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互聯網+意義是什麼
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內息通信技容術以及互聯網平台,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幾十年來,「互聯網+」已經改造及影響了多個行業,當前大眾耳熟能詳的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在線旅遊、在線影視、在線房產等行業都是「互聯網+」的傑作。
也就是用互聯網融合其他傳統產業發展。
『貳』 互聯網十對中國的意義
1、大家普遍相信,中國新一代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相互促進創新的局面即將內掀開新的容篇章。工業是我國經濟的立足之本,「工業 4.0」是這場創新大潮當中的亮點。中國是數據礦藏量巨大的國家,有超過6億的互聯網人口,繁榮的互聯網經濟,方興未艾的政府和企業IT系統,有望迎來爆發增長的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如何用好中國的大數據資源,對中國的「互聯網+」,以及工業 4.0 的發展意義重大。
2、「互聯網+」是信息時代里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它既是一種發展和實踐的成果,又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方法。而「+」後面的內容,就是所有的傳統行業。比如,社交、購物、飲食、金融……當然也應該包括最為傳統的行業——製造業。在信息社會、知識社會里,可能有些行業可以擺脫互聯網而生存發展,但相信所有的行業如果積極主動地與互聯網相融合,或是主動去「+互聯網」,必將會促進傳統行業實現更好更健康的發展。
『叄』 互聯網發展帶給我們的好處
互聯網發展帶給我們的好處是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發布。從購物、繳費、訂票等生活應用的革新,到網約車、共享單車等新事物如雨後春筍,越來越多的人體驗到了與時代發展同步的獲得感。可以說,從單一的技術發明,到覆蓋衣食住行用的隨處可見,互聯網「越來越像空氣」,彌漫在每一個人周圍。
不僅如此,如果說,生活方式的進步是網路力量最直觀的彰顯,那麼在公共領域帶來的價值嬗變和制度進步,成為互聯網時代不容忽視的特徵。微博微信成為社會輿論的組成部分,廣播直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3)發展互聯網產業的意義擴展閱讀:
應當說,互聯網在精神領域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多元價值、凝聚共識,提倡共享,實現多贏」等理念深入人心,由此誕生的「互聯網思維」不僅被行業奉為圭臬,也在全面深化改革、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有著深刻的現實啟迪和實踐意義。
而對更多的普通人而言,最大的觸動就在於,信息壁壘的消弭,讓芸芸大眾不僅享受技術進步帶來的生活便利,也增強了每一個網民在社會公共生活當中的參與感和現場感。
有人曾經這樣比喻網路,說它是看世界的窗口和望遠鏡。「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藉助互聯網羽翼,我們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但最重要的是,會讓我們思考得更深,行走得更穩。
『肆』 我國發展互聯網的意義
有互聯網,我知道了你,知道了他,誰想讓別人知道,就得發展互聯網,發展了互聯網,讓互聯網更加充實,更加完善,就有了互聯網給你的回報,利潤!!
