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廣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

廣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

發布時間:2021-01-05 04:49:09

① 影響房地產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房地產價格的因素:

房地產價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動,要掌握房地產價格的運動規律,必須弄清影響房地產價格的因素。

根據各種影響房地產價格因素自身的性質,可以將其分為經濟因素、社會因素、行政政治因素、房地產的內在因素和環境因素。

1、經濟因素

影響房地產價格的因素主要是國家、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增長狀況、產業結構、就業情況、居民收入水平、投資水平、財政收支、金融狀況。

這些因素會影響房地產市場的總體供求,特別是影響需求。通常來講,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經濟增長越快、產業結構越合理、就業率、收入水平和投資水平越高,財政收入越多、金融形勢越好,房地產市場需求就越大,房地產價格總體水平也越高。

反之,房地產價格總體水平越低。從中國的情況來看,改革開放20多年後的今天與改革初相比,房地產價格有了巨幅增長,就是源於全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等一系列經濟因素方面的迅猛發展。

而從目前來看,沿海地區與內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與一般城市之間,房地產價格水平有較為顯著的差異,這也主要是由於這些城市之間,在以上經濟因素方面存在的明顯差異所造成的。

2、社會因素

影響房地產價格的社會因素包括人口、家庭、城市形成歷史、城市化狀況、社會治安、文化與時尚等。

其中,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數量、密度、結構(如文化結構、職業結構、收入水平結構等);家庭因素指家庭數量、家庭構成狀況等;文化與時尚主要指文化氛圍、風俗習慣、大眾心理趨勢等。

社會因素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作用是相當復雜的,它的作用方式不如經濟因素那樣直截了當,作用過程也比較長,是一種滲透性的影響。如城市形成歷史,對一個地區房地產價格水平的影響,雖然不如經濟因素的影響那樣明顯,但卻常常是非常深遠並具根本性的;

在中國許多城市中,某一個特定的區域,由於其獨特的發展歷史,而始終成為房地產價格水平的高值區,如上海的外灘、徐家匯、廈門的鼓浪嶼、青島的八大觀等。有些社會因素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在不同的階段,作用結果是不同的。

如人口密度的提高,一開始會造成房地產需求的增加,引起房地產價格上升,但發展到一定程度,則會造成生活環境惡化,有可能引起需求量減少,房地產價格下降。

3、行政與政治因素

行政因素主要是國家或地方政府在財政、稅收、金融、土地、住房、城市規劃與建設、交通治安、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一些制度、法規、政策和行政措施。政治因素主要指政局安定程度、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軍事關系等。

行政和政治因素都是由國家機器來體現的,因此它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作用也比較突出。如城市規劃對一塊土地用途的確定,決定了這一地塊的價格的基本水平。

與經濟和社會因素不同,行政和政治因素對房地產價格影響作用的速度相對較快,如果說經濟、社會因素的作用是漸變式的,則行政和政治因素的作用可以說是突變式的。

4、房地產內在因素和周邊環境因素

這個因素主要是指房地產自身及其周邊環境狀態,如土地的位置、面積、形狀、建築物的外觀、朝向、結構、內部格局、設備配置狀況、施工質量,以及所處環境的地質、地貌、氣象、水文、環境污染情況等。

首先,房地產自身的內在因素對房地產的生產成本和效用起著重大的制約作用,從而影響著房地產的價格。如地價上漲,建築材料漲價,會帶來成本推進型房價上升。

商品房內在品質提高,效用增大也會造成內在品質提高型房價上漲。再如,房屋的朝向也會影響房價。在中緯度地區,朝南的住宅,就比朝北的住宅舒適,因而價格也高。

(1)廣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擴展閱讀:

房地產價格的地位作用:

1、房地產價格的基礎地位

房地產價格在整個價格體系中,處於基礎價格的重要地位。從生產領域的角度分析,房地產是一切商品生產的空間和場所,為使這些房地產所支出的價格(包括租金)能得到價值補償,必然納入生產成本,成為商品價格的構成部分。

