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光明新區分設6個街道辦有什麼好處
光明新區下轄的公明、光明兩個街道面積過大則帶來管理難題。目前,新區面積約為156.1平方公里,約為福田、羅湖的兩倍。其中公明街道轄區面積100.3平方公里,光明街道55.8平方公里,均與原特區內一個區的轄區面積相當。
盡管近年來光明新區已經在一些公共基礎設施上不斷補齊短板,但身處原特區外後發展地區,基礎差、底子薄,公共基礎設施欠賬較多,加之管轄面積大,導致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不足,難以達到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難以滿足轄區群眾日益增長的現代城市生活需求。
光明新區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辦事處過大,形成不了社會管理、行政效能等多元化競爭的市場格局,阻礙經濟發展。筆者以往與光明新區基層工作人員的交流中,不止一次聽到「街道就兩個,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沒有排名壓力」的說法。一位新區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坦言,作為全市新興發展區域,光明新區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社會建設等各項任務非常繁重。而新區下轄僅兩個街道,在工作布置、考核、評比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便,不利於營造「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不利於調動街道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效率。
改革 壓縮合並一些辦事處職能,實現對基層扁平化管理
辦事處主要承擔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職能,原來專業性較強的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招商引資等職責將交由新區職能部門承擔
在社會管理服務精細化的改革呼聲下,光明新區的街道區劃調整進入了緊鑼密鼓的籌備期。分街道的原則是什麼?街道的職權是否會發生什麼變化?這些問題都成為關注的焦點。
據了解,公明街道下轄長圳、東坑、根竹園、公明、合水口、紅星、甲子塘、將石、李松蓢、樓村、馬山頭、上村、薯田埔、塘家、塘尾、田寮、西田、下村、玉律19個社區;光明街道下轄白花、碧眼、翠湖、東周、鳳凰、光明、逕口、新羌、圳美9個社區。光明新區街道區劃調整中,將公明、光明街道分設為光明、公明、新湖、鳳凰、玉塘、馬田6個街道,將樓村、將石兩個超大型社區進行拆分。
據悉,光明新區在調整過程中秉持了若干原則,如堅持成塊連片、界線分明、大邊大界、避免飛地;堅持社區整建制調整,尊重歷史沿革,便於對社區社會管理和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突出地域功能,形成區域經濟、產業特色;優化辦事處布局,區域發展、面積規模再平衡,利於扁平化、精細化管理,促進區域發展提質等原則。
「需要結合社區現狀、地理結構、人口、地域面積、歷史淵源等因素條件,科學、合理劃分辦事處,原則上不將原來完整的社區拆分到不同辦事處中,保持原有社區的完整性,避免出現社區分散、人心不團結、秩序紊亂等問題。」一位參與了街道區劃調整的工作人員解釋說。
如何通過深化辦事處體制改革,使辦事處的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歸位,有利於辦事處注重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這也是此次光明新區街道區劃調整的一個重點。筆者了解到,調整後的辦事處將壓縮合並一些職能,辦事處主要承擔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職能,原來專業性較強的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招商引資、舉辦教育醫療機構等職責將交由新區職能部門承擔;城市管理、安全生產等7類執法將收回新區,由區一級執法部門在辦事處設置下設機構,承擔相應辦事處執法工作。
據了解,辦事處分設後不新建辦公樓,將直接在所劃分的辦事處區域中選定場地作為辦事處辦公場所,便於對轄區的綜合管理,減少管理層級,實現辦事處對基層的扁平化和精細化管理。筆者也了解到,為充實基層力量,光明新區新增的編制主要用於加強辦事處基層力量,部分用於調劑新設立的新區職能部門。
未來 1+1>2有待實踐檢驗
實現從簡單的物理組合到良好的化學效應,至少在三個方面需要破題
當前,中山大學·深圳和華星光電11代線等大項目已落戶光明,光明新區迎來新一輪大發展機遇。在此關鍵時期,能否建立高效順暢的基層管理體制,營造更加優良的發展環境,至關重要。在推進特區一體化的關鍵時期,對於光明新區來說,探索由拓荒開墾轉入精耕細作,任重道遠。由大到小的街道區劃調整為這種精耕細作提供了實驗田。
一位參與了街道分設方案設計的新區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告訴筆者,調整基本目標是實現「建立職責清晰、運轉協調、高效便民的新型行政管理機制」,其主要標志是「一個基本形成、三個基本實現」,即基本形成條塊互補、職能整合、事權明晰、運行高效的分級管理體制;基本實現網格化管理、扁平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
