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衛星通信的我國衛星通信的現狀和展望
(1)固定業務
1972年,我國開始建設第一個衛星通信地球站,1984年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1985年先後建設了北京、拉薩、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廣州等5個公用網地球站,正式傳送中央電視台節目。此後又建成了北京、上海、廣州國際出口站,開通了約2.5萬條國際衛星直達線路;建設了以北京為中心,以拉薩、烏魯木齊、呼和浩特、廣州、西安、成都、青島等為各區域中心的多個地球站,國內線路達10 000條以上。
專用網建設發展非常迅速,人民銀行、新華社、交通、石油天然氣、經貿、鐵道、電力、水利、民航、中核總公司、國家地震局、氣象局、雲南煙草、深圳股票公司以及國防、公安等部門已建立了20多個衛星通信網,衛星通信地球站(特別是VSAT)已達萬座。
(2)衛星電視廣播業務
1984年,「東方紅」衛星發射成功,開創了我國利用衛星傳送廣播電視節目的新紀元。截止2015年,中央電視台4套、教育台、新疆、西藏、雲南、貴州、四川、浙江、山東、湖南、河南、廣東、廣西、河北等十幾個省級台的電視節目和40多種語言廣播節目已上衛星傳送,已有衛星電視地面收轉站十萬個,電視專收站(TVRO)約30萬個。很多系統採用了比較先進的數字壓縮技術。
(3)衛星移動通信業務
衛星移動通信主要解決陸地、海上和空中各類目標相互之間及與地面公用網的通信任務。我國作為INMARSAT成員國,北京建有岸站,可為太平洋、印度洋和亞太地區提供通信服務。另外,我國逐步開展機載衛星移動通信服務。石油、地質、新聞、水利、外交、海關、體育、搶險救災、銀行、安全、軍事和國防等部門均配備了相應業務終端。現我國已進入INMARSAT的M站和C站,有近5000部機載、船載和陸地終端。
(4)未來展望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和以多媒體為代表的信息高速公路的發展,今後10年我國衛星通信將有一個更大的發展,並將以我國自主的大容量通信衛星為主體,建立起完善、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通信系統。若以每年遞增15%~17%計算,到2002年,衛星通信公用網開通的線路將是1996年的2.7~3倍,大、中城市將建立起大、中型衛星通信地球站約50~60座,中、小型地球站約200~300座(不包括VSAT站)。到2005年,衛星通信公用網線路將發展到數十萬條。
我國今後衛星通信技術發展趨勢為:
① 開發新頻段,提高現有頻段的頻譜利用率。從現有單一的C頻段發展到Ku、Ka、UHF、L、S、X等頻段。
② 公用干線通信網向高速、數字、寬頻發展,速率將達60Mbit/s、120Mbit/s和1000Mbit/s,並利用SDH和ATM,建立國家信息高速公路——天基寬頻綜合業務數字通信網。
③ 進一步發展小型化、智能化VSAT專用衛星通信網。業務也將從單一的數據或話音為主,發展為話音、數據、圖文、電視兼容的綜合業務。
④ 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將大力發展新技術,如星上大天線技術、多波束技術、星上交換、星上處理和星間鏈路技術、越區切換技術等。
⑤ 開展衛星通信網與其他異構網的互通、互聯,完成異構網協議變換,網路同步與交換技術及信令呼叫介面技術等。
⑥ 網路管理和控制及網路動態分配處理的自動化技術。
⑦ 衛星通信網的網路安全、保密技術。
⑧ 與我國衛星通信設備產業化發展有關的生產、工藝加工技術等等。
展望21世紀,衛星通信將獲得重大發展,尤其是世界上新技術,如光開關、光信息處理、智能化星上網控、超導、新的發射工具和新的軌道技術的實現,將使衛星通信產生革命性的變化,衛星通信將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對產業信息化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⑵ 衛星技術的現狀 中國衛星技術發展與世界衛星技術發展比較
目前在國際范圍內,歐洲的"阿麗亞娜-5"型運載火箭,其最新改進型起飛重量為77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21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現役重型火箭.它在國際航天市場的角逐中佔有重要地位,世界商業衛星的發射業務大約有50%由阿麗亞娜火箭承擔。俄羅斯目前現役最大的運載火箭「質子號」,起飛重量達690噸左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也是20噸級。中國現役的長征-2E/F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9噸,研製中的改進型為13噸。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現有「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經濟性,運載能力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將於2014年首飛,"長征五號"火箭,高59.5米,起飛重量為643噸,起飛推力為833.8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為25噸,是世界現有重型運載火箭的較高水準。
