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關於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

關於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

發布時間:2021-01-04 17:04:25

『壹』 電子書市場的發展歷程是怎麼樣的

從竹簡到絲帛,從線裝到裝訂,歷次閱讀革命始終沒有脫離書籍的本質。在互聯網時代,電子書將閱讀從紙張轉向了屏幕,由此帶來的變革大有顛覆傳統閱讀之勢。

用戶眼中的電子書

與2003年相比,2005年您購買圖書的數量?

您是否會以紙書價格的60%購買保真電子書?

您會選擇購買哪種電子書閱讀器(單選)?

擁有專用閱讀器後,您買紙書多還是電子書多?

您購買保真電子書的最主要原因(多選)?

如果您需要某本書,會從哪些渠道獲取(多選)?

有哪類圖書,您會更想閱讀電子書,而非紙書?

擁有閱讀器後,您喜歡怎樣購買電子書(單選)?

在互聯網時代,電子書、去網上書店買書、通過數字圖書館借書、手機上看書等新興事物已經為人們的閱讀打開了更多便捷之門。網上書店、電子書等新服務的出現給讀者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傳統書店與網上書店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讀者閱讀和購買行為又有怎樣的偏好和趨向?

在《中國計算機報》聯合方正電子展開的「2006互聯網時代讀者閱讀情況調查」中,這些問題有了明確答案。此次調查隨機選擇2005年在傳統書店和網上購買一本書以上的讀者(14歲以上)進行問卷調查。從回收的4140份有效問卷顯示結果來看,不難得出這樣幾個重要結論。

解讀一:讀者未來會購買更多圖書

數據調查顯示,與2003年相比,有44%的讀者在2005年購買了更多圖書,有33%讀者的購買數量保持不變。絕大多數讀者購買圖書會保持不變或者增長,這樣的規模對所有出版商來說都是一個利好消息。這里調查的圖書購買,既包括傳統紙質圖書,也包括電子出版物。

解讀二:從互聯網獲取圖書的讀者過半數

讀者獲取圖書的首要渠道還是去圖書館借書,還有31%的讀者選擇購買圖書。在買書的時候有32%選擇了到網路書店去買紙質的圖書。其中,有個重要數據是網站讀書頻道的閱讀圖書數據增長22%,這也是讀書消費模式的改變,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讀者選擇網上在線瀏覽。同時上網路書店買紙書、網上購買和借閱保真電子書、網路下載免費圖書等形式也得到讀者認可。目前,互聯網已經成為六成讀者獲取圖書的渠道。

解讀三:讀者真正購買的是書的內容

調查數據顯示,可以在電腦上閱讀、復制和粘貼成為讀者購買電子書的主要原因,這個結論說明了其實書的形態不再是最重要的,讀者願意去看和復制,是因為書的內容有價值,讀者真正購買的是書的內容。數據再次印證了消費者未來選擇電子書是一個必然趨勢,同時也可以看到工具書和休閑期刊佔有最大比例。

解讀四:專業閱讀器對讀者買書有促進作用

在專用閱讀器的購買對象方面,有38%的讀者傾向於購買經濟型閱讀器。同時,也有近三成讀者拒絕購買專用閱讀器,這對未來出版電子圖書如何選擇格式或出版印刷跨平台的兼容模式提出了新挑戰。

而擁有專用閱讀器後,有44%的讀者選擇到網上搜索各電子書網站進行下載,這預示著未來電子出版和網站合作將成為重要命題;傾向於到定點網站上下載的會員比例也接近三分之一。而在按張列印的調查中,有78%的讀者都不需要,列印成本較高可能是導致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

電子紙:未來的閱讀會這樣

為什麼人們還是習慣於白紙黑字的紙質閱讀?主要是因為紙質媒體在環境光下閱讀,實現了高亮度,同時反差也大,實現了高解析度,並且還能實現180度的視角。而且,紙張還有手持時可彎曲、文字不會很快消失等優點。所以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對於一些篇幅較長的文件要列印出來閱讀。

人們的習慣也意味著數字出版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需要有一個擁有紙質閱讀一樣舒適效果的閱讀器,然而液晶顯示屏卻是不能代替紙讀物的。從閱讀舒適度來看,電腦屏幕與紙張相比實在是差別很大:液晶屏需要用背景燈,長時間閱讀容易讓眼睛感覺疲勞;而電子書閱讀器通常使用反射型液晶屏,反差程度低,亮度上感覺不夠好。

電子紙就是解決以上矛盾的一種選擇,這種利用電子裝置顯示,而且具有像紙張一樣的高可視性的「電子紙張」能夠盡可能模擬傳統紙質的功能和閱讀體驗。與傳統紙張相比,電子紙最大的特點就是內容不固定,它是可以隨意存取、反復使用的。在電子紙上反復寫入信息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手寫輸入,另一種是通過網路下載刷新內容。它比PDA更輕便,可隨意折疊;比筆記本電腦更便攜,操作也更簡單。只要帶一張電子紙,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像電腦上網那樣,通過網路下載、查閱大量信息。而且因為電子紙顯示幾乎和真的紙張一樣清晰穩定,也不會造成眼睛疲勞。

目前正在開發的電子紙張可單色顯示靜態圖像,其目標就是為了取代紙張顯示。電子紙背景的純白度和文字的清晰度非常高,對比度有的甚至超過了報紙。在易用性方面,電子紙也已經多少能夠彎曲了。為了迎合人們的閱讀習慣,電子紙甚至已經可以做得和真的紙張有差不多的薄厚和外觀。它具有超薄、像印刷物一樣的質感、關閉電源後仍保持顯示狀態的記憶特性,而且由於屬於不需背照燈的反射方式,因此不需要一直通電,也能將內容顯示得清清楚楚。

試想這樣一款新型電子紙閱讀器,不足半毫米厚,還能輕輕彎曲,平時可藏在手機內,要閱讀時拉出即可。而且它更大的優勢在於數字媒體容量大、便於檢索,這樣的使用前景是很誘人的。

目前實現電子紙的技術還採用電泳顯示,分別帶正電和負電的白色顆粒和黑色顆粒在透明液體中運動,通過不同電壓決定浮到表面的是白色或黑色顆粒。當環境光照射時,所有環境光都會被散射或反射回來。通過加大電壓,呈現墨水的感覺。這是簡單的黑白顯示器,能實現甚至超過傳統紙字的高解析度,而且解析度不是由材料本身決定的,是由後面驅動板決定的。

現在的電子紙技術正在從黑白走向彩色,實現可彎曲化,並使電子紙具備交互性。未來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隨身攜帶的電子報紙,可折疊的電子書、電子速記本等都將出現在我們的身邊。

黑白電子紙目前已經實現了產業化,並且擁有傳統紙媒體的特徵。2004年,飛利浦進行了驅動器的集成、系統等工作,並把相應成果在2004年推向市場。

目前的發展趨勢主要是電子閱讀的需求日益增長。人們獲取信息的需求以及要求增強了。電子紙閱讀器將會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大影響:閱讀材料隨時在身邊,及時收到最新報刊,像紙一樣舒適的閱讀,不需要帶很重的書包,下載方便……而且除了閱讀以外,還可以支持手寫。

電子紙技術的應用也會帶來很多社會影響,首先是降低紙張使用,減少樹木使用量;其次是發行運輸費用將大幅減少;第三,電子紙的放大功能也使它更適合老年人和殘疾人閱讀。

可以想像,數字化生活將會因為電子紙的普及翻開嶄新一頁。

讓電子紙更接近紙張

為了避免電子顯示方式的缺陷,也為了迎合人的閱讀習慣,電子紙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首先是文字便於閱讀,要讓人覺得是在純白的紙上閱讀,純白度越高背景越白文字就越清楚;其次是能夠實現關閉電源繼續顯示,因為真正閱讀的時候,可能會需要一個頁面保持一定的顯示時間;第三是顯示器的超輕薄和可折疊,使之接近於紙張。

要實現這些條件,科學家們認為,應該朝三個方向努力。一是實現現有顯示器的超輕薄和可折疊;二是使用列印機和提高紙張列印技術,例如目前正在研究在紙張上塗上特殊的液體,從而使之成為能夠多次改寫的紙張;三是提高能夠復制發光畫面信息的復制技術。

