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成都東南西北區域發展狀況的課題
南富西貴 北亂東窮
南邊是上水,所以很多有錢人在那住,那裡的酒吧文化相當發達,主要就是玉林一帶
西邊是上風,空氣很好,十里繁華羊西線一直延伸到成灌高速(成都-都江堰)
東邊是下風,所以以前很多工廠都在那裡,不過現在在開發東門,很多廠都陸續搬出,但是環境還是比較差的 不過川大那附近已經很好了.
北門主要是有個火車站和很多批發市場,所以治安很不好.不過北門的歷史很好以前的金銀交易都在那裡進行.現在政府打算改造北門就是打的金銀牌
㈡ 成都的外企都聚集在哪個區域 發展狀況怎麼樣 門檻高么
成都擁有西部地區最多的國家大區行政管理機構和外事機構以及世界500強中西部地區區域總部。成都有美國,法國,德國,新加坡,泰國,巴基斯坦,韓國,斯里蘭卡,菲律賓領事館,英國簽證中心,加拿大簽證中心,領事機構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廣州(註:北京的是大使館,不是領事館,所以無法比較)。成都的電子產業,軟體產業,金融業比較發達。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西部信息基地在成都,成都是中西部第一個實現全城無線網路覆蓋的城市,只要你有一台筆記本電腦,就可以再全市范圍暢游網路。中國人民銀行下屬九大區域分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全國後台結算中心和數據備份基地也在成都。成都目前還擁有中西部最多的外資銀行,匯豐,渣打,花旗,東亞,荷蘭銀行等。成都市高科技產業發達,雲集了Intel,微軟,華為,賽門鐵克,諾基亞,摩托羅拉,阿爾卡特等眾多一流電子,軟體企業的中西部總部和研究中心。成都的高新技術產業大多聚集於天府新城,高新區,高新西區。成都現在的總部經濟發展較好,擁有中西部地區最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其中大部分企業的中西區總部均設立在成都,其辦公區域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區域!成都目前外資零售業數量是內陸城市第一,擁有大量外資百貨公司,奢侈品品牌進駐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杭州3地!歡迎你回來為家鄉的建設付出自己的力量!
㈢ 成都市物流的現狀與對策 急求翻譯 重謝
沙漠
開放分類: 地理、自然科學、自然、地貌、環境
目錄
• 沙漠
• 撒哈拉沙漠
• 世界沙漠面積排名
•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 綠色沙漠
• 全球的沙漠占陸地的幾分之幾
沙漠
沙漠的地表覆蓋的是一層很厚的細沙狀的沙子(有去過海邊嗎?和沙灘是一樣的.只不過形成的原因不同,一個是水的長期作用,而另一個是風的長期作用.)沙漠的地表是會自己變化和移動的,當然是在風的作用下。因為沙會隨著風跑.沙丘就會向前層層推移,變化成不同的形態.
沙漠地區溫差大,平均年溫差可達30-50℃,日溫差更大,夏天午間地面溫度可達60℃以上,若在沙灘里埋一個雞蛋,不久便燒熟了。夜間的溫度又降到10℃以下。由於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植物貯存糖分,所以沙漠綠洲中的瓜果都特別甜。
沙漠地區風沙大、風力強。最大風力可達10-12級。強大的風力捲起大量浮沙,形成兇猛的 風沙流,不斷吹蝕地面,使地貌發生急劇變化。
值行人們警惕的是,有些沙漠並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為造成的。如美國1908-1938年間 由於濫伐森林9億多畝,大片草原被破壞,結果使大片綠地變成了沙漠。蘇聯在1954-1963年的墾荒運動中,使中亞草原遭到嚴重破壞,非但沒有得到耕地,卻帶來了沙漠災害。
撒哈拉沙漠給人類帶來很大危害,它吞沒農田、村莊,埋沒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據史書記載,我國絲綢之路上的樓蘭古城,就是被沙漠吞沒的。現在,人類正在千方百計地防沙治沙,如植樹造林、植草固沙、設置沙障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阿拉伯語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於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以南,約北緯14°線(250毫米等雨量線)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東到紅海之濱。橫貫非洲大陸北部,東西長達5600公里,南北寬約1600公里,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約占非洲總面積32%。
