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幫助因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和觀點落後的貧困戶脫貧
扶貧辦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我國將從2009年起上調扶貧標准,即貧困線由2007年人均年收入786元提高至元。
長期以來,我國把人均年收入低於786元的人口稱之為「絕對貧困人口」,到2007年底,絕對貧困人口的數量為1497萬;人均年收入位於786元至1067元之間的稱之為「相對貧困人口」,又稱為「低收入人口」,到2007年底,低收入人口的數量為2841萬。
扶貧標准上調後,「絕對貧困線」和「低收入人口線」這兩條線合二為一,扶貧開發的目標人群就在原來1497萬「絕對貧困人口」的基礎上,又增加了2841萬的「低收入人口」,兩者合計約4320萬人,佔全部農村人口的4.6%。
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提高扶貧標准,意味著原來的2841萬「低收入人口」也將享受國家扶貧政策,說明我國有能力惠及更多窮人,是國力提高的表現。今後扶貧標准還要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而逐漸提高,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了實現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制度有效銜接,2009年我省在農村開展了「兩類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如何利用「兩類人口」建檔立卡成果,研究制訂扶貧到戶政策措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為此,省扶貧辦調研組深入大悟、保康縣8鄉(鎮)10村,開展了農村貧困戶「百戶調查」。
貧困戶收入水平低,擴大再生產能力弱
重點調查的百戶貧困戶所在的村都是重點貧困村。目前,10個村共有2039戶、8352人,其中家庭和村組認定年人均純收入1196元以下貧困戶829戶、2789人,貧困發生率達33.4%。剔除民政救助對象,屬於有勞動能力和脫貧願望可實施開發式扶貧的對象544戶、2230人,占總戶數的26.67%、總人口的26.7%。調研組在544戶中隨機抽取了100戶、340人,開展了以收入為重點的入戶訪談詳查。
收入水平低。2008年,百戶貧困戶家庭總收入元,戶均4596元,人均1263元,扣除生產成本,人均純收入908元。
收入來源單一。百戶貧困戶務農收入占總收入的58.7%,其中純農業戶有41戶、111人,分別占總數的41%和32.6%。有務工收入的農戶超過了一半,多以打零工、短工為主,且多是就近打工。2008年,百戶戶均務工收入1197元,人均352元。
現有收入僅能維持低水平的生存。據對大悟縣被調查的50戶貧困戶測算,恩格爾系數(食物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最低的戶為70%,最高的戶達到90%。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准,恩格爾系數60%是一個解決溫飽、擺脫生存貧困的閥值,由此可見,這50戶仍然處於生存貧困中。保康縣被調查的50戶的情況也大體相近。
擴大再生產能力相當脆弱。貧困戶收入過低,使他們在維持基本生存之外,少有積累來進行擴大再生產。
消費結構不合理,剛性支出導致貧困戶負債
當前,在農村,農民的教育、醫療等剛性消費支出,並不因為貧困戶收入低而可以完全免掉。貧困戶不得不舉債支出、「透支」消費,其結果是生活更加困難,經濟更加拮據,陷入「貧困沼澤地」。
一是教育支出大。據調查,一些思想相對開明的農戶,希望孩子通過讀書來改變貧窮狀況。但現實中「教育社會化、產業化」,加重了農民家庭負擔。據調查,保康縣一個高中生一年的學雜費、培養費、生活費最少也要3000元。在年人均純收入不足1000元的貧困家庭要供孩子讀高中,只能舉債。
二是醫療支出大。被調查的10個村貧困戶勞動力共1525人,體弱多病和患有大病的達550人,占貧困勞動力總數的36%,盡管絕大多數貧困戶參加了新農合,但是由於標准過低(農民門診直接消費僅9元),貧困農戶「小病拖、大病扛」。
三是建房支出大。大悟縣胡沖村村幹部反映,近幾年全村建新房的戶十有八九靠舉債完成,有近20戶因建房而淪為貧困戶。
勞動力素質不高是累積型貧困的主要特徵和根本成因
常年入不敷出,必然會累積貧困。百戶調查中,只有不到10%的貧困戶是近幾年形成的,絕大多數貧困戶都是累積型貧困,是本村的老困難戶、老貧困戶,有的甚至是世代貧困。
貧困戶勞動力文化素質明顯偏低。10個村貧困勞動力中文盲和半文盲279人,佔18.3%;小學文化720人,佔47.2%;初中文化445人,佔29.2%;高中(中職)文化76人,佔5%;大專以上文化5人,佔0.3%。