從消費領域的角度分析,住房消費是勞動力再生產費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房地產價格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房地產價格在市場價格體系中的基礎地位,決定了它在市場經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具體表現在:

(1)首先,作為基礎性價格,房地產價格水平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市場總體價格水平。表現在房地產價格作為生產要素價格,既影響商品生產的物質成本,又影響工資成本,房地產價格合理與否,不僅決定著生產成本和一切商品市場價格的真實程度;

而且由於住房的價值量大在家庭消費支出中佔有較大比重,住房價格在全社會消費價格中的權重相應較大,對整個市場消費價格也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決定作用。

(2)其次,住房作為重要的消費資料,住房價格對調節居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住房價格高居民承受能力低,居住水平和居住質量會由此下降;

反之住房價格水平低,能增強居民的購房能力,相應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質量。因此,住房價格的高低成為關繫到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

(3)再次,價格作為市場經濟最重要的調節機制,還發揮著調節房地產市場供求總量和結構的重要作用。表現為可以調節房地產供求關系,商品房價格高,開發商有利可圖,增加開發量,由此增加供給,而房價高,消費者減少購買,也會縮小需求;

反之商品房價格低,開發商無利可圖,就縮減開發量,由此減少供給,而房價低,促使消費者購買,又會增加需求,這樣就可以利用價格杠桿調節商品房供求,實現供求總量平衡。

同時,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房地產價格結構的合理化,還可以促使商品房供給結構與消費結構相適應,從而達到房地產結構平衡。在這里,房地產價格機制與供求機制是交互作用共同發揮其調節功能的。

② 新中國成立後的十大成就指哪些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年的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1951年的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 ;
1952年 土地改革;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7年 恢復高考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2年 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 ;
1983年 中國第一台巨型計算機誕生 ;
1984年7月29日,許海峰射落了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次成功發射載人宇宙飛船神舟五號;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2008:成功舉辦奧運;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
2008年8月8日,成功舉辦第二十九屆奧運會;
2008年9月25日到9月28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中國航天員翟志剛首次出艙進行出艙活動;
2010年5月1日,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
2010年11月13日,成功舉辦廣州亞運會;
2011年9月29日,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成功發射升空,3日凌晨1時36分,神州八號和天宮一號首次空間交會對接成功,中國從此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③ 試比較一下長三角和珠三角各自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各自發展前景

「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過度發展了,由此也出現了許多問題。」「中國太大了!每個地區都有很多的人口,超過一億人口的地區就很多,都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地區間的競爭是必然的。」

對於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長江三角洲同珠江三角洲之間的經濟競爭,東莞台商協會副會長郭山輝做出了上述評論。東莞台商協會是中國大陸會員最多的台商協會。

郭山輝本人是做豪華傢具生意的,在東莞建廠已有多年,在全世界做歐美市場的傢具生產商中,他的企業排在世界前五名以內。但就在不久以前,他在上海附近設立了分廠,並且有連根拔的跡象。由於他的遷移,當地與其生產相配套的七家台資企業同他一起遷往上海。在那裡,當地政府給了他幾十畝土地,讓他擴大生產規模。因為他的企業規模大,又是新來投資,因而每當他回那裡,必有官員去機場迎接,並悉心探問一番。據介紹,在東莞投資的台商,絕大多數都在長江三角洲地區建立了分廠或分公司,最差的也要建個辦事處。

曾因改革開放先行一步而成為沿海明珠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正在面臨來自長江三角洲地區咄咄逼人的競爭。這種壓力可以從不久前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個「高度重視」上體現出來,其中一個就是:高度重視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迅猛發展的勢頭,並提出要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的確,如果考慮到珠江三角洲經濟對外向型經濟的高度依賴,那麼外資北上對珠江三角洲的影響,不論怎樣評估都不為過,因為它直接影響到這一地區的未來。

