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濱海工業園區的產業定位
濱海工業區的主體發展方向以電氣裝備、光電、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兼顧發展科技、回服務、金融、貿易、研發答等第三產業,採取「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逐步培育若干特色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強化各園區的功能分工。 (主導產業——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能源、環保產業):,輕型工業園以南。規劃面積5.91平方公里,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能源、環保產業等為主導產業。
目前,濱海工業區已經基本形成了輸變電產業集群,總規劃面積5.1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輸變電產業、光電產業及其相關配套產業。以新東北電氣集團和翔峰光電集團為依託,強力打造產值超500億元的輸變電產業集群。
2. 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產業介紹
現代服務業是天津濱海高新區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包括總部經濟、科技服務業和科技金融等產業。2010年,天津濱海高新區服務業同比增長26%,占高新區的比重為43%。設計高度近600米的高銀117大廈集高檔商場、寫字樓、商務公寓和六星級酒店於一身,建成後將是天津濱海高新區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成為天津濱海高新區乃至天津市極具代表性的標志性建築。位於濱海科技園核心的渤龍湖總部經濟區,將被打造成集旅遊、商務、研發為一體的總部經濟區。中石化華北銷售、中海油銷售、海泰控股集團、李寧樂途總部、國美電器總部、夢金元總部、水電十三局、廣播電視網路等總部經濟近年來實現了快速增長,支撐了服務業的發展。科技服務業共有各類科技服務機構160多家,行業涉及研發服務業、科技中介、科技咨詢、專業技術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等領域,位居天津市前列。
新能源產業是天津濱海高新區的標志性產業。天津濱海高新區2005年被原信息產業部批准為「國家(天津)化學與物理電源產業園」,2008年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為「天津國家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基地」,2010年被科技部批准為「國家風力發電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天津濱海高新區新能源產業分為儲能電池、風力發電、太陽能三大板塊,每年保持30%-40%的增長速度,2011年新能源產業產值達到220億元。培育出國內技術水平最高的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市場份額穩居全球前五、中國鋰電的代表性品牌——力神電池。近年來,天津濱海高新區引進並支持發展了一大批新能源產業項目,其中包括投資146億元的力神新能源產業園項目,積極搶占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的制高點;投資超100億元的英利光伏產業基地項目,生產能力達到40億瓦,產值超400億元;以及宏大中源400兆瓦太陽能電池項目、明陽風電天津產業基地項目等。這些項目達產後,將推動天津濱海高新區成為全國最受矚目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十二五」末天津濱海高新區新能源產業產值力爭突破1000億元。
生物技術和現代醫葯產業水平領先。協和幹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擁有的幹細胞庫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幹細胞庫之一,分離儲存臍血幹細胞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天葯葯業、天安葯業、天士力生物等公司研發能力位居全國前列。目前,科技部等四部委和天津市政府正在濱海高新區聯合建設「國家生物國際創新園」,建成後將成為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的重要基地。目前已經引進了中農威特、安必森生物和協和醫葯等7個產業化項目,總投資26.3億元。引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研發和產業化基地以及天津葯物研究院,其中天津市新葯安全評價研究中心已經建成並通過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優良實驗室規范認證,填補了天津市醫葯領域科技創新平台的空白,成為國內僅有的6個可以承擔包括急性毒性、長期毒性、免疫毒性、致癌毒性等所有安全性評價項目的單位之一。天津市新葯安全評價研究中心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天津市重點實驗室,承擔著國家重大新葯創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等十餘項重大研究項目,研究水平居全國前列。近年來,赫格雷全國研發總部及產業化基地、尼歐生物等項目的落戶,促進了天津濱海高新區生物醫葯產業的集群發展。
天津濱海高新區先進製造業產業門類分布廣泛,包括專業設備、航空航天、輸變電設備、儀器儀表、汽車零部件等。賽象科技公司研發的「巨型工程子午線輪胎成套生產技術與設備開發」項目獲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7年賽象實現銷售收入8億元。西門子電氣傳動有限公司在華苑科技園建設的新廠成為全球電氣傳動第二大生產基地。航空航天產業是天津濱海高新區新的亮點,高新區引進了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航天器研發製造及應用產業基地、航天科技集團第十一研究院環保脫硫項目和特種飛行器研發生產基地項目,這些項目均代表了各自領域我國的最高水平。