貧困戶勞動力身體素質明顯偏差。10個村貧困勞動力中身體健康的861人,占貧困勞動力總數的56.5%。百戶調查顯示,38戶家庭有常年患病者,佔38%。
貧困戶勞動力思想觀念比較落後。這不僅體現在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溫飽即安、不思發展上,而且體現在生產經營上不注重結構調整和技術更新。
貧困戶和基層幹部有「三盼」
一盼低保政策全覆蓋。被調查的100戶中,享受低保政策的有34戶,佔34%。對此,鄉村幹部說,由於財力有限,指標有限,目前還不能做到應保盡保。
二盼配套資金全免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貧困戶因起點不公平,競爭處於劣勢,掉隊愈來愈遠,他們不可能要求別人慢跑,只盼政策能夠更加惠顧,同時希望能夠減掉自籌配套資金,如自來水入戶費、沼氣建設配套費、村組公路自籌部分等,實現公共服務共享。
三盼扶貧項目真到戶。據調研組設置的「最需要支持的扶貧項目」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00戶中有55戶希望支持「發展產業」,有10戶希望支持「提高技能」,有35戶希望支持「改善人居環境」。
對推進扶貧到戶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目前,我省「兩類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已基本完成,因此,在當下,制訂下一個十年扶貧開發綱要時,應當把扶貧到戶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從思路、政策、措施等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傾斜。
堅持「三個並重」的工作思路。一是在扶持對象的確定上,堅持解決群體性貧困與解決區域性貧困並重,更加註重群體性貧困的解決。二是在扶持方式的選取上,堅持開發式與保障式並重,更加註重通過開發式扶貧來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三是在到戶途徑的選擇上,堅持直接到戶與間接到戶並重,更加註重直接到戶。
突出「四個基本」的工作重點。一是幫助發展基本當家產業。二是幫助提高基本素質。三是幫助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四是幫助維護貧困戶的基本參與權利,不斷提高貧困戶的社會地位。
完善「一對一」的黨員幹部幫扶貧困戶機制。在繼續推進「1321」幫扶貧困村工作機制的基礎上,要求縣鄉部門黨員幹部每人幫扶1-2個貧困戶,落實「三幫一扶」措施,即:幫助轉變思想觀念、幫助制定脫貧致富發展規劃、幫助提高基本能力,扶持建起一項當家產業或致富項目。
制訂「大扶貧」格局下的扶貧到戶項目資金政策。一是正確處理專項扶貧與「大扶貧」的關系,調整專項扶貧項目資金的投向。二是正確處理直接扶持到戶與間接扶持到戶的關系,提高扶貧項目資金直接到戶的比例。三是正確處理群眾自立與項目扶持的關系,探索以獎代補等扶持到戶的激勵機制。
大力實施「貧困戶能力建設工程」。入戶扶貧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貧困戶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自我脫貧能力。貧困戶能力建設至關重要,大力實施「貧困戶能力建設工程」勢在必行。
資助方案有兩種·1 綠色通道貸款 這個你去當地教育局資助中心區問問相關的事宜 當地的教育局有個資助中心 專門負責這方面的事情 2 當你收到通知書的時候裡面應該會有相應的 類似 家庭經濟調查表 填好這個表 並蓋章 一式兩份帶到學校 就能在學校享受國家無償的助學金 附:認定貧困生 有四個檔次 特殊貧困 困難 一般困難 不困難 (如果家庭真貧困 建議在表 家庭人均月收入 農村戶口不超過150/城市戶口簿超過200 年均收入按月收入推)你這樣的情況應該是能得到資助的· 你主動去聯系一下有關的部門和學校·看看程序該怎麼走·具體的程序不通地區應該不太一樣 ·希望你能在大學學習中學有所成·然後對家庭做出自己的貢獻·順便再學習之餘尋求老師或者其他方面的一點勤工助學· 好好學習·不該做的事情別去做·盡管自己有時候很想去嘗試(比如談戀愛或者迷戀網游)要知道自己的責任·當你又能力的時候·這些東西會出現在你面前的·好好學好自己的東西·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學校也會有很多機會倘若你能展示自己的特長的話 一般來說也是能得到一些報酬的·ok
❷ 建檔立卡貧困戶想發展產業早日脫貧,但缺資金怎麼辦
貧困戶希望盡快發展產業脫貧,但如果缺乏資金怎麼辦?發展產業是窮人擺脫貧困的最好辦法,因為只有發展致富增收產業,才能從根本上使貧困戶脫貧,這比給貧困戶多少補貼更實際。那麼,如果貧困家庭因為貧困家庭而缺乏發展工業的資金呢?
