「幫助繳納農村基本醫療保險費」
8、政策兜底:如「納入一類低保」、「納入五保戶」
『捌』 產業扶貧有哪些措施
產業扶貧需要做好以下的措施:
1、創新體制機制,為產業扶貧保駕護航。
注重發揮政策效應,加強政策銜接,把本次制定出台的一系列農村綜合幫扶政策用足、用活、用好,並及時加以評估完善,將實施效果好的政策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
2、因地制宜,創新開發特色產業。
我國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千差萬別,貧困戶經營能力和脫貧需求也不盡相同,精準扶貧要「因地制宜」,具體到各縣區、鄉鎮,更要「因組制宜、因戶制宜」,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人力資源等,在當地培養和集聚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帶頭人,保障薄弱地區的長遠發展。
3、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創新發展有機農業。
針對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農產品安全性評價不高、國際競爭力差等狀況,貧困地區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在退耕還林的基礎上,減輕土地負荷度,降低農葯化肥施用量,以質取勝,以有機取勝。
(8)下步產業幫扶發展計劃擴展閱讀:
在產業扶貧的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產業扶貧需要遵循市場規律,讓市場主體唱主角。盡管扶貧部門對貧困戶進行「保姆式」幫扶,但並不意味著非得包攬每個環節。在百家池村,合作社在技術推廣、生產資料購買、產品銷售等環節已完全市場化。
2、產業扶貧在以入股、補貼等形式引入市場主體後,確保資金的扶貧用途乃是題中之義。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後,扶貧部門對資金的流向、使用明細實行全程監管,以保證款項能切實用在扶貧事業上。如果監管缺位,無疑將造成扶貧資金變相挪用,偏離產業扶貧的初衷。
3、選擇產業化項目,需堅持因地制宜,避免求快貪功、盲目跟風的心態,盡量選擇風險低、收益穩的項目,不能為追求高效益而將扶貧資金投入到市場風險較大的項目。只有在產業適宜、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才能像百家池村一樣實現貧困戶、合作社和扶貧部門的「三贏」局面。
『玖』 寫一篇關於准精扶貧報告2000字(手寫)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根據縣委、縣政府召開的精準扶貧「四法」暨建檔立卡會議精神,我辦事處立即召開黨政聯席會擴大會議,對該項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安排部署,對我辦事處駐村幹部和村幹部進行業務培訓,會議要求嚴格按照「5個時節點」和「9個步驟」的程序和方法扎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貫徹落實畢節市委、市政府推進「六個到村到戶」精準扶貧工作會議精神,把「六個到村到戶」作為實施精準扶貧的主要抓手,切實做到「五個結合」、「四個具體」,形成「1+7」工作格局。
即: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和深化試驗區「三大主題」有機結合,和工業化、城鎮化主戰略、「三化」興「三農」有機結合,和提升農村人口素質與勞動力轉移就業有機結合,和「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兩個硬化」工程、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設有機結合;做到目標具體、措施具體、進度具體、責任具體;形成一個總體方案加六個子方案和一個具體任務分解方案的「1+7」工作格局,創新扶貧方式,改進工作方法。
通過全面實施和推進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農村危房改造、扶貧生態移民、基礎設施「六個到村到戶」,確保我辦事處20XX年1350人貧困人口,已經脫貧585人。
1、結對幫扶到村到戶
我辦事處及時組織召開會議,安排辦事處、村幹部進村入戶,認真對貧困戶進行摸底排查,通過民主評議並預以公示,審核確定出我辦事處貧困人口1350人,454戶。結合縣扶貧辦分解到我辦事處20XX年減貧人口任務。我辦事處結對幫扶的人員有:副縣級幹部1名,正科級幹部8人,副科級幹部9人,一般幹部119人,這些人分別是縣人大、城管局、房管局、農發行、紅旗辦事處的幹部。這批人分別按「54321」分配到石關村、路塘村、慶雲村、蔬菜村對貧困農戶進行結對幫扶。
到扶貧對象家中了解情況,並填寫好「六個到村到戶」精準扶貧信息採集表,在幫貧困農戶規劃,在生產上作技術指導。實現我辦事處「一戶一幫扶責任人」,做到「幹部到戶、責任到人」。幫扶對子結成後,工作隊和責任人對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貧困原因,逐村逐戶理清思路、制定規劃、細化措施,重點為幫扶對象找准產業發展路子,改善基礎設施。建立精準扶貧幫扶部門和幹部考核辦法,落實幫扶責任,明確工作時限,實現結對幫扶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2、產業扶持到戶
針對我辦事處貧困戶實際,著眼市場可持續發展,注重以「特」制勝,路塘村建設250萬的天麻種繁基地、石關村馬鈴薯種植500畝;石關村辣椒育苗種植500畝,都已經落到實處,種植完成,農戶得實惠,曾收入。
3、教育培訓到村到戶
大力實施教育「9+3」計劃,加大對貧困戶子女九年義務教育入學,辦事處、村幹部加大對貧困農戶適學兒童排查加力度,確保每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人,推進「雨露計劃.雨露直通車行動」(到深圳學習的3人,各種職業學校補助已上報的7人,上二本線領取補助的1人);目前正在進行「圓夢行動」摸底,資助貧困家庭「兩後生」接受職業教育杜絕貧困家庭因學致貧、因學返貧現象。以適用技術、產業化技能、勞務輸出和就業創業等主要內容,現場操作實訓,大力開展技能培訓,讓有勞動能力的每戶貧困戶至少掌握一門以上實用技能。
4、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
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改造、美化環境。根據縣生態辦安排,我辦事處按計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7戶,改造資金17.58萬元,已經改造結束。
5、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
主要針對搬遷進來176戶移民進行後期扶持,扶持資金3.4515萬元和生產技術上的指導。
6、基礎設施到村到戶
根據精準扶貧項目實施情況,我辦事處已實施和正在實施的基礎設施:兩個硬化5.504公里4萬元,一事一議通村水泥路3公里58萬元。背街小巷硬化道路12500平方米,總投資188.9萬元。
由於該項工作的特殊性,我辦事處成立精準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安排辦事處直各單位、各部門的責任,督促落實到村到戶情況,做到責任到人,確保幫扶工作落實到位。我辦事處參照市、縣級層面,統一按照「四個具體」和形成「1+7」工作格局分別制定和細化方案,根據減貧任務分配計劃組織開展入戶,以現有貧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圍繞因災、因病、因學、缺產業、缺技術、無勞動力、失地等致貧因素,公平合理識別出我辦事處貧困戶454戶1350人的扶貧對象並進行辦事處、村兩級公示。
強化管理,對每個貧困戶建檔立卡,將貧困對象基本資料、增收情況建立台帳進行管理,實現戶有卡、村有冊、辦事處有信息平台,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結合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扶貧宣傳工作,總結推廣「六個到村到戶」精準幫扶工作中的好經驗、好方法。組建「六個到村到戶」精準幫扶督查檢查組,定期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督查。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