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南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中,各縣區上報的都有什麼產業
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有利於形成區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體系和產業集回群優勢特答色產業的確定; 3: 1; 4,市場開發價值較高,能發揮比較優勢,有一定認知度.產品市場需求量大.區域資源和生產條件較好; 2.產業可延伸性強.產品品質具有特色; 5.產業基礎扎實,技術比較成熟,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較高
⑵ 民權縣產業集聚區的河南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
2012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下發文件,批准以民權縣產業集聚區為基礎設立民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據悉,這是我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產業集聚區 。
現在的民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面積為15.9平方公里,區域范圍為省政府有關部門公布的產業集聚區審核公告確定的「四至」范圍。今後,民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發展將嚴格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要求,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與高效節能等高新技術產業,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努力成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發展高效技術產業、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重要載體。
據悉,近年來,民權縣把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作為實現「爭先晉位、跨越發展」的主攻方向,作為推動縣域經濟快速增長的有效抓手,作為展示民權形象的重要窗口。通過近年來的艱苦努力,該縣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建設已初具規模。目前產業集聚區內已入駐河南冰熊冷藏車有限公司、河南兆邦電器有限公司、松川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河南宏偉實業、果之源飲品有限公司、河南長嶺花生製品有限公司、中泉路橋設備有限公司等83家企業。其中製冷和以果酒為主導的食品加工業為產業集聚區兩大主導產業。2009年,產業集聚區內企業實現產值 25億元,實現稅收3700萬元。2010年,產業集聚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近5億元,新修6條道路和2座沙河橋,建設了製冷監測中心、行政服務中心、生活服務中心,產業集聚區新入駐企業38家,完成投資37.4億元,實現營業收入86億元,吸納勞動力1.5萬人。
⑶ 濮東產業聚集區的集聚區擴區調整情況
濮東產業集聚區原規劃面積為12.57平方公里,北起北環路、南至黃河路、西起文化路、東至龍鄉路。根據產業發展需求,與省發改、規劃、國土資源等部門進行對接,申請擴大集聚區面積。2012年10月18日,濮東產業集聚區規劃調整方案經省發改委批復,規劃面積由原來的12.57平方公里調整為19.25平方公里,規劃范圍調整為:東至經一路,西至文化路、106國道,南至黃河路、緯一路,北至外環路。
擴區規劃批復後,我們及早著手進行濮東產業集聚區空間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環評規劃的編制工作。目前,已委託河南省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濮東產業集聚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已制定出四套規劃方案,近期准備上會研究確定產業布局、用地性質等情況。空間規劃及環評規劃的編制工作正在與設計部門洽談。
發展目標
依託區位優勢、成本優勢、產業優勢和政策優勢,把濮東產業集聚區建設成產業特色鮮明、環境優美、產業配套完善、綜合實力較強的河南省重要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成為濮陽市的電子、輕工業基地和輻射影響周邊城市的區域商貿流通中心,吸引研發機構、科研人才和商務人才,構築濮陽市中小企業總部基地,打造具有生產、居住、科研、服務等復合城市功能的新的城市核心區。
⑷ 河南省省級產業集聚區有多少分別是哪些許昌市有哪些省級產業集聚區我在哪裡可以查到這些內容
首批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共個(其中許昌有8個),名單如下:
1、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鄭州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3、鄭州航空港區
4、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園區
5、鄭州市白沙產業集聚區
6、鄭州市官渡產業集聚區
7、鄭州市金岱工業園區
8、鄭州上街裝備產業集聚區
9、鄭州馬寨產業集聚區
10、鞏義市產業集聚區
11、鞏義市豫聯產業集聚區
12、新鄭新港工業園區
13、新密市產業集聚區
14、登封市產業集聚區
15、滎陽市產業集聚區
16、開封汴西產業集聚區
17、開封黃龍產業集聚區
l8、開封邊村產業集聚區
19、尉氏縣產業集聚區
20、杞縣產業集聚區
21、開封市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
22、通許縣產業集聚區
23、蘭考縣產業集聚區
24、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5、洛陽工業產業集聚區(含洛陽工業園區)
