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陝西省環保產業協會的發展歷程
2004年大事記:
2004年12月3日在西安悅洋酒店召開了陝西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第二屆第二次常務理事會,參加會議的有省環保局領導和常務理事共30多人(其中10名常務理事因事未到會,對會議審議的議題表示同意)。
2005年大事記:
2005年5月11日,陝西省環保產業協會常務理事在西安悅洋酒店召開了擴大會議。這次擴大會議是由陝西省環保局局長何發理同志提議召開的。司全印總工受馬毅會長委託主持了會議,何發理同志在會議開始時作了講話。出席這次會議的常務理事和理事單位代表共43人,副會長9人。
2005年9月23日,陝西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在西安東方大酒店舉辦了第三次協會俱樂部活動,即座談交流會。本次交流會共有20多人參加,省環保局局長何發理和總工司全印到會看望大家並參加座談交流。座談會上何局長作了重要講話,同時李和平秘書長也向參會單位領導介紹了協會近期工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設想,並且提供了近期省環保局公布的限期治理企業名單。
2006年大事記:
2006年4月4日在西安延煉大廈成功舉辦了「中國東西部環保產業發展高層論壇會」。參加這次會議的有來自廣東省、四川省、河南省等省級環保產業協會的領導,我省協會領導、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和部分省環保產業協會的會員代表共30餘人。這次論壇會的召開,得到了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的高度重視,副秘書長郝淳同志專程到會祝賀,並作了重要講話。同時,西安交大賀延齡教授介紹了「廢紙造紙零排放與節水節能技術」及推廣情況。
㈡ 環境保護的發展階段(1997~至今)是怎麼樣的
這是中國環境保護發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內,中國的環境保護從管理戰略、管理體制、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標上都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和調整,環境保護進入到實質性的階段。
首先,在1996年7月,國務院召開了第四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做出了《關於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了跨世紀的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和措施。啟動了《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和《跨世紀綠色工作規劃》,實施三河、三湖、兩區、一市和一海污染治理的「33211」計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重點城市、流域、區域、海域的污染防治及生態保護工程。這次會議確立了新時期的環境戰略,將以污染防治為中心的戰略轉變為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並重的戰略上來,使我國環境保護目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具體、工作更加務實、思路更加清晰。至此,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其次,1997~1999年,國家連續三年就人口、環境和資源問題召開座談會,從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增加環境保護投入、強化社會公眾參與和監督以及環保部門統一監管和分工負責等管理機制。同時強調,要依法落實地方政府的環境責任,並要求各級地方政府黨政一把手要「親自抓、負總責」,做到責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依法保障環保部門的統一監管職能,在管理思路上要實行「抓大放小」,即通過抓綜合決策、抓宏觀管理、抓產業結構調整來促進和帶動微觀環境管理工作。
再次,1998年國家機構改革中,環境保護地位得到了加強,環境管理的職能進一步明確,行政管理體制上實現由「塊塊管理」向「條塊結合」管理體制的轉變,環保部門的統一監管職能得到了加強,並使這種職能具有較大的相對獨立性。
2002年1月8日,國務院召開了第五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在總結「九五」期間環保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今後5年中國環境保護的工作任務和目標。提出環境保護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做好這項工作。
2006年4月17日~18日,國務院召開了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這次會議總結了「十五」期間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並部署了今後5年的環保任務,要求各地要進一步提高對環境保護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把環境保護的責任落實到位,抓緊制定環境保護專項規劃,進一步落實加強環境保護的工作措施,建立和完善有利於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提高環保工作水平,努力開創我國環保事業新局面。
總之,中國的環境保護經歷了30多年的歷程。一共召開了六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其中第一次、第二次、第四次會議是3個重要的里程碑,分別標志著中國環境保護的3個階段的開始,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當然,目前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壓力巨大,形勢仍然嚴峻,許多成果沒有得到鞏固和發展。
