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葯材是朝陽產業嗎
近年來,我國中成葯產業市場銷售穩中有增,在整個中葯產業所佔的市場份額日益內擴大。發展中醫葯容在「健康中國」的大國策中佔有重要地位,國家政策也不斷出台,給行業帶來了高速發展的機會。從目前國內一片中葯材種植熱情來看,今後兩年將是中葯材產量的大年。不過,巨大的庫存和生產擴張風險也正在醞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中成葯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6月中國中成葯產量為36.2萬噸,同比增長7.7%。2017年1-6月中國中成葯產量為188.5萬噸,同比增長10%。
我國中葯產業的規范化程度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中葯行業內多、小、散、亂的局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未來中葯產業的發展將愈加規范化。近年來,國家為推動中醫葯行業結構優化與發展,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這也意味著,中成葯市場將迎來市場爆發期,未來行業前景看好。
『貳』 生物醫葯前景如何
一、制葯專業就業前景如下:
醫葯產業已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競爭的焦點,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建立醫葯品工業視為國家強盛的一個象徵。新葯的不斷發現和治療方法(如基因研究)的巨大進步,促使醫葯工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此,無論是葯品,還是過程技術都需要新型制葯工程師,這類人才掌握最新技術和交叉學科知識、具備制葯過程和產品雙向定位的知識及能力,同時了解密集的工業信息並熟悉全球和本國政策法規。正如前面已經提到的,2003年中國制葯企業共5082家,生產葯品的工業企業約3000家,生化制葯企業300餘家,其中現代生物制葯企業47家;生產中葯(包括天然葯物)產品的企業約1600家,其中專門生產中葯(包括天然葯物)產品的155家。另外,還有葯品批發企業16.7萬多家,葯品零售企業12萬家,醫療機構6萬家。這些企業都對制葯工程專業人才有較大的需求量。
二、制葯專業就業方向如下:
從事醫葯產品的生產、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三、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扎實的生物技術和葯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熟練掌握現代生物技術和制葯技術的常用實驗流程,初步了解生物技術制葯企業生產和銷售環節的流程,能夠勝任現代生物技術實驗室和生物技術制葯企業崗位基本要求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技術應用型高級實用人才。
『叄』 以後制葯行業,生物制葯發展前景如何
現在中國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生物制葯業,都是掛羊頭賣狗肉,你學這個應該內也了解。容對於前途,如果你去一線工作或者做技術搞科研,那本科畢業就是白瞎,除非你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外語特別好又善於溝通交流。如果你想自己創業或者轉行那麼還是趁早的好。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肆』 "十三五"期間我國生物醫葯產業重點發展哪些領域,投資前景如何
「十三五」期間我國生物醫葯產業將重點發展重大疾病化學葯物、生物技術葯物、新疫苗、新型細胞治療制劑等多個創新葯物品類,同時發展生物3D列印技術等重大醫療技術。
投資前景方面:
醫療器械行業2014年終端規模約2,556億元,預計未來五年行業復合增速15%。
據預測,未來5年內全球幹細胞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美元,近5年平均增長率將在20%以上。
因些,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伍』 怎麼看待中國中葯材行業的發展
進入中葯材這一行,最快的途徑就是中葯采購這份工作,一是,自己雖然沒有經驗,但是有專門的師傅帶你,教你認識葯材的品種,產地,規格等級的劃分,往年葯材價格的波動。葯材的儲藏,炮製等等一系列知識。二是,利用公司的資源,可以與產地和市場的商家直接溝通,進一步來了解中葯市場。 這樣你的學習成本會大大的降低。但前提條件是你必須是學的相關專業,否則更本就沒有機會。
『陸』 生物制葯的就業前景怎麼樣可以從事哪些工作
正好我就是學生物的,也是剛畢業,給你分享我的感受,不知道你說的是本科還是研究生,研究生當然都是去做科研了,但是也是看自己,干別的也行,本科的話生物制葯可以乾的工作有:醫葯代表,實驗員做實驗的或者叫研發,銷售類門檻較低的工作,也可以去做文員類工作,可能這就和專業不太相關了,基本上也就是這些工作,還有也可以去創業,大眾創造,萬眾創新嗎,當然現在的大學教育可以說是通才的教育,培養的是學習能力,如果不想從事本專業的工作,你也可以去考公務員,考研啊,學一門it等。
至於就業前景,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生化環材的說法,就是說學生物的化學的環境科學以及材料科學專業的都是比較苦逼的,還有學食品的感覺也是差不多的,由於企業本身並不是有多賺錢,自然員工工資也要低於其他熱門行業,制葯行業賺錢,只是錢都被老闆,醫葯銷售賺去了大頭,至於以後的發展,想從事研發的話還得是研究生以上的學歷才好,或者在制葯行業干幾年從事GMP質量管理方面的工作後,考取質量管理工程師等能大大提升工資的,就業呢還是看自己喜歡干什麼,因人而異,畢竟這個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想從事什麼工作跟隨自己的內心就好,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柒』 中葯要如何發展
中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海外市場需求不斷上升
中葯企業經營現狀分析
2014-2018年品牌中葯收入增速始終維持在10%以上,2017
年開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響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葯利潤增速維持在10%-30%,業績穩定。
