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諾基亞除了生產手機,還生產什麼
早在1865年,
諾基亞是來一家自以伐木、
造紙為主業的木漿造紙廠。
在此後的多年間,
諾基亞多次轉型發展,
其產業涉及造紙、化工、橡膠、電纜、
制葯、天然氣、石油、軍事等多個領域。
諾基亞還當過軍工企業股東,
製造過SAKO-NOKIA子彈。
那個,我有一個小疑問,
這是不是唯一能穿過諾基亞手機的子彈?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諾基亞還進行了一些槍支生產。
不是長這樣,
而是長這樣的!
看到這,我終於明白了,
為什麼諾基亞這么抗摔!
㈡ 曾經手機界的大哥大「諾基亞」現在到底有沒有倒閉
曾經是手機行業的「老大」,他消失了幾十年,如今打了個翻身仗。
手機一直是當代人的必需品。它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手機的發展也很快。從最早的BBM黑白屏幕到今天的全屏,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過去手機的功能非常單一。曾經有一個手機品牌是手機行業的「老大」。它的銷量是當時連續15年來世界第一,但現在已經消失了。網民曾經懷疑它是否破產。
據不完全統計,諾基亞目前擁有約3萬項專利,其中大部分與2G、3G和4G移動通信技術有關,即將商業化推廣的5G網路技術相關專利也在諾基亞手中。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手機製造商都必須向諾基亞支付專利許可費。
㈢ 諾基亞屬於哪國的品牌
芬蘭。
諾基亞公司是一家總部位於芬蘭埃斯波 ,主要從事移動通信設備生產和相關服務的跨國公司。諾基亞成立於1865年,以伐木、造紙為主業,逐步向膠鞋、輪胎、電纜等領域擴展。後發展成為一家手機製造商,以通信基礎業務和先進技術研發及授權為主。
2011年2月11日,諾基亞與微軟達成全球戰略同盟並深度合作共同研發Windows Phone操作系統。面對新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的崛起,諾基亞全球手機銷量第一的地位在2012年第一季度被三星超越,結束了長達14年的市場霸主地位。
中國發展
1985年,諾基亞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辦事處,開始了在華的初期發展階段;90年代中期,諾基亞通過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實現本地化生產,並逐步將其發展成為諾基亞全球主要的生產基地。
截止到2003年底,諾基亞在中國的投資總額為17億歐元。2003至2004年,諾基亞連續兩年被《經濟觀察報》評為中國最受尊敬的企業; 2004年,在《財富》中文版發起的首次「中國最受贊賞的公司」的評比中,諾基亞入選前十名企業。
2003年,諾基亞GSM終端和網路市場銷售的總和取得中國第一。從2004年開始,諾基亞行動電話憑借豐富創新的產品系列、深入的本地化戰略、成功的渠道建設以及不斷提高的品牌忠誠度,贏得了中國整體手機市場的第一名。
㈣ 諾基亞的本土化與競爭力
在手機行業辛勤耕耘十年、兩次引領了國產手機的發展方向、極具人格魅力和強大的影響力的宮正軍最近換了新名片,新職務是寧波屹東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漢泰手機董事長,這家企業去年剛拿到手機牌照。
作為國產手機技術導航的勇士,宮是見證中國手機市場發展每一個海浪的人,他是中國第一代通信學博士,作為中國手機方案公司「吃螃蟹」的第一批水手,甚至一度改變了中國手機市場的商務模式,創造了將希姆通從幾百萬發展到成功上市的神話。宮正軍已經兩次成功預見並把握了手機市場的機遇,正是這兩次機遇,促進了國產手機的轉型和成功,也水到渠成的鑄就了他人生的輝煌。
