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印度產業發展的優勢條件

印度產業發展的優勢條件

發布時間:2021-01-04 14:21:10

『壹』 印度發展軟體產業有什麼有利條件

印度如何發展軟體產業

吳曉宇

近10多年來,印度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產業特別是計算機軟體業。據統計,2000年度印度軟體出口62億美元;2001年度出口達85億美元。據預測,到2008年,印度軟體業將出口5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列第二。到目前為止,印度全國已建成17個計算機軟體園區,注冊公司超過7500家。印度在滿足全球軟體需求方面具有很強的能力,現在它又逐漸成為那些尋找更低成本生產基地的主要電子製造服務供應商的一個中心。

印度軟體業能取得如此成就,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從實際出發,選准適合本國軟體產業的發展模式。

雖然國內電信設施落後、資金匾乏、軟體市場小,但印度的人力資本使它在同亞洲地區其他一些新興技術力量進行激烈競爭時占據優勢。單就信息產業部門來說,印度已經擁有接近60萬的軟體服務專業人員,其中有接近75%的勞動力畢業於工程專業。隨著一些新的工程學院在全國各地出現,3年後,受過培訓的工程技術人員可能會再增加30%。印度政府充分利用擁有高技能的廉價勞動力,軟體人才相對豐富、成本低廉、海外學子多、母語為英語的優勢,選擇海外市場為主攻方向,並發揮一些市場政策的優惠吸引全球的信息產業製造商,在起步階段選擇准入門檻較低而市場潛力大的勞務輸出、軟體定製加工等信息服務業作為切入點,把目標瞄準全球重要的北美市場、歐洲市場,並成功地進入了美國市場。由於質量可信、交貨及時、服務周到,印度計算機軟體業擁有一批像美國通用、波音那樣的著名大客戶。

第二,政府為軟體出口創造有利條件。

首先,印度政府決心在21世紀頭10年內實現軟體超級大國目標,除把信息技術作為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列入國家議事日程並增設信息技術部外,為加強政府對軟體產業的領導,還成立了內閣信息委員會,將行業主管部門從國家局升格為內閣部,以加大信息技術發展的力度;同時制定「軟體2000行動計劃」,明確目標,統一協調並逐項實施。此外,有20多個邦政府也宣布了積極的信息技術產業政策。其次,20世紀80年代後期,印度政府根據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潮流,針對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制定了重點開發計算機軟體的長遠戰略,注重軟體技術園區的建設,並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和配套服務,於1991年6月首先在印度著名的科技中心——班加羅爾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計算機軟體技術園區。此外在改善軟體企業發展和參與國際交流的社會環境等方面也採取了一系列加快發展的措施。現在班加羅爾已成為世界十大矽谷之一,馬德拉斯、海得拉巴、孟買、浦那、新德里郊區——偌伊達等已成為印度重要的計算機軟體開發中心。

第三,重視軟體產品的質量和軟體企業的管理,樹立良好形象。

印度軟體企業的整體水平和信譽在全球有很高的評價,這是印度軟體能大量出口的堅實基礎。印度始終堅持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質量標准進行高起點的計算機軟體開發。例如,在世界計算機軟體業中,美國梅隆??卡耐基大學軟體工程研究院頒發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等級證書最具有權威性。CMM等級證書共分5級,如果一個軟體公司獲得CMM 4級或5級證書,就等於取得了進入世界計算機軟體市場的門票。至2002年4月,全球通過CMM5級認證的57家軟體企業中,印度就佔了42家。印度全國軟體和服務公司協會規定,凡擁有10名員工以上的計算機軟體公司必須達到ISO9001認證。截止2001年3月,印度已有250家計算機軟體公司獲得了ISO9001認證,是世界上計算機軟體公司獲此認證最多的國家。據麥肯錫公司的調查表明,全球軟體開發項目中只有16%能按計劃完成,而印度大的軟體企業其項目按合同完成率在95%以上,他們對時間、質量、成本的控制能力的確非常強。

第四,重視人才培養,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印度有強大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政府從3個途徑對印度軟體人才進行開發和培養:一是依靠高等院校培養;二是民辦私營的各類商業性軟體人才培訓機構;三是為海外留學工作人員回國開辦軟體企業或者從事軟體開發工作,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和便利條件。現在每年有15—18萬名計算機工程師從大學畢業,涌進各個軟體公司,這些人迅速地改變了他們及其家庭的生活境遇。多年來,印度都在盡力建立一套體制,為受過良好訓練的人提供致富的機會,使他們成為企業家、技術專家和優秀的軟體工程師。

