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園區產業規劃能帶來什麼好處
隨著產業園區的主導產業,由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不斷的轉型,也必然使園區的發展內容和特徵存在以下幾個明顯的趨勢,也是未來產業園區規劃和發展中需要注意的內容;
趨勢一、從注重優惠政策向發展產業集群轉變:從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來看,基本經歷了由「單個企業→同類企業集群→產業鏈→產業集群」的發展路徑演變,高新技術產業只有集群化發展,才會激發出更大的能量。從未來高新技術園區政策走向看,優惠政策將可能逐步從區域傾斜轉向技術傾斜和產業傾斜(這是國外通行的做法)。
趨勢二、由加工型高新區向研發型高新區轉型:由於高新技術園區功能的特殊性,決定了高新技術園區適合打造前端性產業鏈(研發、設計、中試等)。未來高新技術園區的發展在於比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轉化效率,我國高新技術園區也將逐步走向以研發中心、研發型產業、科技服務業為主體的研發型高新技術園區。
趨勢三、從強調引進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轉變:隨著高新產業系統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發與轉化的復雜性日益加大,從而大規模研發的系統風險大大增加。而隨著科技預測性和可控性的加強,在總體方向下,將研發課題市場化、模塊化、專業化,採用小規模研究,充分利用其靈活性,可有效分散風險和加快科技研發速度。
趨勢四、由單純的土地運營向綜合的「產業開發」和「氛圍培育」轉變:產業園區的發展,未來必然應該從孤立的工業地產開發走向綜合的產業開發,通過土地、地產項目的產業入股等方式,將土地、園區物業與產業開發結合起來;同樣也從片面的環境建設走向全方位的氛圍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環境的同時,加強區域文化氛圍、創新機制、管理服務等軟環境的建設。
趨勢五、由功能單一的產業區向現代化綜合功能區轉型:現代的產業發展不同於傳統工業發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資源密集、規模較小、信息網路化,決定了新的產業區功能的綜合性,不是單純的工業加工、科技產品製造區,還包括配套服務的各種商業服務、金融信息服務、管理服務、醫療服務、娛樂休憩服務等綜合功能。
㈡ 礦業園區及工業園區建設方面
一、礦業園區及工業園區間發展不平衡
從地區礦業布局看,在 5 個礦業園區中,建設與發展存在嚴重的不平衡。
1) 富蘊礦業園區及其工業園區建設比較成熟,基礎設施、礦業深加工產品及服務設施均比較完善。入駐本園區的新興鑄管集團100 萬 t 不銹鋼、160 萬 t 無縫鋼管項目前期工作 2009 年全部完成。
2) 地區工業園區位於地區礦業園區內,地處福海縣境內,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鐵路、公路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的發展條件。工業園區產業發展規劃於 2009 年 5 月上旬編制完成。目前,全力推進園區一期基礎設施建設。地區工業園區總體處於規劃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的起步階段。
3) 哈巴河礦業園區,是一個以銅、金、鋅等礦產為主的礦業園區,工業園區開始編制規劃。因為該園區礦種相對單一,深加工程度低。該園區的建設存在未來資源約束等不利影響,未來要將其發展成為一個為地區礦業園區供給初級礦產品原料的基地,可作為地區礦業園區的附屬園區。
4) 吉木乃礦業園區,因吉木乃邊民互市貿易市場內遷後,區位優勢和口岸優勢更加明顯。隨著廣匯集團引進哈薩克天然氣實施深加工,中石油加大對福津盆地的油氣勘查力度等,吉木乃礦業園區發展成為能源基地前景廣闊。
5) 富福礦業園區剛開始規劃建設。
可見,阿勒泰地區礦業園區建設和發展不平衡,園區之間的礦產品流通不暢,園區規劃建設不同程度地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今後,要根據各礦業園區及工業園區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序促進各園區健康協調持續發展。對於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的成熟園區建設,重點在改善服務、優惠政策落實、監督管理等軟環境上下功夫; 對於地區近期重點支持的園區,在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配置、優惠政策上給予傾斜; 而對於規劃建設的園區,則根據落地企業、地質找礦、利用 「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等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建設發展的速度和力度。
二、礦業園區及工業園區間的資源配置需強化
