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茶業產業發展

茶業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11:22:39

⑴ 中國茶葉發展的現狀

中國茶葉市場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分析

世界茶葉80%產在亞洲。中國、印度、斯里蘭卡、肯亞和印度尼西亞五大產茶國的茶葉產量佔世界茶葉總產量80%。中國茶葉產量從2000年的67.6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93.4萬噸,增長了38.1%。茶葉產值從2000年的90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55億元,增長了72.2%,是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並且在2005年,我國茶葉產量超過印度,重新奪回第一大產茶國地位,實現了以吳覺農為代表的近代茶人為之奮斗的目標。

一、推動茶產業發展的因素。

當前,我國茶葉產量、國內銷售、茶葉出口都處於歷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於地方政府資金支持,茶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新的資本進入,茶葉新技術在茶葉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以及茶葉新產品的開發等,這些都為我國茶葉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來,各級政府對茶葉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加大了對茶產業的投入,並且通過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等措施,促進了我國茶產業的發展。在西部開發、扶貧政策和退耕還林等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下,各主要產茶省都發展了相當數量的新茶園。茶農在茶葉良好經濟效益促進下,生產積極性不斷高漲,並且加大了對老茶園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產效益低的茶園。我國茶園面積由2000年的108.9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130萬公頃,增長了19.4%。近年來新發展的茶園基本上按照規范化要求進行建設的,生產能力高、茶園投入力度大,從而使得我國茶葉產量保持較快速度增長。

2、企業的多元化。

茶葉放開經營後,我國茶葉企業發生結構性變化,大多數國有加工、流通茶葉企業實現了股份化、民營化轉制。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實行改制的「老字型大小」茶葉企業,改制後的股本為3000萬,國有(企業)參股20%,10%社會法人股,主要是兩家上游生產企業,其他70%職工股。改制後企業的機制變活了,企業有了自主權,有了資金積累,通過幾年來的運作,張一元的年銷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茶葉產業的發展,也吸引國內大的集團紛紛進入茶葉領域,雲南制葯企業盤龍雲海和雲南白葯集團已經開始涉足茶產業。白葯集團認為普洱茶的發展過程與雲南白葯的發展過程極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戶分散式生產,後來隨著工藝技術改進,規模化生產成為必然。雲南瀾滄江啤酒集團也把開發茶產品作為今後重要的發展目標之一。與此同時,個體私營茶葉企業在經過多年的市場經驗積累,也開始得到快速發展,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北京更香茶葉有限公司發展到46家連鎖店。

3、新的資本注入。

競爭的加劇需要重新整合我國現有的茶葉資源,許多茶葉企業已經意識到,只有引進資金,迅速擴張才能在市場中生存。北京老字型大小吳裕泰茶葉公司2005年組建吳裕泰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由八位股東發起設立,總資產達到1億元。改制前由於公司資金不足,無法快速向外擴張,新股東注資給公司擴張提供了便利。新注入的資金一方面對原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另一方面加速開店速度。擁有國內最大茶葉基地的雲南龍生集團目前已經在資本市場上成功引進5500萬元的風險資金,企業引進風險投資後,正在積極准備爭取早日上市。2004年博聞投資集團以1.3億元收購雲南西雙版納勐海茶廠,強大的資本注入讓茶廠得以快速發展;而在引資時,博聞投資集團的目的就很明確——要讓雲南勐海茶廠盡快上市,成為「國內茶葉第一股」。新組建的老字型大小企業吳裕泰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計劃也是上市。

4、產業的變化

茶葉加工由手工轉向機械化,大多數的名優綠茶加工實現了半機械化生產,特別是小型名優茶加工設備得到廣泛應用,極大提高名優茶加工的效率和茶葉產品的標准化水平,為規模化經營奠定了良好基礎。

通過對加工工藝的改進,茶葉品質也在不斷提高,適應了市場對高品質茶葉日益提高的的需要。例如烏龍茶通過採用空調做青,在夏季也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烏龍茶。此外茶葉的清潔化生產也有了很好的開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茶葉質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各企業都加大了對廠房和設備的改造,大型的精製企業大多數已經通過ISO9000系列、HACCP等質量認證。烏龍茶出口企業精製加工基本實現了全自動化封閉式生產,為茶葉質量安全生產提供可靠保障。從2005年開始,國家對茶葉企業實行QS認證,進一步促進了茶葉初精製企業廠房和設備改造工作的開展。

5、市場的發展

茶葉消費熱點轉換很快,有機茶被消費者接受並迅速得到了認可,繼綠茶、烏龍茶之後,普洱茶在國內市場興起,有效帶動茶葉消費市場不斷升溫。2003年以來,普洱茶發展迅猛,雲南龍生集團過去是以生產綠茶為主企業,三年時間,普洱茶生產從少量到批量,2005普洱茶銷量佔到集團總銷量的1/3,並且其利潤率超越了其他品種。2006年計劃把大部分原料加工成普洱茶。

與此同時,為了適應我國茶葉市場變化需要,國內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茶業批發市場網路,為茶葉的生產和銷售構建十分有效的銷售通路。目前,大約有60%的茶葉是通過批發市場進行銷售的。我國茶葉批發市場已經具備了產品的收集、整理,價格的形成,以及產品的批發等功能,而且市場通過不斷投入和改造,為交易雙方提供包括信息、倉儲、運輸在內的服務功能。

6、茶文化的宣傳。

茶葉市場的發展與茶文化推廣十分不開的。最近幾年,各地廣泛開展的各項茶文化活動,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傳茶知識,帶動茶葉消費的增加。以安溪縣鐵觀音發展為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烏龍茶主要還是供應出口,國內消費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廣東兩個省。到2002年,安溪烏龍茶內外銷數量已平分秋色,全國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縣茶商和茶農的營銷網路,而且烏龍茶內銷價格也遠高於外銷茶的價格。現在,安溪鐵觀音內銷量和金額遠遠超過外銷數量。安溪鐵觀音發展一個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視茶文化的推廣,從1993年開始,安溪縣政府組織當地的茶商和茶農,把當地傳統的賽茶方式推向市場,先後在香港、澳門、廣東、上海、北京等地舉辦茶王賽,並且把當地烏龍茶的泡飲方式進行藝術提升,創造出一套完美的烏龍茶茶藝表演,讓大家更加全面了解烏龍茶和烏龍茶文化。烏龍茶開始為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所接受。安溪茶葉在成功地走出去後,又在2000年—2002年期間,與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等單位合作,在安溪縣舉辦了三次以茶文化為主體的大型宣傳活動,並且投資建成全國烏龍茶最大的交易市場—--安溪中國茶都,安溪從烏龍茶重點產茶縣開始向全國的烏龍茶信息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茶葉在世界上是產茶大國,但還不是產茶強國。與世界各主要產茶國比,我國茶葉生產還存在以下問題:

茶葉單產低

我國茶葉單產還處於較低水平。我國茶園面積佔世界茶葉面積接近一半,但是產量只達到1/4。印度茶園面積為52萬公頃,相當於我國的一半,但茶葉產量與我國基本持平。茶葉單產低,表明我國茶葉生產的效益低。造成單產低的原因主要是茶葉生產投入不足,良種化茶園所佔的比重少,生產管理粗放引起的。