第五,為了對軟體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印度各級政府制定並實施了多項扶持政策。

如對海外投資和采購以及銀行優惠貸款和風險投資等方面都採取了一系列促進軟體出口的措施。

第六,制定了世界上最嚴厲的打擊盜版法律法規。

第七,在稅收方面制定了極為優惠的政策措施。

為了鼓勵海外投資,印度政府對進入高科技園區的本國和跨國公司都實行優惠政策:免除進出口計算機軟體的雙重賦稅;放寬中小企業引進計算機技術的限制;允許外商控股75%至100%;全部產品用於出口的軟體商可以免徵所得稅等。新出台的政策還規定,在軟體園區注冊的企業可享受10年免交所得稅;進口軟體設備免稅和加速折舊;外商向信息服務部門如互聯網、電子郵件、電子商務投資100%控股可獲自動核准。對信息產業園的私人企業實行免稅和稅收激勵政策。該政策從先征後退,變成了直接在省一級或地方減免稅,這樣可以減少IT企業的啟動成本。為了提高進口計算機質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政府放寬了對計算機進口的限制,允許進口計算機技術的企業資產限額從2億盧比降至100萬盧比;為提高計算機軟體的質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政府還放寬了對計算機進口的限制,大幅度降低關稅等。

『貳』 印度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

有利條件:農業區多分布在沿河地區,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土地平坦,土壤肥沃;不利條件:印度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雨季和旱季,雨季降水多,容易引起水災,旱季高溫 干 燥,容易形成旱災

『叄』 印度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是()

A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10°-30°之間,多屬於熱帶和C年降水量變化大。

印度水資源豐富,年降雨量39300億立方米。全國36%的地區年平均降雨量超過1500毫米,其中33.5%的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為750-1150毫米,33.5%的地區年平均降雨量為750毫米。印度有許多河流。恆河是最重要的河流,全長2700公里,有10多條支流,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公里。

雅魯藏布江、戈達瓦里河、納馬達河和克里希納河是印度第二大河流。雨水充沛,河流眾多,為農業生產和灌溉提供了有利條件。灌溉面積佔全國耕地面積的32.8%。

印度是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冷季1~2月,夏季3~5月,西南季風雨季6~9月,東北季風10~12月。北方最低氣溫為150攝氏度,南方最高氣溫為27攝氏度,幾乎全年無霜凍。農作物可以全年生長,有豐富的熱資源。


(3)印度產業發展的優勢條件擴展閱讀:

印度農業發展成果:

印度的農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1951年至1991年,農業年均增長3.7%。糧食產量由1950/51年的510萬噸增加到1990/91年的1762萬噸,增長3.46倍。根據糧農組織的數據,印度1994年的糧食總產量為2248萬噸,人均佔有231千克。

在個人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佔比從1960/61年的72.4%下降到1992/93年的55%。

『肆』 與中國相比,印度經濟發展具有那些優越條件

(一) 印度的軟體業迅猛發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擁有巨大的軟體人才庫,有專業人才77萬。2003年,印度軟體產業產值達124億美元,其中出口95億美元,佔印度出口總額的20%。據麥肯錫的報告預測,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務和後勤工作將會增長5倍,僱傭400萬從業人員,成為年出口額達到570億美元的行業,佔印度GDP總額的7%。
(二)印度的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全,不良貸款比例較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10.8%。印度的股票市場比較成熟,成為印度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場所。
(三)印度的私人資本在運作方面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印度獨立後,過去就存在的私營財團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且產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財團。在印度實行經濟改革後,一大批從事信息技術產業、制葯工業、食品加工業、服裝紡織業、水泥建築業和旅館旅遊業的私營企業或私人財團迅速發展壯大,並很快進入全球化經營。印度的現代企業制度比較完善,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
(四)印度的國際交流人才多於中國。由於印度英語普及,高等教育機構使用的教學語言為英語,印度高校學生能夠較順利地獲得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學教育比較重視創新教育,學生創新能力較強。印度某些大學和專業學院已在國際上有較高的知名度。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中,都可以看到較多的印度人員。
(五)印度的法律體系較健全。印度獨立後,法律體系逐漸完善,公眾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這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印度的先發優勢
在服務外包帶來的新一輪產業轉移的競賽中,印度比中國早出發了十幾年。在多年的積累過程中,印度形成了如下的競爭優勢:
規模經濟:印度的幾大知名服務外包企業,如TATA、Infosys, 其員工人數過萬,能承接大型服務外包項目,固定成本攤銷使其實現規模經濟。
學習效應:人員經驗、管理水平、質量控制等多年軟體開發積累的學習效應。
同時,對於承接歐美服務外包業務,印度有如下的天然優勢所鑄就的壁壘:
近似的語言和文化:印度的英語人才豐富;文化和與歐美接近
廣泛的人脈關系:大量印度人在歐美從事軟體開發、管理等工作,其將業務發包到成本低、自己熟悉的地方成為自然選擇。

