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包括哪些內容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怎麼做
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有比較深刻的認識,綠維創景旅遊規劃設計專家認為,在當前的國際競爭的背景下,文化軟實力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文化產業的廣闊前景要求我們站在人均GDP3000美元、即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高度上,審時度勢,在科學分析國際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態勢的基礎上編制文化產業「十二五」規劃。加之,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中國保持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平穩增長的任務非常艱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對保持國民經濟平穩增長、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內外統籌,實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大作用。新的時代起點上,國家級文化產業專項規劃對於文化產業來說尤為重要。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出台一部獨立的指導整個文化產業發展的全國性的文化產業規劃。雖然文化產業規劃被包含於文化發展規劃中只要措施得力,也一樣可以促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但文化發展規劃往往面面俱到,考慮到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平衡問題,不可能詳細具體地針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各個方面開出「葯單」,而專項規劃則可以彌補上述之不足。更何況新的時代背景和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已經開始呼喚國家級文化產業專項規劃的出台。
『貳』 廣告產業的界定
然而從產業的定義來看,產業是指「由提供相近產品和服務,或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藝技術,在相同或相關價值鏈上活動的企業共同構成的集合」。從產業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廣告產業應當是提供或生產廣告產品和服務的企業的集合體 ,主要包括廣告公司和廣告媒介,而不包括廣告產品和服務的最終購買者廣告受眾和廣告主廠商。 單一的廣告活動在商品經濟產生後就形成了。而廣告產業則是在市場經濟充分發展的條件下形成的。廣告從古代單一的廣告活動發展成為獨立的廣告產業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1、古代的廣告活動
由於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生產出的產品主要用於滿足自身和族群內部生存的需要。這時社會分工還未形成,人們還沒有能力生產滿足自身需要以外的「多餘」 產品,商品交換還未出現。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產品有了剩餘,人們開始通過商品交換賣出多餘的產品,而廣告可以告之商品信息,促進商品的交換,伴隨著商品交換的出現,廣告活動也隨之產生了。由此可見,廣告是商品經濟的產物。
早期的廣告活動非常單一。從形式上看,在印刷術發明之前,廣告主要有三種形式:叫賣、實物陳列和招牌,運用的最基本的三種廣告元素:聲音、圖畫、文字,它們在演進的過程中又分別發展出不同的廣告形式,不斷推動著音響、圖像、文字廣告向近代的發展。叫賣廣告發展為各行業特定的吆喝、特定的叫賣替代音響(如:布販子用「撥浪鼓」、貨郎打「小銅鑼」、賣油的敲「油梆子」等)以及歌曲音樂;由實物陳列發展的實物模型(如魚市門前的大木魚、襪店門前的巨襪)、象徵性實物標志(如葡萄酒鋪前的常春藤枝、酒店門前的葫蘆)、象徵性圖畫標志(如畫一頭牛的地方是牛奶場)、象徵性符號(如酒旗)等;由招牌發展出店鋪字型大小和店鋪字型大小的形象標志。隋唐時期,我國的出現了早期的印刷廣告。但是我國印刷術遲遲沒有催生出我國的報業,因此早期的印刷廣告不具備近現代廣告業的特徵,仍然屬於古代單一的廣告活動。
在古代社會,人類的生產力有限,人們的生產主要是用來滿足自我的生存需要。由於社會的分工,人們又需要有一定的商品交換,但這種交換的范圍和規模都是有限的,無須運用大量的廣告來加以刺激,同時也受傳播媒介發展的限制,沒有可資利用的更好的媒介。這就是為什麼廣告在古代數千年的演進過程中的沒能得到充分發展的根本原因。但是,古代廣告經數千年的演進,卻為近現代廣告的發展做好了最充分的形式和元素的准備。廣告作為一種單一的廣告活動古已有之,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廣告活動僅僅只是市場營銷活動的一部分,遠遠沒有成為獨立的產業。
2、現代廣告產業的形成
廣告在近代的長足發展得益於經濟和傳播技術兩大因素。16世紀至17世紀,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獲得了全面勝利。18世紀始於英國的工業革命使歐洲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經濟中心。歐洲社會的巨變為商品經濟的迅猛發展創造了條件,也為近代廣告的發展和現代廣告產業的誕生創造了經濟上的條件。15世紀中葉,德國人古登堡發現了金屬活字印刷。現代印刷術的發明為報紙的產生創造了技術條件。17世紀初,STRASSBVRY在德創刊,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報紙。此後,英國、法國、丹麥等國家陸續出現了許多公報和新聞類的報紙。報刊的產生為廣告提供了更好的傳播媒介。廣告迅速展開了對於報刊的運用。1650年,英國《新聞周刊》刊登了一則尋馬懸賞廣告,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則報紙廣告。此後不久,各種商品廣告紛紛見於報端。1666年,英國的《倫敦報》正式創辦廣告專欄。從此,廣告成為了報紙的組成部分及其經濟收放最重要的來源。
