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能告訴我雕塑工藝品製造業的行業代碼是什麼(四位數字)
14934
14460
② 大汶口文化的雕塑工藝品有哪些
大汶抄口文化的雕塑工藝品不僅數量襲多,而且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多數是墓內的隨葬品。雕塑品有象牙雕筒、象牙琮、象牙梳,雕刻骨珠、骨雕筒、骨梳,牙雕飾、嵌綠松石的骨筒、雕花骨匕、穿孔玉鏟、玉珠,以及陶塑動物等。這些雕塑品,製作都相當精細,造型優美,是大汶口文化中頗具特色的藝術作品。
③ 雕塑類的工藝品怎麼維護
陶瓷類的雕塑工藝品維護和保養方法有以下幾種:
1、陶瓷雕塑在儲存的時候應版該放在定做的權盒子里,而且盒子里要放上海綿或者是泡沫來墊上。如果需要陳列的話,最好放在固定的木架子上。
2、在觸碰陶瓷雕塑的時候要保持雙手的潔凈和乾燥,不能佩戴首飾,以免刮花陶瓷;拿陶瓷雕塑的時候,應該一手托住底,一手拿住脖子,以免使原來拼接起來的兩節分離,也是為了讓雕塑更加的穩固,不會滑落。
3、陶瓷雕塑在取放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輕拿輕放。
4、如果陶瓷雕塑臟了,用濕布擦拭瓷器;用柔軟的刷子刷瓷器的縫隙。不能用水直接清洗陶瓷雕塑,因為陶瓷有吸水性,而且出土的陶瓷外表很松垮,有的器身的化妝土已經像粉末狀不能清洗。
④ 雕塑工藝品的木雕分為哪幾種
核雕是民間藝術中的一絕。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點或起伏的變化,雕摟出各種人物、走獸、山水、樓、台、亭、閣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欖核、象牙果核、杏核、櫻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欖核,體積僅有一節指頭那麼大。在這么小的橄欖核上進行雕刻,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於其操作上的高難度,核雕技藝鮮有傳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證。明清時期,我國大型雕塑藝術無大發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藝品的裝飾製作卻搞得生氣勃勃,富於創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欖核雕刻是一個頗有特色的品種,其作品的構思和雕刻都達到了極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境界,被人稱作是「微雕神技,藝術奇葩」。明、清兩代這種核雕的微雕藝術堪稱一絕,當時京城和江浙一帶官宦商賈中流玩賞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瓏的核雕藝術品就是當時人們搜羅的熱門之一。 據史籍記載和文物考證,果核雕刻在明代已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明宣德年間,夏白眼在橄欖核上雕刻16個小孩,每個小孩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 。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啟年間江蘇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遠,號初平山人)。他在天啟二年(1622)創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長約3厘米(cm),高約0.5cm,中間為艙,上以篷覆之,旁開小窗 ,左右各4扇 ,且能開合 。窗旁雕欄上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船首刻蘇東坡及其好友黃魯直、佛印和尚3人 ,其中蘇東坡、黃魯直兩人共執一書閱讀,而佛印和尚如同彌勒,袒胸露乳,左臂掛念珠,念珠歷歷可數。船尾橫豎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題款:「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刻 」。字跡細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清代,果核雕刻的藝術水平進一步提高,以江蘇為傳統產區。康熙年間,蘇州金老(名不詳)、嘉定封錫祿以及乾隆年間的蘇州杜士元、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刻名手。封錫祿的橄欖核雕刻「草橋驚夢」,屋宇、人物等在構圖上安排得當,並配合疏柳藏鴉,柴門卧犬,充分表現了鄉村夜景。沈君玉的橄欖核雕刻「駝背老人」,頭戴棕帽,蓄鬍須,衣服肩部有補綴,手持一扇,扇上刻有詩文;他用楊梅核雕刻的「獼猴」,眉目畢具,據《金玉瑣碎》記載,有的藝人以桃核雕刻串連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刻有3~6名羅漢 ,姿態各異 ,面目無一雷同。此外,嘉慶、道光年間,福建霞浦的果核雕刻名匠方建劭創作的「東坡游赤壁」,「篷窗撐辟,江柳掩映 」,舟中人物、舷櫓刻畫細致。這件核舟成為後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範。《東坡赤壁泛舟圖》,把核雕藝術推上了歷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學伊著有《核舟記》一文詳記其事。新中國建立之後,《核舟記》被載入中學課本,核舟也因此名傳華夏。宜興雕刻家丘山精於胡桃核雕刻,題材大多為蘇東坡游赤壁、漁家樂、百花籃、山水等。
