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工業電腦產業發展前景

工業電腦產業發展前景

發布時間:2021-01-03 19:07:14

『壹』 工業旅遊發展前景如何

近日,第二屆全國工業旅遊創新大會閉幕。據大會透露,近三年來,中國工業旅遊遊客接待量年均增長31%,旅遊收入年均增長24.5%。到2016年末,全國共有1157個工業旅遊景點,接待遊客1.4億人次,旅遊收入213億元,吸納就業42.8萬人,工業旅遊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成為中國旅遊發展的新亮點。

像伊利乳都科技示範園,就開發了草原乳文化博物館、液態奶生產基地、奶粉全球樣板工廠等多個旅遊景點,從廠區生產線展示走向園區綜合體驗學習。中國工業旅遊目前從局部探索向全地域鋪開。在廣大的西部地區,工業旅遊已開花結果。青海茶卡鹽湖是老工業基地,2012年接待遊客5000人次,現今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鹽湖文化展示體驗地,2016年接待遊客19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近億元。在西北邊陲,工業旅遊已經成為兵團旅遊市場的新亮點,釀酒、香料加工、毛紡織、果業深加工等工業旅遊發展尤為突出。在雪域高原,數家藏葯工業園已經成為國家A級旅遊景區。

『貳』 當代中國計算機產業發展趨勢及其前景

只有一些內容'

