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銅仁中葯材產業發展前景

銅仁中葯材產業發展前景

發布時間:2021-01-09 12:48:23

❶ 投資種植中葯材發展前景怎麼樣

前景不叫可以 不過時間比較漫長 看你資金狀況了

❷ 中草葯的市場前景如何

中草葯的市場發展前景

中草葯市場近年來蓬勃發展,主要在於現代人崇尚健康自然,更由於西葯之毒性及副作用,以及長期服用造成之抗葯性,使得人類對服用化學葯品產生疑慮,人們急於尋找回歸自然之天然葯物及療法。自90年代開始,世界醫學漸漸重視預防醫學,由治療醫學模式轉向預防醫學模式。更由於人類日趨長壽,平均壽命大幅提高,多數開發國家已進入高齡社會。對於各種老人病,西方醫學可以說是治療乏術。人們更進而尋求替代之自然療法,致使中草葯市場逐年推升。
目前全世界超過130個國家使用中葯,超過120個國家設有中草葯研究機構,研究天然葯物的成分與效應。1996年世界主要國家,包括美國、德國、法國、中國、日本、韓國及台灣中草葯市場,超過150億美元,預估到2006年將超過370億美元。以美國草葯市場為例,1985年只有4.8億美元,到1998年已增加到42.8億元,短短13年內市場價值提升9倍。顯示中草葯的發展潛力,可以說是市場龐大,商機無限。國內農產業由於受到加入WTO沖擊,許多產業失去競爭力,有機中草葯的原料生產剛好彌補此一缺口,為因應此一龐大商機及原料市場之需求,相關的研究及生產技術人才,包括中草葯之引種、選拔、雜交、育種、篩選、栽培、原料調制,以及組織培養、生物科技之應用,以及資料庫之建立等專業及技術人才之培育,可以說是需材孔急。對此,必須加強中草葯遺傳育種及栽培之相關課程,培育中草葯高級研發人才。以解決未來中草葯原料不足之問題。此外,應用生物科技於中草葯之製造純化,更是充滿機會與潛力。為因應此一龐大的市場需求,中草葯人才之培育,顯得極為急迫且重要。
目前國內登記之中葯廠超過200家,更有許多健康飲料食品製造廠商,不在此列。美國東部中醫葯公司經銷之中草葯,台商所佔的比例高達70%,產品及原料則絕大多數來自中國。惟產自中國的中草葯原料常因含有禁用農葯或過量重金屬,造成世人的疑慮。此外,根據國際野生物貿易調查組織(TRAFFIC)最近公布「台灣中醫葯現況及葯用植物貿易」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是全球葯用植物第五大進口國,由1993到1998年間,台灣平均每年進口葯用植物38,177公噸,僅次於香港、美國、日本及德國。1999年台灣進口量上升到53,000公噸。報告指出台灣中葯材最常用的沈香、石斛等葯用植物,在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等產地被濫采,已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顯然對中草葯原料的來源,不能不考慮由本地人工栽培,以取代進口野生中草葯材之來源。顯然未來中草葯原料之本土生產,及有機天然栽培有其獨特市場價值。

❸ 中葯材的發展前景

中葯材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嚮往身體健康,得了病希望及早治回療,這些要求使得答中醫葯中葯材能夠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天地。關鍵是要穩步發展,不要一哄而起,不要粗製濫造,要按照中醫中葯的自身固有的正常規律來推進發展的進程,這樣的發展才是正常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❹ 今年中葯材的種植前景怎麼樣