果核雕刻的歷史沿革
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舉不勝舉,從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從富賈巨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親自動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對核雕偏愛有加。他們把小小核雕作為一種垂掛在衣帶、紈扇或是綉袋下面的墜物,作為裝飾和點綴,一方面也可玩賞。後來至清代中期開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為墜物裝飾和點綴了,許多橄欖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藝品專門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裡摩挲把玩。用橄欖核雕刻的各種花船小船還可配上鏤空雕刻的象牙、紅木座架,陳設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賞。果核雕刻品價值也不斷攀生,由把玩品逐漸變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賞、健身等多重功用於一身的工藝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讓無數藏家玩家驚嘆和入迷,行情始終看好,這也激發了心靈手巧的藝人們的創作熱情和才智。今天的核雕繼承前人精湛的傳統技藝,同時融入了新時代的內容和技法,把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間藝術推向又一個高峰。以往人們所了解的核舟表現的多是古代人物,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楊洪武雕刻的核舟「南湖紅船」把寫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創作中,寫實刻畫了黨的一大代表,展現了「日出東方、開天闢地」的偉大創舉,當為別開生面,既是古為今用,也是推陳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藝術賦予了新的內涵。核舟「南湖紅船」,橄欖核材質,楊洪武先生於2006年6月創作完成,2009年3月12日捐贈中國航海博物館。據悉,楊洪武此次捐贈的核雕除《南湖紅船》外,還包括《天後娘娘》、《鄭成功思念故鄉》兩件作品。
核雕這種精緻而小巧玲瓏的微型工藝品,只要雕刻者雕鏤技藝精湛,創作的題材符合當代賞玩和收藏者們的口味,又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品位,這樣的核雕永遠受人青睞和珍愛。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為銼、鑿、鑽。銼有毛銼、光銼、圓銼。鑿刀有方鑿、圓鑿兩種。果核雕刻的工序是:①用毛銼、光銼將果核進行初步加工。②設計構思 ,並在果核上畫樣。③用圓銼按畫樣進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④用鑿刀雕刻細部,並以小方鑿刻畫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圓鑿刻畫嘴部等。⑤磨光,上蠟。最後打眼,串連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為欣賞品。
⑤ 鑄銅雕塑工藝品有哪些加工工藝呢
1.設計方案與泥塑製作:首先就是根據雕塑的整體的構想設計出圖紙,然後就是根據設計出來的方案用雕塑泥做出完整的泥稿。鑄銅雕塑安裝案例展示
2.模具翻制:在泥塑製作完成後,就需要翻模了,先翻出一個玻璃鋼模,然後修理完整後製作硅膠模。
3.蠟型灌制:把融化好的石蠟灌到已經製作好的硅膠模具里,等石蠟冷卻後就成了蠟型了。然後對蠟模進行修整。
4.制殼:制殼和模具翻制一樣有兩種:一種是精密鑄造,另一種是樹脂砂箱製作。對於小件或者復雜的雕塑我們應該選用精密鑄造,而砂箱製作一般適用於簡單的沒有多大工藝的光面。用砂漿澆注在蠟模外面,重復澆注,直到砂漿完全將蠟模包裹至一定厚度,晾乾砂漿包裹的蠟模。然後把這個殼子放進爐子加溫至內部的石蠟融化,這就是傳統所說的失蠟法。
5.鑄造和打磨:在高溫環境下把銅化成銅水灌注到做好的殼或砂箱裡面,然後再進行清冒口打磨。
6.拼接成形:把已經打磨好的銅雕拼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等這一步做完,我們基本就能看出鑄銅雕塑的大致樣子了。
7.產品鑄件修整及處理:對鑄造出來的銅產品作噴砂及清潔,研磨、整形、機加工、拋光等.後處理;
8.表面效果處理及保護:上色通常有冷作色和熱作色之分。根據作者要求對銅雕塑進行表面作色,在鑄銅表面處理需要的效果,讓形與色達到完美地統一。
9.上油、封蠟:等清理焊口與表面作色完後,接下來就是對其上油、封蠟了,上油、封蠟可以讓雕塑長久保持zui新。
