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調味品行業的發展趨勢,包括技術方面的趨勢
近些年,中國的調味品工業獲得了迅猛發展,總產量已超過1000萬噸,成為食品行業中新的經濟增長點。
調味品行業具有發展速度快、產量大、品種多、銷售面廣、經濟效益好等特點。近年來,中國調味品行業有了較大發展,企業依靠科學技術,通過科研,採用新工藝、新設備,創造新產品,並以嚴格的質量管理,保證了產品質量,在增加品種的同時也使產品達到規模化生產。在全國各地調味品廠的努力下,先後創造了一大批優質產品和新品種。名、特、優、新產品的不斷涌現,加速了產品的更新換代。調味品目前最為主要的銷售渠道,就是餐飲,餐飲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調味品的發展,也使得調味品市場飛速發展。
2004年中國調味品、發酵製品製造行業的工業總產值、累計產品銷售收入等經濟指標的增長速度保持10個百分點以上,累計產品銷售收入為44,903,386億元,增長速度達20.19%。2005年中國調味品、發酵製品製造業的累計工業總產值為63,550,056億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36%,累計產品銷售收入的增長速度也很高為34.98%,其他經濟指標的增長速度也基本保持在10%以上。2006年1-11月中國調味品、發酵製品製造業的累計工業總產值為63,826,268億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28.58%,累計產品銷售收入增長28.26%。
2007年,調味品和發酵製品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產值914億元,同比增長27.9%。中國調味品市場經過幾輪的行業整合和國內、國際資本整合之後,已經從一個相對滯後的行業,大跨越地轉型為激烈的市場競爭行業。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調味品表現出向高檔化發展的趨勢,中高檔調味品市場容量在進一步擴大,品牌產品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
中國調味品每年的增長幅度連續十年超過10%。對於「小產品大市場」的調味品行業來說,需要盡快讓自己的軟肋「硬」起來,才能適應新的形勢,謀求更大的商機。中國調味品行業目前進入了一個大轉變、大調整和大分化時期。一方面是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並購,另一方面是傳統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國際競爭的困惑與頑疾的暴露,調味品行業需改善不足,以減少大發展道路上的阻礙因素。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業的迅速發展,調味品的生產和市場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和興旺,其主要標志是:工藝改進,品種增加,質量提高,並逐步向營養、衛生、方便和適口的方向發展。在技術上將大量採用生物技術,如細胞融和、國產化酶等的應用,將使產品在目前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各種利用萃取、蒸餾、濃縮和超臨界萃取等技術從植物和動物中提取天然調味料的技術也將得到廣泛應用。(中投顧問)
『貳』 臨朐調味品市場情況
你這么詳細的估計有也沒人願意免費貢獻,給你找了些整體行業的,希望能幫到你。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調味品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1、調味品行業概況
近年來,隨著中國GDP的持續穩健的增長,中國調味品行業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飲業的繁榮而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目前中國調味品行業正值大變革、大發展的階段,經濟環境的變化與調味品市場的變化和行業未來的發展態勢關系緊密。調味品作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消費需求較為剛性,由於調味品的消費占家庭消費的比例較小,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調味品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中國調味品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行業一直保持著20%以上的市場增長率,目前全國調味品行業總產量已超過1,500萬噸。調味品行業向大品牌集中的趨勢明顯,2011年銷售總額10億元以上的企業達到5家,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調味品生產企業紛紛投資進行技術改造,調味品產品的技術含量日益增強,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外資對國內調味品市場的滲透力度加大,但由於我國調味品消費的區域性特色明顯,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國內名優品牌仍將占據主導地位。
2、調味品行業發展現狀
(1)市場潛力巨大
據統計,全球每年調味品營業額高達2,180億美元,占食品工業額的10%左右,是典型的小產品、大市場。目前,我國調味品產業的總產值為1,300億左右(約合200億美元),佔比還不到世界調味品市場總量的10%,行業年均增長率都保持在
10%左右。與世界調味品行業規模總量相比,我國調味品行業的發展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可見,中國調味品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一方面,隨著人們對高生活品質的追求,我國消費者對調味品的需求也會更加多樣化。國內調味品企業應該針對消費者不同的烹飪需求,開發各種專用調味品,如專門的蒸魚豉油、壽司專用醬油等,以此提高產品附加值。