知識點
「33211」工程
1996~2000年是我國的第九個五年計劃實施時期,其間我國確定了污染治理工作的重點——集中力量解決危及人民生活、危害身體健康、嚴重影響景觀以及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問題。污染防治以水和大氣為主,水污染防治重點抓三河(淮河、遼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抓「兩控區」(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和酸雨控制區),城市環境保護重點抓北京市,海洋環境保護重點抓渤海。這項工程涉及三河、三湖、兩區、一市、一海,故簡稱「33211」工程。
㈢ 海諾爾的發展歷程包括哪些
一九八六年,公司創始人駱毅力董事長以誰主沉浮的使命感毅然從省文化局調到四川省政府所轄的省食品工業辦公室工作,投身於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開始了艱苦創業的歷程。 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九年,駱毅力董事長歷任四川食品工業開發總公司(總公司與省食辦、省食協為一套機構、三塊牌子)資源部經理、總公司業務主任兼技術部經理。一九八八年,駱毅力董事長帶領資源部接受省委、省政府交辦的組織四川產品赴京參加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的銷售任務。駱毅力董事長以卓越的領導才能成功地組織了五糧液、劍南春、沱牌、瀘州老窖等三百多種,上百噸的產品赴京參銷,光榮地完成了這一艱巨又光榮的政治任務。食博會後,駱毅力董事長做為領隊率四川食品工業考察團首次赴美訪問考察,在美期間,親自促成了什邡啤酒廠與美合作生產藍劍啤酒,從而奠定了藍劍集團建立。 一九九○年,駱毅力董事長自創企業,成立了中美合資四川海諾爾凈化製冷工程有限公司。公司主要從事醫葯、衛生、食品等行業的空氣凈化處理。在不到五年期間,設計並建成了成都地區第一個百級無菌病房;承擔了國家項目的成都輸血研究所、衛生部成都生物研究所以及成都地奧、恩威制葯公司,攀枝花市仁和醫院、雲南畹町制葯廠等四十多項空氣凈化工程;業務范圍擴伸到省外,成為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專業從事潔凈工程設計施工的知名企業。一九九四年公司被省外經貿委等八個部門聯合考核為「四川省外商投資範例企業」,連續數年被除數評為四川省先進技術性企業。一九九五年,公司主體業務進入工業、民用中央空調、設備安裝,完成了榮獲魯班獎的成都市電信樞紐、榮獲芙蓉杯賽的錦江賓館、國際金融大廈、綠州大酒店等數十項中央空調、裝飾裝修,設備安裝總承包等項目,實現產值3.5億元,在成都地區形成了與省安裝公司、市安裝公司三角鼎立的狀態。一九九六年,獲得省重點辦、省建委授予的「重點項目施工AA級企業」的資質,駱毅力董事長榮獲「卓越領導」的獎牌。一九九四年,駱毅力董事長當選為中國外企理事四川省外企協會理事;一九九五年,當選為成都市政協委員;一九九七年,當選為中國外企常務理事。 一九九九年十月,遵照駱毅力董事長以「資本為先導、以技術為支撐、以管理為核心、以理念為靈魂」的發展戰略決策,成立了海諾爾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並組建了以環保產業投資、工程建設、房地產開發三大產業為主體業務的海諾爾公司,開始了第二次創業的歷程。二○○○年四月,駱毅力董事長以第一個吃螃蟹的大無畏精神與崇州市市長簽訂了中國西部第一個內資環保BOT項目——海諾爾崇州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廠;公司在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藝上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9項實用新型技術專利、1項新技術發明專利。緊接著以BOT、BOO、TOT的模式投資建成11個現代化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廠;二○○一年成功開發建成了海天閣小區,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二○○四年省委、省政府授予駱毅力董事長「優秀民營企業家」的榮譽稱號。二○○五年,海諾爾環保產業投資公司垃圾無害化處理量已達2650t/d,佔全省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的70~80%,完成了數項工業污水的工程。為社會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成為四川環保領域的一面旗子,省環保局在向省委、省政府專題報告中稱海諾爾環保產業投資公司為投資環保事業的成功典範。憑借雄厚的實力和多年的環保項目運營經驗,海諾爾正積極開拓市場,截至2011年,公司運營項目數量14個,在建項目2個,籌建項目2個。公司已領先的焚燒處理工藝和設備集成技術為支撐,通過加大市場拓展力度一級對原有項目實施技改擴建,業務規模迅速擴大,其中採用全焚燒工藝的郫縣二期項目被評為「2010年度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示範工程」。海諾爾已成為中國西部最大、國內知名的集科研、開發、設計、運營、投資為一體的環保企業。
記得採納啊
㈣ 環境保護探索階段(1984~1996年)經歷是怎麼樣的
1983年12月,國務院召開的第二次環境保護會議,標志著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進入了發展時期。這次會議取得了如下的成果:明確了環境保護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戰略任務,是一項基本國策,從而確立了環境保護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制定了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的「三同步、三統一」的新時期環境保護方針。與此同時,確立了「強化管理」的環境政策,與「預防為主」和「誰污染、誰治理」政策共同組成了指導中國環境保護實踐的三項基本環境政策。要求加強和完善環境管理的機構建設、體制建設和制度化建設。
