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前景

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前景

發布時間:2021-01-04 06:17:05

A. 請問有誰知道,產業規劃,發展規劃,城市規劃的審批部門和審批流程和還有依據是什麼呢,不勝感激!

城市規劃的審批部門和流程:
(1)城市總體規劃的審批:
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回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答務院審批。
省和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國務院指定城市的總體規劃,由所在地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其他設市城市的總體規劃,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中市管轄的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審批,其他建制鎮的總體規劃,報縣(市)人民政府審批。
城市人民政府和縣人民政府在向上級人民政府報請審批城市總體規劃前,需經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同意
才疏學淺,只能幫你解決一小部分問題。

B. 城鎮規劃的規劃目標

把重點區域、重點城鎮產業發展作為加快城鎮產業發展的主要著力點。城鎮基礎條件專,產業發展水平屬規模質量差別較大,聚集要素的能力和水平也各不相同。
按照產業集群發展的要求,加快城鎮產業集聚發展。產業集聚發展是產業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規律。按照產業集群發展的要求,大力發展配套產業,提升優勢產業的發展能力,擴大產業集聚規模。
按照發展特色產業的要求,做好城鎮產業集聚發展規劃,增強招商引資針對性,以產業集聚發展為招商引資主要目標,加大資金、政策對帶動企業和配套產業的支持力度,努力突破產業配套不足對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

C. 我現在從事城市規劃行業(中級職稱、本科),打算明年改行往建築行業發展,前期需要考取什麼證書

不是考取了二級建造師才能報考一級建造師,但是工作經驗年限是必須的版。
一級建行師報考條件權
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遵紀守法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均可申請參加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
1、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大學專科學歷,工作滿6年(截止至當年12月31日,下同),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4年;
2、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大學本科學歷,工作滿4年,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3年;
3、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工作滿3年,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2年;
4、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碩士學位,工作滿2年,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1年;
5、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博士學位,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1年。

D. 城市規劃如何落實產業發展內容

城市規劃是為一座城市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及規模做的思路。他主要依據是人口密度,但是現在的城市規劃跟區域內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既然要落實,就把依據改為:人口密度+產業發展數據分析。應該會好一點。

E. 如何發揮規劃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作用

基於城鄉統籌規劃編制體系,結合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式,強化多規合一的基本要求,提出城鄉統籌規劃在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方面進行深化其編制體系內容,特別在綜合體規劃層面也統籌區域發展特色,強調農業產業與休閑旅遊方式、業態的統一,打造特色農業綜合體。在城鄉統籌規劃方面,深化產業發展內容,強調產城一體,區域發展統籌的研究與發展路徑的構建。在現代農業產業規劃編制內容的基礎上,從現代農業規劃綱要,技術路線,規劃布局等方面提出融合編制方法(來源: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現代農業規劃在城鎮城鄉統籌規劃主要內容應體現-:1、現代農業產業基礎資料調研分析,生態空間格局分析;2、結合區域發展戰略,對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路徑分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分析;3、提出現代農業重點項目體系;4、提出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保護,現代農業科技植入與分區布局;5、提出現代農業運營路徑,配套設施布局,6、提出現代農業與特色小城鎮在發展目標,規劃思路要點;7、提出城鄉統籌產業發展指標體系,優化村鎮職能要點;8、現代農業產業鏈構建思路綱要內容。總之,城鄉統籌規劃在產業發展內容上應體現新型城鎮化方式路徑構建的基礎上,提出現代農業總體規劃的具體布局,農業科技引領方向,農業特色小城鎮構建。

F. 建築設計的就業前景如何

建築設計專業就業前景:
建築設計技術職位所需要的不僅是要精通專業知識,更內要求有足夠的大局觀和工作容經驗。
建築設計技術專業作為建築行業中最大的一個學科門類,其重要地位一直頗受重視,當然也一直是高等院校專業就業形勢很好的一個專業。在這幾年裡,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市場的繁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需求水平的提高,建築學一直處於熱門專業裡面。其中建築學專業的幾個分支,像室內設計、園林設計、城市規劃等的需求量更是大增,建築學專業的學生一直是搶手貨。
築行業是相對來說看得到終點的行業。而終點就在不遠處。
建築行業的發展,其實是依託在中國快速城市化的基礎上的。

