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09年河南產業集聚區建設處於什麼階段
全面規劃 階段
『貳』 目前產業集聚區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規劃亂
『叄』 固始產業集聚區目前有多少家企業
首批河來南省產業集聚區共源180個(其中許昌有8個),名單如下: 1、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鄭州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3、鄭州航空港區 4、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園區 5、鄭州市白沙產業集聚區 6、鄭
『肆』 固始縣產業集聚區大棚社區原黨支部書記,王新鴻被判行幾年
好像是七年!
『伍』 產業集聚區的豫南地區
132、駐馬店市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駐馬店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24 ——主導產業:煤化工和醫葯產業
133、駐馬店市裝備產業集聚區——所在市:駐馬店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21 ——主導產業:機械裝備製造、農副產品加工
134、駐馬店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經濟開發區)—— 所在市:駐馬店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7.82 ——主導產業:農副產品加工和機械製造
135、上蔡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駐馬店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1.11 ——主導產業:輕工、化工、糧食加工
136、正陽縣產業集聚區——所在市:駐馬店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1 ——主導產業:食品加工、輕紡服裝、化工、鑄造
137、新蔡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駐馬店市——規劃環評面積(km2):11.09 ——主導產業:農副產品深加工、機械電子製造
138、汝南縣產業集聚區——所在市:駐馬店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1.1 ——主導產業:食品加工、裝備製造業、紡織業
139、遂平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駐馬店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0 ——主導產業:食品加工、農副產品
140、西平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駐馬店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1.08 ——主導產業:機械製造業、以電力設備製造為重點,培育食品機械製造業
141、平輿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駐馬店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8.17 ——主導產業:重點發展食品工業醫葯化工工業,輔助發展建築防水、毛紡綉品,兼顧倉儲物流、商港
142、泌陽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駐馬店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2.8 ——主導產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石材加工業
143、確山縣產業集聚區——所在市:駐馬店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1.6 ——主導產業:建築材料業、機械電子業 144、西峽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南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20.2 ——主導產業:中葯制葯、汽車配件、鋼鐵及冶金輔助材料
145、社旗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南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2.35 ——主導產業:食品、紡織服裝、高新技術產業
146、南召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南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6.83 ——主導產業:柞蠶加工產業和辛夷加工產業
147、鄧州市生態產業集聚區——所在市:南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5 ——主導產業:棉紡、食品加工、林板紙一體化
148、南陽新能源產業集聚區——所在市:南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23.81 ——主導產業:生物能源、光電光伏、新能源裝備
149、新野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南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3 ——主導產業:棉紡織
150、唐河縣產業集聚區——所在市:南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5 ——主導產業:機電電子、農副產品加工、新能源
151、鎮平縣產業集聚區——所在市:南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6.4 ——主導產業:針紡織產業、機械電子製造業
152、內鄉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南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1 ——主導產業:汽車零部件加工、機械加工、食品加工、冶金建材、造紙印刷為一體
153、方城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南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3.68 ——主導產業:新能源、農副產品加工
154、南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南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所在市:南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5.68 ——主導產業:機電裝備、超硬材料
155、桐柏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南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7.9 ——主導產業:新型化學材料製造業、機械加工、農副產品加工業
156、淅川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南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6.7 ——主導產業:新材料和化學工業、新能源、醫葯和機械製造