2006年底,宮正軍加盟屹東電子有限公司,任屹東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鼎力把漢泰手機打造成為中國手機主流品牌。
由於手機的特性,銷售額和營業利潤都很容易做大做強。屹東電子正是看中了該行業的發展前景:手機消費市場龐大。屹東公司新上的三款新品在短短1個多月里就銷售出5萬多部。思路好了,方向對了,產品線豐富了、性價比也就良性了,品牌和渠道的宣傳策劃就會詩情畫意。宮正軍始終認為手機行業正處在新一輪上升期,今天,手機又是機會和風險並存的時候,手機品牌眾多,渠道和消費者盲從。
深圳迪賽蒙的老闆許春華最近經歷了一場「起死回生」的手機戰爭,他代理的漢泰9001上市價定為850,而競爭對手一開始就把同類機型打到700多,而這個價對漢泰9001來說,幾乎是成本價,許一款機就可能要虧損300萬,許措手不及更無計可施。在此嚴峻關頭,宮總及時出手,主動發動產業鏈上下游一起擠壓成本,共渡難關!從此以後,許春華就鐵了心跟著宮總。
「手機最大的風險就來源於上游供應鏈,晶元和主板決定了手機的質量和功能。規避了風險就是機會,在手機公板『橫行街市』的時候其實就是風險最大的時候,如何看清手機行業的本質,就渠道商來說,跟對有研發能力和整合能力的上家將決定誰會成為新的手機江湖英雄。」 宮很自信他對手機的理解和判斷,「規避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對上家。」
國產手機短視研發和技術的代價
「手機的核心理念還是高科技產品,手機最終帶給消費者的是快樂和享受。」
2003年,中國手機行業可以說是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無論處於產業鏈中哪一個環節,都在極大的贏利空間享受賺錢的快樂。然而,好景不再,正是在這一片大好的形勢下,國產手機在經歷了這一艷陽天之後便即掉入渠道和消費者信任危機的漩渦。國產手機炎熱夏季遭遇寒冬,那種無言的痛苦令人特別心寒。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產手機對外高歌「研發博士軍團」而實際上只重營銷,缺乏持續競爭力,過去表面的虛假繁榮掩蓋了其深層次的各種問題。
「海嘯來臨時,一般都有前兆。」2004年國產手機集體遭受困局的前夜,宮就多次提醒大家不要盲目采購盲目擴產,「如果當初大家把賺得的錢都投到研發里去,手機市場哪有今天的尷尬。人家諾基亞摩托羅拉投入了多少財力去做研發去沉澱技術,諾基亞為了集中精力做手機當初一下就砍掉了其他項目,而我們的同行才賺了幾個錢就開始多元化發展了。」
經歷了兩年的「陣痛期」後,國產手機已經開始全面反思和調整,現在部分企業都已進入健康、良性的運作狀態,「手機整個產業鏈、配套設施正日漸完善,從材料供應到物流到研發都日漸成熟,這些都使企業能把握住市場脈搏、實現更有效穩定的經營。」宮正軍一路奔跑一路歡歌:「還有金子,關鍵看你會不會挖。國產手機隱含的大量金子在於晶元本土化。」
在模糊彩屏大行其道的時候,宮正軍就意識到音樂MP3手機是未來手機的方向,憑借其深厚的技術底蘊,宮正軍帶領他的團隊在國內率先推出音樂手機,其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引領了中國手機潮流。在國內手機平台眾多,成本居高不下的條件下,宮正軍就意識到這裡面蘊藏了巨大的商機。於是宮正軍在遴選、比較各手機平台後第一個在國內使用,推廣某台灣公司的晶元平台,並創造了公版模式。
手機行業缺乏一種精神和鬥志
在國產手機行業步入冬天時,大家開始越來越謹慎,渠道商已經對廠家對品牌完全失去了信任,售後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也使消費者對國產手機品牌望而卻步。手機行業現在缺乏一種精神和一種鬥志。沒有活力,沒有目標,手機精英們已經疲憊不堪。行業人士過度注重銷售,而忽視技術和研發,國產手機中又缺乏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在目前國產手機再次集體復甦、國內市場競爭依然激烈的「亂市」情況下,技術優勢和整個產業鏈的整合能力決定了整個戰斗的輸贏。