本書對地區 5 大礦業園區的功能定位只進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由於對礦業園區功能定位的研究,要以正在編制的阿勒泰地區、縣 ( 市) 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為依據,以國家、自治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現狀及發展趨勢為背景,從促進阿勒泰礦業特區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在地區層面上,從成礦地質條件、勘查工作程度、礦種、儲量、資源潛力、礦業經濟發展現狀、國家產業政策、利用 「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情況等方面進行統籌考慮,對地區 5 大礦業園區的功能定位進一步明確。從富蘊、地區、哈巴河3 個園區看,園區內培育的產業具有趨同性,大多數產業為黑色、有色、稀有以及其他特色非金屬礦產深加工,這為礦產資源在全地區配置造成困難。因此,亟須從地區整體角度縱觀全局,統籌協調,進一步明確各礦業園區及工業園區的功能定位,強化資源配置,促進礦業特區可持續發展。
三、園區建設資金、人才缺乏,產業競爭力不強
基礎設施建設是園區建設的基礎,阿勒泰地區作為經濟欠發達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享受國家部分優惠政策,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長期存在。園區在發展壯大過程,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但阿勒泰地區由於歷史、地理、自然條件等方面的原因,專業技術人才少,勞動力素質較低,技術力量不能適應礦業特區建設與發展的需要。存在從業人員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尚未形成培養各類專業人員的教育體系,特別是地質、礦業、管理等相關人才急缺。盡管地區將技能培訓、建立地區職業技術高等學院作為重點任務來抓,但短期內仍難以滿足礦業特區礦業企業對這類人才的需求。各園區對規劃引入的礦產深加工企業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成效顯著,但由於政府服務、資源、體制、信息等不同程度地存在的問題,近幾年內真正落地的礦產深加工企業少。隨著地區將10 大企業作為發展重點後,這種情況正在發生重大改變。
目前園區產業單一,以礦業為主,兼顧相關產業,但實際上,工業園區需全面發展,引入各行業的企業單位,共同發展園區經濟,否則,易造成競爭力弱的問題。如地區工業園區建設集中了阿勒泰市絕大部分的工業,在阿勒泰地區具有一定的優勢,但與其他地區的相比,工業化程度低,在企業數量、企業規模、加工業的產品等級、產業鏈延伸和產業發展基礎條件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於整個工業體系尚未完善,產業的競爭力不強。不過,阿勒泰地區發展的歷史與現狀表明,在現階段,園區以礦業為主業的定位不能改變,但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隨著礦業後續高新技術產業的跟進,產業結構逐步調整到位,園區產業競爭力自然會增強。
㈢ 工業園區建設帶動哪些產業發展
餐飲、娛樂、教育、房地產、建築建設、交通運輸、銀行金融、法律會計等服務行業。
㈣ 什麼是產業空間,怎麼對一個工業園的的產業空間進行分析 這跟園區經濟發展有什麼關系呢
產業空間,通常可理解為產業基礎、產業背景、產業發展空間等。如果分析一個工業園的產業空內間,就是要容針對這個工業園的產業定位來談起來。例如是一個LED工業園,一要分析產業背景,談LED產業在國際、國內市場的產業背景,規模大小、產業發展方向、產業的上中下流情況等。二要分析產業基礎,這個LED工業園所在地周邊是否有LED的產業基礎或市場基礎等,有無LED產業的上中下流產業配置基礎等,三是要分析產業發展空間,重點分析圍繞產業定位,這個LED工業園應該吸納什麼技術級別、什麼產業環節、什麼企業規模的企業入駐,入駐是否能夠形成產業集聚,與周邊資源形成有效的結合,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等,這里談的產業空間是分析這個產業空間是虛的,還是實際可行的。對開園區經濟發展而言,產業空間是一個園區發展的產業背景和基礎,做這方面的分析,才能給園區定好位,做好招商目標的鎖定和服務。
㈤ 產業園區規劃的前景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園區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高新區、開發區、科技園、工業區、產業基地、特色產業園等以及近來各地陸續提出的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等。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產業園區的發展一般有四個階段:生產要素聚集階段、產業主導階段、創新突破階段和財富凝聚階段。因此,產業園區的規劃需要從戰略層面對該園區進行整體定位,使其在產業方向、商業商務服務、人居環境配套上達到高度三位一體的統一,實現城市或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㈥ 產業園區規劃的概述
產業園區策劃專家,提供工業園,產業園,物流園,化工園等各類園區規劃設計,產業園區可以說是某產業的聚集區或是技術的產業化項目,簡而言之,孵化平台,是企業走向產業化道路集中區域。