勞動效率低

茶葉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從茶葉的種植到採摘、加工和銷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據統計,我國目前有8000萬茶農,另外還有5000萬以上人員從事茶葉銷售、茶館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工作。但是,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茶葉生產勞動效率低問題。2004年,我國人均產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為546公斤、斯里蘭卡為402公斤、肯亞是為649公斤。在南方茶葉產區,很多農民並不是專業從事茶葉的生產,而是從事多種農副產品的生產。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普遍存在專業技能缺乏等問題。這與國外茶農有很大區別,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亞,茶農受雇於農場主,大多數人只從事茶葉生產工作,並且經過良好的職業培訓,能夠熟練掌握各種專業技能。

組織化程度低

1984年茶葉放開經營後,我國大多數茶園已經承包給農戶,茶葉生產是以家庭為單位。在印度、肯亞、斯里蘭卡,他們大多以大型農場為主,實行企業化的管理和經營。日本和台灣和我們一樣,茶園的所有權也歸農戶所有,但是他們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組織,並且組建合作社,實現合作生產,也較好解決茶葉生產分散問題。我們國家在把茶園承包給農戶後,並沒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民是一家一戶獨立生產,沒有形成聯合,由於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導致茶葉生產和經營過度分散。

茶葉的標准化程度低

茶葉商品化程度越高,對茶葉的標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藝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茶葉加工的機械化。目前,我國名優茶生產還不能實現全程的機械化加工,大多數還是採用手工製作,作坊式生產。大宗茶生產也是採用半機械化加工,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生產產品的標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亞,茶葉加工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在日本不論是茶園的管理,還是茶葉的加工,也都基本實現了標准化管理,機械化生產。生產的產品一致性很高,為茶葉品牌化經營奠定堅實的基礎。

缺乏龍頭企業

目前,國內市場處於競爭無序的混亂狀態,市場分散,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對於某個地區來講,有區域性的龍頭企業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國市場而言,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占據2%的市場分額。這種狀況,不能夠發揮規模化生產的效應,不利於資源的優化組合,不利於品牌的樹立。今後一段時期,整個茶產業將面臨大的整合,競爭將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業將被購並或者被淘汰出局,強者更強,弱者出局。

三、幾點建議

不斷變法和發展的中國茶葉市場給企業帶來眾多的機會,因此,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行業發展的關鍵,也是企業正確投資的關鍵。根據當前茶葉發展現狀,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把握市場熱點轉換。

從目前情況看,產量增加,市場熱點不斷,多茶類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市場主要特徵。2004年非典時期引發的綠茶消費熱,2005年鐵觀音消費熱,2006年普洱茶消費熱,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消費熱點形成,很好帶動茶葉消費整體上升。尤其是普洱茶熱的興起,對我國現階段茶葉市場將會產生較深遠的影響。首先,其他的茶葉都是愈新愈好,而普洱茶越陳越值錢,這樣普洱茶除了具有商品本身飲用價值外,還具有收藏價值。二是與其他茶葉品種相比,普洱茶生產能夠形成規模生產。普洱茶只要是雲南大葉種曬青茶,都可以作為原料。發酵過程類似葡萄酒的生產,可以通過控制溫度和濕度來形成質量相對一致的品質;此外,其他茶葉品質最主要取決於原料,而普洱茶更多是在工藝,將不同等級的茶葉拼配在一起可以調出不同風格的口感,廠家可以採用自己獨特的工藝形成獨有的品質,有利於品牌的樹立。

分析這幾年茶葉市場熱點,非典帶動綠茶的消費熱帶有一定偶然性,是一次成功的事件營銷。但是,鐵觀音和普洱茶熱的形成,是對茶葉品質特徵准確把握和有效的宣傳,成功創造出新的市場發展空間,對行業更具有影響力。我國是多茶類的國家,每個茶類都有不同的品質特徵,個性化十分明顯,如何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求,通過對加工工藝和品飲方式的改進,形成市場賣點,促進需求的增加,使各個茶類都能夠協調發展,這樣才能使我國多茶類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鐵觀音熱形成是經過十多年的市場培育,普洱茶熱更具有創新的成份,綠茶熱很好利用非典事件,下一個熱點需要形成同樣需要依靠創新和大家共同培育。

(二)發展名優茶,兼顧大宗茶。

我國名優茶的產量從2000年14.4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25萬噸,增長了73.6%。名優茶的產值從55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10億元。名優茶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到2005年,名優茶的產值已經佔到茶葉總產值的71 %。名優茶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提高茶葉行業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品質的要求已經提上日程,現在許多企業已經開發出有機茶,打造名優茶品牌將是茶企業必經之路。但是,目前名優茶已經遇到了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不少地區已經出現採茶工不足的問題。名優茶的發展日益受到限制。由於在產品質量上過分注重外形,不僅給採摘帶來困難,而且增加了加工工藝的復雜程度,這也是名優茶不能完全實現機械化採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約名優茶規模化經營的重要原因。如何引導茶葉消費由重外形向重內質轉變,是名優茶今後能否繼續得到快速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名優綠茶顯得更為迫切。這幾年,有機茶發展已經使部分消費者改變對茶葉品質的判別標准,從外型轉向內質,而且逐漸把安全、好喝作為判斷品質的標准。普洱茶市場興起,可以說是對傳統茶葉品質判斷標準的顛覆,並且創造了新的市場發展空間。隨著QS制度的全面實行,茶葉銷售逐漸要從散裝茶銷售轉向包裝茶的銷售,這將會為眾多品牌企業帶來機會,應該通過包裝和品飲方式的創新來促進飲茶方式的改變。

另外,企業過分重視名優茶生產和經營,不願意生產適合普通消費者的中低檔茶葉,這也是制約當前茶葉企業規模擴張的問題。其實,大宗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國茶葉市場需要象「猴王」「京華」等質量穩定「老百姓」品牌的茶葉。今後,茶葉還面臨進入超市銷售的問題,這也急需發展中低檔品牌的包裝茶葉。

(三)打造茶葉品牌。

茶葉品牌有兩類,一類是產品品牌,以中茶、竹葉青、大益和龍生為代表;一類是通路品牌,以天福、吳裕泰、張一元位代表。從這幾年情況看,由於茶葉市場發育不成熟,通路品牌發展較為成功,適應了目前茶葉消費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趨勢。天福連鎖經營在全國擴張很快,已經有600多家連鎖店,成為國內最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其他的大多數還是區域性品牌,但是,成長數度也十分驚人。北京市場上知名品牌吳裕泰已有122家店,張一元也有85家店。從市場發展看,茶葉銷售今後必須走復合通路,除了傳統營銷模式外,網路營銷等新型營銷模式也將被應用到茶葉銷售中來,這對企業將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一方面要通過擴大連鎖經營規模,來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須通過對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延伸企業經營的深度和廣度,形成具有個性化產品和品牌。因此,具有實力的茶葉企業除了要加強通路建設外,還要加大企業對茶葉資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建立生產基地。我國產茶麵積分布很廣,資源也很豐富,但是優質資源有限,而且茶葉品質受當地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影響很大,特別是國家加大對原產地產品保護後,這些資源今後會成為稀缺資源,更具有價值。