你自己看看吧

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電腦,已歷經了50多個春華秋實。50餘年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間,電腦卻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回顧電腦發展的歷史,並依此上溯它的起源,真令人驚嘆滄海桑田的巨變;歷數電腦史上的英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發明故事,將給後人留下了長久的思索和啟迪。請讀者隨著我們的史話倒轉時空,從電腦最初的源頭說起。
誰都知道,電腦的學名叫做電子計算機。以人類發明這種機器的初衷,它的始祖應該是計算工具。英語里「Calculus」(計算)一詞來源於拉丁語,既有「演算法」的含義,也有腎臟或膽囊里的「結石」的意思。遠古的人們用石頭來計算捕獲的獵物,石頭就是他們的計算工具。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說,人類最早的計算工具是手指,英語單詞「Dight」既表示「手指」又表示「整數數字」;而中國古人常用「結繩」來幫助記事,「結繩」當然也可以充當計算工具。石頭、手指、繩子……,這些都是古人用過的「計算機」。
不知何時,許多國家的人都不約而同想到用「籌碼」來改進工具,其中要數中國的算籌最有名氣。商周時代問世的算籌,實際上是一種竹製、木製或骨制的小棍。古人在地面或盤子里反復擺弄這些小棍,通過移動來進行計算,從此出現了「運籌」這個詞,運籌就是計算,後來才派生出「籌」的詞義。中國古代科學家祖沖之最先算出了圓周率小數點後的第6位,使用的工具正是算籌,這個結果即使用筆算也很不容易求得。
歐洲人發明的算籌與中國不盡相同,他們的算籌是根據「格子乘法」的原理製成。例如要計算1248×456,可以先畫一個矩形,然後把它分成3×2個小格子,在小格子邊依次寫下乘數、被乘數的各位數字,再用對角線把小格子一分為二,分別記錄上述各位數字相應乘積的十位數與個位數。把這些乘積由右到左,沿斜線方向相加,最後就得到乘積。1617年,英國數學家納皮爾把格子乘法表中可能出現的結果,印刻在一些狹長條的算籌上,利用算籌的擺放來進行乘、除或其他運算。納皮爾算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歐洲人主要的計算工具。算籌在使用中,一旦遇到復雜運算常弄得繁雜混亂,讓人感到不便,於是中國人又發明了一種新式的「計算機」。
謝爾頓在他的小說《假如明天來臨》里講過一個故事:騙子傑夫向經銷商兜售一種袖珍計算機,說它「價格低廉,絕無故障,節約能源,十年中無需任何保養」。當商人打開包裝盒一看,這台「計算機」原來是一把來自中國的算盤。世界文明的四大發源地——黃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先後都出現過不同形式的算盤,只有中國的珠算盤一直沿用至今。珠算盤最早可能萌芽於漢代,定型於南北朝。它利用進位制記數,通過撥動算珠進行運算:上珠每珠當五,下珠每珠當一,每一檔可當作一個數位。打算盤必須記住一套口訣,口訣相當於算盤的「軟體」。算盤本身還可以存儲數字,使用起來的確很方便,它幫助中國古代數學家取得了不少重大的科技成果,在人類計算工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5世紀以後,隨著天文、航海的發展,計算工作日趨繁重,迫切需要探求新的計算方法並改進計算工具。1630年,英國數學家奧特雷德使用當時流行的對數刻度尺做乘法運算,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若採用兩根相互滑動的對數刻度尺,不就省得用兩腳規度量長度嗎?他的這個設想導致了「機械化」計算尺的誕生。奧特雷德是理論數學家,對這個小小的計算尺並不在意,也沒有打算讓它流傳於世,此後二百年,他的發明未被實際運用。18世紀末,以發明蒸汽機聞名於世的瓦特,成功地制出了第一把名副其實的計算尺。瓦特原來就是一位儀表匠,他的蒸汽機工廠投產後,需要迅速計算蒸汽機的功率和氣缸體積。瓦特設計的計算尺,在尺座上多了一個滑標,用來「存儲」計算的中間結果,這種滑標很長時間一直被後人所沿用。
1850年以後,對數計算尺迅速發展,成了工程師們必不可少的隨身攜帶的「計算機」,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它仍然是代表工科大學生身份的一種標志。
