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新興產業有哪些
海洋戰略性新抄興產業是以科技含量大、技術水平高、環境友好為特徵,處於海洋產業鏈高端,引領海洋經濟發展方向,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導向性作用的海洋新興產業。
包括: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海洋生物醫葯業,海水綜合利用業,海洋新能源產業,現代海洋服務業。
2. 《他山之玉》2011年第9期《產業鏈2.0誰是新一代鏈主
獨家企劃
產業鏈2.0 誰是新一代鏈主?
產業鏈二次革命來襲,
掌控話語權,重大機遇不容錯失!
借鑒日本商社模式,學習比亞迪、
元太科技、杉杉的布局智慧,圍獵核心環節!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魏薇 沈偉民 鄭曉芳 彭一郎
■ 文 / 本刊編輯部
自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大多數身處非壟斷資源行業的中國企業,恐怕只能用舉步維艱和踉踉蹌蹌來形容,通貨膨脹更是讓許多製造企業的利潤急轉直下,根據匯豐銀行提供的中國製造業指數,持續上漲的成本壓力吃掉了一大部分利潤,一些行業的平均毛利水平不足15%,凈利潤可想而知。
在全球化的產業鏈條上,位於中下游的中國企業苦苦掙扎,卻因為缺失定價權而長期受制於上游企業、受制於外部環境,由此導致的直接後果是,經濟局勢一有風吹草動,中國企業就要承受放大數倍的壓力。
2007年至今,中國企業的大佬們紛紛向上游核心環節跋涉,主動發起了一場以獲取定價權為目的的產業鏈二次革命!
上游核心環節大規模前移
牽引產業鏈二次革命的那雙無形的手在哪裡?敏銳的企業家們早已發現了這樣一個趨勢,由於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的爆發性增長,全球工業製造的產業鏈上游核心環節,正在大規模前移。
如中國的光伏產業兩頭在外,上游核心環節原材料晶硅的生產掌握在日本的2家企業手中,但日本夏普研發出玻璃底板替代大面積晶硅的技術,大大降低了原料成本,實現盈利,該產業的核心環節隨之改變。類似的例子還有電動車領域,原先鎳鎘電池技術是關鍵環節,但現在磷酸鐵鋰電池成為主流趨勢。在寶馬汽車的產業鏈上,原來發動機整機製造是核心環節,但一家上游材料科技企業成功研發出鎂鋁結合的新材料,堅固性提高,可減輕10公斤的重量,這家材料企業因此擁有高端發動機科技的話語權。
正略均策合夥人、企業戰略研究專家付智勇告訴《經理人》,產業鏈核心環節前移趨勢具有兩個特徵:一、這個環節屬於產業鏈上最關鍵但也最薄弱的環節;二、具有稀缺性,如中國的稀土原料,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或是具有壟斷特徵的創新技術和工藝。此外,有新技術研發實力的企業為取得上游控制權,越過舊的核心,創造新的核心環節也是一種手段。
核心環節爭奪戰
新能源行業進入的門檻比較低,因此成為中國企業在產業鏈上奪取核心環節的熱門行業。我國光伏多晶硅鑄錠爐市場由美國GT
Solar、德國ALD等外企壟斷的局面,正被精功科技、京運通及天龍光電(20.220,-0.49,-2.37%)等國內設備廠商打破;天通股份(20.01,0.90,4.71%)通過引進日本設備與工藝生產4英寸節能產品LED
藍寶石襯底材料,拉開了藍寶石襯底材料國產化序幕,而天龍光電正順勢加速推進藍寶石生長爐國產化進程,比亞迪正試圖以鐵電池技術置換磷酸鐵鋰電池,以成為未來電動車主流電池供應商。
而在傳統行業,不但要奪取核心環節,企業還擔負著重新設計產業鏈的重任。
去年12月28日,由TCL和深超投資共同投建的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華星光電CEO賀成明在接受《經理人》雜志采訪時表示,實現液晶面板—液晶模組—整機一體化這樣一個「全產業鏈」垂直整合能力一直是TCL的重要戰略發展方向,也是中國彩電企業必須走的一條路;投資液晶面板項目能夠擺脫中國彩電企業對外資液晶面板資源的依賴。
新希望(23.47,-0.23,-0.97%)2005年發起全產業鏈計劃後,種豬的質量好壞關繫到下游產品的品質,以往種豬依賴進口,價格昂貴,於是劉永好效仿國外先進的農牧企業做法,將種豬設置為上游核心環節,並斥資近10億人民幣,在四川、湖南、山東等農業大省設立了種豬場。
中集集團(27.10,0.24,0.89%)在最近幾年頻頻對國外海洋工程產業鏈的核心企業發起收購,去年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全球海洋工程移動式鑽井平台最大的設計商美國FriedeGoldman
United(F&G)公司,完成了中集海洋平台鑽井系統的布局。
從這些意在掌握定價權和控制權的領軍企業身上,我們十分欣喜地發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自主」,也許僅有一步之遙,與日本企業在上世紀80年代初掀起的並購全球產業鏈的熱潮相比,何其相似!但這絕不是一個簡單而短暫的過程,產業鏈的競賽是馬拉松式的,那麼,中國企業是否已經具備了持續競爭的源動力?