(四)發展茶產品深加工

我國茶葉產能很大,如果全部投入生產,我國茶葉產量將遠遠超過目前的水平。因此,通過發展茶葉深加工,拓寬茶葉的應用領域,提高茶葉的消費量,也是我國茶葉能夠得到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發展茶產品深加工方面,我國可以借鑒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茶葉深加工產品開發延伸到生活的各個領域。用烏龍茶、綠茶、花茶等為原料加工製成的茶飲料,銷量已超過可樂等碳酸飲料,成為日本最常見的飲料。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琅滿目,而應用茶葉提取物兒茶素等製作的抗菌、除臭產品更是多達數百種,茶葉有效成分還被廣泛應用於化妝品、洗滌劑、茶染服裝等。在我國,茶飲料、茶食品也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只是應用領域還有待於進一步擴大。

(五) 關注茶文化產業的發展

我國有悠久的茶葉歷史,茶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而且各民族的飲茶習俗各不相同,為我們提供了十分廣泛的茶文化宣傳資源。國家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茶葉行業同樣要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為新的引擎,推動產業升級。以茶文化為題材的旅遊業、影視業、出版業、藝術品經營業、動漫業等同樣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產業。現在,以經營茶文化為主體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例如以北京老舍茶館和上海湖心亭為代表的依託地方特色茶文化為經營載體的茶館企業。以北京聖唐古驛為代表的茶館、茶博物館等設計裝修企業,以讀圖時代為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業,加上茶葉的包裝設計、茶具製作、廣告宣傳等,已經形成茶文化創意產業的雛形。應該說,我們的茶文化創意產業還剛開始,但是發展空間很大,我們要深入理解茶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引導茶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

⑵ 中國的茶產業有發展前景嗎

一、 縱觀中國茶產業的現狀
綜觀中國茶產業與市場的全局,從茶資源、茶營銷到茶品牌、茶文化等系列現狀來看。其運作與建設遠遠落後與國內外市場,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茶產業發展的障礙。面積第一、產量第二(現在是第一)、出口第三、創匯第四,品牌缺乏,這是目前中國茶業在世界茶行業界排行榜上的真實寫照。必須承認,我國是世界茶葉大國,但還不是茶葉強國。所以,未來打造和建設具中國特色的茶葉品牌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培育工程,是中國茶產業、茶企業走出去的方向和目標。如何讓中國茶產業擺脫傳統的粗放式生產經營模式成為當務之急。
二、目前中國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有名茶,無品牌。這是中國茶人心中一個永遠的痛。中國有2000個茶葉生產縣,名優茶眾多。但說的出的品牌茶卻屈指可數,就別提目前茶業界能叫得出的知名品牌抑或著名品牌了!
2.廠家多,品牌少。據統計資料顯示,中字頭下屬12家省級茶葉公司中,只有4家有注冊商標的。全國生產加工茶葉企業有6.7萬家,只有近千家茶葉有注冊商標的,能稱得上品牌的幾乎沒有。
3.資源多,整合少。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對資源利用,產品定性、核心價值、品牌文化、品牌戰略等都需提前進行規劃。資源過度分散最為直接影響應是造成企業有效資源、管理成本的浪費。由於中國茶葉資源分散、生產分散、出口一直以散裝為主,自然也就只能充當國外品牌茶葉的原料供應商。
4.行業混亂,競爭無序。目前整個中國茶行業內部的產品競爭由於全國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茶葉價格定位標准,故現已演變成較混亂的、激烈的「價格大戰」。部分商家甚至違背行業規則,惡意攻擊競爭對手,消費者難辨真偽,購買假冒偽劣產品比比皆是,給整個行業帶來負面影響!重要是傷害了消費者對中國名茶的信心。
5.品牌概念模糊,品牌意識淡薄。何謂品牌?何謂品牌營銷、品牌文化、品牌管理、品牌傳播、品牌危機及品牌維權等。中國大多數茶企業家均是一知半解,因此有待整個行業人員的文化素質、服務理念及品牌知識的整體提升和培育。
三、中國茶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1.要尋找茶產業發展的藍海
從營銷角度來說,傳統茶是個紅海產業,現代茶是藍海產業,充滿無限的發展空間。茶葉發展基礎在傳統,而突破在現代。目前茶產業的發展態勢良好,但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傳統茶的產業突破,核心問題在於市場運作,在於品牌建設。煙、酒、茶都是傳統的快速消費品。比較發展規模和認知度,就會發現,煙形成了國煙,酒形成了國酒,但是茶卻沒有形成國茶。雖然倡導茶為國飲,卻沒有形成讓國人都能普遍接受的、共同認知的茶葉品牌。像茅台酒、中華煙,大家都知道。但是茶葉是同宗不同命,同樣作為快消品,茶葉消費的地域性特別強。茶葉為什麼目前沒有形成全國的知名品牌?這主要是因為政府和企業的投入,以及消費者的期待沒有形成合力,最後造成資源分散。如果想做強做大,應該把各級政府的資源統一到一個平台上去,通過統一的運營渠道去做產品的市場精耕。
發展現代茶,必突破茶的沖飲方式,改變它的形態之後,給茶葉尋找新出路。一是關注相關學科的技術成果,利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為茶葉服務。二是跳出茶葉研究茶葉,積極拓展茶葉的應用領域。把喝茶變為吃茶、玩茶、用茶等,將茶葉的功能性成分按抗氧化劑、抗輻射劑等進行開發,廣泛應用於日化、食品、保健品、紡織等領域。三是變「加工」茶葉為「製造」茶葉。按照「全價利用、跨界開發」的理念及目標消費群的特徵需求,進行茶產業優化突破技術研究與創新產品開發。
2、四個方面下功夫做精茶產業
浙江綠茶的同質化競爭越來越激烈,下一步浙江綠茶將在穩定面積,穩定產量,提高品質與效益的思路基礎上,以打造浙江綠茶品牌為主線,以現代園區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優化結構,提高品質,充分利用人才、技術、文化和品牌的優勢,加快浙江綠茶發展。省農業廳將實施新一輪企業規劃,培育龍井、名優綠茶、早茶、浙北茶四個特色產業帶,通過提升茶葉基地加工技術,加強現代園區建設,搭建推廣平台,推進浙江綠茶產業化和現代化,促進我省茶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把茶葉這一富民產業做強做精,可以從四個方面下功夫:一、加強產業化要素優化組合。特別是龍頭企業的培育,組織化程度的提高,主導產品的定位,這些方面要一一明確目標;二、加強目標市場體系的構建,進一步提高茶葉的附加值。拓展多渠道銷售方式,通過目標市場專賣專營、直銷體系構建等方式提高產品效益;三、加強推廣宣傳,重點打造松陽茶國家地理標志。通過地理標志的使用和管理,使松陽茶葉的市場知名度更高;四、要充分運作好中國茶商大會。中國茶商大會是最具影響力的茶葉節會,建設和打造好茶葉節會品牌。
3、茶品牌應有更多文化內涵
中國茶宣傳比較喜歡利用歷史故事,這些歷史故事看得多了就發現故事比較同質化。茶文化如果要追根溯源,我們能在歷史上找根源的只有《茶經》。陸羽為了寫《茶經》,跋山涉水走了很多省份。所以信陽毛尖等很多茶葉宣傳都是把陸羽搬出來,這就使得茶文化很深。但是,各個地方的茶文化沒有區別,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竹葉青第一個在中國茶市邁出了做高端奢侈品的步伐,「與己論道,巔峰已隨心」的精神境界,是5000年中國文化積淀才孕育出的文化,竹葉青把茶的極致、優雅帶給了世人。竹葉青茶葉從《道德經》里找依據,在成都和北京建造了生活體驗館,把道家文化中的「道法自然」運用到茶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上。「平常心,竹葉青」。許多人正是被這句看似平淡的話語打動,才認識了竹葉青,並將之作為自己的生活態度恪守著。將品茶延伸為一種生活態度,重新詮釋茶文化的內涵,從清醇淡雅到平常心。成功的品牌文化,竹葉青贏得了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茶葉要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以增強產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文化是個大概念,有精神的層面,也有物質的層面。除了向歷史追根溯源外,它還可以往生活方式上去靠。比如松陽銀猴,「千年古縣,田園松陽」就是一個很好的點,因為松陽就是松古平原最大的盆地,周邊是高山,其實是桃花源。初中課本就有桃花源的描寫,我們就可以從「田園、桃花源」這些字眼去宣傳名優茶。通過意境描述,讓人喝到松陽銀猴,就能想到桃花源。
4.未來主攻五方面
茶產業要在未來主攻五方面:一、做好品牌培育和企業培育,全面推行一縣一品,加快全市區域品牌的建設;二、要進一步提高茶產業科技水平,注重科技隊伍建設,注重對外合作,加快推進新品種、新技術、新器械、新工藝的運用,推進產業現代化;三、要加強產業營銷體系建設,做好茶葉展示展銷和推介,爭取全國主要大中城市有我們麗水茶葉的門店,國外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四、進一步做好產業延伸,用工業的理念改造傳統茶產業,引導工商資本來投資茶產業,實現茶葉從粗放產品向高端產品延伸,從粗級加工向深加工延伸,茶產業從傳統的農業產業向文化、旅遊產業延伸;五、加快推進標准化生產、茶廠的優化改造、產品的質量體系認證、行業的自律規范等,通過一系列的措施,確保茶葉的質量與安全。