G. 城市規劃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機械行業發展前景簡析 從目前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和機械工業的增長潛力看,機械工業發展既面臨挑,又有許多機遇。據分析,主要行業走勢大體如下: [b]工程機械行業:[/b]預計隨著國家對鐵道、公路、機場、碼頭和城市公用基礎設施等項目投資力度的加強,國內市場對工程機械產品的市場需求會有所改善。雖然今年企業生產漲幅會比去年有所降低,但全年工程機械行業仍將保持適度增長。 [b]農業機械行業:[/b]由於國家繼續加強對農業的投入和農產品收購的順價政策實行,預計大型農機產品生產降幅將明顯降低,農業運輸機械將保持適度增長,一些小型、專用農機具市場需求將保持平穩。但受農民收入增長減慢和收入分流等因素的影響,預計農機生產低速增長的狀態不可能扭轉。 [b]石化通用機械行業:[/b]由於石油化工通用設備行業的產品多系量大面廣的輔機製造,盡管今年以來這個行業生產增幅逐月回落,但與其它機械製造行業比仍是基本適度的。從主要產品情況看,受海上石油發展的影響,石油鑽采、煉油化工設備保持一定增長;氣體壓縮機、高中壓閥門生產與化肥行業生產不景氣有關,降幅都較大。從目前相關行業發展前景看,今後石化通用行業情況會有轉機,生產增長會有所恢復,尤其是國家加大對年產30萬噸及以上合成氨、48萬噸及以上尿素、30萬噸及以上乙烯成套設備等的技術改造會促進需求的平穩增長。 [b]儀器儀錶行業:[/b]從目前主要儀表產品的發展前景看,預計投資類儀表的市場需求會有所好轉,受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動,預計各種水表、電表需求將逐漸趨穩,光學儀器和消費類儀表將能夠繼續保持目前的增長態勢,全年生產增長將在5%左右。 機械行業未來五年發展前景樂觀 1.機械行業未來五年發展前景樂觀 機械行業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關系密切,我們預計「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速將略低於「十五」期間的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將較「十五」期間有所減緩,但預計幅度不會大,2007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將保持在20%以上,在振興裝備政策推動和外銷強勁增長拉動下,機械行業將繼續朝著持續向上的方向健康發展。 預計2006年機械行業收入增速保持在29%左右,未來五年行業復合增速仍將保持在18%以上。 2.1中國機械裝備發展進入最佳發展時期 世界製造業轉移,中國正在逐步成為世界加工廠。美國、德國、**、韓國等國家已經進入工業化發展的高技術密集時代與微電子時代,鋼鐵、機械、化工等重工業正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國目前經濟發展已經過了發展初期,正處於重化工業發展中期。 未來10年將是中國機械行業發展最佳時期。美國、德國的重化工業發展期延續了18年以上,美國、德國、**、韓國四國重化工業發展期平均延續了12年,我們估計中國的重化工業發展期將至少延續10年,直到2015年。因此,在未來10年中,隨著中國重化工業進程的推進,中國企業規模、產品技術、質量等都將得到大幅提升,國產機械產品國際競爭力增強,逐步替代進口,並加速出口。目前,機械行業中部分子行業如船舶、鐵路、集裝箱及集裝箱起重機製造等已經受益於國際間的產業轉移,並將持續受益;電站設備、工程機械、機床等將受益於產業轉移,加快出口進程。 2.2未來發展將持續受益於振興裝備之國策 振興裝備政策推動內需。2006年6月28日《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意見》提出未來將重點發展16大領域,即: 發電、輸變電、石化、煤化工、薄板連軋、煤綜采、造船、鐵路與軌道交通、環保、工程機械、自控和精密儀器、數控機床、紡機、農機、IT設備、飛機。《意見》不僅為裝備製造業未來的發展明確了方向和目標,還提出了有關政策支持方面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稅收優惠政策、資金支持等,有利於機械行業的長期健康、快速發展。預計在《意見》及其相關配套政策以及其他振興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機械行業的內需將保持旺盛增長。 陸續出台的振興裝備配套政策有利於行業快速發展。目前相關配套的細化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制定重點發展領域的技術政策,著力培養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2.所得稅優惠,如研發投入可抵免企業所得稅;3.調整進出口關稅,如提高整機進口稅率,降低零部件進口關稅,調高資源性商品出口關稅,有利於國產設備替代進口,有利於國內裝備製造企業降低成本;4.