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打造鎂業小鎮
首先,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一個區,而是按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一個區,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七大新興產業,融合產業、文化、旅遊、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台。那麼,特色小鎮如何打造?
1、特色小鎮打造要突出特色:
(1)特色是命脈。
(2)差異化是要點。
(3)因地制宜是靈魂。
(4)比較優勢是關鍵。
(5)比較競爭力是目標。
2、小規模、緊湊型、集約發展。關鍵是從數量型發展轉向質量型,講求品質、效益
(1)改變單純求大思維:微型城市是小城鎮獨有的優勢。從追求規模到追求質量。城鎮小尺度、近距離、微景觀。小而特、小而優、小而美、小而精。
(2)小城鎮不要克隆大中城市形態,要突出自己的地方特色:地方文化、建築、產業、技術、材料、色彩。
3、特色小鎮打造要跨界、融合、共享:踐行新發展理念
特色小鎮力求一、二、三產業的高度融合;追求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保持產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實現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問題的關鍵在於,只有跨界融合才能豐富產品形態,增加盈利環節,衍生產品鏈條、形成多樣化的商業模式。跨界、融合、共享,體現共享經濟特徵,而共享經濟是面向未來的。
4、體制改革可能是決定因素
沒有改革難以發揮。一個浙江桐廬縣通過宅基地制度改革發展民宿經濟的例子。案例:桐廬破除城市資本下鄉的制度障礙。為抵押貸款、出租經營、集體權益處分提供清晰的產權依據。農民住房確權頒證率達82%。設立農房和林權抵押貸款,創新合家樂民宿貸等金融產品。幫助農民解決資金問題。創新宅基地使用辦法,解決宅基地不能賣給城裡人的制度障礙,吸納工商資本下鄉發展高端精品民宿。
具體辦法是:農民將閑置房屋有償流轉給村集體。然後以聯營、合作、出讓方式引進外來資本、創意人才發展中高檔民宿。逐步形成高品質、特色鮮明的民宿。
5、實現多產業的融合發展對特色小鎮的成功與否關系重大
(1)非工業類特色小鎮,以康養、田園綜合體、民宿、旅遊、文化為主題的小鎮。單純做任何一個產業,投資收益都難以實現。
(2)當地的特色手工藝、文化、土特產、符號,如何可以被傳播、採納、加工、產品化、被售買。需要挖掘、創意、細分市場,面臨著巨大挑戰。
(3)不同產業的融合。產品基因不同、服務領域不同、業務布局不同、產品周期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如果各自碎片化經營,誰也難以盈利。
(4)協調整合創新是關鍵。美國創投界有一個專門的說法:「復雜協調的創新模式」。即通過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把散落各處的碎片重新整合,變成滿足市場需要的新東西。如特斯拉。產業組合很重要,互補共生很重要,商業模式集成很重要。
6、讓老產業換發青春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大問題:老產業+新手段:
(1)「老產業」+新體制/新機制/新技術/新融資模式/新的資源配置方式/新商業模式,形成=產業發展新生態。
(2)老產業之間互相融合,形成新的產業鏈條。比如,工業企業的服務業化。農業變為接二(產)連三(產)產業。就可以增加價值鏈。
(3)老產業用產業互聯網進行改造。再造產業流程、供應鏈條、管理流程,使各類資源得到優化配置。
7、市場化建設模式創新
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是特色小鎮發展的關鍵,因此合適的融資模式對於特色小鎮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目前PPP模式在中國各級地方政府得到廣泛運用。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為什麼要用ppp模式?
(1)減輕財政壓力,開拓融資渠道
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為基本特徵的PPP融資模式,能夠有效地綜合使用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彌補特色小鎮資金缺口,豐富資金來源。
(2)降低和分散風險
在特色小鎮建設中採用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通過相應的合同,對投資、建設過程中的相關責任進行明確劃分。在特色小鎮建設的開始階段,政府可以承擔較多的項目風險,而社會資本則參與風險的管控。當特色小鎮的項目完工,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的經營,承擔相應風險。這樣政府和社會資本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在項目的不同階段管控相應風險,降低和分散風險,提高特色小鎮建設的效率。
(3)有利的政策導向
政府為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特色小鎮的建設,多方面落實相關政策,提供優惠條件,包括從多方面,解決好社會資本的投資回報問題。例如:政府從土地、稅收、銀行信貸支持以及財政政策方面等。
(4)穩定的投資回報
特色小鎮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政府公益性項目,是一個融合產業、文化、旅遊、社區功能於一體的產業平台。定位準確、運作科學、機制合理的特色小鎮,它未來產生的價值,可以滿足社會資本的投資回報。
特色小鎮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抓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❷ PPP模式能為文化產業領域帶來什麼
業界分析,PPP模式的引進對於文化領域特別是公共文化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長期以來,文化領域特別是公共文化的產品和服務主要依靠政府投入,重視強調公共服務的「標准化」「均等化」。民營資本進入文化領域面臨著「不敢投」「不願投」「沒有能力投」等問題。
越來越多的文化項目申報PPP示範項目,對文化領域的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需要加快文化領域的PPP業務普及和人才培訓,讓文化系統、文化企業能盡快接受PPP模式的理念和操作方式,迅速形成有效的工作能力;
另一方面,要結合推進文化企業無形資產流轉、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文化消費等工作,充分發揮PPP的優勢,形成工作合力。」
❸ 如何運用ppp模式發展文化旅遊產業
文化旅遊產業是高度依賴 基礎設施的產業。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基礎設施必版須先行。現在ppp模式主要體權現在基礎設施類項目上,具體的你可以咨詢相關的專家,中建政研現有ppp的專家團隊,你可以咨詢!我是中建政研賈利,你可以網路一下:中建政研賈利!了解一下!
❹ 華商三津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華商來三津是一家自環保服務提供商,公司主要涉及垃圾處理、污水凈化、城市供水、污泥處理等環保項目,同時進行投資的項目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文化產業、工業智能化設計與製作等。
法定代表人:杜安
成立時間:2009-03-12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000011750437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豐台區科學城海鷹路8號1號樓703室
❺ 文化部首次推動PPP模式,PPP如何促進文化產業的最新相關信息
2016年6月,財政部聯合文化部等二十部委印發了《關於組織開展第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範項目申報篩選工作的通知》,這是文化部門首次作為工作的推動部門,出現在國家PPP戰略實施的文件中。
PPP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英文縮寫,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該模式是國家擴大民間投資的一種重要舉措。文化部成為推動部門之一,業界認為這是一個重要信號,表明文化領域正在融入國民經濟的大循環中,同時也有助於轉變文化系統的傳統觀念,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投入文化領域,拓寬文化領域資金來源,把政府的政策導向和民間資本的管理運營優勢結合,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
PPP模式有助於推動政府職能從「國家管理」向「國家治理」轉變。具體到文化領域,有助於提升政府文化治理能力,拓寬文化領域的投融資渠道,促進文化部門、文化系統融入經濟運行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