這一階段以1989年第三次全國環保會議為標志分為2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1984~1989年,這期間的環境保護工作主要是從理論上進行了突破和創新,確立了一整套用以長期指導中國環境保護實踐的環境管理方針、政策和制度。第二個時期是1990~1996年,中國的環境保護主要處於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探索時期。這期間,中國面臨2大問題的挑戰,一是要適應國際潮流,實施本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二是要加快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環境保護如何適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如何適應經濟體制轉變的需要,如何改變以往喊得多、做得少、光說不練,環境保護難以持續深入地被動局面等問題,不僅需要從理論上做出解釋,而且要從實踐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並給出回答。可以說這一時期的探索與實踐為以後環境保護的深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這一階段,對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有:1984年5月,國務院做出《關於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並成立了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領導組織和協調全國環境保護工作。1985年10月,在洛陽召開了「全國城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通過洛陽等城市的經驗介紹,確定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內容和做法。198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中設立國家環境保護局,並被確定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環境保護機構建設得到加強。1989年4月,國務院召開了第三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提出了深化環境管理的環保目標責任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排放污染物許可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和污染集中控制等新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中國環境管理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1992年6月,中國派代表團參加了聯合國在巴西里約召開的環境與發展大會,8月,中國制定了《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明確提出了轉變傳統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指導思想。隨後又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和《中國環境保護行動計劃》等綱領性文件,確立了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1993年10月,國務院召開了第二次全國工業污染防治工作會議,總結了工業污染防治工作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推行清潔生產實施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的工業污染防治對策。
另外,在此期間,國家制定和修改了若干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環境標准、環境管理條例、規定和辦法,出台了一系列關於環境保護的產業政策、行業政策、技術政策和經濟、技術法規以及國際履約的有關對策和措施。
總之,這一時期的環境保護與起步階段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也有了重大的發展。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第一,確立了環境保護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從理論上解決了如何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關系問題,並從實踐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第二,明確了地方政府、企業和環保部門三者之間的環境責任,並將這些責任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確定。即地方政府對區域(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生產與開發單位對自己經濟行為所造成的環境影響負責,環保行政主管部門行使統一監督管理職責。第三,環保機構建設得到加強,逐步建立了國家、省(自治區)、市、縣四級獨立的環境管理機構,部分地區還建立了包括鄉鎮環保派出機構在內的五級環保機構,為強化環境管理提供了組織保證。第四,環境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環境管理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第五,實現了環境管理思想的轉變。在這個時期,從政府到公眾都逐步認識到中國的環境問題不再是單純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問題已嚴重的影響和制約了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管理的任務不僅是「三廢」治理,還包括雜訊控制、「白色污染」治理、生態保護等內容。同時認識到,做好環境保護要加強宏觀環境管理,重視宏觀決策及規劃研究,從轉變發展模式入手開展環境保護是解決中國環境問題的關鍵。第六,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在這一時期,國家在污染防治的指導思想上努力實行四個轉變,即由末端治理向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轉變,由濃度控制向濃度控制與總量控制相結合轉變,由分散治理向分散與集中控制相結合轉變,由區域污染治理向區域與行業污染治理相結合轉變。20世紀70年代沒有解決的重點環境問題在這一時期均得到了解決和有效的控制。