另一方面,復合調味品的前景更加廣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調味品市場中,復合調味品占市場份額的80%以上,我國只佔20%,發展潛力很大。這就要求國內調味品企業要及時更新和強化核心技術,提升自身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2)需求迅速增長導致市場擴容
自2003年以來調味品行業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我國調味品市場經過幾輪的行業整合和國內、國際資本整合之後,已經從一個相對滯後的行業,大跨越地轉型為激烈的市場競爭行業。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市場競爭的加劇,調味品表現出向高檔化發展的趨勢,中高檔調味品市場容量在進一步擴大,品牌產品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隨著國家對調味品行業的不斷規范,使得門檻逐步提高,加上國際化、專業化的並購重組相繼上演,調味品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高,中小企業的優勝劣汰也將加速。傳統調味品生產企業紛紛投資進行技術改造,調味品產品的技術含量日益增強,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外資對國內調味品市場的滲透力度加大,但由於我國調味品消費的區域性特色明顯,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國內區域品牌仍將占據主導地位。
自2003年以來調味品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2003年至2011年間行業平均年增長率達21.98%。2011年末,我國調味品工業企業達921家,行業總資產達1,265.5億元,同比增長21.90%。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2011
年,我國規模以上調味品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1,917.89億元,同比增長27.33%;實現利潤總額達153億元,同比增長33.75%。醬油、食醋和味精產業目前位列我國調味品行業市場規模的前三名。近年來上述三個細分子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占調味品行業總收入的比重一直在60%以上。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我國調味品市場近年迅速擴容,2006年行業產值同比增長高達34.7%,遠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
調味品及發酵製品行業銷售產值及增長率
(3)國內廠家競爭激烈
盡管目前我國醬油產量居全球首位,但是我國醬油市場仍整體呈現出行業集中度低、缺乏強勢品牌,產品質量良莠不齊,衛生水平差距大,行業魚龍混雜等特徵。全國性大品牌比如海天、廚邦、加加、李錦記等,其總銷量也只佔了全國消耗量的20%,80%的醬油產銷量都由各地區域性品牌佔領。隨著大品牌醬油的全國化步伐的加快,區域品牌醬油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受到威脅,行業集中度有望提高。
國內主要醬油生產企業醬油年產量和年銷售收入統計
目前,我國雞精、雞粉市場需求主要來源於餐飲行業、家庭消費和食品製造行業。餐飲行業領域的需求穩定增長,家庭消費領域市場容量持續擴張,食品製造業領域需求潛力巨大。雞精、雞粉作為傳統產品味精的升級替代產品,還處於逐步替代味精的初級階段,參照發達國家經驗,我國雞精、雞粉逐步替代味精成為首選鮮味調味品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市場空間巨大。
(3)外資加速圈地,市場格局生變
在中國調味品行業巨大的市場空間誘惑下,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進入國內市場,外資並購狂潮一浪高過一浪,目前國內已經被外資入股或全資收購的調味品企業已佔國內企業的半壁河山,其中不乏國內一些頗具實力的傳統老品牌。從目前情況來看,在華外資企業品牌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流派:以聯合利華和雀巢為首的歐美派;以龜甲萬和味之素引領的東洋派;以希傑、福達為代表的亞洲派。
面對外資的大肆入侵,以恆順、海天、李錦記、王致和為代表的本土名企也紛紛加快了品牌推廣的步伐,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理念以及資金的方式,加大了對國際市場的開拓力度。
(4)利潤緊縮,產品升級
調味品行業是一個以農產品為基礎原料的產業,因此農產品等原料的漲價,將對調味品行業產生直接的影響。下圖中價格指數是分別以2003年穀物價格及大豆價格指數為基期編制,圖中穀物價格指數與大豆價格指數反映的是其當年相對於2003年價格的漲幅。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近年糧食價格上漲較快,從2003年至2008年,穀物與大豆分別漲了79%與66%,尤其是從2009年開始,糧食價格明顯上漲。相對於迅速上升的成本,調味品行業的毛利潤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2003年至2008年一直保持在19%以上,近兩年該行業毛利有所下降,不過仍然保持在17%左右。這一方面反映了消費者對調味品的剛性需求,也說明了企業能夠通過提價來維持盈利。美味鮮調味食品有限公司在近兩年仍能保持26%左右的毛利潤,是因為一方面雖然市場上的農副產品價格波動較大,但是公司也進行了多輪的價格調整從而基本上抵消了農副產品價格波動對公司毛利的影響;另一方面美味鮮不斷的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大力推動高毛利的廚邦品牌的發展,同時調整對毛利較低的產品的市場定位。總之隨著公司銷售保持約30%的增長和各項固定費用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公司的毛利率也保持了較高的水平。