Apabi:未來的出版會這樣

本是「傳統出版+網路技術」產生了圖書網路出版,但二者卻並非是簡單疊加。網路技術對傳統出版的改造正在進行。作為產業鏈條上游環節的網路出版技術服務商,能提供的技術先進程度如何,直接決定其他環節的競爭力強弱。

2000年前後,隨著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讀者對於網路閱讀以及從網上檢索圖書信息的需求日益顯著。同時,圖書館也開始有計劃地建設數字圖書館,利用電子資源為讀者提供服務。這一系列變化促動了出版社與IT技術提供商合作開展網路出版,中國的電子書產業開始萌生。

在隨後一年多里,方正依據國際OEB標准,成功研發了方正Apabi網路出版整體解決方案。目前,方正Apabi已成為領先的電子書傳播平台之一。這都建立在方正Apabi兩項核心技術基礎之上:CEB(版式文件)技術和DRM(數字版權保護)技術。

CEB(版式文件)處理技術能夠將各種格式的文件原版原式地轉化成統一格式,在轉換中真實地保持了原有文件中文字、圖表、公式、色彩等版式和信息,實現高保真的顯示效果。CEB格式數據量小,利於傳輸。CEB技術完全符合OEB標准。數字版權保護技術以一定的計算方法,實現對數字內容的保護,防止數字內容的非授權復制,最終用戶必須得到授權後才能使用數字內容。方正Apabi DRM對電子書、電子報紙、電子雜志、電子文檔等數字內容進行保護,實現數字內容的可控二次傳播,使數字內容使用過程可控、可跟蹤。

與此同時,出版社在向互聯網時代的內容服務提供商轉型的過程中,也在尋求與IT技術廠商合作,拓展網路出版。如高等教育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等。

方正Apabi因為擁有電子書出版傳播技術及平台,最終成為這些出版「大腕」的合作夥伴。方正通過協議形式獲得出版社的書面授權,並取得作者授權,保證了方正推出的每本Apabi電子書的「正版」。

作為網路時代的智能知識庫的數字圖書館,目前已經得到普遍應用。方正與出版社推出的電子書成為這些數字圖書館的重要數字資源。目前,北京大學圖書館、清華大學圖書館等全國520多家高校圖書館,首都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等全國80%以上的省級圖書館及清華附中等1100多家中小學都在應用Apabi電子書或建成方正Apabi數字圖書館。

方正Apabi五大產品系列

1.方正Apabi製作出版軟體

方正阿帕比製作出版軟體,包括兩個部分,即阿帕比轉換軟體和阿帕比編輯軟體。前者是數據轉換工具,可以把用於印刷的電子文檔,轉換為可閱讀的電子書文件CEB。後者可以對CEB文件建立目錄連接,還可以製作eBook的元數據信息。

2.方正Apabi安全發行軟體

經過阿帕比製作出版軟體生成的CEB文件,可以提交到該軟體,自動對提交的CEB文件進行加密,保護電子書的版權,並管理相應元數據。

3.方正Apabi交易處理軟體

該軟體為網上書店提供eBook交易平台,網上書店可以通過該軟體得到eBook下載許可證,並發給讀者。

4.方正Apabi數字圖書系統

圖書館可以從出版社或發行者批量或單獨購買具有版權保護的eBook;讀者通過數字圖書館進行eBook的借、還書。

5.方正Apabi閱讀軟體

可以閱讀CEB、XEB、PDF、HTML、TXT和OEB等文件,實現了讀者購買的電子書與機器硬體的信息綁定。

互聯網:傳統書店的新商機

網路無處不在,其中蘊含著巨大商機,圖書批發和零售業也面臨著新發展。傳統圖書銷售業該如何利用好互聯網呢?我認為,就是要快速發展電子商務,藉助網路優勢來擴大銷售,搶佔新市場。

圖書零售要電子商務化

開拓網上交易,正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人們也正在逐步地接受這種網路營銷的模式。圖書電子商務網站的發展也是一種必然趨勢。圖書是最易實現電子商務的商品,作為圖書零售領域的電子商務網站,更是集易於推廣、易於被公眾所認知、貨品流轉快、資金易回籠等特點於一身,圖書的網路營銷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然而在目前圖書類網站中,傳統書店所佔的份額可以說極其微小。非傳統書店的網站卻占據網上圖書銷售的大部分。在傳統書業里,各大書店也都在積極地籌建和運作自己的網上書店。但作為傳統書店,雖然對圖書經營非常熟悉,但在電子商務運作方面經驗不多,技術水平有限,很難有大的作為。

面對巨大商機,傳統書店的電子商務網站發展取決於兩方面因素,一是時間,二是投入。作為傳統書店,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實體店面、品種齊全、供貨渠道通暢以及物流配送體系的快速高效。而一些非傳統書店由於沒有實體依託,在信譽、備貨上存在著一定瓶頸,這正是給傳統書店的未來留下了發展機遇。

提高知名度 創造新商機

利用互聯網,傳統書店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公布書店信息,塑造企業形象,提高公司的知名度;發布營銷活動、店面布局、地址、電話及路線;增進與讀者溝通互動,及時展開各種調查回饋;展示新品,引導讀者購買等。

以中關村圖書大廈為例,網站開通兩年時間,流量也迅速攀升。目前日頁面訪問量為4萬次,獨立IP訪問量近1萬個。統計結果顯示,上網購買的群體大多為白領和文化人士以及學生,這部分人群有上網習慣和購買力。

在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基礎上,去年中關村圖書大廈與北大方正電子合作,將店面導購的功能和在線閱讀引入網站,這樣不僅豐富了網站內容,同時將店內圖書利用方正網路展示給讀者。使讀者足不出戶就能查閱圖書,並有效引導讀者來店購買。

傳統書店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准確把握商業機會,吸引更多網民到店購書,迎回更多讀者是傳統書店立命的關鍵。

(中關村圖書大廈總經理孟凡洪)

電子書漫談

狹義電子書指的是手持閱讀設備,現在廣義上把數字化的紙書稱為ebook。

電子書給人們帶來很多新的體驗:首先是電子書可以提供詳細的索引和全文檢索功能,可以讓讀者快速、准確、輕松地找到所需部分;其次,電子書不僅保持紙書的原版原式,同時還可以附帶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內容,增加更多體驗,提高學習效果;第三,每本電子書所佔的存儲空間很小,約為4M左右,一張DVD光碟就可以儲存近千本圖書,不僅節約了圖書館空間,而且方便用戶攜帶;第四,電子書內容不易遭到破壞,有利於資料的永久保存。

數字圖書館引發閱讀高潮

我們重視數字圖書館的發展,除了因為它代表先進技術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有針對地彌補所需。

回顧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圖書館,從過去的一間圖書室發展到現在有多間獨立館舍。個人感覺最明顯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多、二老、三少。一多是指我們的舊書多;二老是指我們的人員知識結構老化,以及設備、館舍和電子設備比較老化;三少是指館舍少、資金少、人員數量少,多數館都是3~5人。而信息部門資金少則是遺留問題了,圖書館基本上是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部門。雖然這種情況目前經過各種評估已經得到一定改善,但並非一朝一夕能見效的,我們認為數字圖書館對我們改變現狀有一定幫助。

首先是電子圖書的價格比較低,從資金上可以彌補圖書館資金缺少的缺陷。其次是方正數字圖書館多數採用的是中圖法的分類,我們的工作人員就不用再重復工作,只要把購買拷貝就完成了,非常方便。再有就是拷貝的電子書佔用的是虛擬空間,不用佔用館舍的實際空間。任何一個圖書館也不能做到24小時開館,可是數字圖書館建成了,學生連接網路就可以使用我們的圖書館,這樣就利用數字圖書館擺脫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

就清華附中來說,去年開通了數字圖書館,正式使用到現在有半年時間。我們在開通後發布了消息,指導學生使用。現在我們的熱門書的比例大概佔到了3%到4%,當時購買的是18000種,我們的副本是1本,預約次數是79人次、續借人數是74人次,這個在熱門書里佔到了10%。我們的登陸在線瀏覽的人次是4518次,下載是680多次,導航次數是11000多次,而這還只是在網上發布通知,沒有大規模宣傳。在使用中,我們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每隔一兩個月在網上發布一次消息,每次發布都會引起一次使用小高潮,學生和家長就會前來咨詢。