『伍』 互聯網+產業的積極意義
①利用互聯網渠道,政府可以提高管理和服務的質量與效率,打造為人民服務的政版府。
②利用互權聯網平台,政府可以更好地接受人民的監督,促進科學,民主決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③通過國家互聯網體系,有利於開展政府間的國家合作;展示良好的國家形象。
『陸』 如何正確認識互聯網 的重大意義
如今,科技的發展已是越來越快,科技的成就讓世人矚目,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政治、經濟的總體格局保持和平與發展的同時,經
濟全球化步伐迅猛加快,科技進步的趨勢日新月異。許多先進發達國家的信息網路化極大地推動了該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網路發展較慢,但近幾年發展迅速,隨著互
聯網的迅猛發展,一些問題也逐漸出現。
一、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歷程
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以大略地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86.6-1993.3是研究試驗階段(E-mail Only)
在此期間中國一些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始研究Internet聯網技術,並開展了科研課題和科技合作工作。這個階段的網路應用僅限於小范圍內的電子郵件服務,而且僅為少數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提供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為1994.4至1996年,是起步階段(Full Function Connection)
1994年4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
入互聯網,實現和Internet的TCP/IP連接,從而開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務。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互聯網的國家,之
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互聯網路項目在全國范圍相繼啟動,互聯網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得到
了迅速的發展。
第三階段從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長階段。
國內互聯網用戶數97年以後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截
止到2013年年初,我國網民規模達5.64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09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2.1%,同時我國域名總數為1341萬個,其中
「.CN」域名總數為751萬,佔比為56%。中國網站總數(即網站的域名注冊者在中國境內的網站數,包括在境內接入和境外接入)繼續回升至268萬個。
二、我國互聯網發展中的問題
1.和發達國家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信息網路化
使我國面臨數字分化的挑戰,也有人管這個叫做信息鴻溝,有條件者可以上網,能從網上得到更多的信息資源,無條件只有徘徊在網路的大門之外,這點表現得非常
突出。國與國之間,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網路鴻溝存在明顯差距,周邊國家信息網路化也在對我們提出挑戰,在發達國家進行大規模信息網路化建設的同時,亞洲
許多國家也在竭盡全力地推進國家的信息網路化建設。周邊國家都在利用信息網路化發展自己的經濟,並已經取得顯著的成效,這對我們是嚴峻的挑戰,也是前進的
動力,我們一定要努力拚博,使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信息鴻溝降到最低。信息網路化對法規制度也存在問題,盡管我們已經有自己的法律法規,但仍存在著種種不
能適應信息化發展的因素,所以,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比如,當下最常見的侵犯信息知識產權的事件經常發生,信息知識產權還沒有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信息知識產權資本化的進程也還受到種種制約,如此之類。
2.互聯網上存在的不良現象。大家都熟悉360與騰訊打官司的事,這是誠信問題的典例,假如,當我們看到電腦上沒有我們熟悉的QQ與360時,我們是否
會覺得我們是沒有龜殼的烏龜呢!因此,互聯網立法監管問題必不可少,通過國家監管網路和網路公司便能有效的消除群眾的懷疑,也能防止虛假信息泛濫。隨著經
濟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也日益得到成熟,新的犯罪也隨之產生,網路詐騙,網路拐賣還有網上倒票等等,這些違法行為都是伴隨著網路而來。我們不否認網路帶來的好處,但也得承認網路的弊端,用一些實名登記買票的方法雖可以防止網上倒票,但網上買票的一些「釣魚網站」又春風吹又生了,這些都是問題。
3.互聯網發展中帶來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問題。電腦也為我們帶來一定的影響,長時間上網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網上傳遞的一些不良信息,網上購物的安全性
及可靠性。它在擴大人們的交往空間的同時是否也造成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困難,電腦會影響我們的視力,如果我們長時間望著電腦的屏幕,不讓眼睛作
適當的休息,這樣會影響我們的視力,它也會影響我們的學業,如果我們太過沉迷網上游戲,把學業置諸不理,學業成績因而下降,甚至無心向學。不過,最嚴重的
是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由於網路的便捷性,人們只要利用互聯網便能傳遞彼此間的訊息,甚至連通電話的時間也減少了;長此下去,這個社會就會變得冷漠,
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也會越來越大。每一個新事物的出現總會伴隨著種種擔心,擔心的焦點不外乎暴力、色情、頹廢等,好處與壞處只有一線之隔,上網亦是如此,跨
越了「利」的界線便是「弊」,網路的信息很豐富,當然有好的也有壞的,至於好壞在於自己怎麼去把握了。
三、針對互聯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採取相應措施
