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分析兩個機場臨空經濟可以從哪些方面作對比
在經過了海港、河港、鐵路和公路時代之後,當前人類已經進入航空時代,在航空運輸業與區域經濟不斷互動發展的過程中,空港所擔當的門戶功能不斷提升,功能承載空間也不斷擴大、演進,呈現出從機場到產業區、到空港城市、再到空港都會的四代演進規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加速推進,空港承載的開放平台功能將越來越重要。
2018年12月13日,在復旦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年會上,復旦大學國際空港城市研究中心和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空港城市發展委員會聯合發布了《中國空港經濟區(空港城市)發展指數報告2018》,通過樞紐機場、經濟腹地、空港產業和綜合交通體系四大要素對2017年客流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或擁有國家級空港經濟示範區,或為長三角地區五大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寧波、合肥)之一的33個城市進行量化評價,生成了中國空港經濟區綜合競爭力排行榜。
上海位居榜首
根據中國空港經濟區綜合競爭力榜單,綜合競爭前三甲為上海、北京和廣州。其中,上海位居榜首,並且以91.24的高分遠超我國首都北京的73.70分,這表明作為長三角龍頭城市的上海在空港經濟方面成就卓越,同時在全國范圍內也保持著遙遙領先的態勢。
以上數據分析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❷ 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有哪些扶持政策
(一)穩妥推進低空空域開放——讓通航飛機飛得上天
空域問題是制約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的核心問題。目前,國家空管委辦公室正牽頭開展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並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照《全國空管系統「十二五」規劃》,財政資金應著力於解決低空空域開放中涉及空管保障的關鍵問題:
1.民航空管領域。一是在遠離管制空域的小型機場(起降點)新建約100個通航飛行服務站(FSS),提供空域申報、飛行計劃、航行情報、氣象、通航咨詢、告警以及維修補給等服務。二是開展通勤航空試點空管保障工程。
2.軍航空管領域。由中央財政公共預算和發改委基建投資共同安排軍航空管建設資金,主要用於建設低空空域監視管理系統,在各級軍航管制中心配置飛行服務管理終端,在體育、公安、武警等行業新建空管業務綜合信息系統,製作和發布全國低空航圖等。
此外,建議對低空空域開放的法律法規、標准體系、科研培訓、宣傳教育等方面繼續加大投入。
(二)鼓勵通航機場等設施建設——讓通航飛機落得下地
開展通航基礎設施建設,政府不能包打天下。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社會資金進入通航機場(起降點)建設領域。國家正在會同中國民航局研究從民航發展基金中設立專項資金,對企業和個人投資建設通航機場(起降點)、固定運營基地(FBO)、維修基地(MRO)等設施設備,給予一定的投資補助。
(三)加快培育通用航空市場——讓通航企業賺得到錢
通航企業是通用航空的運營主體,培訓通用航空市場,重點是改善通航企業的市場運營環境,增加企業收入,補貼成本支出,激發企業的內在活力,具體措施包括:
1.航空作業補貼。採取作業小時補貼的方式,重點支持國家應急救援、農林牧漁等公益性作業項目,並適當兼顧部分盈利能力較差的工業服務項目。財政補貼與平均作業價格掛鉤,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2.鼓勵駕照培訓。根據培養渠道和執照類型,對企業和個人開展通航飛行員商業執照培訓給予一定補貼,為通航企業提供更多的飛行專業人才。
短期來看,通過上述財政政策支持,可以加快培育通用航空市場,促進通用航空與運輸航空協調發展;長期來看,通用航空的發展主要依靠市場機制解決,在條件成熟時,可以考慮從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建立研發投入機制和用戶補貼機制,加快飛機發動機、航電設備等核心技術的國產化,鼓勵通航企業使用國產飛機,使通用航空產業成為繼汽車產業之後又一個能大力拉動國內需求的新興支柱產業。
❸ 飛機場附近發展哪些行業比較有前景
賓館
❹ 什麼是臨空產業集群
