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榮昌縣夏布薴麻產業發展規劃

榮昌縣夏布薴麻產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1-01-04 15:14:26

1. 亞麻,薴麻,大麻有什麼區別

薴麻抄:為蕁麻科多年生襲草本作物。是纖維品質優良的經濟作物。其單纖維長、強度最大,吸濕和散濕快,熱傳導性能好,脫膠後潔白有絲光,可以純紡,也可和棉、絲、毛、化纖等混紡,聞名於世的瀏陽夏布就是薴麻纖維的手工製品。她還具有多種葯用價值。

亞麻:亞麻科(Linaceae)亞麻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油用亞麻和纖維亞麻之分。亞麻是純天然纖維,由於其具有吸汗、透氣性良好和對人體無害等顯著特點,越來越被人類所重視。亞麻也是油料作物,亞麻油含多量不飽和脂肪酸,故用來預防高血脂症和動脈粥樣硬化。

大麻:是蕁麻目大麻科草本植物。其韌皮纖維也是最早用作紡織纖維的品種之一,它可作為纖維產品、服裝、繩索、船帆、油脂、紙張及醫療用品的原材料,但從傳統意義上講,大麻一直被當作一種進能用來製造繩索的纖維。醫學上,大麻經常被用來輔助某些晚期絕症(癌症、艾滋病)的治療,用來增進食慾、減輕疼痛,可用來緩解青光眼和癲癇、偏頭痛等神經症狀,以及兩極情緒不穩,可以減輕化療病人的惡心症狀。雖然醫用大麻在政治方面尚有爭議,醫生們經常非正式地向病人推薦使用。可提煉毒品。

2. 薴麻的主要價值

根為利尿解熱葯,並有安胎作用;葉為止血劑,治創傷出血;根、葉並用治內急性淋濁、尿道炎出血等症容。嫩葉可養蠶,作飼料。種子可榨油,供製肥皂和食用。

性味:性寒,味甘。

歸經:肝經;心經;膀胱經。

功能:清熱利尿,安胎止血,解毒。

主治:用於感冒發熱、麻疹高燒、尿路感染、腎炎水腫、孕婦腹痛、胎動不安、先兆流產、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痛、出血性疾病。

3. 夏布的簡介

夏布是一種用薴麻以純手工紡織而成的平紋布、羅紋布。又名薴布、生布、麻布、扁紗。薴麻,也稱白葉薴麻,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自古便是重要的紡織纖維作物。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經開始從事薴麻耕種和使用手工織布。 神農譽麻,史稱「富貴絲」。西方國家稱它為中國草。薴麻經脫膠、漂白、經紗、刷漿、上機、織造等工序編織成布。薴麻成布之後,需加灰鍛濯漂白, 製成白紵、白紵細布。 其絕精者兩年余始能成一匹。一匹四丈八尺,可為二衫。光緒初,夏布每匹定為四丈八尺。光緒末夏布每匹減為四丈四尺。近則僅及四丈,而時行衣制寬大,每匹裁長衣二件,至少須四丈四尺,短則常不足裁。
中國手工夏布主要產地在江西、湖南、重慶、四川等地。江西薴麻布為中國古代服飾的上乘面料,唐、宋時期被選為貢品。贛西的萬載,所產夏布最負盛名。贛東以宜黃居最,夏布細而光潔。 明、清時期,江西夏布、棠陰夏布更是名聞中外,並遠銷朝鮮、南洋各埠。到清末,隆昌夏布與江西萬載、湖南瀏陽夏布齊名中外,成為四川主要出口物資之一。1915年隆昌夏布商李洪順定製兩匹細夏布送美國舊金山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展覽,被評為品質優良產品,獲工藝品名譽獎。20 世紀 20 ~ 30 年代,由於人造絲製品的興起,夏布業日見萎縮。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手工薴麻布已經滿足不了樂享生活,趨於年輕的消費群體。機織薴麻布應運而生。恩達家紡通過微生物脫膠專利技術,生產出色澤限量柔和,吸濕性強,透氣性好的薴麻纖維,擺脫環境污染並能夠紡織高支高密的高檔純麻面料。
夏布未經精製稱為本色布或生布,質地生硬,顏色微黃,只能製作口袋、襯料。製作蚊帳和衣料則需精漂、染色或印花。精漂後布質柔軟,白激光亮,再經漿折後,布面平整板實,整齊美觀,方可出售或外銷。