26、洛陽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洛陽經濟開發區)
27、洛陽市伊洛產業集聚區
28、洛陽市洛龍科技園區
29、洛陽市洛新產業集聚區
30、洛陽市石化產業集聚區
31、洛陽市先進製造業集聚區
32、洛寧縣產業集聚區
33、宜陽縣產業集聚區
34、新安縣產業集聚區
35、欒川縣產業集聚區
36、孟津縣產業集聚區
37、汝陽縣產業集聚區
38、嵩縣產業集聚區
39、伊川縣產業集聚區
40、偃師市產業集聚區
41、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42、平頂山平新產業集聚區
43、平頂山化工產業集聚區
44、平頂山市石龍產業集聚區
45、郟縣產業集聚區
46、汝州市產業集聚區
47、葉縣產業集聚區
48、寶豐縣產業集聚區
49、舞鋼市產業集聚區
50、魯山縣產業集聚區
51、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52、安陽市產業集聚區
53、安陽市紡織產業集聚區
54、安陽市新東產業集聚區
55、安陽縣產業集聚區
56、滑縣產業集聚區
57、林州市產業集聚區
58、湯陰縣產業集聚區
59、內黃縣產業集聚區
60、鶴壁市鶴淇產業集聚區
61、鶴壁市寶山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
62、鶴壁市金山產業集聚區
63、浚縣產業集聚區
64、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新鄉高新技術開發區)
65、新鄉工業產業集聚區(合新鄉工業園區)
66、新鄉經濟技術集聚區(含新鄉經濟開發區)
67、新鄉化學與物理電源產業園區
68、新鄉市新東產業集聚區
69、新鄉市橋北新區
70、長垣縣產業集聚區(含長垣起重工業園區)
71、原陽縣產業集聚區
72、獲嘉縣產業集聚區
73、封丘縣產業集聚區
74、衛輝市產業集聚區
75、延津縣產業集聚區
76、輝縣市產業集聚區
77、焦作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焦作經濟開發區)
78、焦作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
79、焦作工業產業集聚區
80、武陟縣產業集聚區
81、溫縣產業集聚區
82、孟州市產業集聚區
83、沁陽市沁北產業集聚區
84、修武縣產業集聚區
85、博愛縣產業集聚區
86、濮陽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濮陽經濟開發區)
87、濮陽市產業集聚區(含濮陽工業園區)
88、濮陽市濮東產業集聚區
89、南樂縣產業集聚區
90、清豐縣產業集聚區
91、台前縣產業集聚區
92、濮陽縣產業集聚區
93、范縣產業集聚區
94、許昌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許昌經濟開發區)
95、河南省(魏都)民營科技園
96、許昌尚集產業集聚區
97、中原電氣谷核心區
98、長葛市城南產業集聚區
99、鄢陵縣產業集聚區
100、襄城縣產業集聚區
101、禹州市產業集聚區
102、漯河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漯河經濟開發區)
103、漯河市沙澧產業集聚區
104、漯河市東城產業集聚區
105、漯河淞江產業集聚區
106、舞陽縣產業集聚區
107、臨穎縣產業集聚區
108、三門峽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三門峽經濟開發區)
109、三門峽產業集聚區
110、義馬市煤化工產業集聚區
111、盧氏縣產業集聚區
112、澠池縣產業集聚區
113、靈寶市產業集聚區
114、陝縣產業集聚區
115、商丘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商丘經濟開發區)
116、豫東綜合物流集聚區
117、商丘市梁園產業集聚區
118、商丘市睢陽產業集聚區
119、永城市產業集聚區
120、民權縣產業集聚區
121、夏邑縣產業集聚區
122、虞城縣產業集聚區
123、柘城縣產業集聚區
124、寧陵縣產業集聚區
125、睢縣產業集聚區
126、周口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周口經濟開發區)
127、周口市川匯產業集聚區
128、項城市產業集聚區
129、淮陽縣產業集聚區
130、扶溝縣產業集聚區
131、鹿邑縣產業集聚區
132、鄲城縣產業集聚區
133、西華縣產業集聚區
134、沈丘縣產業集聚區
135、太康縣產業集聚區
136、商水縣產業集聚區
137、駐馬店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駐馬店經濟開發區)
138、駐馬店裝備產業集聚區
139、駐馬店市產業集聚區
140、遂平縣產業集聚區
141、新蔡縣產業集聚區
142、正陽縣產業集聚區
143、汝南縣產業集聚區
144、西平縣產業集聚區
145、泌陽縣產業集聚區
146、平輿縣產業集聚區
147、確山縣產業集聚區
148. 上蔡縣產業集聚區
149、南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南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150、南陽市新能源產業集聚區
151、南陽光電產業集聚區
152、鄧州市產業集聚區
153、新野縣產業集聚區
154、浙川縣產業集聚區
155、內鄉縣產業集聚區
156、唐河縣產業集聚區
157、桐柏縣產業集聚區
158、鎮平縣產業集聚區
159、西峽縣產業集聚區
160、社旗縣產業集聚區
161、南召縣產業集聚區
162、方城縣產業集聚區
163、信陽市產業集聚區
164、潢川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潢川經濟開發區)
165、信陽市平橋產業集聚區
166、信陽市上天梯產業集聚區
167、信陽金牛物流產業集聚區
168、信陽明港產業集聚區
169、固始縣史河灣產業集聚區
170、固始縣產業集聚區
171、光山縣官渡河產業集聚區
172、新縣產業集聚區
173、羅山縣產業集聚區
174、淮濱縣產業集聚區
175、商城縣產業集聚區
176、潢川縣產業集聚區
177、息縣產業集聚區
178、濟源市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
179、濟源市玉川產業集聚區
180、濟源市虎嶺產業集聚區
⑸ 河南省5個規劃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是哪幾個
