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促進產業機構升級的政策有哪些
你是問產業結構升級吧,如果要說具體政策那就太大了,只能告訴你些政策方向。
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健康協調發展,逐步形成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要堅持以下四項原則:一是堅持市場調節和政府引導相結合;二是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三是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四是促進產業協調健康發展。
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是:一是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二是加強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三是以振興裝備製造業為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發揮其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四是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進一步增強高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五是提高服務業比重,優化服務業結構,促進服務業全面快速發展;六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增長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七是優化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區域產業布局;八是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升級。
Ⅱ 上游產業的產業升級
又稱「產業結構升級」,指產業結構從技術層次低的結構形態轉向技術層次高的結構形態,從生產率低的產業佔主體轉向生產率高的產業佔主體的結構形態。指以資源的合理配置及生產率全面提高為目標按市場經濟規律要求通過技術進步的作用而促使產業結構質態的根本改進和整體水平的進升。產業升級既有在一、二、三產之間的突破與升級,也有從各產業內部,延著產業鏈與價值鏈的突破與升級。後者一般可以理解為從中下游產業向上游產業升級,或從中下游產業向上游產業延伸。升級的目的一般有二個方面:一方面是為了掌握核心資源,拓展利潤空間;或者另一方面是為了擺脫舊的生產方式,掌握某方面的核心技術,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分別以中國的基礎產業、支柱產業、主導產業中的三個行業為例。
紡織品業歷來是我國的支柱產業,提供了龐大的就業支撐,同時也是出口排名靠前的產業,內需不振,出口方面由於遭遇反傾銷、保障措施等貿易保護手段,紡織企業效益連年下滑,造成了沿海大批的紡織服裝企業倒閉。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的競爭優勢僅限於下游產業中勞動密集型的成衣生產環節,即中國紡織產業的競爭優勢具有相對性和局部性的特點。紡織產業的產業鏈很長,其上游產業(包括纖維的開發)和下游產業中的市場銷售環節均屬於技術或資本密集型,發達國家憑借自身雄厚的財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一直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為提振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士氣,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提出了產業升級的兩條路徑:一是加強紡織服裝上游面料企業的研發能力;二是推行創意興業,著力打造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原創品牌,設計師品牌,將以往薄弱的上游服裝設計產業的能力壯大起來。
LED產業是中國「十一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重要發展的未來主導產業,但中國在LED上游核心技術方面的缺失,已經使產業發展面臨瓶頸。LED產業鏈主要包括外延片生長和晶元製造的上游產業、LED器件和LED封裝的中游產業和LED應用的下游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形成從原材料、外延生長、晶元製造、器件封裝、應用產品和配套、設備儀器儀表等較完善的產業鏈。令人遺憾的是,應用產品和配套企業佔了絕大多數,最少的是從事外延生長、晶元製造的企業,研究單位和生產企業總共只有40多家。這樣的產業鏈分布表明,中國的LED企業仍大都集中在應用和封裝的產業鏈下游,上游產業力量弱小,整個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特別是高光效、高可靠的LED應用產品所用的高檔外延晶元幾乎全部依賴於進口,高光效的功率型晶元目前尚無國內廠家能夠提供。為了加快實現LED產業的根本突破,促進整個產業的健康成長,針對中國LED產業的現狀和問題,政府提出了加大支持力度和調控能力,整合調整分散重復的研究機構,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創新項目,通過引導和宏觀調控辦法,集中資源擴大LED上游產業化規模的發展思路。同時,在未來,著重加強LED技術基礎研究、開發,下大力氣支持關鍵設備和基礎原材料國產化,並加快上游LED外延、晶元領域的專業人才的培養。
