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利好,如何搶佔新機成為最好時代的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全球化發展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集成電路發明60周年。40年的改革開放帶來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帶來了中國的現代化。60年前的集成電路發明,給人類帶來了一次巨大的革命性的進步。
集成電路是高度全球化的產業,開放合作是必然之路,中國和世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互相支持、密不可分。羅文介紹,2017年中國大陸集成電路銷售收入突破5400億元,其中外資企業的貢獻達到30%的規模,已經建成的10條12英寸的生產線中,外資和外資參股的達到8條。
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突破6000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已達3609.8億元,同比增長19.7%。到了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4335.5億元,同比增長20.1%。截止到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突破5400億元。預計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超6000億元,達到6489.1億元,同比增長19.5%。並預測在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達到了9050.2億元。萬億產業規模指日可待。
2015-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和世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互相支持、密不可分
集成電路產業要求企業在全球進行配置資源、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也努力融入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生態體系之中。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離不開世界支持。2000年以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加速發展,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環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區多極並舉的發展格局。
與此同時,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的貢獻,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在整機系統需求的帶動下,中國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2001年以來年均復合增長率16.4%,2017年市場規模達到1.4萬億元。持續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已成為推動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在華收入成為跨國公司的成長貢獻的重要利益。
四大建議進一步推進全球化發展
1、堅持開放發展,共享機遇。中國將加大開放力度,深化國際合作層次,持續提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國際化發展水平。持續增長的中國市場將會給全球企業以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多的投資機遇。
2、堅持優化環境,共同發展。中國將落實好現有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推動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營造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
3、堅持市場導向,共建生態。中國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引導產業優化布局。
4、堅持融合,創新共享。未來中國將圍繞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等重大產業應用需求,與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界一道做大市場蛋糕,實現合作共贏。
『貳』 ODM行業和集成電路行業該怎樣選擇
集成電路行業迎來歷史性突破,迎來了最好發展時機
2018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年。40年前,64Kb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誕生,宣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來臨,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開始研製4Kb
DRAM,在次年投入生產;40年後,2018年第四季度,紫光集團旗下長江存儲研發的64Gb 32層三維快閃記憶體晶元(3D NAND
Flash)將實現量產,8月份剛剛推出的Xtacking技術更是給快閃記憶體晶元結構帶來了歷史性突破,為全球快閃記憶體產業的發展留下了中國企業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從國家、政府到企業、科研人員,上下齊心,奮發圖強,在走過40年曲折艱難的發展之路後,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
我國集成電路產品是最大宗進口產品
晶元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核心,關乎信息安全、產業安全、外匯安全,更關乎國家安全,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然而,從2013年至今,每年我國集成電路產品進口額都逾2000億美元,是最大宗進口產品。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2-7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有不同程度的浮動,整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7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為386億個,同比增長14.2%。2018年8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有小幅度下降,2018年8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為382億個,同比增長10.4%。