我們下一步的打算是,與方正一起對老師和學生分別進行培訓,教師培訓還沒有開始,學生已經進行了一次小范圍的培訓。在每個班級我們都選出一名圖書委員,負責圖書館和學生之間的溝通,這一次我們就利用這個圖書委員對數字圖書的推廣工作進行了一下帶動,學生對使用數字圖書館熱情很高。我們同時也取得了學校其他部門的支持,比如我們同方正合作製作了應用短片,學校電教會不定期播放來加深學生印象。對於中小學來說,數字圖書館將來會是很有前途的一項工作。

電子書發展的四大趨勢

趨勢一:紙質書和電子書將多元並存

今天更多的電子書是在PC機、筆記本電腦上閱讀,而接下來移動電子書和手持設備將會迅速發展;隨著技術成熟,同時生產成本降低,有圖像甚至有動畫的多媒體電子書也將日漸流行。而按需印刷則和按頁列印仍然有著旺盛生命力,尤其是一些學術類書籍。

對於閱讀器來說,2006年是在中國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中國將至少有4款閱讀器步入實用,以解決屏幕閱讀不適的問題。這些閱讀器的共同特點是顯示閱讀質量接近紙質,外觀精美,同時價格段涵蓋了從1000元到6000元,能滿足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

趨勢二:圖書館和大眾市場互為促進

通過圖書館市場,培育了大量熟悉電子書的讀者。圖書館的最終讀者是大眾,不管是學生、老師,還是政府官員都是大眾,這樣一來大眾市場對電子書的了解增加,一定會逐漸啟動。反過來大眾讀者對電子書的強勁需求,又會成為圖書館建設電子書的動力,圖書館和大眾市場將互為促進。

趨勢三:出版社推進網路出版

成立專職機構推進網路出版機制的出版社日漸增多。據統計,基本形成網路出版機制的出版社在2003年是6家,2005年為45家,預計2006年會達到80家,2007年將達到180家。

在推進機制建設中,有三個核心要素:專職部門或人員負責;制訂年度出版計劃,包括數量、出版時間、預期收益;與社內考核機制掛鉤。在這三項當中,專職的部門和人員負責是核心要素。

趨勢四:e紙一體化

「e書亦書」,這是書業定位於內容服務提供商的自然結論。在具體產品開發和經營中,電子書和紙書如果一體化運作會產生新的商機。針對「e紙一體化」的趨勢,以電子書和互聯網為技術的「圖書營銷聯盟」日前宣告成立。聯盟定位就是由北大方正Apabi與全國知名出版社、書店和網站共同打造立體化的圖書信息網路,旨在幫助讀者在任何時間和地點方便地獲取圖書。

電子書這樣讀

電子書閱讀的終端設備很多,比如圖中的筆記本電腦、PDA、智能手機等等。

PC和筆記本電腦的優勢在於存儲容量大和內容更新方便。但弱勢也顯而易見,它不具備良好的便攜性,用戶很難實時閱讀。

PDA和智能手機也可以在輔助辦公之餘閱讀電子書,軟體下載也比較豐富,如鼎鼎大名的 iSilo for Pocket PC、eReader等等。只是因為尺寸受限,閱讀也只能偶爾為之。

掌上游戲機PSP和性能強大的超便攜電腦則因其超大屏幕尺寸和不錯的電池續航能力,也成為了閱讀電子書的一項選擇。

手持閱讀器則是在專攻電子書閱讀的終端設備,它凸現了許多紙質圖書沒有的優點,能夠搜索,可以下載、更換圖書內容;還使得電子書脫離電腦,真正成為能隨身攜帶、自由移動的「書」。