凝聚著許許多多科學家和能工巧匠智慧的早期計算工具,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發揮過巨大作用,但也將隨著科學發展而逐漸消亡,最終完成它們的歷史使命。
第一台真正的計算機是著名科學家帕斯卡(B.Pascal)發明的機械計算機。
帕斯卡1623年出生在法國一位數學家家庭,他三歲喪母,由擔任著稅務官的父親拉扯他長大成人。從小,他就顯示出對科學研究濃厚的興趣。
少年帕斯卡對他的父親一往情深,他每天都看著年邁的父親費力地計算稅率稅款,很想幫助做點事,可又怕父親不放心。於是,未來的科學家想到了為父親製做一台可以計算稅款的機器。19歲那年,他發明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台機械計算機。
帕斯卡的計算機是一種系列齒輪組成的裝置,外形像一個長方盒子,用兒童玩具那種鑰匙旋緊發條後才能轉動,只能夠做加法和減法。然而,即使只做加法,也有個「逢十進一」的進位問題。聰明的帕斯卡採用了一種小爪子式的棘輪裝置。當定位齒輪朝9轉動時,棘爪便逐漸升高;一旦齒輪轉到0,棘爪就「咔嚓」一聲跌落下來,推動十位數的齒輪前進一檔。
帕斯卡發明成功後,一連製作了50台這種被人稱為「帕斯卡加法器」的計算機,至少現在還有5台保存著。比如,在法國巴黎工藝學校、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都可以看到帕斯卡計算機原型。據說在中國的故宮博物院,也保存著兩台銅制的復製品,是當年外國人送給慈僖太後的禮品,「老佛爺」哪裡懂得它的奧妙,只把它當成了西方的洋玩具,藏在深宮裡面。
帕斯卡是真正的天才,他在諸多領域內都有建樹。後人在介紹他時,說他是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流體動力學家和概率論的創始人。凡是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一個關於液體壓強性質的「帕斯卡定律」,這個定律就是他的偉大發現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甚至還是文學家,其文筆優美的散文在法國極負盛名。可惜,長期從事艱苦的研究損害了他的健康,1662年英年早逝,死時年僅39歲。他留給了世人一句至理名言:「人好比是脆弱的蘆葦,但是他又是有思想的蘆葦。」
全世界「有思想的蘆葦」,尤其是計算機領域的後來者,都不會忘記帕斯卡在渾沌中點燃的亮光。1971年發明的一種程序設計語言——PASCAL語言,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先驅,使帕斯卡的英名長留在電腦時代里。
帕斯卡逝世後不久,與法蘭西毗鄰的德國萊茵河畔,有位英俊的年輕人正挑燈夜讀。黎明時分,青年人站起身,揉了一下疲乏的腰部,臉上流露出會心的微笑,一個朦朧的設想已醞釀成熟。雖然在帕斯卡發明加法器的時候,他尚未出世,但這篇由帕斯卡親自撰寫的關於加法計算機的論文,卻使他似醍醐灌頂,勾起強烈的發明欲。他就是德國大數學家、被《不列顛網路全書》稱為「西方文明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的萊布尼茨(G.Leibnitz)。
萊布尼茨早年歷經坎坷。當幸運之神降臨之時,他獲得了一次出使法國的機會。帕斯卡的故鄉張開臂膀接納他,為他實現計算機器的夙願創造了契機。在巴黎,他聘請到一些著名機械專家和能工巧匠協助工作,終於在1674年造出一台更完美的機械計算機。
萊布尼茨發明的新型計算機約有1米長,內部安裝了一系列齒輪機構,除了體積較大之外,基本原理繼承於帕斯卡。不過,萊布尼茨技高一籌,他為計算機增添了一種名叫「步進輪」的裝置。步進輪是一個有9個齒的長圓柱體,9個齒依次分布於圓柱表面;旁邊另有個小齒輪可以沿著軸向移動,以便逐次與步進輪嚙合。每當小齒輪轉動一圈,步進輪可根據它與小齒輪嚙合的齒數,分別轉動1/10、2/10圈……,直到9/10圈,這樣一來,它就能夠連續重復地做加法。
稍熟悉電腦程序設計的人都知道,連續重復計算加法就是現代計算機做乘除運算採用的辦法。萊布尼茨的計算機,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一應俱全,也給其後風靡一時的手搖計算機鋪平了道路。
不久,因獨立發明微積分而與牛頓齊名的萊布尼茨,又為計算機提出了「二進制」數的設計思路。有人說,他的想法來自於東方中國。