第四,政策也會免費發放優良種苗。在貧困戶發展產業過程中,政府會提供一些優良種苗,像我們那裡主要發展的山地蘋果核桃,以及中葯村黃芪、黃苓等,這些種苗政府會免費發放給貧困戶,也算是一種產業扶持資助政策。當然貧困戶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也可以選擇成立合作社。成立合作社,讓村裡的貧困戶入股,每戶都申請扶貧資金,累加起來,就可以申請到更到的扶貧資金用於發展產業了。
❸ 如何幫扶農村貧困戶脫貧措施及脫貧時間
精準扶貧要把精準脫貧各項工作做得更實、做得更細。各地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不能停留在層層傳達、層層表態上,關鍵是要層層抓好落實。要把目標任務落到實處,目標明確到年、安排到月,任務具體到縣到鄉到村、落實到戶到人。要把工作舉措落到實處,細化量化幫扶措施,切實抓好「五個一批」和「十項重點工作」落實。要把支持政策落到實處,整合各方資源,發揮政策疊加效應,強化資金使用監督管理。要把工作責任落到實處,健全完善各級領導幹部聯系制度和駐村幫扶機制,實現貧困村駐村幫扶全覆蓋。
二要把穩增長擺在突出位置,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要把困難估計得更足一些,採取有針對性措施穩定經濟增長。要搶抓國家建設「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精心謀劃和加快建設一批重大項目,保持投資穩定增長,不斷擴大消費需求,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強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三要努力在農業農村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取得突破性進展。要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為重點,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現代化水平。要加快推進土地確權頒證,規范土地經營權流轉,總結推廣土地託管、股份合作等利益聯結機制。要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培育發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在金融服務「三農」方面探索新路。
❹ 為什麼說別把「扶貧女幹部」閃婚貧困戶當脫貧典型
別把「扶貧女幹部」閃婚貧困戶當脫貧典型。
一個普普通通的愛情故事在傳播過程中,變成了對「精準扶貧」的高級黑。
▲安徽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村民搬進新居。
說到底,這件事之所以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與最初發布新聞的自媒體平台的誤導有很大關系。不得不說個別自媒體深諳傳播之道,利用了「扶貧幹部閃婚貧困戶」「貧困戶50天內迅速脫貧並脫單」等看點來博眼球。但這本質上只是一個極端個案,並非「精準扶貧」的典型事例。
最後,一個普普通通的愛情故事在傳播過程中,變成了對「精準扶貧」的高級黑。只是用常識想一想,在這個時代,誰會為了「組織」或者「指標」去拿自己的幸福做賭注呢?
其實回到事實本身,雖然充滿巧合,但也合情合理。自從中央實行「精準扶貧」以來,確實讓很多人擺脫了貧困,改變了命運。在這個事件當中,只要貧困戶張志川所獲得的幫扶都是根據政策依法獲得的,就無可厚非。他與「扶貧女幹部」閃婚,只是個人選擇,無關公共政策,也無關公共利益。輿論切莫把這兩個事,混為一談。
媒體的力量不可輕視啊,什麼事情不實事求是就會引發歧義。
❺ 產業扶貧有哪些措施
產業扶貧需要做好以下的措施:
1、創新體制機制,為產業扶貧保駕護航。
注重發揮政策效應,加強政策銜接,把本次制定出台的一系列農村綜合幫扶政策用足、用活、用好,並及時加以評估完善,將實施效果好的政策制度化,形成長效機制。
2、因地制宜,創新開發特色產業。
我國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千差萬別,貧困戶經營能力和脫貧需求也不盡相同,精準扶貧要「因地制宜」,具體到各縣區、鄉鎮,更要「因組制宜、因戶制宜」,要充分考慮到當地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人力資源等,在當地培養和集聚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帶頭人,保障薄弱地區的長遠發展。
3、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創新發展有機農業。
針對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農產品安全性評價不高、國際競爭力差等狀況,貧困地區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在退耕還林的基礎上,減輕土地負荷度,降低農葯化肥施用量,以質取勝,以有機取勝。
(5)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典型事跡擴展閱讀:
在產業扶貧的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產業扶貧需要遵循市場規律,讓市場主體唱主角。盡管扶貧部門對貧困戶進行「保姆式」幫扶,但並不意味著非得包攬每個環節。在百家池村,合作社在技術推廣、生產資料購買、產品銷售等環節已完全市場化。
2、產業扶貧在以入股、補貼等形式引入市場主體後,確保資金的扶貧用途乃是題中之義。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後,扶貧部門對資金的流向、使用明細實行全程監管,以保證款項能切實用在扶貧事業上。如果監管缺位,無疑將造成扶貧資金變相挪用,偏離產業扶貧的初衷。
3、選擇產業化項目,需堅持因地制宜,避免求快貪功、盲目跟風的心態,盡量選擇風險低、收益穩的項目,不能為追求高效益而將扶貧資金投入到市場風險較大的項目。只有在產業適宜、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才能像百家池村一樣實現貧困戶、合作社和扶貧部門的「三贏」局面。
❻ 什麼是貧困戶產業發展項目資金
什麼是產業扶貧資?