然而,由於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歷史遺留的大量環境問題,在這一時期,中國的環境保護仍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實踐中還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現在的環境管理機制如何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如何加強宏觀決策以解決宏觀環境管理的問題?在環境保護中如何貫徹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環境保護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結合點在哪裡等等。這些問題在處於發展階段的環境保護過程中尚沒有得到解決。實際上,這些關繫到國家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只有在環境保護向縱深發展的形勢下才有可能得到解決。
㈤ 美國等發達國家環境保護發展歷程
回顧美國的環保史,可以用以下四個方面來概括美國的環保:家底厚、醒悟快、能人多、民主好。首先是——家底厚
與日本不同的是,美國相對中國而言,更加得天獨厚:美國與中國一樣,主要領土位於北緯25。—45。之間最適於人類居住的北溫帶,在自然地理條件、領土幅員和自然資源分布上都不遜於中國。而且由於瀕臨兩大洋,氣候濕潤(全國平均降雨量比中國高30%以上),平原多(國土中適宜耕作的面積比例高達90%,平原面積比例在70%以上),荒漠少,人口密度及人口分布合理,又已經處於環境庫茲涅茨曲線表述的工業化後期生態恢復階段,現在稱得上是真正的人傑地靈、物華天寶。
這么好的環境本底,美國工農業的發展因此有了充裕的環境容量。換言之,美國的環境是相當經得起工農業污染的「折騰」的。美國從20世紀初就已領導了世界工業化潮流,並且至今仍是全球主要資源的凈生產國,但仍然擁有美麗家園,環境家底厚是重要原因。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也不可或缺——醒悟快
作為曾經的新大陸和移民國家,美國這張白紙在二百多年間就繪上了最新最美的畫面,但應該看到的這幅畫面是一張層層塗抹的油畫,最初的幾層也是慘不忍睹的:
美國最早的原住民——印第安人是以一種天人和諧的游獵文明生存的,因此2000萬平方公里的北美大陸連農耕文明的干擾都未受過,保持了良好的原生態,是當時地球上面積數一數二的野生動植物天堂:直到17世紀,美國落基山脈以東的中部大平原上仍至少有6000萬頭美洲野牛,而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的大西洋沿岸由於降水豐沛是美國生物多樣性分布的中心區,北部的五大湖也幾乎分布有北陸界新北區的全部淡水水生動物。17世紀後,來自愛爾蘭的新移民首先將大西洋沿岸帶入農耕文明,在美國贏得獨立戰爭後,這片領土(最早的13個州)又迅速開始資本主義社會的工業化進程。「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於是,阿巴拉契亞山脈的礦藏被挖掘一空,城市污染和生態破壞成為東部的主基調。為發財而瘋狂的移民繼續向西部進軍,與西部開拓者優秀品質共存的是他們濃厚的血腥味——不僅在工農業生產中大規模破壞了印第安人的原居地,還對野牛大開殺戒,甚至將其發展為一種純游戲。曾經鋪天蓋地的美洲野牛,不到200年,到1889年時居然僅餘541隻。
總之,19世紀的美國,可不是處處鮮花、富得流油,而是到處充斥熱情似火又不顧一切的拜金移民、烏煙瘴氣和污水四溢的工廠以及「把一切推平重來」的農場(類似的一幕也曾經在1960年代的日本和1980年代的中國出現過)。這種瘋狂的經濟增長,一直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當社會領域的大蕭條(經濟危機)和自然領域的黑風暴(生態危機)實施報復後才逐漸回歸理性。這個回歸的過程也是天長日久,直到1940~1950年代,美國還發生了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中的兩起——多諾拉煙霧事件、洛杉磯光化學污染事件,1950~1960年代,因為濫施農葯、化肥還導致「寂靜的春天」,就連美國國鳥白頭海雕也因為農業導致的棲息地破壞和農葯積累導致的繁殖障礙幾乎滅絕!今天美國的「美」,其實才剛剛到來。只是絕大多數中國人是1980年以後才有機會一睹美國真面目,所以看到的才是一幅光彩奪目、渾然天成的美景圖,只有殘留在國家公園內剛剛恢復到2萬只的美洲野牛留下了劫後餘生的些微證據。
回顧這個「從頭收拾舊山河」的過程,可以發現美國環保最寶貴的經驗——從教訓中幡然悔悟。20世紀下半葉美國在環保上的成功,無一不受益於這個經驗。在獨特的資本主義民主體制和高度市場化的經濟環境中,美國的環保盡管跌跌撞撞,卻從哪裡跌倒就從哪兒爬起來,因此歷經半個世紀,終於使美國的環境讓全世界人民都為之「不見不散」。 美國環保之所以能醒悟快,有一個關鍵因素——能人多
在關鍵時候,美國出現了一些或「高瞻遠矚」或「有權有勢」的綠色人士,使不惜環境資源代價的經濟活動有所節制,大大推動了環境保護的進程。可以請出六位代表作為美國環保發展的里程碑。他們是斯特林·莫頓、約翰·繆爾、西奧多·羅斯福、蕾切爾·卡遜、丹尼斯·海斯以及杜邦公司的先後幾代領導人。