⑥ 雕塑工藝品的簡介
沿革雕塑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藝術傳統。最早出現的是泥塑和陶塑,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骨雕、石雕、木雕和象牙雕刻。山東寧陽大汶口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象牙筒,已運用鏤雕技法,顯示出熟練的技藝水平。四川巫山大溪遺址出土了新石器時代的石雕人面飾件和木雕。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新石器時代的木雕「小魚」是件圓雕作品,手法寫實。商代,玉器和骨雕、象牙雕刻發展很快,品種多為小型裝飾性日用品,如梳子、匕、尺、針、笄、簪、觚等。上面雕刻精細的雲雷、餮、夔鳳等圖案,有的還鑲嵌玉石、綠松石;石雕的品種則大多是墓葬品或建築裝飾。在湖南長沙、河南信陽、湖北江陵等地的戰國時期遺址,都出土了不少木俑,人物形象造型簡練,注重刻畫神態,衣紋則多以彩繪、彩漆表現,開創了中國雕塑工藝中將彩繪、彩漆與雕塑相結合的彩塑藝術。秦漢兩代,陶俑大量出現,題材廣泛,有侍從、歌舞、說唱、雜技以及豬、狗、馬等,在藝術上突出神態和動態的刻畫,不單純追求比例和結構的准確,是中國雕塑工藝史上的精品。漢代的瓦當、畫像磚多運用線刻、壓地平雕的雕刻技法,對宋代磚雕的興起產生很大的影響。兩晉南北朝至唐代,石窟、寺院中的石雕和彩塑佛像以及石雕、木雕的建築裝飾也較興盛。宋代民間雕塑發展很快,平江(今江蘇蘇州)和臨安(今浙江杭州)成為彩塑重點產區。宋代彩塑最著名的品種是摩羅,又稱磨喝樂,即小型泥偶(為一手持荷葉的兒童),是當時七月初七的祭祀品,後發展為傳統彩塑「荷花童子」的造型。元代彩塑在技藝上吸收了尼泊爾等國梵像雕塑的長處,著名的匠師有阿尼哥、劉元等。明代,竹刻、木雕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蓬勃發展,其中竹刻以上海嘉定為著名。清代,北京和廣州的象牙雕刻、浙江青田石雕和福州壽山石雕、廣東潮州金漆木雕、浙江東陽木雕,以及嘉定竹刻等都有了很大發展。江蘇蘇州雕刻匠師杜士元、壽山石雕匠師楊璇、嘉定竹刻匠師施天章等曾應詔在宮廷供職。
⑦ 雕塑工藝品的木雕分類
核雕是民間藝術中的一絕。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點或起伏的變化,雕摟出各種人物、走獸、山水、樓、台、亭、閣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欖核、象牙果核、杏核、櫻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欖核,體積僅有一節指頭那麼大。在這么小的橄欖核上進行雕刻,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於其操作上的高難度,核雕技藝鮮有傳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證。明清時期,我國大型雕塑藝術無大發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藝品的裝飾製作卻搞得生氣勃勃,富於創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欖核雕刻是一個頗有特色的品種,其作品的構思和雕刻都達到了極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境界,被人稱作是「微雕神技,藝術奇葩」。明、清兩代這種核雕的微雕藝術堪稱一絕,當時京城和江浙一帶官宦商賈中流玩賞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瓏的核雕藝術品就是當時人們搜羅的熱門之一。 據史籍記載和文物考證,果核雕刻在明代已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明宣德年間,夏白眼在橄欖核上雕刻16個小孩,每個小孩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 。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啟年間江蘇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遠,號初平山人)。他在天啟二年(1622)創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長約3厘米(cm),高約0.5cm,中間為艙,上以篷覆之,旁開小窗 ,左右各4扇 ,且能開合 。窗旁雕欄上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船首刻蘇東坡及其好友黃魯直、佛印和尚3人 ,其中蘇東坡、黃魯直兩人共執一書閱讀,而佛印和尚如同彌勒,袒胸露乳,左臂掛念珠,念珠歷歷可數。船尾橫豎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題款:「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刻 」。字跡細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清代,果核雕刻的藝術水平進一步提高,以江蘇為傳統產區。