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直過民族發展產業

直過民族發展產業

發布時間:2021-01-06 13:33:21

『壹』 國家對直過民族都有哪些優惠政策

都是一些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

『貳』 如何發展少數民族經濟

如何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意見》指出,要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中發〔2005〕10號)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全面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堅持國家幫助、發達地區支援與民族地區自力更生相結合,努力縮小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以及民族地區內部的差距,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著重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科學確定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集中各族幹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著力解決當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

第二,加大國家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投入。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加大國家的投入。隨著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中央將繼續加強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扶持。既要支持他們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又要支持他們把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搞上去,實現全面協調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既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物力,又要在投資、財政、稅收、金融、產業、對內對外開放等方面實行更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要完善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相適應的政策性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加大對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要重點幫助民族地區建設一批對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重大作用的基礎設施項目,優先安排同各族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中小型公益性項目。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在民族地區安排資源開發和深加工項目,帶動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並充分考慮地方和群眾的利益。要制定並實施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和興邊富民規劃。發達地區要把支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作為自己應盡的義務,進一步擴大支援的力度和廣度,並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支援途徑和機制。要繼續推動對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的光彩事業等活動。

第三,從實際出發,走具有本地特色加快發展的新路子。根據民族地區實際,切實搞好公有制經濟,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效配置各種資源和生產要素,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把民族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大力支持民族地區優先發展教育、科技事業,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支持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豐富各族群眾的文化生活,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加大對民族地區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加強民族地區公共衛生設施建設,建立健全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區扶貧開發工作,堅持開發式扶貧,加大國家扶貧資金對民族地區貧困縣的支持力度,切實解決好民族地區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民族地區各族幹部群眾要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真正把各項優惠政策和各方面的扶持幫助轉化為自我發展的能力。

第四,加強民族地區人才資源開發和少數民族幹部隊伍建設。人才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要把培養各級各類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擺在重要位置,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繼續加大教育投入,認真做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切實加強各級各類教育,不斷提高各族群眾整體素質。要根據實際需要,制定和實施民族地區人才發展專項規劃,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工作機制,幫助民族地區更多地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不斷提高人才素質、優化人才結構。要努力消除束縛人才合理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採取靈活多樣的措施,創造良好的用人機制和環境,鼓勵、支持和吸引各級各類人才到民族地區發展創業,貢獻聰明才智。要做好培養、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幹部的工作,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善於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深受各族群眾擁護的高素質的少數民族幹部隊伍,把這項工作作為管根本、管長遠的大事,認真組織實施,持之以恆地抓下去。要堅持「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熱情關心,嚴格要求,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幹部隊伍的素質,著重幫助他們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增強帶領各族群眾發展經濟、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本領。

第五,要廣泛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全過程,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使全社會牢固樹立民族團結的思想觀念,使各族群眾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要堅持不懈地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以及民族基本知識的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增強珍惜和維護民族團結的堅定性和自覺性。尤其要在各族青少年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使「三個離不開」的思想觀念深深紮根於各族青少年心中。要繼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鼓勵各民族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實現和諧相處、共同進步。同時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數民族群眾和民族地區各族群眾的宗教信仰,進一步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水平,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要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加強民族地區文化設施建設,支持和保護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創新,鼓勵各民族加強文化交流,發展多元一體、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文化。

我這可是第二十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文件解讀哦!!!!!