一位觀察人士認為,合理劃分為6個街道,拆分超大型社區,結合市委、市政府派駐光明新區工作組有關調研情況,按照強化市級決策統籌能力、強化區級貫徹執行能力、強化街道基層治理和服務能力的基本原則,明確各個層級的職責定位和主要工作職責,將有利於新區進一步減小管理幅度,完善服務體系,加快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表示,隨著城市密度的提升,隨著更多的資金、人力、產業投入,如果還是實行大辦事處實際上將難以為繼,需要切割為相對較小的區域,便於提高管理效率,也更能適應密度越來越高的城市化管理方向。
光明新區改革辦主任李永輝認為,這只是邁向光明的第一步,如何實現從簡單的物理組合到良好的化學效應,以後至少在三個方面破題:一是在強區放權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劃分市、區、辦事處職責,既做到上級「放得下」,也要確保下級「接得上」,在錯位布局上做到無縫鏈接;二是在加強基層治理改革進程中,如何實現從管治到治理的進化,既要做到能力提升,又實現體系完善,在精細化治理中持續提升轄區群眾「獲得感」;三是在繼續深化探索大部制改革的使命中,如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在簡政放權中體現放管服的有機結合,真正取得了1+1>2的實效,為完善大部制改革作出有益探索。
『貳』 深圳市凈水三千茶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凈水三千茶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於2012年6月14日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專法定代表人王榮屬福,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茶藝培訓;定製禮品銷售;投資興辦實業(具體項目另行申報)等。
法定代表人:王榮福
成立時間:2012-06-14
注冊資本:3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610632181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街道上村社區冠城低碳工業園D棟十樓
『叄』 深圳市弘法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來圳市弘法文化產業投資有限自公司成立於2003年09月1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投資文化產業項目等。
法定代表人:王新啟
成立時間:2003-09-11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403284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光明新區玉塘街道田寮社區同觀路泰嘉樂科技工業園2棟2樓202
『肆』 深圳市人民政府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怎麼樣
深圳市人民政府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深圳市人民政府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更多信息和資訊。
『伍』 辦理文化產業園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創業入駐的流程大概如下,
項目洽談 向擬入孵化企業介紹騰訊創業基地的基本情況(包括基地介紹,扶持政策,申請條件等)了解企業的項目及對創業基地的要求
入駐申請
1、企業簡介;
2、企業法人身份證、學位及畢業證書復印件;企業法人如果是留學歸國創業人員,還應提供護照或綠卡復印件;
3、申請報告書,說明項目基本情況、注冊資金、獲得專利;
4、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商業計劃書及近兩年的發展計劃和目標;
5、已注冊企業提交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及稅務登記證副本復印件;
6、企業員工登記表,包括員工姓名、年齡、畢業時間、學校及專業方向等。
資格審查 對擬入孵化企業的資格進行初審,提出初審報告。
專業評審
將初審報告上報入駐企業專家評審。評審專家對提交的材料進行評審,並約談入園申請者。
一看項目技術含量,處於國內何種水平;
二看創業團隊實力;
三看已注並運行項目財務狀況;評估該項目的市場前景。
最後由評審委員會提出專業評審意見。評審委員會由[運營方]、騰訊兩方組建。
定審 根據前面環節情況及其他輔助材料審定項目是否入駐。
簽約
簽訂騰訊創業基地入駐合同及相關入駐協議,確定孵化關系。未取得法人資格的由孵化器服務部門協助辦理工商注冊及稅務登記手續。
入駐
已完成工商注冊企業與物業部對接,辦理相關入駐手續
以上是騰訊的眾創空間的申請入駐流程。
『陸』 文化產業辦公室都管什麼
一、負責全市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的制定;
負責文化產業情況的調查、研究,提出全市文化體制改