一般人想不到的是在全世界范圍內都被高度認同的植樹節,竟然出自19世紀時一位美國出版商的倡議。1872年,斯特林·莫頓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的一次會議上,有感於當時當地的環境惡化,悲天憫人地提出了一項設立「植樹節」的建議,要動員全體人民一起植樹造林。內布拉斯加州農業局首先積極支持採納莫頓先生的建議,不久州長親自宣布,從此該州每年四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定為植樹節。後來,這一節日只用了幾十年就發展成為全球通行的一種綠色文化。
這個名人倡導的行動不僅取得了巨大的環境效益,而且開創了美國官民合一搞環保的優良傳統。民間的高瞻遠矚通過官員的有權有勢被落實,環保才可能從一種憂思變成一項政策乃至一種文化。後兩位名人的經典合作更典型地說明了這種「美國環保方式」的行之有效。
19世紀末期,在美國西部開發改天換地的浪潮中,自然被天翻地覆,精華所剩無幾。這時,約翰·繆爾出現了。早在1876年,他就強烈要求聯邦政府採取森林保護政策。1897年美國國會從商業利益出發阻撓森林保護政策,繆爾就通過媒體獲得公眾支持,使議員們改變了主張。繆爾最大的功績在於開創了自然保護區建設事業,被譽為「美國國家公園」之父:在以約翰·繆爾為首的一些人的積極活動下,美國於1872年通過黃石法案(Yellowstone Act),成立了全球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黃石國家公園,又於1916年成立了全球最早的國家公園管理局。目前,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管理著57座國家公園,327處自然和歷史勝地,12000個歷史遺址和其它建築,8500座紀念碑和紀念館,美國的自然精華悉數被羅致入「園」。今天,繆爾倡導的自然保護宗旨仍然鐫刻於的大門上――「為了人民的利益和快樂」。當然,單憑他的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張羅這么大的事業的,這個事業是他與另一位代表——西奧多·羅斯福(並非二戰期間名聞遐邇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共同完成的。
1903年,繆爾開始與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交往。羅斯福認為:「我們建設自己的國家,不是為了一時,而是為了長遠。作為一個國家,我們不但要想到目前享受極大的繁榮,同時要考慮到這種繁榮是建立在合理運用的基礎上的,以保證未來的更大成功」。基於這種理念,羅斯福在政務之餘與繆爾考察了大峽谷、約塞米蒂等國家公園,並據考察結果開始限制一些開發——例如在大峽谷中建設大壩。為了使這種環保思想在官員中蔚然成風,羅斯福曾在議會演講時特別以中國為例(根據一個考察報告)來說明森林破壞造成的惡果:「中國內地(主要指的是黃河下游地區)森林缺乏,鄉村只有墳墓和廟祠附近有林木,江河的堤岸沒有林木保護,以致洪水經常決堤。山坡都被開墾,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羅斯福還積極倡導土地的分類規劃利用,使不同自然條件的土地能用於不同的產業,以發揮環境容量的作用。這位最高決策者的綠色意識,是美國由瘋狂開發轉向理智發展的關鍵。
二戰後,美國真正成為決定全球政治經濟命運的超級大國,其工業化的成果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地球面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例如,農葯DDT和氟利昂空調都是在美國工業的推動下才在全世界大行其道的。這種規模的工業對全球環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位名叫蕾切爾·卡遜的女士開始關注工業污染帶來的環境蠕變。1962年,根據她的研究成果,一本名叫《寂靜的春天》的書動搖了整個美國化工業。卡遜女士發現由於濫施農葯,通過食物鏈積累整個生態系統都在朝著崩潰的方向發展,因此美國的鳥語花香的美好環境存在著極大的危機。這種發現盡管起初遭到一些大工業集團的歪曲,但還是漸漸改變了美國化工業巨頭(例如杜邦公司)的發展理念,美國的工業開始有了兩個轉變:一是注重衡量化工產品全方位的效益,注重實施清潔生產;二是逐漸將生產環節轉移到國外。自此,美國的環境才算真正擺脫了工業化的負面影響。在這個階段,還有一個人發揮了巨大作用——丹尼斯·海斯。
1969年,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舉辦有關環境問題的講習會。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將尼爾森的提議變成了一個在全美各地展開大規模群眾活動的具體構想,並提議以次年的4月22日作為「地球日」在全美開展環保活動。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動聲勢浩大,美國各地約2000萬人參加,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也是二戰以來美國規模最大的社會活動。這次活動標志著美國綠色文化主流地位的確立,並促使美國政府加強了環境污染治理:成立了國家環保局,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和《瀕危動物保護法》。一定程度上,這次活動也是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的誘因。丹尼斯·海斯在地球日活動後,迅速成為全球民眾環境運動的領軍人物,至今仍然在為一系列國際間環境公約的推行而奔走呼號。
這些能人前赴後繼的行動促進了美國國民環境意識的覺醒,這種形勢下以前作為環保對立面的大企業,有的也漸漸轉化成了環保的主力軍,其中的代表就是杜邦公司。
杜邦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化學工業公司,有「化學工業帝國」之稱,位居全球500強的123位。從1970年代起,杜邦公司前後四任總裁確立了「安全、健康、職業道德、尊重待人和保護環境」的核心價值觀,以製造炸葯起家的杜邦公司,通過合作、收購等手段調整產品結構,逐步退出低附加值、污染嚴重的傳統化工領域,核心產業在1990年代已轉移到精細化工和高新材料方向,同時還是美國循環經濟搞得最好的大企業之一。杜邦公司的現任總裁賀利得曾有專文說明杜邦公司21世紀的兩個大目標,其一是"減少我們在環境中的痕跡",其二是"增加我們在社會中的價值"。賀利得還認為「公眾的意識和參與對社會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新聞媒體的作用是無法取代的」,因此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宣傳工作,例如,1996年出資設立了中國杜邦環境好新聞獎。