大約在公元1700年左右某天,友人送給他一幅從中國帶來圖畫,名稱叫做「八卦」,是宋朝人邵雍所摹繪的一張「易圖」。萊布尼茨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八卦的每一卦象,發現它們都由陽(—)和陰(--)兩種符號組合而成。他撓有興趣地把8種卦象顛來倒去排列組合,腦海中突然火花一閃——這不就是很有規律的二進制數字嗎?若認為陽(—)是「1」,陰(--)是「0」,八卦恰好組成了二進制000到111共8個基本序數。正是在中國人睿智的啟迪下,萊布尼茨最終悟出了二進制數之真諦。雖然萊布尼茨設計的計算機用的還是十進制,但他率先系統提出了二進制數的運演算法則,直到今天,二進制數仍然左右著現代電腦的高速運算。
帕斯卡的計算機經由萊布尼茨的改進之後,人們又給它裝上電動機以驅動機器工作,成為名符其實的「電動計算機」,並且一直使用到本世紀20年代才退出舞台。盡管帕斯卡與萊布尼茨的發明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計算機,但它們畢竟昭示著人類計算機史里的第一抹曙光。
要讓機器聽人類的話,按人類的意願去計算,就要實現人與機器之間的對話,或者說,要把人類的思想傳送給機器,讓機器按人的意志自動執行。
說來也怪,實現人與機器對話的始作俑者卻不是研製計算機的那些前輩,而是與計算機發明毫不相乾的兩位法國紡織機械師。他們先後發明了一種指揮機器工作的「程序」,把思想直接「注入」到了提花編織機的針尖上。
顧名思義,提花編織機具有升降紗線的提花裝置,是一種能使綢布編織出圖案花紋的織布機器。
應該是,提花編織機最早出現在中國。在我國出土的戰國時代墓葬物品中,就有許多用彩色絲線編織的漂亮花布。據史書記載,西漢年間,鉅鹿縣紡織工匠陳寶光的妻子,能熟練地掌握提花機操作技術,她的機器配置了120根經線,平均60天即可織成一匹花布,每匹價值萬錢。明朝刻印的《天工開物》一書中,還赫然地印著一幅提花機的示意圖。可以想像,當歐洲的王公貴族對從「絲綢之路」傳入的美麗綢緞贊嘆不已時,中國的提花機也必定會沿著「絲綢之路」傳入歐洲。
不過,用當時的編織機編織圖案相當費事。所有的綢布都是用經線(縱向線)和緯線(橫向線)編織而成。若要織出花樣,織工們必須細心地按照預先設計的圖案,在適當位置「提」起一部分經線,以便讓滑梭牽引著不同顏色的緯線通過。機器當然不可能自己「想」到該在何處提線,只能靠人手「提」起一根又一根經線,不厭其煩地重復這種操作。
1725年,法國紡織機械師布喬(B.Bouchon)突發奇想,想出了一個「穿孔紙帶」的絕妙主意。布喬首先設法用一排編織針控制所有的經線運動,然後取來一卷紙帶,根據圖案打出一排排小孔,並把它壓在編織針上。啟動機器後,正對著小孔的編織針能穿過去鉤起經線,其他的針則被紙帶擋住不動。這樣一來,編織針就自動按照預先設計的圖案去挑選經線,布喬的「思想」於是「傳遞」給了編織機,而編織圖案的「程序」也就「儲存」在穿孔紙帶的小孔之中。真正成功的改進是在80年後,另一位法國機械師傑卡德(J.Jacquard),大約在1805年完成了「自動提花編織機」的設計製作。
那是舉世矚目的法國大革命的年代——攻打巴士底獄,推翻封建王朝,武裝保衛巴黎,市民們高唱著「馬賽曲」,紛紛走上街頭,革命風暴如火如荼。雖然傑卡德在1790年就基本形成了他的提花機設計構想,但為了參加革命,他無暇顧及發明創造,也扛起來福槍,投身到里昂保衛戰的行列里。直到19世紀到來之後,傑卡德的機器才得以組裝完成。
傑卡德為他的提花機增加了一種裝置,能夠同時操縱1200個編織針,控制圖案的穿孔紙帶後來也換成了穿孔卡片。據說,傑卡德編織機面世後僅25年,考文垂附近的鄉村裡就有了600台,在老式蒸氣機噗嗤噗嗤的伴奏下,把穿孔卡片上的圖案變成一匹匹漂亮的花綢布。紡織工人最初強烈反對這架自動化的新鮮玩意的到來,因為害怕機器會搶去他們的飯碗,使他們失去工作,但因為它優越的性能,終於被人們普遍接受。1812年,僅在法國已經裝配了萬余台,並通過英國傳遍了西方世界,傑卡德也因此而被受予了榮譽軍團十字勛章和金質獎章。
傑卡德提花編織機奏響了19世紀機器自動化的序曲。在倫敦出版的《不列顛網路全書》和中國出版的《英漢科技詞彙大全》兩部書中,「JACQUARD」(傑卡德)一詞的詞條下,英語和漢語的意思居然都是「提花機」,可見,傑卡德的名字已經與提花機融為了一體。傑卡德提花機的原理,即使到了電腦時代的今天,依然沒有更大的改動,街頭巷尾小作坊里使用的手工絨線編織機,其基本結構仍與傑卡德編織機大體相似。
此外,傑卡德編織機「千瘡百孔」的穿孔卡片,不僅讓機器編織出絢麗多彩的圖案,而且意味著程序控制思想的萌芽,穿孔紙帶和穿孔卡片也廣泛用於早期電腦以存儲程序和數據。或許,我們現在把「程序設計」俗稱為「編程序」,就引申自編織機的「編織花布」的詞義。
今天出版的許多計算機書籍扉頁里,都登載著巴貝奇(C.Babbage)的照片:寬闊的額,狹長的嘴,銳利的目光顯得有些憤世嫉俗,堅定的但絕非缺乏幽默的外貌,給人以一個極富深邃思想的學者形象。