Ⅲ 中國奇瑞汽車公司的簡介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1月8日。公司成立20年來,始終堅持自主創新,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技術和產品研發體系,產品出口海外80餘個國家和地區,打造了艾瑞澤、瑞虎、QQ和風雲等知名產品品牌。
同時旗下兩家合資企業擁有觀致、捷豹、路虎等品牌。截至目前,公司累計銷量已超過600萬輛,成為第一個乘用車銷量突破600萬輛的中國乘用車品牌汽車企業,其中,累計出口超過125萬輛,連續14年保持中國乘用車出口第一位。
(3)產業鏈升級項目簡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汽車使用注意事項:
1、注意及時清洗車輛。保持汽車的干凈,僅靠擦一擦灰塵是不夠的,要注意經常和及時地清洗車輛。最好使用汽車專用清洗劑和鹼性小的肥皂,不能用去污粉和洗衣粉等含鹼性高的洗滌用品,否則在洗掉灰塵同時會加速油漆表面老化,使車輛失去光澤。
2、注意定期上光。汽車行駛一段時間,應進行表面磨光和上蠟處理。國外對汽車上蠟很講究,有許多專用的工具和材料。
3、在打蠟時,最好使用專用工具,如沒有專用工具,可用軟布代替,採用鋸齒狀圓圈狀磨擦的方法,同時應避免在陽光直射下打蠟。
4、注意雨後及時擦車。城市空氣污染,車輛被雨淋濕後,如不及時將雨水擦掉,若再被強烈陽光照射,很易出現斑點和使表面光澤下降。所以應及時將雨水擦凈。注意塑料件的清潔方法。現代汽車外觀使用塑料件的很多。
Ⅳ 穿石教育手把手帶你剛起盤的項目怎麼招商
人數比較少,前期可以做沙龍活動,擴展人脈。
Ⅳ 產業鏈升級與拓展有什麼不同
首先說世界旅遊產業發展模式有兩種形式:一是經濟的發展促進旅遊的發展;二是旅遊的發展拉動經濟的發展。
我們中國最初的改革開放是旅遊的發展拉動經濟的發展:
發達國家各階段的旅遊市場需求特徵:發達國家的四階段,第一是工業發展初期,旅遊業還沒有形成;第二是中等工業化國家,這是社會大眾旅遊初步形成;第三是高等工業化階段,富裕的中產階層成為國內大眾旅遊消費的主流,休閑度假旅遊初步形成;第四是後工業發展階段,休閑的度假旅遊是為生活品質的重要部分。
中國社會的旅遊發展階段歷時三十餘年,包括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有什麼樣的創新。改革開放初期,國內的旅遊產業採取的是TPE的模式,以經濟發展為主,把旅遊發展作為資本積累,即旅遊創匯,擴大就業與脫貧致富的手段,這時的市場主要是圍繞吸引與服務於國際入境、觀光旅遊,也是我們涉外旅遊景區景點、引進國際品牌,學習與吸收國際經驗階段。
第二階段是90年代初期到1997年,TPE與EPT並進階段,觀光旅遊發展迅猛,國際入境不單單是觀光,還有商務考察,洽談貿易,入境商務旅遊市場逐步形成,國內商務旅遊與社會大眾化旅遊觀光的現象初步形成。這一年,我們實習一周五天的工作制。這時,產業開始形成創新的業態,經濟型酒店的業態也初步出現,1995年錦江之星成立,也出現度假村、主題公園、會展中心,91年355美金人均GDP,到了97年是775美金人均GDP。98年亞洲金融危機,到2007年,我們國家採取EPT模式,以發展旅遊拉動內需,國內旅遊也成為國內重點發展產業,人均1000美元,大眾化的觀光旅遊爆發,經濟型酒店在此階段蓬勃發展。當時還有些人認為經濟型酒店不屬於酒店類的。加入WTO及世博申報成功,國際入境與商務旅遊非常旺盛,出現很多大型世界500強進入中國,在這一階段出現服務式公寓,當時也沒有人認為服務式公寓是屬於酒店的,國際酒店管理集團在02年以後大批進入。到06年,人均GDP達到2000美金,旅遊的形態向休閑旅遊轉化,07年黃金周的改革,同年也出台了職工帶薪休假的條例,這時休閑旅遊設施,城郊田園、農家樂、主題公園、度假類的酒店、旅遊電子商務取得蓬勃的發展,這也是我們這個階段的發展創新,以滿足我們市場的需求。現在我們休閑度假已經成熟了,旅遊度假區的打造,旅遊地產起著很大的作用,通過旅遊地產的形式來打造度假區,旅遊地產要滿足旅遊休閑的功能,旅遊地產的形成,旅遊與地產之間的關系,所以不能排斥旅遊地產,旅遊地產的產品特徵,屬性,如投資性,休閑度假特性,百姓有錢後,會考慮錢生錢。傳統的行業,鋼鐵、汽車、能源都在進入,因轉型升級,這些行業都進入。
所以說旅遊產業漸入黃金時期,休閑度假時代來臨。
休閑地產順勢而起:
當旅遊休閑成為一種廣為接受的生活方式,休閑度假地產的出現就成為必然。
著名地產戰略策劃大師王志綱指出:中國正在進入到一個休閑大時代,旅遊休閑產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旅遊休閑產業的發展帶來休閑度假地產迅速升溫。
據了解,早期的度假地產主要以旅遊景區、旅遊住宅和酒店為依託形成的地產開發。從單純的觀光轉向休閑度假,早期的旅遊地產也開始轉向休閑度假地產,從單一的主題公園和海邊度假區到完整意義上的大型旅遊休閑社區,旅遊(休閑)培訓基地、會議中心、產權酒店、分時度假酒店、養老型酒店公寓、海景住宅、國際休閑度假中心、酒店公寓等相關產品也應運而生。
其中,深圳華僑城運作的「華僑城系列」,今典集團運作的「紅樹林系列」,都是將休閑度假和地產密切結合的項目。目前正在熱銷的華銀地產的天鵝湖項目、星耀投資在天津開發的星耀五洲項目、綠地在天津薊縣開發的盤龍谷項目等,都體現了休閑度假地產這一趨勢。
新政助推休閑度假地產:
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地產新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北京樓市的投資和投機性需求,除剛性需求外,改善型需求、投資需求、返鄉需求和休閑度假需求都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其中外埠及國際的景觀地產項目就成為重要選擇。
北京雲集了來自國內外的精英人士,購房、投資需求旺盛。僅去年北京市商品房成交額就高達3819.6億元。預計今年將減少60%,將有超過2200億元資金流向其他投資渠道。
有業內人士分析,以股市現狀來看,並不是投資的首選渠道。黃金市場作為樓市撤退資金的又一投資入口,由於其市場升值緩慢且漲幅有限,也無法成為樓市熱錢輸出的主流渠道。度假地產項目雖然也同樣遭受調控,但由於供應不受限、需求增長、政策支持,其下跌空間小,升值潛力看漲,將成市場資金角逐的「戰場」。
因此,北京樓市的「擠出效應」將為擁有獨特景觀資源的宜居度假城市輸送龐大的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