變革能量
中國企業十幾年參與全球製造環節的分工,的確為自己積攢了產業鏈低端的經驗,但在付智勇看來,企業還需從四個維度衡量自己在新一輪的產業鏈革命中獲勝的核心競爭力:
成本優勢。根據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2010年製造業單位勞動成本數據,我國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國家之一,成本優勢還將持續15年左右,但是,企業依託成本領先策略來擴展競爭力時,要素成本僅僅是起點之一,企業還必須迅速通過規模與技術進步來進一步擴大成本優勢。
專業創新。所謂專業創新,包括技術、產品、服務等多個層次的創新內容。企業在自身的專業范疇內,持續地精耕細作,依託不斷積累的文化底蘊,拓展新的專業能力,這種優勢是其他企業不可購買且難以復制的。
資源控制。資源指的是企業佔有某種稀缺的生產資料,或者擁有壟斷性的銷售渠道。
要能夠成為企業崛起的優勢,還涉及到兩個層面的問題。其一,產業鏈對企業所控制的資源應當有較大需求,進而刺激企業的產品或者服務價值提高。其二,政策應當支持資源的整合。
產業鏈設計能力。這是中國企業亟待補足的能力。最近新希望宣布剝離乳業產業鏈,因為乳業上下游離新希望的飼料主業較遠,管理和整合出現瓶頸。而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行業集中度低、結構不合理,產業鏈設計能力首先要求具備去蕪存菁的整合手段。
3. 產業鏈和供應鏈兩個概念有區別嗎
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從配套零件開始,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
產業鏈是一個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這四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這種「對接機制」是產業鏈形成的內模式,作為一種客觀規律,它像一隻「無形之手」調控著產業鏈的形成。
2、關系不同
供應鏈是從供應角度考察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產業鏈則是對不同產業而言的。產業鏈是客觀存在的,而供應鏈不構成供應關系就不存在。產業鏈是供應鏈的一個物質基礎,供應鏈是針對某一產業鏈而言的。產業是通過企業和企業的產品來表現的,即產業鏈有企業和產品兩個節點,而供應鏈只有企業一個節點。
3、內容不同
產業鏈更注重宏觀、戰略、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而供應鏈則更注重圍觀操作、運行管理、定量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是同一個產業或不同產業的企業,以產品為對象,以投入產出為紐帶,以價值增值為導向,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依據特定的邏輯聯系和時空布局形成的上下關聯的、動態的鏈式中間組織。
供應鏈是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產業鏈的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通過信息流、實物流和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製成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直至最終用戶練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
4. 走進海洋產業園,讓我有什麼新的發現
海洋產業園打開了我的奇妙新世界。
我發現原來海洋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海洋產業鏈可共發展的產業如此之多。
我們要愛護海洋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5. 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哪些
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科技含量大、技術水平高、環境友好為特徵,處於海洋產業鏈高端,引領海洋經濟發展方向,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導向性作用的海洋新興產業。
包括: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海洋生物醫葯業,海水綜合利用業,海洋新能源產業,現代海洋服務業。
6. 造船行業的產業鏈是什麼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船舶業造成了較大影響,金融危機折射出中國船舶業哪些深層次問題?國務院新出台的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對行業有什麼意義?本報記者在兩會期間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711研究所所長兼總工程師金東寒。
危機有利於行業長遠發展
現代物流報:目前金融危機對船舶業造成了什麼影響?如何看待這種影響?