在長征-5號重型運載火箭和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問世後,中國將具備25噸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和12噸的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可發射20噸級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大型空間望遠鏡、返回式月球探測器、深空探測器、超重型應用衛星,推動中國空間應用產業、載人航天技術和天文科學的發展,也必將大大提高中國在國際航天發射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成功以後,中國進入空間的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升,火箭綜合性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⑶ 我國衛星通信發展的新進展。
期望允許更多的電視頻道通過衛星傳輸,以此促進衛星電視行業的產業化進程和市場競爭。主要市場如下:
——中央及省級電視頻道上星播出,屬全國性的業務;
——省內各地市、縣電視台上星播出,屬省內業務;
——境外衛星頻道落地中國;
——衛星直播電視業務。
發展前景: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主要影響因素:相關政策
主要競爭對手:有線電視
專用及增值業務市場
我們將這類市場定義為向社會開放經營的VSAT通信業務及企業自用業務。主要使為特定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如遠程醫療、企業專網等等。主要市場如下:
——和衛星寬頻傳輸的應用相結合
——一點對多點稀路由傳輸
——個人及商用
——非對稱雙向傳輸
這個市場技術成熟, 建設周期短,易擴展,適用於中小型運營/服務提供商。
發展前景:有一定的增長。
主要影響因素:政策(市場准入等)。
主要競爭對手:各種接入網
應急通信應用市場
對緊急情況下保持各種形式的通信能力,是國家對重大事件反應能力的標志,是綜合國力的象徵。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國家將增強對各種突發事件的防禦和處理能力,因此,衛星通信在各種情況下的應急通信能力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衛星通信應用在我國有一定的市場發展空間,衛星通信的市場規模主要取決於國家管制政策的開放程度及衛星通信資費水平的高低。
傳統的衛星固定通信業務
市場已基本成熟。廣播電視傳送在固定衛星通信領域的需求比重將有所增加(由於數字壓縮技術的不斷提高帶寬需求比重增加有限);電信網的應用在衛星固定通信領域的需求比重將進一步降低;專用通信及寬頻領域的應用在衛星固定通信領域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應急通信領域的應用將呈平穩發展趨勢。
衛星電視直播/衛星數字音頻廣播業務
我國是幅員遼闊、地形復雜、人口散居的國家,具有面對家庭直接播出電視節目的巨大優勢,早已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我國是最適合發展衛星電視直播產業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擁有世界上潛力最大的市場。
衛星寬頻接入
互聯網寬頻接入/寬頻多媒體業務是未來10年具有廣闊市場的新興業務。
衛星寬頻通信是近年來衛星通信業務發展的熱點,是商用衛星通信業務的主要發展方向。應發展頻率更高的Ka等頻段新型衛星寬頻通信系統,以適應新業務的需求,並力爭與發展中的地面寬頻通信系統相適應,起到應有的補充和延伸作用。
⑷ 如何看待通信衛星行業的現狀和前景
近年來,我國衛星通信技術得到了長足發展,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進一步夯實了我國航內天信息的基礎。衛星容通信產業迅猛崛起,帶動了衛星通信設備進步。
據《中國衛星通信設備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全球衛星產業產值逐年增長,從2009年的1610億美元穩定升至2014年的2030億美元,其中美國占據了很大部分。
從全球衛星通信產業來看,我國還有不小差距。目前,美國仍牢牢占據著龍頭地位,其衛星產業公司的產品在全球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及影響力。
在衛星通信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衛星通信設備將顯著受益,相關產品也將隨之走出國門。不過,我國衛星通信應用起步較晚,衛星通信設備在人才、技術等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隨著產品升級迭代,我國衛星通信設備必然會取得較大進步,助力衛星通信產業做大做強。