3. 濱海新區有哪些產業園
是指經濟發展功能的產業園區么?目前濱海新區主要的產業園(功能區)有十幾回個:天津開發區(答泰達)、天津開發區西區、濱海高新區、天津港保稅區、空港經濟區、臨港經濟區、輕紡經濟區、南港工業區、海河下遊冶金工業區、民營經濟園、中塘示範工業園……還有20來個鄉鎮級的工業區。
其他以發展服務業為主的產業區也有很多:濱海旅遊區、中心商務區、天津港、中心漁港經濟區、北塘經濟區……
基本上都在這里了。供你參考。
4. 江蘇濱海經濟開發區的介紹
江蘇濱海經來濟開發區創建於自2001年8月,2006年4月被批准為省級開發區,總規劃面積27.6平方公里。現有入園企業130多家,形成了流體裝備、紡織服裝兩大主導產業。近年來,園區圍繞「建設實力強勁、充滿活力、特色鮮明、環境優美,宜工、宜居、宜創業的現代化工業新城」的目標,實施「做優特色產業、提升主導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堅持科技興園、促進全面發展」五大戰略,現已初具規模,產業特色顯現。2010年泵閥產業園被批准為「江蘇濱海流體裝備產業園」,2011年被省經信委評為「江蘇省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示範區」。
5. 想知道: 寧波市 餘姚濱海產業園區 在哪
餘姚來濱海新城涉塑產業園簡介源
餘姚濱海新城涉塑產業園坐落於餘姚濱海新城,位於餘姚市北部杭州灣南岸,距杭州灣跨海大橋11公里,緊沿杭州灣高速公路,是未來環杭州灣經濟區的交通樞紐。濱海新城規劃用地總面積114.8平方公里,首期22.49平方公里,啟動區6.16平方公里的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工。濱海新城將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配件、節能環保、新型合成纖維、塑料模具等產業。屆時,這里將成為杭州灣跨海大橋西部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的現代化新興工業城市。
6. 濰坊濱海開發區先進製造產業園有什麼企業
額 濰柴 龍騰紙業 等等
7. 濱海縣現在產業園是哪個鄉
鹽城市濱海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轄天場鎮大套村、大關村、陳李村、套梢村、嶺山村、夾堆村、永華村、洪林村、辛盪村、育才村、關南村、同心村、浦崗村,總面積63.4平方公里,一期啟動面積15000畝。
8. 浙江溫州濱海工業園區的發展歷程
濱海園區規劃可開發用地達40平方公里,比上世紀90年代初的溫州建成區還大得多。溫州開發區計劃分近、中和遠期開發,近期的起步區為6.5平方公里。
在灘塗上興建工業園區,難度可想而知。濱海園區正式啟動時,溫州開發區要著力解決錢和人兩大問題。首先是錢,開發區向銀行借貸3000萬元,作為先期啟動資金;其次是人,開發區從管委會內設的各部門借調四五十名幹部,租住在當時海濱鎮沙北村一簡陋的民房裡,著手政策處理、園區規劃和招商引資等工作。
園區進場施工時,連片都是雜草叢生、坑窪不平的灘塗,機械設備一時無法挺進,大家便頭戴安全帽、腳穿橡膠鞋,硬是開辟出一條通道,才將第一輛工程車開進去。緊接著,善於打硬仗的武警和海軍方面的工程隊來打頭陣,一邊在河道、池塘上搭建鋼架貝雷橋打通道路,一邊組織重噸位工程車運送礦渣。一向沉寂的灘塗上車喧人鬧、機械轟鳴,濱海園區建設工程正式拉開序幕。
只有土地平整出來,才能盡快地引進企業。濱海園區內平均要填培四五米高,而礦渣全部來自五六公里之外的元寶山。僅起步區的培土,工程車來回就跑了近100萬公里,工程之浩大為溫州有史以來所罕見。 銀行貸款對濱海園區來說只是杯水車薪。溫州開發區採取「滾動開發」的辦法,園區開建時就展開招商引資活動。結果,起步區開建不久,首批企業就陸續進駐建廠施工了,企業繳納的土地款、設施配套費等,源源不斷地注入到園區的後續開發建設上來。起步區創造了驚人的建設速度,原計劃5年建成,結果僅用了3年多時間。
目前濱海園區已開發的區域內,已開工生產的企業達100多家,另有100多家正在建廠房或拿到了土地。去年,園區的工業產值已達90多億元,相當於溫州開發區的三分之一。隨著園區開發向縱深推進,區內道路交通越來越網格化,組織機構和基礎設施越來越健全,生產廠區、文化娛樂區、商業區和生活區布局也更加細致和人性化。
「人民給我一片土,我還人民一座城。」溫州開發區管委會主要負責人展望未來時說,濱海園區要成為溫州改革開放的高地,企業自主創新的平台,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濱海園區2010年開發規模可達20平方公里,2015年計劃擴大到40平方公里,到2020年將從目前的東海堤塘內的灘塗開發向堤外的海灘延伸,面積可達60平方公里。園區不但可以吸收溫州企業,還要吸引在外溫州人回鄉投資創業,招引外地大企業、跨國公司來築巢。
濱海園區像一顆鑲嵌在沿海產業帶上的璀璨明珠球,它在溫州及周邊地區發展中的輻射示範作用將越來越明顯。
9. 浙江溫州濱海工業園區的基本概況
互聯網時代要抄充分利用先進的網襲絡信息技術,整合龐大的資料庫資源,推出全新的模式,為企業投資者提供大量的行業相關信息,中工招商網園區策劃專家如此說。為了加快建設現代化新溫州,促進產業升級,擴大對內對外開放,2000年4月2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園區開發建設。省級工業園區濱海園區位於溫州永強機場南面,距市行政管理中心21公里,距國道3公里,距鐵路貨運站13公里,距機場3公里。園區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自2002年3月正式啟動以來,以每平方公里1.5億元的基礎設施投入密度,力求建成「八通一平」的投資條件。經過4年時間的開發建設,起步區6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已基本建成,二期10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全面展開,計劃5年內全部建成。
濱海園區以引進外向型、規模型、科技型、效益型項目為主,是開發區未來發展的重點區域,目前已有92家企業進場建設,56家企業開工投產。園區各類項目竣工面積達135萬平方米,在建面積48萬平方米。2005年共完成工業產值36.59億元,預計2010年濱海園區全面建成時,當年可實現GDP400億元,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財政總收入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