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路發展應當遵循的原則
1、布局合理:按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和生態功能區劃要求,與城鎮化格局、城鎮體系布局、資源分布和產業布局相適應,統籌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和國防建設需要,合理布局國家公路網。
2、結構優化:加強公路網結構頂層設計,注重發揮普通國道的干線作用和國家高速公路的主幹線作用,構建層次清晰、功能完備的國家公路網。
3、銜接順暢:注重與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加強與城市交通的融合,發揮綜合運輸整體效率。
4、規模適當: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科學把握未來公路交通運輸需求,合理確定國家公路網總體規模,實現路網供給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
5、綠色發展:統籌規劃通道資源,充分利用既有路線,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貫徹低碳發展理念,避讓環境敏感區和生態脆弱區,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
(1)產業融合發展滯後擴展閱讀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公路交通建設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建國初期,由於對公路運輸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認識不足,公路「長期滯後」於國民經濟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以後,我國經濟的全面發展,公路基礎設施成為國民經濟建設中的最薄弱環節,出現了「全面緊張」的局面。
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央將交通運輸事業尤其是公路的發展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和緊迫性任務,公路建設得以迅速發展。截至1997年底,全國通車里程達122.6萬km,二級以上公路達13.09萬km,高速公路達4771km,高級、次高級路面鋪裝率達38.1,實現了全國縣縣通公路,鄉鎮通公路的達到98.5,行政村通機動車的達85.8。
新世紀以來,我國繼續加大基礎建設投資力度,公路建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使「全面緊張」的交通狀況在近幾年內得到根本改變,取得了一系列不平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