『貳』 網路出版資格可行性報告

第一章 網路出版業相關概述 14
1.1 出版相關概述 14
1.1.1 出版的定義 14
1.1.2 電子出版 14
1.1.3 網路出版成電子出版主流 15
1.1.4 數字出版 15
1.2 網路出版相關概述 16
1.2.1 網路出版的定義 16
1.2.2 網路出版的流程 17
1.2.3 網路出版的特點 18
1.2.4 購物出版的類型 18
1.2.5 網路出版的優勢 19
1.2.6 網路出版的意義 20
1.3 網路出版產業鏈 20
1.3.1 四類生態環境要素 20
1.3.2 基礎設施結構體系 21
1.3.3 網路出版商分類 22
1.3.4 網路出版相關標准 23
1.4 網路出版物 24
1.4.1 網路出版物的定義 24
1.4.2 網路出版物的四大特點 24
1.4.3 網路出版物的經濟規律 25
1.4.4 網路出版物的濟學特性 26
1.5 網路出版管理體制和相關法規分析 29
1.5.1 中國網路出版管理機構介紹 29
1.5.2 中國網路出版相關規定介紹 30
第二章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業發展環境分析 32
2.1 2013-2014年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32
2.1.1 2014年中國GDP的增長情況分析 32
2.1.2 2014年中國居民收入與消費情況分析 32
2.1.3 2014年二季度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36
2.2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的行業環境分析 38
2.2.1 2014年中國出版行業發展概況 38
2.2.2 2014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收入規模分析 38
2.2.3 2014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環境分析 39
2.2.4 2014年中國互聯網基礎資源現狀概述 42
2.2.5 2014年中國網民規模迅速增長 46
2.2.6 中國網路融合的演進作用分析 50
2.3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媒體發展現狀分析 52
2.3.1 2014年期刊網路傳播的發展現狀分析 52
2.3.2 2014年手機媒體多元化發展現狀分析 55
2.3.3 2014年中國媒體內容視頻化趨勢形成 56
2.4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的相關政策環境分析 58
2.4.1 《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分析 58
2.4.2 中國50家企業獲得網路出版權 59
2.4.3 《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解讀 60
2.4.4 《標准網路出版發行管理規定(試行)》分析 61
2.4.5 新聞出版總署明確網游出版審批辦法 62
2.4.6 新聞出版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出台 63
2.4.7 《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出台 64
第三章 2013-2014年全球網路出版業發展現狀分析 66
3.1 全球網路出版的發展歷程分析 66
3.1.1 全球網路出版的技術起源分析 66
3.1.2 網路出版電子商務運營的開啟分析 69
3.1.3 全球網路新聞媒體的崛起分析 69
3.2 全球網路出版發展現狀分析 71
3.2.1 全球電子閱讀的興起 71
3.2.2 全球網路出版的興盛和發展現狀 72
3.3 2013-2014年全球主要國家網路出版發展現狀分析 72
3.3.1 2014年美國公布網路出版廣告格式 72
3.3.2 2014年美國電子書市場規模分析 73
3.3.3 美國兩大網路出版商贏利模式分析 74
3.3.4 英國網路出版商看好市場前景 80
3.3.5 英國出台法案打擊網路盜版引發爭議 80
第四章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發展態勢分析 82
4.1 中國網路出版業的發展概況 82
4.1.1中國網路出版業發展歷程分析 82
4.1.2 2014年中國數字出版發展概況 83
4.1.3中國網路出版發展的特徵分析 84
4.1.4 中國網路出版分類發展現狀分析 85
4.1.5 網路出版將成為5W出版 87
4.2 網路出版對傳統出版業的比較優勢分析 88
4.2.1 傳播模式的比較優勢 88
4.2.2 讀者、廣告和資金市場的比較優勢 88
4.2.3 出版流程的生態環保優勢 89
4.2.4 發行工作的比較優勢 89
4.2.5 盈利模式的比較優勢 90
4.2.6 設置結構的比較優勢 91
4.3 中國網路文學與網路出版業的相互影響分析 91
4.3.1 網路文學相關概述 91
4.3.2網路文學與出版接軌成為主流趨向 91
4.3.3傳統出版業開始融入網路文學領域 92
4.3.4網路文學出版業步入規模化時期 93
4.4 中國網路出版產業的市場競爭分析 96
4.4.1 中國網路出版產業的上下游競爭格局分析 96
4.4.2 2014年中國數字出版全面進軍海外市場 98
4.4.3 2014年中國數字出版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99
4.4.4 2014年中國主要出版集團競爭策略分析 99
4.4.5 中國網路出版競爭趨勢分析 101
4.5 中國重點省市網路出版業概況 102
4.5.1 上海網路文學出版市場發展搶眼 102
4.5.2 北京市推進網路出版原創 102
4.5.3 人教社網路教材在粵落戶 103
4.5.4 江西省數字出版市場發展分析 104
4.5.5 四川省手機報網路動漫納入出版業統計調查 104
4.6 中國網路出版版權保護發展現狀分析 105
4.6.1 網路出版常見的侵權行為介紹 105
4.6.2 網路出版版權保護現狀 106
4.6.3 網路出版版權保護發展趨勢 108
4.7 中國網路出版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分析 109
4.7.1 網路出版中的客觀制約因素分析 109
4.7.2 網路出版中的主觀制約因素分析 110
4.7.3 中國傳統出版商向網路出版轉型的策略分析 111
4.7.4 網路圖書出版的創新路徑分析 114
第五章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業的盈利與運營模式分析 117
5.1 網路出版的七種盈利模式分析 117
5.1.1 電子書 117
5.1.2 檢索咨詢 118
5.1.3 網路平台直接發布 119
5.1.4 讀者交友社區 120
5.1.5 多媒體數字平台 121
5.1.6 線下增值服務 122
5.1.7 為移動終端提供內容 122
5.2 網路出版網站的經營模式分析 124
5.2.1 網路出版網站的基本類型及特點 124
5.2.2 中國網路出版網站的發展進程 125
5.2.3 專業網路出版網站的經營模式分析 126
5.3 網路出版的傳播特點分析 127
5.3.1 「比特敘事」為主流 127
5.3.2 傳播形式多樣化 128
5.3.3 互動傳播為中心 128
5.3.4 小眾傳播的自主性 129
5.4 網路出版的營銷策略分析 131
5.4.1 內容產業與網路出版的關系分析 131
5.4.2 網路出版營銷的需求變化 131
5.4.3 基於內容服務的網路出版營銷策略分析 132
第六章 2013-2014年中國電子書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35
6.1 2013-2014年電子書(e-book)相關概述 135
6.1.1 電子書(e-book)與電子閱讀器 135
6.1.2 電子書(e-book)的功能和格式 136
6.1.3 電子書(e-book)的優勢分析 136
6.2 2013-2014年中國電子書(e-book)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37
6.2.1 電子書(e-book)的發展歷程分析 137
6.2.2 電子書(e-book)網路工具的發展現狀 138
6.2.3 中國電子書(e-book)發行規模分析 138
6.2.4 中國電子書版權保護現狀分析 139
6.3 2013-2014年中國電子書閱讀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40
6.3.1 2014年中國電子書閱讀器市場規模分析 140
6.3.2 中國電子書閱讀器主流產品及產業鏈分析 141
6.3.3 2014年中國手機電子書流行的影響分析 143
6.3.4 未來電子書閱讀器發展趨勢分析 144
6.3.5 電子閱讀器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 145
6.4 2013-2014年中國電子書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147
6.4.1 亞馬遜和索尼「終端+內容」案例分析 147
6.4.2 三網融合背景下電子書產業各方受益者分析 150
6.4.3 中國電子書產業產業鏈受益方分析 151
6.4.4 2014年中國電子書市場終端廠商模式分析 152
6.4.5 2014年中國電子書市場運營商主導模式分析 152
6.4.6 2014年中國電子書市場內容商主導模式分析 153
6.4.7 2014年中國電子書內容市場各方競爭力分析 154
6.4.8 2014年中國電子書行業進入發展期 155
第七章 2013-2014年中國網路期刊雜志出版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57
7.1 網路期刊概述 157
7.1.1 網路期刊的定義 157
7.1.2 網路期刊的分類 157
7.1.3 多媒體網路期刊的特點 158
7.1.4 網路期刊的優勢分析 159
7.2 2013-2014年中國網路期刊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60
7.2.1 中國網路期刊的發展歷程 160
7.2.2 中國期刊網路出版的形式分析 160
7.2.3 中國網路期刊出版市場規模分析 161
7.2.4 中國網路學術期刊出版模式分析 161
7.2.5 中國學術期刊和大眾期刊出版商經營現狀分析 162
7.2.6 中國科技期刊網路出版概況 163
7.3 2013-2014年中國網路期刊出版業SWOT分析 164
7.3.1 中國網路期刊出版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164
7.3.2 中國網路期刊出版業面臨的威脅分析 165
7.3.3 中國網路期刊市場發展機遇分析 166
7.3.4 中國網路期刊出版業的產業策略分析 167
7.3.5 中國網路期刊出版業的運營策略分析 168
7.4 2013-2014年中國網路雜志的發展現狀分析 170
7.4.1 網路雜志的定義及特點 170
7.4.2 網路雜志的發展歷程分析 171
7.4.3 網路雜志的三種分類 171
7.4.4 中國網路多媒體雜志的市場表現分析 172
7.4.5 網路多媒體雜志廣告的特點分析 173
7.4.6 中國四大網路互動雜志平台的比較分析 174
7.4.7 網路雜志商業模式分析 180
第八章 2013-2014年中國手機出版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81
8.1 手機出版概述 181
8.1.1 手機出版的定義 181
8.1.2 手機出版的范疇 181
8.1.3 手機出版業務產業鏈 182
8.1.4 手機出版價值產業鏈 183
8.2 2013-2014年中國手機出版的運營現狀分析 184
8.2.1 中國手機出版產業運營模式分析 184
8.2.2 中國手機出版盈利模式分析 186
8.2.3 中國手機出版的目標用戶分析 186
8.2.4 手機出版與傳統出版的合作模式分析 187
8.2.5 中國啟動《手機出版標准體系》制定工作 191
8.3 2013-2014年中國手機閱讀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91
8.3.1 手機閱讀定義及分類 191
8.3.2 手機閱讀產業鏈 192
8.3.3 2014年中國手機產業鏈發展現狀分析 193
8.3.4 手機閱讀盈利模式分析 199
8.3.5 2014年中國手機閱讀發展動態分析 200
8.3.6 2014年中國手機閱讀市場主體競爭力分析 202
8.3.7 中國手機閱讀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205
8.4 2013-2014年中國手機游戲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06
8.4.1手機游戲產業鏈及收費模式 206
8.4.2中國手機游戲盈利模式分析 209
8.4.3 2014年中國手機游戲市場規模分析 210
8.4.4 2014年中國手機游戲用戶規模分析 210
8.4.5 中國手機游戲市場特徵分析 213
8.4.6 2014年中國手機游戲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215
8.4.7 2014年中國手機游戲市場成熟度分析 216
8.5 2013-2014年中國手機報市場發展動態分析 216
8.5.1 手機報產業鏈及運營模式分析 216
8.5.2 手機報盈利模式分析 217
8.5.3 手機報的特性分析 218
8.5.4 中國手機報發展歷程分析 219
8.5.5 2014年中國三大運營商手機報市場現狀分析 220
8.5.6 2014年中國手機報市場發展特色分析 221
8.5.7 中國手機報市場推廣現存問題及策略分析 222
8.6 2013-2014年中國手機出版其它細分市場發展概況 224
8.6.1 中國手機小說市場發展概況 224
8.6.2 中國手機雜志處於市場發展初期 225
第九章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其他細分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27
9.1 2013-2014年中國網游出版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27
9.1.1 網路游戲與網路游戲出版的概念 227
9.1.2 網路游戲出版物的概念 228
9.1.3 2014年中國網路游戲出版產業規模分析 229
9.1.4 中國網路游戲出版自主研發實力分析 234
9.1.5 《魔獸世界》事件的影響分析 235
9.1.6 中國啟動網路游戲出版「兩大工程」 236
9.1.7 新聞出版總署責令停止非法運營網路游戲 237
9.1.8 中國出版集團的動漫發展現狀分析 238
9.1.9 中國民族網路游戲出版產業的發展思路分析 240
9.2 2013-2014年中國網路音像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41
9.2.1 2014年中國在線音樂出版市場分析 241
9.2.2 2014年中國網路視頻發展現狀分析 244
9.2.3 中國民營網路視頻出版市場競爭激烈 246
9.2.4 中國視頻網站版權戰升級 247
9.3 2013-2014年中國其它網路出版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49
9.3.1 中國網路報紙的分類及發展現狀 249
9.3.2 中國網路地圖出版管理體制及技術分析 249
9.3.3 中國網路教育出版市場發展現狀及策略分析 251
9.3.4 2014年中國博客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54
9.3.5 中國博客和播客市場管理將規范 255
9.3.6 微博客的出現和發展現狀分析 255
9.3.7 微博成為中國最熱門的網路應用 256
9.3.8 微博客的傳播優勢分析 257
第十章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相關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259
10.1 網路出版物的製作流程分析 259
10.1.1 網路出版物的製作特點分析 259
10.1.2 網路出版物製作的流程 259
10.1.3 網路出版物開發人員的構成 262
10.2 電子書實現技術及電子書閱讀軟體分析 262
10.2.1 電子書實現技術簡介 262
10.2.2 電子書主流技術E-ink電子墨水介紹 263
10.2.3 電子墨水技術的市場化應用分析 265
10.2.4 E-Ink顯示技術產品特點分析 266
10.2.5 2014年三大主流手機電子書閱讀軟體比較分析 266
10.3 網路電子雜志設計製作技術簡介 270
10.3.1 主流電子雜志製作軟體介紹 270
10.3.2 電子雜志的個性化設計軟體介紹 271
10.3.3 電子雜志製作的整合技術分析 271
10.4 網路出版環境下的網路編輯發展現狀分析 272
10.4.1 中國網路出版編輯從業人員概況 272
10.4.2 網路出版對網路編輯的要求分析 272
10.4.3 網路出版環境下網路編輯的特點分析 273
第十一章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業重點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276
11.1 時代出版 276
11.1.1 企業簡介 276
11.1.2 2014年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276
11.1.3 公司網路出版行業子公司介紹 278
11.1.4 2008-2014年公司手機動漫雜志《移動漫》經營情況分析 279
11.1.5 公司引進網路化英語同步教材 280
11.1.6 皖版漫畫《魔術筆記》電子書出版 280
11.2 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 281
11.2.1 企業簡介 281
11.2.2 2014年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283
11.2.3 2014年盛大網路業務協同發展分析 284
11.2.4 盛大文學籌備出版手機小說圖書 285
11.2.5 盛大網路與中國網路電視台展開全面戰略合作 286
11.2.6 盛大文學收購榕樹下和瀟湘書院 286
11.2.7 盛大文學「一人一書(OPOB)計劃」與「雲中圖書館」分析 287
11.3 漢王科技 289
11.3.1 公司簡介 289
11.3.2 2014年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289
11.3.3 漢王電紙書市場份額分析 291
11.4 網易公司 292
11.4.1 企業簡介 292
11.4.2 2014年網易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293
11.4.3 2014年網易網路游戲發展現狀分析 294
11.5 中青寶網 295
11.5.1 公司簡介 295
11.5.2 2014年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296
11.5.3 中青寶網游出版核心競爭力分析 297
11.5.4 2014年公司經營計劃 298
11.6北京完美時空網路技術有限公司 299
11.6.1公司簡介 299
11.6.2 2014年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01
11.6.3 完美時空旗下文學網站介紹 303
11.7 人民教育出版社 304
11.7.1 企業簡介 304
11.7.2 人教社《英語(新目標)》網路教材上市 304
11.7.3 人教社「英語互動Q學堂」網路教材特點分析 305
11.7.4 人教社網路教材被列入「十一五」規劃課題 306
11.8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307
11.8.1 企業簡介 307
11.8.2 外教社電子和網路出版產業概況 308
11.8.3 外教社網路出版物情況介紹 308
11.8.4 外教社手機網站正式開通 310
11.9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術有限公司 311
11.9.1 企業簡介 311
11.9.2 方正阿帕比電子書發展現狀分析 313
11.9.3 方正阿帕比網路出版技術應用現狀分析 313
11.10 其他企業介紹 314
11.10.1 鳳凰集團 314
11.10.2 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 315
11.10.3 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316
11.10.4 龍源期刊網 318
11.10.5 空中網 320
第十二章 2015-2020年網路出版業的前景與趨勢預測 324
12.1 2015-2020年中國網路出版業發展前景分析 324
12.1.1 中國網路出版業與傳統出版將共存互補 324
12.1.2 中國網路出版產業鏈整體化發展前景分析 325
12.1.3 中國學術文獻網路出版市場潛力無限 326
12.1.4 中國手機網路游戲發展前景分析 329
12.1.5 微博客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330
12.2 2015-2020年中國網路出版業發展趨勢預測 331
12.2.1 網路出版的出版主體將變化 331
12.2.2 網路出版版權問題將解決 332
12.2.3 網路出版物價格將上漲 332
12.2.4 網路出版技術上將有突破 332
12.2.5 網路出版物存儲介質多樣化 333
12.2.6 相關產業的融合趨勢 333