產業扶貧聚焦干什麼?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
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基本內容 扶貧的基本內容與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 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第二,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為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經歷階段 階段一,多種形式的生產自救階段。
❼ 貧困戶脫貧有錢發嗎
不會發錢的。貧困戶可以借產業扶持基金,每戶1萬元、小額信貸資金3-5萬用於發展種養業,但都是要還的。
❽ 扶貧先進個人主要事跡
扶貧先進個人主要事跡:
沈為明,男,漢族,1964年9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1984年8月參加工作,199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阿榮旗農牧局工作。該同志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在扶貧工作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為扶貧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
勤學思考、精準識別,不斷提升扶貧工作能力。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沈為明同志積極學習上級扶貧相關政策、參加扶貧培訓,強化幫扶意識、拓寬幫扶思路、落實幫扶項目。為了准確把握他所包扶堆糧山村曹守禮、盧國喜等4戶貧困戶基本情況,多次上門走訪。
有針對性地做好扶貧施策工作。他經常輕車簡出,深入村裡調查研究、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村「兩委」和黨員群眾代表意見。同時結合精準扶貧工作的要求和該村的實際情況,幫助村裡制定了年工作規劃,明確工作目標,理清發展思路,確定幫扶措施。
使幫扶工作扎實有序開展,有效的增加了貧困戶收入,有力的改善了包扶村的集體經濟。並且他同扶貧工作隊和鄉村幹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戶走訪座談,訪貧問苦,幫助積極爭取項目,為貧困群眾工作做實事做好事,得到群眾的好評。
不計得失、默默奉獻,甘當後勤「服務人」。沈為明同志利用堆糧山村自然優勢,結合專業知識協助農牧局為2016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購買40隻雞雛。
他親自組織養殖戶集中到村主任家為其講解如何科學飼養雞雛、怎樣預防疾病、選配飼料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了能讓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他自掏腰包拿出550元錢購買中草葯種子讓貧困戶種植。
記得2016年6月22日早上8點正在下鄉去堆糧山村途中沈為明突患心梗住進醫院治療,住院一周後他就要求出院,因為心裡惦記自己幫扶的貧困戶還有工作沒完成;還積極參與全旗貧困戶編寫《科學養殖手冊》;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有著較強的工作責任心和熱衷於扶貧工作事業的堅忍不拔精神。
找准路子,依託優勢,發展扶貧產業。沈為明同志帶領村幹部,駐村引領隊和鄉幹部,深入開展調研,召開貧困戶座談會,讓貧困戶自己分析致貧原因,尋找脫貧措施,制定脫貧計劃,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願的基礎上,科學確立了發展種養殖業為主的脫貧致富的路子。
一是2018年底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地「致富能人」來村裡流轉土地,發展中草葯種植,使堆糧山村群眾在獲得土地租金的同時,通過帶動貧困戶就業增加收入。
二是引導群眾在發展養殖業做文章,積極參與旗里扶貧產業(發展肉牛養殖),沈為明同志在2018年8月前往澳大利亞為我旗挑選安格斯肉牛。
求真務實,急群眾之急,為群眾辦實事。2016年初沈為明同志剛到堆糧山村時,看到村裡從村部通往四組的路缺一座橋,他暗暗記在心頭。與局領導匯報後,經多方協調為該村新建一座12米鋼筋水泥橋,目前已建成達標驗收投入使用,切實解決了群眾出門難的問題。
針對該村五保戶、低保戶居住條件差的問題,他與村兩委一同與旗民政局溝通協調後將李春英老人送到公費養老院。目前,沈為明同志正與村「兩委」班子繼續按照制定的脫貧規劃,同旗扶貧引領隊和鄉幹部一起,做細做實精準扶貧,確保一戶一策落到實處,貧困戶按時按質脫貧。
今明兩年,將重點實施兩個項目,發展中草葯種植業和養殖業,幫助貧困戶搬離「窮根」。他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人,就是這樣一個想群眾之所想。
急群眾之所急的人,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強烈的使命感和服務群眾的真感情,用實實在在的幫扶措施幫助困難群眾,讓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和關懷。
情系農村,情系農民,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是沈為明同志奮斗目標和永遠追求。他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獻愛於農村,服務於農民。在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創造幸福生活的進程中,時刻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真正本色。