撒哈拉沙漠乾旱地貌類型多種多樣。由石漠(岩漠)、礫漠和沙漠組成。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東部地勢較高的地區,主要有大片砂岩、灰岩、白堊和玄武岩構成,或岩石裸露或僅為一薄層岩石碎屑。如廷埃爾特石漠、哈姆拉石漠、莎菲亞石漠等,尼羅河以東的努比亞沙漠主要也是石漠。
礫漠多見於石漠與沙漠之間,主要分布在利比亞沙漠的石質地區、阿特拉斯山、庫西山等山前沖積扇地帶,如提貝斯提礫漠、卡蘭舒礫漠、蓋圖塞礫漠等。沙漠的面積最為廣闊,除少數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處都有大面積分布。
著名的有利比亞沙漠、賴卜亞奈沙漠、奧巴里沙漠、阿爾及利亞的東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納沙漠、比爾馬沙漠等。面積較大的稱為「沙海」,沙海由復雜而有規則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態復雜多樣,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較低的流動沙丘,還有大面積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偏南靠近草原地帶和大西洋沿岸地帶。從利比亞往西直到阿爾及利亞的西部是流沙區。流動沙丘順風向不斷移動。在撒哈拉沙漠曾觀測到流動沙丘一年移動9米的記錄。
撒哈拉地區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為主,其次是柏柏爾人等。居民和農業生產主要分布在尼羅河谷地和綠洲,部分以游牧為主。20世紀50年代以來,沙漠中陸續發現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鈾、鐵、錳、磷酸鹽等礦。隨著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采,改變了該地區一些國家的經濟面貌,如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已成為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尼日成為著名產鈾國。沙漠中也出現了公路網、航空線和新的居民點
世界沙漠面積排名
世界十大沙漠
名稱 沙漠面積(萬平方公里) 所在國家或位置
撒哈拉沙漠 960 非洲北部
阿拉伯沙漠 233 阿拉伯半島
比亞沙漠 169 非洲東北部
澳大利亞沙漠 155 澳大利亞
戈壁沙漠 104 中國、蒙古
巴塔哥尼亞沙漠 67 阿根廷
魯卜哈利沙漠 65 阿拉伯半島
卡拉哈里沙漠 52 波札那
大沙沙漠 41 澳大利亞
塔克拉瑪干沙漠 32 中國新疆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海市蜃樓
在大海之濱瞭望,或在海面航行,有時在平靜無風的條件下,會突然看到空中映現出船隻、島嶼、樓台、城廓等奇異現象,當大風一起,這種景象就立刻消逝。這是大氣中的一種幻景,稱為海市蜃樓,或簡稱蜃景。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海面,還可能發生在湖泊、大江、沙漠、戈壁等處的空氣層中。我國宋朝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記載過這一幻景:「登州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睹」。登州即今山東省蓬萊縣,位於渤海南岸,渤海中有廟島群島,距蓬萊幾十公里,這里所記載的正是蓬萊看到的廟島群島的幻景。
在古代,由於無法科學解釋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因此賦以種種神話傳說,將自然幻景視為海里的蜃吐氣而成。其實,海市蜃樓的形成是在特殊的氣象條件下,光線在大氣中發生劇烈的反常折射而形成的。光的折射是指在不同的空氣密度情況下,光線的速度發生改變和前進方向發生曲折的現象。當你用一根直桿斜插水中時,從側面看好像折斷一樣!這就是光線折射造成的。在夏季,白晝海溫較低,下層空氣受水溫影響,較上層空氣為冷,出現上冷下暖的逆溫現象,下層空氣的密度就顯得特別大,而上層空氣密度則顯得特別小。當遠方的景物發出的光線由密的氣層逐漸折射進入稀得氣層時,並在上層發生全反射,又折回到下層密度大的空氣中來。經過這種彎曲的路線,投入到觀察者的眼中,就會出現海市蜃樓的現象,由於人的視覺總是感到物象來自直線方向,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映象比實物抬高了許多。這種現象又稱為上現蜃景。