巴貝奇是一位富有的銀行家的兒子,1792年出生在英格蘭西南部的托特納斯,後來繼承了相當豐厚的遺產,但他把金錢都用於了科學研究。童年時代的巴貝奇顯示出極高的數學天賦,考入劍橋大學後,他發現自己掌握的代數知識甚至超過了教師。畢業留校,24歲的年青人榮幸受聘擔任劍橋大學「路卡辛講座」的數學教授。這是一個很少有人能夠獲得的殊榮,牛頓的老師巴羅是第一名,牛頓是第二名。在教學之餘,巴貝奇完成了大量發明創造,如運用運籌學理論率先提出「一便士郵資」制度,發明了供火車使用的速度計和排障器等等。假若巴貝奇繼續在數學理論和科技發明領域耕耘,他本來是可以走上鮮花鋪就的坦途。然而,這位曠世奇才卻選擇了一條無人敢於攀登的崎嶇險路。
事情還得從法國講起。18世紀末,法蘭西發起了一項宏大的計算工程——人工編制《數學用表》,這在沒有先進計算工具的當時,是件極其艱巨的工作。法國數學界調集大批數學家,組成了人工手算的流水線,算得天昏地暗,才完成了17卷大部頭書稿。即便如此,計算出的數學用表仍然存在大量錯誤。據說有一天,巴貝奇與著名的天文學家赫舍爾湊在一起,對兩大部頭的天文數表評頭論足,翻一頁就是一個錯,翻兩頁就有好幾處。面對錯誤百出的數學表,巴貝奇目瞪口呆,他甚至喊出聲來:「天哪,這些計算錯誤已經充斥彌漫了整個宇宙!」
這件事也許就是巴貝奇萌生研製計算機構想的起因。巴貝奇在他的自傳《一個哲學家的生命歷程》里,寫到了大約發生在1812年的一件事:「有一天晚上,我坐在劍橋大學的分析學會辦公室里,神志恍惚地低頭看著面前打開的一張對數表。一位會員走進屋來,瞧見我的樣子,忙喊道:『喂!你夢見什麼啦?』我指著對數表回答說:『我正在考慮這些表也許能用機器來計算!』」巴貝奇的第一個目標是製作一台「差分機」。所謂「差分」的含義,是把函數表的復雜算式轉化為差分運算,用簡單的加法代替平方運算。那一年,剛滿20歲的巴貝奇從法國人傑卡德發明的提花編織機上獲得了靈感,差分機設計閃爍出了程序控制的靈光——它能夠按照設計者的旨意,自動處理不同函數的計算過程。
巴貝奇耗費了整整十年光陰,於1822年完成了第一台差分機,它可以處理3個不同的5位數,計算精度達到6位小數,當即就演算出好幾種函數表。由於當時工業技術水平極低,第一台差分機從設計繪圖到機械零件加工,都是巴貝奇親自動手完成。當他看著自己的機器製作出准確無誤的《數學用表》,高興地對人講:「哪怕我的機器出了故障,比如齒輪被卡住不能動,那也毫無關系。你看,每個輪子上都有數字標記,它不會欺騙任何人。」以後實際運用證明,這種機器非常適合於編制航海和天文方面的數學用表。
成功的喜悅激勵著巴貝奇,他連夜奮筆上書皇家學會,要求政府資助他建造第二台運算精度為20位的大型差分機。英國政府看到巴貝奇的研究有利可圖,破天荒地與科學家簽訂了第一個合同,財政部慷慨地為這台大型差分機提供出1.7萬英鎊的資助。巴貝奇自己也貼進去1.3萬英鎊巨款,用以彌補研製經費的不足。在當年,這筆款項的數額無異於天文數字——有資料介紹說,1831年約翰·布爾製造一台蒸汽機車的費用才784英磅。
然而,第二台差分機在機械製造工廠里觸上了「暗礁」。
第二台差分機大約有25000個零件,主要零件的誤差不得超過每英寸千分之一,即使用現在的加工設備和技術,要想造出這種高精度的機械也絕非易事。巴貝奇把差分機交給了英國最著名的機械工程師約瑟夫·克萊門特所屬的工廠製造,但工程進度十分緩慢。設計師心急火燎,從劍橋到工廠,從工廠到劍橋,一天幾個來回。他把圖紙改了又改,讓工人把零件重做一遍又一遍。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直到又一個10年過去後,巴貝奇依然望著那些不能運轉的機器發愁,全部零件亦只完成不足一半數量。參加試驗的同事們再也堅持不下去,紛紛離他而去。巴貝奇獨自苦苦支撐了第三個10年,終於感到無力回天。
那天清晨,巴貝奇走進車間,偌大的作業場空無一人,只剩下滿地的滑車和齒輪,四處一片狼藉。他呆立在尚未完工的機器旁,深深地嘆了口氣。在痛苦的煎熬中,他無計可施,只得把全部設計圖紙和已完成的部分零件送進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供人觀賞。1842年,在巴貝奇的一生中是極不平常的一年。英國政府宣布斷絕對他的一切資助,連科學界的友人都用一種怪異的目光看著他。英國首相譏諷道:「這部機器的唯一用途,就是花掉大筆金錢!」同行們譏笑他是「愚笨的巴貝奇」。皇家學院的權威人士,包括著名天文學家艾瑞等人,都公開宣稱他的差分機「毫無任何價值」……
就在痛苦艱難的時刻,孤獨苦悶的巴貝奇意外地收到一封來信,寫信人不僅對他表示理解而且還希望與他共同工作。娟秀字體的簽名,表明了她不凡的身份——伯爵夫人。

