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高手推薦幾只有關新能源板塊的股票,最好是風能或者太陽能的。
不要說2元 10元以下的現在都是垃圾股
買股就和看似的 當然要選裡面的巨星了
炒股也是這個道理
當然是熱點板塊的龍頭了
比如說房地產龍頭股票 誰不知道萬科A
就因為這個公司相對其他公司更加有發展潛力和實力
此外還有其他板塊的龍頭
比如酒板塊的貴州茅台 汽車板塊的上海汽車 化學板塊的煙台萬華 有色金屬的江西銅業等等
只要是熱門板塊的龍頭 基本上都可以安心持有
還有就是看你是以什麼合理的價位買進
比如房地產龍頭股萬科A 06年才5塊多錢 而07年一路暴漲至40多
如果你是以39塊左右買進 請問還有意義嗎?
以合理甚至廉價的價格買入優秀的企業 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它的發展了
一旦下一個牛市來臨 市場瘋狂炒作以後 其價格暴漲偏離其正常價值
就應該及時拋出手中的股票 然後耐心等待暴跌結束(08年就足足暴跌了一年)
再以合理的價格買入 (比如現在)
如此反復操作而已
現在的短期熱點 像新能源 醫葯股票就算了 完全是炒概念 沒有業績支撐
中石油類的股 什麼建設銀行 工商銀行的銀行股以後最好都不要買
因為是權重股 盤子又大 漲也漲不了多少
07年股市如此瘋狂 它們才漲了多少?
另外還有一些有色金屬股可以重點關註:中國鋁業 江西銅業 辰州礦業 西部礦業 宏達股份
買它們的理由很簡單 就是題材好和內在價值被市場嚴重低估 而稀缺資源類股票是中國股市最好的股票 所以07年才被炒得高 裡面曾經上百元的比比皆是
而相對 汽車行業 鋼鐵行業 07年裡面漲得最瘋狂的也就40多元左右封頂
所謂的稀缺資源,一般具備獨特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市場需求卻又不可抗拒性. 提到稀缺資源類股票最著名的有金鉬股份,紫金礦業,中金黃金,山東黃金,貴研鉑業,吉恩鎳業,錫業股份、馳宏鋅鍺、宏達股份.
個人建議可參與點紫金 也可以考慮我上面說的其他龍頭股
1、選擇好的股票,主要是看其業績是不是好,是不是有好的成長性?簡單地說,就是看其一季報、中報、三季報及年報的業績是不是優秀?與去年同期相比是不是有不錯的增長?如果是,那麼說明這是一隻績優藍籌股,選藍籌股則大方向正確了。
2、看現在的股價是不是太高?這點可以通過換算股票的市盈率來辨斷,方法就是用「現在的股價/去年年報每股收益*今年業績的增長率」(這些指標都可以從其公布的公告中獲取),如果這個值比較低的話,則具有投資價值(比如現在大盤45倍市盈率,而你手中的股票只有20倍,則具有投資價值)。
3、看該公司是不是板塊龍頭,一般來說板塊龍頭成長性比較好,業績增長穩定,風險相對小。(比如房地產板塊的萬科、金地;航空板塊601111中國航空;有色金屬板塊601600中國鋁業;鋼鐵板塊600019寶鋼股份等)
4、什麼樣的股票都不可能一直漲,當它漲到一定幅度後也會跌而調整,所以在合理的價位介入比較關鍵,不能隨意追高。
❷ 風電產業鏈的背景介紹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風電設備製造業進入了黃金期,製造技術和生產能力快速發展,獲得了技術和生產經驗的積累,尤其是在國內的能源供需矛盾問題越來越嚴重和電力需求上升的情況下,風電產業得到迅速發展。
風電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這四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這種「接機制」像一隻「無形之手」調控著風電產業鏈的形成。
風電產業鏈涉及從空氣動力學、結構動力學、氣象、環境、材料、工藝製造、電氣控制、電子工程,到運輸、應用、服務的方方面面。
❸ 風電產業鏈的相關問題
零部件製造不平衡。國內的風機原來以低單機容量風機為主, 相關零部件製造技術的突破相對比較容易。隨著單機容量的提高,作為風機核心部件的軸承、齒輪箱和控制系統等因為具有相對高的技術壁壘, 國內市場的供應仍然存在瓶頸。而葉片、塔筒等部件出現了產能過剩的現象,如葉片製造有10 家企業就可以滿足市場需求,而現在已多達50 余家。
整機製造產能過剩。2007 年全國風電整機製造企業只有30 多家,在風電龍頭金風科技上市後的一年多時間里,有40 多家企業進入風機整機製造領域。這種盲目跟風,導致了風電產業的產能過剩。我國風電整機行業前10 名的企業已佔整個市場份額的90% 左右,剩餘的60 來家企業將瓜分其餘10%左右的市場份額。很大一部分企業可能拿不到訂單,行業洗牌在所難免。
技術有缺失、產品質量存隱患。我國許多企業的整機製造技術是從國外引進的,引進的技術與國內風電場的氣候環境能否適應,往往未經科學論證。加之由於前幾年風電設備供不應求,許多整機未經試運行就直接批量生產,這些設備並網發電後,勢必存在質量和安全隱患。由於核心技術缺失,大批兆瓦級新型風電機組匆忙投入規模化生產,產品質量問題也正在顯現。風電場開發及風電並網存在瓶頸。在風電場開發環節存在設備交貨不及時、調試時間長,各種設備故障不斷發生,風機運行小時數偏低,電網卡脖子,致使「有電上不了網」、「風機曬太陽」等現象。
