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2016年長沙市文化產業

2016年長沙市文化產業

發布時間:2021-01-04 18:31:08

1. 2016年中國文化產業總產值是多少

3萬億

2. 長沙目前的發展情況怎麼樣

長沙是中國「經濟發達」的二十強城市之一。從2000年到2004年起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年增長率為14%。而在此期間的全國平均增長率為9%。
2003年服務業約佔到長沙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48%),比2000年增長了百分之45%,該產業將持續帶動長沙經濟的繁榮發展。
製造業和建築業的國內生產總值也穩定增長,2003年較2000年增長了52%。
第一產業(農、林、牧、漁)小幅增長。
沙的歌廳文化和酒吧文化聞名全國。目前,全市有大型歌廳4家,演藝酒吧6家,各類已成規模的文化娛樂場所157家。按照既要管好,又不管死,既要規范有序,又要繁榮發展的原則,通過實行節目審查報備制度、開展「五星級歌廳」評定等活動,加強對文化市場的服務和管理。長沙市今年4月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演出娛樂博覽會暨歌廳文化節,來自文化部及全國各地的500多位代表出席,首次搭建起了全國性演出娛樂業的交流平台。「娛博會」期間,長沙市文化局開展的「萬名市民進歌廳」活動,深受群眾歡迎。2005年、2006年長沙市文化局被評為全國「掃黃打非」有功集體、全國文化行政執法先進單位。2005年8月至今,長沙作為全國網吧長效管理試點城市之一,通過開通24小時網吧舉報熱線,嚴格實行上網實名登記制度,開展「五星級網吧」評比,實行網吧管理分片包干責任制,開發和推廣文化市場稽查無紙化辦案軟體等,取得良好效果,在全國文化市場管理工作會上作了經驗介紹,得到了中央有關領導的充分肯定。

3. 長沙楚天文化傳媒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長沙楚天文化傳媒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02月1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設計、製作、回代理、發布國內廣告答等。
法定代表人:胡衛國
成立時間:2013-02-19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10300011898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屯渡街道古曲中路1189號匯尚大廈104房

4. 文化產業八大產業是

一、基礎性產業──教育產業
二、動力性產業──智力產業
三、主導性產業──高新技術產業
四、設計性產業──創意產業
五、導向性產業──媒體產業
六、感染性產業──藝術產業
七、標志性產業——城市景觀產業
八、持續性產業——海洋文化產業

5. 長沙三能訂購書籍2016年文化行業類化妝工高級職稱考試資料

職稱考試辛苦了 學習備考易疲勞 嚴重影響學習效率
疲勞就喝三勒漿 預祝你備考成功 加油!

6. 湖南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有哪些有名的文化產業集團文化產業戰略布局如何

有名的文化產業集團有:
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拓維信息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

湖南日報報業集團

湖南三辰卡通集團有限公司

湖南宏夢卡通傳播有限公司
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湖南文化產業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發展道路,創造了一種「湖南文化現象」,「廣電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全國知名:湖南衛視收視率一直位居全國省級衛視第一;湖南出版成為了中國地方出版實力三強之一;湖南原創動漫總產量連續排名全國第一;湖南《體壇周報》占據全國體育類報紙60%以上的發行和廣告份額,北京奧運會期間日發行量達100萬份。
同時,湖南文化產業百花齊放,廣電、出版、報業、動漫、演出、娛樂等已形成優勢,數字媒體、電視購物、手機報、網路等新興業態悄然崛起,創造了紅網、湖南在線、華聲在線、星辰在線、女性在線、金鷹網等有影響的品牌。
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金融危機對全球文化領域的影響逐漸顯現,湖南省也不例外。但是,由於各地文化發展程度、市場格局不同,對各地文化領域影響范圍和深淺也各異。美國文化領域受影響最直接也最大,歐州及亞太地區則次之,到湖南則影響有限。如2008年湖南文化產業仍保持15%以上的增長速度,超過全省經濟總量12.8%的增速。可以說,金融危機下湖南省的文化產業發展機遇大於挑戰。對於湖南省來說,隨著2009年文化強省戰略的進一步實施,長株潭「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的提速,都會為文化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動力支持。