「事實上,國產手機從來就不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糟糕。即便是30%的下滑數據,數字來源也主要是各大主流賣場。其實在二、三線市場,國產手機依然勢頭強勁。國產手機和洋品牌的差距正在縮小,而且市場份額目前的迴流速度遠高於官方統計數字。中國目前有四億手機用戶,每年的市場總量在一億部以上,這樣的市場足以傲視全球。這也是很多企業和風險投資依然看好中國手機市場的原因。」
但宮強調,手機是一個江湖。法律法規並不一定完全管用。
在宮看來,手機是隨時隨刻都充滿激情和智慧的,而在黎明前的黑夜,「手機江湖」最需要的是責任感和專注態度。
宮正軍覺得他有責任帶頭來改變這一局面。2007年1月21日,中國手機「笑傲江湖」英雄會在深圳銀湖隆重召開。在會上,宮正軍正式提出行業資源渠道整合思想和著名的「王八精神」,呼籲手機行業需要孜孜以求、不斷進取的精神,呼喚行業進行專業精細分工,每項分工需要手機行業人士帶著自己的良心和責任去做事。
有了精神還要良知與責任
在中國手機業陰冷的冬天裡,當人們都望機興嘆時,宮正軍義無反顧地站出來了,他立誓要為中國手機打一個漂亮的翻身戰。
風雨飄搖的手機行業也曾讓他深深憂慮:「手機不是青菜蘿卜不是海鮮,更不是一次性飯盒吃完就扔,哪些認為手機是白菜和海鮮的人,只是來自產業鏈底層蒼白的呻吟,手機行業需要整個行業人士共同努力,在科技、個性、性能方面力求完美。」
中國手機從黑白屏到彩屏,再到後來的音樂手機等等,在手機主板一度混亂的時候他又力推公版模式,他一直引領著中國手機前進的步伐,引導國產手機達到輝煌的巔峰。今天宮又開始奔走呼喊手機晶元本土化,要想切底改變中國手機的命運就必須從晶元本土化開始。
2004年宮正軍率先嘗試採用某台灣晶元公司的晶元,這一決定,迎來了國產手機的春天,手機業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正是在科技創新降低了行業的門檻,許多小公司小企業也開始跟風生產手機,然而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持做後盾,雖然降低了成本,但同質化非常嚴重,導致市面上不同品牌的手機,都只是換了個品牌和外殼,「內容」基本相同。而很多渠道商對廠商缺乏信任,這源於以前的有些廠商只知道壓貨,而不關心渠道及終端消費者的需求,有些廠商缺乏持續經營的打算的,抱著撈一把就走的心態,把風險轉嫁給各渠道商。行業內無序競爭,致使國產手機市場份額急劇縮減,也使國產手機信譽開始降低。
對於責任感,宮正軍解釋說,「手機是一種高科技產品,從方案設計到成品送達消費者手中,並且在消費者使用之後都需要我們時刻關注,手機是我們的情人得隨身攜帶,是我們行業人士的精神所在。不負責任或許可以賣出產品,或許可以從中牟利,可是卻並不能持久,狐狸尾巴總有露相的一天,只有你具有強烈的責任心,才能使自己生產出的產品為消費者接受,被消費者喜愛,從而使自己保持持續穩定的贏利。」
漢泰是宮正軍新的精神支柱,是屹東研發團隊的智慧結晶,憑良心做事,在強烈的責任心驅使下,漢泰品牌以高科技,個性時尚,性價比高,性能穩定等諸多因素吸引了渠道的關注。
事業化,才能商業化
作為國產手機的領軍人,宮正軍始終專注於自己從事的手機行業。中國手機市場巨大,中國人需要自己的手機,宮正軍認為中國手機行業人士必須把做手機當作一份事業,投入自己的身心,發揮最大的潛能。
「如果我們這些十多年來一直專注手機、一直勤奮忘我地工作、又不自私自利的人還做不好手機,那就只能說手機行業真的不行了。」
從中興通訊出來,創辦希姆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後,因為種種原因,公司運轉資金一度出現了困頓,宮正軍甚至賣掉自己的汽車為員工提高薪資待遇,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所有人上下一心,為了自己的事業努力奮斗。終於實現利潤成倍增長的大好形勢,公司也於上市時期達到十多個億。