1.從國家角度大力發展互聯網事業。要想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發展的差距,要從國家角度重視互聯網的發展,大力發展互聯網產業,充分利用信息網路化的優勢來為我國經濟服務。因為「十五」計劃提出:建設一批重大高技術工程,主要是高速寬頻信息網等;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建設信息技術設施,提高網路容量和傳輸速度;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推動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廣泛應用;發展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所以,只要這些工作做好了,信息網路化所帶來的種種挑戰都將被我們戰勝,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為營造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2.加大互聯網的安全工作。由於互聯網的特殊性,因此對於信息安全的
問題,尤其關繫到一些重要信息的傳送,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一定要快速而高效,而且保證信息的安全,要想獲得較好的治理效果,國家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同
時提高社會監督體制的效能,相關管理部門加強對行業的監管,從而在根本上解決互聯網行業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全社會應當把維護網路安全、有序地運行放在戰略的高度審視,呼籲全社會要關注國家網路信息安全和法制建設,提高全民網路與信息安全意識,加快完善我國網路安全立法和法律規范機制,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促進信息產業的健康發展。
3.正確使用互聯網。互聯網作為新興事物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我們要用辯證的態度對待他,應該利用和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並積極運用互聯網為我們的生
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便利。並且要正確的分析互聯網帶來的不良影響,在實際的運用中規范完善,比如,購物時,到正規網站購買,不要貪便宜而被騙,遠離一些違法
的網站,避免一些不良網站帶來的影響,同時要適當進行運動,勞逸結合,上網後注意進行鍛煉和清洗臉部,多做眼睛保健操,保護頸椎和眼睛,避免對身體造成傷
害。
四、總結
總之,互聯網的發展帶給我們有利有弊,我們應該重視互聯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的措施,通過努力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將信息網路化帶來的挑戰視為一種動力,努力應對,滿懷希望迎接下一個發展與飛躍。
『柒』 實施互聯網+文創產業的意義
第一、跨設計的生產。
第二、跨是空的傳播。
第三、跨媒介的消費。
第四、跨界型的業態。
第五、跨領域的投資。
『捌』 互聯網+意義有哪些
互聯網+ 的重要意義:
「互聯網+」:是對傳統產業不是顛覆,而是換代升級
在通信領域,互聯網+通信有了即時通信,現在幾乎人人都在用即時通信App進行語音、文字甚至視頻交流。然而傳統運營商在面對微信這類即時通信App誕生時簡直如臨大敵,因為語音和簡訊收入大幅下滑,但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來自數據流量業務的收入已經大大超過語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聯網的出現並沒有徹底顛覆通信行業,反而是促進了運營商進行相關業務的變革升級。
在交通領域,過去沒有移動互聯網,車輛運輸、運營市場不敢完全放開,有了移動互聯網以後,過去的交通監管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戰。從國外的Uber、Lyft到國內的滴滴、快的,移動互聯網催生了一批打車拼車專車軟體,雖然它們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的爭議,但它們通過把移動互聯網和傳統的交通出行相結合,改善了人們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車輛的使用率,推動了互聯網共享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效率、減少了排放,對環境保護也做出了貢獻。
在金融領域,余額寶橫空出世的時候,銀行覺得不可控,也有人懷疑二維碼支付存在安全隱患,但隨著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研究也越來越透徹,銀聯對二維碼支付也出了標准,互聯網金融得到了較為有序的發展,也得到了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和鼓勵。
在零售、電子商務等領域,過去這幾年都可以看到和互聯網的結合,正如馬化騰所言,「它是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換代,不是顛覆掉傳統行業。」在其中,又可以看到「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對原有的傳統行業起到了很大的升級換代的作用。」
事實上,「互聯網+」不僅正在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生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滲透。馬化騰表示,工業互聯網正在從消費品工業向裝備製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業領域滲透,全面推動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業互聯網也在從電子商務等網路銷售環節向生產領域滲透,為農業帶來新的機遇,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互聯網+」推動新興產業地位升級
中關村下一代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建寧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互聯網+」的提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出現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是第一次。
張建寧表示,進入「十二五」收官之年,政府此前已經明確提出幾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更多的提法是「培育」,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但近兩年,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加速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更快融入到傳統產業、包括金融理財、打車等民生領域;以及家電等傳統製造業等等,PC互聯網時代升級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與兩化融合相結合會有更多看點。