『叄』 電子書的發展歷史

電子書是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反展而誕生的一種數字書籍形式。任何一種事物產生都是有原因的,下面就介紹一下電子書的產生背景和電子閱讀的開發現狀。

[編輯]電子書的產生背景
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讓全世界的人們提前很多年享受到虛擬網路世界給人們帶來的幸福與快樂,信息的快速傳遞和思想情感的充分交流是IT和Internet給人們帶來最為美好的一面。但是IT和Internet經濟的泡沫,卻讓過早的享受這一切的人們也付出了代價,尤其是使投資者們損失了巨額的資金。

當帶有許多泡沫的網路大潮退卻的時候,人們發現海灘上還留下了電子郵件,資訊的快速瀏覽和尋找,聊天和免費的互動娛樂,除了這樣幾件東西以外,還有另外一件東西,那就是電子書。電子書簡介,請參見條目:電子書

網路的存在,無疑會使傳統的精神文化產品受到沖擊。人們歡迎電子書,但是電子書卻不能違背產業發展的規律,也不能無視資本的力量。不然我們絕對不會看到:現在所有新出的「書籍、雜志和報紙」原本都已經數字化了,可就在面向讀者的最後一關——出版,沒有將「數字化」進行到底,仍舊使用的是紙張。如果說,這是由於技術的原因而不能實現以電子顯示的方式進行大眾閱讀,那麼這顯然不是正確的回答。

[編輯]電子書閱讀器具的開發現狀
美國
l 、Microsoft PC機操作系統及工具軟體王國的事實上的統治者,同時憑借內容格式和經營閱讀平台方面的技術優勢,期望通過eBook產業闖入經營內容的王國。 2、 Gemstar 美國新聞集團為主要股東的NSDAQ上市企業,准備在IPG和eBook方面找到未來消費類電子產業中最具發展力的增長點,並於1999年徹底的收購了美國ebook閱讀器最著名的兩家公司Rocket Book 和SoftBook. 在專用閱讀器方面准備實行技術壟斷控制。 3、HP&Adobe HP無疑是IT公司中的佼佼者,尤其在列印機語言方面HL已基本形成了業界的標准。而Adobe公司以PS語言與之抗衡,特別是其網路上的PDF格式更加著名,目前60,70%以上的西文電子文檔都使用該格式。這兩家公司豈能放棄eBook方面的積累優勢,都投入巨資,希圖佔領未來的肥沃市場。4、 Franklin 美國著名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品牌,且擁有自己的內容渠道,但其ebook的形象是稍大一點的PDA形象ebookman,目前出貨量在美國號稱第一,但年出貨量仍然小於10萬台。

日本
l、 Toshiba(東芝) 憑借著其綜合的優勢,在非揮發超大容量存儲器、數字版權處理、存儲卡和顯示技術方面頻頻出大手筆,據說在ebook閱讀器方面也投入了巨資開發。
2、 Sony(索尼) 在許多的電子類終端產品都有長線的投資,其在PS2方面的成功,使得全世界的業內人士清楚的看到,沒有系統、內容和運營的全面服務,很難在未來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Sony在ebook產品所涉及部分大舉投資,是其本能的反應。 3、 MEI(松下) 松下SD卡全系列技術和盟員的出台,不但在版權和半導體技術上進行了集成,而且在盟員的聯合和新品的開發上都採取了全新的模式,可謂出手不凡。e平台方面的全面投入,使得他在未來的經營中取得了綜合優勢,ebook已經被松下聚焦為重中之中的旗艦產品。