原材料價格指數及毛利率
除了漲價,提升產品附加值是調味品企業應對成本壓力的另一方式。隨著人們收入水平提高及消費意識的改變,調味品不僅限於調味的使用范圍,還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須品和食品工業、餐飲業的必備原料。調味品行業內的分工日益專業化,產品的市場定位越發精細,調味汁、復合調味料等新型調味品層出不窮,調味品市場產品結構單一化的狀況正逐步改善。整體來看,目前國內調味品結構主要由高中低檔三個層次組成,行業正向著生產工業化、味型復合化、品牌多樣化、食用方便化的方向發展。
3、行業政策
(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於2009年2月28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制定統一的食品安全標准,規定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目前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准、食品衛生標准、食品質量標准和有關食品行業標准中,強制執行的標准統一整合為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該法加強了國家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明確了地方政府負總責的原則。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並確定本級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分別對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從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保證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安全。該法強化了食品添加劑的管理,規范了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應用,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實行許可制度,禁止在食品生產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
(2)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10]第127號令《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食品添加劑生產的管理規定,該規定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審批程序進行了細化,明確了生產者必須取得生產許可證後,才能從事食品添加劑的生產,提高了行業准入門檻。
(3)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9]第123號令《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修改<食品標識管理規定>的決定》已經2009年8月28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2009年10月22日開始實施。新修訂的《食品標識管理規定》包含了一些新的要求,如食品標識應當標注生產者的聯系方式,並按照有關規定要求標注貯存條件;專供嬰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產品,其標識還應當標注主要營養成分及含量。
4、行業前景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及消費觀念的轉變,調味品的需求將仍然保持穩健增長。目前中國調味品行業呈現發展速度快,行業集中度低,產品同質化,市場競爭仍以價格競爭為主等特徵,因此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對該行業的盈利水平有直接的影響。自2009年以來我國糧食及穀物價格上漲明顯,兩年內上漲幅度高達30%,CPI居高不下,由於「人口紅利」效應消失,全社會工資普遍上揚,預計未來幾年通貨膨脹將保持較高水平。由於調味品行業市場集中度低,一般企業沒有能力將通脹完全轉移給消費者,造成企業盈利壓縮,調味品行業的盈利水平將呈緩慢下降趨勢。利潤空間收緊一方面將加速淘汰落後企業退出市場,另一方面將迫使一些優質企業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質量,以及進行產業鏈整合。
未來國內調味品行業的主旋律將以並購為主。由於中國調味品行業集中度低,市場空間巨大,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進入國內市場,外資並購狂潮一浪高過一浪。另一方面,受消費習慣的影響,我國調味品市場具有很強的地域性,行業處於相當零散的經營狀態,區域品牌如果光靠原始積累進行全國擴張之路相對艱難。但隨著行業的發展,也有部分大型綜合性品牌,通過市場細分、差異化戰略和有效宣傳逐漸向全國擴張。因此,未來幾年,國內區域品牌將加碼產能,立足本土布局全國市場;全國品牌企業也不斷擴大產能,建立多樣化的銷售渠道,努力擴大市場份額,而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的最有效辦法就是並購,由於調味品行業進入門檻低,一些資金雄厚的國有企業或金融資本展開對調味品行業的兼並和收購,從而進軍調味品行業。
隨著《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及《循環經濟促進法》的出台,國家有關部門將對食品安全有關標准進行整合,並引導該行業加大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的力度,這將加速淘汰一部分設備簡陋、技術含量低、管理落後的調味品企業,但由於調味品行業標准及監管相對滯後,這一局面顯著改善仍需時日。