文化產業戰略布局:
湖南按區域特點確立了「一區(長沙)三帶(京廣線、瀟湘流域、大湘西)四輪驅動(廣電、出版、報業、娛樂)兩翼齊飛(旅遊、會展)」的文化產業戰略布局。構成了全省文化產業各具特色又相互呼應;產業集群化又遍地開花的空間格局。
中國投資資訊網 2009-2012年湖南省文化產業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

7. 長沙改革開放以來文化、科技的發展

歷史文化

距今約15~20萬年以前,長沙有人類的活動,經過~20萬年的發展,長沙歷史進入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5000年,長沙先民開始過定居生活,形成了村落,進入母系社會;約公元前3000年,長沙新石器時代進入屈家嶺文化階段;約公元前2500年,長沙新石器時代進入龍山文化階段,這時有了原始農業,漁獵仍是人們謀生的重要手段,原始制陶業、石器加工技術又有進一步的發展,並產生原始的紡織和玉器加工技術。
夏商周以前
傳說始祖炎帝和黃帝都曾來過長沙。司馬遷的《史記 ·五帝本紀》說,黃帝曾「披山通道,南至於江,登熊、湘」,後來就把長沙這片地土封給了他兒子少昊氏(宋朝羅泌的《路史》記載:少昊氏「始於雲陽,胙土長沙」(胙即賞賜之意),據此,傳說中的少昊氏是遠古長沙的一個氏族首領,是開發長沙的第一人。
長沙,夏代屬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時代,三苗國消失了,但三苗後裔仍然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這時長沙屬「揚越」(又叫「荊蠻」),史稱「揚越之地」,作為古越人(古長沙越人為揚越的的一支)到這時創造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越文化,以拍印的幾何紋飾硬陶即印紋硬陶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特徵。商周時期,北方中原王朝對南方「荊蠻」、「揚越」的戰事頻繁,雖未能在這里建立起他們直接的統治,但「揚越之地」一度成為商周的「南服」,迫使「荊蠻」臣服納貢。《逸周書·王會》記載,周初營建雒邑告成,各方諸侯來賀,貢物中有「長沙鱉」一種,這是「長沙」一名見於史籍的最早記載。
古越文化與中原文化
商周時期中原文化的傳人,長沙進入青銅器時代。長沙古越人仍然是居住在茅草覆蓋的半地穴式房屋,過著氏族生活,主要以石器作為工具,生產上依靠刀耕火種。商代中期,中原的青銅鑄造技術傳入,開始使用和製造青銅工具銅斧,到西周後期出現了銅制大鋤(一種重要的鬆土工具)、銅插(即耙,用於鬆土和起土的農具);而且還製造出了形制考究、紋飾精美的青銅容器、樂器。長沙出土的大批商周青銅器,大多具很高的工藝水平,富有鮮明的越族風格; 1938年寧鄉出士的著名的四羊方尊,是商周青銅器中珍品; 1959年以來寧鄉、長沙縣出士的十幾件銅鏡,一般重70~80公斤,最大的221.5公斤,為中國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商代銅鏡。
荊楚文化與中原文化
東周以後,進入春秋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動亂年代,春秋末期,楚國(荊楚)的勢力進入長沙。戰國初期,越國滅吳,楚越對峙開始,長沙成為楚國東南邊陲的要塞。戰國中期,楚國實行變法,國力強盛,對南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湖南全境納入了楚國版圖,長沙成為楚國南部的軍事重鎮,包括湖南湘北、湘中、湘南廣闊地域的政治軍事中心,楚國在長沙建立了城邑。楚人對長沙的進入,加上經過數百年的戰爭,古越人消失了,長沙古越文化被楚文化替代。
楚人的南侵,帶來了中原和江漢地區的生產工具和生產經驗,使長沙地區進入了鐵器時代,長沙結束了商周以來延續了1000多年的原始狀態,直接進入封建社會。