4. 薴麻的生產有什麼意義

薴麻是我國重要的韌皮纖維作物之一。其纖維是單細胞纖維,排列緻密,結晶度高,強度大,剛性、彈性、耐磨性等指標遠大於其他韌皮纖維作物。加之,有絲光,吸濕和散熱性強,因而具有良好的可紡性和服用性,是衣著紡織原料。薴麻纖維不僅可以純紡,也可與棉、毛、絲及各種化學纖維混紡,製成高、中檔夏季布料,春秋服裝面料,除供內銷外,出口創匯十分可觀。據統計,近20年來,總計創匯為60億美元,其中1998—2000年,就達10.2億美元,分年為2.5億美元、3億美元、4.7億美元。此外,薴麻還是我國傳統出口夏布以及抽紗、刺綉、手帕、檯布、餐巾、窗簾等各種裝飾用布的原料,對發展密集型產業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以薴麻纖維為骨架研製開發的無紡麻地膜,具有培肥、防病蟲和易降解無污染的特性,在農業生產上有廣泛的應用前途,深受國際市場歡迎。此外,占薴麻植株90%左右的骨、葉、根等副產物,也得到開發利用。麻骨製成的纖維板,體積穩定,不易變形,密度低,隔音隔熱,尤適於家庭裝飾;干麻葉中含有20.5%~23.8%的粗蛋白和5%~6%的脂肪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是家畜和魚類的精飼料。麻葉還可提取氯原酸、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酚等;根可提取黃酮甙、血凝酸胺、大黃素(emodin)等。提取的氯原酸加熱後可生成咖啡酸和奎尼酸,對金色葡萄球菌有抑製作用,氯原酸還可人工合成咖啡酸和咖啡胺,均能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促進創口結痂;麻根可入葯,有清熱解毒療效。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用薴麻製成的葯物有薴麻根粉和孕康口服液。

5. 橫機羅紋和扁機羅紋有什麼區別

二者區別如下:

一、圓機羅紋

1、坯布是圓筒狀。

2、由於針距較細(一般15G以上),布面紋路細膩,相比來說布較薄。

3、一般用作針織成衣大身布或滾邊,或圓領T恤領邊。

二、橫機羅紋

1、坯布是片狀,每片有拆開線。

2、針距較粗,布面風格粗狀,布厚實,一般用幾股紗織造。

3、一般用作針織翻領T恤的領,袖部位,梭織夾克領邊,袖口,下擺部位。

(5)榮昌縣夏布薴麻產業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古風薴麻夏布貼近高級時裝

在2016中國國際時裝周以《觀心》為主題的發布會中,70%以上的產品都是選用純薴麻(如夏布)或含有薴麻成分的面料。夏布,則是一種用薴麻以純手工紡織而成的平紋布、羅紋布,其透氣性強、傳熱快的天然特性,使它更適宜夏季穿著,是漢族傳統的服裝面料。

手工薴麻(夏布)與《詩經》關聯緊密,《詩經》中談到麻和葛的地方有幾十處:如「丘中有麻」、「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彼采葛兮」、「東門之池,可以漚薴」、「麻衣如雪」等講的都是葛麻的種植和加工,可見當時麻紡織之普遍。

薴麻面料背後所承載的中國傳統文化。薴麻,起源於中國,有「國紡源頭,萬年衣祖」之稱。中國的薴麻產量約佔全世界薴麻產量的90%以上,在國際上稱為「中國草」。據考證,包括薴麻在內的麻纖維使用比絲綢至少早了5千年,比毛至少早了6千年,比棉至少早了9千年。