康熙年間,蘇州金老(名不詳)、嘉定封錫祿以及乾隆年間的蘇州杜士元、沈君玉等都是果核雕刻名手。封錫祿的橄欖核雕刻「草橋驚夢」,屋宇、人物等在構圖上安排得當,並配合疏柳藏鴉,柴門卧犬,充分表現了鄉村夜景。沈君玉的橄欖核雕刻「駝背老人」,頭戴棕帽,蓄鬍須,衣服肩部有補綴,手持一扇,扇上刻有詩文;他用楊梅核雕刻的「獼猴」,眉目畢具,據《金玉瑣碎》記載,有的藝人以桃核雕刻串連成108枚念珠,每枚念珠刻有3~6名羅漢 ,姿態各異 ,面目無一雷同。此外,嘉慶、道光年間,福建霞浦的果核雕刻名匠方建劭創作的「東坡游赤壁」,「篷窗撐辟,江柳掩映 」,舟中人物、舷櫓刻畫細致。這件核舟成為後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範。《東坡赤壁泛舟圖》,把核雕藝術推上了歷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學伊著有《核舟記》一文詳記其事。新中國建立之後,《核舟記》被載入中學課本,核舟也因此名傳華夏。宜興雕刻家丘山精於胡桃核雕刻,題材大多為蘇東坡游赤壁、漁家樂、百花籃、山水等。
果核雕刻的歷史沿革
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舉不勝舉,從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從富賈巨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親自動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對核雕偏愛有加。他們把小小核雕作為一種垂掛在衣帶、紈扇或是綉袋下面的墜物,作為裝飾和點綴,一方面也可玩賞。後來至清代中期開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為墜物裝飾和點綴了,許多橄欖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藝品專門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裡摩挲把玩。用橄欖核雕刻的各種花船小船還可配上鏤空雕刻的象牙、紅木座架,陳設在微型博古架上欣賞。果核雕刻品價值也不斷攀生,由把玩品逐漸變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賞、健身等多重功用於一身的工藝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讓無數藏家玩家驚嘆和入迷,行情始終看好,這也激發了心靈手巧的藝人們的創作熱情和才智。今天的核雕繼承前人精湛的傳統技藝,同時融入了新時代的內容和技法,把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間藝術推向又一個高峰。以往人們所了解的核舟表現的多是古代人物,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楊洪武雕刻的核舟「南湖紅船」把寫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創作中,寫實刻畫了黨的一大代表,展現了「日出東方、開天闢地」的偉大創舉,當為別開生面,既是古為今用,也是推陳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藝術賦予了新的內涵。核舟「南湖紅船」,橄欖核材質,楊洪武先生於2006年6月創作完成,2009年3月12日捐贈中國航海博物館。據悉,楊洪武此次捐贈的核雕除《南湖紅船》外,還包括《天後娘娘》、《鄭成功思念故鄉》兩件作品。
核雕這種精緻而小巧玲瓏的微型工藝品,只要雕刻者雕鏤技藝精湛,創作的題材符合當代賞玩和收藏者們的口味,又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品位,這樣的核雕永遠受人青睞和珍愛。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
果核雕刻的主要工具為銼、鑿、鑽。銼有毛銼、光銼、圓銼。鑿刀有方鑿、圓鑿兩種。果核雕刻的工序是:①用毛銼、光銼將果核進行初步加工。②設計構思 ,並在果核上畫樣。③用圓銼按畫樣進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④用鑿刀雕刻細部,並以小方鑿刻畫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圓鑿刻畫嘴部等。⑤磨光,上蠟。最後打眼,串連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為欣賞品。
⑧ 雕塑工藝品的工藝發展
木雕工藝藝已由商代用於制陶工藝中的簡單刻紋和雕花板的陰刻,發展版到立體圓雕工藝。漢代動物木權雕用整木雕制,將中國木雕藝術推向了一個高峰。唐宋時期,木雕工藝日趨完美。明清木雕則是中國古典木雕藝術成熟的時代,作品十分豐富,除了動物,還有人物。
木雕工藝品是人們喜愛、收藏的藝術品類之一,在中
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席位。它的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也不統一,在形形色色的木雕中,充分展現出其中蘊藏的由環保材質和工藝創造出的立體之美與手藝之巧。據專家介紹,木雕可以分為工藝木雕和藝術木雕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