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及相關政策措施的建議。
二、負責收集國內有關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
的信息和資料,關注各地的最新動態和最新成果,並及
時向相關部門通報。
三、負責全市文化資源及資源分布的搜集整理;負責
全市文化產業項目的發掘、營銷、規劃以及政策宣傳、
咨詢;負責文化產業策劃、管理、營銷及文化產業人才
的培訓。
四、負責組織協調全市重大文化產業項目的調研策劃、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製作和組織實施工作。對各鄉鎮、各
部門的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進行指導和督
促檢查。
五、負責組織規劃協調全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化
精品工程,負責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等工作。
六、做好重點文化產業發展項目的推介、宣傳、招商
引資等服務工作。
七、負責全市文化產業項目的評審、申報,並做好跟
蹤服務工作。
八、完成好市文化產業領導小組及市委宣傳部交辦的
各項工作。
『柒』 深圳市龍華新區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怎麼樣
深圳市龍華新區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深圳市龍華新區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更多信息和資訊。
『捌』 誰聽說過」中國文化產業園「辦公室文化部有這個部門嗎
我是知道這家公司主事人用的是假名之後才去查的,相關部門網上說的很明白,只是合作而已,所謂的辦公室只是一個稱謂,雖然挺誤導人的,但也不能說有問題……
『玖』 光明新區歷史文化
未來的光明新區,將始終堅持二十一世紀的標准、國際化的視野、後現代的理念,高標准、高水平規劃建設,通過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全面推進循環經濟,促進區域和諧發展,使新區成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典範地區;成為深圳市居住環境最好,投資環境最優,城市化、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區之一。 發展優勢 一是區位優勢。光明新區處於穗深港產業軸上的重要節點,是深圳連接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門戶之一。周邊交通發達,與香港、福田中心區、寶安國際機場、蛇口港、東莞等都處於「30分鍾交通圈」內,到廣州約一個小時。廣深港客運專線在光明設站,將大大縮短光明新區與香港、珠三角主要城市的時空距離,提升光明新區在港深大都會乃至港深莞穗發展帶的地位,並使新區有條件成為承接香港、輻射東莞的專業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中心,以及深圳市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二是土地資源優勢。光明新區在15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可建用地58.01平方公里,其中未建用地29.75平方公里,給經濟社會發展留下了較為充足的空間。 三是生態優勢。光明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周圍山體環繞,山清水秀。耕地面積20040畝,其中基本農田保護用地10560畝,佔全市的35%;生態控制區面積83.45平方公里,佔新區面積的53.72%;綠地覆蓋率高達53%。 四是後發優勢。從發展經濟學角度講,後發地區不一定要經歷先發展地區的每一個發展階段,它可以憑借自身的綜合條件,吸取先發地區的發展經驗和教訓,打造投資窪地,承接先發展地區的信息、技術和資金流,實現趕超式、跨越式發展。發展起點高,可少走彎路,降低發展成本。 五是管理體制優勢。與傳統的工業園區相比,光明新區在管理范圍、管理職能、管理體制等方面有著很大的不同,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光明新區是深圳市政府的派出機構,機構精簡,職能整合,更有利於為產業園區發展提供「一條龍」、「一站式」的優質服務。[編輯本段]八、戰略重點 光明新區發展的戰略重點是: ——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落實國家、省和市的要求,全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競爭力提高。突出發展增加值比較高的高新技術產業和製造業的高端環節,壯大提升傳統特色製造業,加快發展高端服務產業,推進跨越式科學發展目標的實現。 ——推進功能分區,促進區域合理布局。根據光明新區資源環境狀況,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政府調控手段,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使光明新區逐步形成一個空間結構合理、產業分工明確、經濟實力明顯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現代化地區。