這6個代表,只是美國由下而上進而上下結合搞環保的一個縮影。須知,能人輩出,決定性的基礎是——民主好
美國是全天候、全方位的超級大國,環境家底厚,在資源佔有上又達到了予取予求的境界,重視環保並不像日本那樣是因為國土有效面積事關存亡,更多地是民主的體現。由於美國的政治體制,形成了其民意決定官意的格局,因此,必須先有消費者支付意願的綠色化,
才可能有國家決策的綠色化。這種民主機制還決定了美國環保的新政策在導入階段往往必須利用經濟動因,必須在市場自發的基礎上政府再來因勢利導。
目前,美國環保政策具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強調環保措施上的多樣性、創新性和靈活性,力求充分發揮各級地方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二是它基本上是一種經濟發展政策,即強調以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而不是以改變生活方式的方法來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所以沒有改變生產高效和消費低效以及大量耗用能源資源的情況。
1980年代後,美國總體的環境狀況在改善,美國的政策應該說是成功的。但也應該看到,民主體制下靈活的環保政策雖然給解決環保問題提供了相當多的渠道、方法和途徑,也給美國的環保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由於美國的環境政策不嚴格,標准不統一,法規不健全,致使沒能全方位的推動美國環保技術的開發和使用,也影響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使得處於領先地位的美國環保技術,環保產業出口額僅排名世界第11位。另外,由於美國政治體制有時過度強調民主和政務公開,使得一些對國家有益的建議,當遇到公眾反對時,便很難以實施,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美國環保產業的發展。
還應該看到,美國的美並不能包羅萬象,更不能一美遮九丑。從中美環保比較的角度來看,美國的環保是一種片面的環保,是一種損人利己的環保,是一種我國不能照搬的環保。這是因為美國還有兩個特點,一是——太浪費
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工業文明,通過全新的科技手段開發了更多的礦產資源,集約化地利用了更多的土地和森林,形成了一個以擴大物質消費為根本導向的社會。
根據生產空間和二氧化碳處理空間(與能源消費成正比)算出的人均生態足跡,美國人10,世界平均2,中國人1。美國每人年平均鋼材耗用量為一般發展中國家的37倍,鋁耗用量為85倍,總的能源耗用量為30倍。據計算,如果全世界人民都按美國的水平消耗礦物資源,則人類所需的16種主要礦物中,有7種將於十年內耗盡(如金、銀、汞、錫、鎢、鋅、鉛)。其餘礦物除鐵和鋁以外,都將在200年內用完。
美國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經濟運行方式和生產高效、消費低效的國民文化,得到了美國在全球政治、經濟的支配性地位的支持,因此多年來一直得到延續。曾經有人考察過一個美國中產階段家庭的消費狀況,發現其中40%的支出屬於無效支出。尤其是在追求過度包裝等心理附加值而非產品使用價值的增值上的花費和產品快速更新換代上的花費,在已經富裕的美國人中普遍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因此美國的垃圾堆中不難發現一大堆包裝物中混雜著「過時」或者「微壞」的冰箱彩電。也許有些人會羨慕這種財大氣粗的浪費,只是如果地球人都像美國人那樣「美」,再多十個地球又如何?就此而言,美國稱得上是埋葬地球資源的地獄。
一方面是消費上的不加節制和資源佔有上的貪婪無度,另一方面卻是對環保責任的推諉,這就是美國的第二個特點——太無德
近年來,美國在環保領域的驚世駭俗之舉當是布希政府突然以全球已有110個國家簽署的《京都協議書》(關於共同減排溫室氣體的國際協議)會損害美國的經濟利益為由,公然宣布拒絕簽署該協議。雖然美國人口佔全球總人口的4%,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卻佔到全球的四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理應承擔主要責任和積極履行減排義務。但美國出爾反爾、推卸責任,充分反映了其國家決策中太無德的一面。
在高度評價美國在環保上的巨大成果和先進舉措的同時,也必須充分認識到美國在環保上太無德的這一面:美國是靠先污染自己發展起來的,然後就是靠產業結構高級化和更直接的污染物轉移減輕自己的環保負擔的,因此被一些國家稱為「環境帝國主義」。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曾經就此行為承認:「美國和其他富國是世界環境災難的主要根源」。
如果說產業結構高級化——例如前述美國杜邦公司將「傻大黑粗」的傳統化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還起到了幫助其發展經濟的作用的話,污染物轉移就是赤裸裸的無賴行徑。僅僅舉一個小例就可以說明這點。目前,美國危險物年生產量達5000至6000萬噸,其中將近1000萬噸由各公司私運出美國處置。綠色和平組織稱美國各公司向44個國家出口危險廢物,且不擇手段——有偷倒(如「夜間傾倒」),有耍賴皮的蠻倒,有所謂的協議傾倒,還有採取賄賂手法的賄倒。2002年,一位巴拿馬海關官員披露說,如同意進口美國的焚燒灰(含有劇毒的二惡英),就能得到一幢海灘別墅
㈥ 環保企業的發展瓶頸是什麼
環保產業作為一種朝陽產業,其產業邊界和產業內容有著相當的模糊性,與其他產業部門之間的滲透性比較深。在我國,環保產業一般是指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所進行的技術開發、產品生產、商品流通、資源利用、住處服務以及工程承包的新興產業。