中國
l、 (港台)漢文化傳信 香港上市公司,中文倉吉輸入法的發明人朱邦復為整體的領軍人物,協同人民教育出版社大力開展中文學生課本的工作,理念宏達、手筆龐大,核心技術為字型檔、操作平台和中文MCU.
2、北大方正 依據多年來,在華文出版界和報界的排版系統和相關設備的行業優勢,大舉進攻網路出版,並搶占內容格式(CEB與XEB)方面的制高點,以形成事實上的標准,目前主要的戰略是:廣泛與出版界聯合,建立網路出版的依託平台,同時密切與國內外的硬體閱讀器廠商合作。
3、南開津科 專心致力於電子書閱讀器具的研發,生產「翰林電子書」,廣泛與網路出版、傳統出版商合 作,重點突破閱讀器具與版權控制的瓶頸,為形成新型的產業構築堅實的基礎。
4、遼寧秦通 遼寧出版集團與美國矽谷一家公司合資,其「掌上書房」,主要仿製Rocket Book,缺乏可競爭的技術核心,運營思路是內容和閱讀器一起上。
5、 湖南遠景科技 整體思路和概念十分類似一Rocket Book, 內容有湖南出版集團的支持。
6、北京伯通 推出主要針對中小學市場的「綠色電子書包」,其實是擴大的PDA,技術主要來源於台灣的PDA廠商。

『肆』 電子書發展的趨勢

電子書是代替不了傳統書 ,但電子書有它的優勢,比如搜索句子方便快捷等等。我現在就更喜歡電子書了

『伍』 電子書的發展趨勢

全球電子書包技術問題完全不足以成為最大的障礙,據了解,電子書包在版香港以及新加坡權發展要比國內更快一些,並且除了儲存、記載和閱讀功能之外,還配置了作業、課本和字典電子卡功能,並能跟地球上任何一個地區的學生進行交流,這也充分說明了電子書包在不久的將來完全有可能帶來一場全球性的教育革命,並以日新月異的姿態成為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的中流砥柱。
電子書包具備極大的市場潛力。據統計,我國在校學生已近3億,在這個龐大人群背後,存在廣闊的市場前景,市場商機巨大,大批自主創新企業正加大研發力度,謀奪數千億元的電教市場大蛋糕。紅棗、漢王科技、聯想、英特爾、索尼、松下、惠普、微軟等等……各企業紛紛推出自己的相關產品,而巨大的市場正吸引著更多企業進入!

『陸』 電子書包的教育應用展望有哪些

電子書包的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

隨著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獲取、傳遞、處理、再生和利用的能力大大加強。電子書不再是紙質教材的簡單數字化,而是除閱讀、批註功能外,可以用聲音、視頻、動畫等多媒體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詢功能,按需拉送大量針對性強、能及時反饋指導、可自主生成的智能練習,能進行問題積累、錯題收集、資源及時更新的學習工具。
電子書包是若干電子書按照科學的結構整合而成的教學資源包,包含教學需要的教材、教輔、工具書等。由於其特有的功能,引發的學習革命必將顛覆紙質教材,成為學習的主要工具。

一、電子書包的成長之路
1999 年,新加坡政府在德明中學試用了163個電子書包;2001年,馬來西亞教育部在吉隆坡及周邊地區的200所中小學試驗推廣電子書包;接下來是我國,在北京、上海等4個城市試用第一批電子書包,這個階段電子書包的硬體基本上是基於PDA的。
2009年6月,美國加州州長阿諾·施瓦辛格計劃分階段讓州立的各級學校舍棄傳統紙質課本,轉而讓學生使用電子書包;無獨有偶,據新加坡《聯合晚報》報道,馬來西亞登嘉樓州政府向州內324所小學的2.5萬名五年級學生免費提供電子教材;2009年7月下旬,漢王科技聯合英特爾,推出了一款專供學生使用的「漢王電子書包」,它是基於電子墨水技術的。
2012年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新一代電子書包Tapkid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它專為學生訂制,真正做到了將外觀、便攜、堅固耐摔和電池耐用完美結合在一起,為了堅固耐摔還內置了鋼架,甚至配備了美國軍用玻璃,能經受千次5公斤重力碰撞,對於生活中的意外掉落或運輸過程中的跌落,完全沒有問題。

二、電子書包的市場現狀
目前,電子書包的硬體多用平板電腦或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支持彩色、多媒體,但長時間閱讀損傷視力;電子閱讀器使用的E-ink技術,與其他顯示技術相比,電子墨水的反射率和對比度較佳,克服了液晶顯示的背光及強光下難以閱讀的問題,具有紙上墨水一樣的閱讀能力,適合長時間閱讀,且能耗低,是圖文並茂書籍最好的閱讀器,但不支持彩色和多媒體播放;此外,還存在不夠堅固、手寫反應遲緩等問題。
正在實施的「班班通」項目,將讓每個教室都能接入校園網,都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基於3G、WiFi、WiMax技術的「無線校園」「無線城市」也在建設中。但接入網路的教室,幾十個學生同時上網,網路擁塞現象比較嚴重。
網路教學資源眾多,可針對性、實用性、系統性、科學性的數字化學習平台還有待搭建完善。
總之,目前很多國家並沒有走到全部普及電子書包的程度,基本處於試驗的初級階段。

三、電子書包的發展歷程
電子書包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可能等所有條件都具備,同步推開,必然有一個不斷研究、不斷完善、不斷推廣的過程:
1.共謀電子書包大業
教育系統擁有大批教育教學專家,是電子書包的策劃者和使用者;教育出版社擁有大量教學資源版權以及組織開發教學資源的優勢;而IT業憑借其技術優勢,在教育信息化浪潮中,他們攜手進軍電子書包市場,共謀大業。
2.研發理想的電子書包硬體平台
目前,電子書閱讀器屏幕的技術有電子紙技術、LCD和CRT等顯示技術。現在的LCD和CRT顯示器屬於發散型顯示設備,自身發光,即使在光線暗淡的條件下也可以正常使用,但是,隨著環境光強度的增加,提高了黑色素的亮度並降低了對比度,這種顯示器的顯示效果就不那麼令人滿意了;電子紙技術屬於反射型顯示設備,是通過反射環境光來顯示圖像的,圖像的亮度會根據環境光線的強度改變,對比度也會隨之變化,所以電子紙技術無背光,全視角保障其閱讀體驗與傳統紙張閱讀幾乎無異,適合各個角度閱讀,無閃爍、無輻射,且不受強光影響,使用戶在戶外一樣能夠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其顯示效果完全可以媲美普通紙質印刷品。
通過努力,將研發出理想的電子書包,具有不傷視力、堅固耐摔、低能耗、低成本等特點,顯示屏幕支持彩色和多媒體播放,具有電子紙的閱讀體驗,較好地滿足「信息瀏覽」「存儲和檢索」「屏幕點擊和書寫」「標注、書簽與筆記」「方便錄入、准確識別復雜的公式」等學習的需要。
3.制定相關行業標准
目前,電子書包的硬體及電子書的文件格式都沒有統一的行業標准,為了商業利益,硬體製造商和出版商各自開發專有閱讀器和文件格式,導致從一家網路書店買來的電子書,基本上沒有可能在其他電子書閱讀器上使用。從長遠發展來看,標準的不統一不但會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更重要的是會嚴重製約電子書包的發展。
從國外的案例來看,標準是「打」出來的,不是統一出來的。格式最終一定是開放好、統一好,為此,激烈的標准戰會一直持續到能作為標準的電子書包出現,然後在主管部門協調下,根據國家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的規定,由標准化技術委員會負責組織相關企業、機構一起協商制定能使大家利益共享的標准,最終由國家來頒布。
4. 搭建完善的信息化教學環境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路。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充分利用優質資源和先進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現有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加快終端設施普及,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重點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基礎建設,縮小城鄉數字化差距。加快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傳輸網升級換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標准,促進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可見,完善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在不久的將來建設完成。
5.建設豐富的數字化學習資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加強網路教學資源體系建設。引進國際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網路學習課程。建立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創新網路教學模式,開展高質量高水平遠程學歷教育。繼續推進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使農村和邊遠地區師生能夠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經過一段時期,將建成具有實用性、系統性、科學性,能滿足各級各類學校師生使用的豐富數字化學習資源。屆時,教師參考伺服器端的教學資源,利用自身電腦上的工具軟體設計教案、製作課件,從智能題庫中精選課堂和課後練習。上課時利用管理系統,調控課堂教學,當需要學生統一觀看視頻動畫、點評學生練習時,老師用管理系統監控每個學生的電子書包;當需要學生自己學習時,學生邊瀏覽教材邊用手寫功能作批註及完成練習,保存為圖片格式,真實地展現學生的完成情況,並很好地解決理科特殊符號快速錄入的問題;老師還可以通過該網路收發作業以及家校互動等。
以上幾方面,任何一點突破都將促進電子書包的發展,電子書包將走過紙質書與電子書包共存,到只有電子書包的過程,而電子書包的內容又將從紙質書的簡單數字化,到根據教學需要,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在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選擇合適媒體,選用恰當的呈現方式,開發優質教育資源。當軟、硬體都適合學生學習使用時,將替代紙質書,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工具。