薴麻纖維運用在高級定製時裝以及成衣中,改變以往國人對「麻衣」的淺層理解,真正深入體會悠悠古風的天然麻纖維與奢華時裝相結合的「新古風寫意」美感。

6. 夏布的歷史淵源

《詩經》:「東門之地,可以漚薴。」說明周代已經以自然發酵方法加工麻料。《周禮地官司徒下篇》:「凡葛征徽草貢之材於澤農,以當邦賦之政令」。鄭玄註:「草貢山澤頃之屬可緝績者。」薴麻列於被徵之例。《史記.越世家》:越王勾踐為雪會稽之恥, 「身自耕作,夫人自織」, 《越強書》:「葛麻山者,勾踐點,種葛麻」 「葛麻山之首無草木」,「種麻以為弓弦」。越女織葛麻布「弱於羅兮輕霏霏」 獻吳王。《淮南子·原道訓》:「於越生葛桸、紵麻」。《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縮根地中,至春日生,不歲種也」。「不歲種也」薴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不需每年重新栽種。
三國已經認識了薴麻特性,有了種麻經驗。三國時吳國陸機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書中記薴麻「縮根地中,至春日生,不歲種也」。不歲種也,是說薴麻的是多年生草木植物,不需要每年重新栽種。這時薴麻的特性就已為人們所認識,積累了種麻經驗。
東晉偉大詩人陶淵明《雜詩》雲:「御冬足大布,粗細以應陽。」意思是冬天有粗布衣服禦寒就滿足了,夏天有粗布衣就可以遮遮太陽。冬天粗夏布衣服可以禦寒,夏天細夏布衣服可以散熱。可見早在東晉就有夏布生產。
南北朝「亦有夜浣紗而且成布者,俗呼為雞鳴布。」說明當時的手工麻紡織業較為發達,技術也較為先進。唐代時,夏布既剛又柔、色澤誘人,「嫩白勻凈,通行四方,商賈幅輳」。被列為貢品。
南北朝的南朝,江西的手工業取得更大的進步,桑麻紡織業得發展。麻紡織技術也很先進,「亦有夜浣紗而且成布者,俗呼為雞鳴布。」
唐宋以來,江西是全國重要和薴麻產地,品種資源十分豐富。紡織品以麻、葛為主,夏布生產很發達。北宋《元豐九域志》記載當時江西進貢朝廷精品薴布的有袁州、筠州等五處。其時,宜豐等地的白薴布不僅數量大,且質量好,譽滿京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上大蒙籠》詩雲:「清風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宋代黃庭堅《上大蒙籠》詩:「清風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
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 「無土不生,其種植有撒子、分頭兩法,色有青黃兩樣。」《明太祖實錄》:「凡農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各半畝,十畝以上者倍之。有司親臨督勸,惰不如令者罰。」不種的每年要罰交麻布一匹。清代黃原裕《種薴麻法》:「豫章織績薴布工細甲天下」。 據史載「古者先布以薴始,棉花至無始入中國,古者無是也。所為布,皆是薴,上自端冕,下訖草服。」說明薴麻自古以來就是廣大人民主要衣著原料。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薴麻)「無土不生,其種植有撒子、分頭兩法,色有青黃兩樣。」明清時期,薴麻的種植已遍及江西各府縣廣大農村,夏布產量增多,質量精良,逐漸形成了萬載、宜黃、宜豐等夏布生產和貿易中心,產品遠銷國內外。
薴麻耕作簡便、產量高、效益好。每年於五、七、十月收剝三次。五月收的春麻質量最佳,可織精細嫩白夏布。十月收的秋麻質量較差,只能織粗夏布。
民國年間,夏布、薴麻生產,不斷增長。據宜春、宜豐各地文獻統計:民國23年種薴11525畝,總產4909擔;民國26年種薴12800畝(宜豐50畝),總產15649擔,民國30年總產16600擔。

