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了說2017年電影市場呈現了回暖的態勢
據報道,2017年國內電影市場明顯回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數回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答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電影市場開始回暖。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
希望中國影視行業可以持續發展下去!
Ⅱ 2017年主旋律電影市場的表現如何
日前有媒體評論稱,2017年,對於中國電影市場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主旋律電回影市場表現亮眼,取得了十分顯答著的成績。
分析人士表示,事實上,以好萊塢和世界上其他電影發達地區為觀察對象,主旋律電影一直都是商業電影中的佼佼者。觀眾渴望看到國家歷史、民族英雄被生動展現,也渴望看到國家形象、英雄人物被用心抒寫,而我們的主旋律電影在這方面的探索還應繼續大步向前。
希望中國的電影事業可以持續發展!
Ⅲ 2017年106部國產電影大片匯總,2017年上映的國產影片哪些值得看
悟空傳,神偷奶爸3想看我都有
Ⅳ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了多少億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電影局負責人稱,2017年,電影產業促進法順利實施,「放管服」改革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的地位更加鞏固,成為全球電影市場增長的主引擎;「電影市場規范年」活動深入開展,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電影走出去」呈現出新的亮點和特徵,我國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電影合拍協議,金磚國家電影節等活動順利舉辦,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積累了重要經驗。
Ⅳ 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破多少億元
截至11月20日,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突破500億元大關,創下新紀錄。
也有人認為中國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神話已經結束,進入了漫長的低速發展期。然而,今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態勢,對這些言論給予了有力的回擊。
Ⅵ 為什麼《影視藍皮書(2017)》說影視產業風險已逐步蔓延到全產業鏈
4月18日,由新傳智庫風險研究院聯合中國高校影視產業與管理研究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辦的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影視風險評估與風險管控論壇」開幕。論壇上發布的《影視藍皮書(2017)》顯示,受多重因素影響,影視產業風險目前已經逐步蔓延到包括生產製作、宣傳上映、口碑發酵等全產業鏈。
90後觀眾成為觀影主力軍
論壇期間,新傳智庫還發布了基於全國首次大規模線下調研而形成的中國電影受眾市場研究,《受眾調研報告》通過調查發現,當下的電影觀眾平均為24歲,30歲以下的觀眾佔到總數的88.9%,「90後」異軍突起,開始成為觀影主力。,「90後」的崛起,必然要影響電影創作方向,其對影片內容、題材、營銷方式等的偏好也勢必會引發未來電影投資創作方向的轉移。影視產業必需充分考慮這一代人教育、消費、生活等背景,才能符合其觀影喜愛,獲取市場收益。而對於影視投資者、創作者來說,需更加精細區分受眾群體,及時把握觀眾心態的轉變,用對位的產品、更准確的營銷、更優質的服務和更廉價的價格培養觀眾的消費慾望,擴大消費人群,才能有效降低產品風險。
Ⅶ 2017年小眾文藝片影視市場發展如何
據報道,據報道,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內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容同期增長13.45%,這一年中涌現了一批關注現實的優秀作品,冒出了周子陽、文晏等關注社會現實的年輕導演,這是中國電影的一大收獲。
雖說一批小眾文藝片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但是此類影片的市場表現還很不穩定,比如張艾嘉執導的《相愛相親》,最終僅收獲不到2000萬元票房,雖然有獎項加身,也獲得了一定關注度,但市場表現仍不算好。
希望文藝片可以進一步開拓自己的受眾群。
Ⅷ 2017年106部國產電影大片匯總,2017年上映的國產影片哪些值得看
1、高群書導演的警匪大片《獵狐行動》;
2、劉儀偉導演,劉儀偉、小沈陽內、陳意涵的《我說的都容是真的》;
3、陳嘉上導演,趙文卓、萬茜、洪金寶主演的《盪寇風雲》(原名:戰神戚繼光);
4、比利·奧古斯特導演,劉亦菲、埃米爾·赫斯基、鄔君梅主演的《營救飛虎隊》;
5、周迅、吳鎮宇、祖峰主演的《保持沉默》;
6、TOP崔勝鉉、張柏芝主演的《失控·幽靈飛車》;
7、王晶+鍾少雄導演,張雨綺、鄭愷主演的《神魔道》;
8、葉偉民導演,甄子丹、黃聖依、王寶強主演的冰封俠下集《時空行者》;
9、馮鞏自導自演,牛莉、劉昊然主演的《幸福馬上來》;
10、劉鎮偉導演,何炅、鍾欣潼、蔡卓妍主演的《仙球大戰》(原名:蹴鞠);
Ⅸ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同比增長了嗎
據報道,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559.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5%,城市院線觀影人次回為16.2億,比答上年13.72億增長18.08%,電影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2017年,「電影質量促進年」取得實質性成果。以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紀念建軍90周年為契機,一批優秀獻禮影片取得了可喜突破,樹立了主旋律影片創作的新標桿。多題材、多類型、多樣化的創作格局更加鞏固,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戰狼Ⅱ》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中國電影新力量不斷成長壯大。
Ⅹ 2017年中國單月最大票房是那部電影
2017年全國電影 總票房達559億元
2017年中國單月最大票房是那部電影
當然是《戰狼》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占票房總額的53.84%;票房過億元影片92部,其中國產電影51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同比增長18.08%。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生產電影故事片798部、動畫電影32部、科教電影68部、紀錄電影44部、特種電影28部,總計970部;國產電影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42.53億元,同比增長11.19%;全國新增銀幕9597塊,銀幕總數已達到50776塊。