調整出口退稅率,如提高重大技術裝備產品出口退稅率,降低低附加值產品出口退稅率,有利於國內企業盈利能力提升、產品技術升級;5.限制重大裝備進口,有利於內需增加,替代進口;6.專項資金扶持,有利於企業做強做大。 2.3旺盛內需帶動行業健康發展 在未來GDP穩定增長的前提下,國內機械設備需求增速將超過GDP增速。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隨著國家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變化,更加註重生活質量,勞動力成本將持續攀升,設備替代人工成必然趨勢,因此機械設備需求也必將多品種、多樣化。我們預計未來幾年部分產品仍將保持旺盛需求,譬如為了解決運輸瓶頸,鐵路投資持續增加,相關設備需求旺盛;為了解決電力短缺,近幾年國家加大電站及輸變電建設力度,未來幾年電站建設仍將保持在高位,輸變電建設將保持快速增長;新農村建設、鐵路投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等都將拉動工程機械旺盛需求。 國內產品正在逐步替代進口,且空間巨大 隨著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品技術升級,國內產品正在逐步替代進口,且空間巨大。2005年我國機電產品累計進口3503.78億美元,其中機械及設備進口963.75億美元,同比增長5.18%,增速較2004年下降約23個百分點,表明進口替代在加快。2006年1-10月,機械及設備累計進口889.98億美元,同比增長13.84%,在國內需求拉動下,進口增速出現反彈。 2.4強勁出口拉動行業快速增長 中國機械工業經過近20年的努力發展,從先前的引進設備、消化吸收,基本滿足國內基礎需求,發展到現在的改造創新、替代進口、加快出口階段。2006年1-10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總額同比增長了29.64%,機械及設備的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3.90%,增速較2005年全年略有下降,主要是由於:1)基數逐漸加大;2)集裝箱產品的出口增速明顯下降,06年1-10月集裝箱出口同比下降了9.81%,拖累了整個機械行業的出口表現。但我們認為在部分子行業如工程機械等出口快速增長的拉動下,未來機械行業的整體出口增速將有所提升。 我國機械裝備出口通常通過三種方式 目前,我國機械裝備出口通常通過三種方式:第一是隨項目帶出去,這種方式的出口產品利潤率會略低一些;第二種是自主出口;第三種是到海外投資設廠,特別是在本幣升值的情況下,到海外投資設廠顯得相對劃算。機械企業經過近幾年發展,規模擴大、產品技術提升、性能穩定、產品正在得到國際市場逐步認可。 2.5並購將造就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 機械行業是重組並購最為活躍的板塊之一。《中國並購報告》顯示,2003年大機械行業並購數量120次,位居第二,並購金額達101.3億元;2004年並購數量大幅下降為50次,金額75億元。2003年是2000年以來機械行業增速最高的年份,行業內企業並購熱情高漲,諸多大型國企也在當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制重組,如特變電工收購沈變、上海電氣集團改制重組啟動、上海新梅收購上海港機、南方香江收購山東臨工、浙江精工鋼構收購長江股份等等;2004年受宏觀調控影響機械需求增速快速下降,且隨著鋼材等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揚,企業業績增速明顯放緩,企業並購動力也隨之下降。 外資並購國內企業的積極性高漲 2005年以後並購再次加速,外資並購國內企業的積極性高漲,2005年以來機械行業最引人注目的並購案例就是:美國凱雷公司計劃用3.75億美元收購徐工機械85%股權,間接控股徐工科技,目前新方案中已將收購比例調整至50%。新方案已獲得江蘇省和徐州市政府有關部門的基本認可,將正式呈報國家相關部門審批,但由於該事件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國家相關部門尚未批復收購事宜。 機械行業重組並購主要方式有:1)資產置換,實現行業內部、或控股股東集團內部的重組。典型案例:上海機電與控股股東之間歷年的資產重組;中聯重科收購建機院下屬環衛設備、汽車起重機資產。2)借殼上市,實現跨行業重組。典型案例:浙江精工鋼構借殼長江股份上市;南方香江集團借殼山東臨工上市。3)戰略重組並購。典型案例:振華港機大股東中港灣集團和中國路橋集團合並重組為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沈陽機床集團戰略收購德國希斯公司、雲南機床、交大科技。 全流通將為重組並購提供便利,並有望降低並購成本。根據「十一五規劃建議」精神,我們認為在未來幾年,機械行業中企業之間的收購兼並行為將進一步增加。通過收購兼並,國內將造就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