它們是南陽 、安陽、 濮陽 、 鄭州、 固始(縣)。
南陽,古稱宛,河南省轄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地帶,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現轄2個行政區、4個開發區、10個縣。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轄市。
南陽是國務院首批對外開放的歷史文化名城, 有3000年的建城史,為楚漢文化的發源地。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一,東漢時期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之稱。曾孕育出「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 范蠡、「智聖」諸葛亮、「謀聖」姜子牙等歷史名人。三國時期,南陽是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發源地。當今的南陽是世界最大調水工程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樞紐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區。
南陽為豫陝鄂區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域次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城市規模位居河南第三。先後榮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大最具創新力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稱號。2014年南陽入選首批「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
2014年河南省社科院公布《中原經濟區省轄市綜合競爭力評價報告》南陽連續三年蟬聯中原經濟區30省轄市第四,在河南位居第三,僅次於鄭州、洛陽。
安陽,簡稱殷、鄴,是河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河南省最北部,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匯處,西倚太行山,東連華北平原,北鄰邯鄲,南接鶴壁、新鄉。
安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發現地,是早期中國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先後有商朝以及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七朝建都,故安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
安陽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是農業部規劃的糧食、棉花、油料優勢種植區域。
安陽轄1個縣級市、3個縣、4個市轄區、1個省直管縣、1個城鄉一體化示範區、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
濮陽,位於河南省的東北部,黃河下游,北與河北省邯鄲市交界,西與安陽市、滑縣、湯陰縣接壤,西南與長垣縣毗鄰,東與山東省泰安市、濟寧市接壤,東北與山東省聊城市接壤,東南與山東省菏澤市接壤。
濮陽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糧棉油主產區之一。石油、天然氣、鹽、煤等地下資源豐富,是中原油田所在地,是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機械裝備製造基地。
濮陽是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濮陽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盧、張、范、姚、秦、顧、孟、駱等姓氏均發源於此。濮陽是「中國雜技之鄉」,雜技源遠流長,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2012年2月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中華帝都「
鄭州市,簡稱「鄭」,是河南省會,地處華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黃河下游。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
鄭州在3600年前,成為中國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發源地。全市各類文物古跡達10000餘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43項。包括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黃帝故里、商城遺址等歷史名勝。
鄭州地處中國地理中心,是全國重要的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電力、郵政電信主樞紐城市,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目前有汽車、裝備製造、煤電鋁、食品、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六大優勢產業。氧化鋁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0%,擁有亞洲最大、最先進的大中型客車生產企業,冷凍食品佔全國市場份額的40%以上。
固始,位於河南省東南端,豫皖兩省交界處,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屬華東與中原交融地帶,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分界線)穿境而過,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稱。