金東寒:船舶業是外向型經濟,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比較大,像中國、韓國都有撤單的危機。一些訂單本來訂了船,後來放棄了。船舶業裡面還有個配套,就是裡面的一些設備。因為造船不僅是造殼,也要裝很多設備,這些設備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前段時間,我們國家的船舶業發展顯得無序,因為這個行業利潤比較高,許多民營企業都投進來,造成造船能力過剩,這個問題已經泡沫化。經濟危機對於中國來說不見得是個壞事,從長遠來說有利於這個行業更快的發展。
現代物流報:對於船舶業來說,目前的突出矛盾是什麼?
金東寒:船舶業的首要問題就是產能的問題,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的產能已經達到了6000萬噸。這幾年世界對於造船需求特別大,也不過剛超過一億多噸,正常年份也就是6000萬~8000萬噸。中國的產能跟世界的需求基本一樣了。就造船這個行業本身來說,實際上這個產能有些過剩。像浙江那邊的民企,到處都在造船。這次危機先淘汰的就是民企,而且比例肯定在50%以上。原來民企不懂得產業發展規律,看到這個東西賺錢,就盲目投入。
現代物流報:中國有如此龐大的產能,我們在技術上是不是也能跟進? 金東寒:技術創新跟不上是中國船舶業的第二個問題。我們大企業現在造的船檔次比較高,國內的民營企業造的船還是很普通的船。中國的骨幹造船廠三大主力船型都能造,比如散貨船、VLCC(超大型30萬噸油輪)、大型集裝箱船,還有就是海洋平台的一些工程船也能造。但是再高檔一些的,比如豪華游輪,還有LNG。LNG運輸船最近也開始造,但是技術還不是我們自己掌握。所以新產品的研發,是中國造船業面臨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造船業應加快配套供應發展 現代物流報:目前各行業都在進行產業鏈競爭,對中國船舶業來說,目前的產業鏈能做到什麼程度? 金東寒:我們現在的配套率發展和造船業發展不匹配。造船業現在高速發展,比如2007年,我們的造船總量佔世界造船總量的22%多,2008年到了28%多。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了,再過兩三年,我估計中國能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雖然是高速發展,但只有50%不到的設備是我們自己生產。這50%不到的設備中,又有40%左右的零部件從國外進口,所以我們的設備國產化率非常低,而這個設備又是價值含量比較高的。 這裡面的問題主要包括,一個是我們自己做的設備滿足不了技術要求。我們現在是引進國外的品牌,在國內生產。第二沒有形成產業鏈。比如總裝廠能力上去了,但是買不到零部件。零部件沒人給做,造船業整個是一個產業鏈,因為那上面的設備太多了,各種各樣的設備都需要。第三個就是我們沒有全球服務體系。裝在船上的設備是在世界各個地方跑的。設備要是在漢堡壞了,你就要在漢堡給客戶修。我們沒有全球服務網,只有在全球各個港口都有我們的服務點,客戶才會買我的設備。因為我能保證客戶到任何一個地方出了問題都能修。否則客戶到了一個地方沒法兒保修,船開不了,損失會很大,可以說中國造船設備能不能發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兩大集團都在研究,也開始在一些主要的港口設了一些點。
現代物流報:您說的配件咱們沒有品牌,在技術含量上達不到要求,在船體用鋼方面咱們能達到要求嗎?