『叄』 中國工業發展的前景是什麼

中國已經是世界工廠了,九十年代就已經是了。隨著外資的大量湧入,中國的富內余勞動力的廉價性容和市場的開放自由吸引了大批投資,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三來一補"是代表。
現在中國正在轉型,要大力自主創新。可以這么說中國的前景:
沿海地區將進行產業升級,著力做大做強有國際競爭力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行業。朝三次現代化方向努力。
中西部地區主要承擔產業轉移,進行二次現代化普及,提高工業化水平。同時也發展有特色有競爭力的高端產業。

『肆』 什麼是智能工業,智能工業的行業前景怎麼樣

智能工業是指將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和智能技術應用於工業領域、給工業注入「智慧」的綜合技術。它突出了採用計算機技術模擬人在製造過程中和產品使用過程中的智力活動,以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從而去擴大延伸和部分替代人類專家的腦力勞動,實現知識密集型生產和決策自動化。
智能工業將具有環境感知能力的各類終端、基於泛在技術的計算模式、移動通信等不斷融入到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大幅提高製造效率,改善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和資源消耗,將傳統工業提升到智能化的新階段。總的來說,智能工業的實現是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滲透和應用,並與未來先進製造技術相結合,形成新的智能化的製造體系。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將智能工業應用示範工程歸納為:生產過程式控制制、生產環境監測、製造供應鏈跟蹤、產品全生命周期監測,促進安全生產和節能減排。
智能工業的行業前景:
2013年,以智能設計、智能製造、智能運營、智能管理、智能決策和智能產品為典型特徵的智能工業將成為行業發展新方向。當前,智能製造在一些集中度較高的工業領域,尤其是在原材料、裝備製造和消費品行業,得到初步發展。基於信息技術的工業產品智能化,使得製造企業可以基於網路開展在線運維和遠程服務等各類增值服務,明顯促進了製造業服務化轉型,推動價值鏈從製造環節向研發、交易、集成和服務等環節延伸和拓展。一批從工業企業內部剝離出來的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如寶信軟體、長春一汽啟明、武鋼新技術公司、攀鋼托日公司等,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的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有效推動了信息技術及相關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規模化和市場化。
2013年,3D列印技術將開始應用在工業設計、數碼產品開模等領域。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軟體應用開發等先進技術於一體的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將更為廣泛,預計2013年我國運行中的工業機器人將達到7.5萬台。工業各行業將更加重視基於網路、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虛擬製造、網路化製造、敏捷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智能工業的發展不僅將促進多領域技術集成,推動工業技術根本革新,還將促進形成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的新管理觀念,引發產業組織模式革命性創新。