在回憶到往事時,宮正軍笑著解釋,「很多人都可能看準了自己從事的工作,但能持之以恆長久堅持下去的卻沒有幾個,每個行業都可能出現很多意外,這個時候卻需要我們能夠有種撞到南牆也不回頭的倔強精神,需要我們思考對策,最快速度作出反應,作出調整。我的夥伴們,我的朋友們跟著我,他們相信我,他們也都看好這個行業,相信通過我們一起努力,手機行業一定會為我們的民族產業,為國家帶來榮譽。所以當我們出現困難時,我毫不思索就賣出汽車,比起我的事業,比起我的夥伴,我的朋友,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手機成了他宮事業的全部,他將自己完全融入到手機行業中。手機讓他如痴如醉,手機市場的每一次波動都讓他興奮。他的事業化做手機也讓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每一次的手機行業波動,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引起中國手機行業的軒然大波。
但每一個行業都不僅僅是個人的事,要想讓這個行業興盛,需要更多的行業人士的共同努力,手機行業也是如此。光憑一個人拚命努力還遠遠不夠,尤其是現在中國手機行業陷入困境的時候,手機行業競爭,國產手機的使命需要更多人投身於水深火熱的戰斗中,一起加油,一起喝彩。
只有這樣,中國手機行業才能真正長盛不衰,中國手機品牌才能躋身於世界手機品牌之林。也只有每個手機行業人士將做手機事業化,才能使整個產業鏈贏利,最終達到商業化。
「商業化是我們的終極目標,但要如何做到商業化,並不是靠我們相互紅眼廝殺,照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必須合力做好,一起做一件事,將這一件事當作我們的事業來做。用一個通俗的比喻就是,我們要先把母雞養大,雞大了,大家可以分蛋。不然大家都跑來拔毛,雞也就活不成了,我們失去的將會是更多。」
晶元本土化才有機會抗衡諾基亞
過去宮正軍做手機集成,更多的發揮自己的個人魅力,而今天,他必須要把他對手機的理解轉到一個品牌,因為老百姓直接感受到的是產品,「沒有品牌的手機市場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僵屍」。宮於是專心打造一個基於中國「芯」定位於個性化消費者的手機品牌――漢泰手機。漢泰品牌手機剛一出世,就吸引了眾多手機業人士關注的目光,更有行業資深人士斷言,「漢泰」將是引領國產手機突圍的先鋒和旗手。
在國產手機品牌高達100多個的今天,緣何一個新手機品牌的問世會令業內人士這么期待呢?盡管國內手機市場需求巨大,年需求量超過1億台,但國產手機市場市場佔有率並不高,同質化嚴重和不注重品牌的打造是造成國產品牌手機處境艱難的主因。屹東總裁、漢泰手機董事長宮正軍在找到問題的症結後,認為國產手機突圍的出路在於手機的個性化,國產手機晶元3年內一半本土化。
因為根據市場調查的結果,中國手機市場將逐漸進入到個性化需求時代。一方面大量換機消費開始取代新增消費,成為產品升級換代市場的主力,所佔市場銷量的比例逐年穩步上升。2006年在2005年51.1%的比例基礎上再提高6%,而換機人群已不再只要求手機只是打打電話,發發簡訊,而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另一方面,80後的獨生子女逐步成人,步入社會大舞台,成為主流的消費群體,他們對手機的個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為相對來說,他們生活較為寬裕,同時受網路和流行文化的影響,他們普遍追求時尚和個性。而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個品牌能真正適合80後所需的個性時尚以及高性價比的心理要求。漢泰研發方認為,漢泰手機的個性化是要從晶元開始的。通過遴選和比較,一顆中國「芯」便成了漢泰最突出的特點,採用了中國「芯」的漢泰手機,具有與採用公版模式的其他國產手機不可比擬的優勢:交貨速度快,市場反應快,集成度高,並且可以根據國內用戶的需求來集成某些公版模式手機不具有的功能,所以基於中國「芯」的手機容易作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手機。