根據功能分區,在光明新區構建「一軸、一環、一門戶」、「兩心、四點、八片」的區域空間格局。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綠色新城。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高標准、高質量地建設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系統等設施。加強污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推進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加大公明街道傳統產業基地主要工業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抓緊建設污染處理配套設施,加強對環境監管力度,把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加強對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和對資源的合理有序利用,打造生態文明新區。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宜業新城。著眼全局,統籌規劃,實行基礎設施先行、優先打造高品質環境的戰略。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搞好公共交通、供水、供電、供氣、通信、網路等事關光明新區發展全局的基礎性、公益性工程建設,為吸引高端產業項目和高素質人才提供良好載體。重點推進光明新城和光明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建設。 ——營造有利環境,積聚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營造動心的政策環境、放心的法制環境、順心的體制環境、舒心的生活工作環境和令人傾心的人文環境,吸引和凝聚高素質人才。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力度,提高居民整體素質;規范人才市場體系,強化人才市場功能
『拾』 光明新區辦事處「二變六」將帶來哪些變化
光明新區下轄的公明、光明兩個街道面積過大則帶來管理難題。目前,新區面積約為.1平方公里,約為福田、羅湖的兩倍。其中公明街道轄區面積100.3平方公里,光明街道55.8平方公里,均與原特區內一個區的轄區面積相當。
盡管近年來光明新區已經在一些公共基礎設施上不斷補齊短板,但身處原特區外後發展地區,基礎差、底子薄,公共基礎設施欠賬較多,加之管轄面積大,導致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不足,難以達到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難以滿足轄區群眾日益增長的現代城市生活需求。
光明新區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辦事處過大,形成不了社會管理、行政效能等多元化競爭的市場格局,阻礙經濟發展。筆者以往與光明新區基層工作人員的交流中,不止一次聽到「街道就兩個,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沒有排名壓力」的說法。一位新區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坦言,作為全市新興發展區域,光明新區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社會建設等各項任務非常繁重。而新區下轄僅兩個街道,在工作布置、考核、評比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便,不利於營造「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不利於調動街道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效率。
改革 壓縮合並一些辦事處職能,實現對基層扁平化管理
辦事處主要承擔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職能,原來專業性較強的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招商引資等職責將交由新區職能部門承擔
在社會管理服務精細化的改革呼聲下,光明新區的街道區劃調整進入了緊鑼密鼓的籌備期。分街道的原則是什麼?街道的職權是否會發生什麼變化?這些問題都成為關注的焦點。
據了解,公明街道下轄長圳、東坑、根竹園、公明、合水口、紅星、甲子塘、將石、李松蓢、樓村、馬山頭、上村、薯田埔、塘家、塘尾、田寮、西田、下村、玉律19個社區;光明街道下轄白花、碧眼、翠湖、東周、鳳凰、光明、逕口、新羌、圳美9個社區。光明新區街道區劃調整中,將公明、光明街道分設為光明、公明、新湖、鳳凰、玉塘、馬田6個街道,將樓村、將石兩個超大型社區進行拆分。
據悉,光明新區在調整過程中秉持了若干原則,如堅持成塊連片、界線分明、大邊大界、避免飛地;堅持社區整建制調整,尊重歷史沿革,便於對社區社會管理和方便群眾生產生活;突出地域功能,形成區域經濟、產業特色;優化辦事處布局,區域發展、面積規模再平衡,利於扁平化、精細化管理,促進區域發展提質等原則。