⑶ 茶葉發展前景將會怎樣

個人觀點,覺得可觀,但作為個體來說可能競爭力比較大,茶葉自古以來就有,而且是從皇家發展而起,制茶技術提高有一定的生產力後不斷出往各國,種類之多也是各國所不能比。還有就是中國是茶的故鄉,他國雖有生產 種稙,但論起特色來說還是中國,再有就是現在茶葉是各家各戶所必須品,論起銷售市場來看,現在不論是請客,送禮,不能說首選,最起碼在眾多禮品之中茶館和茶葉都是作為高端之品來作選擇的。而且給人含義也較深,相信,不久,就會茶文化 與酒文化同樣被人所接受,所譜及,所以,論起它的前景,本人從這幾點覺得可觀。僅供參考

⑷ 茶產業怎麼更好的發展

茶葉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提高標准化為行業發展關鍵
茶葉是中國特色農產品,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市場;茶葉同時也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既是農產品,也是工業產品,不僅可以就地解決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而且可以通過發展茶葉的加工,來增加農民收入。這幾年,南方主要產茶地區通過發展茶葉生產來提高農民收入,在一些重點產茶縣,茶葉收入佔到農民總收入的80%以上。
中國茶葉生產在品種分布上,也呈現出明顯的地域特徵。根據農業部2009-2015年全國茶葉重點區域發展規劃,中國茶葉生產劃分為長江中下游名優綠茶重點區域、東南沿海優質烏龍茶重點區域、長江中下游特色及出口綠茶重點區域、西南紅茶及特種茶重點區域四大區域。
茶葉產量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干毛茶葉產量預計達258萬噸,比上年增加17萬噸。在產量增加的同時,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提升,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此外,茶園面積穩中略增。預計全國茶園面積440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130萬畝。其中,湖北、貴州、陝西、江西等省分別增加23.6萬畝、21.5萬畝、19.3萬畝、15萬畝。
消費量方面,2017年中國茶葉消費量約為193萬噸,消費量穩步增長,預計到2018年中國茶葉消費量將超200萬噸。
我國茶葉發展痛點分析
我國茶葉的產量在增加,品質在提升,品牌在發展,新產品研發成為熱點,茶葉深加工和茶葉衍生品等多板塊輪番發力。但是生產和消費的地域特徵都過於明顯,主要表現為公共品牌很響,企業品牌沒有跟上,「有名茶、無名牌」的短板始終困擾著茶產業的發展。
我國茶葉市場集中度很低,企業技術水平不高,研發和創新能力比較落後,市場推廣引導能力弱。」王慶表示,盡管現在每個產茶大省都有一兩個大品牌,如華祥苑、巴馬、大益、涇渭等,但整體來看茶葉品牌過多,有的一個縣甚至就有上百個品牌,不利於行業發展。
政策有序推動茶葉發展
去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做大做強茶葉等優勢特色產業,推進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支持地方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託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
後茶葉品牌將逐漸呈現兼並態勢,要讓企業品牌能夠跟得上,鼓勵企業品牌做大。這既要靠市場,也要靠政府有序推動。
標准化是整個中國茶葉的軟肋
標准化可以解決茶葉從種植、生產、加工到銷售的一系列問題,中國茶葉產品從安全質量、等級標准、理化指標等方面都應該是一致的。中國茶要發展,將來一定是標准化基礎上的工業化模式,向中外消費者講好中國茶的故事主要靠標准,這就需要打好文化牌,特別是科技牌。
從茶葉消費角度來講,市場還不夠規范,品牌要更注重口碑。茶葉流通協會每年評選誠信企業,今年還成立了中國茶葉產業集群品牌聯盟、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品牌發展工作委員會,專門幫助會員協調解決品牌建設發展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升茶企品牌效益、擴大茶業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茶葉消費市場穩步擴大,消費人群接近4.7億人,同時消費人口向低端化年輕化發展,茶葉市場前景非常廣闊。2018年作為茶葉流通協會確定的「中國品牌年」,將重點圍繞「名牌、名企、名家、名區(縣)、名店」五項重點開展工作,著力打造一批知名茶葉品牌、知名企業,促進「茗」牌向名牌轉化。

⑸ 發展茶葉產業需哪些配套產業

!!!!!!!!!!!!!!!!!!!!!!!!!!!!!!!!!!!!!!!!!!!!!!茶葉產業的概念和特徵是什麼??? 參考資料:【575食品產品負面信息驗證網】
將茶葉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緊壓茶和白茶。此外,還有各種速溶茶、袋泡茶等新品種類。

綠茶
名貴品種有:龍井茶、碧羅春茶、黃山毛峰茶、廬山雲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君山銀針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平水珠茶、 西山茶、雁盪毛峰茶、華頂雲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干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