再次手機業界對漢泰寄予厚望還在於漢泰公司強大的資金、研發和整合實力。漢泰公司為香港上市公司寧波屹東電子的全資子公司,擁有強大的、科學的研發體系和專業的管理團隊,是中國手機行業中擁有最為強大的研發能力的公司之一。
正是有了以上的原因,漢泰手機一出江湖就贏得關注無數。漢泰手機值得我們期待的原因在於其領軍人物宮正軍對每一次手機新機會把握的成功經驗及在行業內的強大影響力。
雨果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宮正軍說,「手機晶元都本土化了,我們還再怕摩托羅拉諾基亞?」
㈤ 地理,分析芬蘭首都發展諾基亞手機的有利條件,並說明手機產業的主要特點。
手機屬於電子產業 需潔凈的環境
又是高科技產業 需大量人才 周圍有大量高等院校
還要便利的家交通,電子產品具有,獲利大,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普遍採用空運。所以工廠應該離機場較近。
㈥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發展諾基亞手機的有利條件和手機產業的特點
參考以下資料,也許對你有用
諾基亞公司(Nokia Corporation NYSE:NOK)是一家移動通信產品跨國公司,總部位於芬蘭。在行動電話產品市場上,諾基亞已經多年占據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2005年,諾基亞公司手機發貨量約2.64億部,是位於第二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1.8倍(其發貨量為1.45億台,市場份額約17.7%),佔了全球市場份額的32.1%[1]。此外,它在通信網路設備製造(主要是GSM和WCDMA網路)及移動多媒體應用開發等領域的實力也處於世界前列,並可為企業級的用戶提供無線連通解決方案。
諾基亞這個名稱原意是一種動物、一個地方、和一群人
諾基亞(Nokia)一詞源自於古芬蘭字「nois」 - 一種棲息在諾基亞河(Nokia River)兩岸類似遠古貂鼠的小型黑貂。作為地名,諾基亞的原意僅指諾基亞領地,後來諾基亞也被用來指稱住在帕卡拉教區(Pirkkala) 諾基亞領地上的人們。
諾基亞公司於1865年成立之後,當地人開始更常用諾基亞來指稱當時正欣欣向榮的整個工業區。為了表彰當地最大的工業設施和僱主,1937年建立的Pohjois-Pirkkala鎮於一年後改名為諾基亞鎮。1977年,諾基亞鎮又升格為諾基亞市。諾基亞市的市徽上便是一隻黑貂爬行於一條藍溪中。
最初的諾基亞公司(Nokia Ab)是由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依德斯塔姆(Fredrik Idestam)的芬蘭工程師於1865年的創立的,當時主要從事紙漿的生產及造紙業務。1967年,諾基亞公司(Nokia Ab)與芬蘭橡膠廠(Finnish Rubber Works Ltd, 成立於1896年)以及芬蘭電纜廠(Finnish Cable Works,成立於1912年)進行了合並,從而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諾基亞公司(Nokia Corporation)。
如今,諾基亞公司專注於移動通信相關產品的研發與製造,包括行動電話產品及多媒體、娛樂、通信網路和企業級的解決方案。諾基亞是移動通信的全球領先者,致力於提供易用和安全的產品,包括行動電話、圖像、游戲、媒體以及面向移動網路運營商和企業用戶的解決方案,從而豐富人們的生活,提升其工作效率。諾基亞股票在全球五個主要證券市場上市,股東遍布世界各地。