7. 高支薴麻和夏布有區別么

高支薴麻和夏布都是用中國特產植物薴麻來製作的,高支薴麻採用是現代新科技技術用機器製造出來的,而夏布是漢族流傳的一種傳統手工紡織工藝製作的。
薴麻是公認的「天然纖維之王」,因其吸濕透氣性好等優點,可用於高檔面料的生產,特別是輕薄的夏季織物,薴麻是中國的特產,全世界95%以上的薴麻產自中國,在世界上被譽為「中國草」。 薴麻纖維是麻類纖維中品質上乘的纖維,其織物具有強力高,吸濕、散濕快,透氣性好,抑菌等優良的服用性能,且因其剛度高,硬挺,不粘身,尤其適合作夏季產品,是一種廣受青睞的綠色紡織原料。高支數薴麻紗可以用於生產輕薄柔軟、乾爽透氣、抗菌保健的高品質新型薴麻面料,其可應用於高檔男士襯衫、春夏針織面料等。

夏布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以薴麻為原料編織而成的麻布。 因麻布常用於夏季衣著,涼爽適人,又俗稱夏布、夏物。夏布經過獨特的漢族傳統手工工藝績紗、紡織加工而成,是漢族傳統的服裝面料,夏商周以來就用於製作喪服、深衣、朝服、冠冕、巾帽。夏布漂白以後稱為白紵。榮昌夏布製作技藝、夏布製作技藝於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日本越後上布·小千谷縮、韓國韓山薴麻紡織工藝分別於2009年、2011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8. 薴麻是怎樣做成布的。

種麻,浸麻,剝麻,漂洗(日曬夜露),績麻,成線,絞團,梳麻,上槳,紡織等12道手工工序組成,一道也不能少

所謂剝麻,就是將薴麻砍下,去掉葉子,剝下莖皮。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凡薴麻……色有青、黃兩樣。每歲有兩刈者、有三刈者,績為當暑衣裳、帷帳。凡薴皮剝取後,喜日燥干,見水即爛。"
剝麻之後的績紗即是紡線。"紡薴紗能者用腳車,一女工並敵三工。"(《天工開物》)"現在在瀏陽,婆婆們績紗的時候要把原紗放在桶里,用砂子壓著,一手拿著竹桿,'噠噠噠'手不停息,最終繞成一個兩頭大沙漏形團子。"很早以前,大概明清時候,績工完成之後,就會把紗線帶到早市去賣,一般就是凌晨三四點的樣子,建國後也有,現在完全就沒有了。
織工把績好的紗線買回去後,就可以按自己所要的幅寬織布了
在織布之前,要將經紗按照幅寬牽好,分配好不同的顏色,牽疏入筘。筘板好像是箅子,要一根一根把紗線入筘,所以有成語"絲絲入扣"。
"牽好經線之後,還不能織,而是要上漿,用早稻的糯米漿,將經線刷上幾遍,"薴麻只有上米漿之後比較光滑才可以織布,比較硬挺。"上好漿的經線經過晾曬之後,就可以織布了,織布的工具是梭子,有牛角、木頭等不同材質
最後,就是成布的後處理,包括脫膠、漂白,染色等環節

9. 薴麻織物哪家公司生產的比較好

恩達家紡有限公司是集薴麻基地、夏布織造與印染、夏布家紡品、生物脫膠精幹麻內及其紡紗織布容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公司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是國內最早涉足麻類紡織面料供應及麻類紡織品行業,並且是全國麻類紡織十強企業。 公司總部位於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城北環東路,佔地407畝,目前員工有1000餘人,並且於2013年2月正式更名為江西恩達麻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業內最早經營薴麻類產品的企業