在沙漠里,由於白天沙石被太陽曬得灼熱,接近沙層的空氣升高極快,形成下層熱上層冷的溫度分布,造成下部空氣密度遠比上層密度小的現象。這時前方景物的光線會由密度大的空氣向密度小的空氣折射,從而形成下現蜃景。遠遠望去,宛如水中倒影。在沙漠中長途跋涉的人,酷熱乾渴,看到下現蜃景,常會誤認為已經到達清涼湖畔,但是,一陣風沙卷過,仍是一望無際的沙漠,這種景象原來只是一場幻景。
沙漠有一種「碎石圈」很奇妙。是一塊大石頭經過數百年熱脹冷縮一次次碎裂後,在地上形成了一片圓形的碎石圈,非常像人為排列的作品,實際上是自然形成的。
竺可楨
古代親身到過沙漠的人,如晉僧法顯、唐僧玄奘,統把沙漠說得十分可怕,人們對它也就產生了深刻的印象。晉法顯著<佛國記)說,沙漠有很多惡鬼和火熱的風,人一遇見就要死亡。沙漠是這樣荒涼,空中看不見一隻飛鳥,地上看不到一隻走獸。舉目遠看凈是沙,弄得人認不出路,只是循著死人死馬的骨頭向前走。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十二也說,東行人大流沙,沙被風吹永遠流動著,過去人馬走踏的腳印,不久就為沙所蓋,所以人多迷路。沙漠真像法顯和玄奘所說的那麼可怕么?解放以來,我們的地質部、石油部、中國科學院的工作人員已經好幾次橫穿新疆塔克拉馬干大戈壁,並沒有什麼鬼怪離奇的東西阻擋了他們的進行,這是什麼緣故呢?試想法顯出發時,只有七個和尚結隊同行,而走了不久,就有人不勝其苦開了小差,有人病死途中,最後只留下他一人。唐玄奘也是單槍匹馬深人大戈壁,所謂孫行者、豬八戒、沙和尚等隨從人員,那是《西遊記》小說中的神話人物。那時既無大隊駱駝帶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來,更談不到汽車和飛機來支援,當然就十分困苦了。沙漠里真有魔鬼嗎?在那時人們的知識水平看起來,的確像是有魔鬼在作怪。但是人們掌握了自然規律以後,便可把這種光怪陸離的現象說清楚。光怪陸離的現象在大戈壁夏天日中是常見的事。當人們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時候,忽然看見一個很大的湖,裡面蓄著碧藍的清水。看來並不很遠,但當人們歡天喜地似的向湖面奔去的時候,這蔚藍的湖卻總有那麼一個距離,所謂「可望而不可即」。阿拉伯人是對沙漠廣有經驗的民族,阿拉伯語文中稱這一現象為「魔鬼的海」。這一魔鬼的法寶到了19世紀的初葉,才被法國數學家和水利工程師孟奇所戳穿。孟奇隨拿破崙所領軍隊到埃及去和英國爭奪殖民地,當時法國士兵在沙漠中見到這「魔鬼的海」
極為驚奇,就去問孟奇。孟奇深深思考以後,便指出這是因為沙漠中地面被太陽曬得酷熱,貼近地面一層空氣溫度就比上面一兩米的溫度高許多。這樣由於光線折光和反射的影響,人們產生了一種錯覺,空中的喬木看來像倒栽在地上,蔚蘭的天空,倒影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萬頃的湖面了。若是近地面的空氣溫度下面低而上層高,短距離內相差七到八度,像平直的海邊地區有時所遇見的那樣,那便可把地平線尋常所見不到的島嶼、人物統統倒映到天空中,成為空中樓閣,又•叫海市蜃樓。中國向來形容這類現象為「光怪陸離」四個字,是確有道理的。在沙漠里不但光線會作怪,聲音也會作怪。唐玄奘相信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們,卻也還有相信的。群眾把會發生聲音的沙地稱為「鳴沙」。在現在寧夏自治區中衛縣靠黃河有一個地方名叫鳴沙山,即在今日沙坡頭地方,科學院和鐵道部等機關在此設有一個治沙站。站後面便是騰格里沙漠。沙漠在此處已緊逼黃河河岸,沙高約100米,沙坡而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湧出,此沙向來是人們崇拜的對象,據說,每逢夏季端陽節,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會,然後紛紛順著山坡翻滾下來。這時候沙便發生轟隆的巨響,像打雷一樣。兩年前我和五六個同志曾經走到這鳴沙山頂上慢慢滾下來,果然聽到隆隆之聲,好像遠處汽車在行走似的。據蘇聯專家彼得洛夫的意見,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細沙而乾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陽曬得火熱後,經風的吹拂或人馬的走動,沙粒移動摩擦起來便會發出聲音,這便是鳴沙。古人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沙漠里的•一切「怪異」現象,其實都是可以用科學的道理來說明的。
綠色沙漠
你們知道嗎?還有一種沙漠被稱為「綠色沙漠」。
「綠色沙漠」是指大面積的綠色樹林,其中樹木種類單一,年齡和高矮一致,且十分密集。密集單一的樹冠層完全遮擋了陽光,使下層植被無法生長,林下缺乏中間的灌木層和地面的植被。之所以稱之為「沙漠」,一是指這樣的樹林中植物種類極為單一,無法給多種動物提供食物或適宜的棲息環境,因而動物種類也十分稀少;二是指這樣的樹林地表植被很差,因而保持水的能力很差,一般比較乾燥,易形成火災;三是指這樣的樹林生物多樣性水平極低,因而生態十分脆弱,缺少天敵對蟲害的控制,很易感染蟲害,而且一旦發生蟲害,即易造成大面積損害。