H. 建築行業未來五十年前景怎麼樣現在城鎮化和道路建設逐漸飽和,未來建築行業還能像現在這么火嗎

2018年,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億元,比上年增長4.50%,增速低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速2.10個百分點。根據《建築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以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建設任務為基礎,全國建築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建築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5%。按照規劃速度預測,到2025年,我國建築業建築業增加值有望達到9.0萬億元。

建築業發展形勢分析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建築業市場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I. 下一個五年小城鎮建設如何定位

您好!下一個五年,小城鎮建設要如何定位?推薦您閱讀網易新聞的一篇文章《小城鎮發展要找准角色定位》,以供參考。
截至2008年底,我省平均每個建制鎮有非農業人口4724人,其中322個建制鎮僅500-1000人,292個建制鎮不足500人――這樣的數據顯示出我省小城鎮建設小而散的現狀。
如何促進小城鎮健康快速發展,合理提升我省城鎮化率?民進四川省委提交集體提案《促進我省小城鎮建設的五項建議》,呼籲以戶籍制度改革等為突破口,以工業化發展和技術升級為基礎,加強城鎮規劃,優化城鎮結構和布局,幫助小城鎮找到在經濟發展進程中合適的角色定位,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建議一:
忌百鎮一面小城鎮應提供特色產業的聚集空間
調查:
相隔上百里的鄉鎮,卻有著相似的產業結構――提案調研組在調研中發現,我省多數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結構趨同問題明顯。
「不僅大結構趨同,小結構也趨同。」提案第一提案人施為光告訴記者,很多小城鎮產業門類小而全、小而散、小而亂,其中,第二產業多是糧油加工、建材等技術含量低的產業,且規模較小,競爭力弱。有部分小城鎮僅靠一個農貿市場、交通要道等支撐,沒有形成圍繞市場發展的配套加工業,資源利用不夠充分,「這樣小城鎮形成容易但持續發展能力不強,集聚功能將難以持久」。
建議:
「小城鎮建設要緊緊扣住以業興鎮、以鎮聚人發展方向,切忌百鎮一面。」施為光呼籲,小城鎮首先應該是一個地方特色產業的聚集地。
如何打造有特色的支柱產業?民進四川省委建議,首先應該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和條件,並圍繞建設工業帶動型、商貿流通型、旅遊拉動型、資源開發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鎮發展思路,來確定產業發展的重點和建立主導產業。同時,進一步挖掘當地各種生產要素,將生產要素聚集與小城鎮建設結合在一起,通過產業集中發展推動小城鎮建設,又通過小城鎮上規模、上檔次帶動產業進一步發展。
建議二:
打破制度束縛打造農村人口就地轉移的集中載體
調查:
「我一年裡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鎮上開店,農忙時候回去幫忙。」在金堂縣一個鄉鎮生活多年的老張向提案調研組介紹,半工半農是鎮上很多居民的生活方式。
「一些政策和體制性障礙制約了小城鎮的發展。」調研組認為,如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小城鎮社會保障制度、城鄉戶籍制度等尚未完善,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大多採取半工半農方式,「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農村剩餘勞動力只「流動」不「轉移」,導致農業人口轉移與城鎮化相分離,制約了小城鎮的快速發展。
建議:
有關研究表明:在2萬―10萬人的小城鎮中,大體上隨著人口規模增加,經濟效益也相應增加,當人口超過5萬人時,經濟效益更加明顯。這說明,在目前的生產條件和技術條件下,合理的人口規模將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
建議從打破城鄉界限入手,加快小城鎮各項社會事業的配套體系建設,特別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比如,凡是在城鎮長期居住並從事非農產業工作的農村戶口人員,統一免費改登城鎮居民戶口;又如,凡在當地小城鎮有穩定收入、有固定居住場所的農民及其他遷移人口,在勞動就業、子女上學、參軍服役、計劃生育和社會福利保障等方面應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以促進農村人口向小城鎮轉移。
建議三:
科學規劃提升小城鎮土地集約利用度
調查:
「小城鎮健康發展,有利於農村土地集約利用,通過人口和企業的集聚,為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土地規模化經營提供了基礎。」調研組成員張富明說,他們在調研中看到,很多小城鎮功能布局不夠合理,具有很大的隨機性和離散性特徵。

比如,很多小城鎮規劃的基礎設施布局分散,配套程度不高。「騎路型」城鎮較多,主要為條狀布局,市場沿公路而設、沿途亂設攤點,阻礙交通,影響了小城鎮進一步發展。許多地方尚未形成鄉鎮企業集中的工業小區,鄉鎮工業大多插建在居民區,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也妨礙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建議:
進一步改革小城鎮建設用地方式,在堅持保護耕地、節約用地、合理用地的前提下提倡集約用地,並妥善解決好中心鎮建設用地問題,鼓勵通過舊村、舊鎮改造和土地復墾等方式解決建設用地。
科學規劃是保證小城鎮土地集約使用,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小城鎮的規劃要根據市、區總體規劃進行,重在合理布局、完善功能,體現高起點、高標准。通過合理布局,按照市場機制配置二、三產業,並圍繞產業開發完善中心城鎮設施的綜合性配套,使城鎮成為一定區域內的經濟中心。
謝謝閱讀!

閱讀全文

與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前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