「需要結合社區現狀、地理結構、人口、地域面積、歷史淵源等因素條件,科學、合理劃分辦事處,原則上不將原來完整的社區拆分到不同辦事處中,保持原有社區的完整性,避免出現社區分散、人心不團結、秩序紊亂等問題。」一位參與了街道區劃調整的工作人員解釋說。
如何通過深化辦事處體制改革,使辦事處的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歸位,有利於辦事處注重發展社會事業和解決民生問題?這也是此次光明新區街道區劃調整的一個重點。筆者了解到,調整後的辦事處將壓縮合並一些職能,辦事處主要承擔城市管理、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職能,原來專業性較強的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招商引資、舉辦教育醫療機構等職責將交由新區職能部門承擔;城市管理、安全生產等7類執法將收回新區,由區一級執法部門在辦事處設置下設機構,承擔相應辦事處執法工作。
據了解,辦事處分設後不新建辦公樓,將直接在所劃分的辦事處區域中選定場地作為辦事處辦公場所,便於對轄區的綜合管理,減少管理層級,實現辦事處對基層的扁平化和精細化管理。筆者也了解到,為充實基層力量,光明新區新增的編制主要用於加強辦事處基層力量,部分用於調劑新設立的新區職能部門。
未來 1+1>2有待實踐檢驗
實現從簡單的物理組合到良好的化學效應,至少在三個方面需要破題
當前,中山大學·深圳和華星光電11代線等大項目已落戶光明,光明新區迎來新一輪大發展機遇。在此關鍵時期,能否建立高效順暢的基層管理體制,營造更加優良的發展環境,至關重要。在推進特區一體化的關鍵時期,對於光明新區來說,探索由拓荒開墾轉入精耕細作,任重道遠。由大到小的街道區劃調整為這種精耕細作提供了實驗田。
一位參與了街道分設方案設計的新區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告訴筆者,調整基本目標是實現「建立職責清晰、運轉協調、高效便民的新型行政管理機制」,其主要標志是「一個基本形成、三個基本實現」,即基本形成條塊互補、職能整合、事權明晰、運行高效的分級管理體制;基本實現網格化管理、扁平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
一位觀察人士認為,合理劃分為6個街道,拆分超大型社區,結合市委、市政府派駐光明新區工作組有關調研情況,按照強化市級決策統籌能力、強化區級貫徹執行能力、強化街道基層治理和服務能力的基本原則,明確各個層級的職責定位和主要工作職責,將有利於新區進一步減小管理幅度,完善服務體系,加快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表示,隨著城市密度的提升,隨著更多的資金、人力、產業投入,如果還是實行大辦事處實際上將難以為繼,需要切割為相對較小的區域,便於提高管理效率,也更能適應密度越來越高的城市化管理方向。
光明新區改革辦主任李永輝認為,這只是邁向光明的第一步,如何實現從簡單的物理組合到良好的化學效應,以後至少在三個方面破題:一是在強區放權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劃分市、區、辦事處職責,既做到上級「放得下」,也要確保下級「接得上」,在錯位布局上做到無縫鏈接;二是在加強基層治理改革進程中,如何實現從管治到治理的進化,既要做到能力提升,又實現體系完善,在精細化治理中持續提升轄區群眾「獲得感」;三是在繼續深化探索大部制改革的使命中,如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在簡政放權中體現放管服的有機結合,真正取得了1+1>2的實效,為完善大部制改革作出有益探索。
■鏈接
六大辦事處功能定位
光明新區成立於2007年8月19日,總人口120萬,總面積156平方公里。以本次街道分設為新起點,如何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綠色新城」總體目標,狠抓城市管理治理,將光明新區建設成為深圳市新時期重要的城市副中心和區域發展極,是從新區到辦事處社區面臨的新命題。這些新鮮出爐的辦事處各自的產業、功能如何定位?本文對此進行了梳理。
光明辦事處??生態旅遊休閑基地
光明辦事處下轄光明、東周、翠湖、逕口、白花、碧眼等6個社區。轄區面積約30.11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4.8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27萬人,外來人口2.59萬人。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93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2億元。
該街道地理位置優越,文教衛體事業集中,屬於新區行政、文化中心。轄區內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3A級旅遊景區。寶利來酒店作為新區首家五星級酒店,正在抓緊建設當中,新區第十高級中學、文化藝術中心等民生文化項目加快推進。新區還擬在該街道規劃建設「光明小鎮」等重點旅遊項目,努力將該片區打造成為深圳市未來重要的生態旅遊休閑基地。
公明辦事處??西部片區商業服務中心