在進口金額方面,2018年3-8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整體呈增長趨勢,2018年8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為27436百萬美元,同比增長12.3%。
政策頻繁出台,助力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2011年1月,國務院出台《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在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便利。
2014年6月,工信部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設立,募集千億資金用於集成電路產業企業的股權投資,發展龍頭企業。
2018年兩會期間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擺在推動製造強國建設的重要位置。
國家戰略和利好政策提供了產業最大的發展機會。與此同時,中國集成電路的市場縱深、資本縱深和人才縱深的形成,也將持續推動產業發展。
設計製造是產業突破關鍵
紫光集團早在2013年就開始布局晶元產業,現已發展壯大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之一。2017年,紫光集團總資產超2000億元,收入超600億元,晶元年供應量超30億顆。
放眼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具有資金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全球化競爭等特點,而全球集成電路產業也正經歷重大變化:摩爾定律幾近失效,技術瓶頸日益凸顯,產業發展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晶元產業發展中有所突破,是紫光一直以來不斷思考和探索的課題。集成電路產業鏈復雜,簡單講就有晶元設計、EDA工具軟體、晶元製造、封測、設備和材料這六大環節。在產業全球化的今天,很難有一家企業包攬晶元鏈條的全部環節。紫光實踐中的經驗就是抓住其中產業影響力最大、價值最大的兩個關鍵環節,做強、做大。這兩個環節就是晶元設計與製造。
在晶元設計上,紫光首先選擇以移動通信晶元設計為突破口,是因為手機晶元數量大,並且有通用的ARM構架和成熟的軟體生態及代工模式;而同時聚焦安全晶元設計,是因為中國身份證、銀行卡等安全晶元設計市場廣闊,且國內在安全晶元領域技術已成熟,可迅速實現市場化。
從2013年開始,紫光通過收購全球第三的通信基帶晶元設計公司展訊通信,和全球第四的晶元設計企業銳迪科微電子,搶佔下「橋頭堡」,迅速站穩腳跟。如今,在手機晶元、物聯網晶元、FPGA和身份證、金融卡等智能安全晶元等諸多晶元設計領域,紫光的市場份額均居中國第一。
在晶元製造上,紫光瞄準的是存儲晶元,因為存儲晶元是個「大糧倉」,市場增長迅速。2017年,中國進口的集成電路中約1/3是存儲晶元,而且存儲晶元產品介面標准化,生態成熟;其中快閃記憶體晶元更是有發展歷史短、技術壁壘低、國內有專利積累等優勢,並且快閃記憶體不僅廣泛應用於移動端,而且正取代磁碟進入雲計算數據中心,在AI和大數據驅動下,應用前景廣闊。
2016年7月,紫光牽頭組建長江存儲科技公司,設計製造三維快閃記憶體晶元。長江存儲核心廠區佔地面積約1717畝,將建設3座全球單座潔凈面積最大的3D NAND
Flash
FAB廠房。之後,紫光也陸續在南京、成都等地開工建設存儲晶元製造基地。2018年第四季度,長江存儲首批64Gb三十二層三維快閃記憶體晶元將在新廠房實現量產。
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
科技創新是紫光發展的原動力。紫光展銳研發出國內首家、全球第二家擁有自主嵌入式CPU關鍵技術的手機晶元平台SC9850KH;紫光國微研製出國內首個獲得國際CCEAL5+證書的IC卡安全晶元THD88;紫光同創推出目前中國唯一一款自主產權千萬門級高性能FPGA產品PGT180H。
2017年,長江存儲耗資1800億元、千人團隊研發兩年的32層三維快閃記憶體晶元研發成功,填補中國快閃記憶體晶元空白。
晶元產業的發展必須形成系統化的體系,不僅要有前端的技術創新,還要有後面應用端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被用戶所接受,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紫光創造性地打造了極具紫光特色的「從芯到雲」內生鏈,通過集團內企業的相互配合,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晶元產業系統。以存儲晶元為例,長江存儲設計製造的三維快閃記憶體顆粒,可以由紫光宏茂等公司進行封裝測試,經紫光存儲做成模組板卡等產品,再應用於紫光展銳的手機系統,或是紫光旗下新華三集團的伺服器及存儲系統,進而延展至紫光雲等數據中心。
晶元內生鏈的建成,不僅找到了新產品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更解決了應用測試、優化等一系列問題,確保了產品上市後的競爭優勢。這就好比是菜還沒上來,先把客人找好,並和廚師一起對好了口味。
展望未來,紫光正緊扣移動通訊領域5G和IoT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積極布局,力爭用下一個十年打造出世界級數一數二的晶元設計企業;在存儲晶元製造領域,紫光堅持頑強的戰略耐力,冷靜的戰術心態,爭取五年站穩腳跟,十年有所成就,成為全球三維快閃記憶體的主要廠家之一。
『叄』 集成電路產業的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
近幾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取得了飛速發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關注的焦點,即使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陷入有史以來程度最嚴重的低迷階段時,中國集成電路市場仍保持了兩位數的年增長率,憑借巨大的市場需求、較低的生產成本、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及經濟的穩定發展和寬松的政策環境等眾多優勢條件,以京津唐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代表的產業基地迅速發展壯大,製造業、設計業和封裝業等集成電路產業各環節逐步完善。2006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銷售額為4862.5億元,同比增長27.8%。其中IC設計業年銷售額為186.2億元,比2005年增長49.8%。200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1251.3億元,同比增長24.3%,集成電路市場銷售額為5623.7億元,同比增長18.6%。而計算機類、消費類、網路通信類三大領域佔中國集成電路市場的88.1%。
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已經形成了IC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三業及支撐配套業共同發展的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格局,隨著IC設計和晶元製造行業的迅猛發展,國內集成電路價值鏈格局繼續改變,其總體趨勢是設計業和晶元製造業所佔比例迅速上升。