紅茶
名貴品種有:祁紅、滇紅、英紅

烏龍茶
名貴品種有:武夷岩茶、鐵觀音、鳳凰單叢、台灣烏龍茶

花茶
以茉莉花茶為上品

緊壓茶
名貴品種有:普洱茶、六堡茶

白茶
名貴品種有:白豪銀針茶、白牡丹茶

北緯30°——優質茶葉產區帶

在中國它還是條優質茶葉產區帶。

1、 中國名茶的主要產地

中國是茶的祖國,茶葉產區分布在從北緯18°海南島的三亞至38°太行山脈的靈壽縣五嶽寨的廣闊地區,茶區千變萬化,筆者發現,我國名茶、優質茶大多產自北緯30°左右。

毋容置疑,名茶是茶葉品質優良的代表,傳統名茶的產生需要良好的自然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巧的加工技術等缺一不可。有些通過一、二次這個會、那個節評比出來的「名茶」,往往曇花一現,是經不住歷史考驗的。我們對公認的傳統十大名茶產地進行分析發現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龍井產自浙江的杭州獅峰山、梅家塢、翁家山、雲棲、虎跳、靈隱一帶,位於北緯30°15′;洞庭碧螺春產自江蘇太湖洞庭山上 ,地處北緯31°左右 ;君山銀針由湖南嶽陽洞庭湖中君山島上所生產,為北緯29°15′;四川名山縣蒙頂山所產之蒙頂甘露,在北緯29°58′;安徽黃山之黃山毛峰,恰好在北緯30°08′;六安瓜片則產自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縣的毗鄰山區,分內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兩個產區,內山瓜片,又以齊頭山所產「齊山名片」為六安瓜片之極品。齊頭山舊屬六安,現屬金寨縣,位於北緯31°38′; 世界四大紅茶之一的祁門紅茶產區則在北緯29°35′-30°08′之間,另外還有信陽毛尖(產自北緯32°13′)和安溪鐵觀音(位於北緯25°07′)。從以上十大名茶產地來看,處於北緯30°±1°之內的有西湖龍井、君山銀針、黃山毛峰、蒙頂甘露、廬山雲霧、祁陽紅茶等六大名茶,位於北緯30°±1°~2°之間有洞庭碧螺春和六安瓜片,毗鄰這一緯度的有信陽毛尖(北緯32°13′)。只有著名烏龍茶安溪鐵觀音產地不在這一區域內。

另外還有老竹大方(北緯30°11′-30°07′),恩施甘露(北緯29°50′),寧波白茶,古丈毛尖,石門東山秀峰,採花毛尖等數不勝數的名茶,也產自北緯30度附近區域。

2、貫穿中國兩大優質茶產區

在我國茶區,北緯30°一帶不僅盛產名茶,而且貫穿中國傳統優質茶產區新安江上游茶區和新興的優質茶產區武陵山茶區。眾所周知,以安徽省祁門縣、歙縣、屯溪和江西婺源、浙江開化、淳安為代表的新安江上游三角洲,以生產祁紅、屯綠、婺源、遂綠而蜚聲中外,其中祁陽紅茶以條索緊秀,色澤有「寶光」,內質香氣蜜香之中蘊有蘭花香,稱為祁陽香,滋味醇厚,回味雋永而列為世界高香茶之一,譽為「王子茶」。而這區域的炒青綠茶品質上條索緊結,勻整重實。色澤綠潤起霜,內質香氣高鮮持久,帶熟板栗香,滋味濃厚爽口,是我國出口和內銷的優質大茶產品,歷來深受廣大消費者所喜愛,以前有眾多專家已有定論,在這里不多贅述。而武陵山區作為優質茶區崛起是近年才得以顯現,還不為人們廣泛認知。武陵山優質茶區概念由茶葉研究員黃仲先先生所提出,筆者十分贊成,在這里略作介紹:

武陵山位於北緯30°左右,綿延湘、鄂、渝、黔四省市,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武陵山是褶皺山,長度42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最高峰為貴州的鳳凰山,海拔2570米,山脈東西走向,呈岩溶地貌發育,主峰在貴州銅仁地區的梵凈山。它主要包括湖南湘西自治區的吉首市、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張家界的武陵源區、永定區、慈利、桑植兩縣以及常德市的石門市、懷化市的沅陵縣;湖北省的恩施州所轄恩施市、利川市、建始縣、巴東縣、宜恩縣、咸豐縣、來鳳縣、鶴峰縣和五峰縣;重慶市的酉陽縣、秀山縣、彭水縣、石柱縣;貴州的銅仁、萬山、玉屏、松桃、印江、沿河、思南、江口、德江等計有40多個市、縣、自治縣等。生活著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白族和漢族。武陵山區多崇山峻嶺,交通不便,經濟尚欠發達,產茶歷史悠久,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茶葉生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以湖南石門、古丈、沅陵縣,湖北鶴峰縣、利川市、五峰縣,重慶市的容昌縣等一批新興市縣為代表優質茶葉產區的涌現,使這一地區的茶葉年產量已達到8萬噸以上品質優異的綠茶、紅茶集中產區。武陵山茶區生產的綠茶,工藝上採用烘滾為主,其品質外形緊實挺直,色澤蒼綠光潤,香氣高鮮持久,多數有熟板栗香,湯色微黃明亮,滋味濃醇爽口,有收斂性。著名花茶生產廠家長沙茶廠以武陵山茶區為主要原料生產的「猴王牌」茉莉花茶以持久的花香,醇爽的滋味深得東北、華北和西北人民所喜愛,成為中國茶葉第一品牌。近幾年我公司以武陵山綠茶生產的「沙漠之舟」品牌的珍眉茶小包裝,出口到歐洲和非洲,當地消費者從試飲到接受,進而到鍾愛,有些人甚至非我公司「沙漠之舟」不買,形成了逐步增長的穩固的消費群體。筆者在北部非洲進行市場考察時就遇到一位年輕男子,自喝了「沙漠之舟」珍眉茶後,不再飲別的品牌了,剛好在我們去的時候,因運輸原因,「沙漠之舟」在當地斷檔了,聽說我們來了,他從800多公里外專程開車過來對我們的品質表示贊賞,並進言:,一是要求穩定供應,不要斷檔;二是建議保持品質;堅持不懈,必有成效。事實上,通過幾年的努力,「沙漠之舟」珍眉茶小包裝成為部分消費國銷售量第一的中國名牌。在內銷市場上,武陵山區所產綠茶,因其香高味醇的品質,也大有取代別的地區茶葉之勢,市場份額日益擴大。說明武陵山區的茶葉,適合很多消費者的口味,確有過硬的品質。

3、 品質特徵

該地區的茶葉品質有以下幾大特點,第一,外形秀美。茶葉芽葉粗細適中,鮮葉在加工過程中可塑性強,適合各種造型,因而在外形上千姿百態,百花齊放。西湖龍井、老竹大方的扁削型;平水珠茶的狀似墨綠珍珠的圓珠型,有「南京雨花茶」和湖北五峰「採花毛尖」的針型,有「君山銀針」寶劍型,還有葉緣微翹,色澤寶綠的瓜片型等等不一而足。普通炒青綠茶也條索緊結圓直,祁門紅茶更是以外形條索細秀,色澤帶寶光而獨步世界紅茶之林。第二,以香氣見長。無論是祁門紅茶的蜜香還是君山銀針的毫香,或者是黃山毛峰的嫩香以及新安江上游茶區和武陵山茶區炒青綠茶的栗香…,林林總總,大多數都香高持久;第三,滋味上濃淡適中,濃而不苦,醇而有味。較之高緯度茶區茶葉要濃,較之低緯度地區茶葉要醇,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筆者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般認為優質紅茶產自低緯度地區,但有世界四大紅茶名茶之稱的祁陽紅茶,阿薩姻紅茶,大吉嶺紅茶和錫蘭高地紅茶,祁陽紅茶產自北緯30°線上,後三種均生產在北緯27°左右喜馬拉雅南側的印度,錫蘭靠近中國邊境地區,其滋味濃烈的阿薩姻茶,有茶中香檳之稱的大吉嶺茶,有蘭鈴芳香的錫蘭高地茶在品質上確實各領風騷,想必與這一地區獨特的高山氣候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4、獨特的地質地貌是形成茶葉品質優異的基礎