當我們目睹世界五百強雲集上海,台灣電子業龍頭企業紛紛奔向長江三角洲地區,特別是,連珠江三角洲的台商也蜂擁北上時,我們不能不為珠江三角洲的明天而擔憂了。對珠江三角洲來說,確實有一個深刻反思、並在此基礎上給自己重新定位的問題。

市場:沒有長三角遼闊

在談及為何去上海設立分廠而不在當地追加投資時,郭山輝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長江三角洲的政策比較靈活,優惠,而且政府不收費,這是一個很大的差別,東莞這邊收得比較厲害。那邊招商很積極,政府服務好,統一窗口辦事,效率高。」

「就國內市場來講,如果要把規模做大,應該在華東、京津唐地區分別設廠。如果規模不夠大,還是呆在東莞。」

郭山輝的意見在台商群落中是有很大的代表性的,而且他所談的問題,不僅對於台商有意義,也是任何外商決定投資時必須考慮的因素。從市場角度來說,長江三角洲包括上海市、蘇南地區以及浙東北地區,共15個城市,土地面積99678.5平方公里,人口7470.55萬人(截至1999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3740億元。而珠江三角洲包括廣州在內共計14個縣市,土地面積41698平方公里,總人口為2262.14萬人(截至1999年),國內生產總值6439億元。從幾方面數字看,兩者都相差一倍以上。

從城市化發展水平來看,長江三角洲地區也高過珠江三角洲,這一地區形成的以上海為中心,南京、蘇州、杭州、寧波為次中心的城市帶,城鎮體系等級齊全,城鎮規劃質量較高。與此相對,珠江三角洲無論在城鎮的規劃質量,布局的合理性,城市功能的發育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出過分依賴「香港因素」的特點,市場的輻射性也不如「長三角」。

由於地理上的區隔,珠江三角洲的經濟歷史上就不具有對內地的輻射性。改革開放20年,它也一直是以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見長,對市場的輻射和影響主要在國外而不是國內,因此它對中國經濟上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出口大省這個角色上。這一點,同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正好相反。

再從整體經濟實力來考察,中國大陸經濟實力最強的35個城市,有10個位於長江三角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這一地區佔了一半。如此具有誘惑力的市場,自然是任何外來投資者絕對不能忽視的。事實上,那些由珠江三角洲北上,或者不去珠江三角洲而直接投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外商,絕大多數是奔著這個市場而來的。用東莞台商協會會長張漢文的話來說,「是為了內銷的目的。」

不過問題在於,珠江三角洲地區過去也是有過30%的內銷比例這一說法的,為何對外商沒有吸引力呢?

張漢文會長道破了其中的原因:「以前是有30%的內銷比例,但是實際上沒有人去碰內銷,萬一海關來查怎麼辦呢?比例、數額不容易確認,這邊的海關太嚴了!」

張漢文本人的主要生意是做鞋,不過他生產的鞋屬於軍需品,供應美軍用的,在鞋類中屬於高科技。9·11事件後,別的台商生意不景,唯獨他「風景這邊獨好」。他自己承認,他和他的家庭成員近來也到江蘇去投資了。一是在江陰投資了一個高科技生態農業項目,二是在無錫建了一家制衣廠。

張漢文說:「海關的問題,其實在全國的政策都一樣的,但是這邊的海關似乎特別嚴厲。」與此相比較,長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很重視台商的這塊心病。為了吸引珠江三角洲的台商去他們那裡投資,他們來招商時,甚至專門帶當地海關關長一起前來。據了解,當初崑山組團來東莞招商時,隨團的當地海關關長就當面向當地台商詳細解釋各種有關海關的政策法規,並向台商大派定心丸。

政策全國一樣,操作卻大有講究,商人當然是最現實,最會比較的了。

人力資源:遭遇制約

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力資源素質不高,以及難以獲得大批優秀人才,是記者訪問中北上的台商們一致的印象。