「產業園區」是執行城市產業職能的重要空間形態,園區在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引進外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經濟等方面發揮積極的輻射、示範和帶動作用,成為城市經濟騰飛的助推器。隨著產業園區的主導產業由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不斷的轉型,也是未來產業園區規劃和發展中需要注意的內容。
大多數大城市在實現工業化後,都把發展創意產業作為催化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舉措。創意產業已不僅是一個發展的理念,而是有著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實。只有促進創意成果轉化為經營資源,通過向傳統產業的滲透和產業鏈的整合與延伸,進行深度開發,才能充分獲取創意產業的效益。
產業園區是產業集聚的載體,其主要構成應有相關文化創意設計方面的企業,有提供高科技技術支持(如數字網路技術)的企業,有國際化的策劃推廣和信息咨詢等中介機構;還有從事文化創意產品生產的企業和在文化經營方面富有經驗的經紀公司等。這種相互接駁的企業集群,構成立體的多重交織的產業鏈環,對提高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都具有實際意義。而目前以行政區域劃分或行業分割方式構建的創意產業園區,畢竟會受到傳統利益格局和資源配置的影響,難以達到理想的要素組合和產業的深化。
園區規劃是園區建設的龍頭,規劃決定園區建設規模、方向和品位,所以園區在基礎建設過程中也始終堅持「規劃先行」的指導原則。
㈦ 重慶墊江工業園區的產業發展方向
1、機械加工產業:
園區規劃在年內,引進20—30家汽摩配件生產等機械加工規模企業,形成20億元左右的年產值。主要招商引資項目有:年產500萬只汽車輪轂製造項目,年產5000噸汽摩塑膠配件項目,汽車電子產品生產項目等。
2、電子電器製造產業
①PC外圍設備配套產業:
園區規劃3年左右基本完成3平方公里的西永微電子園區拓展園的建設(即將建設80000平方米的產業孵化中心),主要吸引惠普等IT產業的二級和三級配套項目入駐,在重點引進滑鼠、鍵盤、機箱、音箱等PC外圍設備以和信息終端產品製造及其配件生產項目30—50家,形成年產150億元的產能。
②LED光伏產業:
園區現已引進兩家LED生產企業,專業從事LED燈的生產和組裝,規劃在2010年實現3億元以上的產能,在此基礎上引進LED測試和封裝生產線,實現LED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延伸,建成較具規模的LED 產業基地。
③鋰離子電池產業:
墊江已有小規模的鋰離子電池生產,規劃通過引進戰略合作夥伴做大做強墊江的鋰離子電池產業,重點開發汽車環保動力電池組等高新技術產品。
3、天然氣精細化工產業:
主要發展硝鹽化工和硫化工兩大產業鏈,著力構建澄溪、硯台天然氣精細化工產業集群。主要有純鹼、碳酸二鉀酯、聚碳酸酯、二甲基亞碸等項目。
4、輕紡服裝產業
5、醫葯食品產業
6、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
墊江是傳統的農業大縣,氣候和生態環境優良,地形地貌條件好,農村交通便捷,適合各種蔬菜、水果、花卉等規模化種植,生豬養殖業也有較大的規模。規劃引進10家農業產業投資公司,嫁接新的農副產品種植加工技術,改良產品結構,提高附加值。
㈧ 重慶璧山工業園區的園區產業方向
按照特色化、合理化、集群化、可操作性、城鄉統籌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根據區委提出的「1365」總體工作思路和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加快生態工業園的實施意見」的精神,把我區工業園區主要產業發展定位為「3+1」產業:即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醫葯食品產業、裝備製造業(含汽摩產業),鞏固提升鞋業。
根據《重慶璧山工業園區產業發展規劃》(2010-2020),到2020年,重慶璧山工業園區總建成面積將達25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21平方公里,區域范圍包括璧城片區15平方公里和青杠片區10平方公里。璧城片區主要發展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含汽摩業)和鞋業及相關配套服務性產業;青杠片區主要布局裝備製造業(含汽摩業)和醫葯食品產業,配套發展包裝、新型建材等產業。各產業發展的主要內容為:
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以筆記本電腦機構件,即筆記本連接軸、支架、外殼等配套產品及相關的電子類產品;引進和培育發展IP、集成電路、電子元件、汽摩電子、電子材料、信息家電和軟體及服務外包產業。培育和發展一批微電子信息產業企業。
醫葯食品產業:依託現有企業,積極引進重點企業,發展生物醫葯、獸葯以及飲料食品為主的輕工產業。
裝備製造產業:重點發展以發動機零部件、摩托車配件等為主的汽摩零部件製造;以工程裝備製造為主的機械加工業,形成璧城、青杠兩片區相輔相成的機械裝備製造產業園。
製鞋業:做大做強品牌,鞏固提升製鞋業市場競爭能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