廣告量的大增是源於社會經濟發展對廣告的需求。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更廣范圍的運作與擴張,更需要能夠突破傳統媒介傳播局限的廣告傳播的支持,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廣而告之」,近代報紙媒介的出現,終於使其成為可能。近代廣告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在於新的報紙廣告形式及其活動方式。相對於古代廣告來說,這是廣告史上具有重大變革意義的歷史性變遷。近代報紙廣告的出現是廣告由單一的廣告活動向現代廣告產業的演進的第一步。
但是,近代報刊的讀者大多限於社會上層,發行量也不大。因此,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傳播媒介。19世紀初由本傑明·戴所發動的「便士報」運動是報刊大眾化的標志性事件。報刊的大眾化不僅為報紙的發展開創了新紀元,也為報刊廣告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高效率、低成本和廣泛的傳播范圍無疑使大眾報刊成為了理想的廣告刊播媒體。
19世紀末,無線電技術發明催生了廣播媒介,20世紀頭20年,廣播媒介走出軍事運用領域,也開始了它的大眾化進程。接下來便是電視的發明及其大眾化。
從19世紀開始,現代傳播才真正進入大眾化的歷史階段,廣告也才真正進入大眾傳播時代。
17世紀至18世紀,隨著近代報紙的出現以及廣告對報紙的運用,廣告經歷了處於媒體依附地位的推銷時代和脫離媒體的媒體掮客時代。早期的媒體推銷,是順應媒體自身的需要而進行的推銷活動。具體說來,其中一部分推銷員為報業自身的廣告業務員,他們直接面對營銷主即廣告主銷售報紙版面;另一部分業務員受雇於報紙,代表報紙向銷售主推銷版面,並從中領取推銷傭金。由於媒體的發展和廣告活動的頻繁,一方面媒體為拓展廣告業務,在其組織內部紛紛設置廣告部,集中經營廣告業務;另一方面,原先受雇於媒體的版面推銷員開始脫離媒體,從媒體廉價批量購買版面,然後以高價零售給各廣告主,賺取其中的差額利潤,成為自己的媒體掮客。這種媒體掮客在職能上雖僅限於媒體的購買和銷售,但其自主經營已初具廣告代理的意義。這種狀況延續了較長一段時間。
19世紀,世界經濟的中心開始由英國向美國轉移,世界廣告的中心也隨之發生相應的轉移,美國廣告業出現空前繁榮,從而催生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廣告代理業。廣告代理的出現可以追溯到1610年英國詹姆士一世讓兩個騎士建立的廣告代理店,而現代意義上的廣告代理業是在美國發展起來的。1837年,美國爆發的第一次經濟危機造就了一批廣告代理商,這批廣告代理商的發展為專業廣告公司的興起奠定了基礎。1841年,沃爾尼·B·帕爾默(Volney B.Palmer)在費城開辦了一家廣告代理公司,其性質並未超出早期單純的媒介代理,但他卻把這種代理作為一種純粹的職業。1869年,弗蘭西斯·艾耶(Francis Ayer)又在費城開辦了一家N.W.艾耶父子廣告公司,明確按純版面成本收取代理費,並向客戶提供文案、設計,甚至還包括市場調查等一系列服務,成為第一家按當今廣告公司運作方式進行動作的廣告代理公司。此後,不同規模但類型相同的廣告代理公司相繼涌現。歐洲各國和亞洲的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一些著名的廣告代理公司也大都有創立於這一時期。
專業廣告公司的出現是廣告經營向獨立的廣告產業邁出的重要而又關鍵的一步。這些新型的廣告公司為了生存,不斷提高自身的代理水平和能力,逐漸由最初依附媒介生存的力量薄弱且功能單一的廣告代理公司,發展成為現代獨立於媒介之外,擁有完善的操作系統、行業規則且分工明確的專業代理公司。專業廣告代理公司的出現,大大加速了現代廣告產業化的進程,使廣告從媒介的依附地位迅速發展成為獨立的新興產業。從此,廣告業逐步走上了規范化的代理服務,其服務功能由早期的單純媒介代理逐步拓展為以營銷為目的,包括市場調查、策劃、創意、製作、廣告的媒介發布與效果監測等一系列活動在內的全面代理,從根本上提升了廣告業的專業代理水平。此後,盡管現代廣告伴隨現代營銷的發展不斷豐富自身的傳播內涵,不斷調整自己的傳播策略,提升自己的傳播技巧,但其基本的運作機制與存在方式並沒有本質改變。 廣告成為獨立的產業之後,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業務水平不斷提高,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信息化的加強,廣告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與提高,廣告產業也將會出現新的發展和變化。
廣告產業的國際化進程正在加快。這是源於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入和深化對廣告帶來影響和變化。越來越多的全球性廣告主的全球性營銷需要全球性廣告傳播的支持。盡管此前也存在全球性廣告主在全球所開展的廣告傳播活動,如可口可樂、IBM和柯達等,但以往的廣告傳播更多局限於本土和國際傳播。國際性廣告傳播與全球性廣告傳播並不是同一概念。國際性廣告傳播有具體對象市場國,可以委託跨國廣告公司代理,也可以委託對象市場國的廣告公司代理,根據對象市場國的不同情況,使用統一化策略或當地化策略。廣告傳播從國際走向全球,需要全球性的廣告傳播機構的支持,需要全球動作模式與全球性傳播策略的支持,從而必然引發從廣告傳播機構到廣告運作模式和傳播策略的全球化的巨大調適性改變。經濟全球化發展必然會加速廣告產業的國際化進程。