東莞台商協會會長張漢文說:「在珠江三角洲這邊人才的取得比較困難,高級一些的人才都要到內地去招聘,甚至要到內地高校去預定大學畢業生。」協會副會長郭山輝也表示:這里的勞動力基本上是外來人口,大學的供應量不足。東莞城市過度發展,居住環境不好,造成高級人才不願意來。

實際上,東莞以及珠江三角洲的工人不僅是「外來人口」,其中絕大多數就是內地的農民,而在內地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並未普及,就是說,東莞的工人相當一部分連初中都沒有畢業,其素質可想而知。當地一名港資玩具廠的設計工程師告訴記者:「這些工人怎麼這樣遲鈍,怎麼教都教不會!」而談到管理人才乃至高級人才,那更是珠江三角洲的弱項。

一項統計數字顯示:1999年,上海、浙江、江蘇三省市人口佔全國的10.4%,而高等院校、高校教師、在校大學生、科研機構數及科技人員分別佔全國的13.9%,14.9%,16%,12.7%和14.4%;而同期廣東人口佔全國5.8%,上述其他指標分別為4.7%,4.3%,5.4%,5.2%和3.1%。如果按人均比例來看,1999年江蘇、浙江和上海市每百萬人口擁有高校1.13所,研究機構5.59所,每萬人擁有2.54個高校教師和30.37個在校大學生。國家計委國土開發和地區經濟研究所的胡勇博士對此評論說:珠江三角洲科技創新能力普遍不高,缺乏知名的研究型高等院校,與其GDP在全國名列前茅的排名很不相稱。

而在吸引外來人才方面,廣東省人事廳一位不願公開姓名的負責幹部透露:在吸引海外留學人才方面,目前廣東省做得遠不如上海,甚至不如北京。在吸引內地人才方面,近年來雖然通過高收入吸引了一批人才,但同實際需要相比,仍然顯得不夠。而且在引進人才的實際操作中,存在著重形式而不重內容的現象:廣東一家高科技企業常年在當地一家大報上刊登人才招聘廣告,但是大批高級人才卻被拒之門外,原因何在呢?據該企業內部人士透露,這是企業以這種形式給自己做形象廣告,招人倒在其次,同時因為招聘廣告屬於分類廣告,收費反而便宜,可謂一舉兩得;另一方面,不少珠江三角洲企業在招聘人員時,動輒非碩士,博士學位不要,但人員招聘進來後,只能做普通的文員工作。這種人不能盡其才的現象本身就說明,當地消化吸收人才的能力不強。

人力資源對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制約不僅表現在人才的缺乏和人力素質的低下:由於當地勞動力幾乎全部是來自內地省份的農民,因而勞動力的流動性極大,當地外資企業很難培養出一支穩定的熟練工人隊伍。特別嚴重的是,隨著珠江三角洲地區社會勞動保險逐步強制推行,一些內地農民工為了獲得一部分保險賠償,動輒在各企業間隨意「跳槽」,造成外資企業蒙受損失,而長江三角洲的情況則截然相反。記者幾年前在浙江蕭山的一次采訪,可以很好地說明:為何外資企業寧肯支付高於珠江三角洲的人力成本也要去長江三角洲投資。

那是一家港資企業,在這家企業進蕭山開發區之前,開發區管委會把有關規定對香港老闆先講清楚:企業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招收工人,但是工資發放不能低於當地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水平,二是勞動社會保險一定要交,在此前提下,開發區工會組織將努力協助工人安心工作,努力生產。香港老闆一算,雖然人力成本比珠江三角洲稍微貴了一些,但工人都是當地人,一律高中畢業,不少還是技校或職業學校畢業生,也值得。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請了一位原來擔任過村委書記的老先生擔任工會主席,從此勞資雙方和睦相處,工人也敬崗愛業,有的女工從十七八歲開始在工廠做起,一直到結婚,生子,仍然不離開這家工廠。相比之下,這種情形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絕少出現,而勞資糾紛不斷倒是成為珠江三角洲勞資關系的常態。兩地相比,人力資源環境誰更有吸引力,已是相當明白了。