楚國至楚懷王時國勢日弱,諸侯各國特別是秦國對楚國多次發起戰爭,前222年,秦國大將王翦率軍南下,打敗楚軍在江南的余部,楚國以長沙為政治軍事中心的江南之地被秦國所征服,楚國滅亡。長沙(湖南)作為楚地和楚國軍事重鎮的時間長達800多年。
秦漢時期
秦代的長沙郡
秦國滅掉楚國,在原楚江南之地設立「 長沙郡 」,之後就是秦王朝的誕生,長沙為秦代36郡之一,從秦代開始,長沙開始納入中國統一的政治版圖,並第一次明確地以一個行政區域載入史冊。秦代長沙郡涵蓋今湖南大部分、湖北以南、江西西北和廣東的連縣、廣西的全州等地,面積幾乎相當於今湖南全省,臨湘縣為治所。
西漢時期長沙國與長沙王
秦朝滅亡,漢王朝建立。劉邦稱帝之後,公元前202年封西漢王朝開國功臣吳芮為長沙王,以原秦朝的長沙郡建長沙國,臨湘縣駐所作為國都,也標志著湖南歷史上出現了第一個諸侯國,長沙成為王國都城。長沙王是長沙國的最高統治者(最高官員),其王位世襲,但自東漢漢朝對諸侯王國改變體制之後即公元前144年,實際成為有名無實的番王了。長沙國從公元前202年始封至公元7年廢除,存在200多年,長沙國先後分為「吳氏長沙國」和「劉氏長沙國」兩個時期。
吳氏長沙國
古長沙城作為漢王番都,臨湘古城位於長沙國的中心地帶,為歷代長沙王的駐所和長沙國的政治軍事中心。古書《 水經注 》記載,臨湘城(即古長沙城,史稱臨湘故城)系吳芮始封長沙王建築。公元前157年,吳氏長沙國廢除。
吳氏長沙國時期,為古代長沙歷史上輝煌時期,政治上始終不渝維護國家統一,是西漢王朝的忠實諸侯王國。劉邦所封八個異姓諸侯王臧荼、韓信、英布等七個諸侯王全部消滅,唯獨吳氏長沙國自始至終效忠朝廷,就是淮陰王英布(即長沙王吳芮之女婿)反叛,長沙王吳臣(吳芮之子)還大義滅親。吳氏長沙國自吳芮始封,到前156年其五世孫吳著死,因無子被撤除,共傳5代,歷時46年。王國的官吏制度與西漢朝廷相同,設有丞相(漢高祖初曾稱柱國),由朝廷直接委任,名為輔佐諸王,實際上是派來掌握本國實權以控制地方的。
劉氏長沙國
前158年文帝之子景帝繼位,重置長沙國,史稱「劉氏長沙國」,公元前155年,景帝庶子劉發封為長沙王。劉發之長沙國正值西漢王朝大削諸侯王國勢力的時候,自公元前155年封地,到公元前145年,隨著朝廷對諸侯番國管理體制的改變,這時的長沙國轄地大為縮小,已析出桂陽郡和零陵郡,僅有臨湘、羅、下雋、益陽、連道、湘南、安成、丞陽、茶陵、攸、昭陵等13縣;長沙國的番王至此也削除了實際權力,不得干預自己所轄諸侯國的政務,成為名義上的王,上至相(管理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改制以前稱為「臣相」),下至縣令全部由朝廷任免。「劉氏長沙國」從劉發始封到劉舜被廢,共傳7代8王,歷時164年,隨西漢王朝滅亡而拆除。公元8年 , 王莽篡位自立為帝建「新朝」,長沙國改名「填蠻郡」,國都臨湘改名「撫睦縣」。
東漢長沙王、長沙國與臨湘侯
王莽政權很快就被西漢末農民大起義所淹沒。公元25年,原 西漢 皇室宗族、長沙定王劉發的後裔劉秀(即光武帝)擁兵稱帝,又建立起一個漢朝,因以洛陽為都,史稱東漢。由於全國各地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隊伍和各色武裝割據,劉秀又展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公元26年(建武二年),劉秀遙封西漢末代長沙王劉舜之子劉興為長沙王,復建長沙國,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勢。到29年,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長沙相韓福、桂陽太守張隆、零陵太守田翕、蒼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錫光等,相率遣使貢獻,悉封為列侯。至此,包括長沙在內的湖南全境正式歸於東漢,長沙的歸漢,對劉秀統一天下的戰爭起到了重要作用,劉秀於40年(建武十六年)統一中國。長沙已早在37年,劉秀以長沙王劉興等「皆襲爵為王,不應經義」,將其改封為臨湘侯,又將長沙國廢除,改為長沙郡。