固始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縣,同時也是河南省首批五個重點擴權縣(市)、十個省直管縣(市)之一、五個規劃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固始自古文風昌盛,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為「河南省十大文化強縣」之一。 固始書法群體備受國內外書法界關注,被中國文聯和中國書協命名為「中國書法之鄉」。
因歷史上有四次較大規模人口南遷,其後裔又逐漸播遷至閩、粵、台、港、澳、東南亞和歐美各地,固始又有「唐人故里,閩台祖地」和「中原第一僑鄉」之稱。 每年承辦由中國僑聯主辦的「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
⑹ 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園區優勢
高新區成立20年來,匯集了4所河南省一流的大學:鄭州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河南工業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具有強大的工科、醫科、IT產業等研發力量;匯聚了鄭州機械研究所、中國鄭州煙草研究院等6個部屬研究院所,引進培育市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各類檢測中心100餘家,構築了高新區密集的研發優勢。
4萬高科技工作者壘疊出人才高地
全區現有各類科技人才近4萬人,其中博士1700多人,高級技術職稱人員6500餘人,碩士3500多人;理工科本科人才位居全國高新區之首,科技人才密集度居河南省之冠。這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創新體系逐步完善
圍繞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建立完善了從研究開發---到成果轉化---再到產業化的完善政策體系。目前,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機制初步形成,區內90%的工業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技術研發機構,8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同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各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全區有創業中心、國家863中部軟體孵化器、河南省專利孵化轉移中心等3個國家級綜合孵化器,超硬材料等5個專業孵化器。孵化面積36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150家。每年,國家、省市和高新區管委會投入的創新資金不低於2個億。
自主創新成果豐碩
憑借強大的創新優勢,高新區20年來累計轉化科技成果3000餘項,列入國家、省、市各類科技計劃1600餘項,150餘項成果獲得國家、省、市科技進步獎,申請專利3400餘件,全區擁有在全國領先水平的自主創新產品100餘種。全區經認定的高新企業占河南省的31%
⑺ 河南產業集聚區現狀分析調研提綱
一、論述產業集聚區相關概念問題
二、論述河南省目前存在的180個產業集聚區現狀,從現狀中分析這180個產業集聚區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與態勢。
三、針對第二部分的分析結果,總結經驗及不足之處,對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⑻ 鄭州產業園,鄭州的產業園發展現狀如何
鄭州產業園現狀:目前產業地產在鄭州主要分布在高新區,高新新城,北龍湖區,航空港區,新密產業聚集區等,其中,高新區占近一半,佔比最高主要物業形態為總部經濟,廠辦一體,生產廠房。其中總部經濟所佔的比例較大,而廠辦一體,廠房的總量確實極少。
如果想找真正適合生產的工業廠房,建議將目光放在高新區西邊,尤其是上街。一是符合鄭州目前商業向東、產業向西的發展趨勢;二是相比滎陽等地,上街是鄭州的一個區,同樣享受鄭州的各類政策;三是上街本身是因鋁發展起來的,具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和工人基礎。
而在上街的產業園中,首推奧克斯智造產業城,這個項目推廣的slogan就是「工業企業,上街更懂你」,本身就是由工業強企奧克斯集團開發運營的廠房,各項配套都為工業企業服務,廠房面積和類型也很多樣化,旁邊還是奧克斯本身的800畝智能空調生產基地。項目為河南省重點項目,政府支持力度比較大,各項優惠政策都很給力。
這個項目2018年下半年才簽,現在工地已經出正負零了,進度算是非常快了,這是我一直在關注並看好的項目,如果需要建議你去實地考察一下,畢竟買廠房不是小事,背靠大品牌,空調基地就在旁邊,比普通開發商建造完難找到人靠譜太多了!
⑼ 河南省主要工業分布區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 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礦產優勢)回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答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首都優勢)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地理優勢——交通便利)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香港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特別行政區優勢——香港、澳門)
⑽ 駐馬店裝備產業集聚區的發展規劃
駐馬店裝備產業集聚區隸屬於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人民政府,位於駐馬店回市城區東部,規答劃面積21平方公里,是遂平-駐馬店-確山工業長廊的核心區,交通便利,位置優越,距離市中心2公里,距離高速公路引線僅300米,毗鄰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阜南高速公路。是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核批的產業集聚區,也是駐馬店唯一的裝備產業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