臨空經濟有兩個層次,一是航空城經濟,即以機場為核心,發展航空客運、貨運、物流、機場購物、休閑度假、旅遊商務以及與機場相關的其它產業,從而使機場及其附近成為一個多功能經濟體。如洛杉磯機場周邊賓館酒店、會展場館、租車公司林立,成為旅遊商務的一個重要中轉站。這就是典型的航空港經濟;二是區域經濟發動機,即中樞機場作為地區的重要門戶,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這又包括兩個層面:利用國際口岸的優勢設立空港保稅區或空港保稅物流園區,形成保稅倉儲、物流中轉、物流配送、國際采購、展覽展示、加工出口以及其它保稅延伸產業集群;利用航空運輸功能,在機場所在地周邊地區形成產業群,以及更廣泛的地區內與空運、航空相關的產業集群。
臨空產業,大致包括空港服務業、航天航空產業、物流快遞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會展會議產業、現代製造業等。在廣州新機場即將開通之際,臨空產業的籌劃也要與廣州市的產業布局相適應。當廣州工業布局重點往東南部發展時,東部的黃埔、開發區、增城正在起到工業主動脈的作用,以鐵路、公路、海運為依託,產業形態以高新技術和製造業為主;而南沙發展臨海工業,是廣州下一個工業主動脈,以海運為依託,產業形態為適度重型化;以新機場為核心的周邊地區發展臨空產業,也可能成為廣州市一個新的產業動脈,以空運為依託,產業形態為輕型化、高附加值。這樣,如果說東部產業帶在近十年為廣州市經濟起飛發揮了龍頭作用,那麼,輕型化的臨空產業和重型化的臨海產業將在今後20年為廣州市經濟新的騰飛增添新的動力。
臨空經濟與臨海經濟的發展是充分利用港口(空港、海港)的一種經濟形態,對廣州來說是走向世界的橋梁,因此,臨空經濟與臨海經濟的發展將有助於廣州建立國際大都市的遠景藍圖的實現。同時,這也將要求對「東進、南拓、北優、西聯」的城市空間結構和布局補充新的內涵和元素,即東進必須考慮增城的發展和與東莞的對接,南拓必須考慮南沙臨海產業的發展,西聯必須考慮廣佛經濟圈的構建,而北優必須考慮機場臨空產業的開發。
事實上,機場所在城市如何充分發揮優勢,推動本地及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地方政府、學術界和企業界必須密切關注的課題。北京順義區的天竺空港工業開發區經過10年發展已經與中關村科技園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足鼎立,順義也連續幾年成為北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最快的區縣之一。上海長寧區的虹橋臨空經濟園區、大連甘井子區、四川成都雙流縣、陝西渭城區的咸陽航空港產業園、天津空港國際物流區、深圳寶安區、珠海機場航空城等等都在思考發展臨空經濟。
新白雲機場的開通將為廣州臨空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因此,廣州臨空經濟的發展,一要規劃好臨空經濟開發園區,可將原花都機場經濟開發區的規劃擴大和提升;二要重新對白雲區和花都區的規劃進行調整、修訂,使兩區的經濟發展承擔更多的臨空經濟元素;三要對機場交通有更為前瞻和廣闊的視野,使臨空經濟在區域經濟中,尤其是在珠三角的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要使周邊地區可以快捷地進入機場而不必經過市區。
廣州臨空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民航業的發展的,白雲機場不僅要成為大型客運中心,而且還要成為大型貨運中心,為此,組建國際性航空貨運公司十分必要。地方政府也要在50平方公里左右的航空港經濟、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狹義臨空經濟集群(如廣州市區)、3000~5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廣義臨空經濟集群(如珠三角)等三個層次上制定發展思路,努力用10~15年時間使臨空經濟為廣州經濟建設增添後勁。
❺ 什麼叫空港產業
所謂空港經濟,就是依託大型樞紐機場的綜合優勢,發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產業集群,從而對機場周邊地區的產業產生直接、間接的經濟影響,促使資本、技術、人力等生產要素在機場周邊集聚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一種具有現代服務性特徵與新經濟時代特徵的新型產業。
從國內外的實踐來看,眾所周知,大飛機產業對一國的經濟和國防建設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它將對空港經濟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並老用。實際上,空港經濟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這一新的經濟形態正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快的產物。