今年中葯材的種植前景看好。
1、隨著國民眾對醫葯產品、服務的需求愈發內提高,中醫葯也越來容越受到各方青睞。尤其在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後,里約奧運會、G20杭州峰會更是接連出現了中醫葯熱。
2、不斷走高的除了中醫葯的關注熱度外,還有葯材的市場價格。今年以來,我國中葯葯材價格出現了普遍上漲,有的甚至翻了一番。
3、一方面受天氣影響,部分品種應旱澇災害減產,例如黨參、白芷,減產幅度到達4-5成。另一方面,從2013年開始,中葯材行業進入低迷期,多數品種價格走低,需求偏弱,供大於求現象嚴重,葯農和葯商虧損嚴重,種植和經營積極性下降。諸如桔梗、黃芩、知母、白術等地產品種減種明顯。物依稀為貴,價格自然水漲船高,第三,今年葯市大環境有所改善,有資金實力商家,看好後市,積極投資操作,挺價意願較為強烈。
4、不論是地產品種還是野生稀缺資源,在國家政策高標准嚴要求,質量優先的大背景以及整體供需改變的大環境之下,短線來看,明年開市之後葯廠和商家進入春季備貨期,葯材價格仍有上調可能,長線分析,經歷了3年的低谷階段,未來2-3年內中葯材行業或將迎來新的上升期。

❺ 貴州喬義昌中葯材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貴州喬義昌抄中葯材產業發展襲有限公司是2017-11-20在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環北大寨北路(地區皮革廠旁)。

貴州喬義昌中葯材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20602MA6EEFW79G,企業法人彭昌交,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貴州喬義昌中葯材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貴州喬義昌中葯材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❻ 中葯材的國內外市場及發展前景