三國、西晉時期和唐朝五代時期
三國和西晉時期,長沙為長沙郡郡治,屬古荊州。西晉後期和南北朝時期,長沙為長沙郡郡治,湘州州治。 隋前期撤郡,長沙為潭州總管府;後期改州為郡,長沙又為長沙郡郡治。唐朝時設潭州治所,曾屬江南道,江南西道。
唐朝五代時期的長沙窯,曾興盛一時,成為釉下彩的發源地。五代十國時期長沙為楚國國都,這也是唯一以長沙為都城建立的國家。
宋朝至現代
宋時長沙為潭州治所。北宋設嶽麓書院,將長沙的文化和教育推向鼎盛時期。
元朝1274年時改為潭州路,湖廣行省治所。1281年仍為潭州路,湖南道宣慰司治所,隸屬湖廣行省;文宗天歷二年因「天子臨幸」而改名天臨路,元末改潭州府治所。
明初改為長沙府治所,隸屬湖廣布政使司。
清朝康熙三年建「湖南省」,長沙同為長沙府府治和湖南省治。明清時長沙有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稱,為中國最重要的米市之一。
在太平天國軍攻打長沙的清朝末年,曾國藩成為「湖南第一人」,長沙府涌現出在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人物,如曾國荃、左宗棠、胡林翼等消滅太平天國,發動洋務運動,收復新疆等,對晚清的中國造成深遠的影響。
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長沙成為重要的政治和革命活動地。戊戌變法的陳寶箴、譚嗣同,在長沙興辦時務學堂。之後自立軍起義、華興會、公祭陳天華和姚宏業、瀏萍醴起義、搶米風潮,都是很有影響力的活動。黃興在清朝末年進行了一系列的反清活動,為中華民國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
民國二十二年長沙縣、市分治,設「長沙市」,為湖南直轄市,長沙一直作為湖南省會至今。
長沙在民國時期是中國政治的革命中心之一。1911年10月22日,焦達峰、陳作新為首的起義新軍光復長沙。1915年,曾就讀於時務學堂的蔡鍔發動了護國運動。1919年,長沙派送大批五四青年赴法勤工儉學,長沙也是共產主義小組的成立地之一。毛澤東、何叔衡、任弼時、蔡和森、向警予等一批中共早期領導人都在長沙讀書或者從事政治活動。1927年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並試圖攻打長沙;失敗後他轉向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現實方針。
1937年曾是長沙發展的鼎盛時期,經濟物業繁榮,初期成為抗戰的大後方。1938年11月12日晚的「文夕大火」成為長沙城最為悲慘的事件,全城各種歷史文化遺跡幾乎損失殆盡。1939年到1944年,長沙為抗日戰爭的主戰場,中、日雙方以長沙為中心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戰役,中方取得前三次戰役的勝利。
1949年8月5日,長沙正式建立共產黨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長沙開始重建與發展。長沙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創始人之一的毛澤東早期讀書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被認為是革命紀念地。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代,長沙經濟開始和沿海城市的差距逐步加大;1990年代後期,長沙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成為中西部重要的城市之一。