⑸ 我國VSAT衛星通信發展現狀拜託各位大神
提供遠程應用服務 遠程應用服務主要包括遠程教育、遠程培訓、遠程醫療等。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市場運作,VSAT經營企業逐漸認識到遠程應用服務領域具有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因為遠程應用服務可以充分發揮衛星通信的優勢:其二,可以發揮衛星通信一點對多點的獨特優勢;其二,可以發揮衛星通信通信不受距離限制,建站組網靈活、其三,隨著衛星小站數量的增加,經營成本可以下降,有利於發展大量的用戶,開展規模經營;另外,由於國內經濟發展出展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問題,特別是在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方面,利用衛星通信的方式可以快速地滿足市場需求,有較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遠程教育目前被認為是具有旺盛需求和巨大潛力的產業。在高等教育領域,目前全國有68所高等院校獲准開展遠程教育,而2005年全國高校將全部建立校園網,網路教育注冊學生將達500萬;在基礎教育領域,根據「校校通」工程的要求,將在5~1O年內實現全國90%的中小學校上網;全國的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需求極大,各行各業的職業技能培訓等成人教育市場前景廣闊。據統計,目前中國有超過2.5億人在上學或者需要學習和培訓,現有的教學體系遠不能滿足人們劃教育的需求。利用VSAT衛星通信具有廣播的特性,可以實現一點到多點傳輸,同時擺脫了地域的限制,在採用雙向傳輸鏈路的情況下,還可以實現實時互動教學。 VSAT衛星通信在教育與職業培訓方面的廣泛應用,有效利用了國內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教育與培訓問題,為提高國民素質和促進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遠程應用既可以用衛星單向數據小站來開展,也可以用雙向數據小站來開展。雙向數據小站的成本比單向數據小站的價格昂貴得多,使用單向數據小站有無法及時的反饋學員要求的缺陷。隨著VSAT通信新技術和新設備不斷涌現,目前,很多VSAT經營企業採用「天地合一」外互動式通信方式(即通過衛星廣播下載多媒體教學內容,通過INTERNET或地面線路回傳學員的反饋信息),有效降低了信息傳送成本。 在目前已投入運營的35個VSAT經營企業中,把遠程應用作為目前或者未來發展重點的已超過70%。 目前開展遠程應用服務,通常的業務經營模式有:由合作單位提供信息源,VSAT經營企業負責提供通信的信道和數據傳送。在最終用戶端,採用免費安裝單向接收小站的方式吸引用戶。最後從用戶的收入(包括學費、培訓費、信息費等)中與合作單位分成。這種經營模式,前期投入(主系統的開通、免費安裝單收小站等)比較大,但是隨著業務的逐漸開展,終端用戶群在迅速擴大,一般在第二或者第三年企業就可以見到收益。 另外,在遠程應用業務領域還出現了新的業務經營模式,如一些VSAT業務經營單位在經營過程中逐漸意識到僅為用戶提供數據傳輸的信道,企業是不可能獲得豐厚的利潤回報的,將來也無法取得更大的發展。因此近年來,有的運營單位不僅為用戶提供信道,還為用戶提供應用開發和內容服務,與用戶共同獲取收入,通過收入分成方式得到各自的回報;有的VSAT經營企業不僅提供衛星傳輸信道,而且還承擔課件製作和提供授課場地,甚至還負責招收學員和發展用戶,這樣大大提高了VSAT經營單位在產業鏈中的地位。這種捆綁經營模式已經逐漸成為VSAT經營企業的共識。 2.為大型企業或政府部門提供內部專網服務 大型企事業單位,特別是具有全程全網聯合作業特點的企業,由於分支機構數量多、分布廣,為了保證內通信的及時性和安全性,往往需要組建自己的專用通信網路。另外,隨著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政府工作信息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保證信息流通的及時性和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中央和地方之間,地方與地方政府之間,以及政府與企業之間都需要建立順暢的信息溝通渠道。雖然目前國內的地面網路已很發達,但在分支機構多或者分布面很廣的情況下,無論從成本、可靠性還是覆蓋面的角度上來看,單憑地面網路還是不能滿足這些企業或部門的需求。 採用VSAT衛星通信為他們提供虛擬專用網在成本上有一定優勢,且不受地面狀況的影響,在一些地面網路沒有延伸到的地區更能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發生意外事件(如自然災害,人為毀壞等)時,能夠保證信息傳遞的及時性。許多企業和政府部門利用VSAT通信組建衛星專用網,用於內部通信和信息傳送,另外還可以作為地面網路的備份系統。目前,VSAT衛星通信已經在政府各行政部門和金融證券、衛生環保、電力能源、通信交通等行業內得到了廣泛應用。 一般情況下,大型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所需要的衛星網路規模大、小站數量多,業務收入穩定,因此很多VSAT經營單位都開始瞄準這一市場。