『叄』 為什麼國內調味品行業「第一品牌」廣東海天味業,近年來也投身食醋市場
自 2006 年起,中國食醋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行業收入規模,產量和需求量均在持續上升。2006 年中國食醋行業銷售收入僅為 20.49 億元,2016 年增長至 65.78 億元,十年復合增長率為 12.37%。
食醋C-BPI排名
在中國食醋行業最具影響力品牌C-BPI排名中,海天位居第一,C-BPI得分427分;恆順第二名(330分);水塔第三名(281分);龍門第四名(267分);保寧第五位(265分);老才臣第六位(261分);東湖第七位(245分);
新晉:好太太第八位(228分);寧化府第九位(212分);燈塔第十位(205分)。
『肆』 調味品行業怎麼很好的發展
前景還可以,市場競爭激烈。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調味品行業專市場需求預測與屬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調味品行業經過幾輪洗牌,格局基本清晰化,一些原本經營區域市場或本地市場的中小企業,無論是出於應對本地市場競爭環境的惡化,還是想突破地域限 制,紛紛走上擴張道路。部分已經完成原始積累,具備品牌、技術、研發、資金、人才優勢的企業還劍指全國市場。但調味品除受地地方品牌林立形成競爭壁壘的限 制外,尤其對於液體調味品還受限於價值低運輸成本高而造成價格競爭力不足的劣勢。調味品企業在區域擴張時,必須具擁有高附加值的產品和營銷技戰術能力,在 擴張到一定規模時,還要布建符合其服務半徑和營業規模的生產基地。
隨著新一輪國際化專業化的兼並重組啟幕,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調味品行業目前進入了一個大轉變、大調整和大分化時期。一方面是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並購,另一方面是傳統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國際競爭的困惑與頑疾的暴露,調味品行業改善不足,以減少大發展道路上的阻礙因素。
『伍』 調味品的發展趨勢
日本最大的醬油生產企業龜甲萬,年產量占日本國內總產量的1/4,另外第二到第五名的企業又佔1/4,市場集中程度非常高。反觀我國,醬油市場規模500萬噸,而最大的醬油類調味品生產企業只佔全國產量的4%。又如「四大名醋」,主要是在各自的根據地呈主流消費。
這是因為受中國地域廣闊運輸成本高、區域消費口味差異性、企業傳統經營思路的影響,我國調味業目前仍主要以地方品牌居多,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雖然一些企業已逐步發展為區域性品牌,產品輻射到鄰近的省外市場,但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品牌並不多。
出家門實現市場的迅速擴張呢?這是許多調味品企業面臨的市場困惑。
目前的調味品業還處於粗放式營銷時代,低成本、低門檻、低附加值、消費周期長是調味品行業的顯著特點,這導致了企業不可能在成長期投入大量的廣告成本。調味品品牌之間的競爭還局限於價格、品類、渠道等單個營銷環節上,但從市場競爭發展趨勢看,整合品牌營銷是調味品競爭的必然階段。
小型調味品企業想穩固並立足本地區域市場,中型調味品企業想尋求更大的市場覆蓋面,大型調味品企業更存在傲視全國市場的野心,而要達成這樣的企業經營目標,靠的是什麼?品牌建設是必然的趨勢,整合品牌營銷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調味品的銷售渠道可劃分為以家庭消費和餐飲消費兩個場所,其渠道大概或劃分如下:
1、大型零售終端:KA大賣場、倉儲式購物中心的食品銷售區。
2、連鎖超市:此類超市以食品及日用品為主,以分布在社區或商業區的B、C類店為主
3、干鮮調料店:開設在農貿市場,它們是銷售調味品的重要渠道,還具備批發和零售雙重功能
4、社區便利店:即遍布家屬樓或社區里的小型食雜店。部分店還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5、餐飲店:是調味品的直接消費終端,是調味品的最重要消費渠道之一。
6、專賣店:廠家直接進貨,直接面對消費者。
從上可見調味品具備寬渠道消售特徵,而這些渠道在運營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每種渠道對品牌、品種、品質、配送、服務的要求也不一樣,同時覆蓋渠道所需要的帳期資金要求和營運成本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也為各類規模的調味品企業創造了生存空間。隨著專業化運營的要求,調味品專賣店也將快速涌現。 隨著新一輪國際化專業化的兼並重組啟幕,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調味品行業目前進入了一個大轉變、大調整和大分化時期。一方面是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並購,另一方面是傳統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國際競爭的困惑與頑疾的暴露,調味品行業改善不足,以減少大發展道路上的阻礙因素。
『陸』 海天味業為什麼能成為中國調味品行業的領頭企業
海天味業自動化包裝生產,提升海天醬油品質與產能,海天味業溯源於清代中葉乾隆年間開始鼎盛的佛山醬園,距今己有300多年的歷史, 海天一直致力於用現代科研技術對傳統釀造工藝的傳承和創新,擁有多條世界領先的全自動包裝生產線,以及行業領先的國家認可實驗室,更嚴格地執行質量標准。並從國外引進成套科研檢測設備,努力打造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調味品生產基地。