上為長沙歷史..

長沙經濟..

如下:

長沙在改革開放初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逐漸落後於沿海城市。經過1990年代中期開始的迅速發展,GDP總量由1998年的542.85億元上升到 2004年的1108.85億元,約佔全省的五分之一;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18296元;農業生產總值172.07億元,工業總產值1006.06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1029.06元,在中西部城市中最高。根據第一次經濟普查調整後的計算方式,2005年長沙GDP達到1519.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3.43億元,首次超過鄭州列中部第二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434元,同比增長12.8%。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881.44億元,同比增長31.93%。體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平穩增長勢頭。
初步核算,長沙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90.66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增幅比全國快4.1個百分點,比全省快2.7個百分點。在 GDP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3.25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74.66億元,增長15.9%,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584.41億元,增長19.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892.75億元,增長15.3%。在GDP增幅中,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拉動0.4、6.7、7.7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9%、45.3%、51.8%。三次產業的比例為6.9:43.3:49.8,與上年相比較,一、三產業比重分別降低0.6、0.5個百分點;二產業提高1.1個百分點。全年四個季度的GDP累計增幅分別為14.1%、15.0%、14.8%和14.8%,全市經濟總體上保持較快、平穩的增長勢頭。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 達27853元,比上年增加3885元,增長13.3%。
在全省引領地位更加突出,率先發展的優勢加速擴大。長沙經濟總量在全省的佔比為23.9%,比上年提升0.6個百分點;與其他市州相比較,長沙14.8%的GDP增速遙遙領先。
市場物價基本穩定。全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2,價格漲幅比上年回落1.1個百分點;全市居民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1.2,價格漲幅回落0.5個百分點。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1.1,價格漲幅比上年回落0.8個百分點。在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的八大分類指標中,上漲的有食品(價格上漲1.7%)、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2.3%)、居住(價格上漲7.2%)、煙酒及用品(價格上漲0.3%)、交通和通信(價格上漲0.4%)、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價格上漲1.5%)六大類;下降的有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7%)、衣著(價格下降3.1%)兩大類。城市居民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 101.1,價格增幅提升0.7個百分點。
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比上年上升6.47%。工業品出廠價格上升4.29%。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升3.1%。房屋銷售價格上升5.8%。土地出讓價格上升21.4%。房屋租賃價格上升3.3%。物業管理價格持平。
勞動就業健康發展。年末全市從業人員達362.80萬人,比上年增加3.88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達128.69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2%。
第二產業
位於河西麓谷的中聯重科長沙擁有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星沙)和長沙高新產業開發區(位於河西的麓谷)。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長沙縣境內的星沙鎮,其投資環境綜合評價指數在中西部16個國家開發區中位居第二,近三年的GDP以33.2%的速度遞增。2005年底,入駐長沙的21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韓國LG、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中糧集團、伊萊克斯、法國達能、法國道達爾、荷蘭飛利浦、日本三菱、德國博世、日商岩井、日本三井物產、易初蓮花,共13家入駐星沙。
長沙卷煙廠為中國最大的煙草生產商之一,2004年度納稅545514萬元,列全國所有納稅企業的第13位[1]。日本三菱、德國博世、長豐獵豹、北汽福田等汽車企業,使長沙成為中國南方一個新的汽車生產基地。伊萊克斯、LG飛利浦曙光、日立電器、遠大集團等的大額投資,也使長沙電子製造業開始有所起色。目前長沙的第二產業比重略低於第三產業,發展速度超過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
長沙是中西部城市中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之一,高收入帶動了消費。從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到五一廣場一帶,為長沙的商業核心區域。長沙的「洗腳城」(足浴按摩店)數量和密度在大中城市遙遙領先,有人戲稱長沙為「腳都」。餐飲業也呈現爆滿態勢,無論是街頭小吃還是酒店排擋,都擁有大批的客源。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和普爾斯馬特四大國際連鎖超市先後在長沙擁有一家和多家分店,知名的國內或省內連鎖超市有新一佳、步步高、家潤多等也紛紛參與競爭,蘇寧和國美等電器專營超市均設有多家分店。目前香格里拉和喜來登都將在長沙新開酒店。傳媒業也全國聞名,以湖南衛視、金鷹節和體壇周報為代表。
中國本土動漫在長沙發展很快,這也讓政府決心打造動漫之都。國家廣電總局首批批准建立的九家動畫產業基地中,長沙獨占兩家。長沙也擁有國家科技部批準的四個國家數字媒體技術產業化基地之一(另三地為北京,上海和成都),並且此基地是唯一以卡通動畫為特色的國家基地。2005年11月曾舉辦了長沙卡通藝術節。
經濟合作
長沙是湖南省「一點一線」建設的核心城市,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核心城市,主城區與株洲、湘潭相距均不足20公里。長沙正在加速創建「一小時經濟圈」,同時長沙也加入了武漢經濟協作區,與各個中部城市進行經濟合作。湖南也加入了廣東的「泛珠三角」,接受廣東的經濟輻射。

8. 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2020年上半年我國文化產業營收達40196億元

近幾年我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數量在6萬家左右波動。其中,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調查企業數量為5.8萬家,較2018年減少2311家。到2020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數量為5.9萬家,比2019年同期增加3635家。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閱讀全文

與2016年長沙市文化產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