在他看來,經過「十二五」信息技術的基礎打造,此次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對於「互聯網+」戰略的提出,正是站在這個新的戰略高度,來看待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的「生態融合」的全新定位。
『玖』 發展互聯網+的必要性
「互聯網+」:是對傳統產業不是顛覆,而是換代升級
在通信領域,互聯網+通信有了即時通信,現在幾乎人人都在用即時通信App進行語音、文字甚至視頻交流。然而傳統運營商在面對微信這類即時通信App誕生時簡直如臨大敵,因為語音和簡訊收入大幅下滑,但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來自數據流量業務的收入已經大大超過語音收入的下滑,可以看出,互聯網的出現並沒有徹底顛覆通信行業,反而是促進了運營商進行相關業務的變革升級。
在交通領域,過去沒有移動互聯網,車輛運輸、運營市場不敢完全放開,有了移動互聯網以後,過去的交通監管方法受到很大的挑戰。從國外的Uber、Lyft到國內的滴滴、快的,移動互聯網催生了一批打車拼車專車軟體,雖然它們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仍存在不同的爭議,但它們通過把移動互聯網和傳統的交通出行相結合,改善了人們出行的方式,增加了車輛的使用率,推動了互聯網共享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效率、減少了排放,對環境保護也做出了貢獻。
在金融領域,余額寶橫空出世的時候,銀行覺得不可控,也有人懷疑二維碼支付存在安全隱患,但隨著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研究也越來越透徹,銀聯對二維碼支付也出了標准,互聯網金融得到了較為有序的發展,也得到了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和鼓勵。
在零售、電子商務等領域,過去這幾年都可以看到和互聯網的結合,正如馬化騰所言,「它是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換代,不是顛覆掉傳統行業。」在其中,又可以看到「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對原有的傳統行業起到了很大的升級換代的作用。」
事實上,「互聯網+」不僅正在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生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滲透。馬化騰表示,工業互聯網正在從消費品工業向裝備製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業領域滲透,全面推動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業互聯網也在從電子商務等網路銷售環節向生產領域滲透,為農業帶來新的機遇,提供廣闊發展空間。
「互聯網+」推動新興產業地位升級
中關村下一代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建寧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互聯網+」的提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出現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是第一次。
張建寧表示,進入「十二五」收官之年,政府此前已經明確提出幾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但更多的提法是「培育」,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但近兩年,特別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加速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更快融入到傳統產業、包括金融理財、打車等民生領域;以及家電等傳統製造業等等,PC互聯網時代升級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與兩化融合相結合會有更多看點。
在他看來,經過「十二五」信息技術的基礎打造,此次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對於「互聯網+」戰略的提出,正是站在這個新的戰略高度,來看待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的「生態融合」的全新定位。
『拾』 什麼是互聯網十對中國經歷發展的意義有哪些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從而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路平台。
通俗的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台,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6)》。「互聯網+」入選十大新詞和十個流行語。
對中國經歷發展的意義:
「互聯網+」中重要的一點是催生新的經濟形態,並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
「互聯網+」是對創新 2.0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創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的高度概括。
所提的「互聯網+」與較早相關互聯網企業討論聚焦的「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基礎上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深入和發展。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的「互聯網+」實際上是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
伴隨知識社會的來臨,驅動當今社會變革的不僅僅是無所不在的網路,還有無所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數據、無所不在的知識。
「互聯網+」不僅僅是互聯網移動了、泛在了、應用於某個傳統行業了,更加入了無所不在的計算、數據、知識,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推動了知識社會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領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
「互聯網+」是中國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成果與標志,也是進一步促進信息消費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