10. 中國夏布之鄉在哪裡夏布有何特色

江西分宜縣被農業部授予「中國夏布之鄉」榮譽稱號.
夏布--用薴麻以純手工紡織而成的平紋布。
薴麻是製作夏布的主要原料。
薴麻是我國特產,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九十。薴麻纖維中間有溝狀空腔,管壁多孔隙,因而透氣性比棉纖維高三倍左右,同時薴麻纖維含有叮嚀、嘧啶、嘌呤等元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功能,適宜紡織各類衛生保健用品,被公認為「天然纖維之王」。
江西是中國薴麻四大主要產區之一,薴麻種植加工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26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江西古越族先民就已經開始從事薴麻耕種和使用手工織布。
手工夏布的紡織在中國有上千年的歷史,中國中部的江西省分宜縣雙林鎮出產的夏布更是享有盛名,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還保存著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從雙林調走的一匹夏布。
《詩經》上說:「東門之地,可以漚薴。」說明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用自然發酵方法加工麻料。
三國時吳國陸機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書中記薴麻「縮根地中,至春日生,不歲種也」。不歲種也,是說薴麻的是多年生草木植物,不需要每年重新栽種。這時薴麻的特性就已為人們所認識,積累了種麻經驗。
東晉偉大詩人陶淵明《雜詩》雲:「御冬足大布,粗細以應陽。」意思是冬天有粗布衣服禦寒就滿足了,夏天有粗布衣就可以遮遮太陽。可見早在東晉就有夏布生產。
南北朝的南朝,江西的手工業取得更大的進步,桑麻紡織業得發展。麻紡織技術也很先進,「亦有夜浣紗而且成布者,俗呼為雞鳴布。」
唐宋以來,江西是全國重要和薴麻產地,品種資原十分豐富。紡織品以麻、葛為主,夏布生產很發達。北宋《元豐九域志》記載當時江西進貢朝廷精品薴布的有袁州、筠州等五處。其時,宜豐等地的白薴布不僅數量大,且質量好,譽滿京華。
宋代文學家黃庭堅《上大蒙籠》詩雲:「清風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記載:(薴麻)「無土不生,其種植有撒子、分頭兩法,色有青黃兩樣。」明清時期,薴麻的種植已遍及江西各府縣廣大農村,夏布產量增多,質量精良,逐漸形成了萬載、宜黃、宜豐等夏布生產和貿易中心,產品遠銷國內外。
薴麻耕作簡便、產量高、效益好。每年於五、七、十月收剝三次。五月收的春麻質量最佳,可織精細嫩白夏布。十月收的秋麻質量較差,只能織粗夏布。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凡農民田五畝至十畝者,栽桑、麻、木棉各半畝,十畝以上者倍之。有司親臨督勸,惰不如令者罰。」(《明太祖實錄》)不種的每年要罰交麻布一匹。
民國年間,夏布、薴麻生產,不斷增長。據宜春、宜豐各地文獻統計:民國23年種薴11525畝,總產4909擔;民國26年種薴12800畝(宜豐50畝),總產15649擔,民國30年總產16600擔。
宜豐夏布,一向生產粗、細、漂白夏布三種,多產於石市、芳溪一帶。民國初年,宜豐「夏布歲出六千六百匹有奇」。民國25年《江西年鑒》載:宜豐年產夏布3.2萬匹,銷外縣2.5萬匹。 那時一匹,有長36、70、72、80尺,寬1.6,1.7,1.8,1.9尺四種規格。有六百扣、八百扣、一千二百扣三種。宜豐夏布紗質細軟,經緯成宜,邊縮平整、編織均勻,色澤清秀,不起皺折、不變形。「柔軟滑潤,平如水鏡,輕如羅綃,嫩白勻凈。」 花色品種多,有本色、漂白、染色、印花;有細色、中色、粗色,有上等、中等、下等,能適應多方面的需要。
薴麻是一種優質高產的纖維作物,它的纖維長度為棉花的6-10倍,拉比棉花大六到七倍。且吸水塊干、易散熱,製成麻布,易洗易干,透氣通風,穿著涼爽舒適。同時又適宜與羊毛、棉花、化纖混紡,製成麻滌綸、麻睛綸等,美觀耐用,即是理想的夏秋季衣料,又是工業的重要原料。麻混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很走俏,享有獨特的地位。在歐美各國,麻製品衣料是高檔商品。在日本,麻紡織品比棉紡織品價格高好幾倍。
今天,紡織業雖已高度發達,但夏布作為蚊帳布、托肩布、漁業工業用布等,仍然具有廣泛的用途。

閱讀全文

與榮昌縣夏布薴麻產業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