『伍』 印度經濟發展的優勢和不足

優勢:印度的發展模式重消費而非投資、重內需而非出口、重服務業而非製造業、重高新技術產業而非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低的工業,這種方式使印度經濟對全球經濟不景氣沖擊的抵抗力較強,表現出比較強的韌勁和經濟平穩增長的長周期性。
印度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比較好。例如,印度國內的儲蓄水平只有中國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資大約只有中國的10%,印度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比中國落後大約10至15年,但印度卻取得了較快的經濟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自生產力的增長,而不是資本或勞動力的增加。
不足:印度國內辦事效率較低,往往不能集中力量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印度開辦一項業務所花的時間是在中國的兩倍,注冊資產在印度要花67天,而在中國只要32天;履行合約在印度要花425天,而在中國只花241天。印度社會經濟的分化也十分嚴重,現代化與落後共存,是一個對比鮮明和充滿矛盾的國家。印度位居世界經濟強國之列,但世界上最貧困的人口中有1/4生活在印度;它是世界第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卻缺乏電力能源;它的250多所大學培養了300多萬名科學精英,但40%的印度人口仍是文盲。在德里和班加羅爾等城市,茅草屋往往與跨國公司的摩天大廈交織在一起。
與中國相比,印度在很多方面佔有一定的優勢:

(一)軟體業方面。印度的軟體業迅猛發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擁有巨大的軟體人才庫,有大量的專業人才。產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據麥肯錫的報告預測,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務和後勤工作將會僱傭400萬從業人員,成為年出口額達到570億美元的行業,佔印度GDP總額的7%。相比之下,中國的軟體業發展的起步較晚,且差距很大。

(二)金融機構方面。印度的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全,不良貸款比例較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10.8%。印度的股票市場比較成熟,成為印度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場所。

(三)企業制度方面。印度的私人資本在運作方面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印度獨立後,過去就存在的私營財團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且產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財團。在印度實行經濟改革後,一大批從事信息技術產業、制葯工業、食品加工業、服裝紡織業、水泥建築業和旅館旅遊業的私營企業或私人財團迅速發展壯大,並很快進入全球化經營。印度的現代企業制度比較完善,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

(四)人才和教育國際化方面。印度的人才國際交流多於中國。由於印度英語普及,高等教育機構使用的教學語言為英語,印度高校學生能夠較順利地獲得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學教育比較重視創新教育,學生創新能力較強。印度某些大學和專業學院已在國際上有較高的知名度。

(五)法律體系方面。印度的法律體系較健全。印度獨立後,法律體系逐漸完善,公眾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市場經濟是法制化的經濟,沒有完善的法制,市場經濟的發展是無法實現的。

(六)基礎設施方面。印度社會基礎設施要比中國落後幾十年,這也是制約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

『陸』 印度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是

其國內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且儲量都很豐富,為重工業發展提供了回有利條件。
國內人口答眾多且價格低廉,為工業發展提供充足勞動。同時降低工業成本。
現代電子技術較發達,為工業發展提供技術,信息等
地處大洋邊沿,航運便利,減少工業發展中的運輸成本
傳統農業發達,可作為工業發展的堅實後盾

『柒』 印度工業區位條件

印度半島新興工業區分布於南部。這里發展高科技工業的優勢區位主要是:
(內1)位於印度南部,距離印度傳統工業區容遙遠,環境質量好。地勢稍高,氣候相對涼爽乾燥,自然環境宜人;
(2)有多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高科技人才多;
(3)有現代化高速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
(4)政府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吸引人才進入。
印度半島新興工業區的特點:
(1)從業人員中,高學歷的科技人員所佔的比重大;
(2)信息技術含量高,利潤大,資源消耗少;
(3)產品銷售收入中,用於研製和開發的費用比例大。

『捌』 印度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

印度很多方面不如中國,教育,軍事技術等還有核武器,遠程武器等
但他們不學技術,光靠買,航空母艦已經買4艘了,什麼武器都買,為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作出前所未有的貢獻,而且自己研製的武器不過關,經常請以色列來搽屁股。他們的半導體業挺發達,其他,沒什麼,農業也不如中國,也不重視教育,中國至少還有9年義務教育,但印度沒錢的話就在家賣東西。總說,他們需要發展,雖然人均GDP比中國高

採納為答案

『玖』 印度發展的有利條件

印度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

『拾』 印度的優勢和好處

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優勢:

一,最明顯的,人口紅利逐漸凸顯,這點與

我國發專展初期頗為相似。目前印屬度為世界第二大

人口大國,而人口一多,便意味著人才的豐富自

己消費作用的增大等。

二,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增大,這算

是第一條優勢的次生優勢。

三,資源豐富,印度作為當今世界舞台上排

的上號的大國,自然資源的豐富毋庸置疑,而這

也是成為大國的重要優勢之一(日本等國除外)

四,外交戰略優勢,或者說是國際地位準

確。它目前並無爭霸打算,這便意味著沒有歐美

大國的打壓,為發展贏得有利國際環境。同時,

充分利用美俄矛盾獲利,左右逢源(印度分別從美

俄獲得許多先進的軍備,具體網路)

五,最後,地理位置優勢。為南亞次大陸首

屈一指的地區性大國,三面環海,唯一較近的大

國就是我國,而我國奉行和平發展的原則,因此

印可以免受其他如南美國家受的打壓,有利於發

展。

好處:就是能為發展中國家增添一份力量

吧,有利於更好的維護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國家

陣營的整體利益……

閱讀全文

與印度產業發展的優勢條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