海天味業自動化包裝生產,提升海天醬油品質與產能,提高自身實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海天味業的智能化、多元化發展,已經給調味品生產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帶頭作用,指明了未來調味品行業的發展方向。擁有更多高科技設備以及先進生產技術,再加上企業實力以及品牌價值、影響力,是各大調味品生產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的必備條件。
海天味業自動化包裝生產,提升海天醬油品質與產能,海天味業在發展中,引進高科技設備與技術,加強優質產品的研發,提高自身產品質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有利的優勢。這些舉措提高了海天醬油的銷量,也使得其它海天品類調味品的市場佔有率得到提升,為海天味業立足調味品市場奠定有利基礎。
『柒』 國內和國外調味品容器的發展狀況是什麼調味品容器存在什麼問題
你可以參考下廣東嘉豪食品的調味品容器的,材料是越來越好,而且很環保,調味品口味也非常不錯,在天貓上可以看到具體圖片的,希望能幫到你。
『捌』 調味品市場前景
市場前來景還可以,前瞻自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調味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調味品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是我們家家戶戶的必備品,吃飯的時候少了它們感覺這頓飯吃的非常難受。作為美食大國,我國調味品行業發展現狀卻並不符合我國現象。據調查,我國復合調味品僅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0%,國內市場潛力還未完全開發。為完善我國調味品產業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行業已逐漸呈現三大趨勢。
目前醬油全國產量為900多萬噸,醋為將近400萬噸,料酒為200多萬噸。隨著在外就餐佔比提升,行業量增仍有空間。根據統計,我國目前在外就餐佔比相比美國仍有1倍以上的提升空間,而在外就餐對調味品的人均消費量是家庭消費的1.5倍,在外就餐對量增貢獻明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調味品的方便化、營養化、健康化會有更大的需求。這必將牽引著更多的調味品企業將產品升級。調味品產業的升級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的包裝和行業的細分上,更主要體現在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化和標准化的生產體系,建立起新的生產質量標准。因此調味品的產業升級重點體現在質量保障體系的升級。
『玖』 調味品行業網站不錯的有哪些調味品行業的現狀和發展
近些年,中國的調味品工業獲得了迅猛發展,總產量已超過1000萬噸,成為食品行業中新的經濟增長點。
調味品行業具有發展速度快、產量大、品種多、銷售面廣、經濟效益好等特點。近年來,中國調味品行業有了較大發展,企業依靠科學技術,通過科研,採用新工藝、新設備,創造新產品,並以嚴格的質量管理,保證了產品質量,在增加品種的同時也使產品達到規模化生產。在全國各地調味品廠的努力下,先後創造了一大批優質產品和新品種。名、特、優、新產品的不斷涌現,加速了產品的更新換代。調味品目前最為主要的銷售渠道,就是餐飲,餐飲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調味品的發展,也使得調味品市場飛速發展。
2004年中國調味品、發酵製品製造行業的工業總產值、累計產品銷售收入等經濟指標的增長速度保持10個百分點以上,累計產品銷售收入為44,903,386億元,增長速度達20.19%。2005年中國調味品、發酵製品製造業的累計工業總產值為63,550,056億元,比2004年同期增長36%,累計產品銷售收入的增長速度也很高為34.98%,其他經濟指標的增長速度也基本保持在10%以上。2006年1-11月中國調味品、發酵製品製造業的累計工業總產值為63,826,268億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28.58%,累計產品銷售收入增長28.26%。
2007年,調味品和發酵製品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產值914億元,同比增長27.9%。中國調味品市場經過幾輪的行業整合和國內、國際資本整合之後,已經從一個相對滯後的行業,大跨越地轉型為激烈的市場競爭行業。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調味品表現出向高檔化發展的趨勢,中高檔調味品市場容量在進一步擴大,品牌產品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
中國調味品每年的增長幅度連續十年超過10%。對於「小產品大市場」的調味品行業來說,需要盡快讓自己的軟肋「硬」起來,才能適應新的形勢,謀求更大的商機。中國調味品行業目前進入了一個大轉變、大調整和大分化時期。一方面是與國際接軌的專業化並購,另一方面是傳統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國際競爭的困惑與頑疾的暴露,調味品行業需改善不足,以減少大發展道路上的阻礙因素。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工業的迅速發展,調味品的生產和市場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和興旺,其主要標志是:工藝改進,品種增加,質量提高,並逐步向營養、衛生、方便和適口的方向發展。在技術上將大量採用生物技術,如細胞融和、國產化酶等的應用,將使產品在目前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各種利用萃取、蒸餾、濃縮和超臨界萃取等技術從植物和動物中提取天然調味料的技術也將得到廣泛應用。
推薦你去中投網(www.ocn.com.cn)搜調味品,相關資訊還是不少的,而且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