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陽能在生活中的應用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使許多行業陷入前所未遇的困境,與此同時,太陽能產業作為新能源產業的內主力軍被容推向前台,並被賦予緩解環境壓力、拉動經濟走出低谷等眾多歷史使命。截至2008年底,太陽能電池突破2000兆瓦,連續兩年保持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最近,在太陽能界,一項名為「太陽能南牆計劃」被頻頻提及。
我國太陽能產業究竟該如何發展?「南牆計劃」能否解決我國南北方冬季取暖的巨大難題?在眾多太陽能技術中,怎樣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佳取暖效果?帶著這些問題,本報采訪了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主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長喜文華研究員。
我國太陽能與建築最有用的結合,是以太陽能熱利用為主、光伏為輔。
2. 我國實現從產業鏈末端的世界工廠向自主創新的什麼轉變
中國已經從產業鏈末端的「世界工廠」,向自主創新的「中國智造」轉變。據世界版銀行數據顯示,按現價美元測權算,2010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自此以後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2017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世界的份額高達27.0%,成為了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2)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背景擴展閱讀:
中國早已超越單純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取勝的階段。據統計,2019年中國全球價值鏈更長和附加值更高的全球價值鏈環節貿易比重已提高到接近60%,其中科技創新研發能力和自主品牌競爭力的影響權重不斷加大,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光伏、通訊、電力、醫療器械等價值鏈不斷延伸拓展,這些產業鏈新動力不是短期疫情所能改變的。
隨著中國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施行,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中國「磁場」魅力定然只增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