35家經營單位中已有70%以上已開展了針對政府部門和大型企事業單位的內部衛星專網業務。 3.提供信息廣播服務 信息廣播是衛星通信的一個重要的應用領域,它充分發揮了衛星通信一點對多點數據廣播方面的優勢,在一些需要對特定的用戶群進行多點信息廣播的行業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VSAT衛星通信覆蓋面廣,不受地面狀況的影響,可以充分滿足在尋呼、新聞、影視、證券、期貨、教育、娛樂等行業在信息廣播方面的需要。 其次,由於不需要用戶進行信息反饋,用戶端用單向小站便可滿足要求,而VSAT單向小站建站快,成本低,可以在短期內實現規模效益。 再次,可以作為地面網路在廣播業務上的有效補充。以證券行業為例,兩個證券交易所的網點覆蓋全國各地,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信息內容的時效性,一旦地面線路出現異常,交易信息不能及時傳遞,股民和上市企業的利益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導致嚴重的經濟後果。 隨著國家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政府工作信息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和國家部委把體現其社會管理職能的具體工作的重心向廣大的農村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轉移。衛生部門需要向農村地區普及衛生醫療知識,文化部門需要向基層傳送文化信息,另外還有很多部委,如公安、科技、衛生、文化、國土資源、水利部等都需要採用衛星廣播方式來傳送各類信息。VSAT衛星通信以其特有的優勢為政府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通信保障。 4.提供互聯網寬頻接入和衛星寬頻互聯網服務 隨著互聯網對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為企業和家庭提供互聯網寬頻接入已成為許多VSAT經營企業的市場定位,特別是2000年開始興起的寬頻接入熱潮,使得眾多VSAT經營企業投身其中。一些在2000年和2001年申請VSAT經營許可證的經營企業一開始就是把業務定位符在互聯網寬頻接入上的,並且為發展該業務作了大量投入。但是由於近年來地面光纖網路和地面寬頻接入網路的迅速發展,資費的不斷下調,使得採用VSAT衛星寬頻接入的市場發展空間越來越小。由於我國互聯網用戶主要集中在地面網路比較發達的大中型城市,這樣在城市就無法發揮VSAT通信的技術優勢,也無法與固定電信企業開勝競爭,因此有一些VSAT經營企業就陸續退出了該應用領域。 但是應該看到,在我國廣大邊遠地區、農村地區,以及地面網路欠發達的兩部地區,推廣應用VSAT衛星寬頻接入、衛星寬頻網際網路和發揮寬頻衛星通信也是解決這些地區通信落後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這些地區仍然可以發揮VSAT衛星通信的重要作用。 另外,我國農村人口眾多,約佔全國人口的2/3,目前約有75000個行政村尚未實現電話通信,導致邊遠地區農村的農民無法及時獲取農業和生產經營所必需的信息資源,「數字鴻溝」相當嚴重,信息產業部已經規劃部署了農村通信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認為,解決這些地區信息通信問題,採用VSAT衛星通信是最適宜的手段。但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協調關系,VSAT經營企業與當地基礎電信運營商之間必須密切協作,共同配合方能完成。 5.提供信息採集與遠程監控服務 利用VSAT衛星通信能實現一點對多點的特點,進行信息收集,把多個地點的信息集中到一個地方,便於統計和分析,同時還可以實現遠程監控。在一些特殊行業和部門,VSAT衛星通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石油勘探和開採行業中,由於節點多,分布廣,尤其是海上作業,地面網路無法延伸到鑽井平台。這時,VSAT衛星通信可以容易實現控制中心對包括平台預報、作業、安全、質量等在內的數據信息的採集和管理,並對各節點實施遠程監控。 在交通運輸行業,尤其是物流派送行業,VSAT衛星通信的作用更為明顯,由於流動性比較強,運輸控制中心根本無法通過地面網路與各運輸單元進行及時的通信聯系,為了對各運輸車輛進行監控和調度,同時保證在特殊環境中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大型運輸和物流企業一般都會採用衛星通信。 另外,在軍隊、公安、農業、林業,氣象和地質勘測等領域中,VSAT衛星通信在信息採集和遠程監控方面的應用也十分廣泛。 6.提供應急通信和現場調度服務 VSAT衛星通信在應急通信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各類自然或者人為災害發生時,尤其是在地面網路被破壞的條件下,利用VSAT衛星通信,可以為災害現場提供應急通信,保障現場指揮調度,最大程度的減小災害的范圍和損失。 另外,在軍隊的野外作業和公安部門的追捕行動中,衛星的應急通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國內已有不少VSAT經營企業提供這一領域的服務,一些VSAT經營企業還自主研製開發了VSAT衛星機動車,專門用於應急通信和現場調度。