目前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並沒有減弱跡象,但全球各國對環保產業的扶持力度依然較大,由於環保產業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也是未來經濟發展中最具潛力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能源不可再生性的意識使節能環保已成為當今全球的主題。隨著環保產業的不斷發展,整個社會的認可性提高,其價值的成長性也將被充分挖掘,並有望成為未來重要的主題投資機會,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度重視環境保護事業,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環境法制建設進一步完善,環境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得到加強,污染治理投入穩步增加,基本避免了全國環境質量急劇惡化的趨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基本控制,局部地區的環境質量有所改善,環境保護事業取得積極進展。
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320.7萬噸,比上年下降4.42%;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萬噸,比上年下降5.95%。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率由上年的62%提高到66%;脫硫機組裝機容量達到3.63億千瓦,裝備脫硫設施的火電機組佔全部火電機組的比例由上年的48%提高到60%。
環保產業是一個典型的政策主導型產業。近幾年中國在推動環境保護方面相繼出台了幾十項稅收優惠政策。隨著年初環境保護部的成立,以及之後一系列環保新標准和政策的推出,中國環保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中商情報網分析師預測2009-2012年中國環保產業繼續以10%以上的增長率成長。到2012年,中國環保產業的市場產值規模將接近1.4萬億元左右。
中商情報網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環保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中國環保總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對我國的環保行業進行了全面的分析。首先介紹了環保產業的定義及發展歷程等,分析了環保產業的發展環境,接著分析了國內外環保行業的發展情況,對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大氣污染防治、環保設備、環保服務、環保技術的發展作了重點分析,並對環保產業的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進行分析,最後分析了環保行業的投資模式、存在風險和未來發展前景等。本報告是環保企業、政府機構、投資機構等相關單位等准確、全面、迅速了解目前環保行業發展動向,把握企業戰略發展定位不可或缺的重要決策依據,對銀行信貸部門也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http://www.askci.com/reports/2009-08/20098518343.html
㈦ 廣州市奧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
2002 年 4 月 廣東華之特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設立「光觸媒事業部」,開始光觸媒項目的可行性研究。
2002 年 9 月 廣州市華之特奧因特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廣州市留學人員創業園落成,標志著可
行性研究圓滿結束,奧因光觸媒項目正式啟動。
2003 年 4 月 奧因光觸媒項目小試成功,進入中試階段。
2003 年 8 月奧因光觸媒項目被列為廣州市環保創新科技項目。
2003 年 9 月廣州市奧因光觸媒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專業從事奧因光觸媒產品的市場開拓及服務。
2003 年 9 月廣州市奧因光觸媒有限公司正式成為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員。
2003 年 10 月 公司企業標准正式頒布實施,是中國光觸媒行業的首個企業標准。
2003 年 10 月 成功引進具有國際水準的奧因光觸媒生產線,標志著中國自有品牌的光觸媒正式投入批量
生產。
2003 年 11 月 奧因光觸媒產品的初次亮相「第五屆廣州國際環保展」,隨即引起媒體、環保局、環保
研究機構、環保產業協會以及眾多客商的廣泛關注。
2003 年 12 月 廣州市華之特奧因特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榮獲新辦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
2003 年 12 月 應邀成為廣州市建築裝飾協會會員單位。
2003 年 12 月 作為唯一的光觸媒企業,廣州市奧因光觸媒有限公司應邀參加由聯合國規劃總署、環境規
劃署,國家環保總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可持續消費與生產國論壇暨首屆中國
綠色產品與技術國際展示會」。
2003 年 12 月 「第六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上,廣州市林元和常務副市長、科技局蔡局長、
留交辦劉處長到我司展位參觀和指導,並與我司參展人員就光觸媒項目進行了深入的交
流
2004 年 1 月 應邀成為中國材料網理事會理事單位。
2004 年 2 月 作為唯一受邀光觸媒企業赴北京參加由第 29 屆奧運會組委會、第 29 屆奧運會科學技
術委員會和北京市奧運場館建設指揮部主辦的「 2008 奧運工程可持續發展研討會」。
2004 年 3 月 中國科學院的傅家謨院士、盛國英教授、安太成博士等專家學者專程到公司的營銷總部