找到這個,看是否令你滿意竹溪中葯材種植歷史悠久,葯用植物種類齊全,蘊藏量大,上個世紀十一年代曾獲「中國黃連之鄉」殊榮,近年來我們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資源優勢,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培植了一批葯材生產大鄉(鎮)、大村、大戶,中葯材生產有了長足發展,目前全縣葯材總面積8.7萬畝,年產量近2萬噸,綜合收入達3300萬元,主產區農民葯材收入達到500多元,最高人平近5000元。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亮點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一、竹溪縣中葯材發展現狀。1、歷史久,影響大。中葯材在我縣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據縣志記載,早在唐代就有中草葯的採集、製作和簡易的栽培。民國初年常年收購的中草葯材有70多種,達3000餘擔,黃連、天麻、黨參等品種影響較大。五十年代初我縣曾被國管院授予「黃連之鄉」稱號,七十年代,全縣就建有18個中葯材生產基地。196個葯材生產專業隊,種植葯材品種64個,面積達3萬多畝,產量近1000多噸。2、種類多,儲量大。據1983年國家資源普查和近年來植物檢測普查資料顯示,我縣境內有中草葯1316個品種,分180科,其中植物葯1160種,動物葯156種,礦物1種,珍稀名貴葯材如金釵、紅豆杉、杜仲等約有15種;地道葯材如厚朴、天麻等約有25種;引進栽培的葯材如板藍根、棗皮、枸杞、絞股藍等約30餘種;大宗葯材如黃連、木瓜、牛夕、魚腥草約有65種;全縣常年葯材儲量在2萬噸以上。3、分布廣、覆蓋寬。全縣各個區域都適應不同品種葯材生長,大致可分為四個類型:一是南部高山區,其面積接近全縣總面積的一半,主要以黃連、天麻、魚腥草、白夫子等品種為主;二是中部二高山區,約佔全縣總面積的20%,主要以冬花、玄參、獨活、牛夕等葯材為主;三是東部及平壩河谷低山區約佔全縣總面積30%,主要以杜仲、木瓜等品種為主。4、興基地,拓市場。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資源優勢,推進結構調整,把中葯材生產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骨幹項目來抓,把依託資源做大產業、搞活經濟作為發展葯材的基本目標,通過典型引路、示範推廣、市場拉動,大戶帶動等作用的影響,農民種植中葯材的積極性空間高漲,涌現了一批大鄉、大村、大戶、大場。同時市場營銷新突破。其一是構建本地市場。全縣立足區位優勢,以開放促開發,以加快「中心」葯鎮建設為契機,打造市場平台,提升集鎮功能,著力構建縣內市場,初步形成了以集鎮為中心,以基地為支撐的中葯材市場體系。已成為鄂渝陝周邊地區漸趨成熟的中葯材市場。其二是積極開拓外地市場。近幾年來,縣政府積極引導,各地葯材經營能人堅持外引內聯,先後與安徽亳州、河北安國、河南禹州、四川啤縣等多個葯材市場經銷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其三是形成了一支以民營為主體的葯材營銷隊伍,如:豐溪鎮的張真明、向建軍,桃源鄉的彭友述等都是遠近有名的葯材經營大戶。二、我縣中葯材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困難。(一)思想觀念認識上落後。一是群眾怕虧本,片面認為「葯瘋子」,「賣得好是個寶,賣不好不把草」,不敢發展,而不是辯證的從市場信息把握品種是否對路、產品批量多少、質量標准好壞等方面去分析原因,一概認為賣不掉就是沒市場,幹部在瞎指揮。二是幹部怕擔風驗落抱怨,不敢組織發展,思想保守,認識不統一。三是種植上捨不得拿好田好地,也捨不得多投入,管理粗放,有多少,收多少,沒抱多大希望。(二)種植環節上技術含量偏低。一是資源品種多,主導產品少;二是基地規模小,產品批量少;三是科技投入跟不上,生產效益不明顯,關鍵是缺人才,缺技術。(三)流通環節上產銷渠道不暢。主要是市場信息不靈,中介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產銷銜接不緊湊,渠道單一,與國內大市場及制約企業缺乏長期性、緊密型合作關系。(四)加工環節上龍頭帶動不力。目前除黃姜有加工企業的「龍頭」帶動外,地道中葯材基本無龍頭加工企業帶動,深度開發陷入盲點。(五)在產業發展上政府扶持不夠。由於縣財政困難,目前在葯材產業上政策傾斜扶持不夠,資金投入不足。三、竹溪縣中葯材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與措施。1、基本思路:堅持走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路子,依託資源,面向市場,優化品種,提高質量,增強效益,建立穩定、安全、有效的中葯材產業化基地;以黃姜梯級系列開發為重點,擴大生產規模,組建產業集團;加快以杜仲、黃連、天麻等為主的傳統地道中葯材的生產種植,狠抓加工流通,培育龍頭企業,推進中葯材產業化。用5年時間,建成三大葯材生產基地。一是以豐溪、向壩、桃源為重點,建設人工黃連栽培基地,面積達到2萬畝,力爭建成全省最大的黃連人工栽培基地,年收入達到3000萬元。二是以305省道沿線的縣河、中峰、蔣家堰、水坪、龍壩為重點,建設黃姜生產基地,面積穩定在5萬畝,年鮮姜產量7.5萬噸,綜合收入達到4億元。三是以南部山區為中心,建設板蘭根、丹參、玄參、冬花、天麻、薄荷、魚腥草、杜仲等地道中葯材基地8萬畝,年收入達到1億元。到2007年,全縣中葯材人工栽培基地15萬畝,年產值達5.3億元。2、基本措施:一是建立規范化、規模化的種植基地。從解決農民思想認識問題入手,通過示範引導,推進種植結構調整,抓好中葯材重點示範基地建設,培植一批葯材種植專業鄉、專業村,努力建成葯材經銷商的貨源基地,制約企業的葯源基地。二是完善社會化、產業化的經營機制。加強中葯材產業化經營的宏觀管理,搞好引導協調和組織調控,規范市場運行秩序,營造寬松環境。堅持一個產業、一套政策、一個規劃、一套班子、一套實施辦法的思路,完善中葯材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加強與大型制約企業的合作,提高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水平,帶動中葯材基地建設的效益化和規模化。三是構建多元化、民營化的融資體系。立足區位優勢,集中把財政資金、以工代賑、扶貧開發、流域治理、退耕還林、小額信貸等扶持資金捆綁使用,實施重點傾斜,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促進中葯材產業化進程。四是開辟外向化、現代化的銷售渠道。努力培育內外兩個市場,構建以豐溪為重點的輻射鄂渝陝周邊地區的區域性中葯材專業集散市場,與國內主要葯材市場捆綁協作,著力在中葯材銷售環節上下功夫,發展訂單生產,以銷售流通帶動葯材生產健康發展。五是培植標准化、集團化的產業龍頭。有重點的培植示範大戶、示範基地、龍頭企業,把基地發展與適度規模經營結合起來。抓好龍頭企業建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深度開發竹溪的黃姜、黃連等優勢資源,發展起點高、競爭力強的現代醫葯加工企業,提倡和鼓勵企業辦基地,把基地建設和產品加工密切結合起來,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生產加工體系。