按照板塊理論,地球是由地質板塊組成,分別是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北美洲板塊、南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和北極洲板塊,七大板塊中有六大板塊的縫合交接線,就在北緯30°附近,板塊在地質時期漂移過程中,有的俯沖、有的被抬升,加上火山冰川作用,演變成了北緯30度地區高山深谷,滄海桑田。其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相擠造就了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造就了黃山、廬山、張家界等千奇百態的地貌,也造就了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的形成。其中磷、鋅、硒等元素和土壤富含有機質對茶葉品質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武陵山地區就是富硒茶主要產地。地貌的多樣性,為茶葉品種的多樣性創造了條件。茶葉研究證明,茶區的海拔高度對茶葉品質尤其是香氣形成,有著密切關系,海拔升高,對形成茶葉香氣有利,所謂「高山雲霧出好茶」。前面所述兩大優質茶區就是在山區。

5、 適宜的氣候條件是優質品質形成的關鍵

北緯30°這條溫度帶處於亞熱帶和溫帶的過渡地帶,是適合大多數動、植物生活、生長的生物帶,氣候溫和,降水相對比較豐沛,也適宜茶樹生長。以武陵山茶區的湖北省利川市為例,因海拔高度不同,氣候差異明顯,為典型的山地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雲多霧大,日照較少,雨量充沛,空氣潮濕。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帶,四季分別,年平均氣溫16.7℃,年降雨量1300毫米至1600毫米,日照1409小時。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次高山地帶,春遲秋早,潮濕多雨,日照偏低,年平均氣溫12.3℃,年降雨量1200至1400毫米,日照時數1298小時。1200米以上高山地帶,氣候寒冷,已不適宜茶樹生長了。

一般認為,緯度南移,氣溫增高,茶樹茶葉增大,茶葉中內含物增加,以LEGCG為代表的復雜兒茶素增加,茶葉中多酚類與氨基酸比例增大,茶葉品質外形粗大,內質滋味濃烈而苦澀,反之,隨著緯度的降低,氣溫下降,茶樹芽葉縮小,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均減少,酚氨比下降,茶葉外形細小,滋味偏淡。而北緯30°地帶氣溫適宜,能兼顧外形和內質,酚氨比在10左右,被認為是優質綠茶的理想條件。

6、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品質的保證

北緯30°適宜的氣候條件和復雜的地質變化,造就了生物種樣,位於這一緯度的神農架和卧龍山、壺瓶山自然保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甚至有「生物基因庫」之稱。大熊貓和水杉更被稱為動、植物活化石被神奇地保存下來。以新安江上游和武陵山為代表的茶葉產區相對來說,生態環境破壞也較少,森林保護良好,植被豐富,土壤肥沃,茶樹抗病、抗蟲能力較強,鳥類、蜘蛛等茶樹蟲害的天敵較多,茶園中生物自身調節功能比較健全,只要合理培管,加以生物防治,一般不會發生大的病蟲害。是中國主要的無公害和有機茶產區。茶葉中農殘留量普遍低。我公司出口有機茶和低農殘茶葉就主要產自武陵山生產基地。

北緯30°優質茶葉生產帶的發現,對指導我國茶葉生產有著重要意義,有利於茶葉茶區的調整,促進產業化的形成。
希望採納

⑹ 茶葉產業的概念和特徵是什麼

中國茶葉市場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分析

世界茶葉80%產在亞洲。中國、印度、斯里蘭卡、肯亞和印度尼西亞五大產茶國的茶葉產量佔世界茶葉總產量80%。中國茶葉產量從2000年的67.6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93.4萬噸,增長了38.1%。茶葉產值從2000年的90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55億元,增長了72.2%,是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並且在2005年,我國茶葉產量超過印度,重新奪回第一大產茶國地位,實現了以吳覺農為代表的近代茶人為之奮斗的目標。

一、推動茶產業發展的因素。

當前,我國茶葉產量、國內銷售、茶葉出口都處於歷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於地方政府資金支持,茶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新的資本進入,茶葉新技術在茶葉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以及茶葉新產品的開發等,這些都為我國茶葉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來,各級政府對茶葉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加大了對茶產業的投入,並且通過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等措施,促進了我國茶產業的發展。在西部開發、扶貧政策和退耕還林等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下,各主要產茶省都發展了相當數量的新茶園。茶農在茶葉良好經濟效益促進下,生產積極性不斷高漲,並且加大了對老茶園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產效益低的茶園。我國茶園面積由2000年的108.9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130萬公頃,增長了19.4%。近年來新發展的茶園基本上按照規范化要求進行建設的,生產能力高、茶園投入力度大,從而使得我國茶葉產量保持較快速度增長。

2、企業的多元化。

茶葉放開經營後,我國茶葉企業發生結構性變化,大多數國有加工、流通茶葉企業實現了股份化、民營化轉制。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實行改制的「老字型大小」茶葉企業,改制後的股本為3000萬,國有(企業)參股20%,10%社會法人股,主要是兩家上游生產企業,其他70%職工股。改制後企業的機制變活了,企業有了自主權,有了資金積累,通過幾年來的運作,張一元的年銷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茶葉產業的發展,也吸引國內大的集團紛紛進入茶葉領域,雲南制葯企業盤龍雲海和雲南白葯集團已經開始涉足茶產業。白葯集團認為普洱茶的發展過程與雲南白葯的發展過程極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戶分散式生產,後來隨著工藝技術改進,規模化生產成為必然。雲南瀾滄江啤酒集團也把開發茶產品作為今後重要的發展目標之一。與此同時,個體私營茶葉企業在經過多年的市場經驗積累,也開始得到快速發展,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北京更香茶葉有限公司發展到46家連鎖店。

3、新的資本注入。

競爭的加劇需要重新整合我國現有的茶葉資源,許多茶葉企業已經意識到,只有引進資金,迅速擴張才能在市場中生存。北京老字型大小吳裕泰茶葉公司2005年組建吳裕泰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由八位股東發起設立,總資產達到1億元。改制前由於公司資金不足,無法快速向外擴張,新股東注資給公司擴張提供了便利。新注入的資金一方面對原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另一方面加速開店速度。擁有國內最大茶葉基地的雲南龍生集團目前已經在資本市場上成功引進5500萬元的風險資金,企業引進風險投資後,正在積極准備爭取早日上市。2004年博聞投資集團以1.3億元收購雲南西雙版納勐海茶廠,強大的資本注入讓茶廠得以快速發展;而在引資時,博聞投資集團的目的就很明確——要讓雲南勐海茶廠盡快上市,成為「國內茶葉第一股」。新組建的老字型大小企業吳裕泰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計劃也是上市。

4、產業的變化

茶葉加工由手工轉向機械化,大多數的名優綠茶加工實現了半機械化生產,特別是小型名優茶加工設備得到廣泛應用,極大提高名優茶加工的效率和茶葉產品的標准化水平,為規模化經營奠定了良好基礎。