『叄』 直過民族第二十五課,談生意的教案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專措施的即時屬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肆』 "直過民族"瑤山是如何實現跨越的

2月6日,崇山峻嶺間,221座嶄新的「鄉村別墅」門口,100多張長桌宴上飄著瑤家菜香味,600多名白褲瑤族群眾觥籌交錯,歡慶搬出深山。

各級政府大力推動白褲瑤族聚居地脫貧。2011年,黎治明一家靠危房改造政策建起磚瓦房。但地處偏遠、人多地少,黎治明和鄉親們仍沒能擺脫貧困。

瑤寨只是去年上萬名白褲瑤胞的3個集中安置點之一。在里湖瑤族鄉移民安置點,1000多座瑤族風格的樓房鱗次櫛比,外牆整齊畫著銅鼓、瑤王印、牛角等白褲瑤族元素圖案。

這3處「千家瑤寨萬戶瑤鄉」正被打造為民族風情旅遊景點,搬遷來的白褲瑤群眾可發展民宿旅遊等產業。附近的工業園區,引進多家勞動力密集型加工廠,這些世代以土地為生的群眾可當工人;安置點附近上萬畝土地流轉給農業公司,群眾可當「職業農民」;老宅基地土地流轉給農業合作社,可獲得分紅。

真是厲害了我的國!

『伍』 不屬於直過民族的是

人口最多的是漢族
中國56個民族,其中有21個是直過民族,包括克專木人

不是直過民族的有如下:
漢族屬、滿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壯族、侗族、土家族、哈薩克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東鄉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音:握)爾族、仫(音:目)佬族、羌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普米族、朝鮮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

『陸』 建國初期,哪幾個少數民族是由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怒族、布朗族、景頗族、傈僳族、拉祜族和佤族。

直過民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的特殊成員,「直過民族」是指建國初期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直過民族」是指建國初期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

雲南共有9個「直過民族」,分別是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怒族、布朗族、景頗族、傈僳族、拉祜族和佤族,分布在全省13個州(市)58個縣(市、區),主要聚居在271個鄉(鎮)的1179個行政村,總人口232.7萬人。其中貧困鄉鎮107個,貧困村601個,貧困人口18.73萬戶66.75萬人。

(6)直過民族發展產業擴展閱讀

民族平等和民族發展相輔相成。如果「直過民族」不實現跨躍式發展,民族間的差距就會不斷拉大,這樣就難以實現真正的民族平等。民族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早在1954 年,時任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就指出,盡管直接過渡是畢其功於一役,但並不意味著直接過渡後的工作更簡單了,而是要經過長期的、千百步的艱苦努力,才能達到與其它地區同等發展的水平。

「直過民族」通過直接過渡擺脫了後進的社會發展進程,總體上適應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但是由於直接過渡的局限性,再加上「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政策中斷,「直過民族」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對滯後。

改革開放解決了「直過民族」的發展困境。改革開放改變「以糧為綱」的農業發展思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直過民族」聚居區糧食產量普遍提高,商品銷售總值逐年增長。改革開放給「直過民族」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打破了自然經濟壁壘和原始平均主義思想的桎梏,「直過民族」逐漸適應了現代經濟發展方式。