2005年,諾基亞公司的銷售額達到了341.9億歐元(約合485.5億美元),利潤收入為46.4億歐元(約合61億美元),利潤率為13.6%。截至2005年底,公司在全球8個國家擁有14家工廠,並在11個國家設立了研發中心,雇員人數達到了約58800人[2]。作為一家公眾持股的公司,諾基亞分別在芬蘭的赫爾辛基、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法國的巴黎、德國的法蘭克福以及美國的紐約掛牌上市。
你可能未必知道的諾基亞NOKIA10大不為人知的秘密。
10. 諾基亞(Nokia)鎮的名字來自流經當地的一條河流。這條河名為「Nokianvirta」,在芬蘭古語種是黑貂的意思,這種動物現在已經絕跡。
9. 諾基亞有時候被非諾基亞用戶和移動軟體開發人員稱做「aikon」(就是把「Nokia」反過來寫),因為「aikon」被用在許多SDK軟體包中,包括諾基亞自己的Symbian S60 SDK。
8. 和其他手機不同,諾基亞的通話計時器不會在通話連接的時候自動開啟,而是在通話開始的時候開啟(除了S60系列手機,比如諾基亞6600)。
7. 諾基亞名列《財富》2006年最受推崇企業第20名(網路通訊行業中的第1,非美國公司中的第4)。
6. 在亞洲,數字4打頭的手機從來沒有出現在諾基亞手機,因為4在南亞和東亞的許多地區被認為是不吉利的。
5. 諾基亞公司字體是AgfaMonotype Nokia Sans字體,最初由Eric Spiekermann設計。此前在廣告和手機用戶手冊中,諾基亞最常用的是Agfa Rotis Sans字體。
4. 諾基亞手機收到簡訊時的「特殊」鈴聲是摩斯密碼的「SMS」(簡訊服務),「漸強」簡訊鈴聲是摩斯密碼的「Connecting People」(當時是翻譯成「科技以人為本」來著嗎?),「標准」簡訊鈴聲是摩斯密碼的「M」(代表「Message」,「信息」)。
3. 諾基亞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數碼相機製造商,因為它的拍照手機銷售量超過了任何一個相機廠商。
2. 實際上第一個商用GSM通話是1991年在赫爾辛基通過諾基亞支持的網路打出的,打電話的人是芬蘭副總理Harri Holkeri,用的是一個諾基亞手機。
1. 諾基亞標志性的鈴聲"Nokia tune"實際上是改編自19世紀的吉他作品《GranVals》,作者是西班牙音樂家Francisco Tárrega。這個鈴聲在諾基亞手機中最早名為「Grande Valse」。在1998年,這支鈴聲已經廣為人知並被稱做「Nokia Tune」,諾基亞將其改名並沿用至今。
nokia最新市場份額調查超過36%,與第二名間的差距繼續拉大!
㈦ 手機行業的霸主是蘋果公司
蘋公司家涉及面廣型企業軟體硬體基本都涉及且各面都極具競爭力軟體沒競爭應蘋電腦手機播放器操作系統像微軟外賣蘋終端才操作系統蘋軟體主要提高其硬體吸引力電腦蘋本行做電腦起家台式筆記本蘋電腦屬於高端產品競爭主要Sony筆記本thinkpad(原IBM 現屬於聯想)像外星筆記本(隸屬戴爾)類台式機面競爭明顯高端台式機比較少吧播放器MP3MP4面蘋絕哥級別ipod全球售幾十億部概念基本球每幾部競爭手啦索尼競爭手兩家播放器各千秋品質沒說Samsung三星比起遜色少手機用說iPhone響作手機行業起秀蘋經幾耕耘已經手機市場占據席雖趕NokiaSamsungLG立信摩托羅拉等手機巨已構威脅(主要高端市場)能提SonypspiPhone強第三軟體尤其數萬計游戲資源質量高且操作新穎讓psp疼些都算蘋手機市場競爭手平板電腦ipad蘋新產品雖頗具爭議銷量證明切應ipad強功能讓電紙書廠家吃驚漢王亞馬遜代表電書廠家定ipad狠入骨本憐市場喬布斯蠶食概些吧蘋優缺點鮮明性十足性足讓屹立倒謝謝