政府服務:稍遜一籌

談起政府服務的不足,不能不提到珠江三角洲城市的「過度發展」問題。

從城市管理來說,中國政府歷來是根據當地常住的戶籍人口來設定管理部門的人員編制的。而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的一個現實是:外向型經濟的迅猛發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結果導致外來務工的暫住人口極大地超過本地戶籍人口,像東莞、深圳等城市,本地人口與外來人口之比已經達到1∶4甚至還要多,但是政府管理部門的人員編制卻仍然是按照戶籍人口的比例來配置,這樣一來,管理效率的低下也就是必然的事了。長期困擾東莞等地外資企業的社會治安、城市交通問題,就是這種城市「過度發展」的後果。

作為廣東省最大的製造業中心,同時也是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之一,任何一個外地人第一次到東莞時,一定會為城市交通管理的混亂感到驚訝,逆向行駛、沖紅燈比比皆是,摩托車滿街亂跑,車輛過後一地塵土。更有甚者,有時你滿街很難找到一個警察。張漢文對此分析說:「東莞的城市(管理人員)編制問題,治安、交通警察的編制沒有跟上東莞作為外來移民大市城市發展的要求,按照本地居民人口數定編制肯定是不妥當的。東莞外來人口已經達六七百萬,城市(管理人員)編制沒有跟上,警察編制跟不上,就拉治安隊來充數,而治安隊沒有經過正式訓練,素質很差,有些根本就不是正經人,結果帶來很多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治安不好也就不奇怪了。廣東省一家傳媒駐當地記者站站長評論說:「不是東莞當地不想治安好,是它編制就這樣多,一點辦法都沒有!」

但是據張漢文反映:有些公安執行公務不講策略,有影響台商經營的現象。「當有懷疑台資廠有違法現象,還沒有證據,還在調查中,就一下子帶走好幾個人,都是工廠的核心人物,造成工廠停產。對於外銷企業來說,無法按時交貨的損失是沒有辦法彌補的。」

張漢文介紹,東莞個別基層政府有違法行政的現象。「比如對工廠邊角廢料的處理問題,以往外資企業對自己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廢料,一般都是找一個合適的價錢賣掉,然後給員工發放獎金或者搞福利,但是後來要求統一賣給與政府有關系的廢料處理廠家,他們又故意壓價,所以台商不願意把廢料賣給他們,結果發生武力搶奪的惡性事件.這樣就太不應該了!因為邊角廢料其實還是屬於業主的財產,怎麼處理是業主自己的事情。」

而說起華東來,台商們一致反映:當地政府很珍惜招商的機會,加倍對其禮遇。張漢文介紹說:「那邊幾十個城市向我們招商,已經在東莞的台商是他們特別要吸引的對象。那邊的政府部門、銀行上門服務,直接來和你溝通,我們隨時可以和他們的縣市領導直接溝通。」

根據記者的長期觀察,長江三角洲地區政府吸引外商(特別是台商)最厲害的招數是:關照和規范。江蘇、浙江一些城市因為處於招商的早期階段,所以對外來的投資者關照有加,而且這種關照往往是由當地主要負責幹部出面實施的。因為招商事關政績,當地負責幹部常常親自出馬幫助外商排憂解難,並和這些外商建立固定的聯絡管道,這對於具有中華文化背景的外商來說,特別能給其安全感。另一方面,對於大的外來投資,當地政府以規范和優秀服務相對應。因為大企業不同於中小企業,需要在政策的灰色地帶得到官方的照顧,它最看中的是規范,而曾經作為中國計劃經濟大本營的上海地區,在規范這方面是有傳統的。

長江三角洲地區政府以不同的辦法對付不同的外商,並且常常兩手並用,獲得了外商的普遍好感。

城市分工與產業整合:仍處於「戰國時代」

近來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中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那就是:長江三角洲地區正在逐步形成經濟一體化,各地自覺地認識到上海的龍頭老大地位,開始進行各自資源的整合和調配,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定位和分工。