『柒』 雲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有沒有申報名單

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突出問題導向,優化政策供給,下足綉花功夫,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堅決打贏精準脫貧這場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具決定性意義的攻堅戰,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
一、精準施策推進全面攻堅
瞄準精準脫貧攻堅目標,提升靶向施策的有效性,採取多渠道、多樣化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路徑和措施,精準施策推進全面攻堅。
(一)聚焦三年攻堅戰。咬定總攻目標,全面落實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嚴格執行現行扶貧標准,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既不降低標准,也不擅自拔高標准、提不切實際的目標,把握好脫貧攻堅節奏進度,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群眾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現行標准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二)推進「十大行動」。堅持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加大資源整合和政策傾斜力度,集中力量抓好特色產業脫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教育脫貧攻堅、健康扶貧、農村危房改造、生態保護扶貧、綜合保障扶貧、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改善、扶貧扶志等精準脫貧十大行動。加快補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貧困地區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動力電、通寬頻、有標准化衛生室,全面解決貧困人口住房和飲水安全問題。義務教育學生因貧失學輟學問題有效解決,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開展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貧困村達到人居環境干凈整潔的基本要求,實現擺脫貧困、改善人居環境同步推進。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持續增加。
二、深入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堅持全面攻堅與突出深度貧困地區相結合,通過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細的工作,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確保統籌推進、不留「死角」、不留「鍋底」。
(一)改善發展條件。推進深度貧困地區交通和農村電網建設攻堅、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高標准農田建設、退耕還林還草和退牧還草、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工程,逐步實現27個深度貧困縣50戶以上不搬遷自然村通硬化路,實現農網動力電全覆蓋,加快實現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網路全覆蓋。實施貧困村提升工程。
(二)解決特殊困難。聚焦怒江州、迪慶州和深度貧困縣、深度貧困村,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重點工作,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分類施策,精準幫扶,確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堅決完成深度貧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聚焦老弱病殘特殊貧困群體,強化保障性扶貧措施,加快脫貧解困。採取特殊措施和手段推動「直過民族」、人口較少民族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三)加大政策傾斜。全省新增脫貧攻堅資金、涉農資金、惠民項目、政策舉措主要集中用於深度貧困地區。保障深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民生發展等用地,深度貧困地區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可不受指標規模限制,在中央統一安排下,推動深度貧困地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加大與一、二線城市調劑力度。深度貧困地區建設用地涉及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的,依法加快審批。
三、強化脫貧攻堅保障
強化政策支持,凝聚各方脫貧攻堅合力,壓實工作責任,加強考評監督,為精準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
(一)加大資金人才支持。堅持增加政府扶貧投入與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並重,健全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的投入保障機制。強化土地政策支持,加大金融扶貧支持力度,創新產業扶貧信貸產品和模式,建立健全金融支持產業發展與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掛鉤機制和扶持政策。加大人才和科技支持力度,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動員全社會科技力量投入脫貧攻堅主戰場,開展科技精準幫扶行動。
(二)凝聚脫貧攻堅力量。深化滬滇、粵滇扶貧協作,以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等為協作重點,推進攜手奔小康行動貧困縣全覆蓋,並向貧困村延伸。深入開展定點扶貧,加強與中央牽頭單位和定點單位的協調配合。全面落實省、州(市)、縣(市、區)掛鉤扶貧工作責任,把掛鉤扶貧脫貧工作納入本單位工作重點,加強工作力量,落實精準幫扶。培養鍛煉過硬的脫貧攻堅幹部隊伍,加強對脫貧一線幹部的關愛激勵。加強軍地脫貧攻堅工作協調。激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扶貧,深入推進「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持續開展「光彩行」活動。大力開展扶貧志願服務活動。
(三)壓實責任強化監督。加強和改善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壓實責任,從嚴監督。按照「黨政一把手負總責、五級書記抓扶貧」要求,全面落實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責任,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村級黨組織、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等的責任,層層壓實脫貧攻堅責任。大興調查之風,以問題為導向推動工作改進、推動工作精準,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幹部攻堅克難能力。夯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礎性工作,健全貧困退出機制。堅持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嚴查扶貧領域腐敗、作風、責任落實等方面突出問題。實施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雙推進」。