(1)市場應用概況
據了解,2012年初,教育部下發了《關於開展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的通知》,全國有多個省市開展了「電子書包」的試點,深圳市福田、南山、寶安、龍崗等區有十多所學校已經開始試點。
目前深圳市公辦中小學100%建成校園網,100%教室配備多媒體信息終端,學生人機比達到4.7:1,教師人機比達到1:1。到2015年,深圳市中小學生人機比要達到4:1。
「無紙教學」時代的到來,已經越來越清晰地顯影在全球范圍。站在世界教育裝備市場的高度來看,電子書包面臨的不只是國內數以千億計的產業潛力,而是全球勢必迅速壯大、不可估量的燦爛前景;同時,電子書包所面臨的產業競爭也不只是國內廠商的鼎足爭雄,而是全球范圍內的群雄逐鹿。正因此,電子書包廠商的企業願景規劃、技術研發、競爭策略都應有更為國際化的開闊思維,迎接全球化的電子書包時代,把握企業走向。
而作為課堂最新型教案,電子書包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它具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尤其是個性化學習。但就目前來說,即便是紙質教材等被電子書包收入囊中,但傳統的紙質教材並沒有消失,還是繼續伴隨著學生的學習。此外,學生的作業量也並沒有因此減少,教輔書也同樣沒有減少。「在中考和高考這兩根指揮棒下,要想通過電子書包來實現減負,實在很難」。因此,電子書包只能作為學習工具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提高學習效率。
(2)電子書包應用趨勢及問題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平板電腦以移動性、方便易攜帶成為新寵,隨著國家對教育信息化也越來越重視,將電子書包應用於教學當中並推廣開來,已經擺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時代選擇。電子書包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給教育課堂也帶來了很多創新。
雨後春筍光速「侵蝕」教育課堂
外研社的副社長沈立軍接受采訪時就表示,「電子書包」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一個方向,有了這些先進的手段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外語發音的練習,不同學生的層次不同,也可以通過這些媒介實施分類教學,是有一定的好處的。但是沈立軍認為,不管利用iPad還是其他的媒介,都只是一種技術手段,並不能取代所有的教育環節。
南京一家文化企業表示,電子書包一旦進入普及軌道,其帶來的市場將是以數百億元計的。據統計,中國有37.4萬所中小學校,1.9億中小學生,3.2億在校生。2011年中國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
「以電子書包先從城市的中小學校普及推算,則至少有0.95億學生將成為其用戶,假使電子書包的平均價格為1000元,整個市場規模也將達到950億元之巨,再加上相關配套產品的銷售,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書包市場。」江蘇春雨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喜憂參半電子書包前路漫漫
從2001年國家就提出推廣電子書包,到如今11年過去,電子書包仍然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階段,電子書包並沒有迅速的在全國推廣開來,雖然國家十二五規劃里對教育信息化作了明確指示,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也不斷有電子書包試點的消息傳出,但是由於電子書包行業標准不統一、傳統教學觀念的轉變挑戰、針對學生、教師應用的培訓問題、價格費用問題、用電、質量等問題、數字化教學資源問題等問題,參與到這個領域的企業可謂是良莠不齊,因此,這也是電子書包推廣到教學當中的一大挑戰。
在中國教育研究網發起的投票調查顯示,78.1%的人不贊成在中小學普及「電子書包」。用iPad上課這個新生事物,雖然有很多便捷之處,但是並沒有得到大多數家長的認可。
數據顯示,2011到2012學年,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37.38%,初中生為69.59%,高中生為81.08%。

電子書包及其教育應用研究

文章界定了電子書包的概念,分析了電子書包的系統構成、功能特點以及應用的基礎與條件,探討了電子書包的教育應用模型,並對電子書包的應用案例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電子書包:祝智庭 硬體設備(攜帶型學習終端)、教育教學系統功能架構(個人學習環境)
電子書包是一種具有閱讀電子課本、管理學習資源、記錄個人學檔功能,具備支持各種有效學習方式的個人學具和互動式學具,具有信息處理能力和無線通信功能的個人攜帶型信息終端。
學習資源包括課程庫、學習工具庫、試題庫、教育游戲庫等教育教學資源,以穩態、固態、動態等三種形態呈現。其中,穩態資源由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提供,如電子教材;固態資源內置於電子書包,如計算器、字典、教學工具等;動態資源是指通過服務平台獲得的學習資源,如試題庫、課外閱讀資料、家庭教育資源、社會教育資源等。
(三)功能與特點
電子書包除了具有移動媒體的基本功能之外,其教育教學功能主要包括: 課堂同步教學與筆記功能、教學管理與評價功能、學習記錄與跟蹤功能、「家—校—社」協同互動功能、學具管理與應用功能等。
電子書包的主要特點如下:
1. 學習終端的便攜性、移動性
2. 學習資源的多媒化、微型化、多元化
微型化是指資源設計逐步向片段化、微型化發展;多元化是指電子書包不但擁有學校教育資源,還擁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資源。
3. 支持服務的多樣化、個性化
目前,電子書包資源建設主要以學校教育資源為主,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資源較為匱乏。與終端研發和資源建設相比,服務平台建設相對滯後,未能很好地滿足家庭、學校和社會等三方的個性化需求。
電子書包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包括課堂教學應用、校園活動應用以及教學管理與評價。
(1)課堂教學應用
教師利用電子書包進行課堂同步教學,即時捕捉學生學習動向,調整教學組織;利用電子書包的教學
評價功能,教師在線發布並批改習題,實現課堂即時評價。學生可以在教師引導下,根據學習主題,利用電
子書包豐富的數字化學習資源與學習工具,進行小組協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2)校園活動應用
利用電子書包的移動便攜性,學生在校園中開展以行動為導向的體驗學習和探究學習。校園活動一般以小組形式進行,活動小組攜帶電子書包走出教室,利用電子書包採集數據,通過無線網路與教師、同學交流,最後進行成果展示與評價。
(3)教學管理與評價
電子書包可提供教學內容的分類存儲服務,根據教師提供的知識庫,對學生提交的作業和試卷自動完成批閱,實現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統計,如錯題統計、學習進度控制等,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習進度,並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
案例:
1、教師藉助電子書包豐富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聯系現實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組建協作小組並制定計劃、明確分工;師生回歸生活,進行校園體驗———認識校園植物,如校園植物識別、校園植物測量、校園植物標本製作。在校園體驗過程中,學生藉助電子書包採集校園中植物的相關數據,利用網路資源進行植物識別;同時,可以通過電子書包服務平台與教師、同學交流,分享學習體驗。
電子書包在基於主題活動的家校協同教學中
的應用
2、本案例是在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第三單元「花錢的學問」專題中,探索電子書包在基於主題活動的家校協同教學中的應用, 其模式如圖3 所示。該專題分為「家庭小賬本」、「錢該怎樣花」、「做個聰明的消費者」三個主題,涉及父母的工作、家庭收入與開支、花錢的原則、購物的場所、購物的技巧、消費者權益的維護等社會經濟生活方面的內容。在基於主題活動的家校協同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與家長的協同指導下,通過參與家長訪談以及家長協助的社會調研等活動,體會父母掙錢的不易,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和理財理念,掌握一定的消費常識與技巧。
(1)確定主題,設計方案
教師根據主題活動教學內容選擇若干備選主題,並發布到服務平台。家長查看平台信息,向教師提出
反饋意見,共同協商,確定主題,並共同設計主題活動教學方案。
(2)創設情境,明確任務
教師以生活中真實場景來創設情境, 引入主題;學生感知情境,產生疑問。如「家庭小賬本」主題活動
中,教師利用電子書包中豐富資源創設商場購物的生活情境,提出「買東西的錢從哪裡來? 」的問題,引入家
庭收入和開支這一中心主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明確學習任務,並將學習任務和活動指導手冊發布到平台
中; 家長根據指導手冊指導學生制定主題活動方案。在此過程中,學生、家長可以利用電子書包與教師溝
通交流。
(3)家長協助,開展活動學生按照主題活動方案進行社會調查,家長協助學生活動。在此環節中,利用電子書包記錄學生主題活動過程,並發布到服務平台。同時,家長、學生可以針對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教師溝通,以便學生的校外主題活動順利開展。
(4)小組合作,分享交流校外主題活動完成後,學生回歸課堂。教師引導學生分組交流,分享與家長進行主題活動的經歷和收獲,並派代表匯報活動成果。教師及時提供指導,引導學生從活動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升華情感。
(5)總結評價,共享收獲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主題活動的收獲, 反思不足,並將活動成果發布到服務平台。家長通過平台了解教學活動過程及學生活動成果,評價教學活動。本案例中電子書包在家校協同教學中發揮了情
境創設、知識建構、協作交流和評價反饋等作用,家校協同教育的層次由教師與家長互通學生的學習成績、
學習表現等上升到互通學生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成果等,深化了家校協同的效果。