空港經濟是後工業時代全球自由貿易潮流的最新表現,也是世界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最新成果,我國政府也給予高度關注。國內外眾多成功經驗表明,將現代工業與現代服務業有機結合的空港經濟是未來的區域競爭焦點。空港經濟是現代高科技化的產業經濟,不是傳統工業、農業或者服務業的簡單重復,發展空港經濟要注重技術、管理和融資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發達的空港經濟區是大型樞紐機場、雄厚的區域經濟背景、良好的基礎設施和有效政府管理以及大型物流中心等方面有機結合的結果,不是有個機場就能發展好空港經濟。
空港經濟區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1959年,愛爾蘭的香農機場絕謹升便開始嘗試。作為飛機橫跨大西洋的中轉站,香農機場依託機場的便利運輸條件和巨大的人流、物流,成立了香農國際航空港自由貿易區,吸引了大量國內外資金和原料,發展起了加工出口工業,直接帶動了當地經濟與社會的巨大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航空業的進步,類似的空港經濟區和航空城便在各主要國際機場周圍蓬勃發展起來,如日本關西國際機場、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希斯浦爾機場、中國香港新機場等等。
具體來說,空港經濟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直接與航空運輸相關的服務產業,如航空物流業、食品業、維修業等,他們隨著機場航空產業鏈的延伸而在機場周邊形成航空配套產業。第二類是利用機場口岸功能和航空貨物快速、安全的特殊優勢,為對時效性有較高要求且產品具有體積小、重量輕、附加值高的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及創匯農業、花卉業、郵件快遞業等提供服務。第三類是利用機場的區位優勢而延伸發晌埋展的總部經濟、會展經濟、旅遊經濟、文化娛樂等與航空關聯的產業。
❻ 通航產業的政策環境及未來發展
低空管制政策不斷放開 利好行業發展
近年來,通用航空不斷有利好政策發布,一些具體的實質性的政策陸續出台。《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大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礎設施投資力度,這是通用航空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2020出台《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指出到2035年實現標桿機場引領世界機場發展,全面建成安全高效、綠色環保、智慧便捷、和諧美好的四型機場,為全方位建設民航強國提供重要支撐。
針對低空空域開放不足的行業發展政策痛點,我國從2009年起開始逐步推進低空空域管理的改革,以創造利於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生態環境。
中國通用航空市場對各項飛行作業的需求將繼續擴大,而目前的通用航空的供給情況卻與巨大的需求極不匹配,中國通用航空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國際通用航空業深度調研與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報告》。
❼ 新形勢下,中國民航將如何發展
近年來,我國民航保持強勁態勢持續發展,正在由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邁進,我國民航已成為全球最具潛力和活力的航空運輸市場。
目前我國大陸民航所完成的運輸總周轉量,已佔世界民航的10%以上,而每年對世界航空運輸增長的貢獻率為25%左右。預測,2024年左右,中國航空運輸總周轉量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但如果按人均發展水平,我們還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差距仍然很大。
機場建設方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民用航空機場建設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我國頒證運輸機場數量達224座,通用機場達到300餘座,與運輸機場協同發展。目前,我國運輸機場全國各省市均有分布,以運輸機場為中心、半徑100公里的服務范圍覆蓋了全國88.5%的地市、76.5%的縣。全國運輸機場密度增至每10萬平方公里2.3座。