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注重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健全完善長效穩定脫貧機制,統籌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一)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加快建立健全緩解相對貧困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持續改善相對貧困人口的發展條件,增強脫貧地區「造血」功能。注重既扶貧又扶志、扶智,把救濟紓困和內生脫貧結合起來,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貧困,加快貧困地區擺脫貧困。持續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注重正向激勵,總結宣傳脫貧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示範帶動,樹立勤勞致富的價值導向,營造脫貧光榮的輿論氛圍,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脫貧的信心和鬥志,促進形成自強自立、爭先脫貧的精神風貌。根據貧困戶技能需求、發展意願等,開展免費實用技能培訓,提升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基本技能,實現可持續穩固脫貧。改進幫扶方式,更多採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貧困群眾通過自己辛勤勞動脫貧致富。
(二)統籌銜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期內,貧困地區鄉村振興主要任務是脫貧攻堅。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壓茬推進實施生態宜居搬遷等工程,鞏固易地扶貧搬遷成果。鄉村振興有關支持政策優先向貧困地區傾斜,補齊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以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
(三)健全長效穩定脫貧機制。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准和程序,規范組織實施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工作。脫貧攻堅期內扶貧政策保持穩定,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退出後,有關政策保持一段時間。建立完善長效穩定脫貧機制,全面掌握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獲得幫扶情況、貧困人口參與脫貧攻堅項目情況等,確保脫貧結果的真實性和准確性,經得住2020年至2021年國家開展的脫貧攻堅普查。
專欄3 精準脫貧十大行動
特色產業脫貧行動。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對貧困戶增收帶動作用明顯的種植養殖業、林草業、農產品加工業、特色手工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積極培育和推廣有市場、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產品,大力實施電商扶貧,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
就業扶貧行動。實施培訓就業工程,對有培訓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00%給予職業培訓,100%提供崗位推薦等就業服務,50%以上組織轉移就業。
易地扶貧搬遷行動。堅持以「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按照具備搬遷安置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應搬盡搬」的原則,在保質保量完成原計劃的6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的基礎上,完成納入國家規劃的新增34.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規模達99.5萬人,根據實際條件壓茬推進同步搬遷50萬人。新增搬遷對象聚焦「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6類區域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鼓勵集中居住30戶以下、貧困發生率50%以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尚未達到脫貧出列條件的自然村實施整村搬遷,安置方式以進城入鎮為主。按照以崗定搬、以業定遷原則,加強後續產業發展和轉移就業工作,確保貧困搬遷家庭至少1個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實現搬遷1戶、穩定脫貧1戶。
教育脫貧攻堅行動。以保障義務教育為核心,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進一步降低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義務教育輟學率,穩步提升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質量。確保每個行政村至少建有1所幼兒園。
健康扶貧行動。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保障范圍。加快推進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標准化建設,確保每個貧困縣建好1—2所縣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院),每個鄉鎮有1所標准化衛生院,每個貧困村有1所標准化衛生室。
農村危房改造行動。明確「安全穩固和遮風避雨」的農村危房改造基本要求,保證正常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規范危房危險等級認定責任和程序,建立危房台賬並實施精準管理,改造1戶、銷檔1房,確保2019年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2020年完成因動態調整新增的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任務。
生態保護扶貧行動。創新生態扶貧機制,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實現生態改善和脫貧攻堅雙贏,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中選聘生態護林員、草管員達到10萬人。推進怒江州林業生態脫貧攻堅區建設。
綜合保障扶貧行動。統籌各類保障措施,建立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以社會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綜合保障體系,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
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改善行動。以示範縣為載體,推進貧困地區「四好農村路」建設,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目標。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施貧困地區農網改造升級,實現大電網延伸覆蓋至全部縣城。推進貧困地區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統籌推進網路覆蓋、農村電商、網路扶智、信息服務、網路公益等五大工程向縱深發展。提升貧困地區人居環境,實現戶有新樣、村有新貌。
扶貧扶志行動。深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主題實踐活動,創辦脫貧攻堅「農民夜校」「講習所」等,加強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弘揚自尊、自愛、自強精神,防止政策養懶漢、助長不勞而獲和「等靠要」等不良習氣。鼓勵各地區總結推廣脫貧典型,宣傳表彰自強不息、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先進事跡和先進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示範帶動貧困群眾。

『捌』 為什麼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稱為直過民族

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玖』 者米拉祜族鄉直過民族調研報告怎麼寫

當地有沒有少數名族聚集區,有的話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收集資料,該少數民族的歷史,由來,現狀,將來發展方向 2設計調查問卷,發放,回收,整理資料 3整...

『拾』 中國有哪些直過民族

藏族,彝族是奴隸(農奴)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雲南和東北地區有不少少數民族是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

閱讀全文

與直過民族發展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