『柒』 有沒有關於中國電影發展的電子書

中國電影百年(上、下編):1905-2005.txt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295690.html?retcode=0

直接點擊回就能下載了答

『捌』 關於日本經濟發展史的電子書誰可以提供一下啊~

免費在線觀看《大國崛起》和下載《大國崛起》的全部解說詞
http://finance.cctv.com/special/C16860/01/index.shtml

日本真正的崛起之迷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萬夫曾經指出:「從明治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的發展非常驚人,為世界所重視,造成比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說:「戰後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盪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 日本重視教育的歷史可上溯到明治維新時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頒布《學法令》時,就在《學制布告》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口號,要在全國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務不學之人",接著,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國實施義務教育,大約經過30年的努力,終於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從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正如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說中所說的:"人是我國的財富,教育是國政的根本。"這應該是日本崛起奇跡的根源。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戰後最負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就《激盪的百年史》,總結日本民族如何戰勝困難、目光遠大、勇猛進取、善於學習、追求完美。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道奇,他教導日本人要發展經濟,首先是穩定貨幣金融,將日元與美元匯率固定於360日元。第二位導師是戴明,全面質量管理之父也。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完美運用、臻於化境的卻是日本人。第三位導師就是德魯克自己。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和實施目標管理。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德魯克與吉田茂英雄所見略同。二師皆以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而中國人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坑蒙拐騙。。。是當今中國社會之普遍心理。與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相比是不是還有很大的差距?!

結論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中國由於難以接受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玖』 電子書的發展趨勢

國內首個針對電子書產業的規范指導性意見出爐。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昨2010年10月10日日在其官網發布了《新聞出版總署關於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全文共20條,提出建立電子書行業准入制度,對從事電子書相關業務的企業實施分類審批和管理。
根據《意見》,電子書產業鏈應由內容原創、編輯加工、數字轉換、晶元植入、平台投送、設備生產、市場銷售和進出口貿易等環節構成。對從事電子書內容原創、編輯出版和電子書內容資源投送平台運營業務的企業,作為電子出版物出版單位和互聯網出版單位進行審批和管理;對從事出版物內容的數字轉換、編輯加工、晶元植入的企業,作為電子出版物復制單位進行審批和管理;對從事電子書的總發行、批發、零售業務的銷售企業,作為電子出版物發行單位進行審批和管理;對從事電子書進口經營業務的企業,作為電子出版物進口單位進行審批和管理。
據悉,新聞出版總署已經確定了第一批電子書企業名單,對注冊資金、經營場所等企業資質有明文規定,已由各省新聞出版局通知企業提交申請資料。知情人士透露,國內第一家電子書生產企業——博朗電子書因經營規模過小,或將自動放棄相關電子書企業資質的申請。
事實上,新聞出版總署曾召開國內電子書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座談會,問計電子書產業鏈條。知名科技評論人李易說,當時,新聞出版總署就已經傳達了「電子書企業不要做全產業鏈」的信號,擬在資質授權上予以區別對待,擬給予傳統出版單位「數字出版」資質,給予民營數字技術企業「數字傳播」、「數字化加工」資質,此次《意見》再次傳遞了「內容與終端分離」的政策風向。
細讀《意見》可知,政府層面將推動傳統出版單位、發行單位、數字化技術提供商,聯合搭建「國家級電子書內容資源投送平台」;推動一批具有戰略性、示範性的電子書產業項目,將電子書生產企業納入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重點支持領域。
易博士電子書的生產廠商——廣州金蟾軟體研發中心有限公司總裁楊洪說,「國家級」電子書內容資源投送平台,或將使國內眾多運營內容終端的企業資質面臨考驗。
此外,《意見》稱,加快電子書標准制訂,研究制訂電子書格式、質量、平台、版權等方面的行業及國家標准。
此前電子書名稱存較多爭議,有「電紙書」、「電子閱讀器」等稱謂。此番《意見》將之命名為「電子書」,並界定為「新型出版物的主要形態」,其定義是預裝或下載文字、圖片、影音等數字化內容出版物的手持閱讀器的簡稱。 未來電子閱讀器技術的演變可能大致經歷以下幾個大的發展階段:
黑白、靜態→→→彩色、動態→→→柔性(可折疊)、太陽能
隨著閱讀需求的不斷演變,讀者顯然對電子閱讀器的使用體驗有著更高的要求。(鼓掌!)
只支持黑白顯示、難以折疊和刷新速度慢等問題,顯然已經超出了大家的忍受極限,於是將要產生彩色動態顯示技術,改進屏幕刷新速度,並將在產品可用性、無線服務能力等方面有進一步提升。
在市場需求下自然催生了電子閱讀器的全彩時代。
經過隨後多年的技術升級,具備極強實用性的彩色柔性技術將會充分整合到新型的電子閱讀器上。
數字出版業的環節
內容供應商即作家、出版社、報社等;
數字化格式製作商;
內容流通服務平台;
是傳輸平台,也就是到用戶的通道;
是終端。

『拾』 國內電子書行業的發展前景會是怎樣的

近年來,電子閱讀市場迅猛發展。調查顯示,2016年電子書用戶呈爆發式增長,用戶總量同比增長55%,超過4000萬。64%的讀者選擇看電子書,35%的讀者每天閱讀電子書超過1小時。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電子書用戶迅速增長,但電子閱讀器銷量卻逐年下降。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電子閱讀器市場研究與投資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從2012年開始,全球電子書閱讀器的出貨量開始下降,2012年電子書閱讀器全球出貨量比2011年下降36%,到2016年,整個市場的出貨量僅僅為710萬。而2011年,這個數字達到了2320萬。
電子閱讀器銷量縮水的背後,是全球范圍內電子書內容增長的乏力。縱觀這幾年,國內的電子閱讀廠商多如盛大(已被收購)一類原創內容為主,或是以當當為代表的紙質出版圖書分發渠道,很難做到業務上的協調統一,在這方面,京東、掌閱、kindle三家卻有著相似的情況,卻又各有所長。
總而言之,電子書閱讀器再好,也只是保證了用戶的閱讀體驗,但最主要的還是內容。硬體的「戰爭」打響之後,最終能決一勝負的,或許還是內容。電子閱讀器目前在中國的滲透率僅在1%左右,包括電子書在內整個移動閱讀的市場規模仍然比較迷你,電子書在中國仍然是小眾市場。

閱讀全文

與關於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