和工廠、研發中心參觀指導。
2004 年 4 月 首批出口的奧因光觸媒抵達泰國曼谷,標志著奧因光觸媒開始走出國門,正式進軍國
外市場。
2004 年 4 月 奧因公司被推舉為「中國光觸媒行業標准制訂小組」的主要成員,標志著奧因公司的
企業標准將成為光觸媒行業標準的重要參考文獻。
2004 年 4 月 應邀成為中國抗菌材料及製品協會理事單位。
2004 年 4 月 應邀成為中國環保產業全國理事會理事。
2004 年 6 月 在廣東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舉辦的廣東省環保先進單位推介活動中被授予「特別貢
獻獎」 榮譽稱號。
2004 年 8 月 奧因光觸媒項目被列為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
2004 年 9 月 被中國中輕產品質量保障中心評為「全國光觸媒產品質量公證十佳品牌」、「質量、信
譽雙保障示範單位」。
2004 年 10 月 奧因光觸媒項目被列為中國國家 863 科技攻關項目。
2004 年 10 月 應邀成為《中國新材料發展年鑒》會員。
2004 年 10 月 被《中國質量萬里行》名牌推廣中心評為「中國知名品牌」。
2004 年 11 月 國內首款汽車專用光觸媒產品「車光寶」隆重上市。
2004 年 12 月 入選中國商務出版社「名優企業推介」。
2005 年 2 月 和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承擔廣東省工業攻關計劃項目。
2005 年 3 月 奧因光觸媒紡織專用產品「泡曬凈」上市推介會在香港國際商業中心成功召開,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烏克蘭、土耳其、澳大利亞、印尼、菲律賓、韓國、印度、泰國、 新加坡、香港、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眾多客商。
2005 年 5 月 被中國質量信用評價中心評為「 AAA 中國質量信用企業」。
2005 年 6 月 我司王教授應邀參加的歐洲共同體在英國召開的關於能源與環境的研討會。
2005 年 6 月 我司代表遠赴澳大利亞參加「 2005 年(第 29 屆)澳大利亞汽車貿易展」。
2005 年 7 月 我司領導專程前往新加坡考察,並應邀出席「中國火炬 ( 新加坡 ) 創業中心企業入駐與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2005 年 8 月 廣州市奧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專注於室內污染治理領域的產品和應用技術的開發與推廣 ,標志著奧因企業專業化運作步入快車道。
2005 年 9 月 在「 2005 亞太光觸媒產業博覽會 」 上 ,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光觸媒之父 ---- 富奇西馬(藤島昭)先生和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中國抗菌材料及製品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只金芳博士分別作《亞太光觸媒技術的發展情況及應用》和《中國光觸媒的前景》的講座,在演講中,談到中國光觸媒企業時,奧因公司作為中國光觸媒企業的代表第一個被提及。講座結束後,富奇西馬先生還參觀了奧因公司的展位,和奧因公司的參展人員進行親切交談並合影留念。
2005 年 9 月 我司葛教授應邀遠赴日本參加在日本召開的 2005 年國際光觸媒會議。在介紹中國的光觸媒企業時,中國抗菌材料及製品行業協會理事長首先向世界光觸媒界介紹了華之特奧因公司及產品,日本光觸媒之父富奇西馬(藤島昭)也高度贊譽了華之特奧因公司。
2005 年 9 月 溫總理到廣東考察時,華之特奧因納米材料被廣州市科委列為重點推薦項目。
2006年3月通過國家科技部光觸媒863項目驗收(特種納米光凈化產品及其應用)。
2008年 被指定為國家光觸媒標准(凈化空氣用光催化劑)的起草單位。
2010年10月 通過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嚴格按照國際標准化的品質體系進行品質管理,使公司管理真正達到法治化、科學化的要求。
2010年10月,為廣州亞運會比賽場館進行空氣污染治理服務。
2012年3月 順利通過IS09001:2008認證年審。
2009~2011期間,公司陸續成為多家大型單位的指定空氣治理服務商,典型客戶包括恆大地產、中國移動、華為集團等。
㈧ 結合環境問題與生態破壞的階段特點簡述環保產業的發展歷程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其內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廢液、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我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㈨ 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史
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禎集團、日本丸紅、合肥高新區回科技實業發展公司等共答同出資由國禎集團控股的中日合資企業,注冊資本為6616.65萬元人民幣。
國禎環保是中國環境保護產業骨幹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首批安徽省創新型企業,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公司擁有甲級工程設計資質的國禎環保設計研究院,省級污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工作站。國禎環保已形成從環境工程設計咨詢到工程承包與工程建設,從產品研發製造到設備集成,從污水處理設施託管運營到BOT、TOT項目運作等完整的污水處理產業鏈,多次榮獲 「中國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 、優秀設備廠商和中國水業十大優秀服務機構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