20世紀80年代以來,營銷環境日益復雜化,任何單一營銷元素的運用,都很難實現有效的營銷,於是營銷領域提出了「整合營銷」的新概念,主張實現營銷要素從內到外的系統整合,以適應現代營銷的發展。就營銷傳播領域來說,由於營銷環境和傳播環境的復雜化,單純依賴廣告來實現有效的市場營銷的時代已宣告結束,因而人們提出了「整合營銷傳播」的概念,主張實現營銷傳播要素的系統整合。未來的營銷必然是整合營銷,未來的營銷傳播必然是整合營銷傳播。從廣告產業的角度而言,廣告代理從早期的單純媒介代理拓展為包括一系列廣告活動在內的綜合型的全面代理,進而必將會發展到以廣告為核心業務來整合其他營銷傳播要素的新型代理。這將成為廣告產業發展的一個新趨向。
網路媒體的興起和高速發展對傳統媒體已經造成極大的沖擊,盡管我們還沒有真正進入到網路媒體時代,但傳統媒體已經強烈意識到生存的危機,因而紛紛尋求與網路媒體的結合,尋求新的生存方式和新的發展空間,新的媒體的出現,並不意味著原有媒體的消亡,傳統媒體依然會生存下去,但其生存方式的改變確是必然的。
國家工商總局會同財政部,確定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9個廣告產業園區開展現代服務業試點,重點支持廣告業發展工作。隨後,國家工商總局制定出台了《國家廣告產業園區認定和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國家級廣告產業園區的認定標准、認定程序和工商部門的管理職責,2012年5月首批認定了9個國家廣告產業園區,6月增加11個廣告園區為第二批試點單位。至此,國家廣告產業試點園區達20個,分布於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0個城市,中央財政先期支持8億元。
隨著廣告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出台、中央財政開展現代服務業試點和重點支持廣告業發展工作的不斷推進,各地黨委、政府加大了對廣告產業發展的重視和支持力度,有力推動了區域廣告業全面、協調、持續發展,一些省市制定了本省市的廣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山東省政府出台了《關於促進全省廣告產業發展的意見》,北京、上海等多個地方以部門聯合發文形式也出台了各自促進廣告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湖南、吉林和南京、成都、常州、濰坊等省、市建立了促進廣告業科學發展的工作機制。廣告業越來越受到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推動實施廣告戰略正在成為各地區工商部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亮點。
國家工商總局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國家廣告產業試點園區建設已進入關鍵時期,各地在園區建設中要堅持「三個原則」,即在指導思想上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原則,在建設模式上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原則,在建設內容上堅持准確把握功能定位、突出園區特色的原則。同時,園區建設要立足「三個服務」,做好「三個整合」,即服務廣告產業發展、服務經濟發展、服務文化發展,整合一切有利於園區發展的資源、整合一切有利於園區發展的政策、整合一切與廣告相關的企業。最終通過廣告產業園區建設實現「三個融合」:廣告業自身的融合,廣告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廣告業與社會文化的融合。
『叄』 十二五期間,國家主要要發展什麼行業,產業
剛剛結束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十大任務,總結如下:
1.擴大內需
2.推進農業現代化
3.提高產業結構競爭力
4.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5.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轉變
6.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
7.加強社會事業建設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8.推動文化大發展
9.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0.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
從以上十大任務中可以看出,農業和教育是民生的基礎,對其發展的支持力度是不會減弱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基礎是硬體基礎,所以「鐵、公、基」的建設依然不會少。提高產業結構競爭力,幾年前就提出調整經濟增長模式,由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型(尤其是核心城市,現在有第四產業既智力服務)。關於文化的近些年文化創意產業也不斷的在發展,也作為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建設的重點。當然還有新能源和環保產業。
除了以上提到的農業,教育,基礎設施,文化,新能源和環保,還有一些說的很隱諱的,比如第一任務就是擴大內需,怎麼擴大內需,房地產業支撐著我國一半的GDP,而且城市化的進程中,湧入大中城市的人對住房的需求是不斷的增加,所以房地產的大旗不會倒下。