180、南陽光電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南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30 ——主導產業:光電、倉儲、物流 157、信陽金牛物流產業集聚區——所在市: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9.86 ——主導產業:倉儲物流業及拍套的食品加工業、高新技術產業
158、信陽市平橋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1.4 ——主導產業:機械裝備和新型建材
159、息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9 ——主導產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和相關製造業、商貿物流產業和服務業
160、潢川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0.6 ——主導產業:食品加工
161、潢川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潢川經濟開發區)——所在市: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2.9 ——主導產業:倉儲物流業、食品加工、建材業
162、淮濱縣產業集聚區——所在市: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7.9 ——主導產業:輕工紡織為主,副食品加工為特色
163、商城縣產業集聚區——所在市: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9 ——主導產業:農副產品加工
164、新縣產業集聚區——所在市: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9 ——主導產業:醫葯製造業、農副產品加工業
165、固始縣史河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4.4 ——主導產業:竹木加工、食品加工
166、固始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4.5 ——主導產業:特色食品加工、輕紡
167、信陽市產業集聚區(信陽工業城)——所在市: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37.7 ——主導產業:機電類產品加工為主的裝備製造業
168、羅山縣產業集聚區——所在市: 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8.5133 ——主導產業:化工和輕工機械
169、信陽明港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8.68 ——主導產業:冶金下游產品、建材、機械產業、物流房地產
170、上天梯非金屬礦精深加工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9.6 ——主導產業:非金屬礦產品的深加工業;以保溫砂漿為主的保溫建材產業
171、光山縣官渡河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信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9.3 ——主導產業:羽絨服裝加工和以茶業為主的農副產品深加工(暫定)
河南產業集聚區網,為河南產業集聚區相關聯的決策者、產業集聚區、產業集聚區內企業、已經或潛在投資河南的客商提供一個企業與產業集聚區之間、產業集聚區與產業集聚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一站式整合雲服務平台。
『陸』 固始縣產業集聚區有街道辦事處嗎
固始縣產業集聚區是正科級單位和鄉、鎮、街道一個級別,代管番城街道的幾個社區居委會,也就是說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本身就基本行使街道辦職權,產業集聚區有自己的各種機構所站
『柒』 河南省縣級產業集聚區投資強度是多少
按照河南省政府的要求,工業項目的投資強度為不低於216萬/畝。
『捌』 河南產業集聚區現狀分析調研提綱
一、論述產業集聚區相關概念問題
二、論述河南省目前存在的180個產業集聚區現狀,從現狀中分析這180個產業集聚區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與態勢。
三、針對第二部分的分析結果,總結經驗及不足之處,對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玖』 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這個工作有前途嗎
縣產業集聚區所屬企業都是政府招商引資的項目企業,是領導們的政績體現,在這樣的環境里工作就是普通的職員業務,會有何多接觸領導的機會,這樣就給你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契機,你自己會把握好的就好。
『拾』 產業集聚區是怎麼提出的
19世紀末,馬歇爾(Marshall)第一個對產業集聚的現象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述,產業集聚最主要的動因是企業對外部經濟性利益的追求,而企業的外部經濟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專業化勞動的集中、基礎設施的共享和信息技術的交流。區域經濟學家杜能(Thunen)認為農業產業的布局是由級差地租決定的,而與自然條件等因素無關。阿爾弗雷德·韋伯認為工業區位形成的基本動力在於對成本的節約,並系統地分析了運輸、勞動力等因素對工業區位的影響。1948年,美國區域經濟學家E·M·胡佛(E.M.Hoover)認為產業集聚存在一個最佳的規模,集聚的企業過多或太少都難以產生最佳的效果。1950年,經濟增長極理論的代表人物帕魯(Francosi
Perroux)指出「圍繞主導工業部門而組織的有活力的高度聯合的一組工業,它不僅本身迅速增長,而且通過乘數效應帶動其他經濟部門的增長」。1977年,社會學家巴格那斯科(Bagnasco)提出「新產業區」的概念,將其界定為「具有共同社會背景的人們和企業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會地域生產綜合體」。1998年,波特(E.M.Porter)提出企業競爭力的四個構成要素,即企業戰略、要素條件、需求狀況和相關產業,這四個要素構成了企業競爭力的菱形結構,也決定了一個國家競爭優勢的水平。產業集聚的作用就在於促進了這四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使「菱形結構」系統產生活力。克魯格曼(Krugman)認為產業集聚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1、市場需求。較大的市場規模可以保證生產的規模經濟。2、外部經濟。外部經濟包括三個方面,即專業技術的勞動者、專業化的投入和服務、知識和信息的流動。3、產業地方化。地方專業化本身可能是一個歷史的偶然,一旦生產專業化的格局出現,這一格局就會由於積累循環的自我實現機制而被鎖定。馬克·格拉諾維特(Granovetter)的社會文化環境理論,認為嵌入到當地的社會文化環境是產業集聚不可復制的核心競爭力,產業集聚的知識創新與擴散是以其宏觀區域社會文化環境為前提的。
從理論的發展脈絡中可以看出,早期的產業集聚理論強調集聚所產生的成本節約的重要作用,並將導致集聚區產業成本節約的內容不斷豐富和擴充,如韋伯強調最初運輸成本的節約到馬歇爾強調外部性的三方面內容。近期的產業集聚理論更強調市場需求、社會文化環境等對集聚產生以及集聚競爭力的重要作用。這些理論對產業集聚的認識經歷了由簡單、膚淺向復雜、深刻的轉變過程。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這些理論也難免表現出不充分、不完善的特徵,需要新的理論予以充實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