『伍』 電子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我國電子工業發展情況:中國的電子工業出現於20世紀二十年代。1929年10月,國民黨政府軍政部在南京建立「電信機械修造總廠」,主要生產軍用無線電收發報機,以後又組建了 「中央無線電器材有限公司」,「南京雷達研究所」等研究生產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十分重視電子工業的發展。最初,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電訊總局,接管了官僚資本遺留下來的11個無線電企業,並與原革命根據地的無線電器材修配廠合並,恢復了生產。1950年10月,政務院決定在重工業部設立電信工業局。1963年,國家決定成立第四機械工業部,專屬國防工業序列。這標志著中國電子工業成了獨立的工業部門。1983年,第四機械工業部改稱電子工業部。中國的電子工業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形成了軍民結合、專業門類比較齊全的新興工業部門。到90年代初,中國電子工業已經能夠主要依靠國產電子元器件生產20多類、數千種整機設備以及各種元器件,許多精密復雜的產品達到了較高水平,並形成了雷達、通信導航、廣播電視、電子計算機、電子元器件、電子測量儀器與電子專用設備等六大產業。中國電子工業已具有門類齊全的軍用電子元器件科研開發與配套能力,具有一定水平的系統工程科技攻關能力;基本能滿足戰略武器、航天技術、飛機與艦船、火炮控制和各種電子化指揮系統的需要;所提供的產品都達到了較高技術水平,其中不少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陸』 中國工業發展的前景是什麼

中國現在不就是世界工廠
中國現在就是沿著西方工業化的路線繼續走,使自己的產業一步一步地升級,增加自己工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加附加值。但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低端的產業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扔掉的。

『柒』 工業4.0時代全面爆發,哪類行業最有前景

隨著智能製造行業的不斷推進和製造業人力成本的不斷提升,工業領域「機器換人」現象普遍。在《中國製造2025》規劃中提出,要把智能製造最為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中工業機器人被認為是實現目標的關鍵。
我國人力成本上升、工業機器人成本回收期的縮短、工業機器人密度的差距都將維持我國工業機器人的景氣度,中國還是最有發展潛力的工業機器人國家。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機器人產能將成倍上升,但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已達72426台,同比增長34.3%。繼2014 年、2015年的高增長後,2017年全國工業機器人的產量依舊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前7月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達71631台,同比增長57%,預計2017年產量很快將突破8萬台大關。

『捌』 未來十年中國最有發展前景的產業

一、雲計算

企業向雲端遷移是大勢所趨。國內雲計算市場蛋糕正變得越來越誘人。

雖然阿里、騰訊、華為等IT巨頭等紛紛進入,但中國企業級市場的復雜性使得IaaS層面依然存在機會;

而在SaaS層面,還應重點分析具體的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國內客戶的實際市場需求。

二、大數據

「大數據+」已經滲透到幾乎所有行業,該領域的投資策略為:

1、對於資源型大數據公司:數據資源足夠龐大完整,數據價值足夠有想像空間,數據挖掘整合能力足夠強;

2、對於技術型大數據公司:技術門檻夠高,並足以讓公司快速形成規模效應、網路效應,從而快速佔領足夠市場份額;

3、對於應用型大數據公司:應用市場足夠大,公司成長性好且可實現性強。

三、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的發展前景引人想像,具備廣泛的應用空間,如游戲、影視、教育、體育、星際探索、醫療等等。