我國民航業大而不強,其次表現在我國民航規模已經很大,但國際競爭力仍然不強,最突出的是還沒有真正建成國際航空樞紐和完善的國際航空網路。當前我國民航行業正在向環境友好型轉變。行業綠色發展,節能減排的推進,也有利於中國民航行業發展的轉變,從過去一味突出量的增長,轉變為質的提升。
對於地方機場、航空公司來說,這就要求了他們在產業發展中,需要以綠色低碳、服務質量優質提升為新的重點。同時把提升民航航空服務的發展質量作為主要任務,保證行業未來穩定快速發展。
❽ 丁溝鎮的特色空港產業
揚州泰州機場於2010年3月18日開工建設,2012年5月8日首航並正式運營。建設用地3500畝,總投資約21億元,目前已開辟北京、沈陽、深圳、武漢、廣州、廈門航線,並將陸續開通大連、重慶、成都、三亞以及東南亞等國內外航線。機場通航為我鎮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積極打造空港新城、建設蘇中名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空港經濟是依託大型樞紐機場的綜合優勢,發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產業集群,從而對機場周邊地區的產業產生直接、間接的經濟影響,促使資本、技術、人力等生產要素在機場周邊集聚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一種具有現代服務性特徵與新經濟時代特徵的新型產業、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的加速推進,空港經濟的地位、作用越來越重要,發展勢頭日益強勁、丁溝作為揚州泰州機場所在地,加快發展空港經濟條件優越,潛力巨大,應當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戰略舉措來抓。
一、丁溝空港經濟發展現狀
建設丁溝空港經濟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產業集聚,推動社會發展,丁溝不但條件得天獨厚,而且時機日臻成熟。
1、優越的交通區域,為建設空港經濟提供了依託。
我鎮地處江都腹部,離江都主城只有25公里,交通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寧啟鐵路和江海高速並排連接東西,安大路和三洋河並列貫穿南北,尤其是鎮內的揚州泰州機場,自今年5月8日正式通航以來,已開通航線6條,日人流量已突破1000人,是重要的干線機場,根據發展規劃,揚州泰州機場將成為大型機場和客貨運並舉的蘇中區域性樞紐機場,建成覆蓋全國、連接東南亞的航空運輸服務網。
2、較好的產業基礎,為建設空港經濟提供了條件
我鎮三次產業基礎發達,一產以高效農業為主導,到目前我鎮高效農業面積達3.94萬畝,佔耕地面積的55.2%,處在全區領先行列。其中:農業科技園、海棠園、黃花葡萄園、海驊高檔苗木園、滬蘇環保豬業園等五大高效農業園區競相發展,已成為我鎮高效農業對外展示的窗口;二產以揚州市級工業集中區為基礎,全力打造空港產業園。園區已形成汽車及零部件、機械冶金、新能源等三大產業,其中已有「中」字頭、「國」字型大小企業入駐,即:中國建材集團總投資10.5億元,一期投入3億元的高純度石英砂項目,目前已在園區正式開工建設;三產重點打造現代服務業。依託機場,強化服務配套,我們成立了「揚州市天翔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專門為機場後勤提供全方位服務,確保機場運行正常。加大機場配套項目建設,即:溫泉旅遊度假項目,一期總投資5億元、用地322畝,涉及房屋拆遷近1萬平方米,目前已基本結束,我們將加快進度,合力推進,確保9月份開工建設。
3、良好的集鎮形象,為建設空港新城提供了保障
加大集鎮改造力度。投資1200萬元,全面對集鎮主幹道、雙丁路、麾村片區南環、西環、集鎮主幹道進行了攤鋪,對集鎮路燈、綠化進行了全面改造和提升;投資800多萬元,成功翻建了丁溝大橋;2011年,又投資 5000萬元,完成了三洋大道、新丁麾路、團結路、振興南路建設工程;投資200萬元對丁溝大橋以東到二小的路面、綠化、亮化進行了綜合整治和提升;投資60萬元,對老鎮區的下水、旱廁、路燈進行全面整治、改造和維修,極大地提升了集鎮形象。下一步,我們將打造總部經濟、會展經濟、溫泉度假、休閑娛樂等空港服務業,為提升發展空港經濟的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條件。
二、發展空港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發展空港經濟還存有一些問題與困難:
1、土地利用受到制約。空港經濟區雖然目前有一定的用地儲備,但仍存在著基本農田保護區無法調整、後續用地指標不足、用地手續辦理周期長等制約因素。
2、基礎設施建設尚不完善。由於機場剛剛建成,周邊各項基礎設施尚未啟動,還是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空港經濟的形成。