此外,風電機組安裝後的架線並網常常滯後,延遲了風電機組投入使用的時間,對電力輸出造成損失。風電場運營利微或虧損現象。在風電場運營環節, 由於稅收及財政補貼政策不持續、風電上網配套落後及風電場開發無序, 許多風電場處於微利或虧損狀態。
打造優質風電產業鏈的對策建議
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努力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雖然我們已經掌握了風電機組的基本製造技術,但是核心技術仍然有所欠缺。我們必須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走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風電機組製造的道路。只有堅持自主創新,才能佔領全球風電的技術制高點,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占據有利地位。科技將決定風電產業的未來,我們要在風電設備製造方面由引進、消化、吸收逐漸發展為自主創新,努力由中國製造發展為中國創造。加強電網建設,拓展國際市場,積極應
對產能過剩。我國風能資源可開發量約10 億千瓦,目前僅開發0.26 億千瓦,開發的空間很大。同時,電力能源供不應求,又是不爭的事實。因此,風電產能過剩主要是受制於風電並網的約束。
並網制約的問題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政策和電網規劃問題,電網建設大大落後於風電開發的進程。其二,是技術問題。解決風電並網難主要有兩條措施:首先,擴大配置風能資源的范圍;其次,合理配置電源結構,建設具有調峰能力的電站。縱觀中國風電市場的發展,在內資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外資企業也不斷湧入中國市場,他們不僅帶來了資金、技術和人才,也不可避免地爭奪著本土市場。面對逐漸飽和的國內市場,中國風電設備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到了。未來,中國的風電設備廠商要在滿足國內市場需要的同時,放眼國際市場,出口我們的產品,要在全球風電市場的大環境下制定企業的發展策略。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風電設備廠商會將自己的生產基地建到海外去,建成中國的維斯塔斯,中國的蘇司蘭,中國的歌美颯……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試驗檢測和認證工作,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國產風電機組質量參差不齊已成為影響風電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為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應加大研發投入,制定質量標准,提高設計水平;加強產業工人的技術培訓,提高產品的製造質量;加強技術檢測平台和風電試驗場建設,根據試運行情況和檢測結果,完善產品設計;做好產品質量認證工作。找准大客戶,加強供需對接,搞好上下游產品的銜接配套。建設產業鏈,要以風電場開發商和風電總裝企業為主體,以產品供求為紐帶。建設產業鏈首先要找准大客戶。每個環節都要分析哪些是大客戶或潛在大客戶,找准大客戶才能佔領大市場。與大客戶有效配套的企業,才是最具活力的企業,才是市場競爭的真正贏家。
作為風電場開發商, 其大客戶應當是七個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作為風電總裝企業,五大發電集團應當是其大客戶。2009 年在我國新增13749 兆瓦裝機中,五大電力集團佔到54%,其中,國電佔18.83%,大唐12.6%,華能11.92%,華電8.28%,中廣核6.14%。風電總裝企業應當積極與五大發電集團進行配套。2009 年華銳、金風和東汽繼續保持市場前3 強的地位。其中華銳新增裝機349.5萬千瓦,金風新增裝機272.2 萬千瓦,東汽新增裝機203.5 萬千瓦,這三家企業合計825.2 萬千瓦,佔全國新增市場59.7%。有關風電零部件企業應當提高自身產品質量,體現價格優勢,努力與這三大企業配套。只有與五大發電集團、三大風電製造企業建立了產業鏈關系的零部件企業,才更有可能不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