金東寒:這個能達到。現在建廠不是說所有的東西我都自己產,都不是小而全的,都很專業化的。基本上我只生產機殼,然後生產幾個零部件,然後我就總裝、實驗、交付。比如這個按鈕,還有顯示屏,都是專業廠生產的。現在我們整機廠可以了,但是專業廠沒人生產這個,好多東西都要進口。加工方面的產品沒有配套主要是因為原來用量很少,國內企業做這個不賺錢,而且要求高,企業沒有興趣做。現在需求量大了,國內企業也有興趣做了,做也要一個過程,不是馬上就能做出來的。比如說發動機這個行業,那要求就是要頂級的,中國的發動機產業實際上是落後的。各種發動機,不管是飛機、造船、車用發動機,都是落後的,跟國外都不能比。中國造船業要形成一個產業鏈,協同發展。如果某個地方你能力過強,某個地方跟不上,那麼你的發展也不健康。
7. 什麼是產業鏈
產業鏈是產業經復濟學中的一個概念制,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
產業鏈是一個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這四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這種「對接機制」是產業鏈形成的內模式,作為一種客觀規律,它像一隻「無形之手」調控著產業鏈的形成。
(7)海洋產業鏈補擴展閱讀:
(1)產業鏈是產業層次的表達;
(2)產業鏈是產業關聯程度的表達;
(3)產業鏈是資源加工深度的表達;
(4)產業鏈是滿足需求程度的表達
產業鏈是對產業部門間基於技術經濟聯系,而表現出的環環相扣的關聯關系的形象描述。區域產業鏈條則將產業鏈的研究深入區域產業系統內部,分析各產業部門之間的鏈條式關聯關系,探討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產業的分工合作、互補互動、協調運行等問題。 在經濟實踐中不少地區也在進行產業鏈構建與延伸的積極嘗試。
8. 面對中國海洋局勢現狀,當代大學生該怎麼做
海洋經濟作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經濟發展方向,成為全世界擁有海洋資源的國家關注的領域。作為地球上分布最為廣泛的資源,海洋具有大量可開發利用的生態及經濟價值。然而,如何避免海洋資源遭受到如部分已開發的陸地資源般的破壞,則需要各國政府在開發利用之前,站在可持續發展角度上做出恰當的規劃方案。
世界各國政府都把目光投向海洋,關注海洋經濟發展。一些主要沿海國家將「海洋戰略」提升為「國家戰略」,如日本提出將海洋納入國家大戰略和全球視野;韓國、澳大利亞提出以發展海洋產業為核心,實現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美國、俄羅斯提出以海洋經濟和海洋安全為核心的海洋戰略。
目前,由於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重要階段,在傳統增長方式已無法提振經濟的背景下,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為推進海洋經濟發展,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規劃和政策,啟動了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出台了《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全國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和《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我國海洋經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2013年以來,我國海洋生物葯業與製品業成為新亮點;海水綜合利用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海洋可再生能
源產業有序發展;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初步形成環渤海、長江口、海峽西岸、珠江口幾大海洋經濟產業聚集區。
從國家總體和區域規劃來看,海洋經濟被提到空前突出的地位,在中國經濟中成為具有全局意義的戰略重點。「十二五」期間,我國海洋經濟不僅將繼續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和緩解資源瓶頸的重要保障,而且隨著國家總體規劃和沿海區域規劃的實施,海洋經濟已經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領域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 《中國海洋經濟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6年版)》主要研究分析了海洋經濟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海洋經濟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海洋經濟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並對海洋經濟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海洋經濟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海洋經濟市場競爭格局及海洋經濟行業標桿企業,最後對海洋經濟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海洋經濟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海洋經濟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6年版)》給客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具有借鑒意義的發展建議,使其能以更強的能力去參與市場競爭。