❼ 中葯的發展前景

淺談中葯行業發展前景

《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促進中醫中葯協調發展。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近日組織的中葯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10多家知名中葯企業的負責人就貫徹落實《若干意見》,推動中醫中葯協調發展,提升中葯產業發展水平等話題進行了交流。

【新葯審批應考慮中葯特色】

「中醫葯學科規律必須在中葯產業發展中得到體現。」全國政協委員、河北以嶺醫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以嶺首先提出,「辨證論治」是中醫葯的顯著特點,但現在的葯品審批取消了證候用葯,更多強調「一病一方」,一種疾病對應一個中葯方,難以體現中葯自身特點。

「如果按照現有審批途徑,將來就只有黃連素,而不會有六味地黃丸這樣的千古名葯出現了。」 中國中醫葯協會會長房書亭也在會上提出了類似看法。

與會者提出,中醫葯特色淡化關鍵還是政策問題。新葯審批必須考慮中葯特色,建立符合中醫葯特色規律的葯品審批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宛西制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耀志提出,應當加快研究制訂根據中醫經典名方所制葯品的審批註冊方案。「這些經方葯已經過了數千年的臨床使用,證明安全有效,沒有必要等『小白鼠點頭』才能通過臨床審批。」

據了解,日本就已經把《傷寒論》中所記載的217方全部製成成葯,葯品享受免檢待遇。在我國台灣,根據217方也製成了葯品顆粒,同樣不需臨床試驗。但我國大陸,經方葯目前還需要邁過臨床試驗的門檻。

對此,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會上表示,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去年已配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出台了《中葯注冊管理補充規定》,今年將盡快提出中葯經方名單,制定經典方注冊辦法,使中葯發展更符合自身特點。

王國強還說,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還將配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出台有益於中醫醫院研發、生產、使用院內制劑的意見,為中葯產業、中葯新葯研發提供源泉。

【鼓勵優質優價 保護傳統中葯】

價格問題是制約中葯行業發展的另一關鍵問題。在座談會上,不少中葯企業負責人都提到,現在的葯品定價機制「扶弱不扶強」,用好葯材做好葯的企業反而在政府招標采購中處於下風。與會者呼籲,在政策制定上應當鼓勵中成葯優質優價。

以六味地黃丸為例,據了解,目前國內有800多家中葯企業都在生產,因葯材選料不同,其售價也從一元多到十幾元不等。在政府招標采購中,價格低的產品顯然更有優勢。在四川省的一次葯品招標采購中,某知名中葯企業就退出招標。房書亭提出,在政策層面應當鼓勵優質高效葯品,招標不能單看價格,還應當看質量。

招標采購偏好「越便宜越好」,進入采購名錄的葯品還需要每年有10%到20%的降價。「無利甚至虧本,也使得企業難以有科研和技術開發的空間。」北京同仁堂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梅群認為,選擇好葯材,生產成本自然要高,但在招標中並不佔優勢,所以才會出現知名企業退出招標的現象。

原料和成葯「價格倒掛」使得不少低價傳統中葯退出市場,這也是葯企負責人擔憂的問題。「物價上漲,葯材價格上漲,但葯價不動,葯品生產企業賠本生產,難以為繼。四五十種葯典中記載的傳統中葯已在市面上難覓蹤跡了。」全國人大代表、葯都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恩說,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物價水平提高,中葯材價格一路走高,但中成葯價格並沒有大的調整。如保和丸,最初定價3.6元,至今就沒有調整過。他建議對中成葯價格進行定期調整。