國家集成電路封測產業鏈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王新潮也在新年賀詞中表示,展望2014年,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值得期待。隨著國家各項產業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環境趨向良好,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等需求不斷擴大。未來幾年,將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黃金發展期。
根據《集成電路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中國晶元設計業的銷售收入將達到1100億元左右,2013-2015年晶元設計業銷售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4.2%。
『肆』 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現狀怎麼樣
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交叉融合正在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給世界范圍內的製造業帶來深刻影響。這一變革與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製造強國形成歷史性交匯,對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機遇。
集成電路是製造產業,尤其是信息技術安全的基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起步晚,存在諸如集成電路設計、製造企業持續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缺失仍然大量依賴進口,與國際先進水平有顯著差異。從國家安全形度來看,只有實現了底層集成電路的國產化,我國的信息安全才能得以有效保證。因此在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2025》中將集成電路放在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首位。隨著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黃金時期的到來,重點企業規模保持快速增長。
在電子行業的眾多新興子行業中,集成電路、北斗產業、感測器、智能家居、LED等有望在本輪升級轉型中脫穎而出。從之前的千億扶持計劃,到近期的中國製造2025,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只有抓住這個時間窗口才能重新定義全球市場格局。
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對中國製造的重要意義
集成電路是工業的「糧食」,其技術水平和發展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實現中國製造的重要技術和產業支撐。國際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加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集成電路產業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地位進一步凸顯,美國更將其視為未來20年從根本上改造製造業的四大技術領域之首。
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既是信息技術產業乃至工業轉型升級的內部動力,也是市場激烈競爭的外部壓力。中國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產業規模達到14萬億元,生產了16.3億部手機、3.5億台計算機、1.4億台彩電,佔全球產量的比重均超過50%,但主要以整機製造為主。由於以集成電路和軟體為核心的價值鏈核心環節缺失,電子信息製造業平均利潤率僅為4.9%,低於工業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目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還十分弱小,遠不能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國家信息安全、國防安全建設。2014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2176億美元,多年來與石油一起位列最大宗進口商品。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對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當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2000年《國務院關於印發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發布以來,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和產業規模都實現了快速增長。市場規模方面,2014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首次突破萬億級大關,達到10393億元,同比增長13.4%,約佔全球市場份額的
50%。產業規模方面,2014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3015.4億元,2001-2014年年均增長率達到23.8%。
技術實力顯著增強。系統級晶元設計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建成了7條12英寸生產線,本土企業量產工藝最高水平達40納米,28納米工藝實現試生產。集成電路封裝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關鍵裝備和材料實現從無到有,被國內外生產線採用,離子注入機、刻蝕機、濺射靶材等進入8英寸或12英寸生產線。
涌現出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骨幹企業。2014年海思半導體已進入全球設計企業前十名的門檻,數據顯示,我國設計企業在2014
年全球前五十設計企業中占據了9個席位。中芯國際為全球第五大晶元製造企業,連續三年保持盈利。長電科技位列全球第六大封裝測試企業,在完成對星科金朋的並購後,有望進入全球前三名。
制約產業發展的問題和瓶頸仍然突出
主要表現在:
一是產業創新要素積累不足。領軍人才匱乏,企業技術和管理團隊不穩定;企業小散弱,500多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收入僅約是美國高通公司的60-70%,全行業研發投入不足英特爾一家公司。產業核心專利少,知識產權布局結構問題突出。
二是內需市場優勢發揮不足。晶元設計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結合不緊密,難以進入整機領域中高端市場。跨國公司間構建垂直一體化的產業生態體系,國內企業只能採取被動跟隨策略。