《中國海洋經濟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6年版)》的整個研究工作是在系統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是相關海洋經濟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准確、全面、迅速了解海洋經濟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隨著陸地資源逐步緊缺,人類活動進一步向海洋延伸,地位加速提升。2006年,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近年來的最高點10%;之後便在9.6%左右徘徊,海洋經濟地位得到鞏固。預計後期隨著海洋開發力度的加大,其地位將會進一步提升。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中國經濟發展和資源需求的增長,政府適時調整了海洋經濟發展戰略,近年來海洋經濟平均增速超過20%。 海洋經濟存在巨大的開發潛力,前景和效益非常可觀,但同時也應警醒,開發海洋時應遵循保護重於開發的原則,否則將為人類招來無窮禍患。本報告在分析海洋經濟產業現狀的基礎上,詳細分析了海洋經濟開發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並對問題提出了應對策略及解決思路,是各地政府、各地海洋局及其研究機構、海洋經濟細分產業企業准確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制定海洋發展戰略,明確企業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我國海洋現狀:我們領海周邊有八個國家,分別是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在黃海海域,由於中國曾幫助朝鮮打敗美韓聯軍的原因,朝鮮與我們國家的關系還是比較好的。雖然存在爭端,但他們也沒有什麼過激行為。而對於韓國,它不是一個友好的國家,憑借和美國的關系,搞所謂的軍事演習,耀武揚威。在南海海域,菲律賓慢慢地強大起來以後,不甘心海洋的面積太小,置「國際海洋法」於不顧,在南海搶奪我島嶼!致使在南海引發了一波搶奪我島嶼的「熱潮」。越南更是狂的沒邊,搶佔了我國20多個島嶼。總體局勢在我國積極的努力下還算平靜,但島嶼的歸還工作依然會繼續堅持下去。目前,最令我們頭疼的和日本在釣魚島上的爭端。由於東海大陸架存在大量的資源,而日本急缺各種資源,日本不打算放棄這些資源,從而多次挑起事端。 我國維護海洋權益的基本策略我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如何解決海洋爭端,有效地維護海洋權益,開拓國家發展的利益空間和安全空間對我國的和平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遵循國際法,和平解決爭端。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流。我國一直堅持通過平等協商,按照公平原則劃定各自的管轄權界限。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我國已與越南就北部灣劃界問題進行了協商與談判(二)、尊重歷史的原則。目前我國被其他國家侵佔的島礁幾乎無一例外地是在歷史上早就屬於中國,只是由於發現了豐富的資源或戰略位置日益突出,而使周邊國家頓生凱覷之心。《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承認沿海國享有「 歷史性所有權」,我國在南中國海享有的歷史性權利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我國在南中國海標注的九段斷續國界線為世界許多國家包括一些周邊國家所認可,在很多國家出版的地圖上也標示了這九段國界並註明屬於中國。(三)、自然延伸原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大陸架的定義是「沿海國的大陸架包括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大到大陸緣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這充分說明自然延伸原則是大陸架制度的主導原則。我國是寬大陸架國家,大陸架面積居世界第七,我國歷來主張大陸架是陸地領土的自然延伸,大陸架的劃分也應該依據自然延伸原則,這一原則不僅是國際法中劃分大陸架的主導原則,也是我國捍衛海洋權益的有力武器(四)、公平合理原則。海洋權益和海域邊界的劃分還必須兼顧公平合理的原則,要全面考慮岸線比例、人口的規模和密度等因素。(五)、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原則。擱置爭議並不是對鄰國侵佔我國領土和海洋權益的認可, 而是在雙方認識差距較大的情況下,主動迴避,以求國家關系的大局不受局部爭端影響的一種暫時性的措施。擱置爭議也不意味著消極等待,而是要通過保持克制,避免摩擦,緩解緊張的矛盾,然後通過在一定年限內的共同開發,促進雙方經濟的發展,為未來解決爭端創造良好的條件。隨著我國「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戰略的實施,我國能夠通過和平協商的方式,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解決與鄰國間的海洋權益爭端,為我國的和平崛起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鑒於周邊的環境,我國政府的態度及應當採取的進一步措施(一)、作好戰略性長遠規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了更好地防止周邊國家侵害我海洋權益,保護我海洋資源,針對有關國家所採取的手段,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復雜性和長期性,從戰略高度作好我國海洋產業、海軍發展的規劃。(二)、建立高效協調機構。維護海洋權益是一項系統工程,單靠一個部門管理或是各個部門各管一攤,力量太薄弱。必須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聯系協調有關海洋權益維護的工作。使我國外交、海洋機構、海軍、科調、民間力量有機地協調起來,互為補充,平時作好預案,一旦有事便能快速反應。(三)、加快聯合性調查開發。
(四)、加強持續性實際控制。(五)、實施決定性力量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