該領域的投資策略為:

1、短期內,能夠布局虛擬現實產業鏈的廠商,從硬體設備、內容生產到平台分發,均具備投資價值;

2、從長遠來看,虛擬現實的內容將是行業靈魂存在,投資成熟內容產業廠商將充滿機會。

四、人工智慧

根據預測,2024年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11億美元。初步的技術積累和數據積累已經在過去有了比較顯著的規模效應,因而人工智慧重塑各行各業的大潮即將來襲,並引發新一輪IT設備投資。

在人工智慧領域內,主要關注的方向包括:

1、計算機視覺識別(以人臉識別為典型);

2、計算機自適應(以各類機器人為例);

3、各項細分底層技術領域(比如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和知識圖譜)。

五、3D技術

經過過去幾年3D列印的投資熱,3D列印技術步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但應用市場仍有待突破。

接下來新一輪的3D技術的關注點,包括:

1、3D列印專用材料及其工藝技術;

2、3D建模和個性化定製設計軟體;

3、圍繞3D列印技術出現的行業模式創新企業(即3D列印與教育、醫療和工業4.0等行業的結合)。

六、無人技術

無人技術目前主要應用在無人機、無人駕駛汽車等領域。美國蒂爾集團預測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會從2015年的64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億美元,發展態勢迅猛。無人駕駛汽車至今仍未揭面紗,但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該領域將會有2000億美元到1.9萬億美元產值,屆時中國無人駕駛汽車產值空間至少也在萬億規模,潛力無限。

該領域可長期持續關注如下標的:

1、隨著政策逐漸放開,網路、谷歌、寶馬、奧迪等巨頭加緊布局無人駕駛汽車,可側重關注汽車電子相關硬體、車聯網相關軟體、整車等各個領域領導企業;

2、無人機領域,重點關注部件製造與總體設計細分領域,以及無人機解決方案提供商中非常有潛力的優質企業。

七、機器人

由於中國人工成本上升以及整體經濟結構轉型,機器人未來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場規模已經被各大機構認可。

1、未來的工業機器人將具備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專業化能力,向更細分的領域和結構進行創新延伸;

2、協作機器人可以與人協同工作並且廣泛應用在生活中各種領域,屬於「跨界」的產物;

3、服務機器人則沒有上限,具有遠超工業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潛力。

八、新能源

中國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場,發展新能源產業是改變我國的能源結構,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度,減少環境污染的必然選擇。

1、鋰電池在中國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下游動力和儲能電池需求巨大;

2、超級電容在快速充放電、高循環壽命、高功率密度方面相比較鋰電池有明顯優勢,能夠廣泛用於城市公交、軌道交通、風力發電、石油鑽探、港口機械等領域。

九、新材料

新材料是新經濟的基石,我國在軍工、高鐵、核電、航天航空等尖端製造領域的快速發展均離不開基礎材料領域的突破。

十、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

隨著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生物制劑與生命科學技術正在治療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劑方面,越來越多的單抗葯物對腫瘤、糖尿病等疑難雜症產生突破性療效,「重磅炸彈」級新葯頻出。

『玖』 工業大數據市場現狀及前景調研

我國工業大數據處於起步階段

工業大數據是指在工業領域信息化應用中所產生的數據,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是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工業大數據是基於網路互聯和大數據技術,貫穿於工業的設計、工藝、生產、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使工業系統具備描述、診斷、預測、決策、控制等智能化功能的模式和結果。

工業大數據從類型上主要分為現場設備數據、生產管理數據和外部數據。



更多數據來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拾』 國內工控機行業的發展歷史和前景怎麼樣

工控機行業從80年代開始發展,到現在一直在持續發展,以後市場是長期都需要工控機內的。所以行業發展容必定是不錯的。
不過,你是要打算寫論文還是自己想了解了解而已?要是想寫論文找資料的話直接去網路裡面搜吧,一大把一大把的。

閱讀全文

與工業電腦產業發展前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