在政府層面,兩省一市政府空前加強了彼此之間的溝通和協調。目前已經有了常務副省長、常務副市長之間一年一度的定期交流。用上海市常務副市長蔣以任的話說:上海與江蘇,浙江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前景有著共同的認識,下一步兩省一市要全面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推動經濟互補互動,各揚所長,共同發展。在外來投資方面,目前的現實情況是:製造業去江浙,商業服務業去上海;中小企業去江浙,大型企業去上海。現在,高科技台商紛紛向崑山、蘇州、無錫等地群聚,形成完整的IT製造業群落。上海則為周邊企業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的全方位服務。據香港《文匯報》報道:上海和崑山、蘇州、吳江等地政府已經逐漸達成「錯位發展,形成特色」的共識。而內資企業例如春蘭集團,則宣稱自己有兩個總部,「泰州是製造總部,上海是投資總部,泰州交的是製造稅,上海交的是投資稅。」這種具有不同功能和定位的城市群落,為外來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和市場。而相比之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協作則相當令人失望,用「戰國時代」來形容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以基礎建設而論,在珠江三角洲如此狹小的范圍內,居然同時存在著深圳、珠海、廣州幾個機場,現在廣州還要再建新機場。而港口建設呢?目前已經有了廣州黃埔港、深圳鹽田港、珠海高欄港、中山南沙港,而南海還要再建新港。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這中間無疑有著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暴露出一個問題: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各有企圖,彼此間無法協調和溝通,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缺乏一個大家公認的領頭羊城市。

再以城市功能和定位而言,據介紹,廣東省原來明確支持以「中心城市」定位的城市只有廣州和深圳,而今年上半年東莞市委書記佟星高調向媒體宣布「東莞要建成現代化中心城市」。據說,有更高層的領導支持這一新定位。再從產業來看,深圳有一年一度的「高交會」,東莞就來一個「電博會」,順德、珠海、中山、惠州、深圳,各地都在搞家電製造業,產業趨同性十分明顯。

這種戰國紛爭的結果,造成資源的浪費,無法形成整體力量,其區域經濟的競爭優勢自然大打折扣了。

出路:「大珠江三角洲」的構想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市場和人力資源方面,珠江三角洲在相當時間內無法同長江三角洲抗衡,特別是人力資源,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問題的;而政府服務,特別是區域經濟協作,珠三角則有比較大的改進空間。最重要的是,珠江三角洲必須在經濟上和香港進一步融合在一起,建立一個「大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在這一過程中,自覺地維護香港的龍頭地位,發揮其亞太金融中心的帶頭羊作用。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在相當長時間內,「大珠江三角洲」在國內的地位將無可能取代。

要實現上述目標,珠江三角洲各級政府在思想上必須擺脫唯我獨尊、排外的狹隘視野,真正理解「富而思進」的深刻含義。不在思想上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珠江三角洲的明天實在令人擔憂。

關於同香港合作建立「大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問題,對廣東未來前途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目前有兩個問題必須要解決,一是雙方利益的協調,二是中央的態度,因為這畢竟牽涉到「一國兩制」。就第一個問題而言,雙方必須要平衡協調各自的利益。廣東未來要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電子信息、軟體技術、生物工程、新材料和環保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而香港未來經濟要走高增值服務路線,鞏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旅遊中心和貿易運輸物流中心的優勢。新加坡媒體評論說,「香港要維持固有優勢,而廣東今後的經濟發展重點可能將香港的優勢壓縮到僅剩金融一項。實際上,如果廣東省政府不協調珠三角一帶的基礎建設,像珠海的高欄港、中山的南沙港、深圳的鹽田港,未來都會憑借低成本與香港集裝箱碼頭搶生意。」要平衡和協調各自的利益,必須要貫徹這樣的原則,一方有利另一方有害的事少做或不做,對雙方有利的事多做。