⑹ 衛星通信的發展歷史
衛星通信簡單地說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層大氣中)的無線電通信站間利用衛星作為中繼而進行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由衛星和地球站兩部分組成。衛星通信的特點是:通信范圍大;只要在衛星發射的電波所覆蓋的范圍內,從任何兩點之間都可進行通信;不易受陸地災害的影響(可靠性高);只要設置地球站電路即可開通(開通電路迅速);同時可在多處接收,能經濟地實現廣播、多址通信(多址特點);電路設置非常靈活,可隨時分散過於集中的話務量;同一信道可用於不同方向或不同區間(多址聯接)。
衛星在空中起中繼站的作用,即把地球站發上來的電磁波放大後再反送回另一地球站。地球站則是衛星系統形成的鏈路。由於靜止衛星在赤道上空36000千米,它繞地球一周時間恰好與地球自轉一周(23小時56分4秒)一致,從地面看上去如同靜止不動一樣。三顆相距120度的衛星就能覆蓋整個赤道圓周。故衛星通信易於實現越洋和洲際通信。最適合衛星通信的頻率是1一10GHz頻段,即微波頻段、為了滿足越來越多的需求,已開始研究應用新的頻段,如12GHz,14GHz,20GHz及30GHz。
在微波頻帶,整個通信衛星的工作頻帶約有50OMHz寬度,為了便於放大和發射及減少變調干擾,一般在衛星上設置若干個轉發器。每個轉發器的工作頻帶寬度為36MHz或72MHz目前的衛星通信多採用頻分多址技術,不同的地球站佔用不同的頻率,即採用不同的載波。它對於點對點大容量的通信比較適合。近年來,已逐漸採用時分多址技術,即每一地球站佔用同一頻帶,但佔用不同的時隙,它比頻分多址有一系列優點,如不會產生互調干擾,不需用上下變頻把各地球站信號分開,適合數字通信,可根據業務量的變化按需分配,可採用數字話音插空等新技術,使容量增加5倍。另一種多址技術使碼分多址(CDMA),即不同的地球站佔用同一頻率和同一時間,但有不同的隨機碼來區分不同的地址。它採用了擴展頻譜通信技術,具有抗干擾能力強,有較好的保密通信能力,可靈活調度話路等優點。其缺點使頻譜利用率較低。它比較適合於容量小,分布廣,有一定保密要求的系統使用。
近年來衛星通信新技術的發展層出不窮。例如甚小口徑天線地球站(VSAT)系統,中低軌道的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等都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應用。衛星通信也是未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覆蓋廣、通信容量大。通信距離遠、不受地理環境限制、質量優、經濟效益高等優點,1972年在我國首次應用,並迅速發展,與光纖通信、數字微波通信一起,成為我國當代遠距離通信的支柱。
⑺ 衛星通信技術目前發展狀況
智研數據網訊
近年來衛星通信新技術的發展層出不窮。例如甚小口徑天線地球站專(VSAT)系統屬,中低軌道的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等都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應用。衛星通信也是未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其覆蓋廣、通信容量大。通信距離遠、不受地理環境限制、質量優、經濟效益高等優點,1972年在我國首次應用,並迅速發展,與光纖通信、數字微波通信一起,成為我國當代遠距離通信的支柱。
⑻ 衛星通信系統的發展趨勢
未來衛星通信復系統主要有以下的制發展趨勢:
4.1、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向多波束、大容量、智能化發展;
4.2、低軌衛星群與蜂窩通信技術相結合、實現全球個人通信;
4.3、小型衛星通信地面站將得到廣泛應用;
4.4、通過衛星通信系統承載數字視頻直播(DvB)和數字音頻廣播(DAB);
4.5、衛星通信系統將與IP技術結合,用於提供多媒體通信和網際網路接入,即包括用於國際、國內的骨幹網路,也包括用於提供用戶直接接入;
4.6、微小衛星和納衛星將廣泛應用於數據存儲轉發通信以及星間組網通信。
⑼ 衛星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是:充分利用衛星軌道和頻率資源,開辟新的工作頻段,各種數字務綜合傳專輸,發展移動屬衛星通信系統。衛星星體向多功能、大容量發展,衛星通信地球站日益小型化,衛星通信系統的保密性能和抗毀能力進一步提高。
衛星通信就是先將信號轉換成微波發射到地球同步衛星,而後通過地球同步衛星發射到轉發信號,從而將信號覆蓋面擴大,達到信號的傳輸目的。
什麼是衛星通信?
衛星通信是地球上(包括陸地、水面和低層大氣中)無線電通信站之間利用人造衛星作為中繼站而進行的空間微波通信,衛星通信是地面微波接力通信的繼承和發展。我們知道微波信號是直接傳播的,因此,可以把衛星通信看作是微波中繼通信的一種特例,它只是把中繼站放置在空間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