文章全文: 諾基亞或許手機業務賣給微軟通繼續持價值菲專利組合家芬蘭公司今或許繼續通Andorid手機廠商獲菲報 微軟周同意斥資37.9億歐元(約合50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同斥資16.5億歐元購買諾基亞專利期十授權其部專利移行業內擁高品質 我獲諾基亞發明使用權微軟總律顧問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周二說專利本身所權 諾基亞發言馬克·杜蘭特(Mark Durrant)表示目前止直沒外廣泛授權該公司專利利用些專利保護其手機業務受競爭手打擊 與微軟交易完我再擁自移設備業務便考慮授權其部技術補充說 雖曾經手機行業霸主諾基亞卻未能蘋公司三星電創智能手機代保持領先優勢該公司目前集精力發展網路設備業務、導航服務技術專利 家芬蘭公司直都知識產權市場擁強實力2009起訴蘋隨與達授權協議雖協議條款並未披露外界預計諾基亞借獲利數億美元 微軟說購買諾基亞專利授權所權同符合其戰略目標微軟已經說服約20家Android手機廠商向其支付專利費推升谷歌Android系統使用本 雖杜蘭特並未披露具體目標諾基亞現仍自由打擊Android廠商向起索取專利費 曾經與兩家公司打交道知識產權行業高管說:諾基亞今幾月發起訴訟我意外 旦微軟全盤收購諾基亞專利種針Android系統舉進攻便排除 諾基亞允許微軟10授權協議轉永久性授權史密斯表示微軟行使權利 往交易看高品質移專利價格通高例谷歌2011斥資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主要看其專利組合 知識產權咨詢公司Lumen SV合夥迷阿科爾·皮蘭拓茲(Michael Pierantozzi)認諾基亞認實現與摩托羅拉交易類似金額該公司能售專利組合微軟能願付高本 諾基亞或許沒達自想要價格補充說
㈧ 諾基亞的其它業務還是行業頂尖老大,諾基亞除了手機還涉及了哪些業務
諾基亞的手機在當年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名正言順的手機行業一哥,但由於他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逐漸落後而被淘汰。很多人想起諾基亞都會覺得很惋惜,並且覺得他好像就此沒落了。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諾基亞除了手機行業外仍擁有三項強勁的業務。諾基亞剩餘的業務是網路設備業務、專利業務以及Here地圖服務業務。
但諾基亞在中國只有手機、基站業務。還有與之配套的相關的業務,如通信施工、無線軟體平台等。這也可能是為什麼中國會誤解諾基亞的原因。在諾基亞的手機被收購後,國人總是以為諾基亞從此一蹶不振,慢慢衰弱。其實並不難,手機只是諾基亞行業發展中的次要,諾基亞也吸取了手機被收購的教訓,開始關注時代前沿,發展新科技。諾基亞名下的“貝爾實驗室”更是投入了大量的金錢研發5g、超級寬頻、物聯網等技術。
㈨ 說實話,諾基亞除了手機還有哪些產業
通信領域 比華為還厲害 還有專利 是手機都要給諾基交專利費
如果諾基亞出新機我會專 買 前提是 配置屬不錯 外觀不錯
我是典型諾基亞粉
從諾基亞N82 N95 再到諾基亞N76 滿滿的信仰
直到2012年才入手安卓 又用了幾年蘋果,如果諾基亞出款好產品我會繼續支持。雖然用蘋果,但是我比較討厭水果。
㈩ 哪家世界500強電子公司由於上個世紀90年代左右 涉足多個行業 攤子鋪的太大 後經改革而成功求詳細信息。
應該是諾復基亞!
1990年,手機制用戶量大增,手機價格迅速降低,行動電話越變越小,諾基亞明確制定了將發展成為一個富有活力的電信公司的戰略。在以電信為重點的同時,諾基亞的業務范圍隨著電信部門的迅速發展而急劇擴大。同時,諾基亞還致力於全球通技術,首次全球通對話就是用諾基亞電話,於1991年通過芬蘭諾基亞Radiolinja網路進行的。
20世紀90年代中期,諾基亞因涉及產業過多而瀕臨破產,而當時的諾基亞總裁以及高層果斷地將其他所有產業舍棄,並拆分了傳統產業,只保留下諾基亞電子部門,將其他所有傳統產業出售,諾基亞集團開始兩年的分裂,而此刻的諾基亞作出了自己歷史上最重要的戰略抉擇。只剩下手機電信產業的諾基亞經過5年的時間逐漸擺脫了破產的境況,由於專注於傳統功能手機產業的研發,諾基亞功能手機在當時具有極佳的用戶品牌效應。1995年,諾基亞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它的整體手機銷量和訂單劇增,公司利潤達到了公司前所未有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