三是「晶元-軟體-整機-系統-信息服務」產業鏈協同格局尚未形成。晶元設計企業的高端產品大部分在境外製造,沒有與國內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形成協作發展模式。製造企業量產技術落後國際主流兩代,關鍵裝備、材料基本依賴進口。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已進入深度調整變革期,既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實現趕超提供了難得機遇。從外部挑戰看,國際領先集成電路企業加快先進技術和工藝研發,推進產業鏈整合重組,強化核心環節控制力。不少領域已形成2-3家企業壟斷局面。
從發展機遇看,市場格局加快調整,移動智能終端爆發式增長,成為拉動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新動力。產業格局面臨重塑,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業態引發的產業變革剛剛興起,以集成電路和軟體為基礎的產業規則、發展路徑、國際格局尚未最終形成。
集成電路技術演進呈現新趨勢,製造工藝不斷逼近物理極限,新結構、新材料、新器件孕育重大突破。此外,隨著信息消費市場持續升級,4G網路等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繼續保持旺盛活力,預計2015年市場規模將達1.2萬億元,這些都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有利條件。
『伍』 如何促進集成電路產業更好發展
為推進《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落地,我國將針對集成電路先進工藝和智能感測器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出台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加速多個重點關鍵產品和技術的攻關,以此促進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並縮小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隨著我國信息化發展進程加速,以及「互聯網+」、「智能製造」戰略的穩步推進,各界對集成電路產品和技術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一方面,我國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從2014年開始,先後出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等一系列產業政策,同時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還將集成電路產業列入重點發展產業名單;另一方面,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和世界先進水平尚有差距,除了每年需要花巨額資金進口各類集成電路產品和技術外,集成電路產業的短板還極大制約了信息基礎、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的發展。來源:經濟參考報
『陸』 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現狀與前景,你是從事這一行的嗎
集成電路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簡稱「晶元」,是指通過採用一定的工藝,將電路中所需的晶體管、二極體、電阻、電容、電感等元件通過布線互聯,製作在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電子器件。
集成電路行業屬於半導體的子行業。半導體是工業設備、通信網路、消費電子等的關鍵部件,是目前全球主導性的基礎產業之一。
集成電路晶元關系著信息安全、經濟安全、乃至國防安全,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這方面的核心技術不能受制於人,所以從國家戰略層面予以重點支持發展。我國國內集成電路晶元的需求十分旺盛,僅2015年中國晶元市場佔全球市場36%,但自給率僅12.7%,2015年進口晶元達2300億美元,居國內進口商品首位。
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
國家政策提供「天時」,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向國內轉移營造了產業發展的「地利」,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667億美元,佔全球19.7%;到2018年有望達到985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達到1320億美元,佔全球33%。
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巨大,近年來國產品牌替代明顯
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高達2270.7億美元,連續四年超過2000億美元,是中國進口金額最高的商品,超過原油、鐵礦石和糧食進口額。而同期中國集成電路出口額為613.8 億美元,貿易逆差1657 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仍將維持高位。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起步晚,發展快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的設計和製造還處在起步發展階段,是中國的「短腿」產業。近幾年,在國家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的環境下,國內移動智能終端、平板電腦、消費類電子及汽車電子產品等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整體保持平穩增長,2014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已經突破萬億元,2015 年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已達 3500億元,同比增長16.2%,集成電路三大細分領域設計、晶元製造、封裝測試均保持增長勢頭。
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是推動信息技術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是提升國家信息安全水平的基本保障,2014 年6月,我國國務院發布了旨在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明確將集成電路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此後9
月我國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對行業進行財政支持,以緩解集成電路企業融資瓶頸。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正逐步實現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我國集成電路國產替代進口趨勢將越趨明顯,集成電路的國產化將為我國集成電路企業以及為之配套的裝備企業帶來巨大市場機遇。
『柒』 集成電路技術現狀
集成電路技術目前還是有待進一步提高的。
目前和國外的差距還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