以上是個人看了中共中央對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意見的一些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肆』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對加快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弘揚中華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1、全面持續有效地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提倡修身律己、尊老愛幼、勤勉做事、平實做人,推動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2、推進文化創新 適應群眾文化需求新變化新要求,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創新文化內容形式。使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 快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探索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深入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3、堅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伍』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15年,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基本建立,文化
1、文化產業屬於第三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有利於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2、文化產業屬於低耗能產業,推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有利於加強能源節約和生態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3、文化產業為城鄉居民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改善和升級。 『陸』 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發展的目標是什麼 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全面落實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的總體部署,到2015年,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不斷推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進一步鞏固;文化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基本完成,文化體制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有力促進文化科學發展;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城鄉居民能夠較為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經濟比重顯著提升,文化產業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明顯增強,逐步成長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產品創作生產體系不斷完善,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內容創新和傳播能力大大增強,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逐步形成;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更加完善,以大城市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貫通城鄉的現代文化產品流通網路逐漸形成;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不斷增強,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媒體國際傳播能力逐步形成;主要文化產品進出口嚴重逆差的局面逐步改善,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全民族文明素質明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 『柒』 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項重大工程有哪些
航天航空科技肯定會占這20項中的其中一塊。未來軍事科技競賽,主要將聚焦於航天和海洋領域。國家會關注這一塊,當中也會刺激到一些新的航天材料和高端裝備的研發,但整體會以一個大的航天工程規劃來公布。這方面個股可留意「航天科技、航天電器」等。 『捌』 國家十二五計劃的內容是什麼了
具體沒有隻有大概:十二五」時期有其特殊性,在於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他介紹說,「十一五」期間的多數指標任務已經完成,但是結構性指標的完成情況卻參差不齊,比如,服務業的比重、研發費用佔GDP的比重等。他同時表示,城鄉差距、地區差距、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擴大,重點的改革還不到位,以及經濟增長方式總體仍然落後,這些問題依然突出。 與國家十二五廣告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