據介紹,全年共有13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5億元,6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10億元;影片《戰狼2》以56.83億元票房和1.6億觀影人次創造了多項市場紀錄,成為國產電影的突出亮點,中國電影(15.250, -0.12, -0.78%)新力量不斷成長壯大。
數據對比 觀影人次同比增長1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國內總票房已達559億元。2017年的電影票房最終實現了高位收官。經歷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揚,也經歷了2016年票房增速僅為4%的「冷靜期」,2017年的增幅,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將步向穩健。
票房的欣欣向榮當然值得高興,但2017年統計演算法的變更不能忽視。從2017年開始,網路購票時產生的電商服務費被統計在票房中,每張票大概3元至5元不等。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務費的綜合票房為537.7億元,分賬票房為504.47億,也就是說全年的電商服務費已超33億元,這幾乎等同於淡季一個月的票房進賬了,比如2017年11月票房僅有27億元。
相比票房總量,觀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關注。2017年觀影人次達到了16.2億,同比增長了18.08%。影院方面,由於中西部和三四線城市影院建設持續增長,讓全國影院數達到了9169家,銀幕數達到了50776塊,穩坐全球第一大市場。這一核心數據證明,中國影市增長的根基較為牢固,內容製作和觀眾熱情雙雙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絕對的含金量。
貢獻主力
國產片收入占總票房54%
從整體上看,2017年國產片還是票房主力軍,376部國產片貢獻約54%的票房,98部進口片貢獻約46%的票房。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國產片佔4席,進口片則有6席,不過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是國產片,分別是《戰狼2》(56.8億元)、《羞羞的鐵拳》(22億元)、《功夫瑜伽》(17.5億元)和《西遊伏妖篇》(16.6億元)。票房前十影片總票房為203億元,占年度總和近四成。
大片勢頭雖猛,但縱觀近三年,國內前十名影片總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30%以上;北美市場前十名電影票房佔比一直維持在25%到35%之間。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整體來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結構是良性市場規律的表現,較少影片貢獻主力票房,能帶動整個社會對電影行業關注。也有觀察人士表達了擔憂,中國電影市場過於一直處在「二八定律」之中,即20%的大片支撐80%的票房成績,「未來中國電影要想取得長遠發展,必須支持『八二定律』,支持並推動優質中小成本電影成為票房中堅。」
2017年3月實施的我國首部《電影產業促進法》,對國產片和進口片播放佔比有了更加明確的規定,但在國產片和進口片的票房佔比上,進口片的單片票房是國產片的3.7倍。比起2016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顯。2017年98部進口片中,64部批片貢獻了26%的票房,單片平均票房過億元。
從進口片的表現來看,除了大IP扎堆外,優質口碑的進口批片成為了國內影市的「香餑餑」,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明顯高於2016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過其過硬口碑支撐票房逆襲,最終落定12.91億元票房,體現出非好萊塢大片強勁的市場號召力。不過,下半年進口批片的扎堆上映又體現出影市的盲目跟風。
有業內人士分析,進口片紅利的增強,無疑對於中小成本國產片的製作積極性有一定的打擊。對於帶有實驗性質的中小成本國產片來說,面臨的市場挑戰將更大。
觀眾變化
小眾電影成逆襲黑馬
曾幾何時,業內曾抱怨,某些「垃圾」電影有為數眾多的擁躉,可一些優質卻缺乏話題效應的影片被院線冷落,觀眾寥寥。讓人欣慰的是,《二十二》等小眾題材的紀錄電影,均票房口碑雙豐收。縱觀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訣多離不開口碑效應。圈內人和廣大觀眾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不遺餘力地給予好評,倒逼院線增加排片,進而使得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場中逆襲成為「黑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高價版權改編的作品卻票房折戟,再次證明了曾經「大IP+小鮮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無條件成立,也反映出觀眾不再願為質量不高的作品買單。對此,業內人士的態度也有著明顯的轉變:從當初的趨之若鶩,到後來的聞之色變,對於IP的開發,業界開始回歸理性,且積極找尋更為科學的開發方法。
國內觀眾對於影片審美喜好的變化,還能從進口影片得以證明:《速度與激情8》《蜘蛛俠:英雄歸來》等模式化嚴重、創新能力不足的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在中國都不復當年勇,反倒是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以及泰國的《天才槍手》,都在中國取得令人驚喜的票房成績。某媒體近日關於「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對比」的調查顯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後續增長乏力,口碑對影片開畫後的票房走勢影響非常明顯。這也足以提醒創作者——不要低估觀眾的欣賞能力。
盡管《二十二》等電影的票房成績,在動作、喜劇電影霸屏的市場中顯得十分渺小,但讓我們看到了口碑引領的觀影熱潮,看到了成熟觀眾提供的成長環境,這股力量不僅體現在票房上,更體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上。
相關新聞
元旦檔累計票房11.9億
根據初步統計,元旦大盤報收3.69億;《前任3:再見前任》1.25億,累計4.19億;《妖鈴鈴》5050萬,累計3.01億;《二代妖精》3740萬,累計2.06億;《解憂雜貨店》3240萬,累計1.84億;《妖貓傳》2120萬,累計4.89億。
元旦假期最後一天大盤環比回落27%,全國市場在元旦小長假三天累計收入11.9億,較2017年同期暴漲80%,創下歷史最強元旦檔。
《前任3:再見前任》環比僅跌4.5%,跌幅遠低於另幾部國產電影,累計綜合票房已破4億,超過兩部前作最終票房之和。
《妖鈴鈴》和《二代妖精》累計綜合票房也分別跨過3億和2億。
減小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