通過對加工工藝的改進,茶葉品質也在不斷提高,適應了市場對高品質茶葉日益提高的的需要。例如烏龍茶通過採用空調做青,在夏季也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烏龍茶。此外茶葉的清潔化生產也有了很好的開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茶葉質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各企業都加大了對廠房和設備的改造,大型的精製企業大多數已經通過ISO9000系列、HACCP等質量認證。烏龍茶出口企業精製加工基本實現了全自動化封閉式生產,為茶葉質量安全生產提供可靠保障。從2005年開始,國家對茶葉企業實行QS認證,進一步促進了茶葉初精製企業廠房和設備改造工作的開展。

5、市場的發展

茶葉消費熱點轉換很快,有機茶被消費者接受並迅速得到了認可,繼綠茶、烏龍茶之後,普洱茶在國內市場興起,有效帶動茶葉消費市場不斷升溫。2003年以來,普洱茶發展迅猛,雲南龍生集團過去是以生產綠茶為主企業,三年時間,普洱茶生產從少量到批量,2005普洱茶銷量佔到集團總銷量的1/3,並且其利潤率超越了其他品種。2006年計劃把大部分原料加工成普洱茶。

與此同時,為了適應我國茶葉市場變化需要,國內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茶業批發市場網路,為茶葉的生產和銷售構建十分有效的銷售通路。目前,大約有60%的茶葉是通過批發市場進行銷售的。我國茶葉批發市場已經具備了產品的收集、整理,價格的形成,以及產品的批發等功能,而且市場通過不斷投入和改造,為交易雙方提供包括信息、倉儲、運輸在內的服務功能。

6、茶文化的宣傳。

茶葉市場的發展與茶文化推廣十分不開的。最近幾年,各地廣泛開展的各項茶文化活動,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傳茶知識,帶動茶葉消費的增加。以安溪縣鐵觀音發展為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烏龍茶主要還是供應出口,國內消費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廣東兩個省。到2002年,安溪烏龍茶內外銷數量已平分秋色,全國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縣茶商和茶農的營銷網路,而且烏龍茶內銷價格也遠高於外銷茶的價格。現在,安溪鐵觀音內銷量和金額遠遠超過外銷數量。安溪鐵觀音發展一個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視茶文化的推廣,從1993年開始,安溪縣政府組織當地的茶商和茶農,把當地傳統的賽茶方式推向市場,先後在香港、澳門、廣東、上海、北京等地舉辦茶王賽,並且把當地烏龍茶的泡飲方式進行藝術提升,創造出一套完美的烏龍茶茶藝表演,讓大家更加全面了解烏龍茶和烏龍茶文化。烏龍茶開始為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所接受。安溪茶葉在成功地走出去後,又在2000年—2002年期間,與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等單位合作,在安溪縣舉辦了三次以茶文化為主體的大型宣傳活動,並且投資建成全國烏龍茶最大的交易市場—--安溪中國茶都,安溪從烏龍茶重點產茶縣開始向全國的烏龍茶信息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茶葉在世界上是產茶大國,但還不是產茶強國。與世界各主要產茶國比,我國茶葉生產還存在以下問題:

茶葉單產低

我國茶葉單產還處於較低水平。我國茶園面積佔世界茶葉面積接近一半,但是產量只達到1/4。印度茶園面積為52萬公頃,相當於我國的一半,但茶葉產量與我國基本持平。茶葉單產低,表明我國茶葉生產的效益低。造成單產低的原因主要是茶葉生產投入不足,良種化茶園所佔的比重少,生產管理粗放引起的。

勞動效率低

茶葉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從茶葉的種植到採摘、加工和銷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據統計,我國目前有8000萬茶農,另外還有5000萬以上人員從事茶葉銷售、茶館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工作。但是,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茶葉生產勞動效率低問題。2004年,我國人均產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為546公斤、斯里蘭卡為402公斤、肯亞是為649公斤。在南方茶葉產區,很多農民並不是專業從事茶葉的生產,而是從事多種農副產品的生產。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普遍存在專業技能缺乏等問題。這與國外茶農有很大區別,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亞,茶農受雇於農場主,大多數人只從事茶葉生產工作,並且經過良好的職業培訓,能夠熟練掌握各種專業技能。

組織化程度低

1984年茶葉放開經營後,我國大多數茶園已經承包給農戶,茶葉生產是以家庭為單位。在印度、肯亞、斯里蘭卡,他們大多以大型農場為主,實行企業化的管理和經營。日本和台灣和我們一樣,茶園的所有權也歸農戶所有,但是他們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組織,並且組建合作社,實現合作生產,也較好解決茶葉生產分散問題。我們國家在把茶園承包給農戶後,並沒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民是一家一戶獨立生產,沒有形成聯合,由於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導致茶葉生產和經營過度分散。

茶葉的標准化程度低

茶葉商品化程度越高,對茶葉的標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藝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茶葉加工的機械化。目前,我國名優茶生產還不能實現全程的機械化加工,大多數還是採用手工製作,作坊式生產。大宗茶生產也是採用半機械化加工,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生產產品的標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亞,茶葉加工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在日本不論是茶園的管理,還是茶葉的加工,也都基本實現了標准化管理,機械化生產。生產的產品一致性很高,為茶葉品牌化經營奠定堅實的基礎。

缺乏龍頭企業

目前,國內市場處於競爭無序的混亂狀態,市場分散,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對於某個地區來講,有區域性的龍頭企業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國市場而言,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占據2%的市場分額。這種狀況,不能夠發揮規模化生產的效應,不利於資源的優化組合,不利於品牌的樹立。今後一段時期,整個茶產業將面臨大的整合,競爭將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業將被購並或者被淘汰出局,強者更強,弱者出局。

三、幾點建議

不斷變法和發展的中國茶葉市場給企業帶來眾多的機會,因此,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行業發展的關鍵,也是企業正確投資的關鍵。根據當前茶葉發展現狀,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把握市場熱點轉換。

從目前情況看,產量增加,市場熱點不斷,多茶類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市場主要特徵。2004年非典時期引發的綠茶消費熱,2005年鐵觀音消費熱,2006年普洱茶消費熱,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消費熱點形成,很好帶動茶葉消費整體上升。尤其是普洱茶熱的興起,對我國現階段茶葉市場將會產生較深遠的影響。首先,其他的茶葉都是愈新愈好,而普洱茶越陳越值錢,這樣普洱茶除了具有商品本身飲用價值外,還具有收藏價值。二是與其他茶葉品種相比,普洱茶生產能夠形成規模生產。普洱茶只要是雲南大葉種曬青茶,都可以作為原料。發酵過程類似葡萄酒的生產,可以通過控制溫度和濕度來形成質量相對一致的品質;此外,其他茶葉品質最主要取決於原料,而普洱茶更多是在工藝,將不同等級的茶葉拼配在一起可以調出不同風格的口感,廠家可以採用自己獨特的工藝形成獨有的品質,有利於品牌的樹立。

分析這幾年茶葉市場熱點,非典帶動綠茶的消費熱帶有一定偶然性,是一次成功的事件營銷。但是,鐵觀音和普洱茶熱的形成,是對茶葉品質特徵准確把握和有效的宣傳,成功創造出新的市場發展空間,對行業更具有影響力。我國是多茶類的國家,每個茶類都有不同的品質特徵,個性化十分明顯,如何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求,通過對加工工藝和品飲方式的改進,形成市場賣點,促進需求的增加,使各個茶類都能夠協調發展,這樣才能使我國多茶類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鐵觀音熱形成是經過十多年的市場培育,普洱茶熱更具有創新的成份,綠茶熱很好利用非典事件,下一個熱點需要形成同樣需要依靠創新和大家共同培育。