公明辦事處下轄公明、李松蓢、上村、下村、西田等5個社區。轄區面積約23.60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14.4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1.06萬人,外來人口13.4萬人。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64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7億元。
該街道為新區西部片區商業服務中心,集聚了天虹、佳華等知名商場和寶明城四星級酒店。環境優美,紅花山遠近皆知;歷史文化悠久,公明燒鵝和臘腸韻味悠長;公共配套服務集中,新區文化館、圖書館、體育中心等重要文體設施也坐落於此。
新湖辦事處??區域教育醫療中心和創新中心
新湖辦事處下轄圳美、新羌和樓村等3個社區。轄區面積約40.93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8.1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22萬人,外來人口6.93萬人。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74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9億元。
該街道生態優勢明顯,擁有深圳市目前最大的戰略性儲備水庫——公明水庫,總庫容1.48億立方米,水庫水面6平方公里,和杭州西湖相當。新區將充分利用該片區的生態優勢,通過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中大科技城和天安雲谷等重大項目的規劃建設,努力將該片區打造成為深圳市重要的區域教育醫療中心和創新中心。
鳳凰辦事處??產城融合的示範樣板區
鳳凰辦事處下轄塘家、甲子塘、東坑、塘尾、鳳凰5個社區。轄區面積約22.20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8.6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0.78萬人,外來人口7.84萬人。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200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40億元。
該街道交通條件優越,廣深港客運專線在此設站。街道所在片區是新區重點建設區域,主要位於該街道的光明鳳凰城(小部分屬於新設的光明街道)是深圳市15個重點開發區域之一。該街道是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基地,集聚了華星光電、歐菲光等一批重大企業。新區將在目前產業基礎上,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並在此片區布局發展商業、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努力將該片區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人的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的示範樣板區。
玉塘辦事處??生產生活綜合區域
玉塘辦事處下轄玉律、田寮、長圳、紅星等4個社區。轄區面積約21.50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17.5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0.57萬人,外來人口16.94萬人。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145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27億元。
該街道交通便利,是南光高速塘明出口所在地,離廣深高速公路僅3公里。深圳市九大傳統優勢產業集聚基地之一——模具基地坐落於該街道,基地規劃面積161.2萬平方米,已入駐億和、東江、海銘翔等一批年產值過億元的模具製造企業。近年來,新區加快推進該片區產業轉型升級,成功培育和引進藍思旺、邁瑞等一批知名企業。下一步新區擬將其打造成為集工業、居住和公共服務配套於一體的綜合區域。
馬田辦事處??工商業和生活綜合組團區域
馬田辦事處下轄合水口、馬山頭、根竹園、薯田埔和將石等5個社區。轄區面積約17.76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19.2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0.95萬人,外來人口18.31萬人。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94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5億元。
該街道擁有深圳市九大傳統優勢產業集聚基地中的鍾表和內衣兩大基地。其中,光明新區鍾表基地是中國商務部評定的首批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基地核心區規劃面積114萬平方米,已引進飛亞達、依波、天王等知名鍾表企業;內衣基地規劃面積266萬平方米,已集聚雪仙麗、YKK等知名企業。下一步,新區擬將其打造成為集工商業、居住和生活配套於一體的綜合組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