而非品牌中葯17年開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潤有所下滑。17年開始,品牌與非品牌中葯凈利率水平呈現分化趨勢,品牌中葯企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我們預計到2018年中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0780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04%,2022年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680億元。
中國中葯材市場規模分析
2010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僅為232億元。到2016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670億元。
2017年我國中葯材行業市場規模約746億元,同比2016年的670億元增長了11.3%。
1、政策支持
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醫葯特點的重大制度創新,奠定未來中醫葯發展基礎。《「十三五」中醫葯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加快推動中醫葯的傳承與創新,實現中醫葯事業振興發展,並提出「完善中醫葯國際標准,形成不少於50項葯典標准和100項行業標准,實現20-30個中成葯品種的葯物注冊以及5-10個中成葯品種在歐美的葯品注冊;加強中醫葯研究的國際合作」等戰略目標,為中醫葯產品的國際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市場需求大
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與城鎮化、老齡化人口結構使得國民對醫葯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疾病譜的變化也造成了醫葯消費結構的變化,過去以各類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為主的疾病譜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腦血管類疾病、消化類疾病為代表的各類與人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葯對這些慢性病的治療效果已被不斷的實踐驗證,因此國內對中成葯的需求在未來將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中醫葯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強中醫葯的國際貿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中醫葯的海外市場需求也會逐步上升。
3、中醫葯+互聯網+人工智慧
近年來,智能葯房開始進入大中型醫療機構,在中西醫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葯安全。智能中葯房系統的出現,更是解決了中醫醫療機構葯房需要「確保中葯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葯湯劑的葯效一致」、「提升配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葯與提升用葯依從性」等痛點和棘手的問題。
4、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
在中醫葯產業領域,從六大方面推進中醫葯供給側改革:從消費需求看,人們對中醫葯服務無論是質和量都產生了「井噴式」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特徵日益明顯;從服務領域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主要提供葯事服務和醫療服務向提供融葯事、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於一體、全鏈條服務的方向發展;從服務供給看,中醫葯服務正從主要由政府舉辦向由政府和市場共同舉辦發展;從服務模式看,中醫葯服務正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發展;從服務產品來看,中醫養生產品、小型保健理療設備等正越來越多地進入家庭;從國際形勢來看,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重視開發和利用中醫葯,對國內發展形成倒逼態勢。
未來,國家將著力推進中醫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中醫葯健康服務,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捌』 我國中葯材市場發展趨勢如何
中葯作為中華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我國早在唐代就已開始了中葯材的栽培種植實踐,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葯材開始進行多品種大規模種植,近年在「健康中國」戰略與國家支持中醫葯行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下,我國中葯種植發展壯大,中國中醫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葯資源龐大,中葯種植面積總體回升
中葯資源以自然資源為物質基礎,極為廣博。物種間的形體構造、生理機能以及生態環境千差萬別,但從自然屬性來講分別屬於植物、動物和礦物,即我國中葯資源基本上是由葯用植物、葯用動物和葯用礦物三大類構成的。
據統計,我國的中葯資源種類有12807種(含種下分類單位),葯用植物佔全部種類的87%,葯用動物佔12%,葯用礦物不足1%。
「十二五」時期,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中葯材生產研究應用專業隊伍初步建立,生產技術不斷進步,標准體系逐步完善,市場監管不斷加強,50餘種瀕危野生中葯材實現了種植養殖或替代,我國中葯種植已經可以基本滿足了中醫葯臨床用葯、中葯產業和健康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十三五」時期,隨著我國中醫葯行業政策的不斷落地,中葯種植科技水平將會不斷提升,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的種植基地建設,提高我國中葯材產量,提高行業運行質量,未來行業整體向好。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中葯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