【加強行業自律 做大做強樣板企業】

「《若干意見》出台,中醫葯行業有了『尚方寶劍』,但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閆希軍說,《若干意見》鼓勵中葯企業整合優勢資源,建設現代中葯產業製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葯生產、流通企業。沒有龍頭企業帶動,行業難以發展。提升中葯產業水平,國家應重點支持一批體現中葯特色的大企業,集中力量形成一批有社會影響力的優質產品。

2000年全國中葯企業不到千家,現在已經達到2000多家,其中難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如完全按照標准投料,六味地黃丸的成本價應在7元~8元,而現在市場上不乏售價僅為一兩元的六味地黃丸。對此,全國人大代表、神威葯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振江提出,中葯行業要加強誠信自律,推動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中葯行業健康持續發展。孫耀志也提出,加強中葯行業整頓,提高葯品定性、定量檢測標准和水平,清除害群之馬。

李曉恩提出,中葯現代化重點要「抓源頭」,抓中葯材的質量。以前70%的中成葯採用野生葯材,現在大多數已被加工葯材取代。應當提高葯材質量標准,重視道地葯材的生產。吉林敖東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雁也認為,應當加強中葯材基地建設,規范葯材種植,通過各種優惠政策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❽ 現在做中葯材行業,創業怎麼樣前景、危險以及從哪方面入手等等問題

目前中葯業不太景氣

❾ 中草葯的發展前景如何

中草葯的市場發展前景

中草葯市場近年來蓬勃發展,主要在於現代人崇尚健康自然,更由於西葯之毒性及副作用,以及長期服用造成之抗葯性,使得人類對服用化學葯品產生疑慮,人們急於尋找回歸自然之天然葯物及療法。自90年代開始,世界醫學漸漸重視預防醫學,由治療醫學模式轉向預防醫學模式。更由於人類日趨長壽,平均壽命大幅提高,多數開發國家已進入高齡社會。對於各種老人病,西方醫學可以說是治療乏術。人們更進而尋求替代之自然療法,致使中草葯市場逐年推升。
目前全世界超過130個國家使用中葯,超過120個國家設有中草葯研究機構,研究天然葯物的成分與效應。1996年世界主要國家,包括美國、德國、法國、中國、日本、韓國及台灣中草葯市場,超過150億美元,預估到2006年將超過370億美元。以美國草葯市場為例,1985年只有4.8億美元,到1998年已增加到42.8億元,短短13年內市場價值提升9倍。顯示中草葯的發展潛力,可以說是市場龐大,商機無限。國內農產業由於受到加入WTO沖擊,許多產業失去競爭力,有機中草葯的原料生產剛好彌補此一缺口,為因應此一龐大商機及原料市場之需求,相關的研究及生產技術人才,包括中草葯之引種、選拔、雜交、育種、篩選、栽培、原料調制,以及組織培養、生物科技之應用,以及資料庫之建立等專業及技術人才之培育,可以說是需材孔急。對此,必須加強中草葯遺傳育種及栽培之相關課程,培育中草葯高級研發人才。以解決未來中草葯原料不足之問題。此外,應用生物科技於中草葯之製造純化,更是充滿機會與潛力。為因應此一龐大的市場需求,中草葯人才之培育,顯得極為急迫且重要。
目前國內登記之中葯廠超過200家,更有許多健康飲料食品製造廠商,不在此列。美國東部中醫葯公司經銷之中草葯,台商所佔的比例高達70%,產品及原料則絕大多數來自中國。惟產自中國的中草葯原料常因含有禁用農葯或過量重金屬,造成世人的疑慮。此外,根據國際野生物貿易調查組織(TRAFFIC)最近公布「台灣中醫葯現況及葯用植物貿易」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是全球葯用植物第五大進口國,由1993到1998年間,台灣平均每年進口葯用植物38,177公噸,僅次於香港、美國、日本及德國。1999年台灣進口量上升到53,000公噸。報告指出台灣中葯材最常用的沈香、石斛等葯用植物,在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等產地被濫采,已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顯然對中草葯原料的來源,不能不考慮由本地人工栽培,以取代進口野生中草葯材之來源。顯然未來中草葯原料之本土生產,及有機天然栽培有其獨特市場價值。

閱讀全文

與銅仁中葯材產業發展前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