全球的沙漠占陸地的幾分之幾
全世界陸地面積為1.49億km
㈣ 成都市的經濟主導產業是什麼
電子信息、機械(含汽車、航空航天)、食品(含煙草)、醫葯、冶金建材、石油化工六大主導產業
㈤ 什麼是中心城區+郊區新城成都各市區縣主導產業又是什麼
今日,抄記者從國家中心城襲市產業發展大會上獲悉,成都決定打破圈層結構,將中心城區范圍擴大至原一二圈層的11個行政區加高新區、天府新區,形成「中心城區+郊區新城」的空間層次。
這意味著,郫都、新都、龍泉驛、雙流、溫江等原屬二圈層的行政區也屬於成都中心城區了。
成都將構建「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網路化功能體系,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十字方針」,著力構建以龍泉山脈為中心,南北雙向拓延、東西兩側發展的戰略空間布局,推動成都進入「雙城」時代。
成都將著眼城市均衡發展和外溢能力提升,優化中心城區布局。為提升城市整體運行效率和綜合價值,遵循城市發展規律,按照城鄉規劃法優化城鄉空間布局,決定打破圈層結構,將中心城區范圍擴大至原一二圈層的11個行政區加高新區、天府新區,形成「中心城區+郊區新城」的空間層次,進一步疏解城市核心區非核心功能,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提高中心城區的外溢效率和輻射能力,帶動全域均衡協同發展。著眼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優化產業功能區布局。
㈥ 成都旅遊業現狀
很好啊,蟬聯了「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稱號,成都今年來的旅遊業是有目共睹的,蓬勃發展,歡迎來成都旅遊。
㈦ 成都市的金融業發展狀況如何
查到2014年的官方數據
㈧ 成都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狀況
說實話 經濟優惠政策 特別是稅收優惠政策真沒多少 如果你是准備來做生意的話 還可以如果是來工作 還是算了 成都的工資水平就在1500-2000我指的還是中偏下的階層
㈨ 成都市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數字娛樂產業、第三產業:經濟金融產業、旅遊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葯產業、化學化工產業、傢具和鞋業製造產業、動漫和傳媒產業、會展產業、航空航天產業。
截至2018年,成都市實現進出口總額4983.2億元,比上年增長26.4%。其中,出口總額2746.9億元,增長33.0%;進口總額2236.3億元,增長19.2%。貿易結構持續優化,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2231.9億元,增長32.1%。
截至2018年,成都市新批准外商投資項目494個,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87個。實際利用外資502.9億元,比上年增長17.5%。世界500強企業落戶285家,駐蓉外國領事機構17個 。
(9)成都市各產業發展現況擴展閱讀:
科學技術
2018年,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071.5億元。新建成創新創業載體36家,面積51萬平方米。獲得市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252項、國家級科技獎勵29項。
完成科技攻關935項、成果推廣495項,完成火炬計劃491項。全年共申請專利107801件,其中發明43013件,實用新型47891件。專利授權57370件,其中發明8304件,實用新型32885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2件,比上年增長15.8%。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成都市在蓉普通高校64所,在校學生91.3萬人,研究生9.9萬人,專任教師5.2萬人。
中等職業教育學校86所,在校學生19.9萬人,專任教師9453人;普通中學校609所,在校學生60.0萬人,專任教師5.2萬人;普通小學校590所,在校學生99.2萬人,專任教師5.4萬人;幼兒園2528所,在園幼兒56.5萬人,專任教師3.9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