(二)發展名優茶,兼顧大宗茶。

我國名優茶的產量從2000年14.4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25萬噸,增長了73.6%。名優茶的產值從55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10億元。名優茶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到2005年,名優茶的產值已經佔到茶葉總產值的71 %。名優茶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提高茶葉行業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品質的要求已經提上日程,現在許多企業已經開發出有機茶,打造名優茶品牌將是茶企業必經之路。但是,目前名優茶已經遇到了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不少地區已經出現採茶工不足的問題。名優茶的發展日益受到限制。由於在產品質量上過分注重外形,不僅給採摘帶來困難,而且增加了加工工藝的復雜程度,這也是名優茶不能完全實現機械化採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約名優茶規模化經營的重要原因。如何引導茶葉消費由重外形向重內質轉變,是名優茶今後能否繼續得到快速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名優綠茶顯得更為迫切。這幾年,有機茶發展已經使部分消費者改變對茶葉品質的判別標准,從外型轉向內質,而且逐漸把安全、好喝作為判斷品質的標准。普洱茶市場興起,可以說是對傳統茶葉品質判斷標準的顛覆,並且創造了新的市場發展空間。隨著QS制度的全面實行,茶葉銷售逐漸要從散裝茶銷售轉向包裝茶的銷售,這將會為眾多品牌企業帶來機會,應該通過包裝和品飲方式的創新來促進飲茶方式的改變。

另外,企業過分重視名優茶生產和經營,不願意生產適合普通消費者的中低檔茶葉,這也是制約當前茶葉企業規模擴張的問題。其實,大宗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國茶葉市場需要象「猴王」「京華」等質量穩定「老百姓」品牌的茶葉。今後,茶葉還面臨進入超市銷售的問題,這也急需發展中低檔品牌的包裝茶葉。

(三)打造茶葉品牌。

茶葉品牌有兩類,一類是產品品牌,以中茶、竹葉青、大益和龍生為代表;一類是通路品牌,以天福、吳裕泰、張一元位代表。從這幾年情況看,由於茶葉市場發育不成熟,通路品牌發展較為成功,適應了目前茶葉消費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趨勢。天福連鎖經營在全國擴張很快,已經有600多家連鎖店,成為國內最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其他的大多數還是區域性品牌,但是,成長數度也十分驚人。北京市場上知名品牌吳裕泰已有122家店,張一元也有85家店。從市場發展看,茶葉銷售今後必須走復合通路,除了傳統營銷模式外,網路營銷等新型營銷模式也將被應用到茶葉銷售中來,這對企業將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一方面要通過擴大連鎖經營規模,來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須通過對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延伸企業經營的深度和廣度,形成具有個性化產品和品牌。因此,具有實力的茶葉企業除了要加強通路建設外,還要加大企業對茶葉資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建立生產基地。我國產茶麵積分布很廣,資源也很豐富,但是優質資源有限,而且茶葉品質受當地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影響很大,特別是國家加大對原產地產品保護後,這些資源今後會成為稀缺資源,更具有價值。

(四)發展茶產品深加工

我國茶葉產能很大,如果全部投入生產,我國茶葉產量將遠遠超過目前的水平。因此,通過發展茶葉深加工,拓寬茶葉的應用領域,提高茶葉的消費量,也是我國茶葉能夠得到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發展茶產品深加工方面,我國可以借鑒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茶葉深加工產品開發延伸到生活的各個領域。用烏龍茶、綠茶、花茶等為原料加工製成的茶飲料,銷量已超過可樂等碳酸飲料,成為日本最常見的飲料。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琅滿目,而應用茶葉提取物兒茶素等製作的抗菌、除臭產品更是多達數百種,茶葉有效成分還被廣泛應用於化妝品、洗滌劑、茶染服裝等。在我國,茶飲料、茶食品也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只是應用領域還有待於進一步擴大。

(五) 關注茶文化產業的發展

我國有悠久的茶葉歷史,茶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而且各民族的飲茶習俗各不相同,為我們提供了十分廣泛的茶文化宣傳資源。國家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茶葉行業同樣要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為新的引擎,推動產業升級。以茶文化為題材的旅遊業、影視業、出版業、藝術品經營業、動漫業等同樣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產業。現在,以經營茶文化為主體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例如以北京老舍茶館和上海湖心亭為代表的依託地方特色茶文化為經營載體的茶館企業。以北京聖唐古驛為代表的茶館、茶博物館等設計裝修企業,以讀圖時代為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業,加上茶葉的包裝設計、茶具製作、廣告宣傳等,已經形成茶文化創意產業的雛形。應該說,我們的茶文化創意產業還剛開始,但是發展空間很大,我們要深入理解茶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引導茶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

⑺ 如何發展茶產業

可以了解一下生態協議,將茶道、茶文化,將茶葉與旅遊融為一體,不斷發展壯大茶產業。

⑻ 茶葉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世界上發現和利用茶樹最早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專茶葉屬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已成為主產區農村經濟的重要行業和出口創匯的優勢農業行業,備受國家重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茶葉行業趨於品牌整合、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各生產基地也正在走規模化道路,各地政府紛紛出台扶持政策調動茶農、茶商及茶企的積極性,茶葉行業表現出一種空間聚集和地方專業化的現象。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早在2010年我國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第二大茶葉出口國,但行業發展仍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全面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前瞻產業研究院茶葉行業研究小組分析認為,在我國茶葉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茶葉行業也面臨著較多的問題,例如我國茶葉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茶葉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和全球知名品牌,尚未形成有規模的標准化、規范化茶葉生產鏈。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茶葉出口仍多為原料性產品,競爭以低層次的價格競爭為主,大多數企業缺乏自主研發能力。

總體來說,茶葉行業需求還是很不錯的,市場前景非常良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⑼ 茶葉產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從產量與需求看基本到頂了,剩下的將是品牌競爭了。個人估計,今後茶葉價位將越來越高,做低端產品前景不看好;而不能建立品牌的企業獲利能力將越來越弱,更不可能跟上價格的漸進提升。

⑽ 如何運用茶文化推動茶產業發展

茶文化是茶文化,純正、深邃、高尚的茶文化都是脫離產業而存在的,與產業掛鉤的茶文內化都或多或少的容出現了變質。
喝茶時一種生理需求,茶文化是一種精神需求,當社會的物質層面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們對精神層面的需求增大以後,茶文化的需求量相應增加,茶產業自然隨之增長。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辦法,就是增加茶文化在當前精神消費中的比重,這只和茶文化相對其他精神消費的優劣、性價比有關,消費者是懂得選擇的,市場是懂得選擇的,陸羽的《茶經》之所以紅極一時,遠播日本、東南亞,是因為它給唐代的中國及周邊各國帶來了精神上的極大享受,即使當時使用的是手抄本,照樣聲名顯赫。有目的的花費心思去推廣茶文化,只會讓茶文化變質,而且難有大的效果。
綜上,我認為,運用茶文化來發展茶產業,根源在於茶文化在實質上的研究和發展。而不在於商業化的推廣。

閱讀全文

與茶業產業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