3、農民問題亟待解決。主要是拆遷量大,歷史積累的農民宅基地問題、農村自留地問題和征地搬遷及受噪音影響的農民安置問題。這些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大農民群眾支持空港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導致後續征地拆遷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甚至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隱患。
三、今後的工作思路及方向。
我們將搶抓機場通航的歷史性機遇,創新驅動促轉型,真抓實干爭進位,加快打造空港經濟,建設空港新城,在更高層次上推動丁溝實現新一輪跨越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突出規劃引領,加大規劃空港修編
我們已邀請南京工業大學城市規劃研究所相關專家對集鎮總體規劃進行了重新修編,並將集鎮總體規劃修編融入到機場規劃建設中去。其中安大路以東到機場為空港物流區和空港服務區,我們建議市委、市政府從戰略的高度,統籌空港經濟發展,做好對空港經濟區的統一規劃,讓空港經濟區真正與市、區和周邊區域的「產業功能」、「城市功能」實現有機對接。
2、突出服務配套,加大對接空港輻射
機場通航,是丁溝對外宣傳、展示形象的靚麗名片。我們將圍繞服務機場、對接機場、配套機場,做足機場文章,帶動區域發展。一是強化服務保障。機場內,成立專業物業管理公司,為機場後勤提供高品質、全方位服務;機場外,突出矛盾協調、征地拆遷、環境整治等重點,實行包乾式、一條龍服務,全力保障機場正常運行。二是強化產業對接。配合做好機場物流園區和空港產業園區規劃,適時啟動鎮級空港科技產業園建設,全力支持興建機場生活配套區。三是強化項目支撐。重點推進為機場配套的溫泉旅遊度假項目,該項目一期總投資5億元、用地322畝, 9月份將正式開工,力爭早日投運,為揚州創建「中國溫泉城」貢獻力量。
3、突出項目為王,加大空港產業轉型
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科技興企」理念,全力穩增長、促轉型,為空港經濟的形成奠定一定的產業基礎。一是堅持招大引強。重點推進礦山輸送帶、格蘭照明、無紡布等3個在手億元項目,力爭早簽約、早落戶,確保全年新簽約落實億元以上項目5個以上。二是堅持項目推進。加快推進在手4個在建億元項目,其中中晟石英坩鍋項目總投資10.5億元,一期投資3億元,佔地60畝,力爭年底竣工投產。三是堅持創新發展。充分利用科技鎮長團成員掛職我鎮的難得契機,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力爭在專利認定、品牌建設、標准制定、人才引進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4、突出觀光農業,加大開發空港旅遊
堅持用現代工業發展的理念推動高效農業跨越提升,以點帶面,示範帶動,重點發展三大園區:一是加快拓展海驊花木園,年內全面建成1萬平方米的綜合會所,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提升花木檔次,打造安大路沿線高效農業新亮點。二是加快擴容黃花葡萄園,建成2公里葡萄長廊和400噸保鮮庫,做響地方品牌,打造葡萄文化,致力打造揚州最大果品生產基地。三是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園,加強與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單位的產學研合作,全力打造揚州乃至蘇中集科技研發、新品推廣、觀光休閑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5、突出集鎮建設,加大空港服務功能
全面實施集鎮東移南擴戰略,市場化運作、跨越式推進。一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年內投入2500萬元,重點實施丁溝二橋、沿三洋河風光帶、五乾渠路等三大重點基礎配套工程,拉伸集鎮框架,完善主體功能,做美空港名鎮。二是加大項目實施力度。多方籌資1500萬元,啟動鎮農貿市場搬遷工程,同步規劃建設100畝集商業、居住、休閑為一體的城鎮綜合體,開工建設高10層的振世達汽車模具研發中心和總投資1億元的中國民間文物交流交易中心。三是加大集鎮管理力度。堅持建管並舉,完善規章制度,加強專業力量,推動科學管理,全面提升丁溝集鎮的文明度和美譽度。
❾ 一個物流機場可以帶動周邊的其它什麼產業發展
機場的建設將引入當地物流航空物流,加快貨物周轉速度。當然,它也有價格高的空氣看病貴的問題,因此,航空物流的范圍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