至於中央的態度,則是粵港雙方所無法迴避的,因為這牽涉到「一國兩制」的實踐。今年8月底在香港召開的「粵港台經濟合作論壇」上,剛剛爆出深滬京居民可以免簽證赴港一日游,公安部馬上就表示操作有困難。因此,如果說開放20年來珠江三角洲經濟的迅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央的政策,那麼未來珠江三角洲的前途仍然系於中央的決心。建立「大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不是粵港雙方自己就可以確定的。

④ 中國南方經濟好,還是北方經濟好

通常情況下抄我國的南方與北方襲是針對東部地區而言的,以秦嶺-淮河一線作為分界線,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南方與北方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總體來說,南方經濟水平比北方要高一點.北方地區跨越暖溫帶,中溫帶及寒溫帶,平原面積廣闊,森林,煤炭,石油,鐵礦等資源豐富.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資源不足,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等.長期以來,北方地區是我國主要的重工業地區和能源基地,當前面臨著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對外開放,改善生態環境等緊迫任務.當然,南方地區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南方地區跨越亞熱帶及少部分熱帶地區,熱量豐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屬礦產,生物資源,水力資源等相當豐富.但它的限制性因素有洪澇災害,環境污染,山地丘陵區地形破碎等.近20多年來,南方沿海地區積極對外開放,外向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人地關系日趨緊張@純手打,望採納

⑤ 韓國是發達國家嗎

韓國是發達國家。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表新聞公報宣布,有8個國家又加入發達國家名單。其中,韓國成為繼日本和新加坡之後的第三個亞洲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大都處於後工業化時期,服務業(也就是商業)為主要產業,而發展中國家則大都處於工業化(製造業,也就是工業)時期,未開發國家則還在農業時代。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5年的統計資料,發達國家的GDP佔世界60.8%,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則佔42.9% ,人口佔世界比率約16%。

目前尚未有發達國家的明確定義,聯合國也沒有建立出一套完善的系統來認證哪些國家或地區是屬於已開發或發展中 。一些機構評估某個國家或地區是否發達,通常使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科學技術水準等指標。

自1990年開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成為衡量國家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然而這些數據並不完善,一些指數值很高的國家(例如汶萊、卡達、智利、阿根廷、波蘭、匈牙利等)仍被視為發展中國家。

(5)廣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擴展閱讀:

發達國家的經濟特點:

一.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高的國家,產業結構先進,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一般大於60%。

二.經濟運行機制比較成熟,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健全,經濟發展很有用很有優勢,管理不錯,並有比較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三.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外貿對外出口方面比較多多質量總體高,外貿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占據較大份額,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跨國公司高度發展。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又稱已開發國家,也稱已發展國家,是指那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

另外,也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發達國家的普遍特徵是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生活品質。

藉由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但未必屬於發達國家(比如汶萊、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國)

⑥ 環境設計專業考研前景如何

環境設計在考研階段一般會分為室內和景觀兩個方向,在設計類考研當中環藝屬於大專業。報考人數占藝術類很大比重,因此招生名額是很重的,但是近兩年考研熱居高不下,因此競爭非常激烈。

環境設計專業考研到底有沒有前景呢,我覺得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得先了解這個專業。你可能會說,我讀了這么久的大學難道連這個專業都不了解嗎。其實很多人可能只看到了表象,真正的背後的深入的內容還真沒有了解清楚。環境設計專業大概包括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兩各方向,當然也包含其餘細分方向。總體而言,這個專業是偏向於實踐類學科,以建築系為基礎的專業。那麼考研究竟有沒有必要呢,畢竟這個專業以實踐為主。我想說明的是,考研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時代在變,對人們的要求也在變,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也在逐步變高。

最後的決定還是你自己的,所以加油,做出服從內心的選擇!謝謝!



⑦ 廣州產業結構

可以上廣州經貿委查回詢答
http://www.gzii.gov.cn/

閱讀全文

與廣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